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美国研究气候对玉米品质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

美国研究气候对玉米品质影响论文

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在《自然-食品》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可能最早在2030年影响玉米和小麦的生产。 玉米作物的产量预计将下降24%,而小麦可能会有大约17%的增长。

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气候和农业模型发现,产量的变化是由于预测的温度上升、降雨模式的转变以及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地表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这些变化将使玉米在热带地区更难种植,但可以扩大小麦的生长范围。

研究第一作者Jonas Jägermeyr说:“与2014年进行的上一次气候和作物模型的作物产量预测相比,我们没有想到会有如此根本的转变。”他是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ISS)和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作物建模师和气候科学家。他说,预测的玉米反应大得出奇,而且是负面的。“从目前的生产水平下降20%可能会在全世界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得出他们的预测结果,研究小组使用了两套模型。首先,他们使用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气候模型模拟。本研究使用的五个CMIP6气候模型中的每一个都运行着自己独特的地球大气对2100年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反应。由于它们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表述存在差异,这些反应有一定的区别。

然后,研究小组将气候模型模拟作为12个最先进的全球作物模型的输入,这些模型是“农业模型比较和改进项目”(AgMIP))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哥伦比亚大学协调的国际伙伴关系。作物模型大规模地模拟了作物如何生长和对环境条件的反应,如温度、降雨量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些条件由气候模型提供。每个作物物种的行为都是基于它们在室内和室外实验室实验中研究的现实生活的生物反应。最后,该团队为每种作物创建了大约240个全球气候-作物模型模拟。通过使用多个气候和作物模型的不同组合,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结果更有信心。

“我们正在做的是驱动作物模拟,这些模拟有效地逐日种植虚拟作物,由超级计算机提供动力,然后观察世界上每个地方逐年和逐年的变化,”GISS气候影响小组的联合主任和该研究的共同作者Alex Ruane说。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模型并不涉及经济激励、改变耕作方式和适应性,如培育更耐寒的作物品种,尽管这是一个积极研究的领域。研究小组计划在后续工作中研究这些角度,因为这些因素也将决定未来农业产量的命运,因为人们会对气候驱动的变化做出反应。

该小组研究了长期平均作物产量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估计,即气候变化的影响何时从通常的、 历史 上已知的作物产量变化中“出现”,成为一个可辨别的信号。对大豆和水稻的预测显示在一些地区有所下降,但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模型对气候变化的总体影响仍有分歧。对于玉米和小麦,气候的影响要明显得多,大多数模型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玉米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大量的玉米是在靠近赤道的国家生产的。北美和中美洲、西非、中亚、巴西和中国在未来几年及以后可能会看到它们的玉米产量下降,因为这些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给植物带来更多压力。

小麦在温带气候下生长得最好,随着温度的上升,它可能会有更广泛的种植区域,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北部、中国华北平原、中亚、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非,但这些收益可能会在本世纪中期趋于平缓。

温度不是模型在模拟未来作物产量时考虑的唯一因素。大气层中更高的二氧化碳水平对光合作用和水分保持有积极的影响,增加了作物产量,尽管往往要以营养为代价。这种影响在小麦上比在玉米上发生得更多,这在当前一代模型中得到了更准确的体现。全球气温上升还与降雨模式的变化以及热浪和干旱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关,这可能影响作物的 健康 和生产力。更高的温度还影响生长季节的长度,并加速作物的成熟。

Jägermeyr说:“即使在乐观的气候变化情景下, 社会 为限制全球温度上升作出了雄心勃勃的努力,全球农业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气候现实。由于全球粮食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即使是一个地区的粮仓所受到的影响也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感受到。”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1.将使世界主要粮食带向极地扩展,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

2.使中纬度地区地表的蒸发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趋于加重。

3.使低纬度的高温和伏旱加剧

4.还会使农业病虫大量繁殖,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也会加剧。

5.中、低纬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世界上主要产粮地区是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的耕地面积有限,因此高纬度地区所增加的粮食产量远远不能补偿其他地区粮食的减产。)

6.海平面上升,海水会向内陆倒灌,盐土向内陆扩展,使农作物生长地区的盐渍化和沼泽化更加严重,靠近沿海地区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7.使土地的荒漠化加剧.

