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人力资本会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人力资本会计研究论文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问题的探讨摘要:现代产业革命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迅速增加,在人力资源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日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日益科学化、系统化、数量化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加以反映和计量尤为必要。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假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克服了古典经济学过分强调实物资本而忽视人力资本的片面性,肯定了人力因素在社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初露端倪的行为科学,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融合而成的综合性学科,与人力资源会计有着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把握人的行为规律,调节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显然,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立在相应经济理论发展基础之上的,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会计理论发展及实务改进的需要。一、人力资源会计相关概念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就某个经济组织而言,“人力资产”是人力资源的占用形式,人力资源会计自产生之初旨在揭示人力资源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估价和投资分析,以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方向和规模及应付工资的数额,从而使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利用更有效。它通常被划分为管理会计的范畴而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然而,实践证明,不仅企业内部管理者关注其人力资源信息,外部利益集团也十分关注其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源状况。现代企业会计迫切需要把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于是会计理论界开始致力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的研究并将其纳入企业基本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目前已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接受。由此看来,人力资源会计兼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属性,可将人力资源会计界定为: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并对其价值进行计量和管理的一种活动。此外,人力资源会计涉及的“人力资本”的内涵与人力资本理论中所使用的“人力资本”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前者的内涵更为广泛。它不但包括对人力资源的教育投资使劳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后而具有的更高质量的生产能力,也包括在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投资使劳动者体质增强而产生的促进生产率提高的能力,还包括纯粹的自然人力以及纯粹的自然人力在掌握简单的操作方法后与一定的物质资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定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前者在内涵上相当于人力资源会计中的“人力资源”概念。第二,前者强调对剩余索取权的要求,后者没有牵涉到这个问题,只是从人力资本形成的角度来进行讨论。同时两者都强调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可的提法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能力,人力资本则是指人们通过投资所获得的能力。二、人力资源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可以看作企业的一项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企业应对其进行核算和监督,提供有关人力资产的取得、开发、使用以及所有者参与收益分配的信息。也就是说,企业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应当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向企业内外有关方面提供各种人力资源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以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为对象,自然也应围绕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开展,某一特定主体的人力资源信息应与其他特定主体的信息区别开来。同传统会计一样,人力资源会计的主体假设为会计核算工作界定了空间范畴。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使人力资源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人力资产所固有的主动性,使得企业对这一资产的使用效率有赖于人力资源载体一一劳动者的能动性的发挥。劳动者的体力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劳动者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也会由于知识的更新而过时。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发才能保持其有用性,从而防止人力资源由于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老化或贬值而失去价值。而只有确立了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才有意义。同时,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持久性或者说耐用性,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其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收益递增。人力资源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应考虑到如何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适应长期经营的需要。因为企业如果缺乏维持持续经营必要的人力资源,有再多的物质资源也是无济于事。因此人力资源会计需要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核算和管理。在合同期内,员工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收益;企业通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弥补了在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使用上的成本和人力资源投资,而且使企业的物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使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变得具体且更具可操作性。它使人力资源会计核算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使人力资源有了建立账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为编制会计报告提供了恰当的时期范围。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投资和收益,随着其使用过程可以具体到各个会计期间:开发人力资源的资本性支出可在受益期内摊销、每一会计期间的期初期末的人力资产及其权益的数量要进行核算。会计分期使得企业将人力资源成本划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并为资本性支出的摊销期限提供了依据。4.可计量假设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可计量假设应将传统会计中的货币计量假设扩充为货币计量假设和非货币计量假设。在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中,对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权益等方面的信息,需要用货币进行定量计量;对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中的一些特殊因素,如企业员工的进取心、责任感、与各方面的关系、影响力、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等,需要用非货币性的计量方法进行定性计量并给出说明。由于人力资源会计还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关于其假设也有多种观点并存。除了上述基于传统会计假设的四项基本假设外,还有人提出管理决定假设、决策有用性假设等。三、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影响1.知识经济时代使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成为必然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取向在于对知识和人才的占有。经济增长由资源消耗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化,经济附加值更多地产生于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知识成为贯穿于生产、分配和销售各环节的主要内容,知识及拥有知识的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人作为知识与科技的载体和创造者,直接构成了现代文明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也更加巩固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2.知识经济是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实施的催化剂(1)劳动者素质构成及产品技术含量发生了变化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使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不断增加,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引致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需要在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上达到统一。(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使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行成为可能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经营管理及领导决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先进的计量和信息传递技术使人力资源会计所需的大量数据的计算和传送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并使一些国家得以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对企业进行结构性重组和重建,使企业得以实行网络化,推动了传统管理方法的发展,同时提供了多元化的人力资源信息,使人力资源相关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处理更加方便快捷。参考文献[1]李要贤,沈长富.《论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发展新方向》.《会计之友》.2006.5[2]梁雪翘.《关于社会责任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技术与市场.2007.2[3]李延风.《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2007.1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的新思考论文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将以人为核心,经济的增长也将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的推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源作为科技和人力的载体,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在社会中予以恰当反映。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会计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会计学者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

人力资源到底是否属于资产,目前来讲是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资产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有3个特征,即:

①企业拥有或控制;

②未来的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③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人力资源能否被确认为资产是其能否在实务中实施和推广人力资源会计的先决条件。我们依次看一下人力资源是否符合企业资产的定义:

