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气象》杂志为气象科学专业刊物。内容涉及大气科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侧重应用技术的研究,着眼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气象》编辑部多年来,《气象》一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历年的统计中,《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
你好,你想问国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在哪面试吗?国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在预警楼面试。2022国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公告,面试于2022年3月27日(周日)进行,面试地点是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预警楼,所以国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在预警楼面试。
毛如柏,男,1938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大学学历。1961年8月至1965年2月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科研所预报组、办公室工作。1965年2月至1966年12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四情”工作团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党支部副书记、书记。1966年12月至1980年12月任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预报组组长、政工科科长、政治处主任、拉萨气象台台长、西藏气象学会副理事长。1980年12月至1984年2月任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局长,西藏气象学会理事长。1984年12月至1986年3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86年至1993年6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93年4月至1997年8月任建设部副部长。1997年8月至1998年5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常委。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任第八届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书记。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任第八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年4月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宁夏)。
中国气象报,可以到中国气象报的官网订阅,也可以通过当地邮局订阅,还可以电话订阅
中国气象报订阅,可以去当地的邮政部门订阅。
一般去当地邮局即可订阅,由具有专门订阅报纸的窗口,你只需要提供收报地址和报纸名称,付费之后,就订阅成功了。
据我所知,科幻世界编辑部内部出现问题,一度被网民称为“科幻世界风波”。详情请百度,这样情况下,杂志出现质量下滑实在正常。《科幻世界》风波2010-04-20 13:26:21 来源: 中国企业家(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3月21日,一封题为《科幻世界致全国幻迷公开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公开信在豆瓣、天涯等各大网络社区迅速传播。写信者以“科幻世界全体员工”的口吻,列举了现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李昶的七大“恶行”,比如采编方面“将中文编辑取代作者写小说,外文编辑取代译者译小说,美术编辑取代画家画插图,完全不懂作者与编辑的社会分工,企图将《科幻世界》办成一个农业时代的小作坊”,指责李昶“不懂装懂瞎指挥、不作为乃至胡作为”,并要求主管部门撤销李昶一切职务,否则不排除全体编辑集体辞职。这次事件被媒体形象地称为《科幻世界》“集体逼宫”。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李昶,在主持《科幻世界》杂志社之前,曾经是中国气象学会会员,气象报记者,县长助理。2000年9月担任《四川科技报》报社社长兼总编,2008年10月,继秦莉之后,调任为《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七宗罪”背后的李昶被描绘成了当代官僚的典型形象。有评论者说,《科幻世界》事件所能彰显出又一出“外行领导内行”悲剧,也许不仅如此,事件中还涉及到了文化与商业之争,甚至是一群守望理想的编辑与世俗的权力之争。联想到2004年的三联书店的风波,这两次事件有很多共同点需要深思,都涉及到出版界的利益化问题,都是因为一个领导者的无知和专横,甚至连公开叫卖书刊号这样的事情都戏剧性的相似。但除了这些共同之处,也许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两者的不同,三联书店的品牌和历史有目共睹,它的背后有数以千万计的读者的利益支撑,它的风吹草动牵涉到了各个阶层,这种巨大的影响力直接导致了三联风波的迅速解决。但是在《科幻世界》事件中,根本不可能具有三联书店那样巨大的影响力,也就决定它的未来道路是一波三折的崎岖。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情势还不是很明朗。李昶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链条,官僚网络,他们的隐性存在甚至可以忽视读者和编辑的存在和利益,直接决定《科幻世界》未来的命运。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在这样的外行官僚看来,《科幻世界》不过是一本小杂志,完全可以以影响力薄弱,销售量下滑,没有市场收益等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用行政手段强迫中断它的继续发行和出版。我们经常说,要做最坏的打算,收获最好的结果,以上的分析就是最坏的打算。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猜测,李昶继续留任,全体编辑可以像公开信中所言,集体辞职。这种情况也可能出现,这也是更为现实的猜测:首先,李昶担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和总编辑,是一种上级任命,无关民主,因此编辑集体“逼宫”完全可以当做一种向上级机关挑衅的行为,甚至可以以“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编辑对领导滋生不满,聚众闹事”为由定性。