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的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受人类强烈干预的人控系统,也是自我调节机制较为薄弱的生物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承受者和受害者.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即有不利方面,也有有利方面,它给农业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兼而有之. 4.1 CO2浓度对农业的影响 4.1.1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O2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升高,植物生长加快,所以有人认为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将会大幅度提高植物的生产力.但也有实验表明,许多植物在高CO2浓度下有一段加速生长,之后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21].这可能是与植物的不同光合代谢途径有关.C3植物(如小麦、水稻、大豆等)对CO2浓度升高呈较高的正反应,但C4植物(如玉米、高梁等)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较弱.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O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是有利的.但气候变化会导致一系列生态因子的变化.实验研究表明,大气中CO2浓度加倍,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湿润热带地区的C3植物会受益增产,而主要分布于半干旱热带(非洲)的C4植物产量则会受到影响,并且前者的受益并不一定能补偿后者的损失.在全世界粮食产量中,C4作物仅占到20%,但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粮食中,C4作物占到75%以上.如玉米在国际市场上交易量最大,其是全球饥困地区的主要食物.因此,气候变化对C4作物产量的影响,将会使某些地区饥荒加剧。 4.1.2 CO2浓度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CO2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品质的下降,因为CO2浓度高的情况下,作物吸收C将增加,而吸收的N减少,体内C/N比升高,蛋白质含量将降低,作物品质降低.这一点已有实验证实:大豆和小麦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实验,结果大豆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下降2.3%和0.83%;冬小麦籽粒粗蛋白和赖氨酸分别下降12.8和4%。这样人类人均需求的粮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同样,农业害虫可能也要摄取更多的植物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虫害可能由此加重.这方面尚无实际研究数据. 4.1.3 CO2浓度对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由于CO2浓度升高,植物较容易获得CO2,因此气孔开放程度将变小,开放时间也可能缩短,这样植物蒸藤作用将减弱,植物体耗水降低,土壤水分利用率将提高,这对于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可能是有益的。但由于温室效应,CO2浓度升高,气温也升高,水分蒸发速度会加快.这种蒸发加快和蒸藤减少是否能达以平衡,目前尚难以预料。有人认为总体耗水可能增加,起码在某些区域可能是这样。 4.2 气候变化对作物布局和面积的影响 温室较应会使大气温度升高,这样对热量有限的地区来说,可以延长生长季节,这一趋势有着极地化和高山化的发展倾向,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种变化可能是明显的。就象前面讲的植被地带会因气候变化而北移一样,农业区也会大幅度北移,因热量不足而分布区受限的作物的分布北界也会大幅北移,山地分布上界会向上移动,这样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作物布局和面积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方面已进行不少的模拟研究。一些研究表明,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若平均气温升高1℃,作物的北界一般可以向北移动150~200km,而海拔向上移动150~200m。对冬小麦和玉米的分布区变化问题已有多人做过研究.在欧洲现在的气候条件下,玉米作物(指要收获成熟种子的玉米,不包括只收青穗的玉米)需要气温≥10℃的天数850d,其分布北界位于英格兰的南部.当大气中CO2浓度加倍后,研究认为,其北界移至莫斯科的南部,有的模型预测北移幅度更大。尽管不同模型预测结果有异,但其趋势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CO2浓度升高,气温增加的情况下,一些作物分布北界要向北扩展,面积可能增加.按常理,这些作物的总产量应增加,但这必然是要将一些其它用途的土地转为农田,比如原因热量不足不宜作为农田的草地、林地等要开垦,这样在作物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林产品和畜产品可能会减少,为人类提供的总产品是否增加,尚是问题.由于农业带北移而增加的农作物面积在不同的区域或国家的相差悬殊,而且受政策影响甚大,所以,作物格局在未来几十年中究竟如何变化,难以确切预测。 4.3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 最大的可能是极端气候条件,比如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全球气候变化,对这些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什么影响,目前知道的甚少。某些研究认为,气候变暖会使热带风暴增强,从而对低纬度地区,尤其是海岸线上的农业有重大影响.有人认为,气温升高,大气热浪将会频繁发生,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更为突出.象冬小麦主产区的干热风可能会使小麦大幅减产。由于气温升高,大气层中气流交换增强,大风天气会增加,风暴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增强,某些区域(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风蚀作用导致水土流失会加剧,而影响农业生产.再则温度升高,会使某些要求低温春化阶段的作物受到一定的影响。还有人认为,大气温度升高后会导致土壤耗水量加大,尤其是植被覆度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耗水量会更大,旱灾会更严重地发生而危胁农业的发展。这些方面的影响程度尚难确切估计。 4.4 气候变化与农业病虫害 就象植被地带和农作物带北移一样,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加长,使多世代害虫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分析表明,在美国对豆类等作物严重危害的害虫———马铃薯叶蝗,当气候变暖时,越冬虫口密度加大,假定作物种植时间不变,其危害时间提旱,这可能导致作物大面积受害.玉米螟对豆类的危害也会因提前取食而加重。另外,在温带地区某些病虫害目前危害程度不大,但若温度升高,危害会加玉米面积的变化重,比如马铃薯枯萎病由于目前夏季气温较低而对马铃薯危害不大,但当平均气温升高4℃时,马铃薯会因此病而损失产量15%。全球平均雨量增加和平均湿度的变化会对病虫害及它们的天敌发生什么影响,目前尚不知.温度和水分变化很可能导致害虫种间及它们的天敌间种群相互作用关系发生变化。 4.5 海平面升高对农业的影响 CO2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品质的下降,因为CO2浓度高的情况下,作物吸收C将增加,而吸收的N减少,体内C/N比升高,蛋白质含量将降低,作物品质降低.这一点已有实验证实:大豆和小麦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实验,结果大豆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下降2.3%和0.83%;冬小麦籽粒粗蛋白和赖氨酸分别下降12.8和4%。这样人类人均需求的粮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同样,农业害虫可能也要摄取更多的植物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虫害可能由此加重.这方面尚无实际研究数据. 4.1.3 CO2浓度对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由于CO2浓度升高,植物较容易获得CO2,因此气孔开放程度将变小,开放时间也可能缩短,这样植物蒸藤作用将减弱,植物体耗水降低,土壤水分利用率将提高,这对于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可能是有益的。但由于温室效应,CO2浓度升高,气温也升高,水分蒸发速度会加快.这种蒸发加快和蒸藤减少是否能达以平衡,目前尚难以预料。有人认为总体耗水可能增加,起码在某些区域可能是这样。 4.2 气候变化对作物布局和面积的影响 温室较应会使大气温度升高,这样对热量有限的地区来说,可以延长生长季节,这一趋势有着极地化和高山化的发展倾向,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种变化可能是明显的。就象前面讲的植被地带会因气候变化而北移一样,农业区也会大幅度北移,因热量不足而分布区受限的作物的分布北界也会大幅北移,山地分布上界会向上移动,这样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作物布局和面积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方面已进行不少的模拟研究。一些研究表明,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若平均气温升高1℃,作物的北界一般可以向北移动150~200km,而海拔向上移动150~200m。对冬小麦和玉米的分布区变化问题已有多人做过研究.在欧洲现在的气候条件下,玉米作物(指要收获成熟种子的玉米,不包括只收青穗的玉米)需要气温≥10℃的天数850d,其分布北界位于英格兰的南部.当大气中CO2浓度加倍后,研究认为,其北界移至莫斯科的南部,有的模型预测北移幅度更大。尽管不同模型预测结果有异,但其趋势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CO2浓度升高,气温增加的情况下,一些作物分布北界要向北扩展,面积可能增加.按常理,这些作物的总产量应增加,但这必然是要将一些其它用途的土地转为农田,比如原因热量不足不宜作为农田的草地、林地等要开垦,这样在作物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林产品和畜产品可能会减少,为人类提供的总产品是否增加,尚是问题.由于农业带北移而增加的农作物面积在不同的区域或国家的相差悬殊,而且受政策影响甚大,所以,作物格局在未来几十年中究竟如何变化,难以确切预测。

