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编著,《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牛鸣岐,王保民,王振甫编著,《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3、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陆凤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机械设计基础考核论文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 题目:榨汁机内支架塑料模具设计 二、 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在本设计中,首先对塑件结构、材料特性、用途以及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模具采用一模两腔,并使用点浇口填充型腔的总体布局形式。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对侧向抽芯机构,分型面的设计,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脱模机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次模具设计,可以看出,三维模具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大大的增加工作效率。三、 主要技术指标:论文中出现的名词。例如:榨汁机内支架;注塑模具;一模两腔;侧向抽芯机构。四、 进度与要求:6月22日 参加动员会,与指导老师见面6月22日--6月30日 论文调研,确定题目,填写任务书6月30日--8月25日 论文写作修改8月31日 论文定稿五、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1] 刘来英.注塑成型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190完整论文及设计图请加V:287893040[2] 陈孝康 陈炎嗣 周兴隆编著.实用模具技术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 许鹤峰,陈言秋编著.注射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4] 《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塑料模具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6.

浅论应用CAD技术的现代机械设计 摘要:在机械设计中引入CAD技术,可以解决机械企业中重复性设计多、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难题,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机械设计;CAD技术 1 CAD技术的发展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的设计与分析,达到理想的目的,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自1950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诞生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产品的设计效率飞速地提高。现已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集于一体。 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命运的研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产品的设计工作决定着产品75%的成本。目前,CAD系统已由最初的仅具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的CAD系统发展成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CAD系统(ICAD)(Intelligent CAD)。21世纪,ICAD技术将具备新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以提高新时代制造业对市场变化和小批量、多品种要求的迅速响应能力。 以智能CAD(ICAD)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技术、智能活动是由设计专家系统完成。这种系统能够模拟某一领域内专家设计的过程,采用单一知识领域的符号推理技术,解决单一领域内的特定问题。该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优化、有限元、计算机绘图等技术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使计算机参与方案决策、性能分析等常规设计过程,借助计算机的支持,设计效率有了大大地提高。 2 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点 通过实际应用三维CAD系统软件,笔者体会到三维CAD系统软件比二维CAD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零件设计更加方便 使用三维CAD系统,可以装配环境中设计新零件,也可以利用相邻零件的位置及形状来设计新零件,既方便又快捷,避免了单独设计零件导致装配的失败。资源查找器中的零件回放还可以把零件造型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2.2 装配零件更加直观 在装配过程中,资源查找器中的装配路径查找器记录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若装配不正确即予以显示,另外,零件还可以隐藏,在隐藏了外部零件的时候,可清楚地看到内部的装配结构。整个机器装配模型完成后还能进行运动演示,对于有一定运动行程要求的,可检验行程是否达到要求,及时对设计进行更改,避免了产品生产后才发现需要修改甚至报废。 2.3 缩短了机械设计周期 采用三维CAD技术,机械设计时间缩短了近1/3,大幅度地提高了设计和生产效率。在用三维CAD系统进行新机械的开发设计时,只需对其中部分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而大部分零部件的设计都将继承以往的信息,使机械设计的效率提高了3~5倍。同时,三维CAD系统具有高度变型设计能力,能够通过快速重构,得到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 2.4 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由于机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同时采用CAD CIMS组织生产,机械产品设计有了新发展。三维CAD技术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如优化、有限元受力分析、产品的虚拟设计、运动方针和优化设计等,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同时,大型企业数控加工手段完善,再采用CAD/CAPP/CAM进行机械零件加工,一致性很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1 零件与装配图的实体生成 3.1.1 零件的实体建模。CAD的三维建模方法有三种,即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和实体模型。在许多具有实体建模功能的CAD软件中,都有一些基本体系。如在AutoCAD的三维实体造型模块中,系统提供了六种基本体系,即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环状体和楔形体。对简单的零件,可通过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对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之后再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便可得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 对于有些复杂的零件,往往难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使组合或分解后产生的基本体过多,导致成型困难。所以,仅有基本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机器零件三维实体造型的要求。为此,可在二维几何元素构造中先定义零件的截面轮廓,然后在三维实体造型中通过拉伸或旋转得到新的“基本体”,进而通过交、并、差等得到所需要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 3.1.2 实体装配图的生成。在零件实体构造完成后,利用机器运动分析过程中的资料,在运动的某一位置,按各零件所在的坐标进行“装配”,这一过程可用CAD软件的三维编辑功能实现。 3.2 模具CAD/CAM的集成制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行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从人工设计和制图到CAD/CAM/CAE,制造业正向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方向发展。同时,模具CAD/CAM技术、模具激光快速成型技术(RPM)等,几乎覆盖了整个现代制造技术。 一个完整的CAD/CAM软件系统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如三维绘图、图形编辑、曲面造型、仿真模拟、数控加工、有限元分析、动态显示等。这些模块应以工程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而实体造型是工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3.3 机械CAE软件的应用 机械CAE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工程数值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强度设计评价与寿命预估、动力学/运动学仿真等。CAD技术在解决造型问题后,才能由CAE解决设计的合理性、强度、刚度、寿命、材料、结构合理性、运动特性、干涉、碰撞问题和动态特性等。 4 CAD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4.1 图形交互技术 CAD软件是产品创新的工具,务求易学好用,得心应手。一个友好的、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可以开拓设计师的思路,解放大脑,让他把精力集中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因此,智能化图标菜单、“拖放式”造型、动态导航器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功能,为设计师提供了方便。此外,笔输入法草图识别、语言识别和特征手势建模等新技术也正在研究之中。 4.2 智能CAD技术 CAD/CAM系统应用逐步深入,逐渐提出智能化需求.设计是一个含有高度智能的人类创造性活动。智能CAD/CAM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设计在运用知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的设计仓库,及时准确地向设计师提供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和帮助,智能地支持设计人员,同时捕获和理解设计人员意图、自动检测失误,回答问题、提出建议方案等。并具有推理功能,使设计新手也能做出好的设计来,现代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设计,人们正试图把创新技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应用到CAD技术中,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系统去创造性指导解决新产品、新工程和新系统的设计制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工程和系统有创造性。 4.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CAD中已开始应用,设计人员在虚拟世界中创造新产品,可以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检查设计效果,可直接操作模拟对象,检验操作是否舒适、方便,及早发现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中的干涉和运动机构的碰撞等问题,及早看到新产品的外形,从多方面评价所设计的产品.虚拟产品建模就是指建立产品虚拟原理或虚拟样机的过程.虚拟制造用虚拟原型取代物理原型进行加工、测试、仿真和分析,以评价其性能,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和成本、外观等,基于虚拟样机的试验仿真分析,可以在真实产品制造之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产品成本.虚拟制造、虚拟工厂、动态企业联盟将成为CAD技术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随着协同技术、网络技术、概念设计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利用基于网络的CAD/CAPP/CAM/PDM/ERP集成技术,实现真正的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已成为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森彬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荣涵锐.新编机械设计CAD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徐平,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文秘杂烩网 2009.8.31. [4]葛海霞,刘村.AutoCAD2004/2005辅助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5]秦志峰,齐月静,胡仁喜,等.AutoCAD2005机械设计及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教育形式下如何更好的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本文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教育形式;机械设计;改革

