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966年1959年1月1日,《科学报》创刊(对开周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科学报”报名。1959年初,《科学报》创刊后不久,即召开了首次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报通讯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秘书长杜润生代表院党组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科学报》创刊后的几年内曾反复停刊复刊。到1962年11月12日第二次复刊后去掉了“内部资料”的字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作为中国科学院喉舌的《科学报》也和全国许多报纸一样停办。1966年8月13日,编辑部在当日出版的《科学报》上发表《告读者》:本报自即日起,暂时停止出版。1979~1988年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被迫停刊了12年之久的《科学报》于1979年11月2日复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代表中科院党组,以《春风吹又生》为题撰写了《科学报》复刊词。1979年12月,《科学报》首次采取院内公开招聘,从应聘的30多人中经考试调入5人。到1980年底,形成了由14名专职编采人员组成的基本队伍。1981年1月,《科学报》在北京第一次召开记者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克实代表院党组到会讲话,特别赞赏报社设兼职记者的做法。1982年8月,《科学报》在国内首家刊发本报记者高景泰和宋世绵独家采写的有关中年知识分子蒋筑英事迹的长篇通讯《献身祖国光学事业的忠诚战士》,在国内引起震动。此后引发各新闻媒体连续报道,引起中央领导关注并批示,蒋筑英成为新时期中年知识分子的一代楷模。1984年1月,《科学报》由复刊后的4开8版小报改回对开大报,每周一期。1984年5月,《科学报》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前夕,编辑部在征得有关中科院分院的同意和支持下,决定在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地区设记者站。《科学报》1985年开始在国内公开发行,由北京邮局承担国内发行业务,当年征订份数近5万份。1986年4月,《科学报》围绕长江三峡工程开展讨论,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为推进我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调动和发挥科学家在国家建设中的咨询、参谋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1986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下达[科学报字0447号]文件,要求未建记者站的分院“应积极筹备,尽早建立记者站”。截至1987年底,《科学报》已在中科院各分院和京外直属研究所建立起记者站18个,拥有记者站专职记者23名、兼职记者40名、特约记者28名、通讯员近500名,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有较好素质的通联队伍。1987年1月,《科学报》由周一刊改为周二刊。由主要在国内发行扩展为向国外发行(国外刊号为D995)。《科学报》紧紧依靠中国最大的科学群体——中国科学院这个强大后盾办报,特别强调科技报道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1987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在北京对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的科学家的调查表明,80%的中国科学家认为在中国各家新闻媒介中,《科学报》的科技新闻报道最可信。1988年,科学报社创办国内首家科技新闻业务杂志《科技新闻通讯》,在长春编辑、出版、发行。1989年改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合办。1990年移回北京编辑发行,更名《科技新闻与写作》。1989~1998年1989年1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科学报》更名为《中国科学报》。1989年11月23日,报社激光照排筹备工作完成。1990年,《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了科技体制改革探讨的专题讨论,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起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都作了报道。经经贸部批准,1991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报社在厦门举办海峡两岸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国内各部委60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参加洽谈,引资2200万美元。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报》从1993年1月起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1993年初,《中国科学报》揭露李富斌剽窃论文事件引发的科界打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报道与随之开展的科学道德专题讨论被两院院士评为1993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报·海外版》于1993年7月1开始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版汉字印刷,每月一期对开8版,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对外宣传领导小组主办。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在国外的留学人员、访问学者、华裔科学家及华裔企业家,发行范围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在美国就有700多家大学图书馆有该报供读者阅览。