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有关弘扬家庭美德的研究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弘扬家庭美德的研究报告论文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 循的高尚的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等。不能缺失必不可少的家庭美德,每个人都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建立和谐 友睦的家庭关系, 增进邻里的友好关系。 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多一份安宁, 才会有安稳的生活, 和谐的家庭生活,是人生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石。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有个温 馨和谐的家,有个心灵的港湾。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责任, 也是最基本的人伦之礼,形成家庭美德这一意识更是不能缺失的。 [关键词]:美德缺失 缺失原因 对策分析 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 一、家庭美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一,夫妻有矛盾,经常吵架,失和导致家庭解体。例如有的夫妻以前过的清贫,勤劳 简朴而又恩爱,但是由于丈夫外出打工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渐渐的生活变得富裕了,夫妻 之间的感情却没有以前那样深了。丈夫沾染上了恶习,妻子“以毒攻毒” ,也有了外遇。于 是,夫妻俩开始有了矛盾,大吵大闹,最后只好分道扬镳,家庭破裂,自己的亲身骨肉便成 了无辜的孩子。更有其人为了养外面的小情人,提升自己的地位,去挪用公款,导致家庭甚 至同事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包二奶”“养小白脸”等现象,使一些好端端 、 的家庭在一夜之间破裂。 在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一些人受国外性解放等观念的 影响,加上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不少人便 “饱暖思淫欲” ,追求刺激和享乐,男的寻花问柳 “包二奶”,女的也不甘落后养情人。夫妻双方一旦丢失了家庭美德,就很容易失和,从而导致 家庭破裂。 第二,虐待老人,抛弃婴儿,天理难容。人类的发展进步,都是一代接一代、一辈接一 辈努力的结果。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现象却令人寒心。比如有些子女从没去看过老人,平 时都是保姆照料老人, 连为老人处理后事的费用都是保姆出的, 这难道不是家庭美德的丢失 吗?甚至有的老人为了自己的子女而自杀,其原因是子女不孝,老人多年瘫痪在床,生活不 能自理,子女从此把老人当作包袱,儿子恶语相向,女儿长达数年不去看望老人,老人对生 活失去信心,因绝望而自杀。有些人更是良心丧失了,自己认为父亲不中用了,成了自己的 包袱, 居然狠心杀死自己的父亲。 还有的夫妻为了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又没有抚养能力, 就把刚生下的婴儿抛弃了。这样的行为怎会让社会和平。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都相继开办 了“敬老院”“老人公寓”,不少人拿钱把老人送到“托老所”,但不能“一送了之”,在精神 、 上还是要多给老人一些安慰,不要到了老人孤寂忧郁而终后才去表达悔意。 第三,教子无方贻害无穷 。如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哺育孩子、教育子女,是天底下 每一个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一些父母对子女教育、 管教不当而引发的后果却是 相当严重的。当今社会,许多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主要是受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 是过度溺爱。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 惯,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现在,一些父母将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 放在手里怕飞了,娇生惯养,让孩子从小养成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意识。特别 是一些孩子花钱无度,追求高消费,一旦家庭不能满足,就会走向歧途。 二是疏于管教。一些 家长对子女的缺点错误,或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或是蜻蜓点水,关心帮助不够,不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 这些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时而悉心的管教,养成不良品性,或由小错而大错,直至违法 犯罪。久而久之,家庭美德就丢失了。二、家庭美德缺失的原因分析第一、道德教育的虚化。传统道德特别是道家思想都把家庭美德看得非常重要,但却仅 仅或主要停留在道德层面上, 仅仅或主要局限在强调注重个人自觉自省上, 对实践层面和社 会约束方面的要求和设计不足, 从而导致了家庭美德的苍白无力。 当今包括家庭美德在内的 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局限于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有 力和有效措施。 特别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 教育者说的和做的不相一致, 致使被教育者不以为然,大大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从而家庭美德就逐渐减失。 第二、个人主义膨胀,利欲熏心。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的是“一大二公”、“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要求绝对服从组织,不讲个人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人们获得了独立经济人地位,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遵循的 最高原则和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为追求一己私利不惜伤害亲 人,败坏风气,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使家庭美德受到 冲击。 第三、法律不健全,对丧失道德者打击不够。在美国,有道德方面的法律有十多部,对 不同方面、不同环节的道德要求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我国 在市场经济立法方面近年来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具体,特 别是对于社会缺乏道德者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使得失道德者敢于违法。三、树立家庭美德对策研究第一、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铸和谐稳定社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 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教育和帮助全体公民牢固树立家庭美德。只有树立 起热爱家庭,关心亲人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教 育各类企业家认识到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强化道德伦理,家庭美德便是最基础的,这是融 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只有有良好家庭美德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 信任, 也才有从事商业活动、 提高企业效益的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正处在思想观念形成阶段, 应高度重视其道德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培 养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的习惯。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共同促 进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各类学生的道德实 践活动。 第二、 健全法制, 加大惩处力度, 使失去道德道者无利可图。 防范和治理家庭美德缺失, 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够的, 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社会公民和市场主体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 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把社会家庭美德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 法必严的法制环境,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通过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失道者的 经济成本,使其无利可图,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三、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去美德者无处藏身。要建立各类企业、组织、个人的家 庭美德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机制,建立统一集中或政府、行业、信用中介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信 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向全社会提供和发布信息。

最近,电视上举办的一个节目搞得不错,值得称赞。节目内容即“家风”教育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这个内容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传统的文明不能遗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丢掉,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东方古国文明风采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舞台上,要有风度,有神韵,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精华,优良的“家风”教育在此会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从细节入手就行,其实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编的也可以,选好素材就行。

比如:

看到母亲辛劳的背影,心中不忍,趁母亲上班(或离开)时把家务做完,母亲很高兴。

然后展开想象,把细节补足。

比如:

母亲怎样辛劳;看到时心中怎么想;做家务怎样困难;母亲开心成什么样等等等等……

也可以再引申出来一层意思:

母亲为儿女付出那么多,而儿女只是为母亲做了一次家务母亲就如此感动,可见母爱的伟大。

描写意思时可以尽量夸大,抓住母亲的伟大深入描写,跟自己所作的家务对比,最后感叹母爱的伟大,就可以写上

——————全文完(END)—————— 了。

亲,采纳我吧……

孝道能充实自己的生命的立足点,导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着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当今之世大谈孝道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浃乎宇宙,顾复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终极关怀。我们伴随父母走过老年,看着他们肩膀不再坚实,头发日渐花白,甚至不时病痛,但是,他们的心灵经过岁月的洗链,自然发出一种光明,可以烛照烦嚣的世事与人情。老人是人类的宝藏,越有传统的文明越重视老人。国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实在是深富智慧之语。一个不敢正视衰老、病痛与死亡的人,显然是不够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亲的父母面临这些困境时,我们自然会对生命作一整体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确立自己更真实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延续传统理念的基地,我们的生命意涵从中得到滋养、成长、成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从中得到启发与实现。因此,体会爱自亲始,甚至推己及人,这其实正是每一个人内心所向往与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显人性与真正的自我实现。

耶稣基督曾说:“就世人来看,是我被钉在十字架上,依我看来,是世人被钉在十字架上。”

也许,我们真的把自己钉死在外化不觉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钉死在竞争无情的物化生命里,让蕴含永恒价值的真实自我深陷于生灭不实的妄求空想旋涡中。

现代人很少能如此觉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心灵若是不能觉醒,就无力省察体验,充满内在生机的价值生命就无从发展,只剩下仅由外来移植未经消化的知识所拼凑而成的自然短暂存在生命,这时生命意涵就会因人格外化而萎缩成为“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当别人问我“是”谁?所得得答案可能却只是我“有”什么。人性本心(内在自我)如果消融于外在的名利权位,人生理想终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将毫无保障,因为人所拥有得一切都只是暂时借用得,等到时移势易,甚至垂危临终时,我还真的“有”些什么?觉醒著如此匮乏不堪的存在意涵,这简直是个痛苦的束缚!

