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参考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参考文献论文

童立方规则意识培养绘本。有关幼儿规则意识国外的文献有童立方规则意识培养绘本,纽约出版。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常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幼儿园常规教育旨在促使幼儿了解、接受、遵守幼儿园集体生活所需的各种行为规则,养成相应的习惯。

一、常规教育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

实际上,常规它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它不应单纯是为教育活动提供服务,而更是应为幼儿主体服务。我们所提的常规教育,它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应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们不能用孩子心灵、想象的自由来换取所谓的整齐划一的常规纪律。

二、幼儿园常规管理教学的误区

由于在教学实践中,过多考虑将常规用于教师管理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在常规实践中,就很容易在常规教学认识和实施上造成如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常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幼儿常规不好,什么都白搭!”这是一句在教师口中常被提及的话语。言外之意,常规就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老师们不难发现,当幼儿投入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中的时候,他们发自内心地,体现出了极大的学习自主性。此时,教师强调常规和纪律则成为多余。所以,我认为教育活动开展的真正的前提是幼儿内在自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不是常规。

(2)教育方法失当,常规被作为对幼儿行为进行限制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在班级常规教学中,经常能听到老师发布“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等禁令。而当幼儿出现了违规行为的时候,则过多地采取讲道理甚至压服的手段,迫使幼儿“就范”。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反复多次的讲授、强调常规要求之后,幼儿却很难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所以,我认为常规教育不应是依赖由“外”到“内”地强迫灌输与反复强化,让幼儿被动接受规则,而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内生”出规则,引导他们主动建构规则。

三、幼儿园常规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为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还常规教育以应有的作用。

(1)尊重个性,避免给幼儿强加不必要的规则。要知道,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而不是强制的方式下实现的。我们要促使幼儿形成内在的纪律意识,而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控制。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2)赋予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就阐明了“以儿童自由为基础”的纪律观,即纪律是通过自由获得的。因此,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3)给予赞美,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每个幼儿总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要多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4)导入实践,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而形成的。例如在饭后漱口时,我发现幼儿的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为此,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将水龙头只开一滴一滴的水,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开始,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四、结论

我们需要充分给予幼儿展示个性的自由,多尝试使用“你能做到……你会……”或者“如果你能……我们都会为你感到高兴”等鼓励性语言,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由一味的限制转变为积极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儿对规则的主动建构,帮助幼儿体验到规则或纪律为自己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得常规纪律能自发的从幼儿心中滋生,并被长效的遵守执行。

参考文献:

[1]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文化批判.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

[3]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人民教育.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5]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6]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拓展:

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进行正确执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通过入园、晨检、早操、上课、游戏、劳动、娱乐、散步、盥洗、进餐、午睡、喝水、入厕、穿脱衣服鞋帽和离园等各项活动, 使幼儿学会按时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愉快、稳定、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活动技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行为文明,并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符合各项活动要求。

教育中应注意:

(1)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新规则;

(2)讲解说理与掌握技能并重,使幼儿知道执行规则的意义,掌握实行每项规则的方法和程序;

(3)对执行常规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深入细致地进行个别教育;

(4)经常练习、检查和督促,使幼儿的行为逐渐熟练,成为习惯。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建立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幼 儿教 育论 文❤☸

✎✎~~~学 前教 育的论 文❤☸

✎✎~~~幼 儿礼 仪教 育论 文❤☸

✎✎~~~幼 儿教 育三 千 字论 文❤☸

试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 要: 3~6岁是 儿童 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发展、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建构规则的主要途径;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规则讲解不明、成人缺乏引领示范、规则定位片面等问题;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规则意识 培养方式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在社会领域提出的发展目标;相应的内容和要求是“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1]。因此,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在开展各项活动和游戏中有意识地让幼儿体验、理解并主动建构规则,在成长中生成并内化规则,从而实现“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性发展目标。

一、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

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和遵守的,它的存在合情合理,保证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顺利进行,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将面对新的规则,社会任何一处都会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社会角色须遵守不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对幼儿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对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一种社会性任务,包括协商、讨论、决策等程序性因素,当然也包括公平、公正及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等观念性因素[2]。在规则游戏当中,幼儿要和他人学会接触,要理解和尊重他人,并且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幼儿之间首先要形成和发展一定的社会性关系。在游戏的每个环节,孩子会面临社会性和认知的互动问题。如幼儿对游戏规则是否认同一致,是否可以相互合作,都是需要规则意识的。所以,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规则游戏具有竞争性,当游戏的双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时,双方的关系往往具有竞争性。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做依靠就会非常恼火,因为不懂得规则与竞争意识的友好联系。然而在游戏当中就可以完全放心,我们既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又不会再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这种竞争可以在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同时,逐渐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由于规则游戏具有原则性,通常又是两人以上进行的,因此游戏规则必然带有强制性,如若不然,游戏中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结果只能使事情复杂,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要注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断不可以随心所欲,而是要严格按照游戏规则进行。长此以往,幼儿的自制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追求结果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强大动力。幼儿为了最终的结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需要意志力的参加,这是因为规则游戏需要思考,需要遵守规定,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坚持和延续,所以在游戏中儿童自始至终都会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也许他们会有放弃的念头,或者其他的想法,这就必须学会坚持,要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渡过难关。

