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设备外观,净化和美化环境。清除厂房、建筑物、运输工具的内外表面的污垢,还其本来面目,可达到改善其外观,净化环境的目的。(2)维持正常生产,延长设备寿命。清除原材料表面污垢,可保持材料的表面性质,保证后续生产工序的实施。定期或清理生产设备的污垢,可维持设备正常运行,控制设备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提高生产能力,改善产品质量。清除原材料表面的污染物,可达到保持其良好的后加工性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设备的定期清洗,可以维持其应有的生产能力,减少污垢对产品性能的影响。(4)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换热器定期清洗不但可以减少原材料及能源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也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5)减少生产事故,有利人体健康。清洗污垢可以减少因生产工艺与设备原因引起的各种事故以及对环境与人身的伤害。清洗杀菌、消毒、清除放射性污染等,有利人体健康。
一、中央空调换热器如何清洗 1、清洗膨胀水箱 清洗膨胀水箱,然后在水箱中投加杀菌灭藻剂,开泵循环16-24小时,作全系统的灭菌灭藻剥生活污泥处理。在冷冻水系统最低闸阀处排放冷冻水后,加至水满,然后于膨胀水箱投加系统清洗剂,开泵循环24小时,将系统内的浮锈、油污渗透剥落。排放冷冻水,将清洗出的锈渣、污泥排出冷冻系统之处。拆开冷冻系统Y型过滤网,清除滤网杂物,再封好过滤器,向系统注水排气至冷冻水满。 2、投加化学试剂清洗 然后于膨胀水箱投加预膜剂,开冷冻泵循环半至48小时,排放2/3水进行。于膨胀水箱中投加缓蚀剂,开泵循环2小时,使药物均匀分布在系统中。试测PH值,PH值正常在8-10的情况下做浸片试验。该药剂在系统无泄漏的情况下,能保持一年的防锈效果。再经过特殊擦净布擦干,检查完好无损,把过滤网安装到机体后,视运行是否正常。若正常可以签单验收,清洗工作结束。 二、中央空调换热器不清洗带来的危害 滋生细菌、传播疾病由于风道通过出风口、回风口与室内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风道内的灰尘及病菌会随着空调风吹到房间各个角落,逐渐变成室内空气的污染源;同时某一个房间的病菌也容易随着空调循环风吹到其他房间形成交叉感染。如“非典”期间国家卫生部就曾命令停止室内所有无新风的中央空调,防止疫情传播。空气置换效果较差在使用中央空调环境下,大多数为封闭、半封闭空间,室内空气循环利用,空气的清洁度依靠空调本身的过滤和定时输送少量新风来维持,因此室内空气比较浑浊。 三、中央空调怎么清洗 1、取出空调网格板:先取出空调网格板进行清洗,拆卸时要记得带上口罩。 2、过滤器清洗:再将过滤器取下来清洗,将它放在洗衣粉水中浸泡,待会再清洗。 3、用小刷子清洗:清洗时可以借助小刷子,轻轻一刷就能洗干净灰尘,再用清水冲洗。
�6�1一篇毕业论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换热器清洗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换热器(又名热交换热器)不解体的悬浮超高压(500-2800bar)射流清洗方法(物理清洗)
热交换器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是将普通自来水通过高压泵加压到数500-1500bar的压力,然后通过特殊的喷嘴(孔径只有1-2毫米),以极高的速度(200-500米/秒)喷出的多束能量高度分散的水流。这一束束的小水流具有均散振动打击能量(宏观的超声波原理),不会对罐壁造成损伤,对任何它能除去管子内壁的盐、碱、垢,各种堵塞物。利用这有的巨大能量水流进行清洗即为高压水射流清洗。各类列管式热交换器一般内径都在Φ10-Φ50毫米,长度有3米、6米、9米、13米左右,我们用相应长度的钢性喷枪与软枪和多种类似钻头的喷嘴悬浮列管内对管中结垢物进行打击清理,击碎后随水流排出管外,高效清洗管子内外结垢物堵塞物,各方位清洗效果达到90%以上。
1)应用条件:
1、列管管孔堵死或半堵死及管孔周边或底部结构清洗形式,以高压硬管或软管带旋转喷头向周边结垢喷射,靠喷射反力自动前进清洗除垢;
2、列管端结垢附着物采用手持旋转高压射流的面枪(旋转喷嘴)喷射清洗。
2)施工条件
1、针对贵司主机换热器型号及现场现场考察和贵方技术要求的情况,无需将列管抽芯,两端部端盖拆除水平清洗,做隔离防护,作业面以外铺设收集水布(帆布),以便保护周围设备不受到高压射流飞溅的污染;
2、贵司提清洗作业的场地(列管周围2M内)无障碍物;
3、贵司提供电源、水源、照明设施及作业设备(高压清洗机)进入现场的通道(3M左右),超高压清洗机组(货柜集装箱式摆放场地2.5*5m2)。
二、换热器油气管程壳程不解体循环清洗原理流程(化学清洗)
1、列管内的循环系统建立:
2、列管外的循环系统建立;
3、油类污垢使用碱性(食品级)清洗剂:按相关标准执行配比;
4、水垢类试用酸性(食品级)清洗剂: 按相关标准执行配比。
Ⅱ、油气侧化学清洗施工方案
油侧有效管程设计材质,直径、根数。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油侧油气介质流经交换器管壳金属及列管表面时会形成油泥、油垢,严重时导致油垢结焦逐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尤其在流速较低的死角区域内。这将导致换热器换热效率的逐渐下降,严重影响设备换热效果。另外,沉积物的存在还会引起垢下腐蚀,局部腐蚀是使换热器穿孔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现场和油垢状况,此次换热器气侧清洗,选择循环式化学清洗工艺,此工艺有以下优点:清洗液可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浓度;清洗液循环具有搅拌冲刷和剥离作用,有助于清除不易清除的油污、油垢。