纬度高,玉米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冬季寒冷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病虫害少。

土壤酸化对玉米根系影响研究论文

在温度、光照、水分、肥料和土壤等方面,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所有作物一样。下面简要介绍玉米对土壤的要求。

一,土壤湿度适宜

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水分状况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表明,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能力的70% ~ 75%,出苗至拔节期为60%,拔节至抽雄期为70% ~ 75%,拔节至吐丝期为80%。受精期至乳熟期为85%、75% ~ 80%,乳晚熟至蜡熟期为70% ~ 75%,蜡熟至蜡熟期为60%。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55%时,在炎热的夏季,田间水分迅速蒸发,玉米消耗大量水分。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10天左右没有淋雨,就要进行灌溉弥补,否则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降低产量。

二,通风宜宽松

玉米生长所需的土壤容重为1.1~1.3g/m3。土壤容重与玉米产量呈负相关。玉米对土壤空气缺乏较为敏感,在土壤缺氧条件下产量显著降低。土壤空气中含氧量为10% ~15%时最适合玉米生长。通风不良会降低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尤其影响氮、钾的吸收

三, pH适宜

土壤过酸或过碱,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研究表明,氮、钾、钙、镁和硫等元素在pH值6-8时最有效,而钼和锌等元素在pH值5.5以下溶解度最高。玉米对pH的适应范围为5 ~ 8,但在6.5 ~7.0时适应效果最好。玉米耐盐碱性较低,种植玉米前必须改良盐碱较重的土壤。