尤其是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编辑心灰意懒,自动辞职,这种行为更是无形中给李昶的归来和重新掌权提供了更多的借口,因为“一小撮”已经离职,不满者早已噤声,《科幻世界》仍然回归到原来李昶一手遮天的管理模式。当然,我们想看到最好的打算是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听从和顺从“民意”,指派一个内行的领导者重新领导杂志社,但是这种希望微乎其微。一方面看,以倾听民意的名义“违背民意”已经成为了很多官僚们的行事风格,似乎只有“一意孤行”方能彰显为官者的真正尊严,而不是为人民服务。另外一方面,如果这种行政任命的体制不废除的话,我们不可能得到一个“内行领导者”。在一个专业化时代中,领导学同样可以看作一个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领导用他们的专业统领所有其他行业,这是我们中国企业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是一大弊病。另外,也许我们会有个疑问,比如作家阿来同样不是《科幻世界》的专业人士,为什么他能领导这样一个杂志社蒸蒸日上呢?这让我联想到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加斯东·伽利玛: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在二十世纪的法国出版史上,加斯东·伽利玛创办的伽利玛出版社占据了半个江山,名垂青史,基本囊括了法国知名作家。但是谁能想到这位最有名的出版人当初不过是一个普通商人,对出版行业基本一窍不通呢。按照当初出版社的创始人大作家纪德的想法,当初找到伽利玛主持出版社是因为他足够有钱,能给杂志的财务添砖加瓦;足够无私,能不计较短期利益;足够谨慎,能把事情办好;足够爱好文学,能质量第一回报第二;足够能干,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足够听话,能执行创始人纪德的指示。当然更重要的是,尽管当时伽利玛还是一个二十多岁没有什么文化方面专长年轻人,但是他有一种嗅觉,能正确判断作品的质量,直奔最好的东西,不是理性方面的原因,仅仅是由于喜欢。就这样,伽利玛成了出版商。举这个例子,我恰恰想表明一个合适的领导者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正确领导一个杂志社。作家阿来能够领导《科幻世界》并不仅仅因为他也是一个作家,而是因为他尊重那些写作者,他尊重他的编辑团队,他尊重文学,他足够谨慎,他具有了一种领导者罕见的素养,外行能够真正尊重内行。回想起2004年的三联书店事件中,有记者采访曾在三联担任领导的范用老先生,他表示说,其实三联的领导特别好当,没什么其他事,只要同作家、作者、编辑的关系搞好,能出好书就行了。而此次的《科幻世界》风波中,从列举出的李昶的“七宗罪”来看,他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之上,破坏了作家、作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链条,才导致众多编辑和作者怨声载道,“犯上作乱”“集体逼宫”也是迟早的事情。的确,如今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存在着一些拿着高工资,却干不好自己分内事的人。这也是管理学中有名的“彼得原理”所阐述的内容:我们假使李昶是一个优秀的气象员——1992年1月,被评为四川省气象系统首届十佳青年——我们只假使他是因为这种优秀的专业素养,而不是其他政治因素被晋升为《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但此后就可能出现(其实已经是既成事实)以下情况,这个表现极为优秀的气象员在管理《科幻世界》杂志社上却十分无能。因此,“彼得原理”认为,企业管理的规则是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当然,“彼得原理”只是国际惯例,在中国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变种,“中国版的彼得原理”,总结如下:即如果要表彰某人,或者要排挤他,那么不妨让他挪挪位置,安排他去做一项他力有未逮(但却能获得更加丰富的薪水)的工作。根据这种“潜规则”,我们不妨对李昶同志的未来做一下大胆的猜测:当他把《科幻世界》搞得一团糟时,则很有可能在不久将来改头换面,成为更高级别部门的管理者,美其名曰,调任。一方面即能安抚《科幻世界》杂志的编辑和作者,另一方面又能对李昶同志受伤的心灵进行一下经济和福利方面的补偿,这样一箭双雕的美事,上级领导部门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我想对此次事件中网络的作用稍作分析和揣摩。事实上,不仅仅是此次的《科幻世界》风波,此前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首先通过网络传播,此后才逐渐引起大众媒体和上级部门的注意,涉入调查。有人说,网络已经成为了彰显民主和民意的最佳场域。但是我们该十分警惕这种民主和民意沦为一时的喧嚣的话题炒作,更应该把这种民主和民意贯彻到现实生活中去。《科幻世界》事件最早从3月21日在豆瓣上发表公开信,短短两日就得到了四千多网友的推荐,然后是各大媒体的转载传播。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征兆,每当发生一件触动公众敏感神经的事件,整个网络群体都会抓住整个机会开始发表意见,仿佛想在一次简单的推荐和关注中重新找回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众志成城,并肩作战的感觉,仿佛每个事件的推荐者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角,在为一个共同的道德理想而团结在一起而战斗。在我看来,这样的网络推荐和签名运动,彰显了网络的优势所在。它表明了大多数人在政治生活遭到空前毒害的今天感到了一种希望与他人团结一心的迫切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签名和推荐也表明了在这个本已人心涣散的社会中,大众感到了一种集体表达公众意愿的需要。对于这样一种信号,希望那些开口闭口查封和限制网络民意的官僚们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虚幻的网络到底有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了。
