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物流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产业搭上我国十大振兴产业的末班车,这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做出的决策,体现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物流战略管理是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物流战略管理 SWOT 战略控制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物流战略管理的含义
物流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二)物流战略管理的特征
1.目的性 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即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2.长期性 物流战略管理的长期性就是在环境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发展未来,为现代企业谋求长期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3.竞争性 企业物流战略必须面对未来进行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活力,使 企业战略 具有对抗性和战斗性。
4.系统性 任何战略都有一个系统的模式,既要有一定的战略目标,也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针,还要制定政策和规划,并构建一个战略网络体系。
5.风险性 物流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的未来,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进而就存在风险。要求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风险。
(三)物流战略管理的目标
1.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通过寻找和评估备选方案,实现利润最大化。
2.减少资本 减少资本是指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回报最大化。可以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将辅助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提高服务 企业的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尽管提高服务水平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也可以使收入大于成本的增长。改进服务,制定差异化服务是必然选择。
二、物流战略的制定
(一)物流战略制定流程
物流战略的制定主要涉及三个战略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操作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时间跨度分别是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二)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
战略的制定要受到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必须对内外环境进行观察与评价,在制定物流战略时经常考虑的内外环境因素有:行业之间的竞争性、科学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结构、社会经济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企业 文化 、国家政策和法规等。
(注:通常用SWOT分析法对环境进行分析。SW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指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企业在选择战略之前先对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
(三)物流战略选择SWOT分析
根据上面物流战略环境SWOT分析表制定出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四类战略类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多种经营型战略、紧缩型战略。
1.发展型战略: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的内部优势。
2.稳定型向发展型战略:外部有机会,但是内部条件不好。
3.多种经营型战略: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
4.紧缩型战略:外部有威胁,内部状况又不好,应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内部劣势。
三、战略的实施
(一) 物流战略实施的内容
1.对总体物流战略的说明
即说明什么是企业的总体物流战略,为什么做这些战略选择,实现此战略将会给企业带来什么重大发展机遇,以及总体的物流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
2.企业分阶段物流目标
分阶段物流目标是企业向总目标前进时,欲达到的有时间限制的里程碑。分阶段的目标的计划和手段是和企业的总目标相联系的,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工具。
3.企业物流战略的行动计划和项目
行动计划是组织为实施战略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源重组活动的总汇。各种行动计划往往通过具体的来实施。
4.企业物流的资源配置
企业物流资源的实施要配备相应的人员、资金、设备等。因此,对各种行动计划的物流配置的优先程度应该在战略计划系统中得到明确的规定。
5.企业组织结构的物流战略调整及物流战略子系统的接口衔接协调企业物流战略需要适应动态发展的环境,组织结构必须具备相当的动态弹性。所以物流战略的制定还要包含相应的子系统。
6.应变计划
有效的物流战略计划系统要求企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计划做保障。
(二)物流战略资源的配置
1.人力资源的分配
(1)为各个物流战略岗位配备管理和技术人才。
(2)为物流战略实施建立人才及技能储备。
(3)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整体队伍综合力量的搭配与权衡。
2.物流资金的分配
(1)零基预算。即一切从零开始,将一切的经营活动都从彻底的成本---效益分析开始,防止预算无效。
(2)规划预算。它是规划项目而非职能来分配物流资源。
(3)灵活预算。它允许费用随产出指标而变动,有较好的弹性。
四、物流战略控制与绩效评价
(一)物流战略的控制的概念
物流战略控制是指对战略规划、物流计划实施的实际成效经过信息反馈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对比的评价,检验二者的差别,偏差并及时采取补救 措施 进行纠正以达到完成战略目标的过程。这个控制过程包含四个体系: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战略绩效、反馈、纠偏。
(二)物流战略控制过程
1.确定评价标准
(1)物流战略内部绩效评价标准。有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资产管理、质量五类评价标准。成本,即完成特定目标所发生的真实成本;客户服务,公司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生产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如总成本运费等;资产管理,是对资产使用率的衡量,如投资报酬率等;质量,这是整个评估最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物流战略活动的综合效率。
(2)物流战略外部绩效评价标准。外部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客户认知度和制定最佳标准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来评价物流战略实施绩效。客户认知度又称为顾客满意度,是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客户对系统绩效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并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制定最佳标准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有关的成本、客户服务、质量、生产率等绩效水平进行分析来确定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以进行调整或改进。
一般物流战略控制过程图如下