二、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主要路径――游戏

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期尤为关键。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而自然地形成,也不是靠成人的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需要把握恰当时机和 方法 ,必须在了解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建构规则的主要途径。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维果茨基认为:游戏作为规则的本质特征,具有规则性,无论是在游戏开始前由游戏指导者宣布的外显游戏规则,或者是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游戏内在的情境感和秩序性的这种内隐游戏规则,都对幼儿理解其规则非常有意义,对于儿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的理想目的是创造自我控制的力量[3]。

所谓自我控制,是一个非常凌乱和复杂的感受,反映了作为一个人的独特个体,是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能力。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个体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的能力。皮亚杰认为,不管哪种形式的活动最开始都是在游戏中开始的[4]。儿童的游戏意识构成了一种很好的社会制度。儿童对规则意义的理解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课堂中就可以进行的,而是儿童必须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游戏活动中逐渐感知规则的内在意义,并且学会对规则的遵守、学会对自我的控制。

三、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则讲解不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幼儿遵守规则,首先让幼儿知道规矩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矩?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通常的问题是没有耐心向 经验 缺乏、认知不足稚嫩的幼儿讲明要遵守的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结果是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任由自己的心性和兴致行事。

(二)成人缺乏引领示范

由于幼儿经验的缺乏、认知的不足,幼儿往往不能真正理解规则的内涵和意义。模仿学习是幼儿良好习惯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成人的引领示范。但是家长和幼儿教师们往往忽视这点,缺乏对幼儿的引领和示范。比如在幼儿园中,教师习惯于等到全部幼儿都安静下来才开始活动,教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儿童的规则意识,同时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安静地等待教师“上课”。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听到教师带有“不准”、“不许”、“不能”等命令性的言语引导。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引导了幼儿,其实效果确实不佳,这种常规教育过于强调整体的规范性、有序性,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对儿童而说是一种伤害。

(三)规则定位片面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服从集体,个人服从组织的观念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但是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这块却是行不通的。“看到别人有困难一定要给予帮助”、“要与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等都是强调个人给他人带来的便利,都是在提倡付出,而幼儿的认知、思维等各方面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他们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定位片面的规则教育只会令幼儿更反感和叛逆,不利于规则意识的培养。

四、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只需把那暗藏在身内的固有的东西都统统揭开和揭露出来,并重视每一个别的因素就够了。”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制定规则。在过去幼儿规则教育过程中,规则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知识,即教师要求幼儿接受并完全遵守的外部知识。幼儿也将这种客观知识和教师教授的其他数学、美术等知识一样看作是与自身无关,仅仅是大家都一样必须学习的外在要求。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仅仅靠他律无法让幼儿真正形成自觉的规则意识,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首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幼儿从出生起就是一个具备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的独立主体,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征,因此规则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其次要在与幼儿“对话”基础上选择规则内容和类型,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之前应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天性,在与幼儿“对话”基础上选择规则内容和类型,使幼儿在自我表达、展示、倾听、发现、觉悟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个体自主的社会化。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平等性,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天性的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的平等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理解和接受规则问题上的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将外在的规则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规则意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以幼儿的兴趣、 爱好 和需求引导幼儿对规则的遵守,激发幼儿内在的动机,感受因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好地树立地内化规则意识。

再次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执行能力。一些难度大、过于统一要求的规则对幼儿来说是无法遵循的。比如很多都时候要求“小嘴巴闭闭好”,要求幼儿喝水不能说话,排队不能说话,下楼梯不能说话,游戏时没得到老师的允许也不能说话等。这样的规则对成人来说遵守都比较困难,那么我们又怎能要求自制力不强的幼儿遵循呢?

其四要避免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流于形式。如教师在幼儿制定规则之前已经对规则有了一个预设的正确答案,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就会揣摩教师的想法,或是学着老师的口吻和语气制定出“不许……”、“不要……”等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孩子内心想法的规则。教师在引导孩子制定规则时可以通过对现有规则的修改和细化、对新问题创造规则的途径鼓励孩子理解规则、创新规则,并通过集体讨论、民主表决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民主意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理控制外部力量对幼儿思维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对幼儿的命令和要求。

最后要让幼儿理解参与制定规则的内容具有实际价值。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必须让幼儿意识到由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可帮助幼儿活动的顺利展开并实实在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感受到来自同伴和老师对自己意愿的尊重,才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创造热情和民主意识,这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养成所必需的。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途径与方法是多样的,其核心在于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体现规则培养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时,所采用的游戏活动要本着从简的原则做,使小朋友们对规则一听便懂,很容易理解,并在活动中遵守。

浅谈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规则意识的指导策略

摘 要: 游戏中的“创造性”意指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和游戏,而“规则”则是游戏进行时的 规章制度 ,即良好的游戏习惯及正确的游戏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造性”好比是一条公路,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去的方向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规则”就好比是公路上的红绿灯,让交通更好、更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创造性游戏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 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 规则意识 指导策略