1.能否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众所周知,被企业确认为资产的机器设备、房屋、专利权等是法律上可以依法买卖并且不具备意识的“物”;但是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却是具有独立思想和完全行为能力的,企业只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根据合同的约定对其拥有使用权,并不具有所有权,而所有权和使用权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也就是说,企业并不能拥有或控制人力资源这种独特的经济资源。

2.未来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利益

正如前面所讲,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而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无法控制的,企业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施加影响,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的饱和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更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的发展会让今天的高级知识分子明天急剧贬值;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契约的固有缺陷造成许多员工频繁跳槽等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人力资源未来对企业的贡献成了一个未知数。

3.如何计量

许多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的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计量模式,例如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总的来说,具有代表性的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历史成本法。将与招聘、挑选、雇佣、培训、安置与发展等一个雇员有关的全部成本资本化,然后再将这些成本在这一资产的期望有效期限内摊销。其优点是实用、客观,其有可验证性;但是这种方法违反资产定义的实质(未来的经济利益),其将人力资源招募过程中的支出列为人力资源的成本则只相当于将“附加费用”进行了资本化,而根本不能揭示人力资本的真正成本,并且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背离程度无疑将急剧拉大,换言之,人力资源不恰当的计量将导致大量的企业价值信息被隐匿。

②重置成本法。用估计重置一个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成本来计量人力资源,包括与招聘、挑选、雇佣、培训、安置和发展新雇员直至他们达到现有雇员的能力所发生的有关全部成本。这种方法较为尊重人力资源获取中的市场因素,重置成本也是资产经济价值的较好替代值,它将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理论上等同于个人经济价值的概念。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企业所认可的特定雇员的价值可能比其相关的重置成本要高许多;管理型人力资源由于稀缺性和非同质性,所以并不存在等同替代者;难于估计在雇员之间完全替代的成本,而且不同的`管理人员也许会得出差异很大的估计等等。

③未来薪酬贴现法。这种方法融合了数学的方法,采用一个公式(如下)来计量人力资源:

企业在未来年内的每年的工资支付额;

R:企业所处的同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W:根据该企业前年的经营情况计算效率比率。

这种模式从产出计量角度出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力资源的部分价值。但是其将企业支付的工资当作人力资本价值的替代变量缺乏说服力,贴现率选择将具有敏感性,效率比率的确定也具有很大的“人为性”,主观性很强。

④未来盈利贴现法。由巴鲁克·列夫和阿巴·施瓦茨为了弥补“未来薪酬贴现法”的缺陷而提出。一个岁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为:

式中,代表一个岁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预期值,代表退休年龄,代表离职概率(包括辞职、死亡率),代表在I期间该职工的预期所得,代表该职工收益贴现率。

这种方法属于产出计量角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力资源的部分价值。但是,企业作为一个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缔结的合约,其未来的收益(即通常意义上的利润)需要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精诚合作来实现,该方法无法分离企业每年的收益中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贡献;另外,人力资本的高流转性也给测定企业人力资本的离职概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此外还有随机报酬计价法、机会价值法等等,这些方法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因此,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源的计量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只能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或拥有使用权的,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二、人力资源的会计报告

人力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示,目前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应将人力资产列于递延资产之后;其二,认为应将人力资产列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之间。另外,许多学者认为人力资源还应该制作内部报告,内部报告的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非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组成、分配及利用情况,特别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重点揭示;另一部分是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各责任中心人力资源的现值,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单独分析成本与其创造的效益,以确定其投资收益率。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鉴于人力资源在企业资源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笔者认为应该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披露,具体有以下两种思路:

1.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由于人力资源具有经济后果性,所以企业应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例如:列示企业职工人数,职工工资、福利、津贴,职工培训成本,职工受教育程度;企业高层薪金,受教育程度等等。

2.专门制作人力资源相关报表。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参考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制定一张独立的人力资源报表。具体可列示以下项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价值补偿、人力资源投资损失、人力资源收益分配、人力资源再生产、人力资源遣散、补充和增加。

三、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人力资源会计从理论到实践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健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重视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来看都存在如图1所示的经营管理观念,即管理层独善其身,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但是对一般职工的培训和教育支出却微乎其微。他们都忽略了直接跟顾客接触的不是高层,而是那些企业的一般员工。员工把顾客照顾好,顾客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高度重视普通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和核心地位,加大对一般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服务理念的教育和培训(见图2),不断给企业各个层次人力资源“补充营养”,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能量。

2.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信息化。企业应把受雇于企业的每一名职工都建立卡片,形成一个大型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下列详细资料:企业在职工存续期间支付给每位职工的每笔支出;企业在职工存续期间实际为每位职工支付的一切支出;未来企业为现有职工将要发生多少支出等等。这种做法有利于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完整真实的信息。同时,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有利于企业本身人力资源的管理,一方面,管理人员能够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运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制定具体的管理政策,创造一种珍惜爱护人才的良好气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另一方面,员工可以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中了解企业在自己身上的付出,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促进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逐步明确人力资源的权益。人力资产与物力资产共同创造价值, 亦应共同分享剩余利润。现行会计制度中只有物化资产,没有人力资产,将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排除在外, 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因为没有体现人力资本,劳动者与所有者的产权结构不能明晰,劳动者失去了分配剩余价值的资格,不利于企业吸引人才。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推广将会促使人们从单纯的人事关系组织,转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从仅重视单个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到重视所有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从只考虑教育的经济价值,到把人力视同一项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是会计理论的一种创新, 它的实行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上) [J] .财会通讯,2004,(7):14-17.

