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浙江金融杂志

发布时间:

浙江金融杂志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ance and Economics, Mathematical Finance 等,可参考2007年《情报探索》上出版的文章:SSCI收录的金融学期刊与论文投稿指南。上面有详细介绍和期刊排名

:中国金融杂志,金融时报和本地金融杂志(比如浙江就是浙江金融杂志)是人民银行办的,一定要定;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中国金融杂志,金融时报和本地金融杂志(比如浙江就是浙江金融杂志)是人民银行办的,一定要定;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杂.经杂.

F82/F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表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金融论坛 4、金融理论与实践 5、保险研究 6、证券市场导报 7、中国金融 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财经理论与实践 12、财经 13、投资研究 14、新金融 15、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16、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8、经济导刊19、南方金融

本地党报是当地政府摊派的,一定要订;中国金融杂志,金融时报和本地金融杂志(比如浙江就是浙江金融杂志)是人民银行办的,一定要定;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杂志等,有较多财经方面新闻,一般银行管理层都会选择订阅。

浙江农村金融期刊

the economist

有很多类,农业会计,什么的,算了,你还是自己去查下,刊例在线,上这个网吧,百度搜索下,上面全国都有的。应该能找到你想要的。

农村、金融时报的邮发代号是多少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是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金融类专业学术期刊,是由1989年创刊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更名而来。