一、化学清洗前的准备:
1、取试管做模拟试验,确定试验配方及清洗方案。
2、清洗泵站、原料、连接胶管等设备及辅件运到现场。安装好循环泵和清洗临时管线等,连接成一个完整清洗系统。
3、做好人身的各项防护措施。如防护眼镜、毛巾、口罩、橡皮手套、耐酸碱工作服及耐酸碱胶鞋等。
4、准备好工器具如扳手、铁丝、胶皮、夹钳等。
5、拆除或有效隔离预清洗设备所有仪表和不参与清洗的部位。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使其了解清洗系统、操作规程、清洗剂的性能,以及各项安全施工措施。
二、化学清洗步骤
水冲洗-清洗剂清洗―水冲洗―清洗结束―压缩机空气吹干
1、水冲洗
(1)将溶解槽内的污物、泥沙、积水除掉,把槽子洗干净。
(2)用工业水,启动循环泵使溶解槽及被清洗设备和整个循环系统注满清水,停止加水,阀门至最大开度(排放阀全关)循环半个小时观察清洗系统有无泄漏,如有泄漏应及时处理。
(3)半个小时停泵,将排放阀打开,尽量排掉系统内的污水。
(4)重复进行(2)(3)两步骤,直到目测出水无明显的杂物等即可进行下一步清洗工作。
2、清洗剂清洗
(1)向溶解槽中加入清水,启动循环泵,在清洗系统中建立循环,同时向溶解槽内加入计量的金属缓蚀剂与清洗剂建立循环,温度加热调至50-80℃。
(2)加药开始后即进行清洗液浓度分析,15分钟至半小时一次。
(3)药剂清洗时间需要根据出液带出油污浓度和药剂有效成份变化情况和流速大小来决定。本次因设备进出口径较小,清洗时间约需2~5小时,观察循环清洗的水质变化考虑是否延长清洗时间或二次清洗。
3、水冲洗
(1)将清洗液排出,加清水到溶解槽内进行水冲洗,启动循环泵,使整个系统充满清水,至水中无明显污物时结束冲洗。
(2)然后边补水边排放至PH值在7左右时,打开排放阀,尽可能排掉设备内的水,至此清洗结束。
4、压缩机空气吹干
(1)拆除清洗连接管件,连接压缩空气。
(2)打开冷油器排空阀,使用压缩空气将设备内部上下反复吹干。
三、废液处理
清洗废液的处理严格按照甲方要求进行危化处理后排放到指定地点。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戴好劳保用品,需要穿胶鞋、胶皮手套、口罩及眼罩。
2、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通风,操作现场要有方便、充足的水源。
3、在搬运有腐蚀性的药品时,严禁溅入眼、口、皮肤上。如误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按强酸、强碱烧伤就医。
4、施工药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并做好“危险品勿动”等的醒目标记,密封保存,长期有效。
一、本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HT/T2387-92《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化学清洗质量保证手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行业标准,HGJ202-82《脱脂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4、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冷却水分析和试验方法》。
5、《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清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管路清洗方案》。
7、该空调材质主要组成:碳钢板及其合金、镀锌管。
8、中央空调换热器内部的垢样形成分析。
二、垢样分析结果:
四氧化三铁Fe3O4和三氧化二铁Fe2O3混合物,碳酸盐垢,防油脂,部分淤泥、淤渣及其它杂质垃圾沉淀物、生物粘泥、藻类基质。
三、系统现状概述
中央空调长时间运行使用,造成冷冻水交换器系统板路内壁生锈、结垢、腐蚀;导致板路老化、损坏;尤其风机盘管铜管路内壁生锈、结垢后,循环到了交换器板壁上;导致水流量减小,换热效率降低,制冷效果差,增加能耗
四、化学清洗目的
采用化学药剂与设备内部表面的污垢进行物理和化学反应,使其疏松、剥落、溶解,从而达到清除污垢的目的,并进行钝化/预膜处理,使系统的内部有一个洁净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消除了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安全运行隐患,保护设备的长期低成本、高效率使用
五、清洗范围和方法
1.对象:冷冻水板式交换器系统。
2.方法:定时、定速循环化学清洗方法。
六、化学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1、使用方帮助我方进一步熟悉系统的有关情况。
2、化学清洗前完成系统内被清洗的各腐蚀产物,结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3、化学清洗前完成系统内各设备组成的材质确定。
4、把不参与清洗的设备和机器要加临时短管,接临时旁路或盲板盲死等措施与清洗系统分开。
5、为保证清洗过程的良好进行,防止气阻现象发生,循环系统应配置和确认高点排气孔和低点排污口。
