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谈生命冰心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谈生命冰心论文参考文献

没读过这篇文章啊

揭示了生命是经历过很多的曲折过后才会到大理想的彼岸

【摘要】:“爱”是冰心文学的核心,也是冰心文学研究的核心。本文就冰心“爱的哲学”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新审视。提出了“爱的哲学”中的“自然之爱”是塑造健全人格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家园的观点。 【关键词】:冰心 爱的哲学 自然之爱 和谐冰心老人曾在写给葛翠琳[1]的手稿中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得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迷漫,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也不悲哀!”[2]又曾在1998年金秋,她针对“冰心奖”谈话时说:“给世界爱和美,有了爱便有了一切!”那么一直在冰心口中来回提及的爱,就是她独创的“爱的哲学”。 冰心所处的五四时期是一个急风暴雨的时代,社会处于历史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爱的柔和,温情特征,在五四时期是不太和谐的音调。这个时期是一个觉醒与苦闷,追求与迷惘,激动与感伤,抗争与颓唐相互交织的“过渡时代”[3],曾经被五四女作家绿漪称为“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4],处于“青黄不接的时代”的青年们,各自寻求解脱的办法是:有的游戏于人间,放浪形骸;有的颓废潦倒,看破红尘;有的研究佛经,归隐故里;有的信封天主,皈依上帝;有的自爆自弃,自戕自虐……总之,他们不能寻找到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常感到人生无意义和无价值。冰心“爱的哲学”便应运而生了。是冰心,她用独特的作品唤醒了这些青年人,在她的作品中深情地喊出了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爱的心声,告诉人们要象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别人,而且人类应该彼此相爱,才能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哲学”是以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为主要内容的,在她的作品中以母爱和童真为纬,以自然之爱为经,织成了一团团光网,它们均不失真,善,美的成份和社会价值,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言“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是一个道德的基本和一个和平的欲求。”[5] 一、自然之爱的真谛 在冰心心理世界和文学世界中,“自然”是母亲的化身,自然之爱是母爱的一种衍生,母爱的另一种体现,,回归自然就是回归母体,就是回归生命本质。自然是美的和谐的,是生命的本源。然而,冰心写自然并不是一般性地回归自然,而是把回归自然与歌颂母亲联系在一起,从而把自然之爱升华为形而上的生命理解,成为其所看取的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故言“自然之爱”是“爱的哲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在冰心的整个“爱的哲学”中,赞颂大自然的美,是贯穿始终的主要旋律。所谓自然,本来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人的自然天性,二是指自然界的事物。冰心对于人的自然本真的追求和对自然万物的描写,在她的作品中,无疑表露地十分充分。 冰心把自然视为第二生命,她对自然的礼赞和崇拜是本着自然本身的爱和自己内心的真而来。因此冰心对于自然,描摹之真,体认之玄深,感悟之灵慧,都是令人叹止的。对自然的迷恋,是冰心一再赞颂的主题。在她心目中“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6]。冰心的这种观念的形成,要归因于她童年时期对大海的亲近,以及泰戈尔那以贴近大自然的脉络所写成的作品对她的熏陶,和泰戈尔所宣扬的宇宙和个人的心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思想对她的洗礼。冰心笔下的自然是单纯的,明净的,清新的,同时蕴含着一片童心:“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7] ,“小松树,容我伴你罢,山上白云深了!”[8]这诗句表都达了人对自然的纯朴,天然的那种亲近,作者向自然请求给予,作者并没有一种比“小松树”更为强大的优越感,相反,诗人感到了自己是同样的弱小,是想在给予的同时获得一种安全感,实际是想通过给予自然爱而获得爱。冰心爱用哲理小诗的形式表达她对自然的热爱,如“诗人,不要委屈了自然罢,‘美的图画’,要淡淡地描呵!”[9]冰心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就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了。还有“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我在宇宙的摇篮里。”[10]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离不开自然而生活,自然也因为有了人才变得完整而美好,自然与人的心灵可以互相交融,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像婴儿和母亲的关系一样。这表达了冰心对人和大自然相和谐的一种强烈愿望。在这短短的诗行间就将冰心那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的温柔的情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冰心对自然地具体的爱常常表现在对大海的喜爱之中,海常常出现在冰心的笔下,但她从未详细描画过大海波涛汹涌的狂暴面目,《寄小读者·通讯七》中提到“海波吟啸着”,但并不进一步描写海面壮观的景象。冰心对海的正面描写总是和谐的、平静的、绚丽的,博大的,海是母亲,而冰心是海最美丽的女儿!她时常沉浸于对大海的怀念中,对大海的描述实在令人称绝:“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仅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丽界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阑房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漾开了来……”[11]冰心笔下的海是这般的赏心悦目,柔美,同时也渗透着作家探索人生的怀疑与苦闷之情的幽美。冰心在她的诗赋中的情思和澎湃的灵感便是大海给予的,生命之所以有趣,正是因为世界还有美好的东西。可见,冰心对大自然的情感是十分深厚的。从她的诗中,常常能够让人们获得新鲜的感受,自然含蓄,而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洗礼与启迪。 冰心对自然的美的描绘,还有她独特的意义蕴含其中。冰心说:“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12]她把自然美变成了她沟通儿童的载体,换成了布施爱的桥梁。冰心以自然之爱调和着社会的琴弦,她希望患着时代病的颓伤的青年不以“憎”去将一切世事纷争推得远远的,从而在世上偷生;而应该以“爱”来重新振奋他们,使他们含着希望,在大调和中求得生存,渴望着人们用爱和同情去美化心灵,引发出世人的“天性之爱”即“自然之爱”,进而达到一种普遍的共同人类之爱。 是啊,冰心随时随地欣赏自然,热爱自然,在她看来,自然之美和爱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和人格,更能疗救与慰藉社会病的人们的心灵。冰心用对大自然的描写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最本真最善良的部分。是啊,人类最终应该回到自然中的,正如“卢梭因厌恶近代文化而号召回到自然”中一样。这个口号有回到人的原始状态的意义,也有回到自然人的纯朴,真,善,美的意义。冰心说过“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13]生命之所以变得无味是因为没有了大海,绿荫月夜,屏山……大自然的一切。对生命的思考,冰心总是以“万全的爱”来抵御可怕肮脏的恨和恶。面对世俗生活,疗救了生命在“风沙扑面”的恶劣环境中所受的伤害,使之从颓唐中振作起来,温暖人生、引导人性。 然而由于工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对原始自然地侵占和破坏也随之而来。人类文明在机械的物质化进程下,走进了一种偏狭的轨道,于是证明了物质进程与人性走向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逻辑,物质文明过渡强化使得现代人在物质的围困下,丧失了良知和细腻。他们不在情感生命与爱和恨的领域之内,人的精神变得无序,人的情感变得无依,人的欲望变得可怕且无界限。人在逐渐向着人造的社会化发展,保留人性的本真特性之空间在逐渐缩小,文明带来了人性同时也扼杀了人性。这样人的生存状态在威胁着人类,在威胁着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环境。于是,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人的含义,即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呼唤。那是什么足以让人立起来呢?就是冰心的“自然之爱”!冰心对“自然之爱”的颂歌,就像一盏明灯温暖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这爱的颂歌,滋养了人性中善良、坚定的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人性健康向善。 二、自然之爱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冰心笔下的自然之爱,往往联系着现代人的人格精神的塑造。