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教育形式下,机械设计课程如何更好的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从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课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基本技能。针对新形势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性及主动性,难以实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课程练习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巩固课堂知识,练习内容单一,习题答案通过网络轻易获取,作业抄袭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

3、讲授的内容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范围,对于机械零部件的许多新发展未能及时给予介绍,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

二、改革思路

机械设计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及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练习方式、满足新形势教学需求:

(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接触社会实际少,学与用是分离的,学习枯燥,厌学现象比较明显。很多学生在上学时没有树立专业思想,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现在的学生即使选择学习机械专业,但是对机械行业缺乏最基本地认知、动手能力也偏弱。因此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实践,学、用结合。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直观接触机械设备,了解机械的基本常识及增加对通用零、部件的感性认识,了解先进的加工技术。安排学生观看现代生产中常用一些仪器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录像,指导老师针对录像内容讲解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用零、部件作用、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等。通过一些典型的企业经常碰到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分析出最优方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减少课程的枯燥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适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贯彻基本教学内容,加强课外练习:在机械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入实践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机械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机械工程的活动先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理解、综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科学地解决机械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理论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求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绘图、计算、设计和创新,能够运用继承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素质教学为基本目标,贯彻“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程练习则不应只是课后习题单一的练习模式。

1.改革题目的内容与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2.采用项目式实践模式,提出项目目标,不设定具体题目,不指定设计方法,不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行探索。

3.不注重学生对固定程式的遵循,看重学生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不注重成果的完成度,看重成果的创新性。

4.组织学生对课题、实践方法、选题思路、课题进度及课题的答辩。引导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被动实践在当前还是一个阶段一个层次的实践,不可能完全取消,不宜一概否定。主动实践是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5.吸引和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校、省、国家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通过自主组织团队,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加工、安装、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修改。竞赛过程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训练,又能起到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活跃大学校园的科技活动氛围,通过竞赛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6.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开放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一些小制作,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将科研融入教学中:

1.课程讲授以教材为主线,不局限于教材,各章节围绕现代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仿真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应用新的材料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等。

2.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齿轮是现代机械中应该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齿轮过程中,如果材料选择不当,齿轮会出现过早的损伤,甚至失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飞行器、矿山机械、车床、家用及办公机械等情况下齿轮材料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通过哪些热处理的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如何合理的选择材料。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讨论与交流并对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理解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使知识构建更有效。

4.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习题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三、结论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更多更好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吴长忠,张清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7:513-515.