6、为保证清洗过程的良好进行,进行快速有效的补水和排污工作,可配置临时补水管和排污管。
七、化学清洗步骤
整个化学清洗过程为:
水力冲洗(试压、检漏)→杀灭细菌清洗→脱脂除油→络合法清洗(除污垢后)→钝化/预膜→人工处理→复位检查→正常运行→化学清洗总结。
(说明:本清洗法摒弃传统工业清洗中的酸+腐蚀剂的做法进行除锈,除构处理,酸洗法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虽有较好的除垢清洗效果,亦会对金属基体本身产生严重腐蚀,造成管裂变薄,给设备运行留下严重隐患。全有机络合清洗法采用有机分子高分子聚合物,对金属离子的高度选择性而只与金属的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溶解度极高的金属络合物,从而促进了锈、垢的溶解,对基体无任何损坏。)
1、水冲洗(试压、检漏)
水冲洗的目的—是用大量的水尽可能冲刷掉系统中的灰尘、泥沙、金属腐蚀产物等疏松的`污垢,同时检查系统有无渗漏、气阻和死角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冲洗时,高点注满,地点排放,并控制进出水平衡。
冲洗水速度1.0m/s左右为宜,进出水浊度差小于5ppm,浊度曲线趋于平缓时,冲洗结束。
2、杀菌灭藻清洗
杀菌灭藻清洗的目的—是杀死系统内的微生物,并将表面附着的生物粘泥剥离脱落
排尽冲洗物后,注水充满系统循环,加入适量的杀菌灭藻剂后循环清洗,当系统内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即可结束。
3、脱脂清洗(如无或少量油脂,该步骤可省略)
脱脂的目的—是除去系统内的防锈油、油脂及其它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使络合过程中的作用成分更均匀,彻底地同清洗对象的内壁接触,从而促进
铁锈、铜锈等金属氧化物的溶解。
清洗过程中,脱脂液流速不应小于0.6m/s。测试脱脂液的碱度,含油量,温度等曲线趋于平缓而可结束脱脂。
4、络合清洗
络合清洗的目的—是利用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的对金属离子的高度选择性而只与金属的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溶解度极高的金属络合物,从而促进了铁锈、铜锈及其它金属氧化物和盐垢溶解,而对金属基体无任何损害。清洗过程中,清洗溶液流速不应小于0.6m/s。注意高点排气放空,低点排污,防止气阻和阻尼现象发生,影响清洗效果。
药剂:洛合清洗剂、缓蚀剂、促进剂、湿润剂、渗透剂、还原剂
5、清洗后水冲洗
此冲洗目的—是为了除去残留的洛洗液和系统脱落的固体颗粒,以使沉淀在短管内的杂质、残液排除。
6、钝化/预膜处理
钝化/预膜处理目的—设备及管线经过清洗后,其金属表面处于高度活性状态,它很容易重新与氧结合而被氧化返锈。钝化/预膜处理的作用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能抑制金属阳极溶解速度保持在很小的数值,则这层表面膜成为钝化/预膜。在金属表面形成完整钝化膜从而达到防锈防腐的目的。因此,设备和管线在清洗后则需钝化/预膜处理,然后投入使用或加以封存。
药剂:钝化剂、预膜剂
7、人工清洗检查
对在系统清洁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类不溶的固体杂粒如有石子、泥砂等沉积在过滤器、低处弯管处,因此将此类污垢沉积物进行全面机械、人工清理。
8、化学清洗后的验收工作
(1).甲乙双方组成验收小组共同验收。
(2).在清洗验收单上写上评语,双方代表签字,验收结束。
9、复位检查
检查完毕后,拆除或隔离临时系统,临时盲板,将空调系统复位至正常状态,以备调试后启用。
八、化学清洗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化学清洗质量要求)
除锈率大于98%,除垢率大于98%,碳酸腐蚀率小于0.5g/ml(远优于国家标准6g/ml),铜腐蚀率小于0.2g/ml(远优于国家标准2g/l),并形成完整、致密的钝化膜。
九.化学清洗废液处理
中和(PH=6~9)后,排放到甲方指定的污水排污地点(甲方负责)
我公司换热器投入运行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换热器内的水垢和锈垢已严重超出规定范围,设备内部沉积物严重。交换效果极差,给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经公司领导批准,特化产分厂一期粗苯冷凝冷却器的管程、壳程系统进行彻底清洗。为保证此次清洗检修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最短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检修任务,特制定此施工方案:
一、施工时间:
1、准备工作完成后,换热器清洗时间1天。
2、施工时间:20XX年5月21 日
二、组织机构:
1、总指挥:史明钟
负责施工方案的审批。
2、副总指挥:李光亮
负责施工方案的审核和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指挥。
3、施工负责人:李孝春 巩宏宇
负责施工总方案的制定及施工过程中人员的组织、协调;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及移交工作。
4、施工现场负责人:李生旺 高大勇
负责施工工程中的监督、检查;对工程的验收及移交工作。
5、质量监督、检查负责人:杨志成 沈斌 任来栓
