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中国经济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好的,而且也能够让我们的制造业有更好的发展,也能够推向全国,也能够有更好的市场。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椒江区审计局课题组内容摘要: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出口形势严峻;宏观经济波动剧烈,企业经营难以适从;灵活用工受限制,劳动成本大幅上升;四大银行偏好“龙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建企业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企业则要树立信心,炼好“内功”。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影响 对策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不断加剧。我区作为浙江省东南沿海的“制造业重点区”,受2008年10月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据统计部门资料反映,2009年2月全区482家规模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低于上年同期40%的企业有68家,占14.1%,其中:已停产企业10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访谈等多种方式,向我区规模以上企业发放调查问卷58份,其中工业27家、非工业5家调查企业填报了2007年至2009年2月期间有关生产经营数据。 二、对问题的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及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区中小企业的各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明显不足。问卷调查表明,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存在多种突出困难,其中占首位是订单减少。58家企业中签订内贸订单的企业39家,2009年1-2月与上年同期相比订单增加的3家占7.7%,持平的17家占43%,减少的19家占49%;签订外贸订单的企业36家,订单增加的2家占5.5%,持平的14家占39%,减少的20家占55.5%。32家调查企业统计显示, 2008年外贸订单总额211674万元,为2007年的93%,同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尤其是10月份开始同比下降了30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2月份有所回升,但同比仍下降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缝纫设备行业影响最大,2008年同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目前还在继续下降,2009年2月比上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出口额明显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区及台州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外贸出口交货值111.2亿元,比2007年减少15.3亿元,减幅为12.1%。区外经贸局数据反映,2008年度我区(不含开发区)出口额10.99亿美元,月平均额为9158万美元,比上年增13%,但增速减低,尤其是2008年10月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第四季度各月出口额明显低于年平均数,其中10月份出口8175万美元,11月份6570万美元,12月份6964万美元,2009年1月份9453万美元,2月份3544万美元。影响较大的是缝纫机等专用设备及节日灯等,2008年缝制设备同比下降22%,节日灯下降24%。调查企业数据反映,2008年产品出口额305478万元,比2007年的287994万元增加17484万元,但2008年第四季度出口57500万元,比上年同期的74335万元减少16835万元,减幅为22.6%。库存剧增。32家调查企业2007年底、2008年底期末存货分别为107021万元、155551万元,2008年底比2007年底增48530万元,增长率为45.3%。 (二)宏观经济波动剧烈,企业经营难以适从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我区中小企业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不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因此,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相应的宏观调控双重影响下,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显得难以适从。 一是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受国际市场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2008年上半年,石油产品、煤炭、钢铁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但下半年尤其是进入8月份以来,原材料价格急转直下,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超出了企业正常经营下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范围,导致企业库存原料大幅贬值和产品价格、销售收入下降。 二是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幅度大且波动剧烈。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升值均在6%以上,尤其3至9月的升值均在9%以上;人民币对欧元虽然在2008年7月前处于贬值,但波动幅度大,从6月的贬值5.83个百分点到10月的升值19.08个百分点,四个月波动近25个百分点;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从2008年11月起都在30个百分点以上。企业普遍感到出口利润空间减少,致使出口萎缩。 三是出口退税率大幅下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大幅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大部分商品的退税率下调了4个百分点以上,如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9%,降幅达30%以上,而这些出口商品目前仍属中低档劳动密集型,科技附加值较低,很多企业通过打价格战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最终导致企业销量不断增加,利润却不断下降,大幅降低出品商品退税率后企业难以消化利润压力,也失去了竞争优势。2008年10月起,国家虽然陆续出台了多个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的规定并实施,目前我区主要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已与2007年7月1日前相当,但政策实施后的效果,仍需一段时间后才可以显现出来。 四是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10月份以前国家紧缩银根,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在2007年14.5%的基础上经四次上调至17.5%,一年期贷款利率在2007年连续六次上调基准利率后的年7.47%基础上高位运行。中小企业受金融机构紧缩银根的影响首当其冲,融资难且成本高的问题突出。 (三)灵活用工受到限制,劳动成本大幅上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政府在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措施的同时,要求中小企业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尽量保开工、稳就业、少减员。企业在目前生产经营萎缩、资金回笼困难、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市场萎缩用工减少与少减员稳就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调查中了解到,按照2008年1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用工成本已处于高位运行,特别是一些连续生产的企业日常用工排班受到制约,节假日在岗工人薪酬支出是原来的数倍。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不少中小企业只得采取“养工人、压库存、垫资金”,勉强经营渡难关,有些经营者感到企业已经难以支撑下去。 企业用工减幅不大。统计数据反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底劳动用工人数为80964人,比2007年底减少856人,减幅为1.05%。调查企业数据反映,2009年2月底劳动就业人数14827人,比2008年底的15317人减少490人,减幅为3.2%;比2007年底的16448人减少1621人,减幅为9.8%。 用工成本不断上升。32家调查企业在免缴一个月社会保险费后,2008年、2008年第四季度的人均劳动用工成本仍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9.9%、10.24%。其中工资津补贴比上年同期增加11.5%、15.2%,社会保险费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较好的保障,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据了解,实行《劳动合同法》后,缴纳五项社保及加班费等使用工成本大约增加了20-30%,对企业冲击较大,尤其是我区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企业,受用工成本影响更大,大幅度提高的用工成本使得企业难以承受。 (四)四大银行偏好“龙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适度从宽的金融政策,贷款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不多、财务透明度不够、资信程度不高等自身因素,以及银行机构控制风险的考虑,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偏小企业的贷款仍然较少。 32家调查企业2008年底融资余额195327万元,其中:四大国有银行贷款149612万元,占76.6%,国有银行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国有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几家“龙头”大企业,6家亿元以上企业贷款余额为125631万元,占83.97%,每家平均在20900万元以上,其余16家企业从国有银行仅取得贷款23981万元,每家平均为1499万元,另有10家企业在国有银行无贷款。