四,提高土壤效率

间作、混作、间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作物高产、高效、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种植方法的技术要点如下:1。作物类型和品种要合理搭配。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是高秆作物和短秆作物相结合;深根和浅根作物的结合;喜光作物和耐阴作物等的组合。在作物组中,各种作物可以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如果处理不当,条件不满足,产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选择合适的作物和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4个字助你解决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日趋严重 上世纪80年代,欧洲森林大片死亡,引起人们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关注。80年代末90年代初,澳大利亚豆科作物造成的草原土壤酸化,使得对亚表层土壤酸化的研究形成一个高潮。最近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酸化,又使农田土壤酸化的研究成为热点。农田土壤酸化是集约化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结果。但不合理施肥造成农田土壤大面积酸化是中国高产高投入农业带来的典型问题。 在中国,出现了农田土壤普遍酸化问题,且非常严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全国农田土壤的p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其中,在小麦、玉米、水稻这些粮田里面,70%的酸化是因为过量施氮造成的;在果蔬田里面过量氮对酸化贡献高达90%。从胶东半岛来看,上世纪80年代以中性为主的土壤,现在基本上变成酸性或中强酸性的土壤,就是说普遍酸化。我们分析的结果,胶东半岛的酸化原因63.4%是氮肥过量,30%是收获产量带走盐基离子。 酸化的原因 什么是土壤酸化?在植物生理学上就是根系吸收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因为植物本身吸收的离子不一样,造成不同植物根系周围p H值的变化。氮肥在土壤里面都会转化,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质子,各种氮肥转化成硝酸盐,硝酸盐损失的时候,带走钙、镁这些碱性离子,造成土壤酸化。另外,水冲洗、秸秆和籽粒的收获和移走都会带走大量的钙、镁盐基离子,造成土壤酸化。从酸化原理看,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肯定会带来土壤酸化。土壤中所有元素的循环,氮、硫、磷、锰等等,在循环过程中都会影响质子的产生。这是土壤酸化的基本原理。我国农田普遍酸化原理与国际上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过量使用氮肥造成了大面积农田土壤酸化,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氮肥过量施用是根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分析及应对建议》黄皮书中指出:由于氮肥过量使用,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洗和蒸发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而氮肥占了50%。 土壤酸化的危害 土壤酸化到底能带来什么危害呢?土壤酸化影响作物根系生长,产生一些有毒害的元素。酸化也改变了整个土壤化学和生物学的性质,活化了重金属元素。酸化还加重了土传病虫的发生等等。在广西金穗香蕉公司发现的裂果香蕉,上亿元的香蕉烂掉,原因是种植香蕉的土壤酸化,特别是种植时候要挖深沟,深沟里的生土pH值只有3点多到4点多,钙镁吸收量非常低,果皮韧性差,在水分比较多的时候,果肉膨胀得快,果皮膨胀慢,就会裂果。土壤酸化会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酸度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会被活化,变成离子状态。比如土壤酸化会造成“镉米”。因为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镉的活性会增加100倍,所以我们发现的“镉米”,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土壤彻底污染了,而是因为酸化使土壤镉的活性大幅度增加了。在胶东半岛,苹果出现一种非常严重的粗皮病,也是土壤酸化造成的。酸化大量活化了土壤锰,被树体大力吸收,造成树皮毒害。以往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线虫一直不是问题。现在,由于大棚蔬菜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线虫成为北方蔬菜种植最大的危害。酸化刺激了线虫的危害,最典型的表现是植物根部长了一堆一串的根瘤子,像癌瘤一样。 酸化程度将持续增加 我国农田酸化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随着未来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粮食需求的进一步增加,酸化程度还会增加。所以要改变土壤酸化趋势,必须改变现在的发展方式。一是不能施用太多氮肥。不能只讲高产再高产,还要减肥增效。二是要把盐基离子归还到土里面,不要让它跑到水里面去或过多移出土壤系统。三是我们的耕作制度必须改进,实现轮作间套作等。 科学施肥才是根源 科学施肥是解决土壤酸化最合适的方法之一。首先,造成土壤酸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氮肥的过量施用,做不到平衡施肥,酸化问题就难以解决。其次,由于农产品价格不高,大部分农作物产量不高,无法接受土壤调理剂的成本,所以农民更倾向选择有土壤调理能力的肥料来解决土壤问题,并希望少增加成本。最后,因为农田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农产品,也就需要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虽然用物理化学方法可以很快的调整农田的PH值,比如利用施用生石灰调节酸度,成本也很低。但是会影响植物产量和质量,所以不能仅仅考虑土壤修复,科学施肥很关键。现在很多企业正在尝试通过研发新的有机肥、生物菌剂、腐殖酸肥料能够同时解决土壤问题,和作物质量、产量问题,这或许将成为土壤修复和科学施肥的发展方向。

气候变暖对昆虫影响研究论文范文

细菌的小秘密东江完小科技小组 杜雯娟小时候,大人们总是拿细菌来吓我们,一提到细菌,就会联想到病毒,总觉得它是传染疾病的坏东西,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和痛苦。难道细菌都是害人的吗?它真的那么可怕么?自从《科学》课上学过微生物一课后,才算真正了解了细菌。摸不到见不着,一个针眼大小就能藏几十万个,人们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知道细菌有一多半是好的,还能帮人们生产和制造食物。课后,老师布置我们去收集细菌的有关资料,并分类整理细菌能为人类做哪些事情,每人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一张小报或电子报刊,与全班同学交流。我查阅了有关书籍和在网上白度了一下“细菌的作用”,弹出一连串的关于细菌作用的资料,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如下: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细菌打交道。如我们吃的馒头、醋、泡菜、甜酒、红茶等,都是利用细菌的特殊的作用制成的。农作物的生长更离不开细菌,要使庄稼长得好,土壤必须肥沃,细菌能把土壤中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物质分解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使土壤变得肥沃。细菌还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帮植物抵抗病菌,促进植物生长。但也有些细菌对植物有害,它们能吞食养料,然后分解异物,使土壤板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生活中怎样控制细菌,我还发现了一些小秘密,如:多数人在抄菜的时候,菜抄熟了,要先装一点菜在盘子里烫一烫,然后倒回锅里再煮一下,我猜想这是为了把盘子里的细菌杀死,装菜时盘子经过这样的处理,这盘菜第一餐没吃完,第二餐还可以吃,不会变馊味(农村里的人们没时间餐餐抄菜,都是抄一餐吃两三餐的);还有移栽较大一棵树,为了减少树体内水分的蒸发,要把枝丫锯掉,要在锯段的伤口上包一块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细菌的侵入,使移栽的树容易成活;酿酒的时候,让酵母菌与米饭混合密封起来,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制成甜酒;做馒头包子时,让酵母菌与面粉混合,但不要密封,让酒精挥发掉,在面粉里产生二氧化碳,成一个个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为了人类的健康,人们要抑制有害细菌和增强有益细菌的生长繁殖,并充分发挥它们对人类的作用。我想,经过人们的努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细菌被人类开发和利用。从现在起我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理想:一定要学好微生物学,将来当一名微生物科学家,研究人体生命科学,要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健健康康地活到100多岁(范文来源:学术堂)

