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 独家办的期刊只有3个: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期刊名称: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成都理工与其它单位合办的期刊有3个:
======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成都理工大学
=====
期刊名称:矿物岩石
主办单位: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成都理工大学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成都理工、CDUT
创办时间:1956年
属 性:“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成都
知名校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成善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20个一级学科,130个二级学科 [2] 个
校 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校 歌:《理工之歌》
主要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
学校代码:10616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各1项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学校建有2个图书馆,渠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渠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9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7个,电子图书281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模式,实现了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和谐统一,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
2,展示馆所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获得包括区、市、省、国家所有级别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3,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3年创刊的《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
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 、第四版(2004) 和第五版(2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此外,该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5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优秀科技期刊奖1次、精品科技期刊奖1次。
根据教育部“教技[1999]1号”文件,该刊于1999年7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理工大学
核心期刊分为中文核心,科技核心也叫做统计源核心,还有南大核心也叫做SCI等,看你是哪个专业的,就去相关领域找那个专业的核心期刊就行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分类表 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B(除B9) 哲学 B9 宗教 C8 统计学 C91 社会学 C92 人口学 C93 管理学 C95 民族学 C96 人才学 D1,3,5,7,8 国际政治 D0,2,4,6 中国政治 D9 法律 F 综合性经济学科 F11 世界经济 F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F23 会计 F3 农业经济 F4/6(含F27,除F59) 工业经济 F59 旅游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1 财政、国家财政 F82/83/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G0/21 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类 G22 广播、电视事业 G23 出版事业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G27 档案学 G3 科学,科学研究 G4 综合性教育 G61 学前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G64 高等教育 G71/79 各类教育 G8 体育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9 外国语 I1,I3/7 世界文学 I0,20,210 文学理论 I21/29(除I210) 中国文学作品 J 综合性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J4 摄影艺术 J6 音乐 J7 舞蹈 J8 戏剧艺术 J9 电影,电视艺术 K(除J85,87,9) 历史 K85/87 文物考古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N 自然科学总论 O1 数学 O3 力学 O4 物理学 O6/7 化学/晶体学 P1 天文学 P2 测绘学 P3 地球物理学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P5 地质学 P7 海洋学 K9,P9 地理学 Q(除Q94/98) 综合性生物 Q94 植物学 Q95/98 动物学/人类学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5 内科学 R6 外科学 R71 妇产科学含计划生育 R72 儿科学 R73 肿瘤学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 耳鼻咽喉科学 R77 眼科学 R78 口腔科学 R8 特种医学 R9 药学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S1 农业基础科学 S2 农业工程 S3,5 农学,农作物 S4 植物保护 S6 园艺 S7 林业 S8 畜牧,动物医学 S9 水产,渔业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除TS1,2) 轻工业,手工业 TS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TS2 食品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除U2,4,6) 综合性交通运输 U2 铁路运输 U4 公路运输 U6 水路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6-03 21:45 请问能更详细的列出综合性医药卫生方面的目录吗(具体到详细杂志名称),谢谢!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8:03 R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广东医学 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 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 江苏医药 25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 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 重庆医学 31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 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这个要看学校要求,每个学校的规定不一样。以毕业论文为例,有的学校只要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有的则必须要发表一篇与毕业论文方向相关的文章(在读期间),而必须要发表论文的这些学校里,有的要求论文必须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面,有的则只要是正规期刊(也就是普刊)即可。当然,即便是核心期刊,也是分等级的,国内的核心期刊比如南核、北核、CSCD、科技核心(统计源核心),国外的比如SCI、EI、A&HCI等,核心期刊发表难度很大,且周期长,如果必须要核心期刊才能毕业,最好从研一就开始为论文进行准备,并不早。除了以上核心目录,还有SCD、AMI(社科院核心)这种虽然不算核心但也有学校认可的期刊目录,这两个目录里面有些期刊发表难度较低,如果学校也认可,会比核心期刊好发一些。即便毕业没有要求必须发表论文,但一般每个学年都会有评奖评优,发表论文是可以用来加分的,不过评奖学金对期刊等级的要求也是因学校而异,不同学校不同要求,需要提前了解。最后,提醒两点:1.务必提前准备!因为即便是普刊,现在的发表周期(从投稿到出刊)大部分也要3-6个月(有些更久),所以不提前准备根本来不及,确实存在个别1个月左右能出刊的,但是不多,收稿范围也有限,早点投稿的话可选择的期刊更多。另外,提前准备也是为了预留出时间应对突发情况,比如学校要求提交材料的时间突然提前了,比如因为疫情导致出刊时间比预计时间延迟了,比如终审被退稿了(概率较低,但是存在,所以需要提前考虑到)......很多作者总是喜欢拖到最后才开始准备,时间来不及不说,现在期刊涨jia频繁,越晚投稿收费越贵,早点准备也能省Q。2.期刊要正规,要找到靠谱渠道安排期刊正规这点不必多说,如果发的是假刊,无疑是白折腾还耽误事儿。靠谱渠道:自己投稿注意辨别真假官网。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作者喜欢百度找期刊官网,说了很多遍,不是所有期刊都有官网!即便有,信息更新也不及时!而且很多作者自己百度找到的官网都是假的。找渠道发表的话,注意判断渠道是否可信,因为行业鱼龙混杂,很多。而且核心期刊的话,建议自己提前准备,提前投稿,因为走渠道太贵,而且很多还不能查稿,无法判断是否真实靠谱,有些会利用这点行,而核心期刊一旦,损失不小。具体投稿流程可以看下这篇文章,帮你提高投稿效率,提前规避潜在风险、少走弯路!
