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胜任力素质模型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胜任力素质模型论文答辩

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定义:麦克里兰岗位胜任力理论它只是一个理论,如:某个岗位中,某类人有着优秀的品质,把这类人的这些优秀品质,如销售,抗压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吃苦耐劳,勤奋踏实,工作认真负责,把这些优秀品质弄成个素质模型构建,以后公司招人时,就以这些品质为基础来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这些基本品质,是否具备可胜任能力。诺姆四达测评公司在素质模型构建这方面做得是非常不错的。如:中广核集团员工素质模型

会计人员胜任力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人员胜任力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从业者,要想能够跟的上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并且能够从容的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拥有优秀的胜任力。本文分析了会计人员胜任力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人员;胜任力;现状;培养对策;

引言:

会计是一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现代各种经营组织,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经营组织的运作效率,并且会计工作还能经营管理者提供用于决策、判断各种有效的信息,除此之外,会计工作能够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以便于管理者对经营进行更好的管控,只有具备以上素质和能力,才能够真正胜任会计工作。

一、会计人员胜任力现状

(一)道德素质现状

会计工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现实中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达不到要求,这就导致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存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假账,以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面对这种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迫于工作压力和利益诱惑,不能坚守底线,顺从企业弄虚作假。这种现状在社会中大量存在,十分不利国家对市场的监管。

(二)专业知识水平现状

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是参差不齐,一方面学历普遍偏低,职称普遍不高;另一方面能掌握跨行业技能的会计工作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以下水平,甚至一些从业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下,这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而高级职称的会计人才也极为紧缺,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者都还是处于会计初级职称,部分持有中级职称,但是高级职称极少。同时,会计是一项重视专业性和实操性的工作,实践能力强是从业者必备的能力,一些刚毕业的会计从业者经验不足,无法立即开展工作。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一些跨行业技能的高级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这种会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三)沟通与管理能力现状

传统的会计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会计人员往往不善于沟通交流,管理意识淡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不再是传统的模式,它开始要求从业人员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软件工作,能够利用数据管理和分析,获得更多的经营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工作,这就要求会计工作者要有很强的管理意识,善于沟通表达,但目前大部分会计从业者达不到以上要求。

二、会计人员胜任力培养对策

(一)强化职业道德修养培养

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要严于律己,不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对企业来说,要通过培训教育的手段,不断增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水平,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职业素养对其工作的重要性。会计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时刻注意通过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使自己能够胜任会计工作。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从业人数众多,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还普遍较低,掌握计算机应用、档案管理等跨行业技能的会计工作人才更是非常稀少。为了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打破学科间的限制,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运用促使会计管理模式和会计管理思维的不断迭代更新。所以,会计人员要建立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多学科为补充的新型知识理论体系。既要学习以会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为主的专业学科基础知识,也要学习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管理技能、法律法规等学科拓展知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不断积累会计实务操作的经验和教训,并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同时,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的辅助来提升自身对于新工作机遇和挑战的应对能力,提升对未来新形势的把控。

(三)提升会计人员服务意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会计工作已经由传统模式向电算化模式开始转变。会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软件的辅助,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会计工作人员凭借多年来会计工作实务经验能够快速对经营信息进行录入和审核等工作,整个过程也变得更加好监督和把控,工作效果变得更加可靠。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通过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够更好的帮助公司开展经营活动,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从现在开始,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的大局观,从宏观角度对公司的生产、销售和研发等环节进行有效把控,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协同公司各项资源的整合利用,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体现其增益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和发展前景,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帮助企业快速成长。虽然企业的管理层可以直接从信息系统中获得各项经营信息,但还是要经过会计人员的科学分析和整理来帮助产生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三、结语

当前,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不断诞生,这是对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胜任力的考验,对此,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会计人员自身,都应重视会计胜任力的培养,从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服务意识三个方面共同提升会计人员胜任力。

参考文献

[1]缪静,黄翀,谢广霞.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云财务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韦德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当代会计.2016(2).

[3]李正举.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

[4]陈霞.浅谈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1).