浙江方志杂志

《四声之目是谁最早提出的》 《中州学刊》1986年4期《朱骏声著目述略》 《清华大学学报》1987年4期《〈箧中集〉与杜甫》 《中州学刊》1987年11期《新发现的一批严羽评李白诗资料摭谈》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通行本曲品校补》 载《文史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水经注校的评价与整理问题》 《南开文学研究》1987年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编撰方面的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从武力强宗到文化士族──吴兴沈氏的衰微与沈约的振起》 《浙江学刊》1990年第4期《南朝五史校点稽疑》 《出版工作》1990年第11期《吴兴沈氏考略》 《浙江方志》1991年第4期《士庶天隔 文心相通──刘勰 、沈约文学思想异同论》 《江淮论坛》1991年第5期《八病四问》 《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周顒卒年新探》 《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态势的形成──从古诗十九首到南朝文学谈起》《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论竟陵八友》 《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永明诗歌平议》 《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永明文学集团述论》 《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昭明太子与梁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文选学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永明诗体辨释》 《中国诗学》第二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从沉寂走向活跃──中古文学史料出版与研究展望》 中华书局编《书品》1993年第1期《“六义”与诗教──读毛诗序臆扎》 《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极摹世态炎凉 曲尽人情变态──从忧庵集窥探戴名世晚年心境》《江淮论坛》1994年第1期《从洛神赋李善注看尤刻文选的版本系统》《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全唐小说志疑》 《原学》第三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5年版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23号1995年9月《半生心血浇注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3期《文选与“文选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玉台新咏杂识》 《中国诗学》第四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有关文选“苏李诗”若干问题的考察》 《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有关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创刊四四十周年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玉台新咏版本研究》 《中国古籍研究》第1辑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新证》 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五卷。1998年4月版。又刊发在日本中国艺文研究会编《学林》第24号中。《关于金楼子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四 辑中华书局《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七言诗渊源辑考》 《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略说郭店楚墓竹简的学术史意义》 《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归于平淡后的思考》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徐陵年谱简编》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俞曲园批校〈水经注释〉初读琐记》 《书品》1999年第1期《别求新声于异邦——介绍近年永明声病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古今乐录〉辑存》 《文学与文化》第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关于袁宏道的佚文》 《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一桩未了的学术公案——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的一个推测》 《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走出散文史研究的困境——-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秦汉文学研究新资料之一》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文献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3月出版《关羽目录》 《关羽、关公和关圣》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蔡邕著述摭录》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4期《<独断>与秦汉文体研究》 《文学遗产》2002年5期《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韩国中国语文学会编《中国文学》第38辑2002年11月《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 《齐鲁学刊》2003年1期《蔡邕行年考略》 《文史》2003年1期总62期《贾谊<诗>学寻踪》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徘徊与突破——二十世纪先唐文学史论著概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期《班固<典引>及其旧注平议》 《<文选>与文选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世纪之交的文学史料研究》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9日《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东观著作的学术活动及其文学影响研究》 《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文学评论》2004年3期《蔡文姬和她的作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期《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汉唐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曹植创作“情兼雅怨”说略》 《光明日报》2006年1月27日“文学遗产”专刊《回归与超越——漫议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贾谊的学术背景及其文章风格的形成》 《文史哲》2006年第2期《在继承中创新的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 《文学遗产》2007年第3期《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8日《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文史哲》2007年第5期《“鲁学”解》 《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释“齐气”》 《文献》2008年第1期《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西谛书话的启迪》 《文学评论》第3期《秦汉时期的巴蜀文学略论》 《重庆社会科学》第2期《中华古籍在世界的传播及其意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2期《贾谊所见书蠡测》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子虚赋><上林赋>的分篇、创作时间及其意义》 《文史》2008年第2期《黄河以北地区的文学发展》 《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 《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 《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纸张的广泛应用与汉魏经学的兴衰》 《学术论坛》2008年第9期《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段玉裁卷入的两次学术论争及其他》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引论》 《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展现五十年文学研究的整体风貌》 <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第4版《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简评<册府元龟>中的秦汉史料价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10期《寂寥的文化老人和他的书-----读王伯祥<庋榢偶识>随感》 《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8日<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咸阳碑序》 三秦出版社2003年出版。《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 与江昌合撰 《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近年来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瞥》《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中古文学领域的开拓者------试述曹道衡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成就》 《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尔来倏忽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人民政协报》2003年9月30日。《<续修四库全书补编>刍议》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4期《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南朝佛学与文学序》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版《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序》 人民出版社2010 年5月版《明小宛堂覆宋本<玉台新咏>影印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刘向<列女传>研究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在古代文学与语言学之间徜徉──访康乃尔大学东亚系梅祖麟教授》《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分期·评价及其相关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 《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 《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走向通融:汉魏六朝文学史的文献学研究———刘跃进先生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期待中的焦虑——关于古代文学研究几个问题》《东方丛刊》2007年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及其意义》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说起》《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文学研究所藏乾隆元年博学鸿词制科一等一名刘纶试卷说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楚歌声中的屈原(上)》 《文史知识》2009年第11期《楚歌声中的屈原(下)》 《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画坛巨擘的心灵记录——读〈潘天寿诗存〉札记》《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退潮之后读顾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5月5日第10版《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多年来,省地方志办公室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全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一是组织指导省级有关部门编纂《浙江省志丛书》,目前已出版63种,约7300多万字。二是组织指导各市、县(市、区)的志书编纂工作,目前市县两级首轮修志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共出版志书80种约1.2亿字;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还编印了一大批乡镇志、专业志、企业志等各类志书1300多种约2.8亿字。三是年鉴编纂指导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全省大部分市、县和部分省属单位已开展年鉴编纂工作。四是会同全省方志系统编纂出版《浙江省名镇志》、《浙江省名村志》、《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浙江60年发展历程纪实丛书》(1949-2009)、《浙江历史大事记》等大型地情文献。此外,省地方志办公室还直接承接或参与了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并在近几年中分别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学术进步奖一项。近年来,省地方志办公室其他业务工作成效显著:通过选聘人才、组建队伍、拟定大纲和总体框架等方式,稳步启动《浙江通志》的编纂工作;以“省二轮修志创优工程”为抓手,以首批14个二轮修志试点单位为标志,以省专家委员会为载体,指导各地续修地方志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举行浙江方志论坛、建立项目课题制度、加强学会工作等方式,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通过成立省年鉴编辑指导委员会、举办年鉴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下发《浙江省年鉴编纂规范细则》等方式,逐步加大对全省年鉴编纂的指导协调力度;通过编校出版《宋元浙江方志集成》、清雍正《浙江通志》(标点本)、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标点本)等古典文献,有计划地开展旧志整理工作;通过办好《浙江方志》杂志、“浙江地方志”网站等途径,逐步改进对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指导、联系和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培训和内部管理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队伍整体水平;通过适度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办公场所等方式,为今后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今后,省地方志办公室将继续会同全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齐心协力,发奋进取,为继承和弘扬浙江地域传统文化,为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浙江金融职业毕业论文