负责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并做好每道工序的确认、验收工作。
6、安全总负责人:武亨光
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7、现场安全负责人:宋建伟 仁建伟
负责施工工程中现场的安全工作。
8、工艺总负责人:李春明
协调检修过程中的工艺调整。
9、现场工艺负责人:曹珠 蔡丁丁
负责制定工艺开停车方案;协调检修过程中的工艺调整;制定工艺的验收标准;参与验收工作。
10、工段负责人:武恒杰(粗苯)
负责施工区域的安全、质量,过程的控制。
乙方:
1、施工单位总负责人:田江桥
2、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梁玉刚 胡占平
3、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苗建国
4、施工人员:田进 吴大伟 贾宏军
三、清洗前的准备工作:
1、与厂方取得联系,安排设备清洗的顺序及停机时间,提前办理厂方规定的有关施工手续,保证施工所需的水、电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和辅助材料等。
2、由厂方协助,设立泵站,配置临时清洗管线,不严阀门要用隔板堵死,清洗泵及其他转动机械运转正常,仔细检查、清理。
3、施工方应具备的条件:清洗设备、工具、原材料、防腐蚀试片、化学分析仪器、通讯联络工具、劳保用品。
四、化学清洗工艺流程及分析监测:
1、根据现场检查,取垢化验。本次清洗参照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关于工业设备化学清洗流程,采用本公司同类设备清洗工艺流程的方式进行。(大循环加入蓝星系列清洗剂进行清洗。为防止设备管道腐蚀,清洗时加入规定量LAN-826专利产品和其他添加剂。如稳定剂、渗透剂、还原剂等)。
2、监测:从清洗液注入设备时,现场分析化验员就要在配液槽内悬挂与系统材质相同的腐蚀试片,随时观察,定时化验,并做好原始记录。
测试项目:挂片检验 1次/30分
液体检验 1次/30分
温度 1次/60分
清洗终点:当浓度不再下降(一小时内)即告结束。
3、中和、冲洗:中和、冲洗主要使系统内的残余液进行二次反应。使液体的PH值接近中性,为排放打好基础。
五、清洗废液的处理和排放:
废液处理至符合GB8978-88《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时,排放指定点。
六、化学清洗质量与验收:
1、恢复工艺要求达到95%以上。
2、无腐蚀、无过洗现象,腐蚀试片、平均腐蚀率小于10g/m2H,达到(工业设备清洗质量标准)。甲乙双方同时参加验收,并出具竣工验收单。
七、安全措施:
1、施工人员由安环部组织进行厂级安全教育并遵守公司各项安全制度。
2、进入现场必须劳保用品穿戴整齐,酒后严禁上岗工作,严禁在施工现场睡觉、打闹和打架、做好文明施工。
3、现场准备灭火器,随时准备消除火灾隐患。
4、此次安装施工动火、接临时用电必须提前一天办理相关手续。
5、施工区域要做好安全隔离区域,并做明显标识,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不得在厂区随意走动,只允许在固定的施工区域内进行施工。
6、施工现场配备毛巾,肥皂,手套等物品,避免操作人员受到伤害。
7、高空作业安全:
7.1、高空作业要衣着灵便,系好安全带,并且挂在安全牢固处。
7.2、高空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衡,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体禁止抛掷,做好防高空坠物措施。
7.3、高空作业使用扳手时应使用死板手,如用活报手时,要用绳子拴牢。
8、甲乙双方人员不能发生争执,如有异议者,需联系上级领导及时解决。
9、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要分开放置,并相距5m以上。
10、各种用电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绝缘和接地,电缆不允许有破损、接头。
11、要求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工序交接制度,层层把好质量关。
12、要求施工人员应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返工处理,直至合格。
13、要求施工人员应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14、禁止施工人员私自切换现运行系统的阀门、开关等。
15、各平台不得有杂物,每天工作完应及时清理
16、在现场工作时发生任何事故由乙方负责。
八、清洗换热器清单
一期粗苯:冷凝冷却器一台
(1)清洗方案 选择高压水射流清洗换热器设备的方案,首先要立足实用、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还要根据工程预算、技术力量以及作业现场的水电情况统盘考虑。
①清洗装备的配置 列管式换热器的高压水射流清洗系统由高压泵、高压软管、脚踩阀软枪喷杆、刚性喷杆、喷头等组成。根据清洗的需要确定高压泵的驱动方式与工作参数。针对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安装尺寸、尺寸规格与污垢状态选配相应的喷头及执行机构。
②清洗工艺的确定 换热器清洗主要指管程清洗和壳程清洗。视结构状态,选择适当的高压水发生装置。对于坚硬的污垢,采用高压力、小流量,对于结垢较轻的部分,如空气冷却器外面的翅叶,可选用低压力、流量大;一般清洗使用中等压力与流量。