胜任力素质又称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包括三个方面:深层次特征、引起或预测优劣绩效的因果关联和参照效标。胜任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即针对特定职位表现优异的那些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一个详细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应包括如下三个要素:胜任特征名称、胜任特征描述和行为指标等级的操作性说明。

胜任力模型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绩效考核与管理(丰俊功)1、政府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平衡记分卡在XX市政府XX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平衡记分卡在党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平衡记分卡在XX市政府XX部门党政管理部门中的应用研究2、公务员绩效考核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XX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XX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XX部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XX部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XX市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XX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XX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研究XX市XX部门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XX市XX部门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研究XX市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XX市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研究XX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研究XX市XX部门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研究XX市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XX市XX部门公务员分类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XX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中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中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3、市政学XX市户籍制度改革研究(选取有户籍制度改革有特色的城市)XX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研究4、电子政务XX市政府网站绩效考核研究电子政务在XX市XX部门中的应用研究政府采购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二、行政与政策(于海艳)1、危机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预警机制研究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2、户籍制度改革3、行政垄断4、行政机构改革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改革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5、行政职能转变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经济职能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6、公共政策执行研究7、当代中国公民参政研究互联网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8、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三、政治、制度、社区、非政府(韩丽雯)1、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2、 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问题3、 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问题4、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5、 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6、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7、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讨8、 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9、 当代中国“条条”与“块块”的关系问题10、 当代中国政府的大部体制的问题11、 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2、 政治民主建设问题13、 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问题14、 非政府组织的法规建设探讨15、 非政府组织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16、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探讨17、 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探讨18、 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19、 城市社区管理的理论基础20、 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探讨21、 城市社区管理的法律保障问题22、 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发展问题23、 建立和完善我国NGO组织监督机制(以汶川地震为例)24、 简析非政府组织(NGO)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四、社会学、社保、社会调查、社会工作(王静)1、社会保障类:理论类---公平还是效率: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选择与思考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研究农村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的农村养老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养老、工伤、医疗等)问题研究我国农村与城市社区社会保障政策的反差分析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可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我国农村“五保”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研究农村扶贫问题研究城市类-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政策研究当前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析完善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研究城镇人口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及治理体系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建设的实证分析就业失业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促进研究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的制度选择非全日制就业(或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的社会保险政策建议国外失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国际社会治理失业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我国失业预警系统与就业对策研究转型时期结构性失业的救济及职业培训政策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其他-- 银色浪潮的冲击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的制度转制成本及其化解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架构的思考我国军人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灾害救助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商业保险消费心理研究商业保险需求群体的实证分析2、社会现象类:基于网络社会下的青少年“文化反哺”现象研究探析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网络民意与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3、社区类:社区矫正中的政府角色与社会力量社区矫正在矫正青少年罪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社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及有关对策从建设市民社会的载体看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的角色地位4、应用实务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实施;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状况调查民办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状况调查广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观的影响;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人力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性别、地区、学校等)及其应对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我国社会志愿者制度的现状分析某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分析某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城中村:农村城市化的困境与出路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理念、问题及建议试论和谐社区理念下政府与社区关系的重构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国社会流动问题研究中国社会控制问题研究5、社会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分化当代中国弱势群体分析社会舆论与社会风向对当代中国社会政策选择的影响传统孝文化与家庭代际和谐五、 (多俊岗)六、(刘亮、黄春梅、陈国杰、蔡敏)1、行政伦理2、行政文化3、社会信用研究(包括信用理论、信用机制、信用制度、信用评价内容)七、行政法、公务员(胡海春)1、 论我国公务员的考试选拔机制2、 公务员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 国家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4、 论我国公务员保险制度发展的方向5、 对完善公务员廉政制度建设的思考6、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7、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8、 中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的不足和对策9、 公务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0、 西方文官制度研究11、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12、 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13、 公务员制度与行政效率14、 论国家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化15、 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16、 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17、 论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所存在的问题18、 论中国公务员的退出机制19、 论公务员回避制度研究20、 完善我国公务员的选任制度21、 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22、 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3、 试比较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与近代公务员制度之异同.24、 公务员管理研究25、 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26、 行政法制27、 依法行政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字数:12626,页数:2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字数:20957,页数:30)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研究 (字数:18039,页数:27) ·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字数:6274,页数:08 ) ·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字数:6462,页数:07 ) ·论格力小家电公司如何以人为本加强劳动关系管理 (字数:5831,页数:11 ) ·我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字数:5859,页数:07 ) ·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 (字数:6542,页数:07 ) ·浅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及风险防范 (字数:6852,页数:07 ) ·企业员工激励制度 (字数:4072,页数:05 ) ·论公关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字数:6119,页数:06 ) ·浅谈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 (字数:13536,页数:23) ·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流动管理调查研究 (字数:29806,页数:34)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字数:6703,页数:13 )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招聘中的运用 (字数:9379,页数:16 ) ·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训方案设计—以杭州福斯特公司为例 (字数:4404,页数:07 ) ·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字数:3435,页数:06 ) ·试论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字数:3510,页数:06 )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字数:5137,页数:07 ) ·智联招聘网络甄选体系设计 (字数:9293,页数:14 ) ·激励理论的研究 (字数:11439,页数:17) ·浙江金鑫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字数:5137,页数:07 ) ·激励及其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字数:9072,页数:14 ) ·浅谈国企人力资源管理 (字数:8464,页数:15 ) ·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字数:16775,页数:26)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字数:14186,页数:12) ·浅析大屯公司供电所安全员的培训制度 (字数:5414,页数:07 ) ·浅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防范 (字数:19308,页数:20) ·现代生产管理人本管理模式 (字数:34350,页数:48) ·浅谈方维公司的员工培训 (字数:17582,页数:29)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字数:13972,页数:20) ·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 ——谈人力资源成本增值的依托 (字数:5964,页数:11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探论 (字数;7227,页数:08 ) ·广东省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互动效率研究 (字数:14188,页数:24) ·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 (字数:15338,页数:21) ·义乌中小企业招聘现状与趋势分析 (字数:6719,页数:09 )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字数:19886,页数:36) ·明锐玻璃钢公司销售人员薪酬体系研究 (字数:6111,页数:14 )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 (字数:25017,页数:37) ·基层政府机构的绩效管理 (字数:29820,页数:59) ·项目团队绩效测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字数:21050,页数:40) ·组织文化为导向的企业员工招聘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 (字数:24187,页数:33) ·心理契约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及措施人力资源管理毕 (字数:20021,页数:33) ·基于胜任力的研发人员招聘测评体系设计 (字数:24306,页数:39) ·战略导向的职位评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字数:22804,页数:41)