[2]杨文堤,郭毕佳,王振国,杨会霞.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探讨[J].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9:342-343.

[3]朱维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2,31(7):253-254.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2.1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的作用是让学员明确在项目教学中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即让学员知道“要做什么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有何收获?”根据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学员可以初步制定工作计划,大致确定所需用的工具及操作资料。工作目标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字数不多,但其意义重大。因为任务中的工作完全以此为中心展开,从而培养学员做个目标明确的工作者。

2.2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主要包括工作分配、工具准备及相关知识准备三个内容。工作分配是指项目小组内工作分配情况,比如就“谁拿工具”“谁进行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及“谁负责安全监督”等进行合理分工,让学员模拟进行班组分工,培养团队精神。工具准备是指让学员根据本项目工作内容与目标,分析涉及哪些工具的使用,领用哪些工具与设备,才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具的计划与领取”环节。相关知识准备是指对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重新复习与巩固,相当于“理论工作页”,可以在理论授课前预先完成。

2.3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用相当篇幅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相关数据及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诊断分析。要注意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操过程的指导作用,要将工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具体标明,以达到只要学员依据工作页便可基本独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操作的效果。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创造自学的条件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工作应该完全覆盖整个工作任务的所有操作与分析诊断环节。其中相关任务完成后,实操场地的整理和清洁要逐步按照质量管理的5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及素养的标准规范执行。通过本环节达到提升学员的整体素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等工作效果

2.4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让学员总结自己在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之后获得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体会及经验教训,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工作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员的自我批评、自我评定、自我完善等品质,同时作为对学员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个依据。由此,笔者认为,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是一项充满智慧与内涵的工程,在应用与研究工作页时,必须抓住上述四个关键要素,才能较好地发挥工作页固有的作用,才能使项目管理这一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否则有趋于形式之嫌。

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研究思路

3.1.1明确工作页的发展脉络、典型案例及重要典籍,用《机基》及相关课改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明晰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及工作页为教学载体的教学特点。

3.1.2分析工作页的内涵意蕴,通过课题的启动和实施总结当前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死板、晦涩、难懂”为突破口,找准研究的有效途径,并找寻项目管理与工作页相对应的关系,研究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员分组实施,覆盖整个专业基础课。

3.1.3分析总结工作页开发与研究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1.4构建工作页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县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专家咨询与论证法。

3.2.3问卷调查法。

3.2.4座谈研究法。

3.2.5参观企业与观察生活法。

3.2.6行动研究法。

3.2.7个案研究法。

3.2.8经验总结法。

4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教育形式下如何更好的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本文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教育形式;机械设计;改革

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教育形式下,机械设计课程如何更好的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从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课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基本技能。针对新形势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性及主动性,难以实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课程练习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巩固课堂知识,练习内容单一,习题答案通过网络轻易获取,作业抄袭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

3、讲授的内容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范围,对于机械零部件的许多新发展未能及时给予介绍,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

二、改革思路

机械设计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及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练习方式、满足新形势教学需求:

(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接触社会实际少,学与用是分离的,学习枯燥,厌学现象比较明显。很多学生在上学时没有树立专业思想,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现在的学生即使选择学习机械专业,但是对机械行业缺乏最基本地认知、动手能力也偏弱。因此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实践,学、用结合。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直观接触机械设备,了解机械的基本常识及增加对通用零、部件的感性认识,了解先进的加工技术。安排学生观看现代生产中常用一些仪器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录像,指导老师针对录像内容讲解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用零、部件作用、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等。通过一些典型的企业经常碰到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分析出最优方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减少课程的枯燥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适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贯彻基本教学内容,加强课外练习:在机械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入实践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机械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机械工程的活动先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理解、综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科学地解决机械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理论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求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绘图、计算、设计和创新,能够运用继承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素质教学为基本目标,贯彻“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程练习则不应只是课后习题单一的练习模式。

1.改革题目的内容与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2.采用项目式实践模式,提出项目目标,不设定具体题目,不指定设计方法,不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行探索。

3.不注重学生对固定程式的遵循,看重学生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不注重成果的完成度,看重成果的创新性。