她既赞颂白莲“亭亭的傲骨”[14],又颂扬“冰雪里的梅花”[15]对现代人的独立人格进行张扬,她凭借自然之爱,从事着培育健美人性,塑造高尚灵魂的伟大工程! 然而,冰心“爱的哲学”摆在人们面前时却又使许多的人陷入了困惑:“爱的哲学”一直是冰心传播博爱的手段,它对现代社会究竟是有益还是无益?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能实现吗?会不会是过时了?的确,对于这样的疑问,冰心也曾经怀疑过,矛盾过,在她的散文《问答辞》中就明显的表现了这种心情。可是到了晚年,冰心依然坚持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也是我即将要探讨和解答的:冰心的“自然之爱”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冰心的自然之爱是一种真与美的表现。它是完善和健全的人格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仇恨,敌视,猜忌,冷漠,嫉妒,虚伪,欲望扩大等种种假恶丑像幽灵一样还徘徊在人们的灵魂内部时,我们尤其更需要“自然之爱”作为灵魂的消洗剂,滋补剂。现代社会中的人更多的是注重物质,知识,能力,技术,往往造成了信仰的缺失,精神的崩溃,欲望的过渡膨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严重失衡。于是在现有的物质不能足以满足人的欲望要求时,就把丑心恶掌伸向了大自然中。最后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碧绿的草地等大自然的万物变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等到大自然都被掠夺的所剩无几时,人们之间开始了相互的战争,最后弄得国破,家破,人亡。总而言之,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人的自然本真。诚然,冰心“爱的哲学”便成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的心灵在自然的情况下是最澄清,洁净而不混乱的。它会变得混乱,浑浊,是因为有恶的东西存在。是在肮脏,杂乱的环境下产生的。于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有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关于水的实验,科学家把观察到的水的图片都拍摄了下来,一个很惊人的结果出现在人们面前:在“爱和感谢”的文字上面的水分子,不论是英文,德文还是日文写的,都一致凝聚成了一个美丽的水晶图。这更说明了爱和美德,是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的。这不正是冰心的“爱的哲学”吗?!当世界纷乱不安,人们的忧愁,烦恼与日俱增,当疾病,瘟疫,战争天灾人祸越来越频繁使得人们乃至动物植物都感到身心不安时,我们更需要“爱的哲学”,教会我们爱的能力。因为这个世界越来越需要爱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的关怀与爱护。而不仅仅只是崇尚自我与竞争,为了一点点自身的利益而去与人争,与自然争,结果却是遭到恶报。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那就是心中存有爱,因为有了爱,人们就会懂得了感谢,包容,谦让,互助,于是大家也就和谐相处了,世界也就变得美好了。这样何乐而不为啊?! 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有很多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在她的笔下,无论是繁星闪烁的天空,温和绚丽的大海,仪态万千的蔚冰湖,还是海上明月。出水白莲,深谷幽兰,都是她与心灵对接的产物,自然万物之美都是冰心与之心神相交,和谐相处之中才显现出来的,就像黑格尔所言:“自然美只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16]这表达了冰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思考,同样展示了她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 三、结语 “爱”是人的天性,一切的人性皆源于情感,而情感又以“爱”为源头。冰心“爱的哲学”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了:只有在最本源的地方才能得到最本真的人性,而需要用爱去启发。 “爱的哲学”尽管受到了种种的批评,但历经了数十年的的年轮流转而依旧魅力如初,它经过了精神的变革,商品的冲击,利欲崇拜的污水排灌之后,也依然没有消失,而且梅花二度,重绽新花。这说明了“爱的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和生命力。它是社会土壤培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它对文学的影响,对人,对人性的不寻常的社会意义使它合理的存在着,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即是合理”![17] 在冰心那里,爱是人类和一切,是人类的生命,可以让芸芸众生获得一片宁静,一种爱意,一点慰藉和一丝温暖。冰心“爱的哲学”是她对人类最真诚的奉献,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与补充。总之,如果说文学对人有“育”与“拯救”的目的,那么冰心“爱的哲学”便是拯救的“良方”;如果说文学对社会有“美化”和“指导”的作用,那么冰心“爱的哲学”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固然它过于理想化,但是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的健康,明朗;更加珍惜它温暖人心的品格。它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具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建设文明,昌盛,和谐的社会,更需要“爱的哲学”。正如巴金先生所说的一样:“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18]因此说, “爱的哲学”作为新世纪的最初曙光之一,在21世纪并未泯灭,并未过时! (笔于2010年)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钱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家出版社,1988年第一期。 3、冰心:《冰心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4、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葛翠琳:1930年2月25日生于河北乐山亭,燕京大学社会系毕业,现为作协专业作家,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野葡萄》、《翻跟斗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 [2]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九》,《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7页。 [3] 陈衡哲:《说过渡时代》,转引钱红《属于他们的“真、善、美”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一期,作家出版社。 [4] 绿漪:《棘心》,转引钱红《属于他们的“真、善、美”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一期,作家出版社。 [6]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5页。 [7] 冰心:《春水×四三》,《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72页。 [8] 冰心:《春水×四一》,《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72页。 [9] 冰心:《春水×六》 ,《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62页。 [10] 冰心:《繁星×一四》,《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8页。 [11]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5页。 [12]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七》,《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6页。 [13] 冰心:《往事×一》,《往事》东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53页。 [14] 冰心:《繁星×二四》,《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13页。 [15] 冰心:《春水×一八》,《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67页。 [16]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一卷第5页。 [1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1页、《小逻辑》43页,北京出版社,2007年出版。 [18] 巴金:《<冰心著作集>后记》,《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生命是如此 宝 贵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沙漠中一粒粒金黄的细沙,一点儿也不起眼;生命又是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没有课的下午,我和同学一起玩水枪,跑得飞快,不小撞到了墙角上。我俩吓坏了,在场的人也都惊呆了。