清洗被坚硬污垢完全堵死的列管应选用朝前开孔的喷头与刚性喷杆。对于被完全堵死的或者被松散污垢堵塞的管子,宜采用柔性喷杆并配有同时向前、向后开孔的喷头。
根据换热器的结构与污垢情况,采用摆振射流、磨料射流、铲状射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清洗效果。目前,铲状射流清洗宽度可达600—1000mm。
换热器头盖与管板表面,可采用手持式喷枪清洗。如果使用集中喷杆,清洗效果更佳。
③ 清洗作业安全措施 在高压水发生装置处于良好的状态的前提下,清洗系统的配件必须齐全可靠,执行机构灵活有效。待清洗的换热器要与工艺系统彻底断开。不论是设备就地清洗还是吊装安装现场,都必须将换热器中的工质处理干净,一定不能留有遇水可能产生燃烧爆炸或者释放有害气体污垢。
清洗工程必须遵守高压水射流清洗作业作业安全规范。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带有警示的标志护栏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操作人员要穿戴防护服。
④清洗质量评定 对于换热器的盖头、管板、管口及管外表面等课件部位,通常采用直视检查评定。
换热器清洗的注意事项 列管式换热器清洗的注意事项包括: 1、待清洗的列管式换热器需与工艺系统断开。 2、换热器中的工质必须处理干净,不能留有遇水燃烧、爆炸或释放有害气体污垢。 3、作业现场设带有警示标志的护栏,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 4、操作人员要穿戴防护服。 5、换热器清洗人员必须遵守相关作业安全规范。 SPEET®螺旋纽带除垢防垢装置是一种全新的换热器清洗技术,无腐蚀、无污染、无需停工、免拆卸、无需专人维护、高可靠性,有效解决换热器结垢导致的换热效率下降等难题。 其工作原理为:沿着介质流向将螺旋纽带插入到每一根换热管中。当设备运行时,利用循环水自身动力,推动螺旋纽带以每分钟300-1200转的转速不停地快速旋转,一方面打破管内温度分层,将流体边界滞留层厚度降低一个数量级,实现强化换热;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扰流和对管壁不规则刮扫,减少垢的析出,阻止垢的附着,加快垢的剥蚀,防止换热管壁结垢,从而实现在线防垢除垢。 通过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将凝汽器的换热系数K值提高20%以上,实现节能降耗。 SPEET®可广泛适应各类低流速、高粘性、普通介质、腐蚀性介质、液相、气液两相、从一般工况到恶劣工况等环境下的换热系统,解决大工业用户诸多关键核心工艺段的结垢及换热不足的问题。 SPEET®安装便捷,无需停工或改动换热器主体;无需专人维护,节省化学清洗及人工清洗费用,投资回报周期6到12个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幅提升大工业用户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工业企业低碳绿色发展。
大连冰山除垢公司发明的列管除垢机,不管什么成分的垢、不论多么严重的结垢、堵塞的列管,都能除垢干净不损伤列管。上网搜一下就明白了。
有两种清洗方法:高压水射流清洗和化学清洗。如果列管堵死必须使用高压水射流进行疏通除垢清洗。如果没有堵死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高压水射流清洗环保卫生,所使用自来水不会对管壁造成损伤。千业清洗
大型换热器清洗,结垢严重的话用高压水清洗;小型的用化学试剂清洗,市场有售,也可以自己配制,成分主要是缓蚀剂、酸及水用试剂清洗后再用清水清洗几遍就OK了,好像有专门做换热器清洗的厂家,不过大多厂家都是自己清洗。
[1] 柴诚敬编著.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01[2] 夏 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01[3] 库潘编著.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4] 周强泰编.锅炉原理(第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 景朝晖.热工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孙丽君,工程流体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李诚,热工基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8] 傅秦生,热工基础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刘桂玉,工程热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蒸汽冷却器就是说加热器,加热器的作用是加热凝结水和给水.加热器的数量选择得看抽汽有多少段.抽汽段数的选择得经过计算.并不是多了就经济.2.加热器本身的经济运行也对整个机组的经济运行有一定影响.抽汽压力的能否达到加热器的设计要求?加热器管材特性\水位\结垢等情况都会影响加热器运行的经济性.3.加热器疏水方式的选择也很重要.比如采用疏水泵可以提高一定的经济性,但设备维护量大了,设备投资也要花钱.比如采用逐级自流方式如果是自动调整还好一点,也有一定维护量,如果是手动调整会经常出现排挤现象,也不经济.但系统是简单了.如果采用多级水封的方言式,维护量小,运行稳定.但占地面积会较大,也不利于现场系统的布置.多数情况要布置在负米.那不是还得挖坑么.哈哈.4该题目要从朗肯循环的理论谈起.得用数据算出然后再对比才能说明问题.哈哈.5.说的不全面的地请高手补充.