4.组织学生对课题、实践方法、选题思路、课题进度及课题的答辩。引导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被动实践在当前还是一个阶段一个层次的实践,不可能完全取消,不宜一概否定。主动实践是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5.吸引和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校、省、国家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通过自主组织团队,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加工、安装、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修改。竞赛过程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训练,又能起到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活跃大学校园的科技活动氛围,通过竞赛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6.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开放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一些小制作,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将科研融入教学中:

1.课程讲授以教材为主线,不局限于教材,各章节围绕现代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仿真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应用新的材料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等。

2.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齿轮是现代机械中应该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齿轮过程中,如果材料选择不当,齿轮会出现过早的损伤,甚至失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飞行器、矿山机械、车床、家用及办公机械等情况下齿轮材料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通过哪些热处理的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如何合理的选择材料。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讨论与交流并对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理解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使知识构建更有效。

4.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习题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三、结论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更多更好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吴长忠,张清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7:513-515.

[2]杨文堤,郭毕佳,王振国,杨会霞.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探讨[J].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9:342-343.

[3]朱维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2,31(7):253-254.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2.1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的作用是让学员明确在项目教学中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即让学员知道“要做什么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有何收获?”根据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学员可以初步制定工作计划,大致确定所需用的工具及操作资料。工作目标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字数不多,但其意义重大。因为任务中的工作完全以此为中心展开,从而培养学员做个目标明确的工作者。

2.2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主要包括工作分配、工具准备及相关知识准备三个内容。工作分配是指项目小组内工作分配情况,比如就“谁拿工具”“谁进行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及“谁负责安全监督”等进行合理分工,让学员模拟进行班组分工,培养团队精神。工具准备是指让学员根据本项目工作内容与目标,分析涉及哪些工具的使用,领用哪些工具与设备,才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具的计划与领取”环节。相关知识准备是指对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重新复习与巩固,相当于“理论工作页”,可以在理论授课前预先完成。

2.3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用相当篇幅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相关数据及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诊断分析。要注意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操过程的指导作用,要将工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具体标明,以达到只要学员依据工作页便可基本独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操作的效果。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创造自学的条件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工作应该完全覆盖整个工作任务的所有操作与分析诊断环节。其中相关任务完成后,实操场地的整理和清洁要逐步按照质量管理的5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及素养的标准规范执行。通过本环节达到提升学员的整体素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等工作效果

2.4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让学员总结自己在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之后获得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体会及经验教训,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工作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员的自我批评、自我评定、自我完善等品质,同时作为对学员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个依据。由此,笔者认为,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是一项充满智慧与内涵的工程,在应用与研究工作页时,必须抓住上述四个关键要素,才能较好地发挥工作页固有的作用,才能使项目管理这一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否则有趋于形式之嫌。

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研究思路

3.1.1明确工作页的发展脉络、典型案例及重要典籍,用《机基》及相关课改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明晰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及工作页为教学载体的教学特点。

3.1.2分析工作页的内涵意蕴,通过课题的启动和实施总结当前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死板、晦涩、难懂”为突破口,找准研究的有效途径,并找寻项目管理与工作页相对应的关系,研究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员分组实施,覆盖整个专业基础课。

3.1.3分析总结工作页开发与研究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1.4构建工作页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县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专家咨询与论证法。

