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万维点评

发布时间: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万维点评

图书馆藏根据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有纸质藏书73.6万余册,电子图书1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纸质报纸100余种,电子文献数据库9个。基本形成了以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及题录数据库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协同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学术刊物《重庆教育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重庆市优秀期刊。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一、二、四、五期主要刊发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三、六期主要刊发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类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起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研究”、“英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研究”“语言研究”和“理科研究与教学”、“技术应用与开发”、“旅游经济”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扎根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心,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

学校现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现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学前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旅游与服务管理系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19个,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

创建时间:1984

所在地区:南山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教路1

院校隶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立足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院始建于1954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首批“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1.4亩。两个校区均依山构建,绿荫叠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现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学前教育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与信息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旅游与服务管理系、美术系和继续教育学院共10个二级教学单位;学院现有专业共74个,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

2012年升格为本科,有本科专业,也有专科专业,目前还没有一届本科毕业生。前身是重庆教院,在重庆主城南岸区,乘坐轻轨可以到5公里下,交通方便,困难一点的是在南山上的校区。专业相对于其它学校来说较少,且多数是新办专业。2014年在重庆市内是收分最低的本科学校。理科进校最低分与重庆市划的二本线刚刚相等,这对于那么踩线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福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院学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占地面积有74.23万平方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UniversityofEducation,CQUE)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历史追溯到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在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并入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31名;博士、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

学科体系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学学院12个,开办本科专业37个,其中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

特色学科及专业

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学市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教育学

市级特色专业(6个):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小学教育。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市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中国茶文化基础、大学生性科学教育、C#程序设计、饭店管理理论、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学前教育名著赏析、物联网与信息新技术、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情商与心理成长、普通话与朗诵艺术、轮滑运动基础、中华传统教育经典宣读。

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金融学、教育科研方法、童装设计、诗词格律与吟诵、网络新闻实务、中华传统教育经典选读、高等数学、电子商务创业与实战。

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15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市级本科特色专业3个;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9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25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4项;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高校第一批质量工程项目与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教学成绩

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755项,其中国家级684项。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面向农村小学培养高素质语文教师的探索与实践(2013年)等。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市级以上科研机构11个、市级以上科研团队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7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2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中国国(境)外8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建成国际学院,引进美国、英国、西班牙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与313家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

截至2020年4月,近5年,学校邀请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企业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420余场次。中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SEL)教学提升策略国际研讨会在学校举行;首届全国小学全科教师发展论坛在学校召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学校共建的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挂牌仪式和“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未来学校(幼儿教育)发展研讨会同时举办。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19.34万余册,电子图书296.16万余册,报刊970多种,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

学术期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学报主要设有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文化、语言译学、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理科、综合、0~12岁儿童教育发展研究等栏目。学报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博看网列为来源期刊。

图书馆藏根据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有纸质藏书73.6万余册,电子图书1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纸质报纸100余种,电子文献数据库9个。基本形成了以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及题录数据库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协同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学术刊物《重庆教育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重庆市优秀期刊。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一、二、四、五期主要刊发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三、六期主要刊发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类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起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研究”、“英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研究”“语言研究”和“理科研究与教学”、“技术应用与开发”、“旅游经济”等。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万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二本。因为该校在陕西、四川、安徽、广西、贵州、河南、 江西、山西、云南以及重庆等地是本科二批招生,在其余省市是本科批次招生。综合分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二本。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简称江苏二师,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江苏省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坚持以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为己任,准确把握大势,科学判断形势,顺应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面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术理论刊物。

学报的特色栏目有“素质教育研究” “德育·心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是CECHSS教育学科类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院校代码是14436。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

学院介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简称江苏二师,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江苏省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和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10月的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1958年2月与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组建为江苏教育学院;1969年11月,学校停办,函大农牧部并入南京农学院,其余并入南京师范学院;1978年6月,学校复办并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2013年5月,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学校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石湫、草场门2个校区,占地面积71.8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8.59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办3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有教职工717人,其中专任教师596人;馆藏纸质图书117.198万册,可利用电子图书467万册。

前身溯源

南京教师进修学院

1952年10月,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始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中学及师范学校在职教师的进修。

1953年8月,学校改名为“南京教师进修学院“。

1954年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在青岛路1号建造新校舍。

1956年4月,南京教师进修学院改名为“江苏教师进修学院”,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成为培养、轮训全省中学教师和文教干部的基地。

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55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省晓庄师范举办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同年8月又成立了“江苏省工农业余教育训练班”。

1956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江苏省工农业余教育训练班和南京教师进修学院的教育行政干部进修班合并成立“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址设在草场门原江苏省南京工农速成中学的新建校舍内。

合并发展

1958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江苏教师进修学院和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江苏教育学院”,其主要任务是轮训教育行政于部。8月招收应届中师毕业生。