(3)物流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用于总体上对物流系统和绩效进行评价。包括质量、时间、成本和资产四个体系。质量体系衡量的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时间体系衡量的是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装运的时间,运输时间和客户接受时间;成本体系衡量的是物流战略实施的总费用,如仓储和库存成本等;资产体系衡量的是资产的利用率,如投资收益率,存货跌价等。
2.评价战略绩效
评价战略绩效是将实际绩效与确定的评价标准相比较,找出二者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发现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和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存在这样问题的关键阶段。绩效评价时也应当同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确定合理的评价频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将通过衡量和评价得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有关决策者。对战略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偏差在允许的可控范围内。
4.纠偏
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完全没有偏差是不大可能的。当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不采取纠正措施,但是如果偏差不在可以控制的误差范围内,就会给物流战略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碍物流略的实施,这时就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补救,以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兰洪杰 .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
[2]邓海涛.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9
[3]刘明菲.王槐林 .物流管理. 科学出版社.2008、1
[4]王利 .许国银.黄颖.现代物流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2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如今,网络通信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各个企业开始逐步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更大。物流是现代企业作用比较突出的部分,如果企业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大大提高效率。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理想化的选择。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物流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国家针对这些问题为各个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优化结构,不断发展。以下是企业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
就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的物流观念已经不能够全面应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管理观念的转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非常淡薄,并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信息化管理仅仅是运用电脑数据库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信息化”管理,并没有从根本上对物流管理实行信息化,所以这带来的效益也是微小的。这些企业只是国内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由此可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意识在企业中如此淡薄,这对企业的发展显然也是不利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建设就会收到影响,然后人才引进也会发生变化,信息化管理发挥的作用很小,最后收到冲击的就是企业的利益与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应当摒弃落后的管理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努力学习,将物流管理信息化真正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2.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落后
对各行各业来说,技术问题都是尤为重要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言,信息化技术发展慢,水平低成为发展的瓶颈。第一,企业不能够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在平时的管理中仍采用传统的管理 方法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治标不治本”。第二,企业在资源配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无论是设备的配备,还是流程的制定,只追求表面的利益,而未真正实行。其实,信息化的长期执行,节约的就是长期的成本,是利益的长久化,而不是去贪图眼前短暂的利益,却浪费了长久的人工资源,这时的成本则要远远高于信息化的成本了。
3.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而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人员对于信息化相关领域的了解很浅显,外部的专业人才又少,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制约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体系建设迫切地需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这种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导致很多信息化管理流程无法正常实施,就算实行了也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
二、企业物流信息化问题解决方法
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尽快、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下是针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增强信息化意识,转变陈旧的观念
转变传统的观念,并不是摒弃传统观念,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一方面,传统的管理观念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比如,顺“道”、人和、守信,求实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接受更多先进的管理观念。而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作为先进的管理观念也应该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因此,企业应该多对外交流或组织培训,在企业内部树立新理念,并实践于管理中,让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科学并客观地管理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可持续化发展,也能让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2.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一方面, 企业管理 者应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进行信息化而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就放弃实行信息化。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体系。这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影响实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过硬的技术。