话务员胜任力素质研究论文

话务员,通常是指在公司的呼叫中心工作,主要是接听客户来电,解决相关业务问题,从事值守长途话务、国际话务、查号、无线寻呼、信息服务、用户交换机等各类话务台,以及处理机上业务查询的人员。话务员的工作内容和必备能力1话务员的工作内容(1)按照客户的呼叫顺序依次应答,受理用户咨询业务等,并按标准填写记录单。(2)控制业务流量及电路质量。(3)按规程处理更改用户电话号码,受理专线用户的各类特别业务。(4)处理去话、来话、转话、销号、退号及注销业务。接续和处理改接、改叫、串联电话、传呼电话、电话会议业务。(5)接续、处理用户业务需要,接续、处理受付业务电话。(6)国外交换局拨叫中国时提供语言辅助、拨打辅助等服务,承担国际来话查询业务。(7)受理信息服务业务;受理用户交换机业务;受理机上咨询业务。2话务员的必备能力(1)接待服务使用礼貌语言,持之以恒,习以为常。一接来电,敬语当先,如说“您好!”、“请讲”等。(2)语气要谦逊,态度要诚恳。不论通话人说话时什么态度,话务员要始终保持语气谦逊、态度诚恳,不与通话人顶撞,发生争执。(3)语调要亲切、委婉。具有帮助别人排扰解难和乐意助人为乐的精神,说话时语调亲切、委婉,使通话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协助。(4)音色要柔和、悦耳,使通话人好像听到家中亲人的呼唤一般,得到“宾至如归”之感。(5)发音要准确、清晰。不论用哪一种语言和方言说话都要做到发音准确、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方听清楚。(6)语言要简练,用词要得当。说话简明扼要,不啰唆,用词得当,不误解,切忌脱口而出粗俗的语言。(7)解释要耐心。当通话人有疑问求助时,话务员有责任耐心地尽力向对方作解释,切不可置之不理,悄悄把电话挂上。如通话人要接的分机占线,应说“对不起,××房间占线,请稍等片刻”或“对不起,通×××地方的线路没空,请过一会儿再打过来”等。(8)话务员从事的是一项机要工作,饭店内部的信息和宾客的私人情况是不能外泄的,这既是组织纪律,也是礼节礼貌上的起码要求。为了维护饭店的声誉,话务员不得向外界披露饭店和宾客的情况,以确保住店宾客不受打扰或发生意外。