我听说一件事情!有一个小孩他五岁那一年,母亲就和父亲离婚了!父亲出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下奶奶和他相依为命。可天作弄人啊!奶奶又得了糖尿病,来不及治疗导致眼睛瞎了!从此,本应该过着快乐的童年的儿童。转眼间,变成了一个为家庭烦恼的儿童!可他一句话也没抱怨过。每天早上,都有照顾奶奶起床和吃饭,然后才背着书包上学去!中午,自己就喝水填饱肚子,留一点钱给奶奶买米做粥吃。晚上,他首先要帮奶奶洗澡穿衣洗衣后,才拿起书来读!尽管这样的生活,他还是保持班里的前三名。他从不会受的这点挫折而退缩的!这是一个关于小孩孝顺比自己重要的故事。

在生活中,我们尽到孝顺的事情很多。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给父母或奶奶端水洗

这个用大白话说太空洞了,还是找些相应的例子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 作文题: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 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人说,在当今经济社会下,许多观念要变化了,这些美德也落后于时代了。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请以“美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是一个独词题,"中国传统美德"是论述的对象,而关键是要说出"我眼中的",即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考,这是很重要的。

而对"中国传统美德"能否认识全面、准确,则尤其重要。 如果写成议论文,就要论述"中国传统美德"的方方面面,也可以重点写其中的某一种美德;如果写成记叙文,就可以对其中某一种美德进行场景虚拟、人物对白的设计。

甚至可以采用创新文体,如2000年高考以"诚信"为话题的《患者吴诚信的症断报告》之类的佳作。 【佳作展台】 在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

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开头两段,第一段扣住"传统"--漫长,第二段扣住美德。

入题快。)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

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此段说"勤",引用的诗句体现"勤",四大发明等说明"勤"的结果。)

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

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

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尽。(此两段说"爱国",例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议论中有强烈的感情,用语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

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广受传颂。

而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观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实际上,这种人是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现今社会的一大哀歌。

(此两段说"孝",先说"根植在人心",再"反观现今的社会",写得简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这些社会弊病越来越多,越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时代,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以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

孝老爱亲,人人皆可为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美德非常悠长。

里面有许多几千年以来的好品质,其中也不乏孝老爱亲这个好品质;。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让我给大家讲一个孝老爱亲的小故事吧。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子路心里装着父母,所以,他才千里迢迢去亲戚家借米,让父母吃上白米饭。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从这里我们看到在以前孝敬父母多么重要。

有人说:“孝老爱亲有什么大不了,等我长大了慢慢赡养母亲”。这是不对的。

这样的话,等父母去世后你会追悔莫及:应该在他们有生之年好好伺候他们。我们要尊重父母,不能与父母顶嘴,可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的负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中华美德,博大精深,除了孝老爱亲还有许多美德等待我们去学习,去体会。让我们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将中华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成为世界一颗耀眼的明珠。

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按照由小到大排列都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与四者相对应的行为规范我们称之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四德之间依次承接、补充,又互相影响.理清关系后,自己确定主题,写作文不要拍麻烦,要是没时间写全文就列提纲吧,练习一下没坏处.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不会一味要求你写多少字的作文,我会先教会你用最短的时间列出最实用的提纲,后面才是有条理的扩展你的中心主题了.文无定法,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前提是你的积累够给力),书本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是你的,自己用心争取来的用着才顺手.。

美德在我家

美德,指的是人们心灵中的美,是指无私奉献、孝敬父母、待人宽容、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 方,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美德。

自我会说话的那天起,妈妈和爸爸就常常教育我做人的基 本原则。他们常对我讲:“做人要懂得礼貌,要助人为乐,不 求回报……”小时侯,我身体不太好,几乎成了医院的“常 客”。有一次,在我病床的隔壁,也有一位生病的小妹妹,年 龄应该和我相仿。可是,她的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忙,只有一个 小保姆陪她在医院。有时,小保姆出去了,总是妈妈静静地照 顾她,点滴快打完了总会及时通知护士换;有的时候,妈妈给 我做饭或熬汤,总不忘给小妹妹多做一份;夜深了,我爸爸在 照顾我的同时,也会时不时关心小妹妹的情况。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外婆就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她告诉我 们:过去旧社会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时候连一口稀饭也吃 不上。一天中午吃饭时,我嫌菜做得不好吃,于是随便吃了几 小口,就两手一推,把还剩下的大半碗米饭丢在一旁。外婆见 状,便严厉得批评我:“虽然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富裕了,但也 不能随便浪费食物。”这时,我忽然发现外婆的衣服上有好几 个补丁,心里突然觉得很惭愧。从那天起,我真正学会了要勤 俭节约。

从我搬进现在居住的楼房后,就发现这栋楼的楼梯无论在 什么时候,都保持得十分干净,我为此常常感到奇怪。突然,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妈妈静悄悄地拿着拖把和提着一桶清水到 门外去了。我顿时明白了什么,马上拿着扫帚走到妈妈身旁, 笑着说:“妈妈,让我和你一起干吧!”妈妈看了看我坚定的 表情,笑了说:“好!”

之后,每当我回家听见叔叔阿姨讲:“这楼梯可真干 净!”我心里就乐开了花。

美德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在我家,在我的生活中,所有 精彩的点点滴滴、所见所闻,都不断得启迪着我,促使我奋发 向上。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刍议 陈大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本文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建设这三个方面道德的意义、建议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具体地说,就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有时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境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和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而发生作用。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维持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道德以其非强制手段的方式,与社会、政治、法律和纪律等强制手段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劳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它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良道德传统,并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形成人类历史上最高水平的道德。其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议》提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所要反对的,是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批判封建道德的残余,清除资产阶级道德的影响。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公民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也称公德、公共道德,它是相对于个人私德而言,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所谓私德,一般指个人私生活中的行为及个人的品德表现、生活习惯和作风等。而社会公德指的是个人的行为同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需要用公共生活准则去调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公德的基本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决议》明确指出,“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其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是对每个社会成员在与人交往时的要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是与物打交道时的要求,“遵纪守法”是综合性要求。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的,是总的要求,是一般性、广泛性要求,包含着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它的产生,是在长期的人类公共生活实践中,被人们公认的,并且通过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甚至法律保证而形成的。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也就是说,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维护和修养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公德产生重大影响。《决议》提出,“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其中,“爱岗敬业”是对每个在岗者自身的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对在岗者上岗的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最终的和总的要求。“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经过人生长期的修养和锻炼,而职业生活占据大多数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可以说,职业生活的实践是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每个人来说,一生中能否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贡献,能否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和情操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学习、锻炼和勤奋工作的程度,取决于科学文化、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程度。职业道德结合职业活动,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的锻炼具体化,并经过长期反复的熏陶和修养,使人们把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变成内心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许多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风尚,主要是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各行各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其行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如医务道德与医务人员的医务生活密切相联,它的职业要求是以救死扶伤为其主要规范;教师道德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联,它的职业要求突出表现为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商业道德与商品交换生活相联,它的职业要求强调公平买卖、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等等。但是,各行各业对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五点要求是相同的,是条条块块、方方面面都要共同遵守的。在我们的社会里,不论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位高低,都能够而且应当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遍,并非高不可攀。它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也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助残扶残,更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开展竞争,又不能投机钻营;既要敢于言行,又不能唯利是图;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不能忽视个性价值;既要理想完美,又不能脱离现实。同时,要把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要树立先进性思想道德。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还要加强那些直接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和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我们社会对人的关心,社会的安宁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 家庭美德就是家庭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美好的品质道德。《决议》指出,“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是社会基层的一种自然组织形式。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勤俭持家”是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是兴家创业前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就能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就能为社会稳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以上五种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家庭美德,就为他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打下了基础。 倡导和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还应从青少年时代抓起。《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对于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影响。“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把传授知识同陶治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材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培养青少年的优良品德,是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一环,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其中,“勤奋好学”既是智育要求,也是德育要求;“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和“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是德育要求。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单位,而且也是一个教育单位。家庭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家庭里,父母既是家长,也是老师,要做表率,言传身教。家长对子女既要亲情和爱抚,又要进行科学而严格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特别大。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去影响青少年,真正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思想道德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决议》已经明确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初步形成了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的框架,重点部署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工作。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培养社会公德,而且要培养职业道德,还要注意培养家庭美德,从而形成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时代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有理想,首先是有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有共同理想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加强每一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且还要当作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作者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政协

藏富与民,有钱了,就没烦恼了,没脾气;