1000字左右。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关键词,摘要应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内容摘要一般要求在300字以内,而且不宜分段,关键词”要求三至五个为宜。内容摘要和关键词顶格写,不需要空两格。以上都采用宋体,小四,内容摘要和关键词这七个字要求加粗。要求简明扼要,有概括性。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一般不超过20个字。

我是金融系的 绝对是学校第一 不用多说

金融系金融系现有金融管理与实务、投资与理财、国际金融实务、农村合作金融、农村经济管理(未招生)、证券与期货(未招生)七个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重点建设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设有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金通投资学院、浙江农村合作金融学院,以及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校内专兼职教师46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5名,博士、硕士32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浙江省新世纪“151”培养人才3名;同时还聘请了40余位经济、金融、投资一线的专家负责专业课的教学。近年年,全系教师在《金融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动态》等各类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达1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编写专业教材20多本。承担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行业委托研究课题近50项。 金融系以诚信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对学生个性培养,根据学生素质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成长成才。组建金院“银领”班,发挥其示范与引领作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金融系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载体,实行“全真化”教学,面向金融一线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目前金融系已与工行浙江省分行、农行浙江省分行、中行浙江省分行、建行浙江省分行、浙商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各订单单位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的比例为3/4左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专业教学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要求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一本行业资格证书。积极推进专业建设特色化、课程建设精品化、实验实训真实化工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建设方面,《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为国家精品课程,《现代金融概论》、《网络金融》、《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会计实务》等四门课程列为省级精品课程,《银行会计实务》被高职高专经济类教职委推荐为国家优秀课程。建有货币陈列与鉴别实验室、现代银行柜员实训中心、808理财中心、外汇综合业务实训中心、金苑模拟银行五个全真化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真实情景、真实业务流程实训教学。建有35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金融系学生入学成绩高于录取分数线100分以上,学生毕业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保险与社会保障系保险与社会保障系设有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社区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教研室和保险研究所、系办公室等机构。 保险与社会保障系现有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其中,保险实务专业不仅是目前浙江省保险类唯一的省级重点专业,而且是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之一。专业核心课程《保险中介》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保险理论与实务》和《财产保险》、《保险中介实务》已被列入教育部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保险中介》为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学院统一领导和规划下,保险与社会保障系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共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中级职称教师9名;其中有20名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同时,聘请行业兼职教授、咨询专家20多名,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保险与社会保障系一向重视学生的优质就业,全系教师积极拓展学生就业渠道。06届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达到100%和94.49%,07届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达到97.98%和92.93%,均名列全院各系前列。 保险与社会保障系一贯重视产学研合作及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教学中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两个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和一个紧密型产学合作学院,构建了遍布全省的校外实训网络,与行业、企业共建应用型实用人才的育人网络。 保险与社会保障系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建院五年期间,该系承担省哲学社会科学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0多项,公开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参编教材十多部。会计系会计系现有会计、财务管理、信用管理三个专业,在校学生980人。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双师素质教师20人;博士1人,硕士9人;主编21世纪经济金融类高等职业教育实用教材五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两本,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培训类教材两本,“十一五”规划教材三本。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6年度研究课题和浙江省财政厅07年课题两项,有手工实验室、出纳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财会综合实训中心、财税审和银税企实验室,有20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浙江众诚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群已被列入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06年(首批28所)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成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群。 2005年会计系正式启动了基于精细化的质量文化建设工程,2006年大力推进基于示范性的教育教学创新项目,2007年构建并开始实施“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在省财会信息化竞赛中连续3年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国中信银行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嘉兴工行举行的“未来之星”技能比赛中勇夺冠亚军;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7%,订单培养比例连续3年不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在全省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评比中取得第一名;会计专业在全校专业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A等,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第三届高职研讨会的成功承办等等,充分说明了会计专业精细化管理在品牌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经营管理系经营管理系现有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房地产经营与评估,保险四个专业,校内拥有、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四个专业实训场所,实训场所教学设备较为完备,可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模拟公司等多项项目的实施。 