以前的那种大而全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现在物流管理的形势了,只靠着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在以前可能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但现在还是被淘汰掉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需要加强开发新技术,尽快将新技术利用到管理实践中。所以,革新技术,攻破技术难关,大力整合信息是企业向前发展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3.以人为本,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资源,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每一步实行中,无论是系统开发,调试还是最后使用,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我国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信息也在飞速更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首先,国内各大高校应设置相关课程,注重物流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置相关培训会。最后,政府也应当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实行物流管理现代化,紧跟国际潮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交流。
三、 总结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下的中国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将物流管理信息化做的更好,真正实现物流管理的资源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中国的各个企业要不惧挑战,积极改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观念,革新技术,吸纳人才,攻克难关,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引起人们的高度的重视和注意,因为它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我整理了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浅谈计算机信息与管理
摘要:计算机的信息与管理,正在逐渐地取代人力和脑力的劳动,即将成为新世纪的主体。本文主要介绍了管理的相关概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内容,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效率,便捷人们的生活。
一、管理的相关概念
1、管理
即对事物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导、控制、实施等相关操作,以使其规范运作并产出效益或提高效率的行为。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聚合企业的各类有用资源,以最优的方式、最少的投入、最快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回报,让企业获得相应效益,顺利成长。
2、信息管理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采取组织、控制和领导等有效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的方式,实现对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信息管理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获得的管理,分为收集、传输、加工和储存等四个方面。
3、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管理
计算机应用管理即对使用计算机的全过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即以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施以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
4、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它的形成是现代信息资源高效管理的重要里程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这个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等多个方式,得出有用的、人们需要的信息的综合系统。虽为一门崭新的课题,但却跨越了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科学系统。这个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但真正的完善和发扬光大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使现代企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走进了信息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
二、计算机信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的信息管理风险存在问题
由于计算机本身就是智能化的机器,在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信息管理风险是很正常的,但是这同时必须要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抑制计算机信息中的潜在风险,避免给单位和企业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信息上的泄漏和出现错误的信息。计算机的信息风险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计算机本身的智能性导致了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人为的管理方式不到位导致的。很多的组织中的管理者由于缺乏对信息的认识和了解,无法正确地估测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加上自身经验的不足没有及时地对风险发生的漏洞加以弥补,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蒙受了极大的损失,纵容了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信息处理手段较为落后
信息手段的相对落后也可能给信息处理造成一定的困扰,因为计算机信息的更新速度太快,很多的组织和企业不能及时跟得上更新的速度,导致了信息处理手段的较为落后,影响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还严重地影响了信息的准确率,导致了不该出现的错误信息的出现。正是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落后,使得组织内部的信息处理很困难,根本无法做到及时的更新,从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广泛信息的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加快信息处理手段的改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部分的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没有及时地改进,或者是认为信息化的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要,很轻视信息手段在组织运转中的作用和意义,导致无法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间接地影响了组织的高速运营和发展。
3、信息来源的堵塞
信息的多样性和大量是信息的主要特点,在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信息的来源有很多,各方面的信息都是不尽相同的,要想收集到最有效和最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广泛地听取各方各面的信息,这是增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准确性的重要方面。但是事实上,很多的企业和组织在对信息来源的处理上还做得不是十分到位,在很多时候忽略了很重要的信息,严重地阻碍了组织对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这也与他们的积极探索的程度有关,之所以会导致信息来源的堵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没有充分地重视这一问题,没有积极地寻找可以增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导致了信息管理来源的严重匮乏和阻碍。
三、计算机信息与管理的建议
1、增强信息管理的意识