创造性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状况。例如:幼儿与幼儿之间没有协调好;没有合理摆放、没有整洁的意识;随意地进行选择和更换角色,等等。这些情况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对教师来说则是要重点指导和观察的内容。为此,我对教师如何有效组织幼儿有序、有规则地进行创造性游戏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创造性游戏是指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并学习彼此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由此可见,游戏中的“创造性”意指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和游戏,而“规则”则是游戏进行时的规章制度,即良好的游戏习惯及正确的游戏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造性”就好比是一条公路,幼儿可以选择自己的交通工具和去的方向;“规则”就好比是公路上的红绿灯,让交通更好、更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创造性游戏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意识。

一、游戏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帮助幼儿有效地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1.教师做好相应的规则标记。

例如:游戏前,教师在娃娃家的柜子里贴上碗的标记、勺子的标记或者衣物等的标记,并告诉幼儿哪个柜子是放碗的;哪个柜子是放勺子的;哪个柜子里是放衣物的。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清楚认知物体摆放的位置,也能让幼儿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有效整理好物品。在区域游戏入口的地方,教师可以用点子或者插卡的方式表示人数。通过使用标记的方式,能够让幼儿更有秩序、更有效地进行游戏,同时提高幼儿游戏时的规则意识。

2.幼儿做好游戏的经验准备。

教师提醒幼儿在生活中要多积累经验,提高幼儿角色意识。例如:平时和家长去菜场、超市,知道是如何进行购物的;去银行是怎么取钱、存钱的等。同时在游戏前教师需对幼儿进行角色意识教育,让幼儿了解不同的角色及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时的规则意识也会有所提高。

二、游戏中,教师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合适的引导能促使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

1.幼儿游戏时,教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

首先,教师要观察游戏中需及时解决的一些紧急情况。例如: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教师没有看到这个情况,则孩子在游戏中可能会受到伤害。其次,观察游戏中幼儿缺乏规则意识但对他人无伤害的表现。例如: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把娃娃一个人放在桌子上;水果放在锅子里烧;银行人员把钱摆放得很乱,等等。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合适的引导。

2.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与幼儿展开平行游戏。

例如:在进行超市游戏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会一下子买很多菜。我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就以顾客的身份到超市里买菜,边买边说:“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三个草莓刚刚好。”旁边买了一篮子菜的小朋友看到我只买了三个草莓,他也把自己篮子里的蔬菜放了回去,留了三棵青菜。

3.帮助幼儿回忆自身经验,情景挪移。

例如:有一次,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把娃娃一个人放在桌子上,爸爸妈妈回到家之后,我问道:“在家里,你有没有看到过哪个爸爸妈妈把小宝宝放在桌子上的?”他们想了一会之后摇了摇头说:“没有,我看到宝宝是放在床上的。”我说:“对呀,宝宝是放在床上的,宝宝放在桌子上可危险了,摔下来可不得了。你们刚才都出去了,都没人照看宝宝,刚才听到宝宝都吓哭了。”说完,他们连忙把宝宝抱起来。这就是通过幼儿回忆自身经验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三、游戏后,教师多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好的现象、缺乏规则意识的场景用拍照或者视频方式记录下来,在幼儿游戏结束的时候进行播放和点评,让幼儿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看一看小朋友做得对不对。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多问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幼儿思考,从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没有把家里整理好,依然乱糟糟的,我问道:“你们看,这张照片上的情景怎么样?”他们说:“好乱呀。”我问:“为什么会乱糟糟的?”小朋友看了照片说:“因为他们没有整理好。”幼儿发现了问题所在,之后他们就有了游戏结束要整理好的规则意识。

2.通过让幼儿承担后果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例如:游戏后,幼儿发现娃娃家里没有整理好,我会继续问他们:“娃娃家里乱糟糟的,那怎么办呀?”小朋友们都说:“请爸爸妈妈整理好。”于是,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主动把家里整理好。他们通过实践的方式知道了游戏后要整理的规则,同时知道了没整理好要承担相应责任,最后需要自己整理。

四、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能让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根深蒂固。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不能时而松懈,时而抓紧。教师应在幼儿每一次的游戏中都将规则作为一把杆秤,一个标准。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出现错误就要立即改正。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练习,让创造性游戏的规则在幼儿意识中根深蒂固。

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地组织幼儿有序、有规则地进行创造性游戏。让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提升生活经验与个人素质,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提高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意识。