这只是个模板,你还要自己修改数据,其中有些公式显示不出来。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患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和气体的流量为227301㎏/h,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温度为39℃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物性特征: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 =3.297kj/kg℃热导率 =0.0279w/m粘度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994.3㎏/m3定压比热容 =4.174kj/kg℃热导率 =0.624w/m℃粘度二. 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贱,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三.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T= =85℃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 =3.297kj/kg℃热导率 =0.0279w/m粘度 =1.5×10-5Pas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994.3㎏/m3定压比热容 =4.174kj/kg℃热导率 =0.624w/m℃粘度 =0.742×10-3Pas四. 估算传热面积1. 热流量Q1==227301×3.297×(110-60)=3.75×107kj/h =10416.66kw2.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20W/(㎡k)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Ap=4.冷却水用量 m= =五. 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Φ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1.3m/s。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Np=传热管总根数 Nt=612×2=122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按式(3-13a)和式(3-13b)有 R=P=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图3-9得平均传热温差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图3-13。取管心距t=1.25d0,则 t=1.25×25=31.25≈32㎜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按式(3-16)计算S=t/2+6=32/2+6=22㎜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管数的分成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12根,其前后关乡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图3-14选取。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式(3-19)估算。取管板利用率η=0.75 ,则壳体内径为D=1.05t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1400mm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1400=350m,故可 取h=350mm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 B=0.3×1400=420mm,可取B为450mm。折流板数目NB=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3-15。7.其他附件拉杆数量与直径按表3-9选取,本换热器壳体内径为14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Ф12拉杆数量不得少于10。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如图3-17所示。8.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30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u2=2.5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去管内径为360mm六. 换热器核算1. 热流量核算(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见式(3-22)当量直径,依式(3-23b)得=壳程流通截面积,依式3-25 得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普朗特数粘度校正(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按式3-32和式3-33有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普朗特数(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按表3-10,可取管外侧污垢热阻管内侧污垢热阻管壁热阻按式3-34计算,依表3-14,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50w/(m•K)。所以(4) 传热系数 依式3-21有(5)传热面积裕度 依式3-35可得所计算传热面积Ac为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Ap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2. 壁温计算因为管壁很薄,而且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式3-42计算。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循环水的进口温度将会降低。为确保可靠,取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9℃计算传热管壁温。另外,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计算中,应该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于是,按式4-42有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 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0.4×39+0.6×15=24.6℃(110+60)/2=85℃5887w/㎡•k925.5w/㎡•k传热管平均壁温℃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T=85℃。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需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管程流体阻力, ,由Re=35002,传热管对粗糙度0.01,查莫狄图得 ,流速u=1.306m/s,,所以,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2)壳程阻力 按式计算,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F=0.50.5×0.2419×38.5×(14+1)× =75468Pa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B=0.45m , D=1.4mPa总阻力75468+43218=1.19× Pa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宜。(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 管程 壳程流率 898560 227301进/出口温度/℃ 29/39 110/60压力/MPa 0.4 6.9物性 定性温度/℃ 34 85密度/(kg/m3) 994.3 90定压比热容/[kj/(kg•k)] 4.174 3.297粘度/(Pa•s) 0.742×1.5×热导率(W/m•k) 0.624 0.0279普朗特数 4.96 1.773设备结构参数 形式 浮头式 壳程数 1壳体内径/㎜ 1400 台数 1管径/㎜ Φ25×2.5 管心距/㎜ 32管长/㎜ 7000 管子排列 △管数目/根 1224 折流板数/个 14传热面积/㎡ 673 折流板间距/㎜ 450管程数 2 材质 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 壳程流速/(m/s) 1.306 4.9表面传热系数/[W/(㎡•k)] 5887 925.5污垢热阻/(㎡•k/W) 0.0006 0.0004阻力/ MPa 0.04325 0.119热流量/KW 10417传热温差/K 48.3传热系数/[W/(㎡•K)] 400裕度/% 24.9%七. 参考文献:1. 刘积文主编,石油化工设备及制造概论,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89年。2. GB4557.1——84机械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3.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4. 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焊接手册,第3卷,焊接结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年。5. 杜礼辰等编,工程焊接手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06. 化工部六院编,化工设备技术图样要求,化学工业设备设计中心站,1991年。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求关于汽车空调系统的英 肯定比较对好饿