对家庭美德的研究论文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刍议 陈大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本文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建设这三个方面道德的意义、建议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具体地说,就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有时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境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和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而发生作用。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维持社会生活而产生的,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道德以其非强制手段的方式,与社会、政治、法律和纪律等强制手段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劳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它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良道德传统,并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形成人类历史上最高水平的道德。其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议》提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所要反对的,是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批判封建道德的残余,清除资产阶级道德的影响。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公民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也称公德、公共道德,它是相对于个人私德而言,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所谓私德,一般指个人私生活中的行为及个人的品德表现、生活习惯和作风等。而社会公德指的是个人的行为同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需要用公共生活准则去调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公德的基本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决议》明确指出,“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其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是对每个社会成员在与人交往时的要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是与物打交道时的要求,“遵纪守法”是综合性要求。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的,是总的要求,是一般性、广泛性要求,包含着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它的产生,是在长期的人类公共生活实践中,被人们公认的,并且通过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甚至法律保证而形成的。我国宪法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也就是说,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维护和修养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公德产生重大影响。《决议》提出,“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其中,“爱岗敬业”是对每个在岗者自身的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是对在岗者上岗的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最终的和总的要求。“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经过人生长期的修养和锻炼,而职业生活占据大多数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可以说,职业生活的实践是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每个人来说,一生中能否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贡献,能否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和情操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学习、锻炼和勤奋工作的程度,取决于科学文化、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程度。职业道德结合职业活动,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的锻炼具体化,并经过长期反复的熏陶和修养,使人们把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变成内心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许多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风尚,主要是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各行各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其行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如医务道德与医务人员的医务生活密切相联,它的职业要求是以救死扶伤为其主要规范;教师道德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联,它的职业要求突出表现为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商业道德与商品交换生活相联,它的职业要求强调公平买卖、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等等。但是,各行各业对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五点要求是相同的,是条条块块、方方面面都要共同遵守的。在我们的社会里,不论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位高低,都能够而且应当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遍,并非高不可攀。它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也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助残扶残,更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开展竞争,又不能投机钻营;既要敢于言行,又不能唯利是图;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不能忽视个性价值;既要理想完美,又不能脱离现实。同时,要把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要树立先进性思想道德。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还要加强那些直接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服务的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和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我们社会对人的关心,社会的安宁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 家庭美德就是家庭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美好的品质道德。《决议》指出,“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是社会基层的一种自然组织形式。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勤俭持家”是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是兴家创业前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就能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就能为社会稳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以上五种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家庭美德,就为他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打下了基础。 倡导和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还应从青少年时代抓起。《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对于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影响。“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把传授知识同陶治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材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培养青少年的优良品德,是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一环,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其中,“勤奋好学”既是智育要求,也是德育要求;“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和“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是德育要求。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单位,而且也是一个教育单位。家庭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家庭里,父母既是家长,也是老师,要做表率,言传身教。家长对子女既要亲情和爱抚,又要进行科学而严格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特别大。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去影响青少年,真正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思想道德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决议》已经明确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初步形成了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的框架,重点部署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工作。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培养社会公德,而且要培养职业道德,还要注意培养家庭美德,从而形成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时代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有理想,首先是有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有共同理想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加强每一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且还要当作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作者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政协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要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首先,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新世纪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环境育人结合起来。 再次,学校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制度育人结合起来。将传统美德教育与活动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大概父 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和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去除其中的糟粕,将这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加以发展,在生活中注重遵循这些传统文化,并推己及人,力争让更多的人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这样就可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继承和弘扬时代精神,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并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将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新的诠释、新的发展、新的利用,从中提取出当今的·时代精神。

一、勇于开拓进取。 客家人发展的历史,正是披艰历险,顽强拼搏的历史。风雨磨难,铸就了他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性格。“不靠亲不靠戚,全凭自己长志气”、“人有志,竹有节,有志有节世上立”、“山高高不过脚板,石硬硬不过手掌”,这些谚语,正是客家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极好写照。而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正是客家移民运动得以成功的首先要条件。正是开拓进取精神,激励他们以坚恝不拔的毅力、无艰不摧的勇气排千险、克万难。 二、执着的崇文重教精神。 客家人继承中原华夏文明优良传统,历来崇文重教。 客家人在移民运动中,吃尽千般苦,更希望通过教育,让子孙能“学而优则仕;同时为了谋求生路,为了经商、做官,也必须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客家地区向来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此外,在客家宗族社会中,宗族的社会地位,往往同家族中士绅学子数量的众寡、学问的高低,紧密相关。高、众者,则家族声隆;低、寡者,则家族不显。各家族为振家声、族威,倾力集资开办族塾,培养族中子弟,望其考科入选,金榜题名。旧时,凡中举人以上者,可竖“楣杆”,以显示功名,借以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因此,客家人把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当作一桩大事来办。定制立规,写入谱牒。正如学者崔灿在《客家三论》中所言:“客家人办教育的热情源于中原,而又极大地超过了中原。中原人办教育,入学的多是贵族或富人子弟,穷人子弟往往拒之门外。客家人办教育是博施于民,只要是同宗同族的子弟,不论贫富一律收授……”正因如此,客家人勉励儿孙读书的谚语俯拾皆是:“山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等,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客家人注重教育的情形。 三、浓厚的崇先报本意识。 历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迁的,常年背井离乡。游子在外,尚且“每逢佳节倍思亲”,长年迁徙,漂泊无依的客家人对故土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自然特别虔诚,他们的后裔承传了这种带有儒家观念的传统,色彩更为浓烈。不论迁移到何处乃至海外异国 他乡,客家人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祖辈来自何处。“摘瓜寻藤,崇先报本”。这种崇先报本意识强烈地体现在他们对祖宗的崇拜上。 广大客家地区几乎家家户户供奉祖宗牌位,各个姓氏还广泛盛行祭祖修谱,翻开客家每个姓氏的谱牒,开宗明义必有 “树有本,水有源”这则谚语,必然少不了详细叙述氏族的起源、衍播。诸如 “离乡不离土,离亲不离祖”、“天有日月,人有良心”之类的谚语俯拾皆是。目的在于告诫子孙后代,无论贫富贵贱,谁都不能忘记自己根之所在,本之所依。大陆各地,客家各姓宗亲,每年春秋祭祀祖宗,有的客家老年华侨、华裔,十几二十次返回祖国寻根问祖,深情感人。 四、强烈的爱国爱乡精神,成就了客家人的重要贡献。 客家人因为逃难而离乡背井,在处处无家处处家的颠沛流离中,亲人、故土分隔天涯的切肤之痛,使他们与汉民族其他民系相比,爱国爱乡之情更加强烈。对家园的安定,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崛起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情怀在客家谚语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有土才有花,有国才有家”、 “国富民强、国破家亡”……表达的是强烈的爱国爱乡之心。又如:“背井离乡,故土难忘”、“别人的龙床,不如自家的狗窝”等,抒发的是深沉的爱乡之情。 传教士肯贝说:“客人确是中华民族最显著,最坚强有力的一派,他们的南迁是不屈辱于异族的统治,由于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所以养成他们爱国爱种族的爱国心理,同仇敌忾的精神,对中华民族前途的贡献,将一天大似一天,是可以断言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 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著,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 *** 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游客去过黄鹤楼,那么,他定然会联想到崔颢的诗,进而可能阅读唐诗宋词,甚至古代文学,这样下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方面,我想我们更该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地呈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说将文化变卖成获利工具。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 *** 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 *** 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软文化的输出,也举办了很多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比方说法兰克福展,中国就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学,在德国书画展中也带去了活字印刷相关内容。 太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过于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队传统文化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家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在网上吃快餐文化,其实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时的感验。如今的这种情况让众多文化学者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一旦传统文化被抛弃,我们将不再是炎黄子孙,我们将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还有中非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挖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数千年后的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整个展览表现手法新颖而多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给民众以全新的感觉。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举办了陶瓷展,我们学校也去了不少学生,也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人,可以说是把石湾陶艺推广了出去。我们知道,前些年,陶艺品没有市场,这样直接导致陶艺技术的流失,甚至让这样的文化瑰宝从此绝于世间,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实是一个悲剧。我觉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该持保守态度,中国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传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显然他界定的保守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传统。从建国以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的轴心的这种情况下融汇的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这个文化,我觉得这个文化应该是现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义的这个文化,功能上作为传统梦魇的这种文化,保守的文化,显然不是指现代中国的文化,而是指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我现在就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保守的这个东西。我们总是处在一个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喘不过气来,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变或者是形式上的改变的话,这也是不为过的,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拓展开来,形成一种现代式的传统文化,好让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规当然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不忘本质的将传统文化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不二法宝,也是我们实践传统文化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着,很多父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风,从小就叫他们长大后要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板。更多的是忽视了对小孩子的一种道义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算合乎道义,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养。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甚为严重,因为他们的父母本来就在文化教养上处于低水平,对于他们而言,自然生计是最重要的了,儿子在学识修养方面有没有高的造诣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这样看来,这种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当代某些人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即使上了高中,这种思想也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多数是有文化的,我说的当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较敏感的。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去引导当代人,毫不夸张地说,从小时候就应该给予这种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引导的任务似乎很艰巨,但是面对着如今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担负这个使命,那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搬到每个中国人面前,让我们每个都去继承发扬它。怎么样引导,方法很多。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起一个领头作用,面对一群思想活跃且厌倦传统文化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插入适量的传统文化,这样起到一个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细的话,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衣着来体现一种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学生也得发挥一个主动作用,平时在学校就得自发主办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一些讨论,有条件的就集体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在家里的话,就如我上面说到的,父母长辈得起引导作用,要科学地向他们指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支持下一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论,让原本涉世不深的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话,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新一代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中,要加强这种引导作用更具挑战,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里面包含了多个层次,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要达到引导的效果,当然就得采取综合的手段,比方说,举办企业的文化节,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这些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这样一来员工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而且自己还在实践着传统文化。对于 *** 来说,建立必要的传统文化馆,和一些传统文物馆是很有效果的,因为民众对这样形式的展览能够在业余时间去享受一番,对于他们而言,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学到某些东西,何乐而不为。 也许我们对于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不能够太乐观,但是我们也不比太悲观,因为我们中还有很多人在支撑传统文化,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也许当代人正在努力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这一切,我们都无所得知,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念,有这种理想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一块大金子,它的光芒迟早会在国内外散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 *** 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 *** 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 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4.不畏 *** ,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中国 *** 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中介绍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的善行;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心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首先要确认什么是中华民族,确定自己的种族。其二,所谓道德是概念词汇,是概念就可由人定义,由人所定义就可能成为工具。所以不要跟风,不要受媒体暗示和舆论诱导,当你确定自己有资格为华夏子孙那一刻,你就应当具备相应的民族文化特性(虽然今天的中国与广义上真正优秀的民粹文化相去甚远),坚守内心的公义,拥有相应的勇气与气节。这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最好的继承和弘扬。而不是参加什么什么活动,喊什么什么口号。

