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 ,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来选择:1、探索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 ;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 ,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 :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2.改进实验装置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 ,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 ,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 ,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 ,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呜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 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⑴实验原理;⑵装置原理;⑶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 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二、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心驱使所致,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不善于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关键设备的主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小而教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为此,在可能条件下,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验,或借助CAI软件或VCD光盘、录相带等播放实验录像,尽可能结合并进实验或录像播放,穿插围绕“三大原理”的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 三、运用典型实验灌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能,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宏观地把握大纲、教材的整体,通过哪些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思维训练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 例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而硫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 原来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气化,因此硫蒸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 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 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 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 三是选用一些中考”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中学教材和历届高、中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 综上所述,结论十分明显: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容忽视,化学实验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1 )观察装置图,选择所用的仪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用法;(2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3 )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4 )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要依次进行,不遗漏。实践证明,注重观察程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建展示平台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将 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 ,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教育本身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 五、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探究
论文关键词:趣味化 化学实验 策略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是发展趋势,化学实验趣味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化学实验趣味化的思路,提出实验趣味化教学实施建议。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趣味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谋求新教学方法的好思路。因为它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中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试验和勤于思考的思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实验趣味化,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给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此外,当下高新技术的出现,媒体工具的繁荣发展,文化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获取信息的面和量都有了质的突跃,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以多种形式“侵占”了学生的注意力,要保持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需要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在保证实验科学准确的基础上使之趣味化,利用趣味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的思路