换热器的英文可以很多,简单的说有:radiator, heat exchanger等。
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kg/h的油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40℃。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选用ф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0.5m/s。 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ρo=825kg/m3定压比热容cpo=2.22kJ/(kg·℃)导热系数λo=0.140W/(m·℃)粘度μo=0.000715Pa·s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ρi=994kg/m3定压比热容cpi=4.08kJ/(kg·℃)导热系数λi=0.626W/(m·℃)粘度μi=0.000725Pa·s3.计算总传热系数 (1)热流量 Qo=WocpoΔto=6000×2.22×(140-40)=1.32×106kJ/h=366.7(kW)(2)平均传热温差 (℃)(3)冷却水用量 (kg/h)(4)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W/(m·℃)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αo=290W/(m2·℃); 污垢热阻Rsi=0.000344m2·℃/W,Rso=0.000172m2·℃/W管壁的导热系数λ=45W/(m·℃)=219.5W/(m·℃)4.计算传热面积 (m2)考虑15%的面积裕度,S=1.15×S′=1.15×42.8=49.2(m2)。 5.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ф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0.5m/s。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m)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管程)传热管总根数N=58×2=116(根)(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第2章换热器设计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但R=10的点在图上难以读出,因而相应以1/R代替R,PR代替P,查同一图线,可得φΔt=0.82平均传热温差Δtm=φΔtΔ′tm=0.82×39=32(℃)(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t=1.25d0,则 t=1.25×25=31.25≈32(mm)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根)(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0.7,则壳体内径为 (mm)圆整可取D=450mm (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450=112.5(mm),故可取h=110mm。 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B=0.3×450=135(mm),可取B为150。 折流板数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6000/150-1=39(块)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油品流速为u=1.0m/s,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5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1.5m/s,则接管内径为 6.换热器核算 (1)热量核算 ①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凯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m) 壳程流通截面积 (m)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 W/(m2·℃) ②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m2) 管程流体流速 普兰特准数W/(m2·℃) ③传热系数K=310.2W/(m·℃)④传热面积S(m2)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Sp(m2)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①管程流动阻力 ∑ΔPi=(ΔP1+ΔP2)FtNsNpNs=1,Np=2,Ft=1.5由Re=13628,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01/20=0.005,查莫狄图得λi=0.037W/m·℃, 流速ui=0.497m/s,ρ=994kg/m3,所以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②壳程阻力 ∑ΔPo=(ΔP′1+ΔP′2)FtNsNs=l,Ft=l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总阻力∑ΔPo=1202+636.2=1838.2(Pa)<10kPa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③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表2-13。 表2-1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换热器形式:固定管板式管口表 换热面积(m2):48 符号 尺寸 用途 连接型式 工艺参数 a DN80 循环水入口 平面 名称 管程 壳程 b DN80 循环水出口 平面 物料名称 循环水 油 c DN50 油品入口 凹凸面 操作压力,MPa 0.4 0.3 d DN50 油品出口 凹凸面 操作温度,℃ 29/39 140/40 e DN20 排气口 凹凸面 流量,kg/h 32353 6000 f DN20 放净口 凹凸面 流体密度,kg/m3 994 825 附图 流速,m/s0.4970.137传热量,kW366.7总传热系数,W/m2·K310.2传热系数,W/m2·K2721476污垢系数,m2·K/W0.0003440.000172阻力降,MPa0.001730.00184程数21推荐使用材料碳钢碳钢管子规格ф25×2.5管数116管长mm:6000管间距,mm32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折流板型式上下间距,mm150切口高度25%壳体内径,mm450保温层厚度,mm热交换设备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 【论文摘要】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 1. 流体流径的选择 ?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mm两种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 (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设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等四种.采用多程时,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 管程数m可按下式计算,即: ? (4-121)? 式中?u―――管程内流体的适宜速度, m/s; ? u′―――管程内流体的实际速度, m/s.? 图4-49串联列管换热器 当壳方流体流速太低时,也可以采用壳方多程.如壳体内安装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流体在壳体内流经两次,称为两壳程,如前述的图4-47和图4-48所示.但由于纵向隔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般不采用壳方多程的换热器,而是将几个换热器串联使用,以代替壳方多程.例如当需二壳程时,则将总管数等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在两个内径相等而直径较小的外壳中,然后把这两个换热器串联使用,如图4-49所示. 6. 折流挡板? 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第五节的图4-26已示出各种挡板的形式.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径的10~40%,一般取20~2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 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外壳内径D的(0.2~1)倍.