藏富与民,有钱了,就没烦恼了,没脾气;

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征文(通用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征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征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理解是:家风就是每一个家庭把原来他们的好习惯、好思想一代一代往下传。

“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的思想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说过。所以,我见了长辈和老师,都会有礼貌的问声好;坐公交车的时候,也会向司机叔叔、阿姨问好;就是和妈妈在路边买菜买水果后,也会和小贩叔叔或者阿姨说声再见。更不要说在家里了,我有好吃的也会忍着肚子里的馋虫,先让爸爸妈妈吃。当然,爸爸妈妈很少舍得吃我的好吃的。

在我的家里,妈妈经常通过给我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做人要诚实。”记得妈妈给我讲过一个“贝贝熊丛书”里的《实话实说》: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不小心打坏了家里的台灯,还向妈妈撒了谎,最后他们认识到错误。讲完这个故事,妈妈就对我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做错事,包括小朋友,做了错事及时承认并努力弥补和纠正,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能撒谎。如果撒谎,别人对你的信任就会像故事里面的花瓶一样,被打碎了,就很难粘起来了。

爸爸妈妈还经常给我说,和别的小朋友相处,要大度,不要斤斤计较,能让别人的就让别人,吃点亏不是坏事。可是我做的并不好,我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有时候爱和小朋友较真。有一次,班里有个同学,课间玩耍的时候故意把我挤到桌子角上,把我疼坏了,我一生气,又把他挤到了别的桌角上。就这样,我们发生了争执,不欢而散。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情给爸爸妈妈说了,妈妈说:“小朋友闹着玩,你不必当真。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你笑笑走开就算了,不要斤斤计较,大度一点。有句话叫做‘吃亏是福’。”我以后要注意,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努力做到不斤斤计较,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吃亏是福、谦虚礼让”这些都是好的家风。我想,我们的社会就像一片大森林,每个家庭就像里面的一棵棵树,好家风就是给这些树浇水、施肥、送来阳光,慢慢的这些树就会变得很旺盛。如果每棵树都茁长成长,那整片森林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最近,电视上举办的一个节目搞得不错,值得称赞。节目内容即“家风”教育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这个内容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传统的文明不能遗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丢掉,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东方古国文明风采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舞台上,要有风度,有神韵,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精华,优良的“家风”教育在此会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又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称,这都归功于中国人民的素养,中国人民讲究体面,每个人都出生于一个有素养,有讲究的家庭,不论穷与富,每一个纯朴的家庭,都会有那么几条不变的家训,教育后人怎样做人,人生在世的责任。

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几条好家训,塑造好家风,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也经常跟我说起爷爷的事,爸爸说,爷爷表面上很严肃,其实在姑姑和爸爸之间,爷爷最疼的便是爸爸,爷爷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一直都很关心爸爸,爸爸小时候上学的路很远,又没有公交车,爷爷装作不在意,结果偷偷地给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虽然只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却包含了爷爷对爸爸无声的爱,爷爷自己勤俭节约,把好的东西都留给身边的人,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乐于助人便成了我们家的传统,好的东西也要和别人分享。

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的爷爷,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我还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爸妈都还没有结婚,所以从小到大,对于我的爷爷,我都只是听说,虽然对于爷爷,我仅仅只是听说,可是爷爷已经成了我心中的第一。所以爷爷那些好的品质全被保留下来,作为我们的家训。

爷爷一直都是我们家做人的警钟,我爸爸每次在我做错事的时候,都会告诉我一些关于爷爷的事情,告诉我其中的道理,教我做人,做一个像爷爷一样的人,我也从这样的家训中慢慢长大,他们都说我是我们家里最像我爷爷的人,要我长大成为一个和爷爷一样的人,向爷爷看齐。

可是我却没有,我犯了一个错,也许是在青春期里的迷茫,突然觉得很惭愧。我没有牢记爸爸告诉我的家训,没有像爷爷一样,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只要肯改。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会改,并且不会再犯,我会把爸爸的训导和爷爷的精神牢记在心,我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正是因为我家有一个榜样给我们指明方向,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是以和为乐,帮助左邻右舍,不卑不亢,有了好的家训,塑造好的家风家气,一家人和和乐乐,虽然平凡,但是很充实。

这样的家训便一直从爷爷身上留下来,教育爸爸,教育我,教育以后的子子孙孙,家训记我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重视家庭、强调家风。

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风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对道德力量和规则的信仰。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训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将家风意识植入内心的价值观,时代的精神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重视家训,重建家风,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决定着中国的气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具体行动,一个是精神升华。家风是社会的产物,与时俱进,历史的变革,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规、家训以新的意蕴,也给时代和人心以指引!