3.2.3问卷调查法。

3.2.4座谈研究法。

3.2.5参观企业与观察生活法。

3.2.6行动研究法。

3.2.7个案研究法。

3.2.8经验总结法。

4总结

1.1 CAD/CAM的概念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的简称,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不仅促使了生产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目前,CAD/CAM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这里只讨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设计知识产品开发计划 零件图,装配图,产品功能需求 CAD 与制造有关的各种数据库和CAD系统CAD 技术的概念CAD技术的概念如图1-1所示。由图可见,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设计与传统的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明显不同。根据产品开发计划和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依靠设计者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去设计,而是运用包括设计者本人和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多种知识,在CAD系统和数据库的支持下进行工作。这种工作方式设计出的产品大大优于单个设计师凭个人脑力和能力设计出的产品;另外,CAD输出的结果也不仅仅是装配图和零件图,还包括设计、制造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所需的各种信息。CAM 技术概念CAM技术主要是围绕着数控编程技术开始发展的。数控加工是CAD/CAM发挥效益最直接、最明显的环节之一。 加工对象的形状越复杂,加工精度越高,设计更改越频繁,数控加工的优越性越容易得到发挥。因此数控编程技术受到高度重视。然而从制造的全过程看,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的不仅仅是数控编程,还有许多技术和方法归类于CAM的范畴,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CAPM)、生产活动控制(PAC)等。其中有些内容已经超出了制造过程和间接制造过程;狭义CAM则是指制造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应用计算机。是对狭义CAM的一种概念性解释,其中在制造全过程的数控编程环节上应用了计算机。加工设备工艺路线文件、工序 数控加工程序内容文件、零件信息 CAM 数控检测程序数据库和CAM系统CAD/CAM技术概念实际应用中,CAD/CAM是以系统方式出现的,包括商品化CAD/CAM系统和企业根据应用目标构件的CAD/CAM系统。系统中包括设计与制造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CAD、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和NCP(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其中CAPP和NCP属于CAM范畴。完善的CAD/CAM系统一般包括产品设计、工程分析、工艺过程规划、数控编程、工程数据库以及系统接口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以不同的形式组合集成就构成各种类型的系统。图1-3是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种CAD/CAM系统。其各部分的功能如下所述。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有限元分析 工 数控加工程优化设计 数 图形显示据系统接口 库 用户接口图1-3 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的CAD/CAM系统1.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它们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应用当前较成熟的曲面造型技术、实体造型技术和特征造型技术。另外,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零件的几何特征和制造工艺特征,使产品设计的数据能在其他环节中使用。2.工程分析工程分析包括对产品的性能、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工程分析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至少应进行结构分析、应力计算、载荷计算、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应根据产品的特殊性,增加动力计算、振动分析、重心分析等内容。3.工艺过程规划工艺过程规划是将产品设计阶段的几何特性和制造工艺特性等数据信息转换为各种加工和制造管理信息。零件加工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完成工艺路线与工序设计、产生工序图和工艺文件、向CAM提供数控编程所需的工艺信息。CAPP一般采用样件法和创成法原理。特征造型技术完整地描述了零件的几何与工艺特征信息。CAPP首先要建立一个工艺路线设计、工序设计规划、工艺决策方法等知识建立知识库。工艺数据库包括机床、刀具、夹具和切削参数等。4.数控编程加工零件需要来自CAD方面的几何信息和来自CAPP方面的工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及仿真,并提供数控加工指令文件和切削加工时间信息。5.工程数据库与一般的管理型数据库不同,工程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形式多样、结构繁琐、关系复杂、动态性强、图形数据与非图形数据并存。工程数据库将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所有环节用信息流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6.系统接口系统的接口通常是标准化接口或者是定义成通用接口,目的是减少系统对设备的依赖,避免工作重复,提高CAD/CAM集成系统的工作效率。标准接口为系统的信息集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150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教育形式下如何更好的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本文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教育形式;机械设计;改革

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教育形式下,机械设计课程如何更好的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从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课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基本技能。针对新形势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性及主动性,难以实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课程练习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巩固课堂知识,练习内容单一,习题答案通过网络轻易获取,作业抄袭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

3、讲授的内容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范围,对于机械零部件的许多新发展未能及时给予介绍,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

二、改革思路

机械设计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及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练习方式、满足新形势教学需求:

(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接触社会实际少,学与用是分离的,学习枯燥,厌学现象比较明显。很多学生在上学时没有树立专业思想,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现在的学生即使选择学习机械专业,但是对机械行业缺乏最基本地认知、动手能力也偏弱。因此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实践,学、用结合。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直观接触机械设备,了解机械的基本常识及增加对通用零、部件的感性认识,了解先进的加工技术。安排学生观看现代生产中常用一些仪器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录像,指导老师针对录像内容讲解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用零、部件作用、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等。通过一些典型的企业经常碰到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分析出最优方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减少课程的枯燥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适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贯彻基本教学内容,加强课外练习:在机械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入实践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机械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机械工程的活动先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理解、综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科学地解决机械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理论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求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绘图、计算、设计和创新,能够运用继承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素质教学为基本目标,贯彻“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程练习则不应只是课后习题单一的练习模式。

1.改革题目的内容与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2.采用项目式实践模式,提出项目目标,不设定具体题目,不指定设计方法,不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行探索。

3.不注重学生对固定程式的遵循,看重学生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不注重成果的完成度,看重成果的创新性。

4.组织学生对课题、实践方法、选题思路、课题进度及课题的答辩。引导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被动实践在当前还是一个阶段一个层次的实践,不可能完全取消,不宜一概否定。主动实践是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5.吸引和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校、省、国家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通过自主组织团队,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加工、安装、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修改。竞赛过程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训练,又能起到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活跃大学校园的科技活动氛围,通过竞赛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6.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开放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一些小制作,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将科研融入教学中:

1.课程讲授以教材为主线,不局限于教材,各章节围绕现代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仿真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应用新的材料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等。

2.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齿轮是现代机械中应该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齿轮过程中,如果材料选择不当,齿轮会出现过早的损伤,甚至失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飞行器、矿山机械、车床、家用及办公机械等情况下齿轮材料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通过哪些热处理的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如何合理的选择材料。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讨论与交流并对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理解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使知识构建更有效。

4.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习题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三、结论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更多更好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吴长忠,张清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7:513-515.