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举办普通本科教育。

1969年11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发出了撤销江苏教育学院的通知,其教职员的绝大多数及全部物资设备并入南京师范学院。

1978年6月29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作出正式批复:同意恢复江苏教育学院,校址设在北京西路77号。

1996年,学校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四年制师范类普通本科教育。

2003年,学校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师范生。

2002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江苏教育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具体为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分别管理。

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2013年4月,江苏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014年12月,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10月,学校石湫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11月,学校的锡剧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2年1月,经江苏省编办批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单独设置。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4个,开办本科专业34个。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9月底,学校共有教职工868人,其中专任教师596人,另有外聘教师106人;从学历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44%;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14%。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教育督学2人,江苏省教育督学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9人;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创意优青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6人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2人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7人;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2人。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3个。

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职前职后融通的幼儿园教师“双导师制”学前师资培养。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改革与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物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实践、5G和物联网背景下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面向新工科的通信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

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音乐学、美术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化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贸易经济。

省级品牌专业(1个):小学教育。

省级重点专业(3个):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6个):历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 。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高级Office应用、儿童戏剧创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托幼机构保育卫生预警与干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概论、声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现代自然地理学、计量经济学、现代教育技术、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技能指导与训练、场地调查方法训练课程。

省级在线开放课程(8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戏曲与传统文化、美的探寻——文学理论导引、儿童社会学、普通动物学及实验、高级office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统计基础。

学生成绩

截至2022年3月,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学科、文体竞赛奖项892项,其中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57项。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技能类竞赛中获奖410人次;在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奖200人次。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3月,2013年以来,学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研团队1个、校内科研机构1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

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新时代师德教育中心、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科研团队(2个):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交叉研究、江苏学前卓越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研究 。

校级科研机构(11个):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所、师德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车用新材料研究所、学前教育国际比较研究所、生物教育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6月,近4年,学校共发表期刊论文1615篇,其中SCI/EI收录169篇,权威核心论文79篇,CSSCI期刊论文116篇,其他核心291篇;承担科研项目3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37项,市厅级项目153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项目159项。截至2019年12月,近五年,学校公开发表论文1403篇,其中SCI/EI期刊收录141篇、权威及CSSCI期刊收录184篇、其他核心期刊收录论文270篇,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5项。

2021年,学校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9月30日,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17.20万册;当年订购纸质期刊1292种,1466份;本地镜像电子图书77万余册,可利用电子图书约467万余册;拥有读秀、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和EBSCO、SpringerLink、NextLib等外文数据库31个。

学术期刊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面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术理论刊物。学报的特色栏目有“素质教育研究”“德育·心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是CECHSS教育学科类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先后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海外高校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俄罗斯文化中心、西班牙文化中心和海峡两岸戏曲与国学传承交流基地,其中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图书馆藏根据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有纸质藏书73.6万余册,电子图书1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纸质报纸100余种,电子文献数据库9个。基本形成了以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及题录数据库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协同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学术刊物《重庆教育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重庆市优秀期刊。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一、二、四、五期主要刊发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三、六期主要刊发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类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起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研究”、“英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研究”“语言研究”和“理科研究与教学”、“技术应用与开发”、“旅游经济”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占地面积有74.23万平方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UniversityofEducation,CQUE)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历史追溯到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在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并入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31名;博士、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

学科体系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学学院12个,开办本科专业37个,其中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

特色学科及专业

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学市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教育学

市级特色专业(6个):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小学教育。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市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中国茶文化基础、大学生性科学教育、C#程序设计、饭店管理理论、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学前教育名著赏析、物联网与信息新技术、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情商与心理成长、普通话与朗诵艺术、轮滑运动基础、中华传统教育经典宣读。

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金融学、教育科研方法、童装设计、诗词格律与吟诵、网络新闻实务、中华传统教育经典选读、高等数学、电子商务创业与实战。

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15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市级本科特色专业3个;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9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25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4项;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高校第一批质量工程项目与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教学成绩

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755项,其中国家级684项。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面向农村小学培养高素质语文教师的探索与实践(2013年)等。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市级以上科研机构11个、市级以上科研团队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7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2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中国国(境)外8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建成国际学院,引进美国、英国、西班牙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与313家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

截至2020年4月,近5年,学校邀请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企业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420余场次。中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SEL)教学提升策略国际研讨会在学校举行;首届全国小学全科教师发展论坛在学校召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学校共建的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挂牌仪式和“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未来学校(幼儿教育)发展研讨会同时举办。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19.34万余册,电子图书296.16万余册,报刊970多种,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