1.说话文明,服务热情 (1)接待服务使用礼貌语言,持之以恒,习以为常。一接来电,敬语当先,如说“您好!”、“请讲”等。 (2)语气要谦逊,态度要诚恳。不论通话人说话时什么态度,话务员要始终保持语气谦逊、态度诚恳,不与通话人顶撞,发生争执。 (3)语调要亲切、委婉。具有帮助别人排扰解难和乐意助人为乐的精神,说话时语调亲切、委婉,使通话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协助。 (4)音色要柔和、悦耳,使通话人好像听到家中亲人的呼唤一般,得到“宾至如归”之感。 (5)发音要准确、清晰。不论用哪一种语言和方言说话都要做到发音准确、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方听清楚。 (6)语言要简练,用词要得当。说话简明扼要,不啰唆,用词得当,不误解,切忌脱口而出粗俗的语言。 (7)语速快慢要适中,根据不同的通话对象,要恰到好处地掌握讲话速度,对有急事的通话人,不能给人一种慢条斯理故意拖延时间的感觉,对老年人或语言不易沟通的通话人要适当放慢语速,以期达到明白无误的目的。 2.耐心诚恳,维护信誉 (1)解释要耐心。当通话人有疑问求助时,话务员有责任耐心地尽力向对方作解释,切不可置之不理,悄悄把电话挂上。如通话人要接的分机占线,应说“对不起,××房间占线,请稍等片刻”或“对不起,通×××地方的线路没空,请过一会儿再打过来”等。 (2)接受投诉要虚心。通话人对饭店服务质量有意见来电投诉时,要以虚心的态度仔细聆听,答应通话人定将此事及时转告有关部门,切不可拒绝或中断通话。 (3)叫醒服务要准时。住店宾客如来电要求在某时提供叫醒服务,话务员要当即做好准确、完整的记录,如不是轮到自己值班,应在下班时对来接班的话务员做好交代,届时按要求准时叫醒宾客,切不能大意误事,影响宾客工作或行程的安排。 (4)对于“代客留言,代客拨号,电话查询”等业务,应不怕麻烦。绝不可对宾客说“我没空”、“我不知道”之类的话。即使通过一再努力仍未达到宾客的要求,也应主动向宾客作出解释并致歉。 (5)对拖欠长途电话费的宾客,要礼貌地提醒,耐心说服,切忌态度粗暴、出言不逊,遇复杂问题,可转交总服务台处理。 (6)话务员从事的是一项机要工作,饭店内部的信息和宾客的私人情况是不能外泄的,这既是组织纪律,也是礼节礼貌上的起码要求。为了维护饭店的声誉,话务员不得向外界披露饭店和宾客的情况,以确保住店宾客不受打扰或发生意外。

(1)接待服务使用礼貌语言,持之以恒,习以为常。一接来电,敬语当先,如说“您好!”、“请讲”等。(2)语气要谦逊,态度要诚恳。不论通话人说话时什么态度,话务员要始终保持语气谦逊、态度诚恳,不与通话人顶撞,发生争执。(3)语调要亲切、委婉。具有帮助别人排扰解难和乐意助人为乐的精神,说话时语调亲切、委婉,使通话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协助。(4)音色要柔和、悦耳,使通话人好像听到家中亲人的呼唤一般,得到“宾至如归”之感。(5)发音要准确、清晰。不论用哪一种语言和方言说话都要做到发音准确、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方听清楚。(6)语言要简练,用词要得当。说话简明扼要,不啰唆,用词得当,不误解,切忌脱口而出粗俗的语言。(7)解释要耐心。当通话人有疑问求助时,话务员有责任耐心地尽力向对方作解释,切不可置之不理,悄悄把电话挂上。如通话人要接的分机占线,应说“对不起,××房间占线,请稍等片刻”或“对不起,通×××地方的线路没空,请过一会儿再打过来”等。(8)话务员从事的是一项机要工作,饭店内部的信息和宾客的私人情况是不能外泄的,这既是组织纪律,也是礼节礼貌上的起码要求。为了维护饭店的声誉,话务员不得向外界披露饭店和宾客的情况,以确保住店宾客不受打扰或发生意外。