[2]杨文堤,郭毕佳,王振国,杨会霞.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探讨[J].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9:342-343.

[3]朱维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2,31(7):253-254.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2.1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的作用是让学员明确在项目教学中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即让学员知道“要做什么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有何收获?”根据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学员可以初步制定工作计划,大致确定所需用的工具及操作资料。工作目标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字数不多,但其意义重大。因为任务中的工作完全以此为中心展开,从而培养学员做个目标明确的工作者。

2.2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主要包括工作分配、工具准备及相关知识准备三个内容。工作分配是指项目小组内工作分配情况,比如就“谁拿工具”“谁进行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及“谁负责安全监督”等进行合理分工,让学员模拟进行班组分工,培养团队精神。工具准备是指让学员根据本项目工作内容与目标,分析涉及哪些工具的使用,领用哪些工具与设备,才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具的计划与领取”环节。相关知识准备是指对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重新复习与巩固,相当于“理论工作页”,可以在理论授课前预先完成。

2.3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用相当篇幅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相关数据及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诊断分析。要注意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操过程的指导作用,要将工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具体标明,以达到只要学员依据工作页便可基本独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操作的效果。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创造自学的条件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工作应该完全覆盖整个工作任务的所有操作与分析诊断环节。其中相关任务完成后,实操场地的整理和清洁要逐步按照质量管理的5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及素养的标准规范执行。通过本环节达到提升学员的整体素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等工作效果

2.4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让学员总结自己在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之后获得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体会及经验教训,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工作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员的自我批评、自我评定、自我完善等品质,同时作为对学员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个依据。由此,笔者认为,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是一项充满智慧与内涵的工程,在应用与研究工作页时,必须抓住上述四个关键要素,才能较好地发挥工作页固有的作用,才能使项目管理这一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否则有趋于形式之嫌。

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研究思路

3.1.1明确工作页的发展脉络、典型案例及重要典籍,用《机基》及相关课改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明晰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及工作页为教学载体的教学特点。

3.1.2分析工作页的内涵意蕴,通过课题的启动和实施总结当前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死板、晦涩、难懂”为突破口,找准研究的有效途径,并找寻项目管理与工作页相对应的关系,研究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员分组实施,覆盖整个专业基础课。

3.1.3分析总结工作页开发与研究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1.4构建工作页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县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专家咨询与论证法。

3.2.3问卷调查法。

3.2.4座谈研究法。

3.2.5参观企业与观察生活法。

3.2.6行动研究法。

3.2.7个案研究法。

3.2.8经验总结法。

4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根据当下我国在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实际举例这些方案该如何运用与机械设计,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个人技术能力的提高,希望本文能给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类大学中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该课程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个人操作能力,并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作用极大。因此机械设计课是工科学生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均可以在该课程中得以提高。但是,在当今我国的机械课程教学当中,仍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让机械设计课程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1实验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暴露的问题

1.1实验过于偏重验证性

我国机械设计课程的教材中虽设计有多项实验,例如带传送实验、机械运动的图像绘画、机械的参数测量等。但是这些实验绝大部分都是作为验证性试验出现在课本之上,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认为课本上的这些设计实验往往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此,当前高校的机械设计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很难将这些知识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相结合。

1.2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高校中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验,往往在单个的实验中缺乏对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实验设计均是围绕了单一的理论知识点,没有进行综合性的理论知识运用。单纯注重实验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验证,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让学生在实验当中枯燥地证实教材中的相关理论。

1.3实验类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评定之中分数比例较低

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能力的综合评定时,各大高校往往都较为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之中,往往得分只占其中的三成左右,绝大多数得分均在于理论知识的书面表达。这样偏重记忆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机械实验课程重视实验的初衷,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不能起到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并且受到这种“重视理论,轻视操作”的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不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无法增强机械设计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技能的使用能力。

2机械设计课程中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

2.1实验课程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现有的以老师作为机械设计实验中核心的教学方法,使用开放式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实验设计要求,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档案,并独立设计实验模型。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进度,进行发问,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评价。这样既可以杜绝学生之间验证性机械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实验课上,老师公布实验课题为“水平结构的运动数据的综合测试试验”,要求学生利用当前所学的机械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自行设计一套传动系统,如曲柄的滑块结构。在设计好这个结构之后,故意改变该结构中的一个参数,查看该参数的变化对整个实验数据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改变曲柄的长短的影响,连杆长短的影响。并让学生记录于自己的实验报告之中,并浅谈在该实验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参数,并通过相关的理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实验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增强了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