新课程要求多用探究式教学,在实验内容的探究式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开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教师演示实验相比,课堂趣味小实验要求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积极思考,主动获取并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与学生分组实验相比,它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配合教学内容进行随堂实验。课内小实验能让学生更容易抓住实验本质,消除实验对学生的神秘感,也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1。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伴随着感觉、知觉、思维等存在的心理现象。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个唯一的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理引起感觉来。”由此可见,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注意,不打开注意这道门户,人们就无法认识世界。因此,实验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物的.新异和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差别都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趣味化,用变化的实验现象、新异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的噱头、设置对比实验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引发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后,也要在适当的时机明确实验目的以及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意注意,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唤醒学生的表象。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应。表象不同于感知,但又同感知不可分割。表象储存于人的大脑之中,即信息储存。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唤起储存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从而获得信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化学实验以其无可比拟的形象性,对唤醒学生的表象的作用不可替代。化学实验教学要唤醒学生储存于大脑中的表象,就需要将实验趣味化,做到“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现象课本外,原理课本中。”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的词语尤其是活跃的动词能较好的唤起学生的表象,构成形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形成综合表象,就能构成更清晰、更生动、更完整的形象。
3。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的描述或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的形象的过程,是重现别人想象过而自己未曾亲身感知的事物,根据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来的新形象。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之所以重要,在于相当多的实验内容是学生从未感知过的、陌生的。这样,教师就有必要调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展示技巧,来唤起储存于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表象,让学生自己去“再造”经过老师示意的新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让学生再造不曾感知过的新事物的形象;一条是让学生再造不曾感知过的新观点、新思想。对中学化学学习者来说,前者是最主要的途径。
二、化学教学实验趣味化的实施建议
1。充分利用瑰丽多变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演示酸与铁丝的振荡实验,学生观察到的“铁丝表面先产生气泡随后气泡消失,再产生气泡再消失的周而往复的化学振荡现象”,与已有“酸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的现象形成认知冲突。这种情况下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会很积极地独立思考并寻求答案。这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小实验还有很多,比如“碘钟振荡实验”、“魔棒点灯”等。这些趣味实验是化学反应中的一朵奇葩,它带给中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奇幻的视觉体验,都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思考。
2。利用新异的实验装置,吸引学生,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传统的化学实验仪器,在向学生示以严谨科学之外,还给学生刻板的印象,使化学实验变得神秘而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如果能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甚或是生活废弃物做化学实验装置,消除实验对学生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使实验“走向生活并来自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探索思考,利于所学知识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制作一些简易实验器材,大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比如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和自制电解水装置。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探究性学习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3。在实验过程中制造噱头,使课堂生动活泼,赋课堂以活力,吸引学生。如演示检验三价铁离子显色实验时,传统实验是在试管中直接加入三氯化铁和硫溶液,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如若将之趣味化,给学生表演“神汉捉鬼”的把戏:用滤纸剪一个“纸人”,用三氯化铁溶液浸透后晾干。表演时,手拿“纸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用事先蘸上硫溶液的“宝剑”劈“纸鬼”,学生即可见到刀口立即流出殷红的“鬼血”,此时再引导学生探寻个中玄机,学生们肯定会兴致盎然。两相比较,自然后者更吸引学生,课堂效果也将显而易见。