每一位话务员应该在接打电话时注意以下几点: (1)接待服务使用礼貌语言,持之以恒,习以为常。 一接来电,敬语当先,如说“您好!”、“请讲”等。 (2)语气要谦逊,态度要诚恳。不论通话人说话时什么态度,话务员要始终保持语气谦逊、态度诚恳,不与通话人顶撞,发生争执。(3)语调要亲切、委婉。具有帮助别人排扰解难和乐意助人为乐的精神,说话时语调亲切、委婉,使通话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协助。 (4)音色要柔和、悦耳,使通话人好像听到家中亲人的呼唤一般,得到“宾至如归”之感。 (5)发音要准确、清晰。不论用哪一种语言和方言说话都要做到发音准确、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方听清楚。 (6)语言要简练,用词要得当。说话简明扼要,不啰唆,用词得当,不误解,切忌脱口而出粗俗的语言。(7)语速快慢要适中,根据不同的通话对象,要恰到好处地掌握讲话速度,对有急事的通话人,不能给人一种慢条斯理故意拖延时间的感觉,对老年人或语言不易沟通的通话人要适当放慢语速,以期达到明白无误的目的。

毕业论文教师胜任力模型

不用的岗位模型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公司,岗位模型也是不一样的。

如下:

1、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2、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留给大家的形象。

4、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内在自己认同的本我。

5、品质: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FSIO( Foreign Service Information Officer)的效果不理想。

许多表面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在这种情况下,麦克莱兰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 人员选拔方法。在项目过程中,麦克莱兰博士奠定了胜任力研究的关键性理论和技术。

胜任力素质模型6个维度是:动机、品质、技巧、自我设计、社会角色和知识体系等”的胜任能力模型。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制度建设及其实践,都具有较大意义。

在中国主要是心理学家从事胜任能力模型的理论研究,在华部分外资和合资企业引进国外胜任能力模型理论并实践。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理论前提就是通过优化人岗匹配,达到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

扩展资料:

不同的素质模型分级方法会有区别。如员工核心素质模型,可按展现程度(深度和宽度)来划分,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界定出素质的标准行为要求,然后在标准行为的基础上进行展现程度的差异行为描述,具体可分3-5级;领导力素质模型的行为等级划分则需要分两个步骤完成。

因领导力素质是适用于企业所有管理人员,所以首先可按管理人员的职位要求进行相应行为描述,从而按职位级别纵向分出等级。然后再对每个等级进行横向程度描述,具体方法和员工核心素质模型描述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胜任力素质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