系列标准中采用的h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和600mm三种;浮头式的有150、200、300、480和600mm五种.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 ?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及板间距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如图3-42所示. ?7. 外壳直径的确定? 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用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内径.但是,当管数较多又要反复计算时,作图法太麻烦费时,一般在初步设计时,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待全部设计完成后,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为了使管子排列均匀,防止流体走"短路",可以适当增减一些管子.? 另外,初步设计中也可用下式计算壳体的内径,即: ? (4-122) 式中 ?D――――壳体内径, m; ? t――――管中心距, m; ?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 b′―――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一般取b′=(1~1.5)do. nc值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 (4-123) 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时: (4-124) 式中n为换热器的总管数. ?按计算得到的壳径应圆整到标准尺寸,见表4-15.? 8.主要构件? 封头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的壳体(一般小于400mm),圆形用于大直径 的壳体. 缓冲挡板 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 ?导流筒 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流体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为了提 高传热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然经过这个空间.? 放气孔、排液孔 换热器的壳体上常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以排除不凝性气体和冷凝液等.? 接管尺寸 换热器中流体进、出口的接管直径按下式计算,即: ?式中Vs--流体的体积流量, /s; ? ?u --接管中流体的流速, m/s. 流速u的经验值为:? 对液体 u=1.5~2 m/s 对蒸汽 u=20~50 m/s? 对气体 u=(15~20)p/ρ (p为压强,单位为atm ;ρ为气体密度,单位为kg/)? 9. 材料选用? 列管换热器的材料应根据操作压强、温度及流体的腐蚀性等来选用.在高温下一般材料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要下降.同时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及耐腐蚀性的材料是很少的.目前 常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不锈钢、低合金钢、铜和铝等;非金属材料有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等.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虽然抗腐蚀性能好,但价格高且较稀缺,应尽量少用. ?10. 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 ? (1) 管程流体阻力 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对于多程换热器,其总阻力 Δpi等于各程直管阻力、回弯阻力及进、出口阻力之和.一般进、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计,故管程总阻力的计算式为: ? ? (4-125)? 式中 ?Δp1、Δp2------分别为直管及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N/;? ? Ft-----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于φ25×2.5mm的管子, 取为1.4,对φ19×2mm的管子,取为1.5; ? ? Np-----管程数; ? ? Ns-----串联的壳程数.? 上式中直管压强降Δp1可按第一章中介绍的公式计算;回弯管的压强降Δp2由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即: ? ? (4-126) (2) 壳程流体阻力 现已提出的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虽然较多,但是由于流体的流动状况比较复杂,使所得的结果相差很多.下面介绍埃索法计算壳程压强Δpo的公式,即: ? ? (4-127) 式中 Δp1′-------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N/; ?Δp2′-------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N/;? ?Fs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校正因数,无因次,对液体可取 1.15,对气体或可凝蒸气 可取1.0 而 (4-128) (4-129) 式中 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数,对正三角形排列F=0.5,对正方形斜转45°为0.4,正方形排列为0.3; ? fo----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当Reo>500时,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 ? NB----折流板数;? ? h ----折流板间距,m;? uo----按壳程流通截面积Ao计算的流速,而. 一般来说,液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强降为 0.1~1atm,气体的为0.01~0.1atm.设计时,换热器的工艺尺寸应在压强降与传热面积之间予以权衡,使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三、 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 ? 1. 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 (1)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 (2) 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Q.? (3)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型式;计算定性温度,并确定在定性 温度下流体的性质. ?(4) 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校正系数不应小于0.8的原则,决定壳程数.? (5) 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范围,或按生产实际情况,选定总传热系数K选值.? (6)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Q=KSΔtm,初步算出传热面积S,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如d、L、n及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 2. 计算管、壳程压强降? 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计算管、壳程流体的流速和压强降.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满足工 艺要求.若压强降不符合要求,要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或选择另一规格的设备,重新计算压强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 核算总传热系数? 计算管、壳程对流传热系数αi 和αo,确定污垢热阻Rsi和Rso,再计算总传热系数K',比较K得初始值和计算值,若K'/K=1.15~1.25,则初选的设备合适.否则需另设K选值,重复以上计算步骤 .? 通常,进行换热器的选择或设计时,应在满足传热要求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各项的问题.它们之间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例如,若设计的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较大,将导致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强降(阻力)增大,相应地增加了动力费用;若增加换热器的表面积,可能使总传热系数和压强降降低,但却又要受到安装换热器所能允许的尺寸的限制,且换热器的造价也提高了. 此外,其它因素(如加热和冷却介质的用量,换热器的检修和操作)也不可忽视.总之,设计者应综合分析考虑上述诸因素,给予细心的判断,以便作出一个适宜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