从上述两类企业吸纳社会劳动就业人员、实现利润、上交税收等社会贡献方面看,也与取得的贷款不相对称,6家企业的劳动就业人数仅占调查企业的43.2%,利润总额占53.1%,税收占64.4%。座谈时部分中小企业反映:银行往往是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有时甚至雨中收伞,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五)产业层次普遍不高,企业转型困难重重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制造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层次普遍不高。根据统计数据反映,按行业划分,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等四大行业占规模上工业企业比例2007年为40.5%,2008年为39.9%,2009年2月为39.8%,这些行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2008年底,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29家,市级23家(按不重复口径计算),合计63家,占规模上工业企业的14%,占中小工业企业的0.57%。 企业从业人员高学历、高职称比例低。据经贸部门报表反映,2008年乡镇企业职工总人数为159316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1384人占7%,中专及技校学历25979人占16%,其余121953人占77%均为无专业学历人员;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者更为稀少,全部职工中取得高、中、初级职称者合计只占4.8%,其余的95.2%均无职称。低素质的劳动力和经营者结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主动应对能力低下,转型升级困难。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应加强扶持政策,中小企业也应自主创新,积极应对危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 (一)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区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努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资金的支持重点和扶持方式应从传统的支持具体企业和项目为主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为中小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整合现有的科技、技改、贴息等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担保机构奖励和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推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加大出口扶持力度,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涉外部门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指导和各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努力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工业用地出让时要给中小企业的发展留些空间,对零用地技改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租用闲置厂房、仓库和场地,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四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收费行为,清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文件,特别是要修订对中小企业有歧视性的注册登记费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管理,杜绝以罚代管的简单管理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二)政府应创建企业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重视创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中小企业引进项目和技术,分行业建立研发基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及时搜集国际国内的市场信息,编制主要贸易国家的风险预警报告和行业发展的趋势预测报告,引导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经营决策。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平台,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开展上岗、在岗提高和专业技术职称等不同类型的培训,杜绝为了应付完成考核指标的无效培训。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银监部门组建三位合一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借助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数据化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提供企业贷款资信依据,发挥信用信息效能。五是完善和加强行业协会平台,建立一支真正有权威性、公信力、严格约束力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规则、杜绝恶性竞争、协调内部矛盾、沟通各方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三)政府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在发挥国有银行融资主渠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促进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重视政府起主导作用的担保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民营担保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担保市场。筹建再担保机构,努力控制担保风险。财政每年可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担保风险补偿金,促进和引导担保市场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金融机构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小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流程,增加贷款品种。对企业的贷款审查要考虑中小企业成长性和财务核算的不完善性,准确全面评估中小企业资信。五是银监部门要牵头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帮助解决贷款困难,避免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而不顾实际地抽贷。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无真实商品交易的承兑汇票和应付规模考核的期末放贷等现象的发生,使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企业要树立信心,炼好“内功”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区中小企业造成较大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同时也有企业自身产业结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企业应炼好“内功”,渡过难关,实现新的发展。一是重视技改投入、加快自主创新,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创建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也应加强厂校、产研联合,搞好借脑开发,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市场调研,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巩固和开拓国外市场,实现两个市场互补发展。建立和完善点、面结合的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根据国家产业规划,确定本企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好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思考企业定位、企业战略。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一线工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坚持诚信经营,加强信用建设,强化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节能降耗增效活动,使企业发展有强大的后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分析 摘要: 文章从困难和机遇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金融危机给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融危机使中国中小企业面临出口订单锐减,出口市场缩小,生产成本上升,产出下降,生产规模缩小,倒闭现象严重,信贷支持减少,直接融资渠道变窄,融资成本提高等困难。但在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也面对全球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积极财税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机遇。