在化学实验中,盛放反应物质的玻璃仪器经过化学反应后,往往有残留物附着在仪器的内壁,一些经过高温加热或放置反应物质时间较长的玻璃仪器,还不易洗净。使用不干净的仪器,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让实验者观察到错误现象,归纳、推理出错误结论。因此,化学实验使用的玻璃仪器必须洗涤干净。下面结合实例,说明洗涤玻璃仪器的注意点,以便达到化难为易的洗涤效果。一、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在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市售的合成洗涤剂,对玻璃仪器进行清洗。当仪器内壁附有难溶物质,用合成洗涤剂无法清洗干净时,应根据附着物的性质,选用合适的洗涤剂。如附着物为碱性物质,可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使附着物发生反应而溶解;如附着物为酸性物质,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使附着物发生反应而溶解;若附着物为不易溶于酸或碱的物质,但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则选用这类有机溶剂作洗涤剂,使附着物溶解。试举几例:久盛石灰水的容器内壁有白色附着物,选用稀盐酸作洗涤剂;做碘升华实验,盛放碘的容器底部附结了紫黑色的碘,用碘化钾溶液或酒精浸洗;久盛高锰酸钾溶液的容器壁上有黑褐色附着物,可选用浓盐酸作洗涤剂;仪器的内壁附有银镜,选用硝酸作洗涤剂;仪器的内壁沾有油垢,选用热的纯碱溶液进行清洗。在实验室,还有专门配制的洗涤液,可供重复使用多次。二、掌握洗涤玻璃仪器的操作方法对附有易去除物质的简单仪器,如试管。烧杯等,用试管刷蘸取合成洗涤剂刷洗。在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时,须用力适当,避免损坏仪器及划伤皮肤。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当倒置仪器,器壁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无成滴水珠,也不成股流下时,即已洗净。对附有难去除附着物的玻璃仪器,在使用合适的洗涤剂使附着物溶解后,去掉洗涤残液,再用试管刷刷洗,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一些构造比较精细、复杂的玻璃仪器,无法用毛刷刷洗,如容量瓶、移液管等,可以用洗涤液浸洗。限于篇幅,现以酸式滴定管为例,介绍其洗涤操作如下:洗涤开始,先检查活塞上的橡皮盘是否扣牢,防止洗涤时滑落破损;注意有无漏水成堵塞现象,若有则予以调整。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注入洗涤液2~3毫升,慢慢倾斜滴定管至水平,缓慢转动滴定管,使内壁全部为洗涤液所浸到。竖起滴定管,再旋开活塞,放出洗涤液,这样使活塞的人段也能洗到。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同样从活塞下部的尖嘴放出,不可为节省时间将液体从上端管口倒出。洗净标准如前所述。三、及时洗涤玻璃仪器及时洗涤玻璃仪器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因为在当时容易判断残留物的性质。有些化学实验,及时倒去反应后的残液,仪器内壁不留有难去除的附着物,但搁置一段时间后,挥发性溶剂逸去,就有残留物附着到仪器内壁,使洗涤变得困难。还有一些物质,能与仪器的本身部分发生反应,若不及时洗涤将使仪器受损,甚至报废。
不属于哦,
只能算作学术文章,
既不科普,也不是所有都称得上著作的。
《趣味力学》(别莱利曼(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趣味力学
作者:别莱利曼(苏)
译者:符其珣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10
页数:192
应该是不属于的;期刊论文属于 学术著作!科普著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经典物理,如果是初中,就看看《趣味物理学》,《趣味物理学 续编》,《趣味力学》,《生活的数学》,《生活的物理》,《生活的化学》 ,《物理乐园》,《化学世界》,《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斯蒂芬.霍金),高中看《黑洞与时间弯曲》(基普.S.索恩)。主要普及基本知识的。
这个暑假我用了许多时间认真地读完了《趣闻物理学》这本书。很不错,对于当时刚接触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我,这本书是很神奇的,还有趣味化学等一系列的,类似的,都不错,可以给有好奇心和不满足课本知识的学生,我以前还对物理没有什么了解,对这门科目还不是很感兴趣,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的了解物理,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物理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的每个方面,和一些奇特的现象。 从这本著作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界和科幻小说里收集了许多与物理学有关的疑难问题、有趣的问题、复杂或者出人意料的物理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内容涉及到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的 基本定律和各种现象。 这本书让我更加喜欢物理,喜欢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懂得运动,是不会了解大自然的。”虽然物理学知识已比较普及,但遗憾的是,不少人对物理入门阶段的许多基础概念还模糊不清,比如关于力学概念,一些关于运动和力的定律等。 本书并非像教科书那样系统地对该学科进行讲述,而是力求通过对一系列有趣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使读者重温并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趣味力学》的目的是激活读者的思维,激发读者对力学的兴趣;求知心切的读者便会主动探究书中未提及的知识。
这些都是不错的适合初中生的报刊或杂志:
1、语文:《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读者》、《散文诗》、《满分阅读初中版》。
2、数理化类:《数学金刊》、《少年报》、《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
3、英语:《疯狂英语》、《忘忧草》、《英语沙龙》、《21世纪报》。
4、科学:《我们爱科学少年版》、《科学启蒙》。
5、其他:《意林》、《读者》、《青年文摘》、《实用文摘(中学版)》、《中学生天地》、《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扩展资料
满足这样青少年励志读物的书籍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紧跟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能够让孩子们切身去感受时代变迁和情节本身与他们成长的关联,不脱离他们成长的环境。
二、趣味性,能满足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有兴趣去阅读这样的书籍。
三、必须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让孩子阅读之后,让青少年有一种努力的冲动,热血沸腾,激发他们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动力。
四、故事本身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不能让孩子们觉得假大空,优秀的作品必须来源于生活。
一本好书,可以让孩子们的精神力量倍增,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促进他们健康积极向上成长,一本好书建立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好书由于社会的经济至上的价值观影响,好的青少年读物是可以给青少年精神和思想造成冲击的心灵大餐。
参考资料:新华网--青少年阅读
过山车如何影响哮喘的治疗?人在水里游得快,还是在糖浆里?数百名类似课题研究者在著名的“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获奖,“搞笑诺贝尔奖”讽刺的是诺贝尔奖。最为疯狂的问题也大有裨益,也许能使基础科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这部电影汇集了搞笑诺贝尔奖最佳纪录片,看似可笑的标题背后深刻蕴含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链接:
纪录片《趣味科学》介绍了“搞笑诺贝尔奖”中一些奇奇怪怪的研究,如为什么一根意大利面不能折成两段?好玩又涨知识,值得一看!
