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作业是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又是巩固知识技能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游戏类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如学习《年、月、日》课后,可以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又如,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不能盲目处理,否则将适得其反。

三、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在学习“比例尺“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四、开放性作业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县外国语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象山县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县公交公司或县环保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作业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或是照抄照搬习题答案的现象,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事实上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因此,数学课外作业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笔者就自己的从教经验,浅谈一下平时是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的。

一、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坡度,在范围和数量上要有层次性、伸缩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要使学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优等生“吃得好”。例如:教学“小数乘积的近似值”时,可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步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

基础练习: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学困生”。

综合练习:测量学校操场的情况,再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中等生。

拓展练习: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这类作业留给优等生。

这样,可有效的避免课外作业的“齐步走”现象。

二、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要有实用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 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 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 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秋天到了,你们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吗?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学校决定明天去秋游。秋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秋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汉堡包8元;苹果1元:梨8角;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根据练习内容适量布置作业,要有度

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的以熟生巧,以量求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是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到“减负”的重要手段。

四、根据当天情况偶尔布置选择性作业,要讲民主

学生在完成他认为比较多的作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强迫学生必须如数完成所有作业,那么作业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作业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在布置作业时,曾有老师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把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此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何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写出此次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求分析不会做的原因。

3、此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这样能使教师迅速、清晰的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学生摒弃抄袭、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总之,布置数学作业,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使作业既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摘 要: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作业设计应注重变化性和多样性,作业设计应适中适当。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业设计”。随着减负热潮的影响,我在教学中针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1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2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整合性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①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②“春”字一共出现几次?③“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④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

数学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

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认知加工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与教学目的无关的作业纯粹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加重学生负担,不能收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设计时应紧扣教学目的,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最终结果,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比如我在教完“最大公约数”后作业是这样设计的:

①两个数公约数的个数是( )。

②.在1、3、5、10、11、12中互质数有( )对。

③.A=2×3×5 B=2×2×3 A 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④.求54和72的最大公约数。

⑤a÷b=12(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4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①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②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③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④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5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因而,如果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利息》前,可以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一、课题说明

我们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单一、守旧、呆板等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通过研究,试图改变目前传统的.作业形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新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作业设计评价标准,以使教师布置作业更具科学性,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评价教师布置作业的标尺。这对改变目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课题先期进行的工作与研究,如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组织课题组学习等,既是课题得以立项的基础,又是课题研究深入的保证。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方法适切,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具备了课题开题的条件,一致同意开题。同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紧扣课题研究目标、抓实研究过程,注重资料积累,丰富研究内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力争在小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通过这一课题主要想解决以下主要问题: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比如采用设置作业超市、数学图画、数学手抄报、数学小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游戏、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成长记录等方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发现、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他们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力求解决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要求的“统一性”、形式的“单调性”、完成的“强迫性”、 内容的“随意性”、习题的“呆板性”问题,使作业突出体现多样化,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数学图画、数学卡片、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2.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

二、具体工作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不断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讨论下一步工作,制定下一步课题研究计划,撰写专题总结,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

2.发动课题组成员搜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培训和学习,并写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对研究方案进行分析与再修改,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教师个人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意愿,切实做好作业设计多样化研究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喜欢的超市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调查型作业、图案型作业、日记型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促使每位研究人员多思考、多总结,真正让作业设计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理由。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8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

2.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绝对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8%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22%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比较多。90%的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60%的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题借鉴的理论书籍太少,学校只有一本,只有依靠上网搜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影响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2.缺乏指导力度。课题研究要想出成果,除了个体的努力外,还要靠指导。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找到突破口,缺乏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

3.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是研究的一大问题。在课题研究方面,思路不够清晰,积极主动性不强。

4.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在作业设计上的一些行为显得非常粗糙和随意性,落实的力度就不够。再加上不善于总结提炼,一学期下来,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徒劳的,没有进行分析和反思,就难以在下一阶段有意识地去改变。只有不断地发扬成功的做法,修正不足和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不断深入,不断获得新成果。

虽然有时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说总结资料也十分丰富,但过程性的研究资料却相对不足。虽然多次要求按时上报过程研究资料,但效果却不很理想。即使能按时报来的资料,参考、推广价值也不高,纯粹为完成任务。

五、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下列改进措施促使课题顺利完成,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达成的措施,并定期汇报,保证课题顺利有序开展,获得预期成果。