[2]葛家澍,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下) [J] .财会通讯,2004,(8):12-14.

[3]王胜利.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问题[J].企业经济,2004,(12):202-203.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主要涉及人力投资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汇集分配、人力资产的摊销、人力资产损失的确认等几部分。按照上述要求,应设立以下几个基本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按职工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2)“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其贷方反映按一定的摊销率计算的人力资产摊销额,借方反映因退休、离职等原因退出企业的职工之累计摊销额,余额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照对应的人力资产明细账户设立相应的明细账户。 (3)“人力资产取得成本”账户和“人力资产开发成本”账户,这两个账户是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以分类汇集企业在人力资产上的投资,借方反映投资支出的实际数额,贷方反映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的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表明对尚处于取得和培训阶段的职工的投资。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用来反映当从有关方面无偿调入职工时,作为“人力资本”的对应账户,反映投资来源。当职工离开企业是,应将“人力资本”账户相应的数额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特别应指出的是,“人力资本”账户应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可用“资本公积”账户代替。有一种看法认为该账户既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又非负债类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这一部分权益应属职工所有,当职工离开企业时,要同时转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其实是股份制改革初期“企业股”的翻板,事实上,企业内部除了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之外不存在第三种权益。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就涉及到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而对人力资产的计价主要有下面两种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作为人力资产的价值入帐,因为这些支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籍此入帐,既客观又方便,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成本法又分为按历史成本入账、按重置成本入账及按机会成本入账三种方法;另一种方法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而不应按其耗费支出入账,因为企业获得、维持、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符,这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的支出相当的一部分往往由政府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负担,企业并不负担这一部分成本,所以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成本法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不真实、不全面的,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故该方法称为价值法,价值法按照不同的计量模式又可分为群体价值模式和个人价值模式。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两大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下面对这两大分支分别加以介绍: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是一个会计实体为了取得、维持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取得人力资源支出。指会计实体为了获取某一项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招工支出,指为了网罗吸引求职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如招工广告费,中介机构手续费,因招工而发生的差旅费、接待费、材料费等;选拔支出,指从应招人员中挑选理想员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面试时支出的费用,体验费,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定岗支出,将录用的职工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所发生的各项一次性的支出,如搬迁费、注册费、接待费等,特别应指出的是,还应包括特定职工工作所需的特殊设备支出,这是因为这些特殊设备往往是应个人的要求,量体裁衣所定购的,一旦这一员工离开企业,其他人可能将根本不能利用该设备,故应计入人力资源取得支出。 (2)维护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将职工留在企业工作所发生的各种经常性支出,包括工薪及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人事管理部门的支出。 (3)开发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上岗前培训支出,是指为了使职工具备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见习费用、培训费用等;在职培训支出,是指职工达到熟练程度以前发生的各项支出;脱产培训支出,是指脱产学习,以提高员工素质,使之能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而发生的支出,如教员工资,学员培训期间应发的工资,材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学费等。 上述的各项支出,并非要全部计入人力资源的成本予以资本化的,只有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以上的费用才能予以资本化。一般说来,我们通常将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而维护支出则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做法计入当期损益,但对数额较大的一次性维护支出,也可计入待摊费用,分期计入损益。 如上所述,现行会计不问支出的性质,将人力资源支出一律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人力资源会计正是要改变这一做法,是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相关性。 尽管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资本化就是将上述支出予以资本化即可,但是实务中依据计价标准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将上述的获得、维护、开发费用按其实际发生额资本化,较为客观和方便;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重新获得与原来相同的人力资产所要花费的成本,该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具决策上的相关性,但由于对什么是相同的人力资产、重置成本到底有多大等问题的确定标准,主观性过强,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机会成本法,是以企业职工离职时使企业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企业人力资产计价的依据,优点是机会成本较接近人力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但该方法使用面太窄主要适用于一些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员工,对于一般员工不适用(因一般员工的离职往往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损失,即使有,也与员工的实际价值严重不符,不能籍此入账)。 此外,人力资源既然是一种资产,自然涉及到摊销的问题,我认为人力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加速法摊销,摊销期可以按劳动合同期摊销,期末无残值。之所以采用加速法,主要是因为人力资产流动性较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从稳健原则角度出发,采用加速法摊销(即前期多摊,后期少摊)应比较可取。其具体的摊销方法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均可。 2.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两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下面分述之: (1)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会计在组织中的价值,作为组织中的一员,人力资源会计离开了组织就无法衡量其价值,而且,个人价值的总计不一定等于组织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所计量的应是群体的价值,而非个人的价值,为此他们提出了用非购入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测定群体价值的方法:非购入商誉法,该方法认为企业获得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应一部分或全部看作人力资源的贡献,人力资源的价值就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资本化的结果,(人力资源的价值=超额利润/全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经济价值法,该法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将企业未来盈余折现后,按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将盈余现值总额的相应部分资本化的结果。 (2)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个人价值的总和,只有先求出个人的价值,才有可能求得组织的价值,而且企业的许多决策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取得个人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具相关性。该模型常用的方法有未来工资报酬折现调整法,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未来工资支付额的现值×平均效率比率,未来工资支付额现值=∑〔si/(1+r)∧i〕,平均效率比率=∑〔(i×rfi/rei)÷∑i〕,以上两式中,si代表第i年的工资额,rfi为第i年的企业投资报酬率,rei为第i年的本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指数法,是根据基期人力资源的价值,按照某一指数,推算以后年度的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应该指出的是,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是相互补充的,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是用于对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如班组、车间等;而个人价值模型则适用于单个员工的价值评价,各有侧重而已。 上面分别介绍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内容,那么他们在会计实务中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通常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应采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通过公平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人资源的价格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所以将实际支出成本化的方法不会造成人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另一方面,成本法数据的获取较为方便,获取的数据也较为客观,能防止经营人员利用处理方法的主观性篡改数据,粉饰报表;再者,尽管成本法未能涵盖全部成本,如政府支出等,但其未涵盖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公共产品,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一部分成本均不需支出,换言之,这一部分对企业来说是无成本资源,如同阳光、空气一样,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对此没有反映的必要。所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是人力资源会计帐务处理的主流。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也并非一无用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无偿转入人力资源时,这时若选用成本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成本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差别过大,而采用价值法则更具客观性、真实性,此时的分录为: 借:人力资产 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记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 人力资本(记录人力资产与人力成本之间的差额) 另外,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在财务评价、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用途,较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也更为广泛。