《趣味物理学/别莱利曼趣味科学系列》(别莱利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趣味物理学/别莱利曼趣味科学系列
豆瓣评分:9.6
作者: 别莱利曼出版社: 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年: 2009-6页数: 233
内容简介:
《趣味物理学》主要不是告诉读者新的知识,而是采用极富趣味的叙述方式,帮助读者“彻底弄懂他们已知道的东西”,就是说使他们已经具有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更加深化,激活这些知识,学会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书中列举了一系列与物理学有关的形形色色的智力游戏、独出心裁的问题、扣人心弦的故事、妙趣横生的习题、离奇古怪的现象和出人意外的对比。这些都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科幻作品最符合《趣味物理学》的宗旨,援引了儒勒·凡尔纳、威尔斯、马克·吐温等人的科幻小说中的若干片断。其中描写的种种以幻想为基础的实验不仅对读者富有吸引力,而且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活生生的例证作用。
作者简介:
别莱利曼(1882-1942),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大学毕业以后就全力从事数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原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趣味科学之家”,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还为原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后奉献。
语文:《语文天地)英语:《疯狂英语》杂志:《儿童文学》《中学生(作文)》(对写作有帮助,强烈建议)《读者》《格言》都是不错的选择~
举了例子,很难得的论文,请采纳,谢谢。还要的话联系我。生活中的逻辑摘要:理论形态的逻辑,对一般人说来,似乎是蒙着面纱神秘少女,看不清摸不着,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她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记忆却还是理解不透,无庸质疑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理解逻辑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着重大意义。一切理论都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抽象,因此要想揭开逻辑神秘的面纱就要将逻辑学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逻辑。关键字:学习逻辑的意义 锻炼逻辑思维 生活 逻辑从小学起我们就学习数学,到了初中高中我们就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被认为是我们生存所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殊不知基础学科包括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但我们却从未系统的学过逻辑学,虽然如此但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曾说“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学家金岳霖也说“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大家的话还不足已说明逻辑学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举些事例出来。逻辑有点像随处可见的水,不显眼容易被忽略,但人人离不开它。我们说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我想大家对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不讲逻辑也许就会闹笑话,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运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于是讽刺道:‘啊 ,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呀,’林肯答道:‘那么你是擦谁的靴子呢?’”。睿智的林肯聪明的运用逻辑化解了嘲讽。逻辑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首先在学习逻辑的理论知识上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选修一些逻辑课程,可以有意识的去读一些逻辑相关书籍如黑格尔的《小逻辑》,比较通俗易懂的《趣味逻辑》、《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还可以找一些练习题如《头脑风暴——逻辑思维》;除了看书听课我们也要留意发现身边的逻辑,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挖掘生活中的逻辑问题。还记得爱因斯坦那个睿智的问题“ 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两个人从烟囱 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 是脏的那个。’学生理所当然的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 哪里会去洗澡?’”逻辑是个深奥的东西,我发现不了上面的逻辑问题,但它却让我为那智慧倾倒。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后来,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道歉启事”,从表面上看是“道歉”,其实,他所表达的意思同酒会上的话是一样的。马克•吐温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是P”结构的特称肯定判断。后来的“道歉启事”中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不是P”结构的特称否定判断。从判断的对当关系可知:“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这两个判断是可以同真的。也就是说,即使“道歉启事”中所提出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是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在酒席上讲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就是假的。这样,马克•吐温就在所谓“道歉启事”中,以巧妙的方法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议员们的轻蔑。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笑话:“以‘难过’造一句”。一学生答:“我们家前大水沟很难过”。题中“难过”应是指感情上难过,这学生将其偷换为“难以迈过”。这是逻辑上的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造一句话,其中要有‘糖’字。一小学生回答:“父亲在喝茶”。老师问:“糖在哪里?”学生回答:“在茶里,父亲喝的是加糖红茶。” 实际上该生将“糖字”偷换为吃的“糖”,违反了同一律。看电视剧时如果你不仅仅专注于剧情你会发现许多台词的逻辑错误,如有一古装电视剧,其中一幕:幼年皇帝接受完来人的跪拜后,太监忙说:“赐宴,快赐宴!”小皇帝慌乱中说:“快给他一块砚台!”小皇帝将“设宴款待”偷换为“给他块砚台”。这使我们印证了逻辑原理:小皇帝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又如我们熟悉的琼瑶剧《情深深雨朦朦》中依萍送书桓那幕,书桓说“八年抗战很快就过去了…”按剧情他怎么知道是八年啊。