在这次的系列游戏中,“游戏监督员”的角色可谓是游戏中的重中之重,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游戏监督员”通常会在游戏开始之前选出,主要职责是监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提醒不遵守规则的幼儿注意改正,在同伴游戏发生争执时及时的解决或者报告老师,这样的“游戏监督员”不仅能够“促进全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觉坚持遵守游戏规则”[17],还能够提高“游戏监督员”自身的规则意识,另外,“游戏监督员”作为一个另其他幼儿羡慕的角色,往往会引起幼儿的争抢,大家都想要当“游戏监督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孩子们会自觉的改正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在游戏中更加注意遵守游戏规则,久而久之,也会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兔菲菲的游戏时间”游戏所取得的教育效果通过长达一个月时间的游戏计划实施,笔者发现在边进行游戏边修改研究方案的同时,班内幼儿在规则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相比于之前游戏中听不懂游戏规则、不能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坚持遵守游戏规则的状态,经过一个月的新游戏的训练,孩子们已经能够有意识的、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从一开始的需要他人监督提醒,到后来每个孩子都能注意自己的行为,不需要他人提醒,这一变化是显著的,甚至有超常的效果,不仅是在游戏方面,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已然渗透到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种迹象表明,这时的幼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达到了本次行动研究的目的。以儿童为本——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儿童是游戏的主体,也应该是游戏的创造者”[23]。让儿童来制定游戏规则,实际上就是让儿童衡量自己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游戏。由儿童来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不仅能够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他们的游戏参与度,更能够使他们在讨论、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另外,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亦能够让幼儿更加重视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使幼儿不自觉的愿意遵守游戏规则,甚至会时刻监督他人遵守游戏规则。这样不仅使得游戏过程井然有序,也隐形的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这种方式也更容易使教师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游戏水平,使教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让教师在游戏规则制定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便在今后的教育中为幼儿选择更合适的游戏。

幼儿遵守规则与学习习惯的关系学习习惯规则-芝士回答这是一个并不难回答的问题,孩子必须要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下面我结合家庭教育实践工作来分析一下。2-6岁是幼儿秩序感构建的敏感期,很多幼儿家长并...芝士回答2020-10-22幼儿遵守规则的习惯养成教育-豆丁网幼儿规则建立的几种有效措施:对幼儿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游戏法:学前儿童生活的主要部分是游戏,积极强化法:指在一定情景中,个案访谈法:这是针对已经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或很难形成...豆丁网2020-08-09浅谈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2)社会培养论文_幼教网(二)、通过具体行为指导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关键。习惯是一系列自动化的动作,是在掌握动作程序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对幼儿动作技能的具体指导非常重要。在...幼教网用规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规则是习惯的引子,遵守习惯的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习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习惯,2017年9月30日,英迪国际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相聚一堂...搜狐网2017-09-30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研讨心得.doc-淘豆网蓄冠考咯案惊缮色勾倾学研裕鹅棱现掀玄揍但败笛瑰疽水甘畸绘奏嗣抵式码挤绒狄程痰站怀售岛美豁揣昂辫质诛采拉裕班卷害羞料萄疗鞋南凑沈每霉供吼弦酞红滞痞毫延彼自傍征傲慨伐件袖镭瘫欣耽叮咋技...淘豆网2019-04-30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_第一论文网一、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以幼儿自身感受来制订生活和学习活动的规则二、以图标策略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帮助幼儿巩固并增强规则意识第一论文网2016-03-17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共5页评分:3分近几年,我园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做法:1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和其他游戏...道客巴巴2021-03-30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_幼儿园好习惯说课稿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现在,许多爸爸妈妈都还在注重孩子的本质教育。或许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有些工作无需遵守。其实不然,会遵守规矩往往是好本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幼儿教师教育网2021-12-22浅谈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浅谈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方圆”就是指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在家里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家人围着...瑞文网2021-06-29幼儿遵守规则和制定规则一、幼儿行为习惯没培养好,主要表现在 我发现大部分小班幼儿出现 挑食、不会咀嚼、嘴巴含饭、不收玩具…等行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很多,但却很懒惰,嘴巴会说了但行为习惯却没有很好...搜狐网2017-09-1511-20条幼儿有规则行为习惯培养.doc-淘豆网【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途径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有规则的行为也是个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淘豆网2019-02-23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生活中需要遵守规则_亲贝网-怀孕,分娩,坐月子,育儿知识,早教,专业的育儿网站,亲子知识问答一体的亲子网站-育儿网站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便是常规。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亲贝网2014-07-11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百度经验浏览:95471、遵守规则和自主活动是辨证统一的。如果过于强调让幼儿遵守规则.势必把幼儿管得太死,他们因此将失去自主发展的机会,...2、二、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表现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3、(一)通过榜样示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榜样示范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中模仿而进行学习。心理学有关研究证实,通过...4、(二)通过自定规则,让幼儿自觉地养成规则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在引导幼儿提升...查看完整步骤百度经验2017-03-02阅读:9547中班幼儿遵守规则教案-道客巴巴格式:DOCX页数:22上传日期:2019-04-04 18:28:25浏览次数:227自觉是内在的自我发现过程,幼儿的自觉性表明幼儿已经在内心中对遵守规则有深刻地认识,从而产生外部的表现。因此,中班是孩子学习规则教育的关键时段,直接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道客巴巴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豆丁网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就明确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豆丁网2013-12-19培养一名优秀的孩子:[3]遵守规则行为习惯-芝士回答二作为父母自己必须从心里重视幼儿品德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要性,就象盖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打不好,高楼是盖不好的,孩子的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固然重要,但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遵守...芝士回答2022-01-13浅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中国期刊网规则意识是遵守这些制度和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生活的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纲要》中也明确地确定...中国期刊网2021-02-24如何让幼儿在遵守规则中学习自律共10页评分:5分笔者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入手,谈谈如何让幼儿在遵守规则中学习自律。一、合理的方式产生规则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其次...道客巴巴2017-03-10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_百度文库幼儿在遵守规则方面有以下特点:1.规则意识差。有些孩子头脑中没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 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兴趣, 不知道行为后果...百度文库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doc-淘豆网五、以表扬、鼓励来强化幼儿执行规则,使之形成习惯表扬、鼓励是使幼儿掌握行为规则,学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方法。在幼儿学习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幼儿会根据结果和情感体验...淘豆网2019-12-24