学术期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学报主要设有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文化、语言译学、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理科、综合、0~12岁儿童教育发展研究等栏目。学报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博看网列为来源期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图书馆藏根据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有纸质藏书73.6万余册,电子图书1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纸质报纸100余种,电子文献数据库9个。基本形成了以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及题录数据库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协同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学术刊物《重庆教育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重庆市优秀期刊。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一、二、四、五期主要刊发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三、六期主要刊发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类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起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城乡统筹教育发展研究”、“英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研究”“语言研究”和“理科研究与教学”、“技术应用与开发”、“旅游经济”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本科院校,荣获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的称号。现有艺术教育等专业。在填报志愿之前,我精心准备了“2022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招生简章”,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找到心仪的学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招生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章程》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概况

(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二)学校拥有图书资源总量207.20万册以及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各种数字资源,如EBSCO、CNKI、读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万方、维普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亿元;有宽敞的教室、标准的运动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三)办学地址:

1.学府大道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邮政编码:400067。

2.南山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教路1号,邮政编码:400065。

第三条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议招生工作;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科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及学分要求,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达到合作学校授位要求的,还可以获得合作学校授予的学士学位。

第二章 招生计划、专业

第五条 2022年学校面向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3950名。学校统筹考虑国家政策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数量、生源质量、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因素,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就业状况、历年招生计划安排等实际情况,确定招生来源计划的编制办法。学校将经教育部备案的招生来源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机构及时向考生和社会公布。

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在高考改革省份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以重庆市教委审核、教育部分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公布的信息为准。

第六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我校预留不超过总计划1%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调节生源地线上生源不平衡的问题。使用预留计划坚持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七条 学校现有39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其中,有10个专业按照学科大类实施招生,在学生入学一年后,按专业类分流方案进行分流。专业类及所包含专业名称如下:

(一)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

(二)外国语言文学类(翻译、商务英语)

(三)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第八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一)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二)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合作举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第九条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纳入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定向就业区县为万州区、黔江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忠县、云阳县、奉节县。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定向考核招聘就业。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专业(类)及招生计划、录取批次以各省级招办或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为准。

第三章 报考要求

第十一条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外国语言文学类等专业的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其余专业外语语种不限。新生入学后,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外语课程为西班牙语,其余专业的外语课程为英语。

第十二条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外国语言文学类等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

第十三条 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的规定。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部分专业有特殊要求:

(一)报考师范专业的考生,还应参照相关省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如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相关要求,建议慎重考虑是否报考师范专业。进校后,如果因自身身体原因无法考取教师资格证,由考生自行负责。

(二)从就业需求出发,五官、四肢、体形等有严重残疾和生活自理困难的考生请谨慎选择报考师范类、旅游管理类、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 各专业录取均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第十五条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在遵循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招生政策基础上,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以文化、专业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在录取过程中按如下规定实施:

(一)我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考生加分、降分政策,按照加、降分以后形成的投档成绩进行录取和专业安排。

(二)调档比例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执行。(三)实施“顺序志愿”的,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

志愿生源不足,再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进档考生;实施“平行志愿”的,按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普通类进档考生按以下规则确定录取专业:

(一)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根据分数优先原则择优录取。

(二)对投档成绩、专业志愿相同的考生,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进行录取;无同分排序规则的省份使用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依次从高到低排序比较。

(三)当考生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从高分到低分调剂至该省市招生计划尚未录取满额且符合录取要求的专业,直至录取满额,对因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无法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考生,如所填专业均已录取满额,作退档处理。

第十七条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按以下规则确定录取专业:

(一)专业、文化成绩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艺术类、体育类相关专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专业成绩认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体育类相关专业统考成绩。

(三)实施“平行志愿”的,按投档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四)实行“顺序志愿”的:

1.公共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专业按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

2.戏剧教育专业按文化成绩排序,择优录取。若文化成绩相同,再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3.体育教育专业按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第五章  收费标准

第十八条 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价格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学费:3125元/人.年—11500元/人.年(各专业不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3000元/人.年—28000元/人.年(各专业不同);住宿费:1000 元/人.年。

其中,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流前执行5625元/人.年的学费标准;分流后,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专业学费标准为4625元/人.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费标准为5625元/人.年。

收费标准如有变动,以重庆市价格主管部门的批复为准。

第十九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前往合作学校学习期间的收费按合作学校标准执行,不再缴纳国内费用。未出国学习学生的收费则按国内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 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六章 奖、贷、助学金

第二十一条 奖贷助学金及贫困生资助:

(一)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平均3300元/人.年。

(二)学校设有综合奖学金、大学生卓越成长奖励资助计划等奖励资助政策,最高金额为20000元/人。

(三)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和各种困难补助。当年入学的新生,可在已经开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属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四)学校还设有大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第七章 新生入学

第二十二条 按照教育部规定,新生应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将进行复查,对于在高考报名、考试、体检等环节中以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新生,学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对冒名顶替入学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学校招生监督和投诉电话:(工作时间内,仅限投诉举报)。

第二十四条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

学校网址:

第二十五条 学校未委托任何单位和个人代办招生事宜,有关招生录取问题,请直接与学校招生部门联系,否则学校概不负责。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