1993年下半年,《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如何看待科技人员上山下海”的讨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报道这一讨论的进展情况,并选播讨论文章。如何看待成果鉴定,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界对此看法不一致。从1993年11月12日起,《中国科学报》在一版开辟专栏开展关于“成果评审和鉴定”的讨论,首先发表了学部委员何祚庥的文章,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均予播发,新华社也发了通稿。1994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订阅《中国科学报》。该文说“《中国科学报》是一份在我国科技界颇有影响的国内外公开发行报纸。它在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动态、弘扬老科学家治学经验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广大科技和教育界读者的欢迎和喜爱”。1994年,《中国科学报》开辟了《维护科学尊严》专栏,先后对邱氏鼠药、水变油、伪气功等进行揭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这年9月,《中国科学报》登报征询读者意见,95%的回信读者对本报的科学性表示满意;82%的读者对本报的导向性表示满意;79%的读者对本报的权威性表示满意。1994年10月开始,为庆祝《中国科学报》创刊35周年,有近百名我国科技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学校长和有关新闻单位的领导题词祝贺和鼓励。1995年6月23日,本报评论员文章《义不容辞地维护科学尊严》(黄安文撰稿,李士修改)荣获1994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995年10月,《中国科学报》以《我国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为题展开讨论,一些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6年5月,《中国科学报》与美国《科学》杂志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科学报》开辟的《科学快讯》专栏中将这一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的重要内容及时介绍给中国读者,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1996年6月~9月,钱伟长等60余位大学校长向全国联名推荐《中国科学报》。推荐信说:“在我国科技界,有一份在国内颇具影响但尚未被高校师生普遍认识的代表我国科技教育界水平的科技大报——《中国科学报》,她是我们担任校长工作的同志们最喜爱阅读的报纸之一。”1996年秋,美国《科学》杂志专门撰文介绍《中国科学报》反对伪科学的情况,高度评价《中国科学报》在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斗争中所起到的作用。1997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批准对《中国科学报海外版》的属关系进行调整,由中科集团代管调整为隶属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报海外版电子版》改为《中国科学报电子版》。1998年1月,《中国科学报》改版,由周三刊变为周四刊(后为周五刊),由原来每周12块版发展为每周28块版。1998年初,《中国科学报》与英国《自然》杂志建立合作关系。1998年4月,面向北京市民读者、引导市民科学生活的《科技新闻·生活周刊》推出,迅速成为北京报刊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1998年6月29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报》从1999年1月1日起更名为《科学时报》(日报,对开8~16版)。《科学时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办。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网络报》,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网络报》首刊暨中国信息化建设论坛1998年7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98年8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科坛文明天地》变更为《科学新闻》杂志,由双月刊变更为周刊(8开64版)。《科学新闻》杂志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科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1998年10月,第一届中共中国科学报社党委和纪委成立。1998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报社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仍是中科院的事业单位,归口管理中科院新闻媒体。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
2022年7月18日科学新生活2022年第34期发表时间是2022年7月18日。《科学新生活》杂志创刊于1998年4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时报社主办一 份生活服务类周刊。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路4号院邮编 100089 它以北京市广大市民为读者对象,关注百姓,关注生活,及时报道大众需求
第五期。在《中国科学报》里,林建华第五期出现了,因此是第五期。林建华,女,原名林均凤,1931年2月13日生,山东省文登市林村人,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