面对困难与机遇,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扩大内需市场,开拓危机影响较小的海外市场,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扩展融资渠道,优化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 关键词: 中小企业;金融危机;困难;机遇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指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的企业[1]。目前,中小企业年均产出占中国GDP超过60%、从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数超过80%[2]。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仍在蔓延,而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文章从困难和机遇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金融危机给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中国中小企业探索应对危机的道路提供参考。 1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1.1 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1.1.1 出口订单锐减 据海关统计,2009年1~8月,中国外贸出口7307.4亿美元,同比下降22.2%,出口价格总体下跌5.6%,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下降17.6%,出口数量下降对出口值下降的贡献率为79.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价格下跌0.4%,出口数量下降24.9%;加工贸易出口价格下跌6.4%,出口数量下降15.5%。同期,一般贸易进口价格下跌22%,进口数量增加4%;加工贸易进口价格下跌6.1%,进口数量下降21.5%。第105届广交会共有16万境外采购商到会,与上届相比下降5.2%。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6.9%。机电商品、轻工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国际市场萎缩影响比较大。 1.1.2 出口市场缩小 在贸易壁垒增加、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中小企业传统外贸模式受到考验。一是面临印度、越南等国家的竞争压力。虽然印度、越南等国家的产业配套不及中国,但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2009年“广交会”反馈,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外贸订单向东南亚国家流失倾向明显,尤其是纺织服装、工艺品、玩具等行业。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8年1月~2009年9月一美元折合人民币(期末数)由7.1853上升为6.8290。纺织服装领域的中小企业,加工利润在5%~10%之间,人民币升值严重影响企业出口,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价格竞争优势继续削弱。一些企业倾向于不接超过两个月的订单。对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量进一步萎缩,据海关统计,2009年1~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价格下跌4.4%,出口数量减少13.5%,比前7个月减幅加深0.5个百分点,小于同期出口总体减幅4.1个百分点,分别小于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减幅9.5个百分点和8.4个百分点;同期,对欧盟出口价格下跌2.7%,出口数量减少23%;对日本出口价格上涨2.2%,出口数量减少21.9%。 1.2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1.2.1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受美国次贷危机,铁矿石、石油、粮食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中小企业增速进一步放缓,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企业成本影响幅度比较大,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其中,钢材、石油制品等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加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采购成本比较高,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中小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造成生产消耗过大,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1.2.2 产出下降 生产成本与用工成本的上升使中小企业利润不断下滑,而利润的下滑使企业产出呈下降趋势。据调查全国2008年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低同比增幅。广东2008年全年工业企业订单、生产、利润三个指标的指数平均分别为110.7、101.1和100.0,比上年下降20.8、21.5和20.3点。 1.3 生产规模不断缩小 1.3.1 生产规模缩小 这场金融风暴使中小企业出口市场不断缩小,加之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惠州吉隆被喻为中国的“鞋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吉隆镇有几千家鞋厂,规模较大的企业有100多家,除此之外很多都是小工厂。现在有近1/3的小厂已经完全停工,仍在运行的厂商也面临开工不足的问题。 1.3.2 倒闭现象严重 据统计,全国2008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纺织企业面临重整。据广东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统计,2008年1~9月,广东省停产、歇业、关闭和转移的中小企业累计为7148间,截止2008年10月份,这个数字就上升为15661家。 1.4 流动性资金不足 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是一直困扰企业的难题,2008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以广东省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统计,2008年,广东省企业融资和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各期均低于上年同期,融资景气指数从一季度的103.3逐季下滑到四季度的93.3;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从一季度的115.2逐季下滑到四季度的101.6;2008年下半年虽然利率下调、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就目前现状看,政策的积极效应尚未显现;四季度中小企业中,反映融资困难和流动资金更趋紧张的分别占31.1%和31.9%,而反映融资相比容易和流动资金充足的分别仅占10.7%和18.9%。 2 中小企业面对的机遇 2.1 产业布局调整和政策机遇 2.1.1 全球产业转型机遇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存在重新调整的客观要求。从制造业部门角度看,目前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其中,东亚地区是以中、日、韩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从3%提高到2007年的13.2%,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目前,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中国应强化自己的制造业中心地位。 2.1.2 全球产业升级机遇 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经济在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之后,将陷入衰退或衰退边缘,发达国家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这将对中国制造业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中国实施的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必将给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中国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机会。 2.1.3 中国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国务院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启动了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2.2 财税金融支持机遇 2.2.1 财政政策方面 一是2009年国发36号文件将困难中小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的政策执行期,由原定的2009年底延长至2010年底。中小企业可与职工就工资、工时、劳动定额进行协商,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二是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208.5亿元。在2008年39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增加到96亿元,今后还要逐渐增加。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0亿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了30亿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国发36号文规定要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关于基金的设立,目前正在研究之中。三是为减轻企业负担,国务院有关部门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和停止征收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费等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190亿元。 