2.投入资金购买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理论方面的辅导。进一步加大对课题的管理、指导力度。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为结题做准备。一是定期上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材料。小论文、总结、经验体会等均可。二是学期末课题组要进行专项总结,把一学期来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形成书面材料。三是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以此促进本校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反思及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可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群体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有着一定的辐射性,我们将对今后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继续深入进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的实践研究,争取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顺利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绝不会沉浸在暂时的喜悦之中,我们的全体研究成员将继续努力拼搏,扎扎实实研究和推进课题的研究,去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力争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真正理由。

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作业是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又是巩固知识技能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游戏类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如学习《年、月、日》课后,可以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又如,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不能盲目处理,否则将适得其反。

三、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在学习“比例尺“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四、开放性作业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县外国语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象山县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县公交公司或县环保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作业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或是照抄照搬习题答案的现象,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事实上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因此,数学课外作业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功能。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笔者就自己的从教经验,浅谈一下平时是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的。

一、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坡度,在范围和数量上要有层次性、伸缩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要使学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优等生“吃得好”。例如:教学“小数乘积的近似值”时,可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步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

基础练习: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学困生”。

综合练习:测量学校操场的情况,再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这类作业留给中等生。

拓展练习:食堂到菜场买青菜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这类作业留给优等生。

这样,可有效的避免课外作业的“齐步走”现象。

二、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要有实用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 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 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 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秋天到了,你们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吗?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学校决定明天去秋游。秋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秋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汉堡包8元;苹果1元:梨8角;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根据练习内容适量布置作业,要有度

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的以熟生巧,以量求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是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到“减负”的重要手段。

四、根据当天情况偶尔布置选择性作业,要讲民主

学生在完成他认为比较多的作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强迫学生必须如数完成所有作业,那么作业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作业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在布置作业时,曾有老师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把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此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何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写出此次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求分析不会做的原因。

3、此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这样能使教师迅速、清晰的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学生摒弃抄袭、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总之,布置数学作业,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使作业既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摘 要:作业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业设计应紧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作业设计应注重变化性和多样性,作业设计应适中适当。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业设计”。随着减负热潮的影响,我在教学中针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1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2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整合性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①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②“春”字一共出现几次?③“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④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

数学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扣教学目的,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形成

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认知加工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与教学目的无关的作业纯粹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加重学生负担,不能收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设计时应紧扣教学目的,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最终结果,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比如我在教完“最大公约数”后作业是这样设计的:

①两个数公约数的个数是( )。

②.在1、3、5、10、11、12中互质数有( )对。

③.A=2×3×5 B=2×2×3 A 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④.求54和72的最大公约数。

⑤a÷b=12(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4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①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②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③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④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5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因而,如果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利息》前,可以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一、课题说明

我们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单一、守旧、呆板等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通过研究,试图改变目前传统的.作业形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新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作业设计评价标准,以使教师布置作业更具科学性,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评价教师布置作业的标尺。这对改变目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课题先期进行的工作与研究,如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组织课题组学习等,既是课题得以立项的基础,又是课题研究深入的保证。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方法适切,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具备了课题开题的条件,一致同意开题。同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紧扣课题研究目标、抓实研究过程,注重资料积累,丰富研究内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力争在小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通过这一课题主要想解决以下主要问题: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比如采用设置作业超市、数学图画、数学手抄报、数学小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游戏、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成长记录等方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发现、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他们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力求解决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要求的“统一性”、形式的“单调性”、完成的“强迫性”、 内容的“随意性”、习题的“呆板性”问题,使作业突出体现多样化,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数学图画、数学卡片、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2.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

二、具体工作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不断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讨论下一步工作,制定下一步课题研究计划,撰写专题总结,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

2.发动课题组成员搜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培训和学习,并写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对研究方案进行分析与再修改,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教师个人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意愿,切实做好作业设计多样化研究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喜欢的超市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调查型作业、图案型作业、日记型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促使每位研究人员多思考、多总结,真正让作业设计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理由。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8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

2.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绝对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8%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22%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比较多。90%的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60%的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题借鉴的理论书籍太少,学校只有一本,只有依靠上网搜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影响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2.缺乏指导力度。课题研究要想出成果,除了个体的努力外,还要靠指导。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找到突破口,缺乏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

3.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是研究的一大问题。在课题研究方面,思路不够清晰,积极主动性不强。

4.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在作业设计上的一些行为显得非常粗糙和随意性,落实的力度就不够。再加上不善于总结提炼,一学期下来,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徒劳的,没有进行分析和反思,就难以在下一阶段有意识地去改变。只有不断地发扬成功的做法,修正不足和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不断深入,不断获得新成果。

虽然有时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说总结资料也十分丰富,但过程性的研究资料却相对不足。虽然多次要求按时上报过程研究资料,但效果却不很理想。即使能按时报来的资料,参考、推广价值也不高,纯粹为完成任务。