答,科学新生活2022年第34期发表时间是5月份,《科学与生活》杂志创办于1980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备案的国家级科学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本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大型数据库收入期刊,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杂志主要栏目:自然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教育管理,理论人文,信息资讯,应用方法等。
《中国科学报》,前身为创办于1959年的《科学报》,后经停刊并于1979年复刊,1989年更名《中国科学报》,1999年更名《科学时报》,2012年恢复《中国科学报》。2013年10月后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
报纸的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早报,晚报,日报,内部刊物,党报,娱乐报,生活报,法制报等。
1959~1966年1959年1月1日,《科学报》创刊(对开周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科学报”报名。1959年初,《科学报》创刊后不久,即召开了首次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报通讯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秘书长杜润生代表院党组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科学报》创刊后的几年内曾反复停刊复刊。到1962年11月12日第二次复刊后去掉了“内部资料”的字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作为中国科学院喉舌的《科学报》也和全国许多报纸一样停办。1966年8月13日,编辑部在当日出版的《科学报》上发表《告读者》:本报自即日起,暂时停止出版。1979~1988年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被迫停刊了12年之久的《科学报》于1979年11月2日复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代表中科院党组,以《春风吹又生》为题撰写了《科学报》复刊词。1979年12月,《科学报》首次采取院内公开招聘,从应聘的30多人中经考试调入5人。到1980年底,形成了由14名专职编采人员组成的基本队伍。1981年1月,《科学报》在北京第一次召开记者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克实代表院党组到会讲话,特别赞赏报社设兼职记者的做法。1982年8月,《科学报》在国内首家刊发本报记者高景泰和宋世绵独家采写的有关中年知识分子蒋筑英事迹的长篇通讯《献身祖国光学事业的忠诚战士》,在国内引起震动。此后引发各新闻媒体连续报道,引起中央领导关注并批示,蒋筑英成为新时期中年知识分子的一代楷模。1984年1月,《科学报》由复刊后的4开8版小报改回对开大报,每周一期。1984年5月,《科学报》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前夕,编辑部在征得有关中科院分院的同意和支持下,决定在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地区设记者站。《科学报》1985年开始在国内公开发行,由北京邮局承担国内发行业务,当年征订份数近5万份。1986年4月,《科学报》围绕长江三峡工程开展讨论,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为推进我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调动和发挥科学家在国家建设中的咨询、参谋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1986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下达[科学报字0447号]文件,要求未建记者站的分院“应积极筹备,尽早建立记者站”。截至1987年底,《科学报》已在中科院各分院和京外直属研究所建立起记者站18个,拥有记者站专职记者23名、兼职记者40名、特约记者28名、通讯员近500名,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有较好素质的通联队伍。1987年1月,《科学报》由周一刊改为周二刊。由主要在国内发行扩展为向国外发行(国外刊号为D995)。《科学报》紧紧依靠中国最大的科学群体——中国科学院这个强大后盾办报,特别强调科技报道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1987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在北京对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的科学家的调查表明,80%的中国科学家认为在中国各家新闻媒介中,《科学报》的科技新闻报道最可信。1988年,科学报社创办国内首家科技新闻业务杂志《科技新闻通讯》,在长春编辑、出版、发行。1989年改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合办。1990年移回北京编辑发行,更名《科技新闻与写作》。1989~1998年1989年1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科学报》更名为《中国科学报》。1989年11月23日,报社激光照排筹备工作完成。1990年,《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了科技体制改革探讨的专题讨论,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起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都作了报道。经经贸部批准,1991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报社在厦门举办海峡两岸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国内各部委60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参加洽谈,引资2200万美元。