论文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的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本文拟就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其基本内容、建立的条件等方面内容加以讨论。 一.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1.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响越来越大,投资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 2.内部管理的需要。现行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不单独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的情况、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以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也就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信息的需求。 3.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政府可以了解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维护与开发情况;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以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 4.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事实上,单从会计核算原则来考虑,现行会计对人力资源的处理也有诸多不妥,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投资支出,其收益期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以上,属于资本性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各收益期内分期摊销,而现行会计的做法却是将其全部费用化,作为当期费用入帐。这样的做法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一方面人力资源会计投资在数额上占总投资的比重太小,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难以体现;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的受益期不一辨别,其受益程度更是难以计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人力资源投资比重日益增大的今天,再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势必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费用化,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必然导致低估当期盈利,造成决策失误;同时,当企业大量裁员时,尚未摊销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应作为人力资源流动的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但现行会计并不能反映出这种损失,不利于经营者进行正确决策。所以,从遵循会计原则的角度而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也很有必要。 由此可见,无论从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而言,还是从维护会计核算原则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都势在必行。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所谓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作了资产。所以要谈论人力资源会计,首先就要涉及到人力资源投资能否予以资本化!这一点历来是会计学者争论的焦点。尽管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的多,但在其论述上,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这一问题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存在的关键,所以,笔者认为仍有加以论述的必要。 所谓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以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下面我们根据资产的定义的要点,逐个分析人力资源投资是否可以资本化:首先,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而非劳动者本身,而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显然是可以带来未来受益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对企业所提供的未来利益难以像固定资产那样加以合理的预计与确定,所以人力资源不是资产。我们认为,“提供的未来利益的确定性”并非是一项经济资源被确定为资产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无形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就无法事先准确的确定,但我们仍将其视作资产,那么对人力资源为何就不能同等对待呢?其次,人力资源是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这是因为企业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如招聘费、培训费保险费、工资及福利费等各项支出本身都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这就使得以货币来相对客观的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可能。最后,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对人力资源资本化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其所有权归劳动者所有,而企业无法拥有对劳动者的所有权,从而也就无法拥有和控制人力资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有关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用货币从市场上雇佣了劳动者之后,在事实上获得了对未来劳动者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这种权力是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非劳动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一旦劳动者被资本家所雇佣,他的劳动力就已经事实上为资本家所控制(因为在劳动契约解除以前,劳动者是不能再自由的向他人出售劳动力的),而同时资本家并不需要拥有对劳动者人身的所有权。所以,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力,是企业能够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会计资产。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笔者认为人力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其具有以下特征: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而拥有的资产 (3)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 (4)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应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人力资产的特征与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特征是相当吻合的: 首先,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企业员工虽具有实物形态,但人力资产是指员工的服务潜力,这种潜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切不可把人力资产的的载体——人与人力资产本身混为一谈; 其次,人力资产是能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用于行政管理的资产,人力资产能带来未来经济效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再次,人力资产的受益期通常是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服务期低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员工的工资等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予资本化; 最后,人力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人力资产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很难估计的;另一方面,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很大,使人力资产的受益期事实上也很难确定,所以人力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人力资产应属于无形资产。

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3.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4.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5.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6.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会计类的俺们帮你把