想要真正地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准确性,提高它对高速社会的适应性,增加信息管理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进步。这样才能用更为精准的技术手段对所要管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技术上的支持,增加信息的可信度水平,这是至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即首先要增强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重视度,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认识到信息管理对组织内部发展的好处和积极作用,进而更好地实现计算机的信息与管理。
2、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力度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新时代下的新事物,是人类科学进步下的重要产物,为了维护信息的稳定运行,减少重要资料外漏的现象,就一定要加强管理力度,做好隐私的保护。对此,相关机构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范中设定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口令认证、生物特征认证以及PKI认证(用户私钥机密性特征)技术的结合运用,从而为计算机入侵者设置屏障,维护信息安全。
3、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信息平稳传达的关键,是减少黑客入侵的有效对策。因此,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人员要加大对其的关注度,转移工作重心,将如何改善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放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局域网的安全管理,减少数据被拦截的情况,并将物理和逻辑分段两种防范方法结合在一起,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4、强化信息管理及计算机管理措施
一是要制定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使用人员及其责任,对于重要计算机和涉密信息计算机严加管理。制定工作奖励措施,量化考核指标,激励管理使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失职渎职处罚机制,对于未能完成任务或者造成重大失误人员进行严厉处置。大力提升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每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及时更新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应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信息备份与恢复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主要由备份设备、备份系统构成。常见的设备主要有光盘、磁盘阵列、SAN等。备份系统则是用来快速恢复计算机中的数据与信息。通过应用备份技术,不仅可以在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或者人为操作失误时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也可避免非法入侵或网络攻击行为造成的数据破坏,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策略主要为: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其中,全备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恢复时间短、操作方便,如果系统中的数据量较少,可采取全备份方式;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不能每天完成全备份的情况下,也可实行周备份,而其他时间则以增量备份和差分备份为主。备份的恢复非常重要,可分为全盘恢复和个别文件恢复两种形式。为了避免备份的数据丢失现象,应做好恢复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恢复,确保数据与信息完整、安全。
结束语
计算机的信息与管理是相关的组织工作中较为总要的组成成分,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今天,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和管理的重视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将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这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为自身的发展服务。它要求相关的工作者能够掌握很高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用敏锐的视角分析信息管理的内容,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为实现组织的信息化而努力。只有将信息化水平与组织的正常运营相结合,做到将信息的管理融入日常的相关工作之中,才能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的信息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明.试论信息管理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J].才智,2011(12).
[2]田大翠,李海全,田素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研究[J].2011(20).
[3]王震.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2011,28(10).
[4]蒙恩.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与管理研究[J].2012(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会在9:00至18:00之间正常上班。
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月刊)创刊于1976年,是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的省级核心期刊。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
非核心 是卫生部主管的国家级刊物
李岳峰同志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等研究项目,是我国卫生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和居民健康卡推动者。目前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50多篇。1、主要主持或参与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传染病专项示范区项目信息化平台原型构建和方案设计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传染病专项示范区项目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疾病预防控制遥感信息服务系统先期攻关》;国防科工委:《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示范》;科技部:《慢性病风险因素监测与综合干预示范研究-国人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甘肃省区域卫生规划及评价项目》,主编《甘肃省区域卫生规划指南》,该项目获WHO评价A级;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甘肃省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世界卫生组织、HMN合作项目:《中国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发展战略》;财政部:《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课题》;卫生部:《健康2020-中国卫生体制》;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人力发展报告》;卫生部:《卫生部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方案》等。2、主要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李岳峰等.《甘肃省区域卫生规划指南》[M],甘肃省卫生厅,2002;杨敬宇,李岳峰.卫生经济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高晓霞,李岳峰等.医疗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职能—以甘肃为例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2) ;杨敬宇,李岳峰.