论文培养幼儿注意力参考文献

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识到客体的数量,即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教学】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三、恰当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3、加强意志锻炼;4、养好良好的注意习惯。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每到学年结束的时候,老师就会要求学生对所学科目进行系统的总结。论文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一般都很生疏,特别是在格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基本的学年论文写法。 方法/步骤 题目:写论文首先就是写论文的题目,有的时候,老师会将论文题目发到每个学生手里;有时需要自己来写,自己来写就要注意论文题目要明确简洁有概括性,并能准确的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字数不要太长,20字左右即可。) 摘要和关键词:论文题目拟好后就需要写摘要和关键词(有时不需要写)。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关键词是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关键词一般写3—5个。 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等部分。 绪论应包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对问题的认识及主要研究内容。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文字简练通顺。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的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研究内容的成果,见解和观点。 致谢:一般是对指导教师个人和同学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内容要实事求是, 简洁明了。 参考文献:所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直接有关的文献。(学年论文一般不需要写参考文献) 附录 :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完成工作的成果内容。如图片﹑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等。 论文写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业,同学们在撰写本专业毕业论文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财务、审计和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完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研究》、《财务与》、《财务与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现代》、《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

在小学阶段养成专注的习惯,并对专注力进行提高,不仅可以使学习的效率加大,减轻课业压力,而且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涯(初高中)起到非常明显的推进作用。适时的夸奖孩子。孩子在考试得了好成绩,或者是做好了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能无所表态,这样会使孩子不知道自己事做的好不好对不对,以后不知道该怎样做。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些夸赞和表扬,这样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不错以后会再接再厉,坚持不懈的完成好每件事的。

规则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成功需要规则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云卷云舒。大自然是奇妙的,富于变幻的,它有着神奇的魔力,它让生机无处不在,它让活力尽显风采!大自然的美不在于它赋予人们的一切,而在于它所昭示的一个哲理:自然是有法则的,它是每一种生物都必须遵循的。而规则就是人们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树立规则并如约遵守的人,才算是强者,可以取得成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东征西讨造就了英雄曹操。可以说,他的成功在于任人唯贤,曹操如何能让谋士们惟命是从?原因恰恰在于他自己能严格地遵守规则。曹操的军队里有这样一个规则:骑马经过田地时,不得践踏麦苗。一次,曹操的马被鸟儿惊吓,跑到田地里践踏了粮作物,他为了遵守自己立下的规则,割发代首。无独有偶,拿破仑远征的军队遭遇疾病,他命令军队用马驮伤员,为了遵守规则,他徒步走在了士兵们的前面。试想,如果曹操与拿破仑随意践踏自己立下的规则,搞特殊化,今后还会轻易地实行军令么?想必他们与士兵的距离感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他的手下也不会一心一意地辅佐他们。由此可见,如约守规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相反,如果不遵守规则,往往会惹祸上身。2008年4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登机时忘记带机票和现金,却被售票员免费送上了飞机,第二日便被报纸刊登出坐“霸王车”的“丑闻”。布莱尔也收到媒体的指责,遭到民众的抨击,致使公众形象迅速下降。这则新闻不禁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肆意破坏的话,只能影响自己的未来。绿杨芳草,杨柳依依,风景秀美,景色宜人,美丽的森林公园,让人流连忘返。森林丛立,空气新鲜,让每一位游览者铭记于心,美丽、怡人……它遵循了自然的规则,给人们带来了一个绝美的境地,似世外桃源,让人舒坦!生活中,具有规则意识恰恰体现着民族的素质。德国公民的规则意识是有目共睹的。行人遵纪守法;司机行车规范;堵车时人们也各行其道……这些造就了德国稳定的社会治安,也更好地体现了德国民众遵守规则的宝贵品德,证明了规则与成功的内在联系。而相比之下的我们呢?“中国式过马路”肆意猖狂,大家漠视交规、横行霸道,显然让中国的国际形象骤然下降,不禁令我们有些无地自容。由此可见,规则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它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壮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严格恪守,会让我们的身上倍绽光彩,取得成功;而随意践踏,就会让我们收到谴责,得不偿失。毛泽东说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啊!只有遵循自然规则,才能营造和谐环境;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获得世人赞扬。遵循规则,去留无痕春去春来,人生飘逸;遵循规则,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豁达;遵循规则,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人生成功!