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本科论文

以下内容可以做一下参考! 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 要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经济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上还不成熟,还缺乏准确地人力资源计量手段和合理的操作方式,许多企业甚至在实务中忽略人力资源的核算,更影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对策,并结合实际指出了人力资源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推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进一步完善,促使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会计理论,价值计量 目 录1 引 言 ........................................................... 12 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 12.1 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 .................................. 12.2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现状 .................................. 22.3人力资源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22.3.1 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和成熟实践模式 ........... 22.3.2 缺乏准确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手段和合理的操作方法 ......... 32.3.3缺乏前瞻性,局限于现有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 ............... 32.3.4 人力资源会计整体素质偏低,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 43 解决阻碍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问题的对策 ............................. 43.1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 ........................ 43.2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 53.3 大力宣传和培养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意识 .......................... 53.4 加大教育与培养力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会计队伍 .......... 63.5 选择试点,加快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步伐 ........................ 64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前景展望 ....................................... 74.1 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成为一门完整的理论学科 .............. 74.2 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 74.3 人力资源会计更好的融入传统会计核算 ..........................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 9致谢辞............................................................. 10 1 引 言会计的存在就是要把稀缺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核算范围(这个论断有些武断!自己换个说法),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呼唤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所谓人力资源会计(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就是研究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和报告问题的会计(重要概念的采用要加脚注,每页至少要有一项标注出来。尤其是用了别人统计的数据,观点、论据等),它主要是向企业管理阶层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的配置、评价等货币性信息,并积极参与企业人才的管理工作,从经济的角度管理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科学、高效。但是,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尚未成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计量手段、合理的操作方法和成熟的实践模式,人们尤其是领导人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般会计的层面,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本文着手分析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以此为切入点,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实用对策,以希对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增加一些)重大的现实意义。2 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2.1 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早在1960年,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引起了许多的学者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兴趣,196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巴厘公司首次将人力资源会计引入企业管理,该企业所采取的模式主要关注培养一名员工的成本,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模式,这种模式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衡量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与之相对应的是衡量管理人员的活动的价值,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费用模式,转而着重研究经理人员的缺勤、离职和工作绩效等因素在经济上的后果。人力资源理论和企业实践的涌现,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探讨恰当的应用方式。在理论研究方面,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委员、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最早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发表了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报告,并进行相关试点研究。1974年,弗拉姆赫兹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书,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出具模型,也渐渐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但是从研究角度出发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本身模型较为复杂,所需要的资料收集也很难完全实现。为此,美国海军专门出资建立了一个研究海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问题的项目。80年代以来(已经三十多年了,期间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近期的还有?),许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如美国银行、美国海军研究署、美国金融机构、美国航天公司等等都开始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2.2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现状随着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线,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重视人力资源研究的问题,引起了国内会计学界的广泛重视,开始就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总的发展步伐相对较为缓慢,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超前性,在国际上也尚未形成定论,因而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在许多领域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比如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应尽快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在具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中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不宜将人力资源会计马上纳入现行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体系之内,而是应该主要在管理会计应用。同时,在具体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上也存在着人力资源计量方法、权益分派等难题,极大地影响了决策者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积极性以及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益。总的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企业完全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但许多企业已在人力资源会计的某一些方面进行实践。(举出有哪些方面?)2.3人力资源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参考的论点一定要注意时效性,是对近五年的,而不要是近30年的问题的归纳)2.3.1 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和成熟实践模式我国正处于向国内介绍和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阶段,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对人力资本与企业净收益关系认识不一,没有完善的理论和成熟的制度规定,财务人员也无法将人力资源信息列入对外报表,势必会影响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推行。另一方面,现有的会计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想要将人力资源会计加入到会计要素当中去,必将影响到政府、企业自身的运作,需要考虑行政、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模式。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已在人力资源会计的某一些方面进行了实践,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被企业有意识无意识地应用着,比如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的无形资产价值被一家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评估为高达1000多亿元,这就是人力资源的一个价值计量应用。但是人力资源会计还一个成熟的实践模式,还没有像传统会计那样进行会计信息反映,许多企业也还没有企业完全实行人力资源会计。2.3.2 缺乏准确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手段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人力资源计量上存在着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的不可比和未来价值的不确定性等困难,还缺乏准确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手段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成本法、价值法和成本与价值综合计量的方法。而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主要包括三种方法: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成本法的优点是可靠性较强。而价值法的计量依据是人力资源剩余工作年限内的未来可创造价值,它考虑了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员工的创利能力。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两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价值法的优点是相关性较强。成本与价值综合计量方法将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人力资源的价值综合起来形成既包括成本又包括价值的计量模型,试图全面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但总的来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和合理的操作方法,还不能够完整地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2.3.3缺乏前瞻性,局限于现有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在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中,很多企业只对自身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价值确认,对有关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简单划分等,局限于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的一个价值确认,至于如何运用人力资源会计来对企业的未来人力资源进行预测与决策都未做进一步尝试。人力资源会计应该具有一定前瞻性,考虑到人力资源的预期发展成果,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投入使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提高,而消耗人力资源使企业未来获利能力降低,能正确地区分人力资源的投资与消耗,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建立起更加合理的配比关系,因而能够提供真正符合企业真实情况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和未来预期发展信息。2.3.4 人力资源会计整体素质偏低,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突出地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员无法及时接受世界上先进的会计知识,对于新会计知识的应用存在许多问题,这是造成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只要抓住生产和经营、抓住质量、抓住市场,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人力资源会计不值得自己去了解重视,这样,管理者就不可能利用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3 解决阻碍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问题的对策3.1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更要注意参考别人对策的时效性,不要把已经实现,或现实证明肯定行不通的再拿来说是对策)要将人力资源会计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必须致力于解决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对存在争议的内容加以修正、补充,并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来发展、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建立起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的科学体系,结合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殊性,利用“企业理论”的最新成果来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寻求理论支持。