关于卫生服务的性质与产业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5(3):7-8;李岳峰,高新才.效率研究方法及其进展[J].甘肃科技,2005(11):1-5;李岳峰,高新才.保障农民健康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J].卫生职业教育,2007(4):115-118;杨敬宇,李岳峰.卫生服务市场与卫生体制改革[J].生产力研究,2007(5) :71-72;高新才,李岳峰.生产要素流动U型假设下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7(3):13-20;李岳峰,高新才.中国卫生制度演进的新解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8):20-23;李岳峰.和谐卫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支点[J].卫生经济研究,2007(8):3-7;李岳峰,张君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比较[J].开发研究, 2008(1):29-33;李岳峰.论我国农村卫生系统的合理运行[J].中国卫生经济(增刊),2009(9) ;李岳峰,吴明.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再认识[J].生产力研究, 2009(10):7-9;李岳峰,饶克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经济, 2010(12):19-22;李岳峰,吴明.自我医疗的认知框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1):18-21;李岳峰,饶克勤.经济发展、卫生资源配置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 ;李岳峰,党培,孟群.省级卫生统计信息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3):12-15;周光华,李岳峰,孟群.模糊聚类分析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4):69-73;李岳峰,胡建平,周光华,孟群.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5):7-10;周光华,李岳峰.数据挖掘技术在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6):82-86;Li Yuefeng,Rao Keqin,Ren Xiaowei. Use of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treatment in China [J],BMC,2012(12):995(SCI);李岳峰,周光华,孟群.我国医改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培训框架:设计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2):120-124;李岳峰,梁铭会,伍晓玲,舒婷,孟群.HIMSS大会新理念新技术对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3):233-238;李岳峰,孟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7):13-20;李岳峰,孟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的形成机制的经济学解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7):5-8;李岳峰,孟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一种行为经济学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13(7):9-12;李岳峰.我国卫生体制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8):592-596;李岳峰,孟群.随机前沿函数方法在卫生服务效率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3(6):798-801;周光华,李岳峰.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屈晓辉,李岳峰,孟群.国家卫生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初探[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286-291;张雅洁,辛英,郝惠英,胡婷,李岳峰.2013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投稿论文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5):466-469;屈晓辉,孟群,胡建平,李岳峰,.从生态系统角度看移动医疗 [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6):479-484;李岳峰,张淑华.绩效式管理促进卫生包容性发展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4(1):14-17;Jianbo Lei, Pengcheng Guan, Kaihua Gao, Xueqing Lu, Yunan Chen, Yuefeng Li, Qun Meng, Jiajie Zhang, Dean F. Sittig, Kai Zheng: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IT outage and suggested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incident report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4, 83(2): 122-130(SCI);李岳峰,辛英,周光华,傅媛媛,胡婷,孟群.卫生信息化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3):233-238;李岳峰.我国卫生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和环境[J].卫生经济研究,2014(9):3-5;张雅洁,辛英,李岳峰,郝惠英,孟群.2014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征文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6);周光华,李岳峰,孟群.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6):44-47;李岳峰,王存库,胡建平,孟群.居民健康卡社会经济价值与实现的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93-96;李岳峰.卫生信息产品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2):146-152.Xiaowei Ren, Yuefeng Li, Xiaoning Liu, Xiping Shen, Wenlong Gao, Juansheng Li。Computa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Antigenicity-Associated Sites in the Hemagglutinin Protein of A/H1N1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J].PLOS ONE,2015(5):1-15(SCI);李岳峰.卫生大数据的分析框架与技术.科学通报,2015,60(25):2396-2403(SCI);李岳峰,张淑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5(9):10-14;李岳峰.健康卡:为老百姓打开健康信息之门[J].中国信息界,2015(4).
不是。卫生管理方面的核心期刊主要有:1.中国公共卫生、 2.卫生研究、3.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4.中国卫生经济、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6. 现代预防医学、 7. 中国妇幼保健等