2.2.2 税收政策方面 2008年初实施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法定税率由33%降为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低档税率征收,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从2009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6%和4%统一下调至3%;从去年8月起,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在此基础上,2009年国发36号文件又提出2010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中小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提出减免税申请;不能按期纳税的中小企业,还可以依法申请延期缴纳。 2.2.3 金融政策方面 2009年国发36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在体制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快以中小企业为放贷主体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股份制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上,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四是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通过动产、应收账款、股权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抵质押品不足问题;五是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六是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政策。从四大银行的统计看,截止到今年10月底,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约5.8万亿,与年初相比增加了1.3万亿,平均增幅约43%。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60亿元。 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各有关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在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的基础上,加快推出了创业板。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试点,为中小企业构建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渠道。三是规范和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引导其为中小企业产权、物权、股权、债权等交易提供服务。四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北京、深圳、大连等省市已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总额18.2亿元。五是建立完善创业投资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措施,鼓励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力度。 2.3 人才引进机遇 从企业吸引人才的角度看,尽管大企业有吸引人才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其特点。其一,大企业庞大组织和指挥系统限制了科技人才的活动。企业组织越大越容易僵化,难以提出独创性建议;其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管理层级少,因此,在面对经济形势变化时容易及时调整;其三,从员工的自我发展角度看,中小企业可能较大企业更具吸引力。据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的就业比例已超过50%,改善了过去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少、员工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所需的人力资源。 3 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扩大内需市场 面对出口市场萎缩情形,中小企业应加强国内市场的拓展,寻找新的内需市场空间。中国的中低端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如农村消费市场。寻求网络新机会,转向了电子商务,这也是企业能够快速找到的增长点之一。 3.2 开拓危机影响较小的海外市场 广东是中国出口贸易大省,2009年1—4月,广东省对前3大出口市场——香港、美国和欧盟的出口持续下降,而对中东、非洲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额保持增长。广东对中东出口表现突出,2009年4月大幅增长25.6%;对东盟和印度出口也分别增长2.7%和8.6%;对非洲出口下降2.1%。因此中小企业应开辟受金融危机相对较小的非洲、中东市场。 3.3 强化内部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要及时跟踪客户生产计划和库存计划,合理确定自身采购和生产计划,并通过价格策略或贸易交换等方式将过剩存货变现。催收应收账款或将应收账款转让,减轻资金压力。通过裁员减薪,部分职能工作外包等途径,压缩企业经营成本。降低采购成本。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专业化协作和增加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投入。 3.4 扩展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应抓住政府在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直接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及时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小企业注意维护自身形象,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与协作,依靠诚实信用,获得银行贷款资助。产业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大企业信用,获得银行贷款,实现“供应链金融”。若干个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联盟,建立互保体制,互为担保,或者类似于合作经营性质的组织,集体贷款或联合发行企业债券。另外,融资租赁,硬件经营租赁,产品融资,期权和股权融资,OEM融资,存款融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股权奖励计划,吸引权益性融资等也是中小企业融资有效途径。 3.5 优化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要发挥体制机制灵活、对环境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优势,扬长避短,建立灵活引进和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合理人才流动等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策略。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企业就一定能够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一是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二是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三是用保障留住人才、用培训发展人才,四是做好企业的招聘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栩.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刘洪生,伊志宏.经济提振、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9):96-104. [3]马永强,孟子平.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与政府政策选择[J].会计研究,2009(7):50-56. [4]杨树臣.金融危机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1):94-98. [5]陈和平.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142-150. [6]朱岩梅,吴霁虹.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9):23-31. [7]邬伟娥.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电子商务市场策略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9(14):151-160.
会对经济造成冲击,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会导致制造行业的变迁,会导致制造行业受到限制,也能够促进制造行业的发展。