2.2考核办法的改革

当下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依旧是“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造成了机械设计课程就好像高中的物理一样。只要学生会相应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往往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所以,需要改进当下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让机械课程的教学目的回归正轨。例如,在考核标准中,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老师提供的要求,独立完成一套机械设计项目,如连杆机构等。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要求作出相应的实验实物和实验报告,并根据该实验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有关的阐述,这个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60%。另外,平时的课堂表现占学生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20%。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动手操作,让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得以实现。真正让学生做到重视实验的目的,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补充

机械实验课程在进行相关的改革之后,伴随着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提高。相关教师要对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有更高的重视,领会新教材的创新内涵,将自己的教学重心从理论教学逐步偏向实验指导。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旧过于保守,并且不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的发展。学生无法在该课程之中培养自己的个人技能素养,针对这一些问题,有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严肃重视起来。实验的课程改革,相关的考核办法,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打磨。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做到最好,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元林.大工程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1:14-16.

[2]陆凤仪,徐格宁,孔祥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2:81-83+89.

[3]高世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77+279.

一、改革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它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械行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于机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度自动化、高标准质量、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等方向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素质高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不完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没有形成系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对学生缺乏创兴能力的培养,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都阻碍了对机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都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机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通过对专业教学改革背景的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1)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对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同时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微电技术,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并具备各种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专业技术人才要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规格有明确的指导,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以达到整体教学计划的最优化。建立科学的现代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基础技能培训的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各种基础能力的培养。非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的选修课和学校的公共课,这些课程从横向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人文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2)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条件的建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学校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与科研平台的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多组织一些科技设计大赛和科技宣传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和工程文化的氛围,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又锻炼和展示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采取多样化方式,不仅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机械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把理论进行应用的关键环节,在加深理论感性认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条件的建设,不仅仅要在实验室进行学习,还要把课堂搬到工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实验项目。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范文(三篇) 【一】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二】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 装置(如右图所示) 工作年限是10年 工作环境多飞尘 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 带速v是1.6米每秒 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 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 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了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了: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了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了,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了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了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了,又学了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三】 机械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两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 或许很多人认为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很长,可我们却丝毫未感觉到时间的充裕,这些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寝室休息食堂吃饭其他时间就窝在基地做课设。这两周的时间大致的安排是第一周做选定题目、背景调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上收集资料,选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经过几次不断地反复修改和讨论,我们基本确定了题目和实现原理。第二周的任务就着重在详细设计。这个阶段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和黄彦鑫由于有一些建模基础,负责建模和动画,彭浩负责文档、图片的整理和说明书。我想这是我最充实的几天,经过概念设计后我们对方案都认为有深刻的了解,可是真正落实到细节,我们低估了它的困难性,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确定,一个螺钉、一个轴承、一个卡簧都要装配,从来没有体会到装配原来也这么的有技术含量,经过四天的努力,我和黄彦鑫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期间我想最痛苦的并非我,而是我的笔记本,几乎每次都是以死机而告终,最后装配体里一百多个零件,三百多个装配约束,只要修改一个尺寸,就要驱动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后做动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删掉了如圆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结构特征,甚至一些不影响约束的螺钉螺帽和卡簧,即便是这样动画也渲染了近八个小时。这期间痛苦过纠结过,郁闷过犹豫过,可是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使用的机构类型比较多,这促使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槽轮中槽数的选择和拨盘圆销的选择、凸轮的轮廓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及其优化、齿轮的模数齿数的选择和变位系数的计算、曲柄滑块中急回特性的应用和杆长的设计,这每一点都要用理论来指导,例如,我以前从来真正不明白为什么变位齿轮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设计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凑呢?只有自己亲手设计东西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也真正认识到学好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我收获的另外一点或许是我对设计方法的认识,对CAD的认识,之前学过一些CAD软件,也跟老师做过一些建模和软件测试的项目,而真正这么完整的自己用CAD软件细致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还是第一次,CAD画图,最重要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可能理解不同,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记住自己使用CAD画图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进行工程设计,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三维的或者二维的实际上都是要将某些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内容,表达、反映到设计文件上。而图,就是一种直观、准确、醒目、 易于交流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完成的东西(不管是最终完成的设计文件,还是作为条件提交给其他专业的过程文件,一定需要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设计 思想、设计内容。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应该明白,好的计算机建模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清晰、准确。 由于以前的一些经验,这次我没有按照传统的从零件设计,然后装配、检验、运动仿真,而是尝试了一种耳熟能详但是没有实践过的设计方法:自顶向下设计。这是一种逐步求精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对要方案进行分解,定义出各个模块和机构,而将其中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子任务放到下一层次中去解决。这样逐层、逐个地进行定义、设计和调试。 按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从顶层开始,也就是从装配体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分解到到子装配,最终到每一个零件的参数和定位以及标准件的选择.这样设计速度明显会加快(这也是我们能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建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耦合性低,最终也不回出现各个模块之间运动矛盾或者干涉等问题出现。 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也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双赢的快乐。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私聊我。

