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简介: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最早的本科专业为1990年批准的汉语言文学、数学和1997年批准的地理科学。 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占地741亩,共有高新校区、太白校区和书院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3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9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68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86人,占专任教师的42%;硕士以上人员424人,占专任教师的62%;留学归国人员58人;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人选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5211计划”西安市引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目前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5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长安历史文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命科学、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意--实践型艺术设计、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化学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还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是陕西省地方应用型院校率先开展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单位。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被西安市发改委确定为西安市工程实验室。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西安泰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民生文化研究所”,并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支持下成立“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教育书画研究会合作成立“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与西安市秦岭保护办公室合作成立“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合作成立“西安廉政研究中心”,与西安市旅游局合作成立“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344项,获批国家专利30项,获省市科技奖励44项。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泰国、柬埔寨、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向台湾地区选派了百余名交流学生,同时也接收了台湾地区交流学生;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泰国、比利时等国外大学访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学院、瑞士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等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等。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明、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省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思路是: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强化开放,服务社会。 学校办学定位是: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文理为基,工管为重,师范做精,专业做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西安,面向西部,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服务。 学校发展方向是:通过转型发展,学校将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西安大学的奋斗目标。

我觉得还可以,如果你考了一个二本里不高的分数,选他是不错的,公办的二本学校,另外针对诊所贵有医保本本,可以打折!!就是学校校园小,小的像个高中,不过相比其他学校,算是交通便利了,我很喜欢这点

肯定不是核心 而且现在什么核心都不是另外 该校办的《唐都学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但也不是全国中文核心

西安文理学院是公办大学。简称西安文理、西文理,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陕西省双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设站单位、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简介

学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截止至2020年8月,学校占地741亩,有高新、太白和书院三个校区,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56万册,资产总值13.8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1.0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5亿元。设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48个本科专业。设有13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关中书院。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8月,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92名,专任教师745人,其中教授101名,博士191名,硕士及以上学位598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9人。聘请学科首席专家12人,外聘两院院士3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标兵、先进个人3人。

科研成果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8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百余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473项,获批国家专利67项,获省市科研奖励5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8月,学院纸质文献总量约156余万册,开架图书约90万册,订购有现刊700余种,全部实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800多个。

电子图书总量约为97.46万册,其中超星电子图书66.7万册,北京方正Apabi电子图书8.3万册(含四库全书4149种),书生电子图书15.8万册,五车电子图书6.66万册。另有万方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93万余篇),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91万余篇)。拥有4个期刊数据库,其中两个外文期刊库分别为Springer Link外文期刊数据库(3132种)和EBSCO数据库(19000多种期刊);两个中文数据库分别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8100多种)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1600余种)。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10447个讲座视频等),网上大学堂视频数据库(4.9万个视频),爱迪科森网上精品课程数据库(246种)北京银符时代等级过关模拟考试数据库,高校英语资源总库(含模拟考题209套及部分多媒体资料),读秀知识库、英语学习中心(SRC)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4000余种网络工具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索引光盘(单机版)等。

学科建设截止至2020年8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6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市级一流学科,4个市级一流专业,9个市级重点扶持学科,9个市级重点扶持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还有17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和4门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重点学科及专业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

皖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是属于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

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截止到2020年11月,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7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816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

图书馆纸质馆藏123.69万册,电子图书166.98万册(含年鉴、标准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

院系专业

截至2015年3月,该校设有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体育学院、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皖西学院政法学院、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教学单位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我校参与的研究成果“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00多篇左右,其中被各大检索系统收录37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70余部,编写教材近百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59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266项。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厅级以上奖励52项。31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林业厅科技成果鉴定。共获专利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47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芬兰、美国、韩国、爱尔兰、菲律宾、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近三年,派出教师赴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美国索尔里斯大学、美国拿撒勒大学共六个访学团,40余人;派遣学生赴美国、韩国、台湾十余批,接受韩国协成大学选派学生两批。学校秉承“厚德尚能博学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皖西学院重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省级精品课程:原子物理学、生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抽象代数、民间文学、经济地理学、食物的营养与保健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电路分析及实验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物科学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实践实训教育基地

安徽省“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源与照明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化学化工实验室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该校建有科技创新平台42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省级研究中心: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霍山石斛研究院、安徽省植物生物技术实训示范中心、校企共建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浩农元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

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精细化工六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改性应用技术中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一体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密成型工艺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电网装备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安市盐肤木研发工程中心、六安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六安市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研究中心、六安市油用牡丹研发工程中心、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康养殖与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工程技术中心等

研究所(中心):皖西文化研究所、寿县楚文化研究中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等

皖西学院地址在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该校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入选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

皖西学院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合肥仅需24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杭州需3个多小时,到北京、广州需5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71人,在职教职工1065人,专任教师691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76人(其中正高65人),硕、博士教师649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2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92部,编写教材136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36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3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1项。获专利6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6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8个,其中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芬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法国、韩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百年皖院苍劲深邃,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皖西学院属于二本。

皖西学院是教育部2000年批准设立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介绍:

学校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445人,教职工1046人,专任教师806人,教授57人,客座教授39人,副高职称人员215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6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皖西学院

