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研究小学生厌学的结果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小学生厌学的结果论文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样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其中固然有孩子天赋、天资等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一定是糟糕的。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一、现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据我们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小学生中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随意散漫型:上课也好,平时早读、自习也好,家庭作业完成也好,全是无精打采的,随意听,随意写,写多少算多少,作业订正的事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教师批评他(她),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教师你有几个招,学生心中“明如镜”——反正你也不能长时间留课,总得让我回家吧。一个随意将学习习惯拖进了“深渊泥潭”。2、过分依赖型: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乖巧的,老师、家长叫做什么就完成什么,看起来是省心,实际上,这种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什么都要等着老师来布置,什么都要等着家长来检查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丧失自我,没有学习的激情与个性。3、应景应试型:这种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一般还不错,但一旦考察其综合素质时就会露出破绽——只有死记硬背的课内知识,少有综合性的课外知识,变成书本、教材的“知识容器”“书橱”。这种能应景、应试的学生,“酿成”的是高分低能的结果,原因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我就不会主动去猎取,学习的迁移能力极弱。4、无所畏惧型: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背着书包正襟危坐在课堂,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要笔记没有笔记,要作业没有作业,老师留他(她)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我自“守口如瓶”。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极致的厌学。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权.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诸如课前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意识专注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诸如先玩耍后做作业,躺在床上看书,不认真书写,文具书本信手乱丢等都是坏的学习习惯。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也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则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以及从生活获得信念与习惯形成的”、“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再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孔子之后,历代学者都曾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问题。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越早越好,逐步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就是麻烦的,因为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示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如不乘其“心理上还很清新”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让其自发地形成不良习惯,要想改正过来,就十分艰难费事了。比如,小学生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家庭作业一旦形成了马虎了了事的习惯,即使花费几倍精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些人甚至会保持终生。所以,当然,在强调尽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1-3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写字姿势正确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到4-6年级,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课前先预习,作业整齐、规范、细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加强教育,启发自觉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小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例如,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阅读,而且还要坚持摘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言之,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严格格求,反复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强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调一致:各课教师间要一致,班与班之间要一致,教师与家长要一致。否则,就容易发生“内耗”。以“认真书写”习惯为例,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严格训练,而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因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况而允许孩子“例外”,则孩子不仅不但形不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胡写作业”的恶习。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在培养习惯问题上,决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发生。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给小学生订一些制度,并严格地检查监促他们执行。(五)整体培养,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他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要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六)消除恶习,破旧立新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启发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小学生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善于运用批评和表扬武器;四要要求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的很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2、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前预习课程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为课堂做好准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可用“△”号标上,有疑问的地方可选用“﹋﹋”画上,在旁边打上“?”号,以便在上课时能侧重学习。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要书写的作业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却认为是可做可不做。就拿我班的学生来讲,每次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这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就此情况,我认为布置预习作业时最好能有一些书写形式。如在语文方面布置预习新课的作业,可以拟定几个预习要求,让小学生根据这几个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使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加以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五)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算作阅读,它可以是视角的、听角的、触角的或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最后达到自主阅读是孩子早期阅读的自然发展过程。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助于人的成长。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应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要求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带来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带来信息。在学校,班主任可以把教室设计成阅读的天堂。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角;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满堂灌”,一堂课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学生就如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鸟,只顾着张着嘴巴被动地接受着“食物”。为什么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呢?多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新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思考,一个人搞不明白的,就建立互助小组,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在一起讨论、分析,然后得出他们的结论。而我们老师不妨也做一个“懒老师”,有些问题不包办代替,只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去解决。也许从学生万变的思维中,能给我们老师带来惊喜。3、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结语: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要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厌学情绪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整理的学生厌学情绪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困扰学校的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许多老师在工作中颇感头痛。我校也不例外,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敷衍了事甚至抵触厌倦学习,它既损害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周围学生的学习,老师苦口婆心,但常常见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办法。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35人。其中小学男生67人,女生68人,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设计了问卷,分别由三个年级学生完成问卷调查。下面对调查问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1、选择题分析

(1)、不喜欢写作业的约占35%

(2)、每次考试心情焦虑的约占27%,紧张害怕的约占15%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约占11%