班级管理与规则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班级管理与规则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班级规则是班级管理中极重要的一环,它能够让班集体良性运转。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增强执行规则的能力,本文从班级规则的重要性,班级规则的制定和班级规则的执行这三个方面来粗浅的谈谈我得做法,希望对班主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规则

引言:

班级规则是指一般的行为标准或被期望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它包括了一系列用来引导学生适宜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的准则。班级规则时班级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良好班级纪律的维持,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减少或消除,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良好课堂秩序的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的提供,是教师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所有这些都需要规则的支持。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运行的前提,任何组织、集体都要有规则,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小小的家庭或集体都应有明确的法规来约束个人行为,保证各方面的活动进行。著名的教育学家古德和布罗菲认为:“教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一学年的开始,花些时间去听听学生们的看法,并认真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制定规则,这将最终建立教师的可信度,减少学生在整个学年给教师出难题的倾向”规则在班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一、规则即是班级管理的手段也是为班级服务的契约,那么班主任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班级规则呢

班级规则的制定应以学生为主体。班级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而服务的,因此应该让学生成为班级规则制定的主体。我作为一个有8年初中班主任经验的老师,我认为一个合理的班级规则一般都是在开学一周后开始着手,首先由老师提出一个草案,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这样做,既给学生一周的时间适应新生活,也给老师时间观察和了解学生,并且可以针对这周中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的讨论,这样的班级规则比较接地气,也在讨论和解决而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了学生,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班级规则在将来也能够顺利的执行下去。

(一)班级规则的制定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人的心里和生理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我们在制定班级规则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尊重学生的发展。我所在的中学,学生都是13到15岁的年龄,正处于人生中的叛逆期开端,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彻底形成,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犯错不知错,犯错不自觉正是他们这一阶段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制定班级规则时要把这一特点考虑到,班级规则制定就不能太绝对,要允许学生知错改错,如果不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仅仅一味地惩罚,就违背了班级规则的制定初衷了。因为班级规则的制定首先是引导和纠正而不是惩罚。

(二)规则制定是为了执行,执行的效果检验班级规则的合理性

班级规则落实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班级规则本来就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位。中学期的学生都很聪明,也很会耍小聪明,假如班级规则只是制定张贴在墙上,教师的执行力不够,他们就会乘虚而入,走“擦边球”路线,长此以往,班级规则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我对学生从来都是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规则,尊重规则,执行规则。比如早晨阅读课环节,我要求学生必须要做到“有形有容”。形式方面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根据自己的需求自选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默读)内容方面一定要走心,学进去,我会在课余时间抽查早读的'内容。这样才能高效的利用早读时间。

(三)班级规则落实表扬为主惩罚为辅

班级规则绝不是打印出来就完事了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即使已经有了规则意识,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基础上,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困难。但是我认为没有表扬鼓励的教育不叫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选择以表扬为主,以一促全。我会用赞美和鼓励来肯定学生的表现,不论学生表现好还是坏,“鼓励”都可给予支持和关怀,特别是学生遭受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学生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接纳与肯定。另外,我还时时提醒自己,言语的伤害往往重于体罚的肉体伤害,在我提醒或规劝学生时,大多选用正向肯定而非否定式的语句。比如课间时间,有学生会在走道或楼梯间打闹玩耍,我从来不会说:“告诉你多少次了,禁止在楼梯走道跑跳打闹,你怎么就是听不懂,再有下次我要罚你了”我反而会和学生说:“我很担心你会受伤,这样太危险了,看你这样做,我很紧张”我发现这样说了以后,学生都会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以后也不会再做了。

(四)班级规则实施需要时时监督

班级规则执行的效果来自班主任对违反纪律学生的处理方式。在处理学生不合适的行为时不仅应该让学生明白后果,更要让学生有规则意识能够反思自身行为。并且这样的过程应该让其他学生了解,也是就监督。只有学生清楚明确这种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并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规则才能内化成学生自我约束的准则。这是自我监督,另外,班主任还需要建立一个外部监督的制度,因为规则是大家制定的,需要大家一起遵守,外部监督保证了规则的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规则的约束力。他人约束是起点,自我约束是目标,二者相互借力,一起努力,班级规则才能真正发力,逐渐形成了具有良好习惯的班集体。

二、结语

规则是班级管理的方法,规则是教育的内容,规则教育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班主任做好规则教育需要不断学习。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李学永,现为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初级中学教师,本科,1995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辛斌,房祥虎.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成功:教育,2009(9):156.

[3]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李彩霞.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J].青海教育,2005(Z2):27.

[5]张迎新.林君华.谈小学班主任工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1):74.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研究论文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建立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幼 儿教 育论 文❤☸

✎✎~~~学 前教 育的论 文❤☸

✎✎~~~幼 儿礼 仪教 育论 文❤☸

✎✎~~~幼 儿教 育三 千 字论 文❤☸

试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 要: 3~6岁是 儿童 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发展、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建构规则的主要途径;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规则讲解不明、成人缺乏引领示范、规则定位片面等问题;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规则意识 培养方式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在社会领域提出的发展目标;相应的内容和要求是“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1]。因此,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在开展各项活动和游戏中有意识地让幼儿体验、理解并主动建构规则,在成长中生成并内化规则,从而实现“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性发展目标。