我捂着流血的头,害怕极了。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有谁流过这么多的血,当时我幼稚地想:“这下我完了。”“快送医院吧!”不知是谁打破了那可怕的沉寂。我被同学的家长和阿姨送到了医院,大夫给我的伤口缝了针。忍着疼痛我后悔极了,要是当时我们都能控制一点,要是……这下妈妈肯定又要担心好几天了。妈妈看到我时,我已经被包扎得像一名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看到妈妈那牵挂的眼神,焦急的面孔,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内疚地说了一声:“妈妈,对不起!”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它就像薄冰一样不堪一击。生命又是如此宝贵,需要我们珍惜对待。热爱生命吧,让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努力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生命是如此美 丽亲爱的小人鱼:你好吗?你那不灭的灵魂依然在蔚蓝的天空中漂游吗?虽然你不认识我,一个来自古老的国度的现代女孩,可你飘逸的身影总在我的梦想中浮现,你那美丽而忧伤的生命总让我低回不已。小时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你的故事——《海的女儿》。美丽善良的你,为了梦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远离亲人,走出赋予你生命的大海,每走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舞蹈般疼痛,你忍受一切不能忍受之苦,只为了能够得到王子的爱情和一个人类不灭的灵魂。最终在希望幻灭之时,不惜抛弃生命,去诠释何为真正的人!我曾多次在心里问:这样值得吗?年幼的我当然无法明白这个故事的真谛。长大后,学习压力使我喘不过气。别人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的总有回报。然而,有时我明明付出努力,却无所收获。还深深记得那次考试:夜以继日地刻苦,换来的却是不可接受的低分。我开始埋怨上天的不公平,我开始放弃原本的努力,一蹶不振。这时,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再去读一读《海的女儿》吧,你一定会受益匪浅。”我再一次翻开了那本书。当故事中的一个个章节、一句句话,甚至是一个个字,再次进入我的眼帘,我感到一股甘泉涌入心田,她象初春的第一抹阳光,使我的心豁然开朗。我佩服你,追求美好的目标,而我看重的却只是结果。一点点困难,已然使我退缩。但这点痛苦,对于你来说,算得了什么?你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命的追求。难道你真的如巫婆所预言的那样,变成了海面上的泡沫了吗?不,你分明被作者赋予了人类最美好的灵魂。表面上你失败了,没有成为人,但在精神上你至高无上。你梦想过,奋斗过,你终于获得了不灭的灵魂,你是幸福的,我读懂了你,小人鱼!我也读懂了生命,我不再多愁善感,我不再怨天尤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拼搏,追求本身就是回报。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美。因为,生命是如此——美丽!此致敬礼中国女孩 2010-1-17生命是如此 多 彩生命本没有色彩,但人的心灵会赋予它色彩。岳飞的生命是红色的,因为他的心灵是红色的,赤胆忠心,一生不变“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历经千辛万苦,扫遍天南地北,那红色一丝不变。他用自己的生命洒下满江红。深重的红。屈原的生命是白色的,因为他的心灵是纯白无瑕的。在那个兵连祸结,政治黑暗的时代,屈原十那样清高,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同流合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是不甘与之俱黑的他选择了离去,将自己的身躯投入汨罗江的怀抱,以汨罗江的清流冲刷出自己的清白。鲁迅的生命是黑色的,因为他的心灵是深沉的。鲁迅所出的时代更是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在黑暗中,一位文学巨匠诞生,在黑暗中,一位思想家诞生,在黑暗中,一位革命家诞生。他用笔为武器,纸为战场,从此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战斗不休。他用战斗的字唤醒几万万中华儿女,撕破黑暗统治。黑色决定了他凝重的性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深沉给我们留下了他黑色的高大的背影,让人永远敬仰。生命没有色彩,但人的心灵使它焕发色彩,有什么样的心灵,生命便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红色的为国奋斗而舍生取义,白色的独善其身而不同流合污,黑色的担负沉重压力的战士之心,生命的色彩是如此美丽耀眼,散发着别样的光彩!生命是如此 美 丽在这个世界上有着无数的生命,我们,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无疑,生命是极其短暂的,不知不觉之间,焜黄华叶衰,生命走到了尽头。以前,我认为生命的存在并没有太多意义。生命中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痛苦与磨难,后来,德雷莎修女的一生改变了我的看法。德雷莎修女出生在爱尔兰,她义无反顾的投身爱心事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诊所、学校。她日夜守护在垂死者身旁,给以他们关怀。她不慕荣华,以助人为己任,最终成就了一番巨大的成就,为世人所传颂。她是爱的使者,为无数贫苦人送去温暖。她的一生奉献在了无数人身上,她的生命是一曲爱的赞歌,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生命是美丽的,我们要懂得欣赏,”德雷莎修女说。同样,海伦凯勒的生命也是美丽的。她双目失明,可是,她仍然没有放弃生命。她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学习着,生活着,她最终成为了作家,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她克服了一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后达到了健全人也难以达到的高峰。因此,她的生命因拼搏而精彩,因奋斗而美丽。玛丽居里一生也是美丽的。美丽在她的科学探索精神上。她是人类探索的先驱。同时,她不慕名利,不申请提炼镭的专利,还将英国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奖牌送给女儿做玩具。爱因斯坦对她给予了高度赞赏。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在世界上,永存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失败者拥有了它而成功。精神使生命升华,使人生的价值升华。生命的美丽在于精神的强大。一个人只要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他必将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同时,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你为世界做了些什么。正是这些,生命才变得美丽,生命的价值才得到升华。生命是美丽的。让我们珍惜美丽的、珍贵的生命,努力过好生命的每一天,成就精彩美丽人生!生命是如此 芬 芳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他像花儿一样,开放了,又凋谢了,但曾经把芳香散落人间。一场大难,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团结。当农民正在田中辛勤耕作时,当工人们正坚守工作岗位时,当学生正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时,一刹那,山摇地动,房塌楼倒,灾难降临了。地震之后,昔日整齐的房屋变成眼前的废墟,昔日欢声笑语的课堂变成了“哭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无私的双手在伸向灾区,也看到了大难面前中国人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宝贵精神。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当老师正在课堂上聚精会神跌讲课时,地震来了,学生们匆匆往外逃。可是有两个学生由于惊吓不能动弹,是老师,一位年轻的老师拉住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天花板上掉下的块块砖石。学生得救了,老师却永远的走了。走的那么匆忙,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但又走的那么从容,令人肃然起敬。还有,救灾人员在解救伤员过程中,曾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在一片瓦砾中,发现了一个母亲。母亲面含微笑,可身躯早已冰凉。然而,惊喜的是,在他的身下还有一个安睡的婴儿,这个婴儿还活着。一个不到13岁的孩子,本来他可以躲过这场地震造成的灾难,可他为了去通知其他的同学,奋不顾身地又跑回了房里,就这样,他拯救了好几个同学,可他却失去了活蹦乱跳的双腿。灾难无情,人有情。在这场灾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面孔。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的奉献”的新内涵,诠释了“灾难面前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有些人离开了我们,我们不仅不认为他们走了,而且还要说:你们的生命短暂,但灵魂在我们心中永驻。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玫瑰的清香虽飘逝,但它已尽力开放;英雄的生命短暂,但他们已奉献过。让我们记住:他们的生命是如此芬芳!

