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编辑可以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等。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
编辑出版学属于文学门类下的新闻传播学类 ,主要是研究国内外编辑、出版行业运行规律,培养掌握编辑出版、语言文化、经济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书刊编辑策划、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出版单位、发行部门、新闻机构等从事编辑策划、出版管理、发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人员,学生需要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前我国有80多所院校开设该专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课程设置大致有:中国编辑出版史、书籍编辑学、编辑应用文写作、期刊编辑概论、编辑实用校对、报纸编辑学、报纸副刊编辑、新媒体编辑、图书评论写作、图书装帧设计、目录学等。
出版社编辑主要的工作内容大致有:\x0d\x0a1、选题策划\x0d\x0a即由编辑提出出版创意。择其要点简单说,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版方向、专长、发行渠道等;图书市场的“风向”,什么“风”已经刮过去了,现在正在刮什么“风”,接下来可能会刮什么“风”等,说白了,就是掌握同类书情况及目标读者群的情况;选题的可操作性,包括组稿的难度、出版时间限制、编辑加工的难度、发行渠道兼容度、宣传营销难易度等。然后是做选题策划报告,这里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市场同类书情况、作者情况、市场预期、书稿特色、装帧形式、营销策略,有的也包括书稿内容提要、提纲及样章等。只有选题真正成熟、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才有可能通过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会,进入下一步操作。\x0d\x0a2、组稿\x0d\x0a这是从空想走向实践的第一步。组稿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出版基本完全靠编辑的人脉,所以要求编辑社会交往能力强,必须手勤、嘴勤、腿勤,即经常出差参加各种学会、论坛、笔会等,以结识更多的作者;多给作者打电话、写信,以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同时扩大自己的作者队伍及关系网。所以,传统的组稿方式往往是编辑做好选题策划报告,然后从自己已经掌握的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作者,或者根据书稿需要去结识新作者约稿。因此,传统的出版多是“约稿”性质的。\x0d\x0a而现在,编辑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有了网络,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更方便了,大量书稿也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很多编辑完全成了寻找者,只要泡在网上或者跟网站直接挂钩,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及书稿。\x0d\x0a3、审稿\x0d\x0a一部书稿拿到手里以后,首先通读,判断稿件是否符合选题设计思路或者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如PASS,进入一审,即责任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进行审稿,这里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出版规范方面(编排体例等)、语言文字方面(逻辑、文字、标点等)。如原稿水平较高,编辑则省力一点,如原稿水平较差,那就看编辑怎么做了,负责任的编辑会具体指出书稿中的所有问题,然后回给作者修改,有时候,作者反复修改不好的地方,在经过作者同意后,编辑也会亲自捉刀。所以说,编辑经常自诩为“为他人做嫁的工作”。\x0d\x0a正规出版社是“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一审完办理发稿手续,然后将书稿、审读意见等提交二审(编辑室主任或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编辑),二审后将书稿及两个审次审读意见提交三审(总编、副总编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编辑)。三审通过以后,将书稿交排版公司排版,然后进入校对流程,一校通常是校对排版公司出来的校样与原稿的差异(因为传统印刷都是用铅字排版,很容易出错),然后校样返回给责任编辑,编辑认定校对提出的问题后,退还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二校样,然后给校对,进行二校,还是进行“比校”,然后再给编辑认定、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三校样,最后一校通常由有经验的校对进行读校。然后退还给责任编辑,经认定后,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付印清样、软片,编辑开付印手续,到出版部门准备付印。\x0d\x0a4、装帧\x0d\x0a编辑是一本书的全程操盘手,一般在一审后,就会联系美术编辑做封面,美术编辑会根据责任编辑提的要求和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完后由编辑认定,编辑满意了,美术编辑进行拼版,然后出软片。\x0d\x0a版式设计,传统出版里,版式设计一般由出版科人员完成,也是需要由责任编辑提出要求并最后验收。不过现在,一般版式设计也会交给美术编辑甚至责任编辑自己做。\x0d\x0a5、付印\x0d\x0a封面、内文软片齐了以后,一起交给出版科,包括用纸、工艺等,在流程中应该都已经确定,由出版科给印刷厂开付印单。出书以后,责任编辑还要核对样书、给作者开稿费、寄样书等。\x0d\x0a6、营销\x0d\x0a这个规模可大可小,根据实际需要决定。\x0d\x0a小的营销,可能只需要在出书以后,在媒体或网络发发书评、给发行部门、图书出版年鉴等提供一些文字资料等。\x0d\x0a大的营销,有时候从书稿还没进入流程就开始运作,比如前期造势、制造新闻事件等,到出书以后的作者签售、发行推广会等等,这里手段就太多了。
待遇不错,刚去的话5000+ ,做好了,什么都有前途。
关键得有人、得有人赏识啊。
《黄河象》是刘后一创作的文章,曾收录于小学课本。相关资料如下:
一、作品资料:
《黄河象》是旧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假想”,这一假想是科学家们根据一定的材料和科学道理作出的辩证的客观的分析和结论。
二、作者资料:
刘后一(1924年—1997年),笔名湘江、祥夫、刘博夫。湖南省湘潭县人。195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1950年—1952年任东北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52年—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编辑。1953年—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翻译、科学出版社编辑。1957年—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从事科学研究兼学报编辑、编委、科普杂志《化石》主编。
1953年加入中国动物学会,1957年加入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普协会,1980年加入中国人类学会、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1990年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87年退休。1982—1997年任《世界儿童》顾问。
扩展资料:
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中国十分有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一篇课文讲述了黄河象的故事。黄河象化石陈列在中国古动物馆-古脊椎动物馆哺乳动物展厅象池中。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完整的一具。
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后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象 (古代剑齿象属动物)
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带编制。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带编制是由于山东人民出版社是事业单位,是新闻出版总局直属的,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是有编制的。山东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建立的图书出版社,改革开放后,改为以出版人文社科图书为主的出版社。
除了公益性出版社,国内只有几家,如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和几家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进行了转企改制,都是国有企业。
一、概念:
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
1、中国大陆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等。
2、台湾地区:东立出版社。日本:集英社、小学馆等。
二、出版特征:
1、出版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
2、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过程。
3、出版是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
4、出版包括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过程。
三、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四、事业单位的特征:
1、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2、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对于行政区内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3、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4、经费来源的国产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有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仍然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5、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位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
女生做出版社编辑好。
从大方向来看,出版社现在都是国有的事业单位,因为出版行业属于舆论宣传阵地,所以国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十几年不批新的出版社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垄断性行业,待遇还算不错。
工作很稳定,也不大会有资本家严厉剥削的体验。毕竟前身都是国家单位。另外,就是作为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员工分编制(事业编)内和编制外。编制内员工有行政级别,晋升也相对容易。但如今成为编制内员工和考公务员差不多难。
从人生规划来看,出版社这种地方待一辈子貌似也不错,但实现不了一般人升官发财的理想,自古多见作者名扬四海,却鲜见编辑名扬四海。女性在出版社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比较稳定。
出版编辑岗位职责
1、根据作者投稿时间和编辑部的安排,提出自己分工栏目的组稿计划及约稿意向,经主编同意后实施。
2、按照分工、完成稿件的初审工作。
3、编辑对终审通过的稿件,需进行必要的文字修改和技术加工。
4、按照本刊编校合一的工作制度,编辑必须承担一定的校对任务。
5、根据编辑部的统一安排,具体运作每期学报的编排校等事项,协助责任编辑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进行计算机编排修改,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
7、参加学报印刷、发行、订阅和交流工作。
我国的从出版社除了公益性出版社(国内只有几家,如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和几家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进行了转企改制。都是国有企业。
拓展资料:
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中国大陆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等。台湾地区:东立出版社。日本:集英社、小学馆等。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出版社标准英文名为Press或Publishing House。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大队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二级局也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普通事业单位。普通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考中招考。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出版社
凤凰很不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出版集团,总资产和销售额都过百亿。责编需要参加国家出版中级资格考试。通常出版社会给你一年的时间,了解出版社情况以及准备考试(这个考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专门准备)。编辑的工作肯定是选题策划、组稿和改稿了。编务的工作可能更杂一些,开始时有点类似与编辑助理。至于忙不忙不好说,编辑是个创意工作,有的出版社只要求编辑一周坐班两次,但是有业绩压力(看稿量,发稿量,销售额),你不可能很清闲。待遇上来说,凤凰的待遇还不错,我有同学在江苏少儿,都说还可以。(他们是本科,发行岗位,一个月大约3000,免费提供住房,两人两室一厅)。但是由于出版集团改制了,你不大可能获得编制,也就是聘用制,待遇会比有编制的老员工差很多,这个你要有心理准备,在中国不可能同工同酬的。如果你在高校有编制肯定不要去出版社了,没有编制的话可以试试,因为如策划出畅销书,提成还是比较客观的。
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中央路,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从事新闻和出版业为主的企业,旗下由李黎担任女副主编。总编辑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为司局级行政职务。
同级班子副职。副总编辑这个职务一般在报社、电视台等单位设置,级别为班子副职。在新闻编辑机构,设立社委会和编委会,社委会设社长、副社长,编委会设总编辑、副总编辑。 以人民日报社为例,社长,总编辑为正部级,副社长和副总编辑为副部级,都是中管干部。
基本上有三条途径:1、自费出版。2、找个出版社自荐出版,碰碰运气(但没名气,人家未必睬你)。3、还可以试试找个有名的文学原创网站注册连载(如榕树X、起X……,反正很多!),如果受欢迎,甚至引起轰动,那么不用自己找出版社,出版社自然会联系你,有利可图嘛。反正最后是双赢!