一、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

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和遵守的,它的存在合情合理,保证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顺利进行,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将面对新的规则,社会任何一处都会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社会角色须遵守不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对幼儿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对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一种社会性任务,包括协商、讨论、决策等程序性因素,当然也包括公平、公正及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等观念性因素[2]。在规则游戏当中,幼儿要和他人学会接触,要理解和尊重他人,并且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幼儿之间首先要形成和发展一定的社会性关系。在游戏的每个环节,孩子会面临社会性和认知的互动问题。如幼儿对游戏规则是否认同一致,是否可以相互合作,都是需要规则意识的。所以,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规则游戏具有竞争性,当游戏的双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时,双方的关系往往具有竞争性。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做依靠就会非常恼火,因为不懂得规则与竞争意识的友好联系。然而在游戏当中就可以完全放心,我们既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又不会再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这种竞争可以在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同时,逐渐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由于规则游戏具有原则性,通常又是两人以上进行的,因此游戏规则必然带有强制性,如若不然,游戏中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结果只能使事情复杂,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要注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断不可以随心所欲,而是要严格按照游戏规则进行。长此以往,幼儿的自制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追求结果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强大动力。幼儿为了最终的结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需要意志力的参加,这是因为规则游戏需要思考,需要遵守规定,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坚持和延续,所以在游戏中儿童自始至终都会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也许他们会有放弃的念头,或者其他的想法,这就必须学会坚持,要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渡过难关。

二、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主要路径――游戏

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期尤为关键。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而自然地形成,也不是靠成人的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需要把握恰当时机和 方法 ,必须在了解儿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建构规则的主要途径。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维果茨基认为:游戏作为规则的本质特征,具有规则性,无论是在游戏开始前由游戏指导者宣布的外显游戏规则,或者是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游戏内在的情境感和秩序性的这种内隐游戏规则,都对幼儿理解其规则非常有意义,对于儿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教育的理想目的是创造自我控制的力量[3]。

所谓自我控制,是一个非常凌乱和复杂的感受,反映了作为一个人的独特个体,是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能力。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个体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的能力。皮亚杰认为,不管哪种形式的活动最开始都是在游戏中开始的[4]。儿童的游戏意识构成了一种很好的社会制度。儿童对规则意义的理解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课堂中就可以进行的,而是儿童必须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游戏活动中逐渐感知规则的内在意义,并且学会对规则的遵守、学会对自我的控制。

三、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则讲解不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幼儿遵守规则,首先让幼儿知道规矩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矩?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通常的问题是没有耐心向 经验 缺乏、认知不足稚嫩的幼儿讲明要遵守的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结果是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任由自己的心性和兴致行事。

(二)成人缺乏引领示范

由于幼儿经验的缺乏、认知的不足,幼儿往往不能真正理解规则的内涵和意义。模仿学习是幼儿良好习惯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成人的引领示范。但是家长和幼儿教师们往往忽视这点,缺乏对幼儿的引领和示范。比如在幼儿园中,教师习惯于等到全部幼儿都安静下来才开始活动,教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儿童的规则意识,同时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安静地等待教师“上课”。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听到教师带有“不准”、“不许”、“不能”等命令性的言语引导。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引导了幼儿,其实效果确实不佳,这种常规教育过于强调整体的规范性、有序性,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对儿童而说是一种伤害。

(三)规则定位片面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服从集体,个人服从组织的观念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但是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这块却是行不通的。“看到别人有困难一定要给予帮助”、“要与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等都是强调个人给他人带来的便利,都是在提倡付出,而幼儿的认知、思维等各方面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他们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定位片面的规则教育只会令幼儿更反感和叛逆,不利于规则意识的培养。

四、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只需把那暗藏在身内的固有的东西都统统揭开和揭露出来,并重视每一个别的因素就够了。”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制定规则。在过去幼儿规则教育过程中,规则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知识,即教师要求幼儿接受并完全遵守的外部知识。幼儿也将这种客观知识和教师教授的其他数学、美术等知识一样看作是与自身无关,仅仅是大家都一样必须学习的外在要求。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仅仅靠他律无法让幼儿真正形成自觉的规则意识,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首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幼儿从出生起就是一个具备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的独立主体,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征,因此规则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其次要在与幼儿“对话”基础上选择规则内容和类型,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之前应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天性,在与幼儿“对话”基础上选择规则内容和类型,使幼儿在自我表达、展示、倾听、发现、觉悟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个体自主的社会化。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平等性,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天性的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的平等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理解和接受规则问题上的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将外在的规则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规则意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以幼儿的兴趣、 爱好 和需求引导幼儿对规则的遵守,激发幼儿内在的动机,感受因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好地树立地内化规则意识。

再次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执行能力。一些难度大、过于统一要求的规则对幼儿来说是无法遵循的。比如很多都时候要求“小嘴巴闭闭好”,要求幼儿喝水不能说话,排队不能说话,下楼梯不能说话,游戏时没得到老师的允许也不能说话等。这样的规则对成人来说遵守都比较困难,那么我们又怎能要求自制力不强的幼儿遵循呢?