水面上的硬币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有个同学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把一塑料尺子竖放(或侧放)在水面时,发现尺子迅速下沉了;而当他把尺子平放在水面时,即可发现尺子漂在水面上。 竖放(或侧放)尺子在水面上时,尺子下沉,是由于尺子所受的浮力小于它自身的重力而引起的;那又为什么在平放尺子时,它却是漂浮在水面上,若按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漂浮时浮力可是等于重力的呀。这两者岂不自相矛盾了吗?问题症结在哪里呢? 在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章中,有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棉纸把缝衣针垫起放在水面上,当棉纸被水浸湿下沉后,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很多同学认为缝衣针浮在水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原因,以为针受重力、浮力和液体表面张力三者相平衡而使针能漂在水表面上。 那么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液体表面张力吧。 什么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呢? 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由平衡位置向外运动时,因为外部空气和蒸气分子对它的斥力很小。不起显著作用。它只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因此使它恢复到平衡位置的作用力就没有在液体内部时大,使得表面层里的分子振动的振幅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的振幅大,一些动能大的分予就可能冲出吸力范围,成为蒸气分子,结果形成表面层里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稀疏,分子之间的距离就比较大(r>r0)、正是由于液面分子分布较内部稀疏,分子间距r>r0,分子间引力占优势而产生了液体表面张力,由此可知,液体表面的张力实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它指向液体内部,可见托起硬币的力不可能是液体表面张力。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浮力吧。 先让我们先做一个实验: 在一盛有水的烧杯的水面平放一张滤纸,把一枚面值一角的硬币平放在滤纸上,待滤纸被浸湿而下沉后,发现硬币仍漂在水面上。注意观察硬币周围会发现水面向下凹陷,而硬币并未浸入水中,只是漂在水表面上。由此可见,此时硬币并未受到浮力作用。那是什么力与重力相平衡而使硬币漂在水面上呢? 由上一实验现象可知,水面向下凹陷,发生了形变,从而产生了一个与形变方向相反的弹力——支持力,这就如在一个吹气的气球上放上一个物体,由于物体的重力而使气球形变(向下凹陷),而产生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一样。是这个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持力使硬币漂在水表面上。( 上面几个实验中的塑料尺子、缝衣针漂在水面上与此相同 ) 为什么侧放或竖放尺子、缝衣针以及硬币时,它们都将沉到水底呢?我们还是以硬币为例,当它侧放或竖放时,液面的受力面积很小,压强很大,压力作用效果显著;这与穿高跟鞋踩在沙地,鞋跟将陷入沙中一样,硬币陷入了水中,从而打破了水面的弹性形变,使水表面对它的支持力不复存在。此时硬币只受浮力和重力作用,而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硬币很快就下沉到水底了。而平放时,对水面压强很小,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而使硬币浮在水表面上保持平衡。在自然界中,也有许多相类似的现象。有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或停留在水面上,不致于陷入水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仅可以体现出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体现出自己专业的知识水平。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论文 范文 范例,供大家参考!大学学术论文范文范例篇一:《二区域低碳环保分析》 [摘 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据 相关报道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造成极寒酷暑天气增加人们的不适感外,还会造成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环海的岛国陆地领土面积减小,甚至会使某些岛国被海水淹没。所以说,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并及时制止,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 热点 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倡导低碳环保这一理念,本文就从南北区域不同的角度上,具体分析我国的区域低碳环保问题。 [关键词]区域;低碳环保;分析 一、 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 这里主要关注的是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就是二氧化碳超标。而二氧化碳之所以会超标绝大部分是因为温室气的排放过量或者是因为过量的温室气体没有被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除了正常的呼吸作用之外,主要是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煤炭、汽油等。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依靠绿色植被的光学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为氧气。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做分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那时候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被纳入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成本低廉,许多自然资源处于随便拿取的状态,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烈,并且会因为无成本的原因过度索取。再加上我国建国初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并没有过多的有关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界定的法律法规,就导致我国建国初期的基础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树木的滥砍滥伐现象尤其严重,在这一期间,我国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这导致了过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少了被吸收转化的途径,导致了二氧化碳数量的增多。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工业也迅速发展,由于未得到重视以及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许多工厂大量燃烧煤炭、是由,农村田间也有焚烧秸秆的旧习惯,并且将未经处理的废气随意排放到空气中,这些举动都增加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环境温室效应不论在空间范围广度上还是在恶化程度上都不断加深。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我国政府逐渐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始借鉴国外 经验 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关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从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源头上,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限制煤炭燃烧、焚烧秸秆等的法律法规,也采取了一些行动。在温室气体的吸收方面,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滥砍滥伐现象,大力保护绿色植被,对于毁林造田等破坏现象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且斥巨资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覆盖面积。但是经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在温室气体环境排放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很明显的区域特性,在低碳评价指数上具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低碳环保上北方地区的平均保护力度不及南方。下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二、我国低碳环保指数区域性明显的原因分析 1、南北地区经济差异方面 同其他环境问题一样,全球环境变暖问题也与经济和工业的飞速发展有关。总是存在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就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系的转型,工业经济齐头并进、飞速发展,同时环境也变得恶劣,所以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倡导低碳环保,但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低碳环保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有着明显的区域化,所以在对我国进行区域低碳环保分析时,应先对我国的经济区域结构以及发展做简要概述。 因为历史原因以及一些客观状况,历年来,南方的经济增长水平要高于北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南方的经济结构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即服务业。