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报》从1993年1月起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1993年初,《中国科学报》揭露李富斌剽窃论文事件引发的科界打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报道与随之开展的科学道德专题讨论被两院院士评为1993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报·海外版》于1993年7月1开始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版汉字印刷,每月一期对开8版,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对外宣传领导小组主办。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在国外的留学人员、访问学者、华裔科学家及华裔企业家,发行范围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在美国就有700多家大学图书馆有该报供读者阅览。1993年下半年,《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如何看待科技人员上山下海”的讨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报道这一讨论的进展情况,并选播讨论文章。如何看待成果鉴定,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界对此看法不一致。从1993年11月12日起,《中国科学报》在一版开辟专栏开展关于“成果评审和鉴定”的讨论,首先发表了学部委员何祚庥的文章,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均予播发,新华社也发了通稿。1994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订阅《中国科学报》。该文说“《中国科学报》是一份在我国科技界颇有影响的国内外公开发行报纸。它在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动态、弘扬老科学家治学经验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广大科技和教育界读者的欢迎和喜爱”。1994年,《中国科学报》开辟了《维护科学尊严》专栏,先后对邱氏鼠药、水变油、伪气功等进行揭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这年9月,《中国科学报》登报征询读者意见,95%的回信读者对本报的科学性表示满意;82%的读者对本报的导向性表示满意;79%的读者对本报的权威性表示满意。1994年10月开始,为庆祝《中国科学报》创刊35周年,有近百名我国科技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学校长和有关新闻单位的领导题词祝贺和鼓励。1995年6月23日,本报评论员文章《义不容辞地维护科学尊严》(黄安文撰稿,李士修改)荣获1994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995年10月,《中国科学报》以《我国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为题展开讨论,一些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6年5月,《中国科学报》与美国《科学》杂志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科学报》开辟的《科学快讯》专栏中将这一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的重要内容及时介绍给中国读者,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1996年6月~9月,钱伟长等60余位大学校长向全国联名推荐《中国科学报》。推荐信说:“在我国科技界,有一份在国内颇具影响但尚未被高校师生普遍认识的代表我国科技教育界水平的科技大报——《中国科学报》,她是我们担任校长工作的同志们最喜爱阅读的报纸之一。”1996年秋,美国《科学》杂志专门撰文介绍《中国科学报》反对伪科学的情况,高度评价《中国科学报》在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斗争中所起到的作用。1997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批准对《中国科学报海外版》的属关系进行调整,由中科集团代管调整为隶属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报海外版电子版》改为《中国科学报电子版》。1998年1月,《中国科学报》改版,由周三刊变为周四刊(后为周五刊),由原来每周12块版发展为每周28块版。1998年初,《中国科学报》与英国《自然》杂志建立合作关系。1998年4月,面向北京市民读者、引导市民科学生活的《科技新闻·生活周刊》推出,迅速成为北京报刊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1998年6月29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报》从1999年1月1日起更名为《科学时报》(日报,对开8~16版)。《科学时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办。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网络报》,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网络报》首刊暨中国信息化建设论坛1998年7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98年8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科坛文明天地》变更为《科学新闻》杂志,由双月刊变更为周刊(8开64版)。《科学新闻》杂志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科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1998年10月,第一届中共中国科学报社党委和纪委成立。1998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报社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仍是中科院的事业单位,归口管理中科院新闻媒体。