可写任务书、画图。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根据当下我国在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实际举例这些方案该如何运用与机械设计,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个人技术能力的提高,希望本文能给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类大学中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该课程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个人操作能力,并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作用极大。因此机械设计课是工科学生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均可以在该课程中得以提高。但是,在当今我国的机械课程教学当中,仍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让机械设计课程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1实验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暴露的问题

1.1实验过于偏重验证性

我国机械设计课程的教材中虽设计有多项实验,例如带传送实验、机械运动的图像绘画、机械的参数测量等。但是这些实验绝大部分都是作为验证性试验出现在课本之上,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认为课本上的这些设计实验往往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此,当前高校的机械设计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很难将这些知识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相结合。

1.2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高校中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验,往往在单个的实验中缺乏对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实验设计均是围绕了单一的理论知识点,没有进行综合性的理论知识运用。单纯注重实验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验证,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让学生在实验当中枯燥地证实教材中的相关理论。

1.3实验类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评定之中分数比例较低

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能力的综合评定时,各大高校往往都较为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之中,往往得分只占其中的三成左右,绝大多数得分均在于理论知识的书面表达。这样偏重记忆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机械实验课程重视实验的初衷,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不能起到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并且受到这种“重视理论,轻视操作”的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不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无法增强机械设计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技能的使用能力。

2机械设计课程中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

2.1实验课程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现有的以老师作为机械设计实验中核心的教学方法,使用开放式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实验设计要求,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档案,并独立设计实验模型。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进度,进行发问,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评价。这样既可以杜绝学生之间验证性机械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实验课上,老师公布实验课题为“水平结构的运动数据的综合测试试验”,要求学生利用当前所学的机械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自行设计一套传动系统,如曲柄的滑块结构。在设计好这个结构之后,故意改变该结构中的一个参数,查看该参数的变化对整个实验数据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改变曲柄的长短的影响,连杆长短的影响。并让学生记录于自己的实验报告之中,并浅谈在该实验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参数,并通过相关的理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实验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增强了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

2.2考核办法的改革

当下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依旧是“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造成了机械设计课程就好像高中的物理一样。只要学生会相应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往往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所以,需要改进当下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让机械课程的教学目的回归正轨。例如,在考核标准中,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老师提供的要求,独立完成一套机械设计项目,如连杆机构等。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要求作出相应的实验实物和实验报告,并根据该实验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有关的阐述,这个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60%。另外,平时的课堂表现占学生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20%。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动手操作,让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得以实现。真正让学生做到重视实验的目的,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补充

机械实验课程在进行相关的改革之后,伴随着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提高。相关教师要对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有更高的重视,领会新教材的创新内涵,将自己的教学重心从理论教学逐步偏向实验指导。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旧过于保守,并且不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的发展。学生无法在该课程之中培养自己的个人技能素养,针对这一些问题,有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严肃重视起来。实验的课程改革,相关的考核办法,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打磨。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做到最好,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元林.大工程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1:14-16.

[2]陆凤仪,徐格宁,孔祥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2:81-83+89.

[3]高世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77+279.

一、改革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它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械行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于机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度自动化、高标准质量、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等方向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素质高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不完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没有形成系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对学生缺乏创兴能力的培养,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都阻碍了对机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都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机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通过对专业教学改革背景的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1)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对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同时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微电技术,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并具备各种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专业技术人才要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规格有明确的指导,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以达到整体教学计划的最优化。建立科学的现代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基础技能培训的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各种基础能力的培养。非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的选修课和学校的公共课,这些课程从横向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人文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2)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条件的建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学校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与科研平台的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多组织一些科技设计大赛和科技宣传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和工程文化的氛围,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又锻炼和展示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采取多样化方式,不仅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机械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把理论进行应用的关键环节,在加深理论感性认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条件的建设,不仅仅要在实验室进行学习,还要把课堂搬到工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实验项目。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