皖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一、教研项目1.主持合肥学院2011年度重大教改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mkjyyb04),在研。2.主持完成合肥学院200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经济学本科课程建设(编号:0640)。3.参与完成十一五国家教学研究项目“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编号:FIB070335-A11-65),排名第三。4.参与完成德国教育科学文化部(BMBF)2009年项目“中德共建具有跨文化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编号:CHW09-118)。5.参与完成合肥学院200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研究和设计(编号:0639),排名第三。二、教研论文与教材1.应用型本科专业认知实习运行模式研究——以合肥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科教文汇,2010,(6).(第一作者)2.双四维: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独撰)3.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旅游学概论》,副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三、科研项目1.主持完成合肥学院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肥市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编号:06KY008RW)。2.参与完成安徽省2007-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餐饮业研究(编号:AHSKF07-08D63),排名第二。3.参与完成安徽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肥餐饮业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编号:2006SK186),排名第三。4.2009年,参与完成肥东县龙泉山国际养生城规划。四、科研论文1.旅游资源的模糊美分析.学术界,2010,(3).(CSSCI,第一作者)2.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人文地理,2010,(2).(CSSCI,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3.旅游业与餐饮业互动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皖西学院学报,2010,26(2).(第一作者)4.安徽省餐饮业发展战略研究.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第一作者)5.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合肥市为例.皖西学院学报,2008,24(2).(第一作者)6.关于合肥市非公有制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思考——以合肥远东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独撰)7.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旅游学刊,2003,(4).(CSSCI,独撰)五、获奖1.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三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2.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人民政府,2007)3.我最喜爱的优秀旅游院校教师(安徽省旅游局,2007)4.合肥学院2006-2007学年教学质量奖5.合肥学院2008年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6.合肥学院2008年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个人奖)7.合肥学院2007年“三育人”先进个人8.合肥学院2007-2008学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9.合肥学院2009-2010学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0.合肥学院2008-201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山西高等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模式及其价值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的内容就是要创建出实践育人的体制,这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帮助大学生立德成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使实践理论相结合,从思政角度剖析,钻研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发展模式,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主体性价值做出具体解释。

1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目的

思政教育模式主要针对课内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时间的结合方式,充分的安排大学生的时间和课余生活,使之规范自觉的将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内在的校园规范道德规范相结合,从而获得一种内心世界的升华,最终实现大学生的主题回归。

1.1教育当代大学生回归生活实践

回归生活实践是将大学生在课堂以及文化社会的影响下,还能够继续不受社会中那些新来的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及不受外界社会价值观扭曲的影响。

1.2教育当代大学生回归价值理性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很多人难以回归价值理性。当代大学生接触这样的环境,甚至出现了意识模糊,价值观扭曲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当代大学生能够回归价值理性显得尤为重要。大思政视野下高度的关注思想教育模式能够正确的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真正的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

1.3教育当代大学生回归社会现实

要想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就要回归到社会现实中去。学校应该坚持将理论结合现实结合实际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教育要引导学生从第一课堂走进第二课堂,真正地联系实际,让大学生能够深有体会,做到知行合一。

2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价值体现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环节,是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的育人模式。它不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富足的思想政治资源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解决了更多的在校园和社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1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理论结合实践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有在课堂上的理论思想教学还有很多课堂以外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有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公益的思想教育活动,甚至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真正的将实践和理论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的思政观念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2.2优化思政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环境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环境是指能够关系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种方面因素的总的概括,是以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根基的基本观念。大思政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但包括校园环境、社会环境还包括其他环境,将社会和家庭环境结合起来。这个系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这些因素彼此联系相互结合最终达到一个最好的育人环境。

2.3改进思政教育方法,发挥主体作用

加强和改进教育的方法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是社会的集体的。比如在社会中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讲座,请到知名教育讲座专家给那些社会中的人给予思政教育传授,并且使所有人都十分关心和支持。对于学校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中,可以设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也能够与社会有交流学习,真正达到品德修养人格的塑造。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大学生成为栋梁之才。

2.4拓展思政教育平台,丰富实践经验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丰厚的,是被藏起来的丰富的值得挖掘利用的资源,可以为大学生开辟一条更加具有创新可行意义的道路,拓展出一个新的能够真正交流的平台。比如在大学要注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工作,学校的每个学院都要在校外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不但要把学生送到校外去实习,还可以将名企业家请进校园甚至请进课堂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设立企业德育导师制度,最终受益学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

3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对帮助大学生立德成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文章将实践理论相结合,从思政角度钻研,深刻挖掘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发展模式,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主体性价值做出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策略,将校园与社会生活做到相结合的模式,并有可实践性。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中,一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二是节约资源,具有很强的生态性;三是在实践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很强的主体性;四是学校要求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很强的实践性;最终达到高校教育实践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储德峰.试论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及其构建——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4:100-103+109.

[2]宏蕊.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基于“大思政”视角下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04:65-68.

1月内。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属于月刊,审稿周期在1个月内,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89年,本刊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十所理工农医类高校联合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社会类学术期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 试论构建我国服务型社会的法治保障,法学杂志2011/08;2、 试论阻滞少数民族国家法信仰生成的不利因素,南方论刊2011/08;3、 少数民族法信仰的现状、特点及培植国家法信仰的意义,鸡西大学学报2011/08;4、 论法学教学中案例选择和展示的技巧,天中学刊2011/02;5、 依法行政背景下引诱性执法的规制,宜宾学院学报2011/05;6、 建立科学高效的服务体系,南方日报2011/5/2;7、 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时代特征及建设路径,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8、 引诱性执法的原因、价值评判与规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9、 论民族经济自治权行使的程序机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3;10、 论民族经济自治权行使保障机制的完善,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1、 论和谐新农村建设中法制的作用及建构,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3;12、 合理处置信仰冲突 积极培植少数民族法律信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1;13、 论列宁民族平等法律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宜宾学院学报2003/04;14、 试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以比较法学为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10;15、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及其保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7;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安庆师范学院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是刊登科学研究论文的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2年10月,1985年公开发行。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是刊登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10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