冰心艺术特色论文相关参考文献

歌颂母爱,童真,自然。

她的笔名来自“莹”,“一片冰心在玉壶”,体现出了她写作的风格, 像冰那样的透彻,充分 的渗透着真善美。冰心出生于福州,烟台,这有山有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她那清纯,心胸 宽阔的性格和写作风格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冰心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感情的文字表达。冰心往往将自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自然景物的点染表现出来。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冰心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心的散文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冰心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冰心以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美的教育,但它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而是同特定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冰心

【摘要】:“爱”是冰心文学的核心,也是冰心文学研究的核心。本文就冰心“爱的哲学”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新审视。提出了“爱的哲学”中的“自然之爱”是塑造健全人格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家园的观点。 【关键词】:冰心 爱的哲学 自然之爱 和谐冰心老人曾在写给葛翠琳[1]的手稿中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得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迷漫,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也不悲哀!”[2]又曾在1998年金秋,她针对“冰心奖”谈话时说:“给世界爱和美,有了爱便有了一切!”那么一直在冰心口中来回提及的爱,就是她独创的“爱的哲学”。 冰心所处的五四时期是一个急风暴雨的时代,社会处于历史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爱的柔和,温情特征,在五四时期是不太和谐的音调。这个时期是一个觉醒与苦闷,追求与迷惘,激动与感伤,抗争与颓唐相互交织的“过渡时代”[3],曾经被五四女作家绿漪称为“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4],处于“青黄不接的时代”的青年们,各自寻求解脱的办法是:有的游戏于人间,放浪形骸;有的颓废潦倒,看破红尘;有的研究佛经,归隐故里;有的信封天主,皈依上帝;有的自爆自弃,自戕自虐……总之,他们不能寻找到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常感到人生无意义和无价值。冰心“爱的哲学”便应运而生了。是冰心,她用独特的作品唤醒了这些青年人,在她的作品中深情地喊出了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爱的心声,告诉人们要象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别人,而且人类应该彼此相爱,才能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哲学”是以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为主要内容的,在她的作品中以母爱和童真为纬,以自然之爱为经,织成了一团团光网,它们均不失真,善,美的成份和社会价值,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言“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是一个道德的基本和一个和平的欲求。”[5] 一、自然之爱的真谛 在冰心心理世界和文学世界中,“自然”是母亲的化身,自然之爱是母爱的一种衍生,母爱的另一种体现,,回归自然就是回归母体,就是回归生命本质。自然是美的和谐的,是生命的本源。然而,冰心写自然并不是一般性地回归自然,而是把回归自然与歌颂母亲联系在一起,从而把自然之爱升华为形而上的生命理解,成为其所看取的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故言“自然之爱”是“爱的哲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在冰心的整个“爱的哲学”中,赞颂大自然的美,是贯穿始终的主要旋律。所谓自然,本来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人的自然天性,二是指自然界的事物。冰心对于人的自然本真的追求和对自然万物的描写,在她的作品中,无疑表露地十分充分。 冰心把自然视为第二生命,她对自然的礼赞和崇拜是本着自然本身的爱和自己内心的真而来。因此冰心对于自然,描摹之真,体认之玄深,感悟之灵慧,都是令人叹止的。对自然的迷恋,是冰心一再赞颂的主题。在她心目中“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6]。冰心的这种观念的形成,要归因于她童年时期对大海的亲近,以及泰戈尔那以贴近大自然的脉络所写成的作品对她的熏陶,和泰戈尔所宣扬的宇宙和个人的心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思想对她的洗礼。冰心笔下的自然是单纯的,明净的,清新的,同时蕴含着一片童心:“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7] ,“小松树,容我伴你罢,山上白云深了!”[8]这诗句表都达了人对自然的纯朴,天然的那种亲近,作者向自然请求给予,作者并没有一种比“小松树”更为强大的优越感,相反,诗人感到了自己是同样的弱小,是想在给予的同时获得一种安全感,实际是想通过给予自然爱而获得爱。冰心爱用哲理小诗的形式表达她对自然的热爱,如“诗人,不要委屈了自然罢,‘美的图画’,要淡淡地描呵!”[9]冰心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就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了。还有“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我在宇宙的摇篮里。”[10]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离不开自然而生活,自然也因为有了人才变得完整而美好,自然与人的心灵可以互相交融,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像婴儿和母亲的关系一样。这表达了冰心对人和大自然相和谐的一种强烈愿望。在这短短的诗行间就将冰心那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的温柔的情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冰心对自然地具体的爱常常表现在对大海的喜爱之中,海常常出现在冰心的笔下,但她从未详细描画过大海波涛汹涌的狂暴面目,《寄小读者·通讯七》中提到“海波吟啸着”,但并不进一步描写海面壮观的景象。冰心对海的正面描写总是和谐的、平静的、绚丽的,博大的,海是母亲,而冰心是海最美丽的女儿!她时常沉浸于对大海的怀念中,对大海的描述实在令人称绝:“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仅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丽界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阑房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漾开了来……”[11]冰心笔下的海是这般的赏心悦目,柔美,同时也渗透着作家探索人生的怀疑与苦闷之情的幽美。冰心在她的诗赋中的情思和澎湃的灵感便是大海给予的,生命之所以有趣,正是因为世界还有美好的东西。可见,冰心对大自然的情感是十分深厚的。从她的诗中,常常能够让人们获得新鲜的感受,自然含蓄,而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洗礼与启迪。 冰心对自然的美的描绘,还有她独特的意义蕴含其中。冰心说:“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12]她把自然美变成了她沟通儿童的载体,换成了布施爱的桥梁。冰心以自然之爱调和着社会的琴弦,她希望患着时代病的颓伤的青年不以“憎”去将一切世事纷争推得远远的,从而在世上偷生;而应该以“爱”来重新振奋他们,使他们含着希望,在大调和中求得生存,渴望着人们用爱和同情去美化心灵,引发出世人的“天性之爱”即“自然之爱”,进而达到一种普遍的共同人类之爱。 是啊,冰心随时随地欣赏自然,热爱自然,在她看来,自然之美和爱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和人格,更能疗救与慰藉社会病的人们的心灵。冰心用对大自然的描写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最本真最善良的部分。是啊,人类最终应该回到自然中的,正如“卢梭因厌恶近代文化而号召回到自然”中一样。这个口号有回到人的原始状态的意义,也有回到自然人的纯朴,真,善,美的意义。冰心说过“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13]生命之所以变得无味是因为没有了大海,绿荫月夜,屏山……大自然的一切。对生命的思考,冰心总是以“万全的爱”来抵御可怕肮脏的恨和恶。面对世俗生活,疗救了生命在“风沙扑面”的恶劣环境中所受的伤害,使之从颓唐中振作起来,温暖人生、引导人性。 然而由于工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对原始自然地侵占和破坏也随之而来。人类文明在机械的物质化进程下,走进了一种偏狭的轨道,于是证明了物质进程与人性走向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逻辑,物质文明过渡强化使得现代人在物质的围困下,丧失了良知和细腻。他们不在情感生命与爱和恨的领域之内,人的精神变得无序,人的情感变得无依,人的欲望变得可怕且无界限。人在逐渐向着人造的社会化发展,保留人性的本真特性之空间在逐渐缩小,文明带来了人性同时也扼杀了人性。这样人的生存状态在威胁着人类,在威胁着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环境。