报纸专栏作为报纸版面上定期出现的一种栏目形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注意。因此,了解各种各样专栏的形式、内容及其特点,对读者和研究者来讲,都有必要。但由于分类的标准和写作的角度不同,在现今的业界和学界造成了当今报纸专栏分类的混乱和繁杂。下面就不同学者的分类标准对报纸专栏的种属和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一)按刊载时间的长短和频率分布分,有长期专栏和短期专栏、定期专栏和不定期专栏之分。长期专栏可长达一年、数年,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而短的专栏甚至可以不足一月。据查证,世界上定期刊出时间最长的个人专栏是专栏之王沃尔特·李普曼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刊载的专栏《今日与明日》,从李普曼1931年9月8日写第一篇文章至1967年李普曼退出业界为止,整整写了37年。其专栏文章共计89卷,4000多篇,洋洋数百万言,令人叹为观止。与他齐名的另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从195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写他的政治专栏“截稿时间”,到1987年他写最后一篇专栏文章向读者告别,共写了35年,其文章结集也是洋洋大观。
一、报纸类别:6大类 (一)以报纸内容分:有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 1.综合性报纸:内容广泛,以刊登有价值的社会各方面的新闻以及对新闻报道的评论为主。面向整个社会,以普通读者为发行对象,不偏重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如《人民日报》《文汇报》等。 2.专业性报纸: 以发表反映某一行业、某一系统或某一阶层的新闻和评论为主,以特定范围的读者为发行对象。如《中国健康报》《中国机械报》《中国商业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少年报》等。(二)以发行范围分:有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 1.全国性报纸 以全国的新闻为报道范围,向全国各地发行。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等。 2.地方性报纸 以报道某一地区新闻为主,并主要向该地区发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党委机关报以及地、市、县报,都属此类报纸。 (三)以出版时间分:有日报、晚报、周报和星期刊报 1.日报 大多是全国性报纸和各种机关报,在每天上午发行。 2.晚报 均在大城市出版,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 3.周报 多是地方性报纸,每周发行一次。 4.星期刊报 大部分依附于大报,一般在周末发行。如《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刊》、《南京日报》的《周末》、《天津日报》的《采风》、《湖北日报》的《楚天周末》等。 (四)以版面大小分,有大报和小报之分: 1.大报 一般指对开报纸,多为全国性的日报。 2.小报 一般指四开报纸,多为地方报纸,大的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报纸。如高校校刊、厂矿报纸。 (五)以从属关系分,有党报和非党报、机关报和非机关报 1.机关报与非机关报 党、政以及军队、社会团体的各级机关报,其言论代表相应机关并对该机关负责,经该机关认可并受其直接领导。不代表任何党政和社会团体机关的报纸为非机关报。 2.党报与非党报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主办的报纸为党报,党委机关报之外的报纸为非党报。 (六)按所使用文字分,有中文报纸、外文报纸、汉文报和少数民族文字报纸 特点:报纸是出版周期最短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报纸的基本特点是内容新、涉及面广、读者最多,是影响面比较广的文献信息源。 第一 及时性是报纸区别于书刊的最主要特征,又称新闻性和时间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当天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在当天或次日的报纸上就能反映,有的新闻时差仅几小时而已第二 丰富是报纸的第二个特征,能及时捕捉社会经济活动的瞬息万变,并按轻重缓急迅速公布于众,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指示器第三 能体现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即对事物从发展到结果都作跟踪报道。人们从报纸上可以得知即将发生的事(预测)、正在发生的事(报道)、直到对最后结束的反馈信息(综述)、以及发生的事意味着什么(分析、评论)。这种对动态信息的掌握是图书所不及的。报纸不仅发布消息,还可通过分析性文章对复杂的市场现象进行阐述,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来启发思维、拓宽思路,不仅满足“是什么”,还回答“为什么”,减少人们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当然也不只是优点从信息交流的总过程看,报纸的缺点是材料分散、知识不系统、信息分布较零乱,也是一种较难于保存和积累信息的文献何况报纸的数量又十分庞大。二、杂志类别:杂志一般是这样分类的: ①按出版周期来分:每周出一期为周刊,每月出两期为半月刊,每月出一期为月刊,每两个月出一期为双月刊,每季度出一期为季刊,无准定出版周期为不定期刊物; ② 按读者对象来分:少儿杂志、青年杂志、老年杂志、集邮杂志、妇女杂志等; ③按内容来分:首先可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分,在这两大部分中又可分为专业性杂志和普及性杂志两大类,每一大类又可再细分为多种; ④按专业性质来分:文学杂志、美术杂志、戏剧杂志、科学普及杂志、哲学杂志、体育杂志、医学杂志、邮政杂志、地质矿产杂志等。杂志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个人喜好来进行选择。特点: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杂志本身也是在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除了各种传播工具发展的刺激外,同时还受到具体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因此有时这一特点突出,有时时携带、传递,因此读者常随身携带、反复阅看,而且互相传阅。加上其售价低廉,又便于转让或交流。另外,杂志连续在固定时间出版,具有及时性和连贯性,这又迫使读者养成不时阅看的习惯。它被读者束之高阁的可能性大大小于书籍。