其四要避免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流于形式。如教师在幼儿制定规则之前已经对规则有了一个预设的正确答案,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就会揣摩教师的想法,或是学着老师的口吻和语气制定出“不许……”、“不要……”等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孩子内心想法的规则。教师在引导孩子制定规则时可以通过对现有规则的修改和细化、对新问题创造规则的途径鼓励孩子理解规则、创新规则,并通过集体讨论、民主表决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民主意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理控制外部力量对幼儿思维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对幼儿的命令和要求。

最后要让幼儿理解参与制定规则的内容具有实际价值。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必须让幼儿意识到由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可帮助幼儿活动的顺利展开并实实在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感受到来自同伴和老师对自己意愿的尊重,才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创造热情和民主意识,这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养成所必需的。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途径与方法是多样的,其核心在于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体现规则培养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时,所采用的游戏活动要本着从简的原则做,使小朋友们对规则一听便懂,很容易理解,并在活动中遵守。

浅谈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规则意识的指导策略

摘 要: 游戏中的“创造性”意指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和游戏,而“规则”则是游戏进行时的 规章制度 ,即良好的游戏习惯及正确的游戏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造性”好比是一条公路,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去的方向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规则”就好比是公路上的红绿灯,让交通更好、更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创造性游戏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 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 规则意识 指导策略

创造性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状况。例如:幼儿与幼儿之间没有协调好;没有合理摆放、没有整洁的意识;随意地进行选择和更换角色,等等。这些情况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对教师来说则是要重点指导和观察的内容。为此,我对教师如何有效组织幼儿有序、有规则地进行创造性游戏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创造性游戏是指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并学习彼此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由此可见,游戏中的“创造性”意指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和游戏,而“规则”则是游戏进行时的规章制度,即良好的游戏习惯及正确的游戏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造性”就好比是一条公路,幼儿可以选择自己的交通工具和去的方向;“规则”就好比是公路上的红绿灯,让交通更好、更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创造性游戏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且不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意识。

一、游戏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帮助幼儿有效地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1.教师做好相应的规则标记。

例如:游戏前,教师在娃娃家的柜子里贴上碗的标记、勺子的标记或者衣物等的标记,并告诉幼儿哪个柜子是放碗的;哪个柜子是放勺子的;哪个柜子里是放衣物的。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清楚认知物体摆放的位置,也能让幼儿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有效整理好物品。在区域游戏入口的地方,教师可以用点子或者插卡的方式表示人数。通过使用标记的方式,能够让幼儿更有秩序、更有效地进行游戏,同时提高幼儿游戏时的规则意识。

2.幼儿做好游戏的经验准备。

教师提醒幼儿在生活中要多积累经验,提高幼儿角色意识。例如:平时和家长去菜场、超市,知道是如何进行购物的;去银行是怎么取钱、存钱的等。同时在游戏前教师需对幼儿进行角色意识教育,让幼儿了解不同的角色及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时的规则意识也会有所提高。

二、游戏中,教师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合适的引导能促使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

1.幼儿游戏时,教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

首先,教师要观察游戏中需及时解决的一些紧急情况。例如: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教师没有看到这个情况,则孩子在游戏中可能会受到伤害。其次,观察游戏中幼儿缺乏规则意识但对他人无伤害的表现。例如: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把娃娃一个人放在桌子上;水果放在锅子里烧;银行人员把钱摆放得很乱,等等。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合适的引导。

2.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与幼儿展开平行游戏。

例如:在进行超市游戏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会一下子买很多菜。我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就以顾客的身份到超市里买菜,边买边说:“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三个草莓刚刚好。”旁边买了一篮子菜的小朋友看到我只买了三个草莓,他也把自己篮子里的蔬菜放了回去,留了三棵青菜。

3.帮助幼儿回忆自身经验,情景挪移。

例如:有一次,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把娃娃一个人放在桌子上,爸爸妈妈回到家之后,我问道:“在家里,你有没有看到过哪个爸爸妈妈把小宝宝放在桌子上的?”他们想了一会之后摇了摇头说:“没有,我看到宝宝是放在床上的。”我说:“对呀,宝宝是放在床上的,宝宝放在桌子上可危险了,摔下来可不得了。你们刚才都出去了,都没人照看宝宝,刚才听到宝宝都吓哭了。”说完,他们连忙把宝宝抱起来。这就是通过幼儿回忆自身经验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三、游戏后,教师多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游戏规则。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好的现象、缺乏规则意识的场景用拍照或者视频方式记录下来,在幼儿游戏结束的时候进行播放和点评,让幼儿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看一看小朋友做得对不对。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多问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幼儿思考,从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没有把家里整理好,依然乱糟糟的,我问道:“你们看,这张照片上的情景怎么样?”他们说:“好乱呀。”我问:“为什么会乱糟糟的?”小朋友看了照片说:“因为他们没有整理好。”幼儿发现了问题所在,之后他们就有了游戏结束要整理好的规则意识。

2.通过让幼儿承担后果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规则意识。

例如:游戏后,幼儿发现娃娃家里没有整理好,我会继续问他们:“娃娃家里乱糟糟的,那怎么办呀?”小朋友们都说:“请爸爸妈妈整理好。”于是,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主动把家里整理好。他们通过实践的方式知道了游戏后要整理的规则,同时知道了没整理好要承担相应责任,最后需要自己整理。

四、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能让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根深蒂固。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不能时而松懈,时而抓紧。教师应在幼儿每一次的游戏中都将规则作为一把杆秤,一个标准。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出现错误就要立即改正。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练习,让创造性游戏的规则在幼儿意识中根深蒂固。

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地组织幼儿有序、有规则地进行创造性游戏。让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提升生活经验与个人素质,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提高创造性游戏的规则意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