于是,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人的含义,即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呼唤。那是什么足以让人立起来呢?就是冰心的“自然之爱”!冰心对“自然之爱”的颂歌,就像一盏明灯温暖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这爱的颂歌,滋养了人性中善良、坚定的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人性健康向善。 二、自然之爱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冰心笔下的自然之爱,往往联系着现代人的人格精神的塑造。她既赞颂白莲“亭亭的傲骨”[14],又颂扬“冰雪里的梅花”[15]对现代人的独立人格进行张扬,她凭借自然之爱,从事着培育健美人性,塑造高尚灵魂的伟大工程! 然而,冰心“爱的哲学”摆在人们面前时却又使许多的人陷入了困惑:“爱的哲学”一直是冰心传播博爱的手段,它对现代社会究竟是有益还是无益?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能实现吗?会不会是过时了?的确,对于这样的疑问,冰心也曾经怀疑过,矛盾过,在她的散文《问答辞》中就明显的表现了这种心情。可是到了晚年,冰心依然坚持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也是我即将要探讨和解答的:冰心的“自然之爱”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冰心的自然之爱是一种真与美的表现。它是完善和健全的人格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仇恨,敌视,猜忌,冷漠,嫉妒,虚伪,欲望扩大等种种假恶丑像幽灵一样还徘徊在人们的灵魂内部时,我们尤其更需要“自然之爱”作为灵魂的消洗剂,滋补剂。现代社会中的人更多的是注重物质,知识,能力,技术,往往造成了信仰的缺失,精神的崩溃,欲望的过渡膨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严重失衡。于是在现有的物质不能足以满足人的欲望要求时,就把丑心恶掌伸向了大自然中。最后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碧绿的草地等大自然的万物变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等到大自然都被掠夺的所剩无几时,人们之间开始了相互的战争,最后弄得国破,家破,人亡。总而言之,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人的自然本真。诚然,冰心“爱的哲学”便成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的心灵在自然的情况下是最澄清,洁净而不混乱的。它会变得混乱,浑浊,是因为有恶的东西存在。是在肮脏,杂乱的环境下产生的。于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有科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关于水的实验,科学家把观察到的水的图片都拍摄了下来,一个很惊人的结果出现在人们面前:在“爱和感谢”的文字上面的水分子,不论是英文,德文还是日文写的,都一致凝聚成了一个美丽的水晶图。这更说明了爱和美德,是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的。这不正是冰心的“爱的哲学”吗?!当世界纷乱不安,人们的忧愁,烦恼与日俱增,当疾病,瘟疫,战争天灾人祸越来越频繁使得人们乃至动物植物都感到身心不安时,我们更需要“爱的哲学”,教会我们爱的能力。因为这个世界越来越需要爱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的关怀与爱护。而不仅仅只是崇尚自我与竞争,为了一点点自身的利益而去与人争,与自然争,结果却是遭到恶报。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那就是心中存有爱,因为有了爱,人们就会懂得了感谢,包容,谦让,互助,于是大家也就和谐相处了,世界也就变得美好了。这样何乐而不为啊?! 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有很多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在她的笔下,无论是繁星闪烁的天空,温和绚丽的大海,仪态万千的蔚冰湖,还是海上明月。出水白莲,深谷幽兰,都是她与心灵对接的产物,自然万物之美都是冰心与之心神相交,和谐相处之中才显现出来的,就像黑格尔所言:“自然美只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16]这表达了冰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思考,同样展示了她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 三、结语 “爱”是人的天性,一切的人性皆源于情感,而情感又以“爱”为源头。冰心“爱的哲学”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了:只有在最本源的地方才能得到最本真的人性,而需要用爱去启发。 “爱的哲学”尽管受到了种种的批评,但历经了数十年的的年轮流转而依旧魅力如初,它经过了精神的变革,商品的冲击,利欲崇拜的污水排灌之后,也依然没有消失,而且梅花二度,重绽新花。这说明了“爱的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和生命力。它是社会土壤培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它对文学的影响,对人,对人性的不寻常的社会意义使它合理的存在着,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存在即是合理”![17] 在冰心那里,爱是人类和一切,是人类的生命,可以让芸芸众生获得一片宁静,一种爱意,一点慰藉和一丝温暖。冰心“爱的哲学”是她对人类最真诚的奉献,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与补充。总之,如果说文学对人有“育”与“拯救”的目的,那么冰心“爱的哲学”便是拯救的“良方”;如果说文学对社会有“美化”和“指导”的作用,那么冰心“爱的哲学”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固然它过于理想化,但是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的健康,明朗;更加珍惜它温暖人心的品格。它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具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建设文明,昌盛,和谐的社会,更需要“爱的哲学”。正如巴金先生所说的一样:“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18]因此说, “爱的哲学”作为新世纪的最初曙光之一,在21世纪并未泯灭,并未过时! (笔于2010年)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钱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家出版社,1988年第一期。 3、冰心:《冰心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4、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葛翠琳:1930年2月25日生于河北乐山亭,燕京大学社会系毕业,现为作协专业作家,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野葡萄》、《翻跟斗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 [2]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九》,《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7页。 [3] 陈衡哲:《说过渡时代》,转引钱红《属于他们的“真、善、美”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一期,作家出版社。 [4] 绿漪:《棘心》,转引钱红《属于他们的“真、善、美”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一期,作家出版社。 [6]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5页。 [7] 冰心:《春水×四三》,《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72页。 [8] 冰心:《春水×四一》,《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72页。 [9] 冰心:《春水×六》 ,《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62页。 [10] 冰心:《繁星×一四》,《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8页。 [11]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5页。 [12]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七》,《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6页。 [13] 冰心:《往事×一》,《往事》东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53页。 [14] 冰心:《繁星×二四》,《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13页。 [15] 冰心:《春水×一八》,《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67页。 [16]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一卷第5页。 [1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1页、《小逻辑》43页,北京出版社,2007年出版。 [18] 巴金:《<冰心著作集>后记》,《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生命科学漫谈论文