(4)、认为作业量大、作业难的约占22%

(5)、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的约占24%

(6)、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的约占3%

(7)、老师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的约占2%

(8)、遇到困难没有同学帮助的约占10%

(9)、觉得在班上过得不开心的约占4% 。

(10)、回答错误时,被同学嘲笑的约占3% 。

(11)、考试没考好,被同学瞧不起的约占2%

(12)、厌学英语约占 14%、数学约占13%。

(13)、喜欢的原因:觉得有趣的占45% 老师讲的生动的有 34%

(14)、迷上电视、游戏而不写作业的有

(15)、教师对学生态度一般占2%。

(16)、有不喜欢的任课老师占53% 。

(17)、有过放弃学习想法的人约占1% 。

(18)、考试成绩不好家长打骂占22%

(19)、你喜欢的作业形式认为是动手操作的占10%

(20)、不完成作业是因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约占46%

二、 在问答题中写出你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包括:

(1)、认为作业多

(2)、认为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3)、最不爱学的科目

(4)、认为题目太难

(5)、是自身没有兴趣

(6)、自己太贪玩

三、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最好的方法。在这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感觉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面无表情,说话生硬,照本宣科,没有激情。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教学手段陈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教师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不能从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实际情况出发,过高的要求每位学生,使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求教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有计划和阶段性教学目标。

2、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

本次调查中,有很多学生在考试不理想后,回到家遭到了家长的训斥和体罚。而在训斥体罚中没有给学生作心理疏导,没有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更没有提出提高成绩的方法和措施。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家庭环境与教育密不可分。学习不好就打骂,或不去关心和帮助孩子,不去寻找影响孩子学习的原因;家长不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要求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思想理念与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法不太得当。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家庭环境定期做好家长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途径。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啰嗦,没激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导致的。怎么提高教学能力呢?必须做到“三勤”。即:

(一)勤学习。一个人要想在某些领域有所进步,获得发展,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勤学习。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教师要勤于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论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勤钻研。刻苦钻研业务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后,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

(三)勤反思。“精益求精”是勤于反思的精髓所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

4、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现行社会复杂多变,外界的诱惑太多,网络盛行,孩子的思想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自控和辨别能力还不够,尤其周围朋友同学有厌学的和容易使学习受到影响。及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也是避免厌学途径之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校的学习比较单调容易产生疲劳,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的生活,还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建立自信心,也是严肃学习的精神调节。所以课外兴趣班的开展,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能减少学习不良情绪的产生。

6、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次学生厌学情绪问卷调查,我们从根本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知道问题所在,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学习。

一、活动的实施:

(一)调查对象:从本次课题研究目的出发,在本校学生中,选择全校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法

(三)问卷设计

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设计,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了35个问题。四个方面分别是:1家庭情况调查;2.学生的厌学程度;3.导致厌学的原因;4.家庭教育方面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52份,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率达到100% 。

(五)数据统计和基本情况分析。

二、本次调查问卷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本项内容共包括四个问题:家庭住址、家长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员,三胎以上(含三胎)占45%二胎占50%,独生子女只有5%;家庭关系中,离异后再婚家庭占40%,离异后单亲家庭占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严,动辄实施暴力管教占26.5%;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占34.6%(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占90.09%);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占38.9%。

2. 学生的厌学程度:不热爱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占93.63%;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主动学习的占79.30%,有时主动的21.09%;坐在书桌前进行学习时,立刻感到厌烦的4.07%,有时厌烦83.14%;成绩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11.63%,有时努力63.37%;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时间,经常这样65.58%,有时这样25.70%。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

3. 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自己的期望:对学业成绩无所谓的48.72%,比较看重的51.28%;根据学习情况,认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13.94%,60到85分(中):73.33%,85以上(优)12.73%。可以看出约一半学生认为学习无所谓,一半比较看重,但对自己的评价都比较高,比较自信。

4. 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家长不了解4.65%,了解的少 48.26%;当学生犯错时,家长打骂一顿了事 6.40%,管不住,不理睬 5.23%;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是以鼓励为主46.5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的6.40%,有时能 46.51%;学习上家长从不过问 21.16%, 要求一般 50.47%,严格、有措施 28.37%;家长(父母)和学生较少在一起 8.58%;