同时要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强化人力资源的法制化建设。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具体的会计准则,制定人力资源核算会计准则和人力资源会计法规,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核算、报告与评价等,加快速度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确保企业对劳动力的所有权,确保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投资的兴趣。同时要重点关注人力资源应纳入权益这一全新理论,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人力资源权益加以确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参与企业分配的模式,确保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利益的双赢。要尽快规范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并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人力资源权益在法律上得到确认,以保障人力资源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逐步完善经理人市场,使得人力资源价值能够在经理人市场上得到体现,才能够正确计量人力资源价值, 并得到人们的认可。3.2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之上,真正的科学权衡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带来的巨大竞争优势和未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角度,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建立切实可行的计算和反映人力资源的会计剂量模式,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与报告由于人力资源会计中对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随意性较大,对于采取哪种方法的争议也很大,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是不太现实的。对此可以参照西方在此问题上的解决方法,比如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或干股的方法。从现行的所有者权益中让出一定比例,供劳动者分享利润,不需要支付现金,员工可参与分利。要通过会计法、会计制度等规范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程序,使得人力资源价值能在财务报表上客观公正地列示。但人力资源有别于物质资源,其内容比较复杂,仅仅靠财务报表来揭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是远远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的。所以还应附加以下报告:人力资产投资报告,提供企业人力资产管理所应耗费或已耗费的成本信息,分析投资目标是否达到,投资效能是否理想等;人力资源结构及变动情况报告,反映人力资源的结构、变动情况,从而决定人力资源投资方向,使资源结构趋于合理化;人力资源效能报告,反映人力资源的使用状况,以便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会计的处理程序,建立起真正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3.3 大力宣传和培养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意识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单位领导不重视人力资源会计是影响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人力资源会计知识教育十分必要,要彻底纠正人们的思想误区,转变管理人员统一的会计模式旧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新观念,因此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人力资源会计意识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水平的当务之急。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效用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让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人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正确地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不能对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和收益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就无法合理、高效地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人力资源投资,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决策,克服企业短期行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要经常宣传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的好处,让企业明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一方面,管理人员能够运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制定具体的管理政策,创造一种珍惜爱护人才的良好气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另一方面,员工可以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中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了解企业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从而增强自己对企业的责任感。促进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4 加大教育与培养力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会计队伍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记录等与传统会计行业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更需要专业人员能够根据其职业判断来完成。可见人力资源会计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挑战。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的素质问题,必须要加大教育和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人力资源会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力资源领域新理论、新技能的要求,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同时,人力资源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方法大多是理论工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只有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中去实践和探索,才能使理论模型在企业中得以真正恰当的应用。因而在教育培养方面既要重视学校基础教育、短期集中学习与培训,还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作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会计人员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人力资源会计的要求。因此,逐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 关键是能够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复杂业务的要求。3.5 选择试点,加快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客观条件会越来越成熟。鉴于目前人力资源会计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一方面迫切需要有关各方从实际出发,在不断完善其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提炼形成人力资源会计一般模式,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一部分基础好、认识深刻、人员素质高的单位作为试点,比如高等院校、人力资源高度集中、素质较高的大型企业等,遵循先易后难、理论联系实际、实用的原则,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实施人力资源会计作准备,渐进式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反过以实践过程和结果来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展。4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前景展望4.1 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成为一门完整的理论学科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等多个学科,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全新的分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前景应该成为一门专门的理论学科,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会计当中,形成一套独立的完善体系,逐渐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便于人们能够根据其理论进行推广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会计如果能得到企业的广泛应用,其前提就是具有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并且能够被企业所接受。人力资源会计能够引入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正确、完整地计量、记录人力资源的信息, 并能够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充分披露。这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4.2 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人力资源会计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员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知识经济的来临,人力资源在经济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人的价值,尤其是智力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智力的价值应当能够转化为具体的货币度量,在创新能力成为资本后,知识也产品化了,比如知识产权,所以人力资源价值问题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也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人力资源价值信息的重要性和评价价值的相关理论的逐步完善,将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帮助,也会使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4.3 人力资源会计更好的融入传统会计核算人力资源会计以企业某一期间能以货币表现的人力资本运动为会计对象,反映企业人力资本的运动过程。人力资本的运动过程包括取得、开发、使用和分配四个环节,主要包括人力资产核算、人力资源负债的核算、人力资源权益核算。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具有经济价值,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则是人力资源会计中人力资源的价值运动,对其招聘、录用、管理、教育、使用等方面的业务 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评价、归集、分配、推销等,相对于传统会计以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信息为研究对象而言,核算的复杂程度、采用的核算方法有了较大改变,范围有了层次上的拓宽,特别是随着预测、决策、投资效益分析、考核评价体系的日趋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涵盖面将更加广泛,核算内容更加丰富,核算体系更为完备,逐渐完全融入现有的会计核算领域当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5结束语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发相对展迟缓,实际真正完全有效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还比较少,在对外的会计报中更是鲜见人力资源会计的踪影。但是,这并不是说人力资源会计没有必要发展下去,更不是说人力资源计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是因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还不够成熟,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实际操作模式,其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时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方法的实施成本过高,不满足成本效益原则。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阻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做出一定有益探索。当然,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还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去解决,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不妨不要过分局限于一些基本概念之争,要尽可能的考虑实际情况,从而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实际运用的更快速发展。反正一看就知道,就一个本科毕业生根本驾驭不了如此之大的这个主题,你坚持写了,就得好好综合下时新的别人的观点,而且注意用找到的较新论据去证明(还不能是同一个人的观点和论据)。 参考文献[1] 王建萍.以人为本的管理与企业价值观[J].中外企业文化,2005,(8)[2] 朱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揭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6).[3] 魏祥健.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3).[4] 兰云.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致性效应分析——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07(10)[5] 晓燕.论“以人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西部科技,Z005(17)[6] 朱晔贵.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构想[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0, (5).[7]苑会祥.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0, (10).[8]杜兴强, 李文.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J].会计研究, 2000,(6).[9] 关岚,苏亚民. 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J]审计与财务,2000,10.[10]鄢志娟. 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经济师,2002.2[11]李玲. 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J] 财经贸易,2000,(5).[12] 龚志宏,牛惊雷. 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分析.科技与分析,2006年9期