给你找了篇文献,参考下吧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冯衡滨( 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08)摘要: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 技术; 应用与发展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实事求是, 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1 结合生产实际, 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结合实际, 注重实用, 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 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 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 而不单纯的是速度。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潜力大, 前景广, 投资省, 见效快, 提高自动化程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 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 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 合理调整机床布局,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 引入CAD/CAM技术, 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 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 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通用机的局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近期内我国对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通用机的需要量还是不会急剧下降的, 因为有广大的乡镇企业市场, 有小工厂、试验室、大型企业的工具车间等。3 结合中国国情, 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械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 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步过渡到机械控制( 传统) 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 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 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中国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 中国机械制造业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 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因此, 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CIMS 技术, 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CIMS 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只能列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发展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我国现阶段, 在产品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中, 自动化设备仍然是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件加工自动线等。而在大批量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和装配等生产中, 采用刚性自动化( 自动单机和自动线) 则是合理可行的,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品种稍多的成批生产, 应采用由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工段或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制造单元, 实现成组自动化; 而单件小批量生产, 应从推广成组技术入手, 适当发展采用数控机应酬或加工中心, 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些揉性制造单元FMC( Flexible Manu- facturing Cell) , 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 Pseudo- FMS) ,是要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 优化人机界面, 不过分追求自动化, 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 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 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在消化呼吸、融会贯通国际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 要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发展创新, 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学说, 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 以适用为前提, 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 取得实践经验再推广应用。4 抓好基础, 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 既要发展主机, 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准高的机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 在系统的结构、质量( 重量) 、体积、刚性和耐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械技术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 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生产时, 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化生产时, 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总之,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 不但要起点高, 瞄准世界先进水准, 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快的自动化技术, 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应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
什么是生产外包生产外包(Production outsourcing)又称为制造外包,是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即是将一些传统上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或加工方式外包给专业的、高效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策略。生产外包经营模式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真正发展是近十多年的事情。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将制造基地外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区域。如爱立信将除中国以外的手机生产全部外包给新加坡的Flextronice。宝元鞋业分别接受耐克、阿迪达斯、匡威的生产外包业务。据专业部门研究表明,实施外包战略可使产品开发成本节约9%,生产能力和质量平均提高15%左右。生产外包结束了自给自足的组织模式,把非核心技术工艺的大部分外包给别人,而在核心技术上区别于竞争对手,这已成为全球成功企业的共同做法。编辑本段生产外包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生产外包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究竟有什么诱人之处,使高层决策者如此趋之若鹜?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它改善了传统生产方式的不足,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有不少优越之处。传统上,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对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活动和资源一直采取“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或自行行扩大自身规模,或参股到供应商、销售商企业,殖民地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企业形成一种所有权关系。“纵向一体化”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尚有一定的合理性,而磁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全球市场变化莫测的情况下,则显露出种种缺陷: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受基本建设周期长等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如此等等。其结果是分散了整个企业的资源和精力,无法经营好核心业务,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出现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思想,赢得在低成本、高质量、早上市等诸方面的竞争优势。 说是所谓的“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思想。它形成了一条以企业为结点的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网链”。显然,这些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因此价值链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价值链管理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编辑本段生产外包的原则一、应采取外包的情形1. 负荷大于产能2. 自制成本大于外包价格3. 外包可获得较佳品质4. 技术无法解决或无特别设备可制造二、应避免外包的情形1. 所供料极昂贵2. 物品易破损或品质易变化3. 体积、重量均大,运杂费多而加工费少4. 一次发包数量少,且金额不大5. 开发中的产品或组件、品质、交期不易掌握6. 外包价格与自制成本相近7. 有泄漏特殊技术或机密之考虑8. 外包品质及交期未能符合要求9. 外包品之作业及品质有重大影响10. 对产品检验困难,需作制程管制11. 外包价格大于自制成本三、外包管理工作要项1. 发包作业 :决定适当的价格/决定适当的品质/决定适当的交期/决定适当的数量/决定其他交易条件。2. 领发料管理:依规定之损耗率及标准料表计算之用量领发料/领、发及退料应依中心工厂规定。3. 催料管理:实施事前跟催管理/运用跟催箱4. 验收管理:制定验收管理办法/品质管制/制定外包品进厂检验管理办法/不合格物料处理方法/必要时召开品质协调会/加强验收中心管理5. 账务管理:定期盘点管理6. 