说到“家风”,我首先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父亲是一位农村中学教师,做了一辈子的会计工作,退休已经十七年了,但父亲的一些口头禅时常回响在我的耳畔,父亲的为人处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在八十年代末,我父亲担任学区会计工作时,各学校经常有人带着礼物找到我父亲想着打通关系。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因为来人带点特产和烟酒什么的,这虽然在当时算是贵重的礼物,但父亲坚决不收别人的东西,他们推来推去,最终父亲很生气地翻脸把来人推出门外。并且还要说“该办的事一定办,如果送礼该办的那就不能办了。”我的父亲在这方面很早就用行动告诉我: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吃请,不要欠别人的人情。作为我们普通人,欠人情总是要还的,而作为“有本事”的人,吃人、拿人的必然嘴软,要为人家办事,违犯国家的规定。所以,为人处世,最好行得端,坐得正。从小父亲就言传身教,让我们做事认认真真,从从容容;做人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父亲经常说的“吃亏是福。”他要求我学会忍让,灌输我吃亏是福。记得我小的时候,和同伴、同学在一起玩耍,因为我长得比较瘦弱,经常遭人欺负,被人打哭回家,他从来不像人家的父亲那样“护犊子”,反而把我训斥一番,问我为什么挨打,不管怨我不怨我,他都会说,爱“打仗”的,离他们远一点。惹不起,你躲不起吗。对你好的要和他们好好玩。不要因为东西和人家抢,要学会忍让。学校有什么活动,他都让我积极参加,需要出力的,他告诫我,不要玩奸耍滑头,多干点活是累不死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人奸没饭吃,狗奸没屎吃”。还告诫我,不要贪小便宜,事情往往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亏就是给人吃的。老天爷有一本账,你吃亏了给你记上,等吃多了,他就会给你一个好机会,叫你明白吃亏就是福。所以,我的为人可以说是不奸不坏,为人实在,没有弯弯绕。

父亲一生善良,虽然母亲去逝得早,家境贫寒,但当别人需要帮助时,父亲都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人,而且从不求回报。父亲经常说:“知足常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遇事多让让,不与别人攀比,每天要有平和的心态管好自己,做好事情,相信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四兄妹常回家聚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是说说工作,说说生活,说说孩子。一般是说着说着就引起了父亲的回忆,就会举例子说说他工作那时的事。有许多例子真的听了多少遍了,我们也能静静地听他讲完。父亲行得端正,活得坦然。工作的事情虽然都过去多少年了,但那时,那景,那人,那事,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都能感受到父亲作为自己因为工作时期的投入和清白而自豪,作为父亲因为看到子女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小成就而欣慰。父亲就是我们的一本书,父亲的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公私分明,是耳濡目染的传承。因为受父亲的影响,所以我们兄妹四人从小都不会贪小便宜,也不会上当,现在都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我想这也许就得益于我们家的家风。

岁月如歌,亲情无限。有父亲的地方就是家,家中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回忆生活中的碎片,回放一个个那些逝去岁月中的小镜头,我渐渐梳理出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那就是正直、宽容与善良。父亲用宽广的胸怀,阳光的心态,认真工作的态度诠释了正直、宽容与善良的美好,并把这种美好品德传递给我们,他用言行教导我们做正直善良的人。感谢父亲,拥有正直善良的美好品质,让我在工作中收获了更多的纯净和充实,让我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最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是人间真情的永恒旋律,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长大后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又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都说人只有到了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那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就像陈虹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如果不能天天和父母见面,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父母,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孝老爱亲,为人之本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不分时间和地点,更和条件无关。爱,就得从眼前做起,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爱,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爱,就得说出来;爱,无须等待!

记得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规范我们的言行,比如吃饭,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等家人到齐才能一起开动,父亲说,当忙碌的一天结束,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着那满桌饭菜,还有最爱的家人在等候着你,那是一种来自家独有的幸福感。就这样,父亲让我们体会了家人的尊重、家的亲情、家的温暖。

小时候,父亲、母亲就经常教导我和姐姐要勤劳,讲述了许多名人因勤劳而获得成功的故事,从小起“勤劳”二字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每到休息日,父亲、母亲就带领着我和姐姐一起打扫卫生。父亲擦窗户,母亲洗衣服,姐姐拖地,我擦桌子。不用一会功夫,我们的家就干净极了。勤劳的家风使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家庭的温馨。

父亲还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是我们世代传承的传家宝。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不能让勤俭节约与孩子们渐行渐远。作为长辈,我们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作为军人的我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给我的孩子讲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国的文明传承,兴国安邦,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我家的卫生间里放了个大水桶,孩子受我们的影响,总是把用过的生活用水都倒在这个水桶里,进行再利用,从不浪费一滴水。勤俭节约,低碳生活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主旋律。有时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比如家里的冰箱出现异味时,我会跟孩子一起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柚子皮洗净擦干后放入冰箱内,几天后,打开冰箱,清香扑鼻,异味全无,这可是天然的环保型清新剂。现在我家的孩子俨然成了环保小大人、勤俭节约的好帮手。

当然,我的家风还有很多津津乐道的故事,美好、温馨的家庭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我的一家在友爱、互助、向上的家风的沐浴下,幸福生活着。就算面对暴风骤雨,我们也丝毫不退缩,昂首挺胸,勇往直前,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想必,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家训,家教,这是每个人家里的传统家风。家训,就像是给人做人的训言;家教,就像是给人约束的教育;家风。就像是给人做人的风气。我认为,家风每一个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好处。是我们认知事物的基础,待人的礼仪。

小时候,我老是抱怨怎么家里面规矩这么多,很烦,常常触犯了家规就要挨罚,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一条家风使我永不遗忘。

这是一个傍晚,妈妈早已做好了饭菜,可奶奶迟迟没有回来,饿了一天的我看着桌子上丰富的饭菜,咽了咽口水,也不顾爸爸以前说过的话,超起筷子就吃,正当我吃的带劲时,一双大手阻挡了我,我抬头一看,是爸爸,连忙放下筷子,站了起来,脸红的像个太阳。“你奶奶还没回来,吃什么!”爸爸斥声说道。我结结巴巴的说:“我饿了”,这时,门口传来奶奶的声音,“开门”,我看了眼爸爸,跑去开门。当我打开门的一瞬间,我看见她皱皱的眉头上留着晶莹的汗珠。

一种暖暖的亲情涌上心头,我想,我是不对,不该在奶奶没回来就吃饭,她这么辛苦。我拉着奶奶上了饭桌,这是大家都已经团坐了,我低着头,问着:“奶奶,今天怎么这么晚回来?”奶奶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对我说:“今天啊,奶奶事情没干完,被组长检查发现东西没放完,所以啊,回来晚了。”我疑问着:“明天可以干啊?”“不行,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做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新的任务,今天不做完不罢休。这是你姥姥教给我的,我把它视作家风啊。”我沉思着:“学习也一样么?”这时,我想到爸爸布置的作业还没写完,赶忙下了饭桌,写了起来,爸爸见了,连忙问:“怎么不吃饭了。”我回答爸爸:“我想起今天您布置给我的作业还没完成,我写完了就吃。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一家人开心的笑了,我知道,最开心的一定是奶奶!

几年过去了,这一条简单却刻骨铭心的家风使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进步,相信,在将来,我一定会受益终身。

家庭美德论文范文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要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首先,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新世纪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环境育人结合起来。 再次,学校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制度育人结合起来。将传统美德教育与活动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大概父 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和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去除其中的糟粕,将这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加以发展,在生活中注重遵循这些传统文化,并推己及人,力争让更多的人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这样就可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继承和弘扬时代精神,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并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将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新的诠释、新的发展、新的利用,从中提取出当今的·时代精神。