有的。 《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创刊于1845年,是享有盛誉的世界级高级科普月刊,适合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士阅读。该刊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公众介绍这些领域最前沿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这些科技领域对人类未来的商业、文化、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先后有1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目前该刊有中、英、法、德、日等十多种版本在全世界发行,总发行量每期逾百万份。 70年代,在杨振宁博士的力荐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科学》诞生了。《科学》全面完整地保持了原刊栏目的内容和风格,译文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全彩印刷,装帧精美,是我国公众尤其是知识精英把握世界科技潮流、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窗口。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科技大腾飞的世纪,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并且这种影响仍在继续深化。因特网正在使全世界变成“地球村”;基因工程正在引发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伦理挑战;人们甚至已经开始谈论月球移民计划……无论是科技决定论者还是怀疑论者,无论是人类前途的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在汹涌的世界科技大潮面前,都无法拒绝学习和思考。而对于有着古老的文明史且正在急速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中国,我们的这种学习和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作为一份创刊20多年的国内老牌杂志,《科学》为介绍国际科技潮流、普及科学知识不遗余力,深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和支持。为适应新形势,国家科技部决定从2002年起《科学》杂志的编辑和发行工作由重庆移至(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进行,《科学》也由此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在此,《科学》杂志社全体同仁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科学》,支持《科学》,喜爱《科学》。
有的。《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创刊于1845年,是享有盛誉的世界级高级科普月刊,适合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士阅读。该刊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公众介绍这些领域最前沿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这些科技领域对人类未来的商业、文化、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先后有1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目前该刊有中、英、法、德、日等十多种版本在全世界发行,总发行量每期逾百万份。70年代,在杨振宁博士的力荐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科学》诞生了。《科学》全面完整地保持了原刊栏目的内容和风格,译文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全彩印刷,装帧精美,是我国公众尤其是知识精英把握世界科技潮流、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窗口。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科技大腾飞的世纪,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并且这种影响仍在继续深化。因特网正在使全世界变成“地球村”;基因工程正在引发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伦理挑战;人们甚至已经开始谈论月球移民计划……无论是科技决定论者还是怀疑论者,无论是人类前途的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在汹涌的世界科技大潮面前,都无法拒绝学习和思考。而对于有着古老的文明史且正在急速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中国,我们的这种学习和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作为一份创刊20多年的国内老牌杂志,《科学》为介绍国际科技潮流、普及科学知识不遗余力,深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和支持。为适应新形势,国家科技部决定从2002年起《科学》杂志的编辑和发行工作由重庆移至(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进行,《科学》也由此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在此,《科学》杂志社全体同仁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科学》,支持《科学》,喜爱《科学》。热线电话:68515384地址:北京复兴路15号电话:E-mail:网址:发行代号: 2-643
我同事在《新生代》上发表了文章 ,评职称用的。还可以的吧。新生代上主要就是 发表些教育教学,金融经济 之类的文章的,总体还是不错的。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信息化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周期: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72/TP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8454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面向教育行业秉承“传播信息知识,推动教育发展”的宗旨,及时宣传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大力推动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及时报道党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区域发展动态,为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党校找寻沟通交流平台。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直属媒体机构,负责编辑出版《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参考》、《世界教育信息》三本刊物,同时承办论坛、展会、巡展、培训等活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唯一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权威刊物。1995年8月创刊,当时杂志名称是《管理信息系统》,刊名由启功先生书写;2002年更名为《教育信息化》;2007年更名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将原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201和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29/TP,改为现在的刊号。编委会主任展涛编委会副主任罗方述编委会委员略社长 周 一总编祁 伟副总编兼主编苏福根编辑部主任郭桂真 王晓明美 术 编 辑 石兴虎版 面 设 计张 娜理事会负责人 杨 阳 设有栏目有:专题、网络建设、软件开发、资源建设、教学探索、技术应用等栏目。
教师评高级职称认可的刊物有:《中国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书刊》和《教育科学》等。
选择的期刊等级分为普刊(省级、国家级)和核心期刊,一般的评定文件上分都会有着注明要求,显示需要期刊的等级是普刊还是核心。根据文件要求,对应的选择级别相同的期刊。有期刊投稿目录的,需要在期刊目录里面选择投稿期刊。
若没有任何要求,则可以根据自己论文质量,选择适合的期刊。论文方向须与期刊要求一致:不同的教育期刊的登刊范围都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期刊都是可以接受各个教育论文的主题方向。
扩展资料:
教师评高级职称介绍如下:
不同地区不同地点的职称要求不一样,教师们需仔细观察职称文件做好相对于的准备。有要求需要在万放或者是在知网上有收录的,建议选择已被收录的期刊。
在选择已被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会比在没有被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收录率大。不能选择增刊、套刊与论文集等,这些是在期刊上被磨灭的不会被认可。例如期刊的级别专业方向等都需和职称文件一致。无法与文件匹配的刊物是不能进行职称评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职称评定,走到尽头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教师职称评聘要回归本真
是。《教育信息化论坛》杂志是由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文心出版社主办,确定重要目标和任务,立足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