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期望的1.16%,一般33.72%,期望很大的65.1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65.23% ,一般的26.16% 。可以看出学生厌学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长与孩子沟通少,在一起的时间少,教育方法不科学,对孩子的期望高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不重视。就是说重结果而轻过程,违背教育原理。

三、一般性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我校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不够主动,自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对孩子的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重结果而轻过程。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学。

(一)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二)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三)虽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权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到扭曲。

四、提出建议

(一)构建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仅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公民的继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办社区居民文明学校、专业教育证书制度等形式,提升这一层次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而在这些方面,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要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和协助家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小学生厌学论文研究方法

孩子厌学怎么办

学生厌学情绪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整理的学生厌学情绪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困扰学校的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许多老师在工作中颇感头痛。我校也不例外,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敷衍了事甚至抵触厌倦学习,它既损害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周围学生的学习,老师苦口婆心,但常常见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办法。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35人。其中小学男生67人,女生68人,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设计了问卷,分别由三个年级学生完成问卷调查。下面对调查问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1、选择题分析

(1)、不喜欢写作业的约占35%

(2)、每次考试心情焦虑的约占27%,紧张害怕的约占15%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约占11%

(4)、认为作业量大、作业难的约占22%

(5)、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的约占24%

(6)、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的约占3%

(7)、老师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的约占2%

(8)、遇到困难没有同学帮助的约占10%

(9)、觉得在班上过得不开心的约占4% 。

(10)、回答错误时,被同学嘲笑的约占3% 。

(11)、考试没考好,被同学瞧不起的约占2%

(12)、厌学英语约占 14%、数学约占13%。

(13)、喜欢的原因:觉得有趣的占45% 老师讲的生动的有 34%

(14)、迷上电视、游戏而不写作业的有

(15)、教师对学生态度一般占2%。

(16)、有不喜欢的任课老师占53% 。

(17)、有过放弃学习想法的人约占1% 。

(18)、考试成绩不好家长打骂占22%

(19)、你喜欢的作业形式认为是动手操作的占10%

(20)、不完成作业是因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约占46%

二、 在问答题中写出你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包括:

(1)、认为作业多

(2)、认为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3)、最不爱学的科目

(4)、认为题目太难

(5)、是自身没有兴趣

(6)、自己太贪玩

三、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最好的方法。在这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感觉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面无表情,说话生硬,照本宣科,没有激情。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教学手段陈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教师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不能从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实际情况出发,过高的要求每位学生,使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求教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有计划和阶段性教学目标。

2、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

本次调查中,有很多学生在考试不理想后,回到家遭到了家长的训斥和体罚。而在训斥体罚中没有给学生作心理疏导,没有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更没有提出提高成绩的方法和措施。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家庭环境与教育密不可分。学习不好就打骂,或不去关心和帮助孩子,不去寻找影响孩子学习的原因;家长不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要求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思想理念与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法不太得当。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家庭环境定期做好家长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途径。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啰嗦,没激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导致的。怎么提高教学能力呢?必须做到“三勤”。即:

(一)勤学习。一个人要想在某些领域有所进步,获得发展,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勤学习。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教师要勤于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论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勤钻研。刻苦钻研业务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后,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

(三)勤反思。“精益求精”是勤于反思的精髓所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

4、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现行社会复杂多变,外界的诱惑太多,网络盛行,孩子的思想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自控和辨别能力还不够,尤其周围朋友同学有厌学的和容易使学习受到影响。及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也是避免厌学途径之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校的学习比较单调容易产生疲劳,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的生活,还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建立自信心,也是严肃学习的精神调节。所以课外兴趣班的开展,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能减少学习不良情绪的产生。

6、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次学生厌学情绪问卷调查,我们从根本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知道问题所在,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学习。

一、活动的实施:

(一)调查对象:从本次课题研究目的出发,在本校学生中,选择全校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法

(三)问卷设计

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设计,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了35个问题。四个方面分别是:1家庭情况调查;2.学生的厌学程度;3.导致厌学的原因;4.家庭教育方面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52份,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率达到100% 。