A、胜任力模型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教授经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传统的理论测试根本无法预测工作绩效与个人成功,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等特征。他提议,放弃传统的评价方法,寻找出一种变量,使它能导致成功,然后再发展一种客观的可描述的方法来进行识别。在此背景动机下,麦克利兰发展了以胜任力为中心的概念,并于1973年发表了题为《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从而为胜任力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一、胜任力的概念自“胜任力”这个概念产生以来,得到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广为关注,就其定义来说,到目前为止,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诸多定义中,有些偏重特质,有些偏重行为,但却有某些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绩效标准为参照;其次,都包括因果关系的观点,即认为胜任力是导致个人绩效的深层次的原因;再次,都不排斥个人的潜在特性或行为,把个人的行为作为胜任力的反映,将胜任力作为“特质”和行为的不同面的组合。但行为不是胜任力本身,而只是其表现形式。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胜任力的表现,胜任力是其中稳定、可描述、能预测高绩效的那部分行为。所以,我们不妨将“胜任力”定义为:在实际情景中能预测并能导致成功解决问题的因素和特质;即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以之在某个或某些具体职位上取得最优绩效表现的内在的稳定特征或特点。二、胜任力模型(一)冰山模型。一般用“冰山模型”来说明胜任力的特点,这个模型经常被看作是胜任力的一个基本模型。胜任力这座“冰山”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以上“应知、应会”部分和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内驱力”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知识技能等明显、突出并且容易衡量,但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机会的,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因素,他们难以捕捉,不易测量。(二)胜任力的通用模型。1981年麦克伯公司的咨询顾问博亚特兹提出了一个“胜任力通用模型”。通过对2000名管理者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通用的胜任力特征进而建立通用模型。他认为,胜任力是“能够使管理者完成杰出业绩的那些行为”。其模型涵盖了21种特征,包括判断力、团队管理、记忆力、自信、主动性、责任感、毅力,等等。(三)其他胜任力模型。除了一般的胜任力模型外,还有针对行业、层级、职能的胜任力模型,如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就是根据高绩效的管理者的行为而制定的。三、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具体说来,建立胜任力模型步骤如下:(一)定义绩效标准。绩效标准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用工作分析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的标准。专家小组就相关工作(岗位)的任务、责任和绩效标准以及期望优秀表现者的胜任力表现和特点进行讨论,并得出最终的结论。(二)选取分析效标样本。根据岗位要求,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分别从绩效优秀和绩效普通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员工进行调查。(三)数据收集。这是构建过程中的主要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收集模型构建中必要的数据信息,以此来了解胜任力的主要模块和指标体系。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评价中心等方法来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力的数据。“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是构建胜任力模型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类似于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事件法。主要是与高绩效者面谈(有时也会找一些普通绩效者作为对比)引发他们讲述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例,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或负面事件,并且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和当时的想法。面谈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导致高绩效的行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只选择一种方法,一般都会寻求多种方法的组合,保证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性的平衡。最终形成书面的报告,严格记载相关的内容。(四)建立模型。主要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提炼,以得到相应的胜任力模块。首先,是对承载已收集数据的报告进行内容分析,记录各种胜任力要素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其次,对优秀绩效组和普通绩效组的胜任力要素指标发生频次和相关的程度统计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两组的共性与差异特征。最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胜任力模块的归类,并根据频次集中程度,估计各类胜任力的大致权重。(五)验证模型。模型初具规模之后,构建过程并没有结束,还需要通过绩效考评进行效度验证。只有在一定时间后,员工的绩效符合模型中的预测,才能证明此模型是有效的。而这一步却往往被很多企业所忽视,构建出的模型也就失去了区分绩效的实际效用。验证可以采用回归法及其他相关验证方法,采用已有的优秀与一般的有关标准或数据进行检验,关键在于企业选取什么样的绩效标准来做验证。四、胜任力模型的意义利用胜任力分析法构建起来的某种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对于担任该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力及其组合结构进行了明确的说明,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胜任力模型可以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很多方面,可以说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基点。(一)工作分析。传统的工作分析注重工作的组成要素,而基于胜任力的分析,则主要是研究工作绩效优秀的员工,突出与优秀绩效相关联的特征及行为,结合这些特征和行为(即胜任力)定义这一工作或岗位的职责内容。因而,它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能够更有效地为选拔、培训员工以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薪酬设计等提供参考标准。