未来的发展方向得分析才行啊!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主要涉及人力投资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汇集分配、人力资产的摊销、人力资产损失的确认等几部分。按照上述要求,应设立以下几个基本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按职工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2)“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其贷方反映按一定的摊销率计算的人力资产摊销额,借方反映因退休、离职等原因退出企业的职工之累计摊销额,余额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照对应的人力资产明细账户设立相应的明细账户。 (3)“人力资产取得成本”账户和“人力资产开发成本”账户,这两个账户是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以分类汇集企业在人力资产上的投资,借方反映投资支出的实际数额,贷方反映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的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表明对尚处于取得和培训阶段的职工的投资。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用来反映当从有关方面无偿调入职工时,作为“人力资本”的对应账户,反映投资来源。当职工离开企业是,应将“人力资本”账户相应的数额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特别应指出的是,“人力资本”账户应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可用“资本公积”账户代替。有一种看法认为该账户既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又非负债类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这一部分权益应属职工所有,当职工离开企业时,要同时转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其实是股份制改革初期“企业股”的翻板,事实上,企业内部除了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之外不存在第三种权益。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就涉及到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而对人力资产的计价主要有下面两种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作为人力资产的价值入帐,因为这些支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籍此入帐,既客观又方便,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成本法又分为按历史成本入账、按重置成本入账及按机会成本入账三种方法;另一种方法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而不应按其耗费支出入账,因为企业获得、维持、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符,这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的支出相当的一部分往往由政府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负担,企业并不负担这一部分成本,所以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成本法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不真实、不全面的,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故该方法称为价值法,价值法按照不同的计量模式又可分为群体价值模式和个人价值模式。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两大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下面对这两大分支分别加以介绍: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是一个会计实体为了取得、维持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取得人力资源支出。指会计实体为了获取某一项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招工支出,指为了网罗吸引求职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如招工广告费,中介机构手续费,因招工而发生的差旅费、接待费、材料费等;选拔支出,指从应招人员中挑选理想员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面试时支出的费用,体验费,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定岗支出,将录用的职工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所发生的各项一次性的支出,如搬迁费、注册费、接待费等,特别应指出的是,还应包括特定职工工作所需的特殊设备支出,这是因为这些特殊设备往往是应个人的要求,量体裁衣所定购的,一旦这一员工离开企业,其他人可能将根本不能利用该设备,故应计入人力资源取得支出。 (2)维护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将职工留在企业工作所发生的各种经常性支出,包括工薪及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人事管理部门的支出。 (3)开发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上岗前培训支出,是指为了使职工具备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见习费用、培训费用等;在职培训支出,是指职工达到熟练程度以前发生的各项支出;脱产培训支出,是指脱产学习,以提高员工素质,使之能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而发生的支出,如教员工资,学员培训期间应发的工资,材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学费等。 上述的各项支出,并非要全部计入人力资源的成本予以资本化的,只有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以上的费用才能予以资本化。一般说来,我们通常将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而维护支出则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做法计入当期损益,但对数额较大的一次性维护支出,也可计入待摊费用,分期计入损益。 如上所述,现行会计不问支出的性质,将人力资源支出一律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人力资源会计正是要改变这一做法,是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相关性。 尽管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资本化就是将上述支出予以资本化即可,但是实务中依据计价标准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将上述的获得、维护、开发费用按其实际发生额资本化,较为客观和方便;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重新获得与原来相同的人力资产所要花费的成本,该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具决策上的相关性,但由于对什么是相同的人力资产、重置成本到底有多大等问题的确定标准,主观性过强,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机会成本法,是以企业职工离职时使企业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企业人力资产计价的依据,优点是机会成本较接近人力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但该方法使用面太窄主要适用于一些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员工,对于一般员工不适用(因一般员工的离职往往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损失,即使有,也与员工的实际价值严重不符,不能籍此入账)。 此外,人力资源既然是一种资产,自然涉及到摊销的问题,我认为人力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加速法摊销,摊销期可以按劳动合同期摊销,期末无残值。之所以采用加速法,主要是因为人力资产流动性较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从稳健原则角度出发,采用加速法摊销(即前期多摊,后期少摊)应比较可取。其具体的摊销方法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均可。 2.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两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下面分述之: (1)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会计在组织中的价值,作为组织中的一员,人力资源会计离开了组织就无法衡量其价值,而且,个人价值的总计不一定等于组织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所计量的应是群体的价值,而非个人的价值,为此他们提出了用非购入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测定群体价值的方法:非购入商誉法,该方法认为企业获得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应一部分或全部看作人力资源的贡献,人力资源的价值就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资本化的结果,(人力资源的价值=超额利润/全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经济价值法,该法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将企业未来盈余折现后,按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将盈余现值总额的相应部分资本化的结果。 (2)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个人价值的总和,只有先求出个人的价值,才有可能求得组织的价值,而且企业的许多决策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取得个人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具相关性。该模型常用的方法有未来工资报酬折现调整法,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未来工资支付额的现值×平均效率比率,未来工资支付额现值=∑〔si/(1+r)∧i〕,平均效率比率=∑〔(i×rfi/rei)÷∑i〕,以上两式中,si代表第i年的工资额,rfi为第i年的企业投资报酬率,rei为第i年的本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指数法,是根据基期人力资源的价值,按照某一指数,推算以后年度的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应该指出的是,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是相互补充的,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是用于对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如班组、车间等;而个人价值模型则适用于单个员工的价值评价,各有侧重而已。 上面分别介绍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内容,那么他们在会计实务中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通常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应采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通过公平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人资源的价格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所以将实际支出成本化的方法不会造成人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另一方面,成本法数据的获取较为方便,获取的数据也较为客观,能防止经营人员利用处理方法的主观性篡改数据,粉饰报表;再者,尽管成本法未能涵盖全部成本,如政府支出等,但其未涵盖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公共产品,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一部分成本均不需支出,换言之,这一部分对企业来说是无成本资源,如同阳光、空气一样,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对此没有反映的必要。所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是人力资源会计帐务处理的主流。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也并非一无用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无偿转入人力资源时,这时若选用成本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成本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差别过大,而采用价值法则更具客观性、真实性,此时的分录为: 借:人力资产 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记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 人力资本(记录人力资产与人力成本之间的差额) 另外,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在财务评价、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用途,较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也更为广泛。