(五)数据统计和基本情况分析。

二、本次调查问卷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本项内容共包括四个问题:家庭住址、家长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员,三胎以上(含三胎)占45%二胎占50%,独生子女只有5%;家庭关系中,离异后再婚家庭占40%,离异后单亲家庭占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严,动辄实施暴力管教占26.5%;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占34.6%(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占90.09%);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占38.9%。

2. 学生的厌学程度:不热爱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占93.63%;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主动学习的占79.30%,有时主动的21.09%;坐在书桌前进行学习时,立刻感到厌烦的4.07%,有时厌烦83.14%;成绩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11.63%,有时努力63.37%;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时间,经常这样65.58%,有时这样25.70%。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

3. 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自己的期望:对学业成绩无所谓的48.72%,比较看重的51.28%;根据学习情况,认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13.94%,60到85分(中):73.33%,85以上(优)12.73%。可以看出约一半学生认为学习无所谓,一半比较看重,但对自己的评价都比较高,比较自信。

4. 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家长不了解4.65%,了解的少 48.26%;当学生犯错时,家长打骂一顿了事 6.40%,管不住,不理睬 5.23%;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是以鼓励为主46.5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的6.40%,有时能 46.51%;学习上家长从不过问 21.16%, 要求一般 50.47%,严格、有措施 28.37%;家长(父母)和学生较少在一起 8.58%;

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期望的1.16%,一般33.72%,期望很大的65.1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65.23% ,一般的26.16% 。可以看出学生厌学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长与孩子沟通少,在一起的时间少,教育方法不科学,对孩子的期望高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不重视。就是说重结果而轻过程,违背教育原理。

三、一般性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我校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不够主动,自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对孩子的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重结果而轻过程。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学。

(一)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二)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三)虽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权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到扭曲。

四、提出建议

(一)构建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仅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公民的继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办社区居民文明学校、专业教育证书制度等形式,提升这一层次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而在这些方面,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要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和协助家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如下: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学习障碍。有些小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可由于智力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或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学生的自尊心又特强,觉得自己不如同学学习好,很没面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想上学。

害怕老师。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害怕某个老师或者是不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就不想去上学。因为去上学就要面对老师,学生看见老师心里就不舒服,就焦虑,就恐惧,可学生还不敢把这种情况告诉家长,只说不想上学。

同学欺负。有些小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或不合群,在学校没朋友,会被有些学生欺负。被欺负了不敢反抗,也不敢给老师说。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压抑,讨厌上学。

小学生厌学的解决的方法:

多辅导孩子,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天晚上把白天学习的知识辅导孩子复习,有不懂的知识点要弄懂,不留死角。家长也得反思,是不是经常光批评孩子,不表扬孩子,孩子觉得没有成就感。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一点进步就给予及时的鼓励,反而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有信心了,就不会不去上学了。

找老师交流沟通,家长说话委婉一些,就说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或老师喜欢的学生,老师能不能给孩子多一些鼓励,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防止欺负的办法,或帮助孩子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鼓励孩子被同学欺负时要勇于向老师报告。家长可以把孩子因为被同学欺负不愿意上学的情况反映给老师,相信老师会妥善处理。