一、勇于开拓进取。 客家人发展的历史,正是披艰历险,顽强拼搏的历史。风雨磨难,铸就了他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性格。“不靠亲不靠戚,全凭自己长志气”、“人有志,竹有节,有志有节世上立”、“山高高不过脚板,石硬硬不过手掌”,这些谚语,正是客家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极好写照。而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正是客家移民运动得以成功的首先要条件。正是开拓进取精神,激励他们以坚恝不拔的毅力、无艰不摧的勇气排千险、克万难。 二、执着的崇文重教精神。 客家人继承中原华夏文明优良传统,历来崇文重教。 客家人在移民运动中,吃尽千般苦,更希望通过教育,让子孙能“学而优则仕;同时为了谋求生路,为了经商、做官,也必须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客家地区向来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此外,在客家宗族社会中,宗族的社会地位,往往同家族中士绅学子数量的众寡、学问的高低,紧密相关。高、众者,则家族声隆;低、寡者,则家族不显。各家族为振家声、族威,倾力集资开办族塾,培养族中子弟,望其考科入选,金榜题名。旧时,凡中举人以上者,可竖“楣杆”,以显示功名,借以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因此,客家人把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当作一桩大事来办。定制立规,写入谱牒。正如学者崔灿在《客家三论》中所言:“客家人办教育的热情源于中原,而又极大地超过了中原。中原人办教育,入学的多是贵族或富人子弟,穷人子弟往往拒之门外。客家人办教育是博施于民,只要是同宗同族的子弟,不论贫富一律收授……”正因如此,客家人勉励儿孙读书的谚语俯拾皆是:“山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等,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客家人注重教育的情形。 三、浓厚的崇先报本意识。 历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迁的,常年背井离乡。游子在外,尚且“每逢佳节倍思亲”,长年迁徙,漂泊无依的客家人对故土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自然特别虔诚,他们的后裔承传了这种带有儒家观念的传统,色彩更为浓烈。不论迁移到何处乃至海外异国 他乡,客家人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祖辈来自何处。“摘瓜寻藤,崇先报本”。这种崇先报本意识强烈地体现在他们对祖宗的崇拜上。 广大客家地区几乎家家户户供奉祖宗牌位,各个姓氏还广泛盛行祭祖修谱,翻开客家每个姓氏的谱牒,开宗明义必有 “树有本,水有源”这则谚语,必然少不了详细叙述氏族的起源、衍播。诸如 “离乡不离土,离亲不离祖”、“天有日月,人有良心”之类的谚语俯拾皆是。目的在于告诫子孙后代,无论贫富贵贱,谁都不能忘记自己根之所在,本之所依。大陆各地,客家各姓宗亲,每年春秋祭祀祖宗,有的客家老年华侨、华裔,十几二十次返回祖国寻根问祖,深情感人。 四、强烈的爱国爱乡精神,成就了客家人的重要贡献。 客家人因为逃难而离乡背井,在处处无家处处家的颠沛流离中,亲人、故土分隔天涯的切肤之痛,使他们与汉民族其他民系相比,爱国爱乡之情更加强烈。对家园的安定,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崛起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情怀在客家谚语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有土才有花,有国才有家”、 “国富民强、国破家亡”……表达的是强烈的爱国爱乡之心。又如:“背井离乡,故土难忘”、“别人的龙床,不如自家的狗窝”等,抒发的是深沉的爱乡之情。 传教士肯贝说:“客人确是中华民族最显著,最坚强有力的一派,他们的南迁是不屈辱于异族的统治,由于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所以养成他们爱国爱种族的爱国心理,同仇敌忾的精神,对中华民族前途的贡献,将一天大似一天,是可以断言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 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著,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 *** 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游客去过黄鹤楼,那么,他定然会联想到崔颢的诗,进而可能阅读唐诗宋词,甚至古代文学,这样下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方面,我想我们更该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地呈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说将文化变卖成获利工具。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 *** 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 *** 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软文化的输出,也举办了很多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比方说法兰克福展,中国就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学,在德国书画展中也带去了活字印刷相关内容。 太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过于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队传统文化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家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在网上吃快餐文化,其实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时的感验。如今的这种情况让众多文化学者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一旦传统文化被抛弃,我们将不再是炎黄子孙,我们将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还有中非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挖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数千年后的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整个展览表现手法新颖而多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给民众以全新的感觉。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举办了陶瓷展,我们学校也去了不少学生,也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人,可以说是把石湾陶艺推广了出去。我们知道,前些年,陶艺品没有市场,这样直接导致陶艺技术的流失,甚至让这样的文化瑰宝从此绝于世间,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实是一个悲剧。我觉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该持保守态度,中国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传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显然他界定的保守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传统。从建国以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的轴心的这种情况下融汇的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这个文化,我觉得这个文化应该是现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义的这个文化,功能上作为传统梦魇的这种文化,保守的文化,显然不是指现代中国的文化,而是指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我现在就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保守的这个东西。我们总是处在一个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喘不过气来,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变或者是形式上的改变的话,这也是不为过的,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拓展开来,形成一种现代式的传统文化,好让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规当然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不忘本质的将传统文化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不二法宝,也是我们实践传统文化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着,很多父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风,从小就叫他们长大后要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板。更多的是忽视了对小孩子的一种道义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算合乎道义,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养。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甚为严重,因为他们的父母本来就在文化教养上处于低水平,对于他们而言,自然生计是最重要的了,儿子在学识修养方面有没有高的造诣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这样看来,这种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当代某些人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即使上了高中,这种思想也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多数是有文化的,我说的当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较敏感的。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去引导当代人,毫不夸张地说,从小时候就应该给予这种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引导的任务似乎很艰巨,但是面对着如今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担负这个使命,那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搬到每个中国人面前,让我们每个都去继承发扬它。怎么样引导,方法很多。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起一个领头作用,面对一群思想活跃且厌倦传统文化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插入适量的传统文化,这样起到一个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细的话,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衣着来体现一种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学生也得发挥一个主动作用,平时在学校就得自发主办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一些讨论,有条件的就集体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在家里的话,就如我上面说到的,父母长辈得起引导作用,要科学地向他们指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支持下一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论,让原本涉世不深的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话,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新一代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中,要加强这种引导作用更具挑战,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里面包含了多个层次,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要达到引导的效果,当然就得采取综合的手段,比方说,举办企业的文化节,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这些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这样一来员工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而且自己还在实践着传统文化。对于 *** 来说,建立必要的传统文化馆,和一些传统文物馆是很有效果的,因为民众对这样形式的展览能够在业余时间去享受一番,对于他们而言,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学到某些东西,何乐而不为。 也许我们对于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不能够太乐观,但是我们也不比太悲观,因为我们中还有很多人在支撑传统文化,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也许当代人正在努力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这一切,我们都无所得知,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念,有这种理想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一块大金子,它的光芒迟早会在国内外散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 *** 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 *** 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 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4.不畏 *** ,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中国 *** 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中介绍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的善行;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心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首先要确认什么是中华民族,确定自己的种族。其二,所谓道德是概念词汇,是概念就可由人定义,由人所定义就可能成为工具。所以不要跟风,不要受媒体暗示和舆论诱导,当你确定自己有资格为华夏子孙那一刻,你就应当具备相应的民族文化特性(虽然今天的中国与广义上真正优秀的民粹文化相去甚远),坚守内心的公义,拥有相应的勇气与气节。这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最好的继承和弘扬。而不是参加什么什么活动,喊什么什么口号。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关于传统美德的大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论文题目:弘扬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辽宁省朝阳县委党校,辽宁朝阳122000)[摘要]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水平的如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论文范文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关键词]中华传统;公民道德;弘扬一、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共识性准则始终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社会越发展,公共生活的领域就越扩大,社会公德规范就越多,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人们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培养起的作用就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由于来自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冲击,道德状况或多或少地出现震荡,公德缺失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通过系统转换都可以为现实服务.“忧天下之忧而忧”重视整体精神,强调了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兼相爱,交相利”追求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出于污泥而不染”主张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敬而勿失,与人恭而有礼”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要从现代社会公德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寻求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就能为解决现代社会道德问题,提供思想方法.二、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符合职业活动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也是职业对社会所负有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因此,既与行业有关也与社会有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涵的儒家思想对职业道德的构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就业目的看,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告诉人们如果在一定的位置上,那就得以天下为己任;没什么地位也得保持自己良好的操守.如果我们今天全社会的人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社会人人发愤图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很自然的了.今天论文范文作为执政党,提出“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想也包含这个意思,因此今天社会各行各业就业者需要做到这一点.从就业操守看,有《论语》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告诫人们既要信任别人,也要对别人守信.诚信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如果缺少诚信,那这个社会就一团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经济问题,尤其是经济纠纷有些也是缺少诚信所致.因此,我们的职业道德必须拥有诚信这一重要内容.三、家庭美德建设和谐、文明、温馨的家庭环境氛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意识,对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无数个文明道德家庭的出现,将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也正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没有家庭美德的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领域就失去了完整性.第一、传统家庭伦理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共处.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应有道德义务.《尚书》提出“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提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礼记·礼运》主张“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些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于改善当今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二、敬老爱幼,老论文范文长辈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这种关系不仅局限于血亲之间,也包含有一定的“论文范文”思想,即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更是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孝”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一个内容,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孝与亲,所当执”,“首孝悌,次见闻”.“孝心”是“行孝”的原动力,“感恩”是“行孝”的具体表现,是一定程度的“论文范文”.第三、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华民族是注重道德修养的民族,家庭教育中也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中国人的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过分注重智育而轻视德育的现象是错误的,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德育为本,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规律,古今皆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精神文明的精华.在民族文明史上,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励、鼓舞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的觉醒、富强而奋斗、论文范文、使人民摆脱了苦难和贫困,触摸到富裕的光芒.论文范文同志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我们要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继承,经过去粗取精,坚持“抽象肯定,演绎发展,立足现代,为我所用”的具体原则,以使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作者简介:寇永胜(1973—),男,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最美家庭是指家庭幸福美满,邻居相处和睦。下面是我整理最美家庭主要事迹精选范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有人问,家是什么?我认为家是一份责任,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是温暖的港湾。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有美丽。我们的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有善良勤劳的爸爸妈妈,还有活泼可爱的一双儿女。在家里我始终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积级向上的氛围。也坚持百善孝为先原则来要求自己,并由此来教育我的孩子。

一、互相尊重,坦诚相待。

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两个人在不同环境生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所以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彼此多点宽容,多点谦让,多点谅解,做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下。构建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我们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和谐的彼岸!