一般一周内给于答复,可投稿大学学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征稿范围: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畜牧兽医、食品工程、计算机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刊登质高的研究生学术论文。《牡丹江大学学报》征稿范围:文史哲研究、科技理论与实践、城市建设与经济管理、政法论坛、教学研究、语言与艺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等。《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征稿范围:哲学、经济学、政治、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山东交通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高教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国家级杂志:《社科纵横》理论版《中国XX教育》《中国校外教育》。。核心期刊:《继续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科技管理研究》《北方论丛》《学术交流》《中国市场》《财会通讯》《电影文学》《会计之友》邮箱:(注明所投刊物)
营养与食品科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审稿速度 平均 3.25 个月的审稿周期审稿费用 平均 100 元/篇版面费用 平均 800 元/页中国食品学报:审稿速度 平均 3 个月的审稿周期审稿费用 平均 100 元/篇版面费用 平均 350 元/页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您好,您那边最终有接到修改的通知吗?我也是,投稿两个月左右了,哪天突然看到已采用了,不知道是个啥情况啊,好慌,等了俩月怕被拒稿
一、报纸有哪几种一般地,我们可把我国报纸分为:党报、社会性综合报、对像性报纸、专业性报纸、社会服务性报纸、其它报纸等6大类。二、报纸分类方法出刊期间:日报、周报、双周报或更长时间的报纸。出刊时间:日报、晨报、早报、晚报。政治立场:左报、右报。收费与否:收费报章、免费报章。媒体形态:印刷报章、网上版报章、电子报、电子手帐版报章。侧重内容:教育报、军事报、学生报、学术报、财经报、农业报、旅游报等。
中国科技报,中国杂志爆科学杂志宝的区别是科学报纸叫科学,中国科学学报,还有其他的一些杂志类型的,他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也有区别的
报纸的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早报,晚报,日报,内部刊物,党报,娱乐报,生活报,法制报等。
一、报纸有哪几种一般地,我们可把我国报纸分为:党报、社会性综合报、对像性报纸、专业性报纸、社会服务性报纸、其它报纸等6大类。二、报纸分类方法出刊期间:日报、周报、双周报或更长时间的报纸。出刊时间:日报、晨报、早报、晚报。政治立场:左报、右报。收费与否:收费报章、免费报章。媒体形态:印刷报章、网上版报章、电子报、电子手帐版报章。侧重内容:教育报、军事报、学生报、学术报、财经报、农业报、旅游报等。该图片由注册用户"温暖·生活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三、报纸的种类有哪些呢(一)以报纸内容分:有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1、综合性报纸:内容广泛,以刊登有价值的社会各方面的新闻以及对新闻报道的评论为主。面向整个社会,以普通读者为发行对象,不偏重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如《人民日报》《文汇报》等。2、专业性报纸:以发表反映某一行业、某一系统或某一阶层的新闻和评论为主,以特定范围的读者为发行对象。如《中国健康报》《中国机械报》《中国商业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少年报》等。(二)以发行范围分:有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1、全国性报纸以全国的新闻为报道范围,向全国各地发行。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等。2、地方性报纸以报道某一地区新闻为主,并主要向该地区发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党委机关报以及地、市、县报,都属此类报纸。(三)以出版时间分:有日报、晚报、周报和星期刊报1、日报大多是全国性报纸和各种机关报,在每天上午发行。2、晚报均在大城市出版,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3、周报多是地方性报纸,每周发行一次。4、星期刊报大部分依附于大报,一般在周末发行。如《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刊》、《南京日报》的《周末》、《天津日报》的《采风》、《湖北日报》的《楚天周末》等。(四)以版面大小分,有大报和小报之分:1、大报一般指对开报纸,多为全国性的日报。2、小报一般指四开报纸,多为地方报纸,大的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报纸。如高校校刊、厂矿报纸。(五)以从属关系分,有党报和非党报、机关报和非机关报1、机关报与非机关报党、政以及军队、社会团体的各级机关报,其言论代表相应机关并对该机关负责,经该机关认可并受其直接领导。不代表任何党政和社会团体机关的报纸为非机关报。2、党报与非党报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主办的报纸为党报,党委机关报之外的报纸为非党报。(六)按所使用文字分,有中文报纸、外文报纸、汉文报和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以上6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从形式、内容上把握我国报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