通过日常小事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加强挫折教育。

家长要有耐心。如果是成绩原因,让孩子树立信心,这种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只要有点进步,多表扬,如果是外部的干扰,例如爱玩游戏等。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让孩子有个健康安静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样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其中固然有孩子天赋、天资等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一定是糟糕的。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一、现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据我们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小学生中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随意散漫型:上课也好,平时早读、自习也好,家庭作业完成也好,全是无精打采的,随意听,随意写,写多少算多少,作业订正的事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教师批评他(她),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教师你有几个招,学生心中“明如镜”——反正你也不能长时间留课,总得让我回家吧。一个随意将学习习惯拖进了“深渊泥潭”。2、过分依赖型: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乖巧的,老师、家长叫做什么就完成什么,看起来是省心,实际上,这种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什么都要等着老师来布置,什么都要等着家长来检查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丧失自我,没有学习的激情与个性。3、应景应试型:这种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一般还不错,但一旦考察其综合素质时就会露出破绽——只有死记硬背的课内知识,少有综合性的课外知识,变成书本、教材的“知识容器”“书橱”。这种能应景、应试的学生,“酿成”的是高分低能的结果,原因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我就不会主动去猎取,学习的迁移能力极弱。4、无所畏惧型: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背着书包正襟危坐在课堂,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要笔记没有笔记,要作业没有作业,老师留他(她)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我自“守口如瓶”。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极致的厌学。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权.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诸如课前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意识专注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诸如先玩耍后做作业,躺在床上看书,不认真书写,文具书本信手乱丢等都是坏的学习习惯。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也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则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以及从生活获得信念与习惯形成的”、“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再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孔子之后,历代学者都曾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问题。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越早越好,逐步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就是麻烦的,因为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示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如不乘其“心理上还很清新”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让其自发地形成不良习惯,要想改正过来,就十分艰难费事了。比如,小学生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家庭作业一旦形成了马虎了了事的习惯,即使花费几倍精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些人甚至会保持终生。所以,当然,在强调尽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1-3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写字姿势正确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到4-6年级,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课前先预习,作业整齐、规范、细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加强教育,启发自觉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小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例如,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阅读,而且还要坚持摘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言之,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严格格求,反复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强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调一致:各课教师间要一致,班与班之间要一致,教师与家长要一致。否则,就容易发生“内耗”。以“认真书写”习惯为例,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严格训练,而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因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况而允许孩子“例外”,则孩子不仅不但形不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胡写作业”的恶习。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在培养习惯问题上,决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发生。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给小学生订一些制度,并严格地检查监促他们执行。(五)整体培养,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他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要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六)消除恶习,破旧立新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启发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小学生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善于运用批评和表扬武器;四要要求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的很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2、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前预习课程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为课堂做好准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可用“△”号标上,有疑问的地方可选用“﹋﹋”画上,在旁边打上“?”号,以便在上课时能侧重学习。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要书写的作业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却认为是可做可不做。就拿我班的学生来讲,每次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这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就此情况,我认为布置预习作业时最好能有一些书写形式。如在语文方面布置预习新课的作业,可以拟定几个预习要求,让小学生根据这几个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使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加以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五)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算作阅读,它可以是视角的、听角的、触角的或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最后达到自主阅读是孩子早期阅读的自然发展过程。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助于人的成长。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应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要求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带来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带来信息。在学校,班主任可以把教室设计成阅读的天堂。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角;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满堂灌”,一堂课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学生就如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鸟,只顾着张着嘴巴被动地接受着“食物”。为什么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呢?多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新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思考,一个人搞不明白的,就建立互助小组,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在一起讨论、分析,然后得出他们的结论。而我们老师不妨也做一个“懒老师”,有些问题不包办代替,只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去解决。也许从学生万变的思维中,能给我们老师带来惊喜。3、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结语: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要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

现在有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一种懒惰的思想,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能拖到明天的事情绝不今天做。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学生的厌学思想作一分析,并且根据以上情况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让学生做到主动要学,想学,这样才是教育的真谛。

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厌学的情绪是如何发展的?孩子厌学的原因?

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如下: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学习障碍。有些小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可由于智力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或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学生的自尊心又特强,觉得自己不如同学学习好,很没面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想上学。

害怕老师。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害怕某个老师或者是不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就不想去上学。因为去上学就要面对老师,学生看见老师心里就不舒服,就焦虑,就恐惧,可学生还不敢把这种情况告诉家长,只说不想上学。

同学欺负。有些小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或不合群,在学校没朋友,会被有些学生欺负。被欺负了不敢反抗,也不敢给老师说。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压抑,讨厌上学。

小学生厌学的解决的方法:

多辅导孩子,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天晚上把白天学习的知识辅导孩子复习,有不懂的知识点要弄懂,不留死角。家长也得反思,是不是经常光批评孩子,不表扬孩子,孩子觉得没有成就感。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一点进步就给予及时的鼓励,反而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有信心了,就不会不去上学了。