二、以身作则,学会感恩。

在对待长辈方面,我和老公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我们总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里夹,让她们多吃点。上街时,也会惦记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为了让他们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会买些水果、钙片、等营养品,让老人增加营养、滋补身体。有空时,我带着孩子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父母一起庆祝。家里有些重活,我们都要自己干,不让老人累着。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父母也同样关爱、体谅我们,尽心心力的帮我们照顾好一双儿女,我们对父母由心的感谢。

三、全心投入,重视品德教育。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要求孩子尊重老师、同学;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家长;在公共场所,要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使孩子树立爱心和正义感。从2011年开始,每年我和老公都给四川藏族的孩子们捐赠衣服及买一些学习用品。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她的每一个爱心之举,我都给以肯定和夸奖。我经常和女儿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我相信在阅读中也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心,使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孝心和品德最重要。

四、真诚相待,弘扬家庭美德。

去年,婆婆的腰摔伤了,需要在床上静躺三个月。毎天早上我都要给老人梳头,晚上帮老人洗脚、擦身子,帮她翻身。为了不让她寂寞,我经常陪她聊些开心的事情,还让孩子给她唱歌,我们婆媳俩感情就像母女关系。婆婆每次和人说起我,都由心的夸奖我。其实我觉得为人子女者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老人为我们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做小辈的也要尽心尽力地关心、爱护老人。做为子女的我,希望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身体健康,作为孩子妈妈的我,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就是我的全部。

五、勤俭节约、发扬社会功德。

为了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家也也倡导了这个活动,平时的淘米水可以浇花和树,保护了环境又可以清新空气,真是一举两得呢!平时孩子的算术草稿本和做完的作业本的反面都可以变成二次纸张,洗手时按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这样一来从水费,电费上都能节约很多能源。我们始终相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我们是世间最平凡的儿女,最简单的父母,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我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我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我平时忙于工作,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我被家中事务分心,妻子主动承担了照看婚庆工作、做家务、种菜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她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在我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爱岗敬业,互相促进

我从事水务工作二十多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我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各种本领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作为单位的一员,我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我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多学有用的知识、多学习身边朋友的长处,努力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向家庭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我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时村民经济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尽量给予帮助。此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崇尚环保,勤俭持家

我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我们在穿着方面从来都是很普通,只要能穿的衣服从来不乱扔掉,也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还在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花草、蔬菜,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五、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我们五口之家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邻里和睦,儿女努力

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我们都热心帮助。我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工作当老师,工作稳定,生活和工作上都很让我们放心。现如今的两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从入学以来,他们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儿子们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他们求知欲强,课堂上,他俩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俩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俩从一年级至今学习成绩均能保持在班级的前十名。其中大儿子每学期都荣获学校“三好生”的称号,还几次获学校“优秀班干部”的称号。此外,他还多次在校级的征文、演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在成绩面前,他从不骄傲,仍然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标准。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我爱我的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这是小姑娘邹XX嘴里常哼哼的歌曲,歌词被小家伙改了,把家里所有人都唱了进去,这就是我们要走进的一个幸福温馨的五口之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二一”家庭,孙XX、邹XX小两口有了可爱的宝宝,为了照顾孩子,邹XX的父母从老家来帮着带孩子。转眼两年过去了,小家里时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谐温馨的让人羡慕,不过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有着辛酸的故事。

故事要从小宝宝邹XX出生开始,小家伙的顺利降生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可随着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眼睛似乎有问题,经医生检查,孩子的眼睛存在先天的缺陷,要进行几次手术,再佩戴度数极大的眼镜才能勉强看清东西,这个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这个刚刚品尝喜悦的家庭跌入痛苦的谷底……这个孩子注定一生需要有人照顾,注定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经历了痛苦和挣扎,孙XX最后的决定是面对与振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家重见欢乐,才能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孙XX、邹XX夫妻二人确定了孩子的手术计划和培养方向,积极努力的一步步实践。

时间飞逝,转眼两年过去了,小XX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两岁多的XX活泼可爱,是家里的开心果,她喜欢唱歌、跳舞。孙XX、邹XX不会把她当成个特殊的孩子对待,这更是在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经常带着小XX到小区里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当别的家长问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戴眼镜时,孙XX也不会避讳的将实情告诉别人,因为她们让小XX从小就懂得她没什么不同,不用自卑,只是多了副眼镜而已。

照顾这样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即便这样,孙XX、邹XX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仍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孙XX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居民耐心热情,在社区仅工作一年就取得了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资格。生活中夫妻二人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并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对待父母,她们更多的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父母不计回报的辛勤付出和帮助,只要有时间,小两口就忙着做家务,让父母少些操劳。

现在,夫妻二人每天带着孩子参加康复训练的课程,我问她:“累吗?”小孙浅浅的笑着说:“有一句歌词,写的特别好:不是每场风雨过后都会有彩虹,但至少是万里晴空。现在,我很知足,不累。”课程结束后,看着这一家三口走远的背影,我突然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弘扬师德师风的论文题目

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探究 2. 师德与师爱关系的思考 3. 教师微笑的妙用 4. 教师自我修养的有效途径

以德树行风 用爱暖校园

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浅谈学前教育教师师德及教育方法;论师德师风建设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探究2. 师德与师爱关系的思考3. 教师微笑的妙用4. 教师自我修养的有效途径5.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关系6. 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7. 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8.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什么更高9. 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论师生沟通的技巧)10. 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和时代提升11. 对教书育人的思考12. 教师的身教是学生成长的阳光(论教师身教的作用13. 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14.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15. 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论文关于弘扬乡贤文化的研究