厂商管理:慎重选择并开发协力厂商/成立协力厂商调查小组/建立协力厂商开发与选定处理作业程序编辑本段生产外包的步骤生产外包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厂商类型:根据你们公司的规模、外包的数量、金额、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决定待选的厂商的规模和水平。寻找外包厂商:根据以上要求,开始寻找厂商。并要求其填写“供应商/外包商调查表”,介绍其基本情况。实地检查:选择几家符合基本要求的,组织生产、技术、质量、物料等部门的人员对每家厂现场检查其生产运作的各个方面。决定待选厂商:根据各部门的反馈,选定几家好的。要求每家针对你们检查时发现的问题提供纠正预防措施。有必要的话,组织2次现场检查。选定报价厂商:根据每家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选定报价厂商。厂商报价:发送用于报价的图纸、文件给厂商(注意:之前应要求该厂商签订保密协议)。可要求每家厂商贵公司固定的格式报价,并给出明细(材料、人工、管理费用、利润),比便于分析比较。收到报价。选定厂商:报价分析。选定合适的几家。样品认证:提供制造文件给选定厂商,制造几个或几十个样品。由公司的技术、质量人员检查认证。未通过的,视情况要求再作样品并提供纠正预防措施或直接取消资格。小批量产品生产认证:通过样品认证的话,生产几百或几千个,并组织生产、技术、质量、物料等部门的人员现场认证该厂的生产组织各个方面。并提供纠正预防措施(没可能没有毛病的J)。外包厂商认证: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良好,即可认证。跟踪:质量决定前面多少批次需全检,接下来的检验比例,帮助厂商改进质量,直至免检。也可派驻厂商处负责任何问题的解决,监督交期和质量,以及厂商的制造费用。定期降价+定期现场检查。注:3和6步可互换,根据情况决定。编辑本段实施生产外包的前提条件成功实施生产外包战略需要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品牌优势:品牌是企业进行生产外包的最大优势,困为只有建立在品牌经营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为产品附加上额外价值;同时,优秀的品牌也使得生产商更加乐意接受企业的外包业务。研发能力: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需要企业能够不断创造出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而只有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才可能使生产外包形成良性循环,生产一批,研发一批。否则,同类竞争产品的出现,会很快侵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营销网络:现代企业的核心驱动力是订单,否则,外包回来的产品只能是一堆库存。如果拥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可以快速地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缩短资金回流的周期,使企业进入新一轮的产品外包。控制能力:生产外包减少了企业对生产环节的管理监督,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如果无法对合作者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市场很可能被合作者的自有产品抢走。这是要求企业具备很强的控制力,不断地监控外包企业的行为,并努力与之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生产外包在对企业提出一定要求时,对合作者也有一定限制,要求其有强大的生产能力 包括先进的生产设备、合格的工艺技术,技能熟练的员工以及丰富的生产经验等体现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同时,还要求合作者有着良好的信誉。外包的好处:1、用人灵活许多用人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务变化很大,或其行业特定性淡旺季明显。采用生产外包的用人形式,可以在增加业务时增加生产线,增加人员,在业务减少时减少生产线,公司用人灵活,不受编制限制,人员进出手续由外包公司进行专业化服务。2、成本支出降低用人单位在核算生产外包的总支出时,一是考虑岗位效益。二是以市场价格制定工资标准。三是可以自主调整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的比例。综合核算,用人单位采用外包生产方式的支出比使用正式在编的支出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不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对外包生产线进行管理,也为用人单位节约了管理成本。3、减少人事(劳动)纠纷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用人单位和外包公司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公司与外包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外包人员是一种有偿使用关系,没有劳动关系,这样用人单位就避免了与外包人员人事(劳动)纠纷的发生,而且外包人员对日常的考核的不同意见,也可以通过外包公司统一协调处理,而省却了用人单位的管理精力。4、使人力资源部完成战略性转变实行生产外包后,使人力资源部和生产部的职能由原来的繁杂的事务性管理职能转化为参与企业战略、组织业务活动、领导企业变革、建立竞争优势。
首先是引言,即中国制造业的改革的现状如何?(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就民用而言。在中低端只能占据一些小份额,而在高端方面几科没有,没有能力生产工业母机。(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生产设备比较的陈旧落后,自主创新意识极其的缺乏,宁要别国落后产品生产,也不搞创新,同时管理生产设备的能力也是非常的低下。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然后引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然后取一些例子,比如前年的徐州重工被收购一案做具体的分析。最后总结。本科论文应该是可以了,但研究生论文需要理论更强一些。
城市规划中拆迁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东胜区部分地区为例王丽 崔希海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带动城市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发展.而城市规划,基础设施 完善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东胜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开始 了城市规划,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的历程. 城区规划和完善城区基础设施的过程主要体现为城内翻新, 城外扩建工程广泛开展.扩建及翻新需要拆迁部分城区及城郊农村的建筑,并要占用大量的郊区农 村土地. 为了进一步了解拆迁及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小组运用问卷法, 访问法和直接参与法对城区中 2005 年 10 月份已拆迁的伊煤南路 8 号街坊的 14 户居民,城郊 2007 年 3 月份已拆迁的薛家圪台村的 36 户居民和城郊 2007 年 10 月份将要拆迁的碾盘梁村的 67 户居民 进行了调查.并对鄂尔多斯日报 2007 年的部分报纸及其他一些报刊杂志进行了文献资料收集,统 计和分析.本文通过对政府政策背景及所获资料的分析,将政策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已拆迁与未 拆迁居民生活状况,本地户与外地户等基本状况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反映了一些基本状况,并对 其中存在的如拆迁中的纠纷问题,农牧民重新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及生活习惯与经济支出等一系列 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东胜区 城市规划 拆迁工程 农村居民在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背景下,鄂尔多斯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及资源优势,经济得 以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市政府领导制定了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特殊方针政策.这 一政策要求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而城市规划中城区基本功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完备要以有充足 的发展空间为前提,要求扩大城区面积,势必要以牺牲其周边地区的农村土地为代价.因此,进行 了一系列拆迁工程,包括旧城区平房建筑的拆迁和城郊农村建筑物的拆迁及土地的占用.拆迁过程 中的各种基本状况及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一, 文化背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加,东胜原有的城市基础功能已不能满足鄂尔 多斯市发展的需要. 鉴于此, 东胜开始调整城市发展战略结构, 把经济的切入点放在完善城市功能, 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环境上,预计将东胜打造成鄂尔多斯市核心区和地域中心城市.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杨红岩说,几年来,东胜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三化互动" 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城市为龙头,仅仅抓住城市发展这个主题;坚持"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 的思想" ;坚持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化的路子.按照"拉大,补欠,崛起"城市发展 三步走战略,建设新城区,改造旧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东胜正以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市的地位, 以畅通"生态城,文化城"的新形象迅速崛起. "十五"期间,东胜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103 亿元,重点实施了引黄供水,天然气进城,城市道 路建设等近 200 项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年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近 100 公里,配套并建设了城 市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区路网体系日趋完善. 