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气象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建立健全和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系统计划财务、基本建设、国有资产、统计等管理工作。 负责省级气象局党组织管理干部的考核、任免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劳动劳资、社会保障、录用调配、奖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拟定本行政区域人才培养的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职工在职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人事教育处主要职责。 拟草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气象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组织协调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承担气象性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组织学习、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归口管理气象事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负责气象行业管理的综合协调;制定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气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政策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意见;负责气象科技服务于产业的宏观协调和政策指导;组织管理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
是公务员考试,那当然就是公务员编制
1、楼主指的是商洛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通信管理招的一个职位吧,负责通信网络管理、仪器维护的。2、招考简章上明确说明,这个职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参加公务员考试,不一定就是公务员编制。所谓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比较特殊,严格来说不是正式的公务员编制,但又比事业编制要好,总体来说与公务员身份差不多,工资是按公务员标准发的,升迁等各方面也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像气象这种国家必须的部门,以后肯定要转成行政机关,那么,里面的工作人员就直接转成公务员了。3、与工商、税务等一样,气象局是垂直管理部门。工资是按当地标准发的,但是,众所周知,气象局是清水衙门,奖金和隐形收入这一块,显然要少很多很多。今年59个职位无人报考,其中41个是气象局,由此可见一斑。如果光谈薪水,那么,你问问当地的人就能知道工资是多少;如果谈收入,我想,薪水可能会占气象局收入的绝大部份,另外会多一些特岗津贴。4、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收入的差距,各个地方不一样,同一个地方,不同的部门也会有不同。如果楼主要考气象局,你直接按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和待遇来看就行。祝楼主好运。
甘肃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兰州区域气象中心),隶属中国气象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是甘肃省人民政府管理气象工作的主管部门,行使同级人民政府管理气象工作的行政职能,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实施行业管理。同时承担着西北五省(区)气象业务技术指导任务,负责管理全省各市、州、地气象局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业务、服务、科研等工作。 甘肃省气象局拥有气象卫星遥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千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新型气象信息网络,沙尘暴网站、兴农网站等现代化装备,是具有现代高科技的气象信息服务部门。主要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有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监测、农业气象、干旱监测和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卫星遥感生态监测、大气环境评价、沙尘暴监测、地质灾害预报、雷电灾害防御等。为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公益气象服务;为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提供系列化的专业气象服务。气象服务领域已覆盖农业、林业、畜牧业、交通、能源、水利、环保、保险和商业等国民经济各大门类。甘肃气象工作为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甘肃省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业务处、科技发展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和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是,因为兰州省气象局属于政府级别的机构,所以都是采取的双休制,一周只需要工作5天
1.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1.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应用气象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1.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1.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应用气象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1.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1.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1.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1966年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动力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此1988年赴美国Miami大学进修。现任国际“边界层气象杂志”(Jourmal of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编委成员、《计算物理》杂志编委(数学类、物理类核心刊物)、《应用气象学报》编委、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和极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大气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气象、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气象组织WMO城市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