(二)人员选拔。传统的人员选拔一般比较重视考察人员的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即所谓的“KSA”组合,而没有针对难以测量的核心动机和特质来挑选员工。一旦挑选的人员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胜任力,而改变该员工的深层特征不是简单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将是重大的失误与损失。相反,基于胜任力的选拔正是帮助组织找到具有核心动机和特质的员工,既避免了由人员挑选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减少了组织的相关培训支出。尤其在为工作要求较为复杂的岗位挑选候选人时,在应聘者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胜任力模型在预测优秀绩效方面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三)绩效考核。胜任力模型的本质所在就是找到区分优秀与普通的指标,因此以它为基础而确立的绩效考核指标,正是体现了绩效考核的精髓,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综合工作表现。让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及时得到回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绩效不够理想的员工,可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员工改善工作绩效。(四)员工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弥补不足、达到岗位要求;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投入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基于胜任力分析,针对岗位要求结合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可以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帮助员工弥补自身“短木板”的不足,有的放矢突出培训重点,从而提高培训效用,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五)员工激励。依据胜任力模型来设计岗位评价因子,更能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感和接受性。同时,通过建立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员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员工激励措施。五、结语胜任力模型在HRM的应用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模型构建后,开发测量各项胜任力的量表和工具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模型构建较为费时、费力,所以组织在选择分析目标时应有所侧重。此外,模型构建有一个重要前提——组织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有了历史的积累,这样才可以在分析样本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模型。缺乏历史积累的组织,可以采取借鉴其他相关的已经过验证的胜任力模型,结合实际需要,经过论证逐步引入胜任力模型。( )B、借助“外脑”建岗位胜任力模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高素质人才的供不应求,企业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其员工(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的技术和能力表现。“胜任力”(英文为competency),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以来,受到了许多著名公司的关注。很多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人才甄选、培养和绩效考核等更成为关键,而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项基础工作。搭建岗位胜任力模型这类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借助咨询公司“外脑”是理想选择。企业借助咨询公司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步骤如下:一、初步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一)初步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框架1、咨询公司在了解企业战略要求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对于需要做胜任力模型的岗位(以下简称岗位)就现有的《岗位说明书》进行详细的分析,出具分析报告。2、咨询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对岗位职能进行修订,出具《岗位职能修订意见书》。3、在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配合下,由咨询公司对企业各岗位绩效出众的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找出其有别于一般员工的特点和行为,建立岗位的基准能力和区别能力,出具报告。特别要求: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由咨询专家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结合同行业成功管理经验进行。4、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岗位的关键胜任要素,初步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出具具体方案的初本。(二)胜任力模型的细化1、在企业人力资源部的配合下,由咨询公司根据已做出的胜任力模型框架进行管理层面的访谈工作,推动管理层研讨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框架”进行调整和修正,进一步细化胜任特质的典型行为,出具《胜任力模型修正报告》。2、在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形成岗位评估要素列表,制定评估框架并选择、组合评估方法。成果检验时出具《岗位评估要素列表》以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建议书。3、建立完整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出具具体明确的文字资料及说明。二、专业培训及试行操作1、在企业对岗位胜任力模型予以确定的情况下,由咨询公司对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深入了解胜任力模型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等。2、根据“模型”,由咨询公司指导企业人力资源部对岗位应该具备的能力进行评估,出具各岗位评估报告。3、根据“模型”,由咨询公司指导企业人力资源部进行基于胜任力的选任机制、评估机制、培训设计、薪酬体系等工作的创新式开展,出具不同领域的分析报告和改进意见。三、胜任力模型管理的提升通过对企业的管理诊断和评估,由咨询公司指导公司人力资源部建立发展评价中心。发展评价中心包括心理测验(包括能力倾向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动机测验、管理风格测验)、情境模拟(包括文件筐、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案例分析等)和专家面谈(包括结构化面谈、半结构化面谈和非结构化面谈)。