成都理工 独家办的期刊只有3个: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期刊名称: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成都理工与其它单位合办的期刊有3个:
======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成都理工大学
=====
期刊名称:矿物岩石
主办单位: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都理工大学
你去学校主页上看看吧 具体的 ...
一、成都理工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成都理工大学 的双一流学科有地质学,该校是一所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 二、成都理工大学的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 创办于1956年3月15日,由国务院批准建立,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 西北大学 和 南京大学 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建校当年即开始招收本科生。学校组建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体,先后成建制迁入。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学校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 成都理工大学 (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 成都理工大学 协议。2017年9月,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 学校位于成都市市区,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用地288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353人,其中在校本科生30540人,全日制研究生5194人。设有17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 学校设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其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 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4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核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有1个学科(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96人,其中,有教授(级)271人,副教授(级)584人。柔性引智高端专家(院士)34人。截至2018年12月,获得“全国杰出技术人才”称号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四川省“”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3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73人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8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历次获评“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入选2011-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2016年,学校获批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学校入选2018年度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 学校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4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与四川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1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18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91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获得授权专利1400余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3次获得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获省一等奖22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全国银奖1项,省一等奖13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4项;连续四年获得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在各类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得全国奖励119项(次),省级奖励157项(次);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中获得奖励559项(次)。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现有2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0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102个,电子图书430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形成了以地学、能源、环境等学科文献资源为优势,以理工文献资源为特色的多科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学校档案馆管理规范,达到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标准。学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6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的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重点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现为四川省重点大学。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 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2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同时设有研究生部、沉积地质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以理工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农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65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在编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5人,教授190人,副教授419人,其中有3人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6人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9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3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8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学校是我国重要的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校53年来,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近100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750项(次),发表论著1万余篇(部)。学校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近年来组队参加 “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 英语演讲等重要赛事,获得国际奖9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40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田径、羽毛球、攀岩、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20余项次,省市高校田径、篮排球、健美操等团体和个人前八名近40余项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含金奖在内的各类奖励50余项次。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近5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学校还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核心期刊4种。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独立学院和多个联合办学点,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学校博物馆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以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重庆大竹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首批建设的数字博物馆,并获得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级别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称号。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154万册,中文电子全文图书约70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2万多种,并且集藏、借、阅、咨一体化和印刷性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相统一。学校档案馆馆藏丰富、管理规范、分类科学,是四川高校少数获“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国家一级”称号的档案馆之一。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以服务行业、服务桑梓为己任,为国家输送了10万多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管理专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中央、沪蓉高速公路起点、多条重要交通干线交汇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学校师生员工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豪迈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为建设显著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目前根据教育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的多学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1956年3月15日,初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学校组建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体,先后成建制迁入。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四川省。建校初期,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截止2021年5月,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学校有7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成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国家特色专业: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核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学。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矿物岩石》、《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师资力量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608人,其中,有教授(级)442人,副教授(级)776人。截至2022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次 ,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486人次 ,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成都理工大学院对外合作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本大学,是四川重点理工大学
算。毕业论文也是一门课程,成都理工大学论文有20分,毕业论文一般合格中等优秀按比例算绩点,成绩太差会导致无法毕业。优秀的还可以获得奖学金。
:一般来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为6000字以上,其中包括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等。
李瑞教授先后主持完成了“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辽河、长庆、大庆、四川、华北、西南等局级横向项目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获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5项,校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局级科技成果奖多项。现主持在研国家“863”、“973”《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中信息提取子项、第二主持西南分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孝泉-新场-丰谷地区高分辩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研究”等项目4项。在《石油物探》、《矿物岩石》、《测井技术》、《成都理工大学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EI、GeoRef和CSCD等收录; 专著2部,其中《裂缝性碳酸盐岩测井储层参数研究及应用》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在教学与研究生培养方面,主要为本科生讲授《油矿地球物理测井》、《勘察地球物理测井》、《勘探地球物理新技术》等课程。为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油气田开发测井》、《测井地质及测井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概论》、《地球物理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等课程。曾先后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个人二等奖、集体二等奖。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信息与信号处理等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物理测井信息处理、物探信息挖掘技术与应用研究、井-震-地质综合油气评价、信息管理与数据挖掘。现指导在读博、硕士研究生30余人。
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成都理工大学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成都理工、CDUT
创办时间:1956年
属 性:“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成都
知名校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成善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20个一级学科,130个二级学科 [2] 个
校 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校 歌:《理工之歌》
主要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
学校代码:10616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各1项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学校建有2个图书馆,渠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渠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9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7个,电子图书281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模式,实现了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和谐统一,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
2,展示馆所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获得包括区、市、省、国家所有级别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3,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3年创刊的《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
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 、第四版(2004) 和第五版(2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此外,该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5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优秀科技期刊奖1次、精品科技期刊奖1次。
根据教育部“教技[1999]1号”文件,该刊于1999年7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