在三种产业结构中,可以说服务业对于环境的影响最小;而北方的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尤其是自国家实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始,我国北方地区渐渐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制造业重工业上,而重工业也是三种产业结构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重工业相比于服务业,消耗的自然资源较多,由于要生产大型机器设备,生产流水线也需要燃烧大量能源以保证流水线的正常运作,需要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燃料,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水利发店、风力发电技术逐渐应用到生产中,但是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并没有广泛使用,还是以燃烧石油等资源进行能量供给,多一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由此可见,因为南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南北区域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距。 2、南北地区绿色植被覆盖方面 上文提到过,温室气体过量除了在温室气体的产生方面出现问题,还在温室气体的吸收转化方面存在问题,所以着重分析南北方绿色植被覆盖率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问题,我国南北方的绿色植被种类不同,覆盖面积也不同。南方潮湿多雨,绿色植被多以枝繁叶茂的植物为主,而北方干旱,树木植物大多挺拔单薄。在绿色植物覆盖率方面,北方的覆盖率明显没有南方的覆盖率高,这不仅跟南北方气候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植被类型不同有关,还与南北方地区人民的活动规律有关。北方环境恶劣,在以第一产业为主时,由于人多地少,便毁林造田,造成大量树木被砍伐,但南方却不同,这也是南北方绿色植物数量差异的原因。 3、供暖方面 上供暖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也是在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方面出现的问题。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漫长寒冷,所以才去集体供暖的方式,燃烧了大量的煤炭等能源,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南方由于冬天气温不算太低因而没有大型的集体供暖 措施 ,这也是造成南北低碳环保指数不同的原因。 三、 我国区域低碳环保措施 经过上文分析发现,我国在低碳环保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尽管在全球变暖问题出现以来,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并且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注重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区域化问题,对于南北方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实行相同的管制措施,而没有区别对待,所以,建议在今后实行低碳环保战略时,多多考虑南北的区域差异,区别对待。 首先针对南北经济产业结构不同这一点,不应对南北方实行相同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应该分别制定。其次,由于南北方的植被数量也不同,在植树造林等活动的推广力度上以及政府在用于绿色植物 种植 的经费上,北方应在数量上多于南方。最后应制止焚烧秸秆这一行径,提倡秸秆的沼化而非简单的焚烧。 【 总结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在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因为这不光是影响人类生活舒适度的问题,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如果不积极行动起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低碳环保方面南北方的区域化差异,并根据相关资料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 [EB/OL].http:/ /www.gov.cn/ldhd/2012-11/17/content_2268826.htm. [2] The Climate Institute and E3G.G20 Low Carbon Competitiveness[R].Final Report 14th,2009. [3] Price Waterhouse Cooper. Low Carbon Economy Index[R].2009.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范例篇二:《试论邮轮室内低碳设计》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邮轮设计产业开始逐步发展。作为一个海上“移动建筑”,邮轮的碳排放不容小觑,也需要提倡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 文章 通过研究邮轮室内低碳设计的设计 方法 和设计思路来提高邮轮空间利用率、节约能源,并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绿色环保的邮轮室内生存环境。 【关键词】低碳节能 邮轮室内 空间设计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2011年我国内地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62艘次,同比增长17.5%,接待邮轮出境游客504582人次,邮轮作为高端时尚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新方式。邮轮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邮轮设计和邮轮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未来5年仅欧美就有近20艘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邮轮被设计制造,小邮轮不计其数,邮轮内装设计也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邮轮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邮轮设计和邮轮制造业的全面发展,但是邮轮被称为移动的建筑,也是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载体。而本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要点,“节能”和“低碳”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和思考与己有关的低碳减排方法、举措。这几年,海事行业也不断研究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理念,例如,2010年新加坡开发出航运燃油废气处理系统、DNV发布碳捕获与储存标准指南,2011年日邮集团开发了碳排放计算器,2012年上海拟推出航运碳排放指数等。 在低碳意识的提升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舒适、优雅、自然、自在的生活态度,邮轮内装设计在奢华的同时也需要低碳潮流,在设计中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来协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一、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的研究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带来了“低碳风潮”,“low carbon”这一概念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2007年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时成为官方用语。“低碳”是一个全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话题。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大国,中国在大会上郑重承诺2020年将达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5%的目标,这表明我国经济将在短期内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其实质就是遵循5R原则(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在设计中运用新方法、新材料等因素,以节能、节材为目的来实现室内设计的低碳排放。全球低碳设计专家卡斯特·格雷认为,低碳设计就是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采集、运输、生产、分销到使用,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得到明显的降低。在设计的起步阶段,就应该把低碳设计作为一个理念来进行考虑,它是可再生的,可循环的。 (一)室内空间功能布局方面。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低碳环境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室内采光、通风,选择最优的空间朝向做好阳台处理可以降低能耗。在室内设计时,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如在室内中庭设计中,一些学者从绿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室内大厅空间的健康舒适度和能量节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用中庭来处理建筑的核心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也有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还能够创造出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自然感觉。 (二)室内结构调整方面。墙体节能与门窗节能,可通过控制窗墙面积比率、做好玻璃和外遮阳遮蔽以及门的节能。如在室内设计的窗户运用方面,出现了选用玻璃幕墙替换普通窗户利于采光隔热,但通风效果差,需要大量使用空调设备,从而加大碳排放量。对此,江亿院士曾提出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概念,利用两个墙体和所围合的室内空间,作为空气和能量缓冲的空间,延迟外界能量的进入和散失,使得外界环境对于大厅室内的舒适度产生很小的影响,形成一个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室内环境。 (三)室内材料选择方面。材料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室内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体现,都是运用装饰材料本身的质感、造型、图案、色彩、功能等体现的。低碳经济理念,体现在室内材料选择上,就是选择绿色材料、环保材料和生态材料。保证材料的绿色环保需要做到采用绿色无污染材料,追求“师法自然”的效果;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材料。 二、低碳理念在邮轮室内空间设计的研究 (一)能源空间循环 在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使美学、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和船舶的个性风格结合,通过游艇的室内空间功能、形态、尺度来营造舒适、合理的室内空间。邮轮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低碳环境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室内结构方面可通过控制窗、墙面积比率,做好玻璃和外遮阳遮蔽以及门的节能,配置合适的窗帘,达到节能效果。通过合理的室内采光、通风,选择最优的空间朝向。多利用太阳能产品,让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动能、电能等为人们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风帆动力邮轮“Eoseas”号设计豪华,符合环保原则,该邮轮采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进行发电、加热和冷却。另外,邮轮将设置太阳能储电板收集太阳能供电;其双重外壳板设计更有作为天然空调系统之效。邮轮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邮轮更会使用循环使用水、回收使用上层甲板的 雨水 ,以及使用处理废物时回收的能源。“海洋绿洲”号号称最节能邮轮之一,船上最具创新性的部分是其分离的上层建筑,这样使得大量的内部空间可以拥有新鲜空气和阳光;“歌诗达·炫目”号曾获得“2009年ABB能效奖”,在船舶运营各个方面运用环保技术,如空调、通风、照明等,以确保节能减排,另外,歌诗达公司获得节能奖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公司在旗下的邮轮上安装反用换流器,节约能源和减排。 豪华邮轮的设施与陆地上的豪华酒店相类似,只是动力能源技术、船体设计等方面较常规船型更为复杂,要求更高,可以借鉴低碳豪华酒店室内设计的技术。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是上海首家获得美国绿色委员会颁发节能与环保设计前期认证金级证书的办公楼宇。除了逾90%租用面积采用双层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设计,以引入室外光及减低紫外线、降低照明及空调耗电量外,大楼还配备二氧化碳传感器,以随时监察室内空气质量。在太阳能的利用研究中,有不少学者参与室内中庭设计研究时,从绿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室内大厅空间的健康舒适度和能量节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用中庭来处理建筑的核心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也有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如“歌诗达·炫目”号邮轮的跨越12层甲板的宽敞中庭,可以说是整艘邮轮的特色之一。 (二)材料低碳环保 在邮轮室内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低碳装饰设计的关键。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低碳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低碳装饰设计低碳思维的形成。邮轮室内材料在舱室空间的应用研究,要考虑到装饰材料四性:节能环保、防火隔热、降噪隔音、轻质材料。其材料采用不燃材料或局部地使用阻燃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防震、隔热、隔音性能;装修材料尽量轻;注意材料重量分布的均衡和对称性。豪华邮轮设计的装饰材料还要具备可定制的特性,如新型PVC地板是唯一能再生利用的地板材料,品种繁多,纹路逼真美观,有地毯纹、石纹、木地板纹等,根据不同设计风格,配以丰富多彩的附料和装饰条,能组合出绝美的装饰效果。 邮轮低碳装饰还需要低碳思维,要求设计师在装饰造型上对材料合理应用,尽可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对废弃的材料做到回收再利用。国内外 文化 的差异,以及邮轮外形设计的影响,要求体现低碳装饰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地域特色中融入情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语 低碳理念在邮轮室内设计要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了解装饰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多学科交叉研究。邮轮室内设计中低碳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结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新理论,体现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和关爱。船舶室内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课题,交叉室内设计学、经济学、船舶美学和机械学等多学科,系统论、思维理论以及进化理论等多种理论,探讨低碳理念在船舶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了解邮轮室内装饰材料特性,利用美学表达形式和艺术学的个性风格,营造节能环保的室内环境。 由于国外邮轮设计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施工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其实践及理论研究都比较成熟,但是我国邮轮室内装饰设计研究还非常缺乏,特别是邮轮室内设计如何和低碳理念进行结合,如何将建筑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造型、构造、装饰材料和工艺结合到邮轮室内设计中,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希望在邮轮室内空间和材料探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上,能促进中国船舰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船舰市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程爵浩.2011—2012中国邮轮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浦江 教育 出版社,2012. [2]程爵浩.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1. [3]蒋志勇.船舶造型与舱室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董长有.船舶的家具设计及室内陈设[J].装饰与陈设,2011:35. [5]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大学学术论文范文范例篇三:《论战略管理会计在电信企业的运用》 我国电信目前正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随着移动、联通公司的发展,我国电信企业的传统产品(如固话、宽带)的市场占有率在逐步萎缩,移动业务及新产品市场份额提升缓慢。并且由于这几家企业都是综合性通信业务提供商,拥有相同或类似的通信产品,因此我国电信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基于此,引进战略管理会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提升电信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能够促使电信企业完成内涵战略性的发展和布局,从而让电信企业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运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和 企业战略 的结合,简言之就是对电信企业外部竞争者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观察。以我国电信企业为例,就是 对联 通、移动这些竞争企业的动态信息进行了解,并时刻地洞察当前目标市场的变化。采用战略管理会计,主要是强化电信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帮助电信企业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战略发展目标。在2009年后,我国电信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电信企业目标应将其发展趋势和国际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并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市场资源,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以此扩展自己的目标市场,同时借助于服务功能的扩大化,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以上目标计划的实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财务规划战略方面的问题 财务规划是我国电信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环节。根据我国电信发展的需要,财务规划应以电信企业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然后根据制定的目标设置一系列相应的实施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以此确保财务规划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然而,在财务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电信企业缺乏长远的财务规划且没有较为明确的竞争策略以及发展策略,这无疑加大了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这样的结果必然不能满足最初设立的计划目标。 