专著出版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研究和写作:在确定专题及其目标读者后,作者需要进行研究并撰写专著。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2、提交稿件:完成书稿后,作者需要提交给出版社的编辑部门。通常需要提供书稿的概要、目录、前言和几章样品,以及作者的简介等信息。出版社会根据这些材料来评估书稿是否符合他们的出版计划。
3、审稿:如果编辑认为书稿有潜力,他们将向一些学者或同行专家发出审稿邀请。审稿人将对书稿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
4、修订:作者将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提交给编辑。
5、排版:一旦书稿最终确定,排版工作就会开始。出版社会将作者提供的文本和图像放置于页面上,并确保它们排版整齐、易于阅读。
6、校对:排版完成后,校对员将检查所有的文字和细节,以确保没有错误或遗漏。
8、印刷:一旦校对工作完成,书籍就会被印刷出版。在印刷过程中,出版社将制造书籍的页面、封面和装帧。
9、发布:最后,出版社会将书籍发送给零售商和其他分销渠道。这些分销渠道包括图书馆、书店和在线销售平台。
专著出版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独特的主题和价值:专著应该有一个独特的主题或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实用价值。该主题或观点应该能够吸引目标读者群体。
2、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组织:专著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组织,包括内容的逻辑性、章节之间的衔接和章节内部的条理性等。
3、展示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专著应该展现作者使用的科学、系统、严密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以及对数据的正确解释。
4、具备深入的文献调研:专著应该进行深入的文献调研,涵盖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并能够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和评估。
5、符合学术和出版社的要求:作者需要符合学术界和出版社的要求,包括写作风格、参考文献的格式、撰写的质量等等。
6、有足够的市场潜力:出版社希望出版的书籍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能够吸引足够的读者群体,从而保证销售额和收益。
如下:
第一步:选题申报,针对出书的选题,经过筛选确定后,交由出版社审核,通过出版社审核,才可以在该出版社安排出版,否则会被拒绝。选题过程中应避免与自己出书选题冲突,要注意出版社的收稿范围,这样才能提高选题申报通过率。
第二步:审校,书稿完成后,递交至出版社手里,经由出版社编辑对书稿进行三审三校,首先是查看文稿是否符合出版要求,确定出版社的内容;其次查看文稿中的纰漏错误,错别字,语句顺序等,提高出书内容质量。只有审校过程通过,出书才可以保证安排出版。
第三步:申请书号,书号采用实名制申请,需要作者准备申请书号的材料,交由出版社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备案,是在书稿审校通过后,才进行安排。
第四步:设计排版,即设计书籍的封面和版面。当然再进行选题,审校,申请书号的空档期就可以安排提前构思,当书号下来后,便可以进行正式设计,这样可以节约一定的时间,加快进度。
第五步:印刷出版,这是书籍出版的最后一步,书稿交由印刷厂来印刷,需要选择印刷标准,确定印刷数量。
出版书籍的方式:
1、自费出版
自己出制版出片印刷的钱,出版社只负责给你提供服务,书全部归自己,自己想办法卖。
2、合作出版
这个得需要有一定名气的作者,或者大学教授之类能让学生购买教材的,这样就可以和出版社签订合作出版合同,出版社可能会帮忙卖一部分,并按照指定的比例支付版税。
3、渠道出版
这种就得是非常有名的人、畅销书作者、政要、专业作家(还得是常年合作关系),选择出版社渠道出版,书全部是出版社或者出版公司销售,然后给作者版权费或者定额版税。
图书出版流程,分为选题申报、三审三校、申请书号、设计排版和印刷出版五个步骤。图书出版费用主要是编审费、书号费、设计排版费和印刷费。
选题申报,是要与投稿出版社选题策划匹配,且通过出版社的审核。三审三校,是出版社编辑对出版书籍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申请书号是向出版社申请。设计排版是设计出版书籍的封面和版面。印刷出版是印刷厂把书籍印刷出来。
每个步骤之间是存在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前一个步骤完不成,后一个准备也无法完成,甚至都没有资格操作,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出版书籍的每一个步骤。
出版书籍过程中肯定会有费用支出,主要是编审费、书号费、设计排版费和印刷费。每项收费,都有影响因素,因素变动,出版书籍费用会变动。一般来说,常见的出版书籍费用大概在几万元左右。
当书籍公费出版时,出版费用由出版社承担,对作者来说是免费出版。当书籍自费出版时,出版费用由所有作者分摊,作者越靠前,分摊比例越高。
出版流程:
1、作者向出版社投稿。
2、编辑与有价值的图书作者联系。
3、编辑上报选题,出版社选题论证。
4、出版社向所在省市区的新闻出版局申报选题。
5、批准选题,受理图书文稿,订出版约稿合同。
6、图书编辑订出版合同,办理出版手续,选印刷单位。
7、办理印刷委托书,监督印刷,图书验收,收回胶片,送达样书。
校正本是作者对其所著图书的成品样书进行审查并做出校正的样本。作者在检查中发现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出版社,供其确认该书发行时考虑、处理,检查时发现的一般性错误,直接勘正在校正本上,并按时审毕退回出版社,以备重印和修订再版。
作者审查校正本时,只对内容勘正必须修改的错误,不做文字修饰性改动。在作者审查校正本的同时,编辑也应广泛收集读者意见,并重点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为重印积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