在一次管理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信息沟通的游戏试验,我们组拿到的是“他没有想象中那么爱你,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全心全意地爱你。”作为第一个信息传递者,我就把这段话理解成了“也许他没有想中那么爱你,但他却是全心全意爱你”当时我还自信满满的认为很好的浓缩了一段长话,殊不知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错误,把选择当成了肯定。对于我们的日常对话,只要仔细听,也时常能发现逻辑问题。甲:小李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高级雇员。乙:那怎么可能,小李只喝百事可乐 。从这段话中乙的陈述隐含了一个前提“一般的,所有的高级职员只喝本公司的产品”。在上学期学的马克思基本原理中也广泛的涉及到逻辑理论,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在辨证法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逻辑学上是内涵与外延的区分。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道“2加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5 ”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的情况下”这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出来,其实答案是:“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不等于5。”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类似的一些测试题也可以这样处理,如:要是有人把月球塞进大西洋,你说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出来呢?把月球塞进大西洋,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但是,既然这是个前提条件,答案就很简单了:你是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显而易见,这是借助假言判断法这个思维工具才能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分心思,随时注意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领会运用逻辑的技能,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就会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参考文献:《趣味逻辑》¬——彭漪涟《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张智光《考研逻辑试题与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艺海拾贝》 读后感
故事 是这样的:一个土里土气的小姑娘从大山里走出来,来到繁华的广州上学。开学初,从宿舍区到教学区上课的天桥上,遇到衣衫不整的老太太,想也不想,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硬币,放到讨钱的碗里。走了不远,碰到一个残肢的乞丐,迟疑了一下,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硬币,放到讨钱的帽子里。没走几步,又遇到几天没有钱吃饭的母女,将手再伸进口袋,发现没有了零钱,心想这样给下去一周的生活费不就用完了。还有看到小偷偷钱包,会在公众场合大喊:“抓小偷,他偷钱包”。人们好奇地看着一个土里土气的女孩拼命追着一个帅气的年轻小伙,可是没有人帮她抓小偷,最终也没有追上,被偷钱包的女孩追上后告诉她,我钱包不要了,以后遇上这样的事情,不要去追,小偷可能有刀。在路上遇到丢了钱,没有了路费,她也会把口袋里仅有的二十几元钱大方地塞给人家,因为她相信,人家肯定是遇上麻烦,即使是个,也许会被她的真心诚意感动。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会遇上形形色色的人。天桥上的老太太,衣衫不整,愁容满面;过路桥上的小兄弟,手脚都没有;面黄肌瘦的母女等,在我女儿小的时候,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也会鼓动孩子去放一枚硬币,有时她还主动地去放在面前的碗里。可是,久而久之,我们终于学会了若无其事地走过乞丐,学会不与陌生人打交道,偶尔遇上小偷也装着没看见,更不敢拔腿去追;遇上老人摔倒,我们有没有勇气扶起。我想,那个土气的女孩很愿意去相信人,也很乐意帮助人,只是,却又莫名地害怕会,被算计、被陷害。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善良之举,如汶川、玉树振灾中的各方义举,最美司机,最美教师,好人好事每时每刻都在感动着我们。不尽人意之处,要呼唤同情和善良的归来。善良的心是一盏灯,它能照亮自己人生的路,让自己走得更踏实。
作为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同情是工作的一部分。 教育 要重视培养学生仁爱的禀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在有仁爱的教师眼中,学生首先是人,是需要关怀的人,在那样的班级中,学生也懂得了平等和仁爱。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中,教师要捍卫好校园的这块净土,在校园的良好环境中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在“成才”之前先能够“成人”的思想观念,在世上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用自己的善良之举帮助身边的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艺海拾贝》的回忆
昨天写《墙角数枝梅》,提到了“二十四番花信风”。
我初次看到“二十四番花信风”是在一本名为《艺海拾贝》的文艺散文集中,戓者是另一本散文集《花城》,两书的作者就是著名散文家秦牧。
作者在这本书的六十篇文章中谈天说地,旁证博引地讲解阐述了一些基本的艺术创作规律,熔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炉。
书出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1962年。当时,这是一本畅销书。一出版就脱销了。
不过我倒是买到一本的。就是在我经常提到的那家在四川北路上的上海旧书店里买到的。
那时的旧书店里有一项业务,即可以登记购买自己想要的书,也就是说,当旧书店里收购到登记者需要的书后,就会 通知 登记购买此书的读者去买。
那次我路过这家书店时,就进去登记了《艺海拾贝》。开始,我也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本书很紧俏,买了这本的书人一般不大会出让。
然而就在我淡忘此事时,收到了书店的购书邮件。我很高兴,星期天从学校回来,即去书店把书买了回来。旧书的定价是六角,较新书便宜了两角。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是我手边常翻的书。我最早的零星文艺理论知识就来自这本书。
比如书中有篇《蜜蜂的赞美》,讲的是蜜蜂采集一公斤蜜,就得飞行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接下去,作者引用了英国哲学家赞美蜜蜂的一段话:
培根说,盲目推积材料的求知方法是蚂蚁的方法,主观随意构建体系的方法是蜘蛛的方法,而真正的哲学家,就像蜜蜂一样,从田野和花园的花朵中釆集材料,但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和 消化 这种材料,并创造出新的材料,就像使花粉变成蜂蜜一样。
文章由此得出了这么一条创作规律:
不广泛地吸收,就谈不上博大精深,而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改变,就谈不上创造。
培根的这段话和秦牧的这篇文章让我记忆到今,仍感新鲜!