提升对生命进程的认识 诺贝尔奖垂青生命科学 2002-10-11 08:39:00 新华网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这3位科学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他们的研究工作提升了人类对生命进程的认识。 10月9日晚,当武汉大学化学系张丽娜教授从本报记者这里得知这一消息时,对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又授予化学生物领域的科研成果略感惊讶。但她表示,如今生物学和化学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这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大趋势,这一地带容易出创新的科研成果,产生诺贝尔量级的成就。 据专家介绍,在这3位科学家所开创的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今天的研究人员已能迅速并且简单地揭示一个物种包含多少种不同的蛋白质,能用三维照片显示蛋白质分子溶解状态的样子。这些新方法对于新药品的开发起到了革命性的促进作用,并能应用在其他领域,如食品控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尽快诊断等方面。这些基本上都是现代化学应用在生命科学上所取得的成果。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院士对获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约翰·芬恩等人比较熟悉。她认为,他们的成果对于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在21世纪,化学学科将和生命科学更紧密地融合。据记者了解,赵玉芬院士是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也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据了解,我国有不少科学家也都同时活跃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 最近几十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出现了青睐分子生物学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周嘉华研究员是研究诺贝尔化学奖的专家。他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诺贝尔化学奖有1/3左右颁给了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成果,这是相当高的比例。他指出,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化学家已经开始从以自然物质为研究对象朝着研究人和生命体转变。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事实上,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也授予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成就。他认为,未来生命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会更高。 生命科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近年来,我国也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和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等。同时,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的数量迅速增加,影响力因子也在提高。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学家向记者表示,我国目前在该领域还没有接近诺贝尔奖量级的成果。当然,我国已经加大了对生命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少中青年科学家已经脱颖而出。他相信,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

生命科学是通过分子遗传学为主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育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生命科学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摘 要: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着理论基础,研究工具,阐明本质的重要作用,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三个方面说明有机化学课程与生命科学中的关系。

关键词:有机化学;生命科学;关系

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生物体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的合成、分解、转化、代谢无不以有机化学为基础。有机化学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如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农膜等保证了农业生产;兽医药、饲料添加剂促进了畜牧业生产。要正确地使用,必须了解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生理功能。但是,目前有些学校的生命科学专业越来约忽视有机化学课程,课时越来越少,这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不利,比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将从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生命科学,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三个方面说明有机化学课程与生命科学中的关系。希望能引起从事生命科学专业人对有机化学的重视。

1.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有机化学就其最初的意义而言,是生物物质的化学。1807年,J. F. Yon Berzilius首先把从活细胞中获得的化合物命名为有机化合物。那时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本质还没有认识,因而便赋予有机化合物一种神秘的色彩,许多化学家认为有机物是不可能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它们是“生命力”所创造的。但是1828年,F. Wohler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了尿素,否定了关于“生命力”的假说,可以说是化学家第一次干预了生命科学。

随后有机化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的结构研究和合成方法上,较少关心它们的生物功能。尽管如此,许多化学家的研究成果还是成为了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里程碑。比如,19世纪中叶,I. Pasteur关于左旋和右旋酒石酸经典式的研究,导致70年代Vanthof和LeBel碳原子四面体构型学说的建立,它是生命分子结构不对称性的基础。E. Fischer对碳水化合物立体化学和肽合成化学的贡献是这两大类重要的生命分子化学的奠基石。20世纪50年代,A. Todd建立的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结构,为V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铺平了道路。60年代H. G. Khorana开创的磷酸二酯法合成寡核苷酸,不但证明了DNA上每三个碱基组成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从而提出了一套遗传密码,而且也开始了人工合成DNA的研究。化学家也将用化学小分子和化学工具研究生命体系。1985年H. Smith和K. 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而使分子生物学在技术上有了一个突破和飞跃。1988年SchrEiber在做靶向合成(TOS)天然产物FK506时发现FK506的结合蛋白FKBP12。1991年他们又利用小分子探针FK506和Cyclosporin发现他们可以抑制磷酸化酶神经组蛋白Calcineuin的活性。同时发现了可以生成FKBP-12-FK506神经组蛋白复合物和cyclophilin-cyclospolin-calcineulin的复合物。这些小分子同时与两个蛋白结合,而表现出的生物活性也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基础。1992年,SchrEIber在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发表了题为“用有机化学的原理探索细胞学”的论文,确信生命的过程就是生物体中化学变化过程[1-3]。