找老师交流沟通,家长说话委婉一些,就说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或老师喜欢的学生,老师能不能给孩子多一些鼓励,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防止欺负的办法,或帮助孩子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鼓励孩子被同学欺负时要勇于向老师报告。家长可以把孩子因为被同学欺负不愿意上学的情况反映给老师,相信老师会妥善处理。

通过日常小事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加强挫折教育。

家长要有耐心。如果是成绩原因,让孩子树立信心,这种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只要有点进步,多表扬,如果是外部的干扰,例如爱玩游戏等。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让孩子有个健康安静的学习氛围。

孩子厌学怎么办?要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2)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3)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4)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1)指导孩子学习方法。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2)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3)鼓励孩子自我激励。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我是彭华勇老师,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专注于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咨询解决!孩子厌学叛逆等问题欢迎关注我,欢迎私信咨询!

现在小学生厌学现象非常严重,厌学原因也是很多方面的,每家就一个孩子,都是宝贝,打不得骂不得,所以慢慢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首先社会环境对小学生所处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报酬倒挂现象都会侵蚀着小学生有效的心灵,他们主观上非常简单的认为,学习是次要的。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学生打骂,挖苦,有的家长太希望望子成龙,不顾小学生身心发展,损伤小学生心灵,超越小学生能力的硬性教育,学习紧张的气氛,使小孩产生疲劳感,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感和厌恶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再有就是在学校的教育不良。(1)师生间的矛盾冲突,对老师不满主要是反映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在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从而消防对抗,厌恶学习。(2)学生之间的矛盾,知识水平的不同,造成学习成绩不平衡,学生之间出现歧视的现象,老师对个别学生会偏爱,不仅引起小学生老师的不满,更会加剧小学生之间的冲突,那些品德和学业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缺乏信心,自暴自弃,从而地处学习。总之,小学生厌学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认为因素长期的,多次影响的结果,疏导的关键在于端正办学思想,易于大环境的消极影响,创造一个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良好环境。

一个人饿了本来就想要吃东西的,可是你却说为了他长身体,逼着他没日没夜的狼吞虎咽,明知不饿也叫他多吃点,吃不下就掰开嘴死填;孩子口渴了本来自然知道要喝水的,可是家长老师们为了让孩子快快成长,让他多喝水,说孩子们小不懂事不知道多喝水的重要性,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必须强制他们天天多喝水,不口渴也得喝,不自愿就威逼利诱,反正是为了他将来有出息;还常常煞费苦心的熬制些营养丰富的汤让他们喝,拒绝喝就死灌,灌吐了责怪一番再灌,呛着了也不放弃,反正就是为了孩子们好!于是孩子们厌食了,绝世了,甚至有走极端的跳楼了。同理可证学生们厌学心理的原因策略也应该心知肚明了罢!

小学生厌学现象研究方法论文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乐学”的内涵,并结合当前社会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和原因,对如何实施“乐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创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提供参与机会,体验快乐学习;创设乐学情景,实施快乐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乐学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乐学 厌学 教育

1 “乐学”的内涵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乐于学习早有认识和提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这就把乐于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此外,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入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表达了这种乐学的境界。刘宝楠在其《论语正义》中断言:“不改其乐,正谓不改其好学之乐……乐其有得于己也。”在刘先生看来,此“乐”源自于“学”,但其重点强调学习结果(有得于己)之乐。钱穆直言:“所学即学其乐,所乐亦乐其学。”

这里“学其乐”实则可以理解为学中自有乐,是过程之乐,而“乐其学”是因学而乐,是结果之乐。明代学者王心斋所写的《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更是从哲理高度阐述了快乐心理与高效学习的辩证关系,视“乐”与“学”为有机的整体。

2 学生厌学的现象及原因

2.1 直接原因——课业负担过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显示,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这样的期望和要求使得大多数父母非常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学习,经常辅导、检查功课、布置额外的作业。调查发现,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其中,88.4%的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的作业,50.9%的中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作业。