此外,在 财务管理 规划上由于没有明确的策略,我国电信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多数依靠之前的经验进行决策管理,缺乏对整个目标市场的科学性调查分析,导致企业财务投资过度,进一步造成资源管理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 2.成本管控战略当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当下的企业竞争,成本管理将是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竞争中“成本领先”是众多企业的竞争策略,战略管理会计也是通过对我国电信企业综合成本的管理,加大我国电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在实际的我国电信 企业运营 中,内部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为预算而预算,使得电信企业资金使用缺乏有效性,削弱了电信企业竞争优势。 其次,在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动因分析中,并没有将成本管理和企业的具体策略结合在一起,而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成本因素的控制也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导致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计划成本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 二、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对策1.加强传统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结合 战略管理会计和传统财务管理各有优势,若我国电信企业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就可以大大的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效率。战略管理会计就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竞争企业和外部环境当中。传统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相互结合,既能弥补传统财务管理当中的不足,也能完善战略管理会计整体目标计划,从而共同推动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还应该基于电信企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对财务领域的开拓,并整合财务管理的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管理,借此提升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再者,在电信企业中建立战略管理会计部门,用于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业务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并且还可以邀请社会上比较权威的会计学专家、管理学专家对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指导,并对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2.结合我国电信企业综合管理的实际状况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为了实现电信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内部需要展开一系列调查研究,然后制定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方案计划。当然,电信企业应该采取哪种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息息相关,应用中需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因此在采用战略管理会计时需要将其建立在我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各项决策计划的制定。 3.完善财务规划加强成本控制 完善电信企业的财务规划加强电信企业的成本控制的首要目标就是根据当前的企业发展实质情况,制定一个长远的财务管理目标,在此目标基础上加强对整个财务资金成本的管理,实现成本资金的优化配置。其次,对电信企业的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新一轮的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财务规划,最后则是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的监督,减少财务资金的外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是我国电信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电信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在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中却存在财务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基于此,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与财务管理结合,互相弥补彼此的缺陷,共同促进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并借此实现我国电信企业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1. 关于励志大学的议论文 2. 大学国学经典论文2500字 3. 大学爱情观论文3000字 4. 大学论文:我的爱情观 5. 关于大学高数论文范文 6. 国学经典与大学生论文

baidu搜索也可

气候对西部畜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这种气候,比起粮食作物,更适合牧草生长.或者说就是不太适合粮食作物生长

欧洲西部气候条件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1、自然环境⑵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⑶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博朗峰本区最高⑷ 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地形: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5)该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照较少,所以不太适宜种植业的发展,但是却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类茂盛,营养丰富,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气候特点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1.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犟。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於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2.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气旋 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犟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大,全年没有干季,这样好的自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在加上技术先进所以畜牧业很发展啊

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和内海,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

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

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部分位于温带,是世界上海洋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由于平原辽阔,从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深入内陆,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整个西欧沿海地区非常湿润,欧洲大陆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以上特征也适合牧草和牲畜生长。

西部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12335552258635866335589

欧洲西部气候条件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1、自然环境⑵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⑶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博朗峰本区最高⑷ 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地形: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5)该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照较少,所以不太适宜种植业的发展,但是却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类茂盛,营养丰富,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这种气候,比起粮食作物,更适合牧草生长.或者说就是不太适合粮食作物生长

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度,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0度,气温年较差比较小。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均匀,阴雨天气比较多。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