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基础教育学会论文有刊号吗?贵州省发表教育教学类论文的刊物有哪些呢?教师评职称资格有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教师评审的职称等级不同,要求发表的刊物也不同,所以要弄清楚自己评职称需要投稿什么样的刊物,这里为大家推荐的两本教育类期刊分别是《贵州社会科学》、《贵州师范学院学报》两本期刊,以下是两本刊物的简单介绍。《贵州社会科学》创刊于1980年,现为单月刊,A4开本,168页,每月的1日出版,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文学、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期刊栏目设置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等。《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月刊)(原《贵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由贵州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主要开辟“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史学研究”、“文学研究”、“管理学研究”及“教育学研究”等栏目。
贵阳市教育局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协调和监督实施。二、综合管理全市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指导、协调各区(市、县)及各部门有关教育工作,实施教育督导与评估;负责所属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管理和指导社会力量办学工作。三、组织、协调全市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理顺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四、加强全市基础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和民族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中小学德育,指导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监测工作。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创新,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七、协调和推动全市教育经费、教育投入的落实;负责所属单位的教育经费、基建建设和基建投资的管理指导和财务监督与审计,以及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八、管理和指导全市教师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规划、指导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制定全市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九、指导全市学校的德育、体育、艺术、卫生教育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十、编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和统招中学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市属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一、统筹管理全市教育系统的外事工作;负责协调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十二、负责全市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与发布。十三、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管理,贯彻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十四、承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十五、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社会科学》
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是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在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教育愿望的实现。只要这样,才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时代体现。 要将教育公平内化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教育公平的起点与基础。中国教育公平,必须体现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公平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教育公平不只是教育机会的供给,而是基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查看更多
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是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在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教育愿望的实现。只要这样,才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时代体现。 要将教育公平内化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教育公平的起点与基础。中国教育公平,必须体现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育。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并存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材紧缺。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水壶自备的。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简单跟风、模仿”。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课。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师的出气筒。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中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予以相应的照顾。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党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外部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参考文献][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资料来源: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育。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并存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材紧缺。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水壶自备的。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简单跟风、模仿”。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课。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师的出气筒。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中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予以相应的照顾。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党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外部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参考文献][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资料来源: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11.7倍、9.9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2.5∶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17.07 美元的回报, 其中 4.17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10.2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62.16%。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07.3:7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自己参考下 远航毕业论文网 那里很多论文的!
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是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在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教育愿望的实现。只要这样,才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时代体现。 要将教育公平内化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教育公平的起点与基础。中国教育公平,必须体现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11.7倍、9.9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2.5∶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17.07 美元的回报, 其中 4.17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10.2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62.16%。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07.3:7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话题。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三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五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六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国民旅游素质 近日,中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提出了一些有关国民在旅游时应该遵守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报道称,出台“指南”和“公约”,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 这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少数中国公民在旅游时由于种种不文明的举动与行为,受到各方的侧目和批评,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中国人自己都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一些国人的生活陋习与文明和礼仪相去又何其远也。“指南”和“公约”中列举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国人又常常会不经意“露一手”的坏习惯,无意中让外国人留下了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现在中国大陆高层提倡建筑“和谐社会”,是十分及时的。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人们才能自觉地讲礼仪,讲文明。而要做好这一点,当政者注重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这中间包括建立健全的社会体制、用人制度,消灭权钱勾结,缩小贫富差距,等等。让广大的老百姓心中少点“气”,多点心情舒畅,社会就会多点“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国民的文明和礼仪更容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一个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实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公民的文明、礼仪程度上。且让世界先从中国公民的旅游文明上看到泱泱中华的大国风范和国民的良好素质吧 大庆建设卫生城市的 通过大庆建设卫生城市,市环境质量和整体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十大突破。1、城市规划经专家论证不断修编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2、街道路桥设施建设取得了惊人变化;3、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4、在污水无害化处理上为我省开辟了先河;5、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城市形象工程;6、改善了城市饮用水质量;7、生态环保建设取得重大突破;8、结束了黄土见天、绿色草木难活的历史;9、市政工程配套建设和改造上取得可喜成绩;10、老旧城区和结合部改造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次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和治制建设,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等。同志,我可是找了好几百年了,不过绝对正确. 呵呵.希望采纳.谢谢.
公共管理学报属于中文核心期刊。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2004年创刊,面向全国发行,邮发代号14-116;季刊,每期正文160页,每期发表14篇左右的研究性论文,每篇论文一般在15000字左右。《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社刊载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卫生管理、社会保障”等与公共管理学科有关的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以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强调研究成果在中国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旨在繁荣与深化中国公共管理学术研究、探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方略与途径。《公共管理学报》杂志社已经成为我国管理类期刊中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其展现中国场景、关注现实问题、规范学术研究的办刊指导思想,公开、公平、公正的办刊原则已经得到我国公共管理学界同仁的认可与支持;目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22种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之一,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据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公共管理学报》影响因子近年来一直居中国政治类期刊第一位,管理类期刊前列,荣获“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问题一:教育方面的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好 《亚太教育》G4专刊 很多吧 问题二:教育类论文发表有哪些期刊推荐 这类是有省级,国家级,核心这几个级别的期刊,这个几个级别的期刊都是不一样的。 问题三: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有哪些? 问题四:国家认可的教育教学类学术论文刊物有哪些 我收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摘选 初等中等教育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抚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 教育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数学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 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 问题五:教育类论文发表,适合什么期刊? 发教育类的论文,《时代教育》就个不错的选择。要是评职称的话完全可以在这本期刊上面发表,我那会是在《读写算》上面发表的,不过这本也挺好的,比那本包含的内容更多,呵呵,我是找人代发的,很快就搞定了。 问题六:教育类论文发表有哪些期刊推荐 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像这样的情况是有很多的。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没有人经历过,教育论文发表又不知道问谁,也没有人可以交流经验。 问题七:教育类的期刊有哪些比较好 有《吉利教育》《新课程学习》啊。《教育教学论坛》《现代阅读》,这些期刊都比较好。你是要发表论文吗?正规期刊就行了啊,没必要太好的。能用就行啦。发表的话可以去人民论文网看看。我在那发过。 问题八: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有哪些 非国家级的?不能是省级的吗?或者核心?一般老师评职都是发核心的 jingyan.baidu/...8、 问题九:发表教学论文的正规刊物有哪些? 5分 根据单位具体规定 选择专业刊物,比如你是教语文的,那么建丹发教育类专业刊物(G4)或者教育类综合刊物。刊物可以在新闻出版署查啊,核心的话 有目录的 可以网上查得到目录。 如果你是中小学教师 省级 国家级几百元吧 费用还是要看刊物情况 “好的就贵 差得就便宜 ”一分钱一分货赛 我可以发 找我吧 空间有写作资料 可以看看 问题十:有哪些教育类省级刊物可以发表论文 哪类杂志都一样,首先您在那里要有熟悉的人,帮一帮,才有可能发表,当然论文要有一定的质量,否则您放到哪里都很难发表的,特别在省级教育刊物,人多啊……
具体要看你们学校的规定的,、、
您可以咨询你们学校年长的老师或者学校的办公室。
教育类的期刊有很多教育类专刊:《亚太教育》、《教育》等有教育专栏的期刊:《金田》、《人间》、《小品文选刊》、《青年时代》等还有个《中学生导报 教学研究》是具有报刊号以期刊形式出版的期刊建议你发教育类的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