五、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下列改进措施促使课题顺利完成,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达成的措施,并定期汇报,保证课题顺利有序开展,获得预期成果。

2.投入资金购买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理论方面的辅导。进一步加大对课题的管理、指导力度。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为结题做准备。一是定期上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材料。小论文、总结、经验体会等均可。二是学期末课题组要进行专项总结,把一学期来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形成书面材料。三是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以此促进本校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反思及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可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群体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有着一定的辐射性,我们将对今后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继续深入进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的实践研究,争取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顺利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绝不会沉浸在暂时的喜悦之中,我们的全体研究成员将继续努力拼搏,扎扎实实研究和推进课题的研究,去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力争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真正理由。

小学数学创新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设计此类作业时,教师应事先进行查找,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功底广博深厚,并留心发现学生在查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可用,尤其适合中高段学生。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求能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即可。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针对梳理出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其实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编书者。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一、课题说明

我们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单一、守旧、呆板等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通过研究,试图改变目前传统的.作业形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新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作业设计评价标准,以使教师布置作业更具科学性,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评价教师布置作业的标尺。这对改变目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课题先期进行的工作与研究,如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组织课题组学习等,既是课题得以立项的基础,又是课题研究深入的保证。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方法适切,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具备了课题开题的条件,一致同意开题。同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紧扣课题研究目标、抓实研究过程,注重资料积累,丰富研究内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力争在小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通过这一课题主要想解决以下主要问题: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比如采用设置作业超市、数学图画、数学手抄报、数学小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游戏、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成长记录等方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发现、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他们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力求解决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要求的“统一性”、形式的“单调性”、完成的“强迫性”、 内容的“随意性”、习题的“呆板性”问题,使作业突出体现多样化,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数学图画、数学卡片、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2.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

二、具体工作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不断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讨论下一步工作,制定下一步课题研究计划,撰写专题总结,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

2.发动课题组成员搜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培训和学习,并写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对研究方案进行分析与再修改,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教师个人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意愿,切实做好作业设计多样化研究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喜欢的超市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调查型作业、图案型作业、日记型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促使每位研究人员多思考、多总结,真正让作业设计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理由。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8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

2.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绝对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8%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22%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比较多。90%的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60%的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题借鉴的理论书籍太少,学校只有一本,只有依靠上网搜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影响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2.缺乏指导力度。课题研究要想出成果,除了个体的努力外,还要靠指导。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找到突破口,缺乏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

3.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是研究的一大问题。在课题研究方面,思路不够清晰,积极主动性不强。

4.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在作业设计上的一些行为显得非常粗糙和随意性,落实的力度就不够。再加上不善于总结提炼,一学期下来,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徒劳的,没有进行分析和反思,就难以在下一阶段有意识地去改变。只有不断地发扬成功的做法,修正不足和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不断深入,不断获得新成果。

虽然有时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说总结资料也十分丰富,但过程性的研究资料却相对不足。虽然多次要求按时上报过程研究资料,但效果却不很理想。即使能按时报来的资料,参考、推广价值也不高,纯粹为完成任务。

五、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下列改进措施促使课题顺利完成,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达成的措施,并定期汇报,保证课题顺利有序开展,获得预期成果。

2.投入资金购买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理论方面的辅导。进一步加大对课题的管理、指导力度。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为结题做准备。一是定期上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材料。小论文、总结、经验体会等均可。二是学期末课题组要进行专项总结,把一学期来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形成书面材料。三是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以此促进本校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反思及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可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群体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有着一定的辐射性,我们将对今后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继续深入进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的实践研究,争取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顺利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绝不会沉浸在暂时的喜悦之中,我们的全体研究成员将继续努力拼搏,扎扎实实研究和推进课题的研究,去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力争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真正理由。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多元练习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时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作业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再认的载体,是学生能力开发,个性培养的平台。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的作业观,作业应是开放的、多元化的。 一、动手操作型――手脑并用 小学数学课本的例题,教辅的练习有不少是几何图形。无非就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比如,《图形的旋转》一节,笔者给学生留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型的作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知识的理解,内化为知识的运用能力。 动手操作型作业,也可以分为手工类、美术类、剪贴类三种。手工类的需要教师在动手前,在选材方面,制作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角的认识》,笔者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提示:选材可以是牙签、硬纸板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感知角的特性有哪些。美术类作业,白纸是必备的,在作图时提醒学生图例的控制。如《方向和位置》,笔者留的作业是:小区内公园的导游图。要求:有主要的建筑物,画出线路图。亲身体验数学来自生活并指导我们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剪贴类作业,是动手拼摆――确定粘贴的连续的动手操作的过程。如图形的拼组已经学会,笔者留的作业为:按要求剪拼,并把拼好的图形粘在纸上,并叙述过程。学生通过动手非常明了地理解图形之间的转化。 二、亲身度量型――数的感知 在讲授到度量和计量一知识点内容设计时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由于计量的单位不同,进制也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容易混淆。直接灌输的多了,学生很容易厌烦,记不住。笔者对于这样的知识的学习时候,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去认识。笔者在设计此类题时,做到让学生每个人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亲身去感受。如掂不同的实物,估、称实物的质量。亲身实践过得出的体验,印象是最深刻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学到了知识,对数的感知才深刻。 三、调查问卷型――增强统计意识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设计到小调查。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统计能力。通过调查和统计,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对于调查的科学性。预知学生在统计中可能出现错误,给予事先点拨,教会学生如何排除干扰。训练学生对于收集到的信息整体分析比较和取舍的能力。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收集整理型――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在小学的数学中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材不可能一一地详细介绍。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利用上这一有效的资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补充。但是,教师在收集之前提醒学生对于大量的信息的取舍方法。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关联不大的,可以舍弃的,做到心里有数。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总之,学习内容和类型不同,教师可用设计多元练习,让学生全员积极地动起来,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论文题目