书本中还有许多好文章,连同这本书的名字,都是那么富有哲理。
《艺海拾贝》读后感
在家无事,闲来翻出一些书籍,一本发黄的书籍映在眼前,哦,是老作家秦牧的《艺海拾贝》,《艺海拾贝》读后感。久违了,好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本书了,打开一看,还是三十年前的版本,感到很亲切。
打开秦牧的这本《艺海拾贝》,首先看到的是新版前记,通过新版前记了解到:这本《艺海拾贝》写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秦牧先生也说明了自己的初衷:就是经常动笔写点文学作品的人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经历很丰富,但是不知道怎样去写它。“怎样把文学作品写得比较生动精彩?”当时有很多文艺理 论文 章比较枯燥,读起来没有 兴趣 。秦牧先生就想:既然有《趣味 物理 学》、《趣味天文学》,为什么不能通过谈天说地、漫谈 随笔 的形式写成一本比较有趣的文艺理论书籍?所以就有了这本《艺海拾贝》。
这本书在 文化 专制的年代里也同不少老作家的书籍一样,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十年动乱的结束才使得这本《艺海拾贝》重见天日。
秦牧的《艺海拾贝》收入散文随笔50多篇,实际就是一本趣味文艺理论,读来感到有趣而不乏味。
我有选择地阅读了一些比较短的篇章,像〈并蒂莲的美感〉说明离开了思想的美,就没有艺术的美;〈虾趣〉作者讲的是自己家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画中的十几只虾,生动极了。一次,一个农妇到秦牧家来倒尿,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下,就站着欣赏,连声赞叹:真像啊!就跟活的一样!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如此着迷欣赏,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齐白石的画虾之妙,大概是来自于他长期仔细观察虾的了,如果不是观察虾这么细致,他也是画不出各种形态的虾的。这就是生活啊,搞文学创作不是也需要我们有这样的精神吗?秦牧有一篇题目叫〈细节〉的文章,他举了宋代名画〈 清明 上河图〉的例子,说是有一赝品〈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一只麻雀竟然跨了两行瓦片,真品决不会有此败笔的,读后感《《艺海拾贝》读后感》。由于一点儿微小的破绽,赝品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就说明艺术的创作一定要注意细节的真实。 绘画 是这样,小说,戏剧的创作也是这样。
像〈数字与诗〉、〈画蛋
练功〉、〈奇特的文学梦境〉、〈蜜蜂的赞美〉、〈南国盆景〉等都是十分耐读的篇章,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很有启发。
〈镜子〉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这个作家真像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作品是生活的镜子。”把善于精确反映事物的作家和作品比喻为镜子,这是我们常见的。
〈独创一格〉里讲了两个 小故事 ,一个是“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一个是讲乾隆嘉靖年间的 书法 家翁方纲和刘石庵的,二人的书法作风是不同的。翁的一个女婿是刘的学生,有一次这个女婿问起岳父对自己老师书法
作品的评价,翁说:“问你师傅哪一笔最古人?”这个女婿不明白这话的意味,就去问老师。刘说:问你岳父哪一笔是自己?
这针锋相对的回答,说明了两个人的艺术见解。一个是只谈继承不谈创造,一个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所以后人对刘的书法的评价在翁之上。可见,真正有所创造的艺术家才能够出类拔萃。
秦牧先生的很多文章知识性、趣味性强,从很平常的事例说明艺术创作的道理,像〈变形〉、〈酷肖〉、〈巧匠和竹〉、〈在词汇的海洋中〉、〈譬喻之花〉、〈叠字的魅力〉〈“一字师”〉等,都是有趣的文章,
读来对自己的创作不能不说有了新的思考,受益还是蛮大的。
〈放纵和控制〉、〈粗壮与细腻〉、〈眼睛的奥妙〉、〈艺术力量与文笔情趣〉都是很有教益的篇章。读来感到亲切 自然 ,对我们的创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阅读有时候是不大讲明确的目的性,总是在不停地写作,少了阅读的时间,这是不可取的;不经意翻看以前的旧藏书,爱不释手,读来收获不小,思路也开阔了,不是正对自己的创作有很启发和帮助吗?所以读书这样的事情还是要经常做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