在此基础上,企业接受进一步必要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开辟一条对人才选拔、培训、考核等一系列专业领域高层次管理的道路。()C、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定义所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把岗位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认为必须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在报纸的招聘广告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些岗位要求“大本、金融专业、英语6级、三年工作经验”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岗位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原则上应聘者不能入选,哪怕你有无穷的潜力和很强的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假若你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很可能这个岗位最基本的工作你都完成不了,所以你再强的能力和素质都无能为力。就像你不懂外语而从事翻译工作一样,再强的沟通能力和洞察力也不能帮助你完成任务。也就是说,这些学历、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荣誉成果的任职资格要求是确保人员能够顺利完成所在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但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把任职资格要求等同于岗位胜任力,那就完全违背了胜任力的内涵。因为任职资格要求并不能确保人员在所在岗位表现出色,它仅仅是区别差与一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区别一般与绩优者的关键。误区二:把绩优人员所具备的所有特征都统一归入岗位胜任力的范畴。这个概念比较笼统,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1993年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咋一看,这个定义毫无问题,非常权威,并且和麦克利兰教授的定义非常相似,因此国内不少关于胜任力的著作都是以此定义为准。然而笔者仔细深究下去,斯班瑟把知识、技能这些非深层次、并且也不能真正区别一般和绩优差异的特征也归为胜任力范畴内,引导我们走进了一个求大求全的误区。*重要性-可塑性矩阵: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在真正理解胜任力概念的前提下,有效地应用胜任力模型成为可能。作为区分绩优和一般者的胜任力模型,其应用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最重要的应用还在于选聘和培训。在很多企业甄选人员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技能出色、背景优秀的人员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此外,笔者研究发现,不管课件多么精彩、讲师多么优秀、组织多么有效率,但是总会发生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些情况的发生呢?经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答案:那就是真正决定成功的,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深层次因素,也就是胜任力要求。因此,对于选聘和培训,如果只关注表面不去挖掘这些深层因素,无异于舍本逐末。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选聘和培训中应用岗位胜任力模型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胜任力的可塑性有高低之分。可塑性高的胜任力,则意味着可以通过出色的后天培养迅速提高,如“情报收集”特质;而可塑性低的胜任力,则很难通过后天的培养改变,如“追求卓越”特质等。具体而言,例如“追求卓越”是销售人员最核心的胜任力之一,因此具备很强感染力的成功学课程非常受欢迎,培训现场也往往很热闹,而培训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个别人业绩突飞猛进,但大部分再怎么努力也还是一般。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追求卓越”特质可塑性低,所有对于个别具备优秀“追求卓越”特质的人来说,培训是业绩的催化剂;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追求卓越”特质既然很难改变,那么培训效果差强人意也就是合情合理了。因此,从人才选聘和培养的角度来看,笔者的最佳实践表明,对于可塑性高、重要性高的胜任力,应该选取最好的师资,开展集中、高强度、强迫性的培训,并辅于其他培养手段,让人才快速成长;对于可塑性低、重要性高的胜任力,应作为招聘和选拔的重点考察内容,不满足要求的坚决不录用或晋升;对于可塑性高、重要性低的胜任力,可以在不耽误现有工作的前提下,可由内部兼职讲师开展自愿性质的企业内训;而对于可塑性低、重要性低的能力,则建议由个人自学、觉悟为主。现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因此,如何合理应用岗位胜任力模型,使企业找到明星而不是流星,使企业人才培养事半功倍,已成为现今国内外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命题、新挑战。D、评价中心技术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很广,除了选聘和人员培养,很多国际企业还将其应用在绩效、薪酬等方面。但不管是哪方面的应用,都需要对现有人员的胜任力水平进行测量,因此评价中心技术的作用举足轻重。评价中心技术与胜任力模型密不可分。通过胜任力模型我们可以找到区分绩优和一般员工的真正特征,但是要想知道现有人员是否符合胜任力要求,那么就必须借助评价中心技术。通俗来说,评价中心技术就是通过一系列测评技术的组合,以达到衡量人员胜任力水平的工具。评价中心技术包括心理测评、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谈等等,通过大量科学的实践,合理的评价中心测评技术组合,可以让人员测评准确性达到7成以上,而仅仅通过面谈或观察的准确性在50%左右。

孟森: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1

胜任力模型针对特定职位表现优异要求组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是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实践(如工作分析、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等)的重要基础。

麦克利兰认为胜任力模型是,“一组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它们影响个人工作的主要部分、与工作绩效相关、能够用可靠标准测量和通过培训和开发而改善”。

吉尔福德(Guiford)则认为,“胜任力模型描绘了能够鉴别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的动机、特质、技能和能力,以及特定工作岗位或层级所要求的一组行为特征”。

应用方式:

胜任力模型:

一、将胜任能力模型融会到公司的甄选体系中,以此保证参与招聘决策的每个人都依据共同的标准,而该标准应该是同优良业绩密切相关的。

二、将胜任能力模型融会到业绩管理体系当中,以此保证人员能够得到有关同胜任工作息息相关的行为与技巧的指导和反馈。结果是,新雇佣的人员能够更快地实现最大生产力,并且离职率也会相应降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