总之,有机化学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为现代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价键理论、构象学说、反应机理等成为解释生化反应的有力手段,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顺序测定方法的建立,合成方法的创建,酶催化机制的研究,模拟酶的合成的化学模型的建立,小分子探针技术,单分子激发的技术,单分子操作的技术等重大成就,为现代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开辟了道路。有机化学与生物问题的密切结合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有力柱,也将人们对生命过程的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4, 5]。

2. 一百多年来,有机化学的最高科学成果—— 诺贝尔化学奖综览

1901-2010年共110年,除去8年未授奖外,共授化学奖102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得化学奖65项,占整个化学奖的63.7%。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得研究共8项;蛋白质、酶和核酸方面得研究共18项;甾族化合物、维生素和生物碱方面研究共8项;其它方面共31项。其中与生物相关的占34项。占有机化学的52.3%。由此可以看出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 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离提纯、物理有机化学、合成。分离提纯即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有机物,测定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以便加以利用。物理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反应经历的途径、影响反应的因素等,以便控制反应向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合成是在确定了分子结构并对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以由石油或煤焦油中取得的许多简单有机物为原料,通过各种反应,合成我们所需要的自然界存在的,或者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的有机物[6]。

3.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与生命科学

有机化学的分离提纯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然有机化学,二是分离与分析。

天然有机化学是研究动植物(包括海洋、陆地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目的是希望发掘有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作为发展新药先导化合物,或者直接用于临床或为农业生产服务。天然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有密切的联带关系,对于开发新型药物、新型农药至关重要。我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又有几千年传统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在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对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发现及其生理活性研究,又开辟了天然有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充分利用开发我国动植物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开拓新的生理活性物质,为国民经济服务是天然有机化学的重要任务。

分离提纯和分析的紧密结合是有机分析的一大特点。在生命科学中也涉及到复杂系统的痕量或微量的有机物分离分析问题,比如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析等。气相色谱的发展是高效分离的突破口,而高效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是现代分离技术的基础。在气相色谱中新型高选择性的耐高温固定相(如手性固定相和异构体选择性分离的固定相)仍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液相色谱中选择性色谱柱和选择性流动相

的应用发展是今后若干年中的主攻方面。细径柱的合理开发,多维色谱以及以色谱为主的系统分析网络将使复杂系统有机痕量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跃上新的台阶。超临界流体色谱,包括毛细管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是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毛细管电泳是生命科学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型的高效技术,在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方面已显出极大的威力,是有很强发展活力的新领域。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谱仪性能和测量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其中二维方法的发展已成为解决结构问题最主要的物理方法。NMR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简化图谱、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发展三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最突出的进步是新的解析电离技术的发展。随着接口技术的进步,联用技术的应用面更扩大,效果更为提高。这将使质谱成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手段。

3.2 物理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

物理有机化学主要是通过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研究有机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生命科学中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包括主——客体化学中的模拟酶催化反应,主体分子提供的微环境可控制反应,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以及疏水亲脂作用等都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量子有机化学由静态向动态方向的发展是当前物理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分子力学方法在有机分子结构与构象的研究方面有着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我国化学家蒋锡夔院士等发表了题为“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的论文,提出了可用物理有机化学方法解决生命科学的难题。

3.3 有机合成与生命科学

有机合成也与生命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与生命科学的联系中,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比如,有机磷化合物在农药、医药、萃取剂等方面以及有机合成化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开展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生物有机硅化合物以及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新的迅速发展。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硅烯、硅宾、硅的3d空轨道化学和多硅烷的研究是当今有机硅化学重要研究课题。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特别在天然有机物的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从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学的研究成果和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来看,有机化学课程在生命科学中都起着理论基础,研究工具,阐明本质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生命科学中要加强有机化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SchrEiber SL. Using the principle of organic chemistry ti explore cell bidogy.C&E New,1992,70:22~ 32.

[2]周晓俊,吴晖.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18(1):93-96.

[3]张礼和. 从生物有机化学到化学生物学. 化学进展,2004,16(2):313-318.

[4]朱光美,杜灿屏. 试谈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大学化学,1994.9(4):6-8.

[5]吴毓林,陈耀叠. 探索有机体的奥秘—谈世纪交替时代的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10(10):215-219.

[6]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生命科学学术论文

生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论如何加强社会生命教育》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大环境。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珍爱生命的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生命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亲身经历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巨大变化。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同时一些负面消极的文化也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应整合与优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完善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理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化的监管力度,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扬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加大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社会环境。

一、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预力度

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地位不明确,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总体计划,也没有形成纳入正规教学计划的系统课程。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想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足够重视,并得到顺利开展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就必不可少。

首先,我国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大学生生命教育纳入国家大学生教育的正规教育课程中,规定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课时,明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且政府部门要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训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时,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及各种生命教育专业协会等教育机构,使其致力于生命教育研究和各种专业与普及性的书刊、杂志、视听教材的出版,为学校及家庭生命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媒体的监管力度,保证媒体导向的积极健康性,加强对娱乐节目的审查力度。现在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经常播放一些哗众取宠,暴力凶杀,低级趣味的影视节目或娱乐节目,将娱乐节目愉悦人身心。放松心情的初衷破坏殆尽,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对节目的审查力度,确保节目质量,节目应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保证节目导向的积极向上性。使大学生可以在休闲娱乐,舒缓压力的同时,可以紧追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巡查力度,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网络作为时下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已深入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个方面。网络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用它查找学习资料、增长知识见闻、快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但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不法分子及国内外反动势力.也看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这些优点,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上传低俗视频、发布虚假信息、大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反动言论。这些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部分大学生沉迷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忽视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变得孤僻冷漠。由于过分沉迷于网络,他们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这些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清查力度,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媒体及网络的引导力度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媒体及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高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平台。‘电视网络等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见闻,使大学生可以迅速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动态。电视、网络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影响着他们的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新闻广播及电视节目的播出上应以正面积极的报道为主,减少对凶杀、色情、暴力等的报道播出,注重对大学生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增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及错误价值观的能力,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看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网上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网络的隐匿性使大学生不必担心暴露自己身份,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交流自己的观点。我们应抓住网络这一特点.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通过与他们讨论生与死的生命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正确对待死亡,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加强社会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全力营造社会生命教育的氛围,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人文主义教育,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首先。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机构,大力开展与国外生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大型的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其次,以社区为单位。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社区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教育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人才观。普及道德修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生命与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引导社区参与生命与健康教育,化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或危机,为大学生生命成长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星.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摘要: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加强生命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道德风范。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华文化精神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旨在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进步的生命观,以达到人与自身、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生命教育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根本要求。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对此古代先哲们给予很高的评价,如“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地之性人为贵”“三才者,天地人”等。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人不仅有自然生命,还有精神生命和价值生命。