据了解,东胜区拓展城市发展框架拉达,补欠,崛起"三步走"涵盖内容极深,构筑城市发展 新框架的终极目标,预示着东胜城市建设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拉大方面,东胜按照"一城三区"的框架进行了空间布局,实施旧城区改造,全面启动铁西 新区,全力支持康巴什新区建设,基本实现拉大的目标,城区由"九五"期间的 15.6 平方公里扩展 到目前的 67 平方公里. 在补欠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使城市总规划面积达到 161 平方公里,控制规划覆盖率从零起 康巴什新区建设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 完成了城区总体设计, 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步达到了 95%, 目前城市四大出口改造已完成,同时建设环城路,打通城市断头路,新建和改造道理 20 多条,1城市道路总长从"九五"末的 61 公里增加到 173 公里,形成了公路铁路并进,高速快速贯通,网 环相连的立体交通网络. 东胜还将城市建设的重点投向地下管网建设,加强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雨污分流. 管网延伸 90 多公里,市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 560 万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网达到 80 公里.环城 10 公里林带建设初具规模,东胜实施的拆墙透绿,拆旧还绿和见缝插绿工程,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明 显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 32%. 在崛起方面,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建立 5 万平方米以上的高档住宅小区 24 处,建设了一批有 一定代表性的城市建筑.通过五年的发展,城市市化率达到 93%,总人口翻了一番,超过 40 万人. 2007 年 7 月 2 日鄂尔多斯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今年,东胜区城市建设在 2006 年完成近 30 亿元 投资的基础上,按照打造自治区"金三角"城市核心区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 46 亿元的适度投资 规模,加大城市和新区打造力度.据了解,今年是东胜历年城市建设中投资力度最大,任务最重的 一年. 二,已拆迁居民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下面是对已经拆迁的薛家圪台村居民和伊煤南路 8 号街坊居民及未拆迁的碾盘梁村居民的基本 状况的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其中也有一些对来自报纸,杂志的部分信息进行分析的结果,主要用于 补充说明现实状况.这里特殊强调,由于户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的未来,本小组所采访的都 是家庭的户主,因此下文中有关于个人的信息都是户主本人的信息.如,文化水平和年龄的信息的 收集,就是采集户主个人的信息. (一)薛家圪台居民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鄂尔多斯日报 2007 年 5 月 3 日报道:今年,东胜区公益拆迁将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从今年 3 月份开始到 6 月份前结束.包括准格尔北路拓建项目,宝日陶亥东街道路拓建项目,人民公园扩建 项目,杭锦北路道路拓建项目,伊化南路三角绿地建设项目,薛家圪台道路绿地改造工程和市教体 局拆迁项目.我们重点对薛家圪台进行了调查分析. 薛家圪台位于东胜区西北出口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的城郊农村,由于城市绿地建 设的需要在 2007 年 3 月份被政府拆迁.鄂尔多斯日报曾多次报道了关于政府拆迁的政策和措施, 多次提到了"阳光拆迁" ,但是据调查了解,在多次拆迁中有很多违规的拆迁霸王条款,并有动用 了武装警察,防暴大队,人民法院和稽查大队等多个部门,对不同意的居民施加压力,强行拆迁的 情况.报道中的"阳光"和"和谐"由此可见一斑. 据调查,2007 年 3 月初在对薛家圪台的拆迁过程中,曾有过这样一幕:由于政府在拆迁中给与 的拆迁条件--将某户的所有房产和耕地补偿总计为 70 万元--未得到该居民的同意,拒绝在拆迁协议 上签字.但政府部门人员在入户摸底调查中了解到拒绝签字的居民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众目睽睽之 下就调遣东胜区武警部队带着枪支弹药将该户包围,无奈之下,户主就手持砍刀站在房顶上,扬言 任何人只要上前来,他就拿谁开刀.并质问武警部队人民警察的职责是什么,应该去保卫人民而非 加害人民.最终在各方的协调下,以补偿 140 万元解决了纠纷. 这是一个较为幸运的农户.在我们的调查访问中,还有很多的居民被强制低价拆迁,而毫无办 法.有很多已拆迁居民在接受访问时都表示拆迁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听天由命,而且提到拆迁都有惧 怕心理.在 2007 年 5 月 3 日鄂尔多斯日报报道:"在《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中,货币补偿方 式规定: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 ,并按协议期按时完成拆迁的,货币补偿 价格在《房地产评估报告》价格的基础上奖励评估总费用的 8%~~15%,并且给与每户 2~4 万元的 奖励,即从拆迁户收到评估报告之日起 15 日签订协议的奖励 4 万元的同时,再奖励评估报告总费 用的 15%;15 日后至 30 日前签订协议的,奖励 3 万元的同时再奖励总费用的 10%;30 日至 45 日 前签订协议的,奖励 2 万元的同时再奖励评估总费用的 8%;45 日之后的不再给与任何奖励." 这一规章制度在侧面足以说明拆迁的难度之大,我们都了解商家的有奖销售,那是为解决销售难或 销售量小的问题.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奖销售的一次性奖金不得超过 5000 元.那么政府的有 奖拆迁也足以要我们清晰地看出拆迁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据了解,拆迁难度大,拆迁矛盾多, 不公平性等是东胜区拆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特性.而问题主要在于补偿金评估的隐蔽性和对拆 迁居民善后安置没有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满意和支持.奖励拆迁中的奖励百分数高达 8%~15%.而且 有 2 万,3 万,4 万不等的奖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评估报告并不符合该区物价水平,也没2达到政府部门预计的支付额.而且奖励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以上是薛家圪台村拆迁工程的相关背景,下面是该村居民状况调查分析的详细内容.薛家圪 台村有居民 70 户,我们针对 36 户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本地户 29 户.外地户 7 户. 在调查中本地户居民的年龄分布在 40 岁~60 岁的占到 80%,其他年龄段的人数相对较少.从 总体上看,这个村子的大部分家庭户主正在进入老年化阶段.另外在文化程度的调查中,有 11 人 占总体的 37.93% 是文盲,有 6 人占总体的 20.96%是小学文化程度,有 10 人占总体的 34.48%是初 中文化程度,只有 2 人占总体的 6.90%是高中文化程度.综合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析,该村的文化水 平相对较低, 除了种地, 几乎没有任何特长. 而且由于成长过程中受到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制约, 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是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于这一批拆迁的 农村户主的大部分人是不具有继续学习或从事技术性工作的文化条件. 对本地户有无固定经济来源的抽样调查中,有 13 户占总体的 44.83%有固定经济来源,而有 16 户占总体的 55.17%无固定经济来源.具体如下: 户别 有固定经济来源 无固定经济来源 本地户 户数 百分数 13 44.83 16 55.17 外地户 户数 百分数 4 57.14 3 42.86 总体 户数 百分数 17 47.22 19 52.78在本地户的 13 户有固定收入的家庭中仅有 4 户是靠固定工资收入,其余的是靠搞运输和开餐 厅出租房屋等获得经济收入.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拆迁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36 户拆迁居民中仅有 17 户有固定收入,占总体的 47.22%.这个数据是不容乐观的.因为在调查的同时,我们对东胜区 的主要劳动力市场进行了总体的观察:近几年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导致农村生活状况较为艰难, 有很多农户都携家带口到劳动力市场安营扎寨.致使东胜区的劳动力市场出现饱和状况.因而随处 可见背着行囊等待被雇佣的人群,少则一两天,多则一两个月.该批进城农民工直接影响着拆迁居 民找到工作的机率.城市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工众多的现象本小组收集了相关的图片信息,如下 图(等待被雇用的外地农民工聚集东胜城区街道旁) :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聚集在东胜城区街头 1 对出现被拆迁后农牧民劳动力重新就业率低,有固定经济来源家庭数量少现象的原因,笔者作 如下分析: 首先,刚刚被拆迁的农牧民拥有政府给与的补偿金,从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不等,这样他们 就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缺乏隐患意识.其次,目前东胜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高利贷 市场也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有很多拆迁居民把补偿金用于放高利贷,这种高额的利润在一定 程度上削减了对其他领域的投资. 再有就是, 多种因素的综合, 使得他们寻找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3对于拆迁后,拆迁居民在获取经济收入上是否有过政府帮助的问题上,29 户本地户中有 15 户 获得过政府临建地,占总体的 51.72%.而对于 7 户外地户来讲不存在任何政府帮助的状况.