为您奉上一部分,请参考: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教学策略A、B、C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年、月、日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圆的面积”的教案圆柱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你好,对于撰写小学数学课改论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从备课的角度撰写。如:《小学数学应该题教学的过程与策略》、《小学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等。二、从上课的角度撰写。如:《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小学数学如何创设情境》、《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三、从辅导的角度撰写。如:《浅议小学数学中年级作业批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指导》等。四、从对新的课改理念的理解入手。如:《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等。

这里搜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1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1、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2、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13、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14、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15、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1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1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18、年、月、日19、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2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21、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2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2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24、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25、圆的面积”的教案26、圆柱的认识2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28、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2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3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3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32、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3、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34、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3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36、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37、营造探究氛围一例38、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3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0、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41、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42、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4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4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46、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47、借助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48、对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练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48、多通道促进数学课堂公平50、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51、对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52、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式课堂结构的认识53、对新课程中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54、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55、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56、让新理念成为把握教材的支撑点57、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58、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5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60、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小学数学课题申报题目有如下:

1、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模型的研究

2、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校本作业开发研究

3、基于学情分析,小学数学高年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4、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模块练习设计探究

5、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整合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6、前后摄干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典型错题的有效利用与研究

7、指向“数感”的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8、基于三阶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小班化教与学的研究

9、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10、基于“Hands-on”的数学创意学具的开发与研究

11、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

12、苍南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13、基于图式的小学数学低段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研究

14、结构化学习:小学生数学学力提升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15、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这里搜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1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1、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2、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13、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14、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15、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1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1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18、年、月、日19、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2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21、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2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2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24、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25、圆的面积”的教案26、圆柱的认识2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28、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2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3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3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32、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3、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34、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3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36、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37、营造探究氛围一例38、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3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0、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41、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42、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4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44、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46、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47、借助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48、对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练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48、多通道促进数学课堂公平50、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51、对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52、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式课堂结构的认识53、对新课程中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54、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55、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56、让新理念成为把握教材的支撑点57、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58、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5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60、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与评价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思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传统教材的课外作业都是机械化的、单一的模仿练习,这种练习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思维、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通过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给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本人就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起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教学完四则运算一课时,我布置四部分的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不同,第二天老师评价后,只要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向创新题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如:当学生学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后,我设计了两道学生作业: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能与不能围绕成三角形).师:请各学习小组拿出学具袋的三根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实验:用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1)学生摆,教师边巡视边指导.(2)汇报交流(有的说能围成三角形,有的说不能——教师课件演示).师: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师:可见,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它的三条边的长短有关系.通过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动手摆小棒,动脑想一想,让学生发现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长短有关,即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应用深化、解决问题.小刚想制作一个帆船模型,要求做成三角形支架,他现在有两根小铁条,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请你们帮小刚想一想,应再准备一根几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帆船?学习方法:(1)小组活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说明理由.(3)师生概括:再准备一根大于3厘米而小于13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的帆船.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发散思维活动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再好的知识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为了让学生良好运用数学知识,我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找准生活的切入点,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后,我设计这样的生活实践题:请你测量热水瓶及杯子并记录有关数据,制作热水瓶和杯子的包装盒,看谁设计得合理、漂亮.这道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许多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生活实践题的编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小学生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既要考虑共性因素,又要照顾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我们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及时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业,从中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效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