一、自然生命教育

生命的诞生承载了亲人的呵护与期盼,生命的离去带走了亲人的眷恋与思念。可见,生命本身就是爱的承载者与传递者。对大学生来说,了解生命历程已不成问题,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特别是感悟“仁”在生命中的内涵;更要以身去体验,体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要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每个个体都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以形成自爱、自信、自强的生命观;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要培育平等、互助、宽容的精神,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每个生命都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父母的、民族的、国家的,是前人生命的延续、后人生命的起点、当前群体生命的个体。只有把个体的生命融入民族的命运、国家的事业中,才能使个体的价值生命得以彰显。因此,自然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文化精神的弘扬。

高校还要实施体验教育。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体现生命价值的方式。任何人的生命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精神的、自身的、外界的等。因此,要让大学生掌握生存的技巧。大学生面对险境与困难时,要用智慧和积极的心态去调整自身的状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高校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艰辛和苦难,幸福的生活来自家人的付出、国家的关爱、前辈的流血牺牲。这样,学生才能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把聪明才智奉献给伟大的祖国。而珍惜、关爱、奉献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

开展生命教育,还要抓住体现生命真正价值的典型。汶川大地震中,渴望生命的坚强不屈、挽救生命的勇敢正义、转让生命机会的无私奉献、志愿者的爱心付出、全国人民的团结奋进,奏响了中华文化的绚丽乐章,让全球中华儿女集体接受了中华文化和生命教育的洗礼。

二、精神生命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精神。情感是精神活动的内驱力,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折射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人生来就有情感,但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当前,情感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高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这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的民族,亲情、友情、爱国情、民族情等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

亲情是人间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亲情教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代的亲情教育不仅要有观念上的更新,还要与弘扬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更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代、社会、家庭相结合,让大学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激发亲情、回报亲情。一个内心充满亲情的人,必然会把爱带给社会;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更加和谐昌盛。

友情教育应从人际认知教育、健康情绪教育、人格教育等入手,要让大学生明白真正的友情是情趣高雅的,充满真诚、宽容、自信与积极。友情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阳光、健康的心态,树立共同进步、良性竞争的意识,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性,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所以,高校要加强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真诚、爱心与关怀,丰富中华文化的当代内涵。

爱情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与异性交往,并了解只有具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较高的人文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励自我、完善自我。还要让学生明白:爱情除了浪漫,更有责任。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的基础情感,是个体精神大厦的根基。仁爱、奉献、担当责任是中华文化宣扬的主题,是文化精神渗入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东西。

乡情教育是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基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形式。乡情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爱家乡的社会性情感,使他们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念。学校所在地就是大学生的第二故乡,大多是文化、政治中心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对大学生进行乡情教育会有更多的资源。

进行民情教育,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了解民情的资源、开放接触民情的机会。大学生们只有了解民情,才能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前途,才能够培养心系人民、胸怀祖国、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

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学生要游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因为历史是“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了解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并能做到正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把现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作纵向比较,放在世界大环境中作横向分析。这样可以启发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入思考,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高校要借助重大节日及时事,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价值生命教育

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为规范。我们要把传统道德中的宝贵资源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道德教育以时代内涵。同时要坚持培养与弘扬并重的原则,紧跟时代步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借鉴世界各国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一步充实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另外,我们还要认真完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

常言道,有情感而无理智是疯狂,有理智而无情感是冷漠。因此,理智的情感才是健康的情感。当今时代,人们处在节奏日益加快、情感极易失控的时代,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要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就要学会管理自己,不让负面情感和消极情绪滋生、蔓延。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不断历练自己的道德意志,使自己成为具有理智情感的人。

大学生除了学会不断地用道德完善人格、用理智制约情感、用情感来丰富智慧,还要培养审美的眼光。因此,高校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等,使大学生提高美学素养。美就根植于大自然之中、存在于社会生活之内、绽放于人们的心灵之上,因此,要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接近人民大众,了解社会民情,认识中华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高校还要提供大量的文化典籍,营造书香校园,净化学生的灵魂,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渐渐地,大学生就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成为理解美、代表美、弘扬美的化身。高校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去发现、感受、品味并创造美,因此,创新才是审美的最终指向。想象是审美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而良好的想象力是在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道德修养以及与自然、艺术、科学广泛接触基础之上形成的。大学生只有具备敏捷的创新思维与极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为文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美是中华文化的主题与不懈追求,创新是中华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人之所以不断超越自己,是因为人具有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文明的演进是人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历史。因此,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总之,高校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道德风范。具体而言,自然生命教育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文化主旋律,精神生命教育弘扬了“和”的文化要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价值生命教育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之魂。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2]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J].教育研究,2004,(5).

[3]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在新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分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邓琼飞。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琼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17):192。

[2]伍佳慧,李松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02):52—53。

[3]佟丞,高玉峰。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24—126。

[4]甄璟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J]。山海经,2016(02):141—142。

[5]余海蔚。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5(02):126—127。

[6]卢义,马荣,宗宸。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09—210

[7]赵景会,李明秀,高鹏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110—111。

[8]岳洁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东方教育,2015(12)。

[9]何一澜。浅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136—138

[10]张兵,谢德光,谢玉兰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1):28—32。

[11]郝健强。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12]陆亚玲,唐开鹏。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1):59—62。

[13]张小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7):120—121。

[14]万文倩,刘慧妍。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58—61。

[15]赵云龙。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防御方式比较[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16]易善武。高校贫困生生活的三维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63—65。

[1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8]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8—155。

[19]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53—154。

[20]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79—82。

[21]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2006(Z3):52—53。

[22]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2006(6):25—27。

[23]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2010(2):23—24。

[24]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28(2):146—148。

[25]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

[2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2006(12):36—38。

[27]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65—69。

[28]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327—2329。

[29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2009,5(8):172—174。

[30]刘茂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7):228。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148-155.

[2]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1): 153-154.

[3]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9(5): 79-82.

[4]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 2006(Z3): 52-53.

[5]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 2006(6): 25-27.

[6]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 2010(2): 23-24.

[7]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 28(2): 146-148.

[8]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12.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 2006(12): 36-38.

[10]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7): 65-69.

[11]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12): 2327-2329.

[1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 2009, 5(8): 172-174.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