4月20日下午,由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八场活动在中南大学举行。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以“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为题,为现场三百多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乡贤是什么?乡贤文化应当如何古为今用?乡贤文化在当今社会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光明网的资深网友、中南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教授陈赫在认真聆听本次讲座后,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乡贤文化古为今用时要注意甄别精华与糟粕“乡贤”一词使用了一个“贤”字,想必造词者是想借此赋予乡贤人物、乡贤现象和乡贤文化以褒义。存在决定意识。乡贤一词出现于封建社会。这里的“贤”字的褒义,必定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来衡量、筛选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录“乡贤”一词。只有贤达一词——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例如“社会贤达”。以“乡里”替代“社会”,就构成了“乡贤”。所以,“乡贤”一词指的是乡里的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乡贤有两类。一类是百姓口碑邻里旌表的乡贤。胡彬彬教授在“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讲座上展示了一幅通旌表,它是“乡党亲友”完全自发地表彰一位乡贤“梁老先生”的,落款署名者120多人当中,没有一位梁姓本家。可见梁老先生多么地受到乡邻的敬仰、爱戴!用当今的事务类比,相当于海选基层人大代表不拉票、不贿选的方式直选出来的人大代表,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我认为,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但是,是由老百姓“民意直选”的这一类“百姓口碑里的乡贤”与相应的乡贤文化当中,值得我们今天来借鉴、继承、发展的精华和可以用来充实、丰富当代的核心价值观的份量,是很重的。当然,也免不了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封建核心价值观的污染。还有一类是皇封诰命树立牌坊的乡贤。从网络文献可以查得:浙江省湖州德清县钟管镇1993年在建尚坝村小学时,从地下发掘出一块“诰封荣禄大夫恩安县知县德清乡贤傅公家祠碑”,碑原立于尚坝村乡贤祠。是傅云龙纪念父亲傅羹梅功绩的碑石,傅羹梅曾在云南恩安县任知县,“乡贤”是其死后,皇帝册封的尊称。碑立于光绪庚子(1900)年冬,碑文由北洋大臣、文学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撰写,由傅云龙用隶书书写。碑文15列,每列26字。现立于“由乐园”傅云龙塑像旁。这一类由皇帝册封表彰的乡贤,我认为其主旨应该是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家天下”服务的。它弘扬的应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帝王追求的最高规范。当然,也会有一些精华附着。乡贤文化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么,乡贤文化必定也是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乡贤文化在当今社会实践中的乱象令人担忧在当今社会有一些活动,虽然并没有明确地打出“乡贤”的幌子,但是,都与乡贤、乡贤现象、乡贤文化有些瓜葛。而其出发点和归宿,恰恰与胡教授讲座里提倡的正确主张与追求,严重地相悖离。这些现象令人担忧。“抢始祖”现象的背后如今,到处时兴“抢始祖”,包括抢夺名胜古迹的冠名权,甚至极端到垄断、排他——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地步。有一个直辖市用暧昧但又很明白的广告词声称:“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某某(某直辖市名)某某(下属某县名)”您看,世界上只有两个,一个在您心中,那剩下的不就是“唯一”的吗?此处还开发了一个“伏羲洞”,借此表白本地人是中华始祖伏羲氏的后代,比炎黄子孙还要历史远久,还要正统 。靠贪腐浪得“乡贤”虚名现实社会里存在着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用贪腐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不义之财捐一个“某某委员”的头衔,在乡里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乡贤”。再根据“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的裙带逻辑,家族就成了本村人五人六的“乡贤大户”。这就为家族贪腐构筑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基础。这种家族式乡村贪污窝案的例子,不胜枚举。宗教文化的异化现象宗教的“丛林”与宝刹、高僧,本来是修行学法、弘扬普渡众生、劝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庄严场所和大德。可是,如今看看某些“不是乡贤胜似乡贤”的主持人物及其寺庙,疯狂地聚敛钱财不亚于最充斥铜臭的商场。,宗教文化里可资借鉴、改造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精华,几乎完全异化为怪力乱神的符咒。宗族文化对现代民主建设是一把“双刃剑”乡贤、乡贤人物与乡贤文化大都与宗族相关联。现代社会主义政体结构应该是搞“五湖四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里就有“民主、平等、友善”。宗族文化对于建设现代乡村基层政权机构,可能是一柄双刃剑,“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现今乡镇基层政权机构,有的已经被大姓家族掌控。无需拉票贿选,也无需抵制选民按自己的意志投票,完全按照法定程序,单凭大姓家族的“乡贤”,甚至仅仅凭家族血缘的纽带,大姓家族就可以稳操胜券。该如何保障小姓氏公民的合法民主权益,令人忧虑。续写家谱的利弊当今续写家谱成风。这对正常且正当的慎终追远、建树优良的好家风、忠厚传家,以及培育新的乡贤、乡贤人物和乡贤文化非常有好处。但是。一旦演化为争夺正统的继承权与合法性的争斗,即可造成危害无穷的恶果。小至于一个家族,中至于一个地方或企业,大至于国家,莫不如此。必须再次强调,我们从传统的乡贤文化里撷取养分古为今用来为“新时期如何构建新的乡贤文化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提供更好的价值引领”时,必须先对传统的乡贤文化里的精华和糟粕进行仔细的甄别。应该精心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决不能一概继承。继承不是全盘肯定,而是扬弃;扬弃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甄别——选矿叫做跳汰、精选、富集、提高品位;俗语叫做“吹糠见米”:就像北方农民收割后的扬场,南方农民收割后,用风车车谷子,稻草的灰屑和瘪壳从出口吹去,饱满的谷粒从溜槽里收集。对历史上形成的“乡贤文化”也应该如此对待。(光明网记者 田文姝采访)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新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凝聚乡贤力量,弘扬乡贤精神,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农村社会中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重要作用,现结合实际制定培育发展乡贤文化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运用本地丰厚的乡贤文化资源,着力做好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乡贤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好家园。

二、具体目标

(一)凝聚社会发展新力量。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优秀企业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等先进典型,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建设者和引领者。培育乡贤文化,在社会上形成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的浓厚氛围,能够进一步发挥乡贤人士的反哺作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育精神文明新风尚。乡贤人士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对身边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弘扬乡贤文化,有助于培育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引领新气象。

(三)树立道德领域新标杆。乡贤文化蕴含积极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感恩精神等,对于乡村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农村道德领域的学习新标杆。

三、主要内容

(一)评乡贤

1.评选对象。籍贯属本村(社区)或现居住、就业于本村(社区)的村(居)民。

2.评选标准:

(1)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

(2)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等,能以自身的言行和优秀品质垂范乡里,在当地民众中口碑好,认同度高。

(3)在各自行业和领域表现突出,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

(4)在外经商办企业、从政、求学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反哺家乡,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人士。

3.评选方式。以院坝会、村民小组会、党员代表会等形式,充分发动村民参与,通过本人自荐、领导推荐、村民公选等方式充分挖掘身边的“新乡贤”。

(二)学乡贤

1.设置乡贤榜。各村(社),根据地理位置、人员分布情况,在中心区域显著位置设置“乡贤榜”,表现形式庄重、醒目、规范。

2.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梦想课堂、梦想沙龙、道德讲堂、身边好人微访谈、乡贤故事会、善行义举榜等群众性活动载体,学习宣传乡贤的典型事迹。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村民向乡贤学习,营造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三)用乡贤

1.建立乡贤库。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将辖区内评选出的乡贤登记造册,初次登记表请于12月20日前交党政办,后期陆续及时更新。

2.组建乡贤团。根据乡贤自身所长成立各种乡贤团,如乡贤艺术团、乡贤劝和团、乡贤智囊团、乡贤宣讲团、乡贤创业团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用好“乡贤人”。充分利用乡贤团的'不同特长,在村(社区)化解矛盾、经济发展、文明传播、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作用,让乡贤成为基层工作的左膀右臂,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乡贤是一方的人力资源与宝贵财富,也是左右地方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承载地方文化习俗的重要依靠力量。各村(社区)要把乡贤工作作为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基层工作加强年”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划任务,常抓不懈。

(二)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村(社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落到实处,让乡间多些乡贤,让乡贤多回家乡。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培育乡贤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先进典型和好经验、好做法,在全镇营造人人学乡贤、颂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有助于积极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中共黄骅市委《关于开展“弘扬‘五个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旧城镇关于弘扬乡贤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探索、总结提炼具有旧城特色的乡贤文化及其表现方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一)凝聚美丽乡村建设新力量。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优秀企业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引领者。开展弘扬乡贤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的浓厚氛围,能够进一步激发乡贤文化的战斗力,凝聚乡贤主体的优秀资源,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二)形成人人讲奉献、思奋进的新风尚。乡贤文化成长于乡间,对身边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弘扬乡贤文化,有助于引领基层社会精神文化建设。

(三)树立道德学习新标杆。乡贤文化蕴含积极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感恩精神,对于农村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农村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学习新标杆。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评乡贤”活动。在全镇40个行政村广泛开展“评乡贤”活动,通过群众推荐、投票评选,公开表彰等,树立乡贤典范。

(二)开展“学乡贤”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绘制文化墙、建“善行功德榜”、制作宣传片、开展学乡贤演讲等活动,在全镇掀起学习热潮。

(三)开展“做乡贤”活动。开展乡贤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让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乡贤游子回乡建设家乡,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四、几点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弘扬乡贤文化,能够形成人人学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对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常抓不懈,狠抓落实。

二是广泛发动,精心组织。要结合我镇实际,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落到实处,让乡间多些乡贤,让乡贤多回家乡。

三是加强协调,形成氛围。要确保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人人学乡贤、重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传承文化就是我们要继承过去古老的文化的精髓,而发展文化,就是把我们古代的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