2.2 间接原因——把孩子当成一场赌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曾提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这番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果是父母灌输给孩子从小要关心时政是一种悲哀,给孩子灌输太多和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东西势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延长班、繁重的课业使得孩子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父母甚至不敢给自己孩子哪怕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时间,原因是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其他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是10个小时,那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习10个小时才行,除非自己的孩子智商比别的孩子高,但是这种假设成立的机率微乎其微。父母完全把孩子的将来当成是一场赌博,而父母和老师则成为这场赌博的帮凶。

3 “乐学”的教育策略

3.1 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等环节,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接受,更要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其次,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和谐关系,学生不再是被批评管教的对象,而是教学的伙伴,是教与学的共同体。第三,建立学生平等意识,但对学生要差别化对待。

所谓平等,即无论什么学生,人格平等,都是人,都可以成为一定的人才;所谓差别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标准,有了这样的前提,每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才可能得以保障,乐学才有了产生的土壤。

3.2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

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能影响行为的结果并转化为先行因素,从而对行为发生产生积极作用,让人确信自己通过行为能够成功并带来预想的结果。此外,焦虑也是学生不能乐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恶性竞争、考试多、学业重、压力大等导致学生焦虑感空前攀升,恶性事件频出。因此,教师在努力乐教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考试排名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掌握较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技能,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3.3 创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人际关系零距离,是学生乐学的重要条件。教者把学生看作朋友,视为伙伴,从宣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到师生互动中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表现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例如英国有位教师利用“信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位老师利用儿童对信件的好奇心理,用迷你“信箱”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开展学生给老师、同学写信的活动。信件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个人的看法,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想让对方知道的其他信息。学生们把写好的信一封封投进美丽的信箱中,把自己渴望被人了解,也渴望了解别人的心愿投了进去。

3.4 提供参与机会,体验快乐学习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们。学生只有抛开被动的压抑学习,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做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获得探究和创造的享受。因此,学校应提供这样的平台,如开设手工课、科技兴趣小组、小组学习讨论、擂台辩论、游戏、课本剧表演、网上冲浪、主页制作等。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就能获得乐教、乐学的效果。

3.5 创设乐学情境,实施快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和谐的情境是使学生乐学的有效手段。因为情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具有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如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勿用置疑,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乐在其中。这是因为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合为一体并显示在屏幕上,影音结合、动静结合。

另外,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都处在乐学状态之中。例如:让同学互动,“仿用句式”课堂上,教师写出“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让学生以这句话为例,分别用“家庭”、“课堂”开头,各仿用几句话,组成排比句。教师首先让学生自找学习伙伴探究例句,明白了这个句子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句子生动有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大家议得好,再想想可抓住什么特点去仿用?”

学生说:句中的“小、大”可固定不变地用到要仿写的话中,因为排比句中至少应该有三个排比项,在保证顶针、排比的格式前提下把“小、大”用到仿句中。可见学生的互动学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学生的乐学情绪调动起来了,例句的特点在互动中找了出来,仿用句也就很快互动出来了:“课堂小人生,人生大课堂,展现人间喜怒哀乐”;“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尝尽生活酸甜苦辣”——这种互动式乐学句子,意味着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允许学生大胆创造,学生怎么不乐学呢。

参考文献

1 张连慈.试论乐学教育.齐齐哈尔大学学报[J],2010.3

2 毕昌萍.论语的“乐学论”解读.学术探索[J],2010.3

3 卓振宏.使学生乐学的四大关键.走进新课程[J],2007.2

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远离城镇的农村,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总是千方百计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区学校,这样造成学生数量流失,学生质量下降。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有些家长和学生就认为在落后的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相差甚远,读书再好也没用,干脆就主动放弃学习。2.家庭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中父母因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科学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终日为生计奔波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少数单亲家庭对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现状;还有部分家长片面的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些家庭的孩子很少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农村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颇多。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对策1.社会有关部门应大力抵制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东西,以免对中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侵蚀,带来消极影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的不良因素也深刻影响了农村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成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对于网络或网吧的管理要切实加强。2.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和榜样。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科学合理地解决家庭出现的问题,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既不能溺爱子女,也不要对子女提出不合理的期望,父母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问题。家长们必须明白,学习成绩和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3.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咨询等做到切实有效的服务。可以说,这是解决学生厌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对策。可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根本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可以的,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