力资源会计是在运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原理基础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类专门会计学科,是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企业自身长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会计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经过全面分析和论证,为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概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应地为了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成本会计工作也同样发生着变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 企业管理 水平的提高,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是反映职能。 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消耗、运用相关的成本会计 方法 对企业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归类汇总后准确计算出成本对象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等。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会计还需要担负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以及生财为用预算编制、审核等职能。通过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遇投资管理风险的事前控制,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赢得良好经营效益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 措施 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 2、企业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策略 2.1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存在工作方法落后,同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有些企业甚至是直接搬用其他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和 经验 来开展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使得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好企业成本,反而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会计成本工作特点等,经过综合分析和论证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2细化企业成本会计基础工作,推进会计成本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首先,应健全企业成本会计的原始记录。健全原始记录,按照企业规定成本会计工作规程,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企业项目核算、各种费用预算编制以及成本费用支出等提供重要资料依据。健全原始记录应注意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存货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生产的产品和采购的物品要做好存货计量、验收。尤其是采购的物品或材料要做好领用和未使用完退回的记录,避免造成材料和物品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定期对企业库存进行盘点,以准确掌握企业产品储备情况、生产实际对库存影响和成本中材料费用支出情况。 第三,加强定额管理。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额能为企业对产品成本预测、核算以及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通常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制定动态定额体系。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势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用增加生产耗材,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各种设备在调试过程中也会浪费一部分的材料。 这个时候,原定的生产消耗定额肯定同生产实际不相符的,需要采用动态定额体系,并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定额衡量。此外,为保证定额制定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根据生产发展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定额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提供精准客观依据。 2.3以经营决策职能开展,促进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认识到成本会计对经营决策参与职能的重要作用。将成本会计工作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实现长效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企业发展规划前应充分地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制定严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打算。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整个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体分析,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历史成本资料和透彻掌握周边市场情况,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成本水平。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投入,生产效能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未来规范发展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决策问题,成本会计工作都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应,企业做出了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必定会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综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细化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2 浅析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11成本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与其他的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交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12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成本核算工作来开展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成本会计只是单纯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生产成本比重下降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相应的营销以及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却不断提升。当前成本会计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于营销以及其他环节的一些成本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 2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2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够看到有形的资产消耗,而对于知识的消耗却常常视而不见。这给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2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当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飞跃,也使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之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则在不断缩水,只有制造成本的1/3。如果成本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不去进行改革,而是将制造费用由人工工时去进行分配,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量公司涌入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着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 2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解决对策及建议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成熟,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将逐渐壮大。这批高素质人才在经过实践的历练后,他们不会选择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个核算机器。而更倾向于积极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特征,依照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决策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去处理会计实务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并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 32会计行为客体的要求 企业进行会计行为,主要是为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日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促使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关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一情况下,会计准则也就应运而生并充当规范体系内的合理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多个利益主体并存的大型的会计主体而言,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各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为满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业会更加倾向于作为公认会计规范的会计准则去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3会计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逐渐被提上议程。而这一日益完善的系统机制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门同一协作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会更好地为服务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则体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会计制度成为必然趋势。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素质,需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 规章制度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以外,不仅要懂会计还有 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随着战略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如适合多数企业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对此,我们应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能够有一个通用的会计准则来打破各个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将会十分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济交流。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把握这个机会,对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另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各行业各部门尽可能地采用相趋同的会计准则,才可以更科学合理的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健康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现在及其将来一段时间内,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仍将长期并存。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会计制度被会计准则所取代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3 试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 离职 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 广告 费、水电费、代理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 面试 、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拔出来,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 企业 文化 、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 教育 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 报告 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 文章 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1. 浅谈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王瑞霞。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浅析[J]。中国商界,2010,(12)

12.刘淑霞。浅议煤炭企业成本计划的编制[J]。魅力中国,2009,(06)

13.张雅俊。试论煤炭企业的成本特点和成本管理[J]。山西焦煤科技,2009,(08)

先搜索下 ! 看看有没有近似的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毕业论文

推荐你去安通学校的网站上看看啊,应该有你需要的吧,或者去大的人力资源论文网站上找找吧

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3.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4.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5.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6.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会计类的俺们帮你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