经营管理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1名,其中教授、副教授9名,博士、硕士28名,在读硕士4名,大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行业从业经历。系部主任及各专业主任都由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教师的科研成果丰富,参与了多项国家或省级课题研究,在各类刊物中都有众多论文发表。 经营管理系注重专业建设,强调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相互结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注重课证融合,引进了多项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已开展的职业资格考试,如:助理职业经理人、高级物流管理员、内审员等资格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和院级精品课程《客户经理制》,具有良好的教学成效和积极影响。 经营管理系学生就业情况良好,2006届毕业生的总就业率为94.44%,签约率为87.37%,倍受用人单位肯定。系部设有“梅林奖学金”,奖励本系优秀或特长学生。国际商务系国际商务系作为学院提出的“三地”人才培养方案之一——“一线商务人才要地”的主阵地,以“培育浙商文明,锻造现代商人” 为主轴,突出倡导“天下任,在浙肩,商海潮,我为先”的精神和充分展现大气、开放、职业的特点;突出营造良好的商务氛围,培养学生独特的商务意识(商务思维),鲜明的商务气质与扎实的商务技能;突出强化学生英语表达和英语交际的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 国际商务系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素质精良、充满活力的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9名(其中专职外教5 名)。其中教授1名、研究员1名、副教授 7 名,硕士 23 名,在读硕士 11 名。兼职教师 42 名,其中教授 6名、副教授 12 名,博士 4名、硕士 21名,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行业从业经历。 国际商务系下设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商务三个专业和公共英语教研室。专业建设一直以服务行业和岗位实际需要为宗旨,以素质基础、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办学观念,培养有特点、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各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商务规则、国际贸易实务、外语运用能力强、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国际商务服务人才。部分专业课程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相当一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同时设有与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央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开办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澳合作班),采用澳大利亚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由澳方负责提供先进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提供三分之一专业课程的教学协助教学过程管理及师资指导。就读本专业学生在取得本校高等专科学历文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央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文凭。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系承担信息管理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教学;承担全院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教学;承担学生上机实践等工作。现有教师34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20人,博士2人,硕士26人。同时还聘请了兼职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6人。下设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信息安全技术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其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教研室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相关金融基本知识。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掌握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管理等方面知识技能的从事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计算机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Web开发技术、网络营销技术、国际贸易实务、现代物流管理等,熟悉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具备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高等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该系承担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实验室一个,全国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多项,其中重点实验室三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项目五项,全国精品课程项目1项,院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十项,院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已经正式出版教材10余部和一部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实训基地:本系各专业除学院各项实验室外,均有建立了自己的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实训基地二十三个,可提供学生假期实践之用。银领学院银领学院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浙金院院长兼任,副院长由浙金院中层干部和商业银行行长共同担任。 学院下设技能教研室、礼仪教研室,与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应用型金融人才研究院秘书处合署办公,实现了地方金融事业发展研究、人才培养规格研究和高素质银领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银领学院以订单培养为始点,以双师团队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开放式办学为特征,以优质银领为目标,是学校“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佳结合的典范。银领学院面向商业银行业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金融人才,着力打造现代银行新柜员的黄埔军校。人文社科(体育艺术)部人文社科(体育艺术)部是主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体育课、艺术课、经济法律课、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和以诚信为核心的金融职业道德等十几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及“第二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职能部门。 共有24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23人,以院领导、系部处室领导为主体的“双肩挑”教师队伍近30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26.1 %;讲师9名,占39.2%;助教及以下8名,占34.7%;博士2名,硕士6名,占34.8 %;中共党员18名,占78.2%;专任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为34.1周岁。 目前部门全体教师正积极围绕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目标,努力开展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金融职业道德环境和适应金融工作需求的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拓展中心、金融职业礼仪培训中心,来较为全面地推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提升金融“职业人”的从业能力,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诚信品质和鲜明职业素养的金融职业人才,推进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浙江旅游杂志

不是很明白,

北京的计调宝典京津冀版,很不错的一本旅游同业杂志。

《宾昊旅游同业杂志》在东北做的不错,听说还有电子版

《汇众传媒》 汇众旅游快讯,覆盖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广东、深港、福建、广西、海南、江西省,是目前旅游行业中做的最好的同业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