在获得 政府帮助时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第一,必须是本地户.第二,该农户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和资 金基础,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第三,拥有较多的可移动财产,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这些隐 性条件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为未来的拆迁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政府缺乏对拆迁居民在 获取经济收入途径上的帮助,也是造成拆迁居民重新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拆迁后主要经济来源问题的调查中,本地户中有 2 户的主要收入是工资收入,占本地户的 6.90%;有 7 户是商业收入占到 24.14%.而在外地户中主要收入为工资收入的百分比为零.主要收 入为农业收入的在本地户和外地户中百分比都是零 .具体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 户口性质 本地户 外地户 总体 户数 百分比 户数 百分比 户数 百分比 2 6.90 0 0 2 5.56 工资收入 7 24.14 3 42.86 10 27.78 商业收入 0 0 0 0 0 0 农业收入 20 68.97 4 57.14 24 66.67 其他收入 政府拆迁工程的进度非常快,自 2001 年起到现在共有上千万的拆迁居民,在各种报道中政府 都是以较快的城市化速度自豪,但是这种自豪的背后是远走他乡或四处奔波的拆迁居民,在经济条 件,就业环境等都不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的拆迁工程是对农村居民利益的极大损害,也是一种"赶鸭 子上架"的做法. 已拆迁居民的主要收入中选择"其他"的本地户有 20 户,而其中有 16 户的主要收入是放高利贷 的利息收入,占本地户总数的 55.17%.但每一个市场都存在风险,目前东胜区的高利贷市场还没有 政府的参与,而只是私人之间完全靠市场自由发展.所以这部分居民的生活能否靠利息维持,而又 能维持多久,是值得好好思考的.笔者作出如下分析: 首先,东胜区内的商业部门,尤其是较小的门市正在日益密集化.而向私人进行较小金额贷款 的个人一般都是从事小型商业活动,而该行业终有相对饱和或发展缓慢的时候,这样就必然使高利 贷的市场缩小.其次,据鄂尔多斯日报 2007 年 7 月 13 日综合新闻栏报道:"预计今年涉及拆迁户 1.2 万,拆迁面积达 200 多万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 100 多万平方米."如果按照最低拆迁房价我们 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房屋每平方米 3000 元,院子每平方米 500 元,那么就有将近 35 亿元的资金流 入市场,这其中将有相当一部分已高利贷的形式流入市场,与原来的人们共同分食高利贷市场这块 儿大蛋糕,这也势必使原有的高利贷市场机会减少.第三,鄂尔多斯日报 2007 年 7 月 10 日报道: 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型企业,服务城市居民,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更为有 力的金融支持"为目的的鄂尔多斯市商业银行开始筹建,截至 2007 年 3 月末,注册资金达到 31010 万元,资金达到 27.5 亿元,人均资产 1797 万元.该商业银行的筹建也预示着将来高利贷的市场越 来越小,挤压已拆迁居民发放高利贷的市场占有额. 目前为止薛家圪台村已拆迁居民的家庭主要支出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户口性质 日常生活 子女上学 投资 本地户 户数 百分数 14 47.28 8 27.59 7 24.14 外地户 户数 百分数 4 57.14 2 28.57 1 14.29 总体 户数 百分数 18 50.00 10 27.78 8 22.22从上表中的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本地户还是外地户, 家庭主要支出中"日常生活支出"和"子女上 学支出"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居民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生活状况,仅有一少部分人改变了原有的经济 支出状况,进行商业投资活动.对已拆迁居民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农民在向城市居民的转变过程中并 没有充分适应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也没有充分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保守思想较浓,对商业活动缺乏 兴趣.而且已拆迁居民的消费方式也较单一.这也表明城市化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漫长演化 过程,而不仅仅是城乡人口的百分比. 政府给与已拆迁居民的补偿金主要的使用情况的统计结果如下表4户口性质 买房子 做生意 储蓄供急需 其他本地户 户数 百分数 3 10.34 6 20.69 10 34.48 10 34.48外地户 户数 1 1 1 4 百分数 14.29 14.29 14.29 57.14 户数总体 4 7 11 14 百分数 11.11 19.44 30.56 38.89上表可以看出,"其他"用途占的比重最大,而选择"其他"选项的,采访了解到主要是放高利贷. 其次是"储蓄",最低的是"买房子".这主要是因为东胜区房价涨速过快涨幅过高而造成的.另外, 拥有本地户籍的大部分已拆迁居民有政府承诺提供的经济适用房,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最终能以 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获得住房,所以在已拆迁居民中买房子的较少.其次,做生意对于薛家圪台的 居民来讲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 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储蓄和放高利贷相对来讲安全系数较高, 所以有 30.56%和 38.89%的已拆迁居民都选择了将补偿金用于储蓄和放高利贷.这也体现了长期的 务农生活和较低的文化水平带给他们在生活上的局限性. 在调查统计中显示住房问题是已拆迁居民的最大不便,虽然对于已拆迁本地户来讲是暂时的, 目前还在租房,终能以低价获得自己的住房.而对于大部分外地户居民来讲住房问题是长期的.首 先, 已拆迁的外地户居民没有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权利. 其次, 每个本地户居民都有政府给与的 18 万 元的安置费.从而相比之下拉大了外地户与本地户对住房购买能力的差距.这些原因也直接影响了 已拆迁外地户居民对于拆迁后生活的适应程度和幸福指数. 在调查中有 71.43%的已拆迁外地户居民 表示不适应拆迁后的生活,而且拆迁后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下降了.本地户却恰恰相反,有 93.10% 的已拆迁居民表示适应拆迁后的生活,有 85.19%的已拆迁居民表示拆迁后生活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这反映出了拆迁后本地户和外地户的生活状况存在很大的差距,也体现出了政府在对待本地户和外 地户的政策上存在不平等现象,体现出我国的户籍制度存在局限性.期待中国的户籍制度有更大的 改革,从而避免由户籍原因给民众带来的各种不平等和歧视现象. (二) ,伊煤南路 8 号街坊已拆迁居民的基本状况分析 伊煤南路位于东胜区西北城区,紧邻伊泰集团和东方路桥集团,是东胜区旧城区的平房区.近 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空间日益缩小,政府加大了对旧城区的改造,伊煤 南路 8 号街坊的拆迁工程就是其中一个.2005 年年底第一期工程拆迁完毕.共拆迁居民 30 户,但 由于去向复杂,居住分散等原因,本小组只对其中 14 户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本地户 11 户,外地户 3 户. 初中占 54.55%, 高中占 9.09%, 大专占 9.09%. 对本地户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占 27.27%, 而外地户的已拆迁居民中初中占 18.18%,高中占 9.09%.相比来讲,城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要高于郊 区居民,主要表现为:在城区居民中没有文盲,而且高中文化程度占到了总体的 21.43%.这也体现 出知识对于已拆迁居民生活状况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做出细致分析. 而外地 对有无固定经济来源的调查中, 城区已拆迁居民本地户中有 72.73%的有固定经济来源, 户中仅有 33.33%的有固定经济来源. 本地户有固定经济来源的比数是外地户有固堤内经济来源所占 比数的两倍.总体来讲,伊煤南路的已拆迁居民中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占到 64.29%,远远高出薛家圪 台已拆迁居民有固定经济来源的比数.这是因为城区居民一般都有固定的工作,拆迁对于大多数城 区居民来讲只是换一个居住环境,而对于郊区拆迁居民来讲,原本只靠土地生活,拆迁就是要换一 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直接面对失业. 关于已拆迁居民拆迁后在获取经济收入的过程中是否有过政府帮助的调查结果中,无论是本地 户还是外地户都未曾获得过任何的帮助.拆迁后他们都获得了相应的补偿金,但在养老,就业,子 女上学等问题上政府都没有任何引导性措施或帮助.当前,拆迁居民在获取经济收入上,本地户中 有 45.45%是靠工资收入,而外地户中仅有 33.33%是靠工资收入的,其余 66.67%是靠打零工获得收 入 对城区居民每年家庭主要支出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18.18%户是日常生活支出,有 18.18% 户用于商业投资,其余的 63.64%都主要用于子女上学.而在外地户中有 75.00%的家庭主要支出是 子女上学.总体来讲,城区已拆迁居民 71.43%的家庭主要支出是子女上学,而郊区已拆迁居民中仅 有 27.78%的家庭主要支出是子女上学,有 50.00%主要支出为日常生活, 这组数据显示出了城区和5郊区居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负担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政府拆迁后给与的补偿金在本地户中有 72.72%的家庭用于买房子,有 27.27%的家庭用于储蓄 供急需.总体来讲,有 78.57%的已拆迁居民将补偿金用于买房子.这些因素也促使东胜区的房价一 路飙升,从 2007 年初春的每平米 1000 多元到 2007 年 8 月份的 4000 多元,使很多拆迁居民必须先 安排好住所问题.在东胜区内农村居民打招呼的方式已经从你家吃了吗,转换成你在哪儿住,是否 买到房.可见住房问题异常严峻. 关于拆迁后生活中有无不便之处的问题中, 45.45%的已拆迁本地户居民表示最大的不便之处 有 在解决住房上. 在外地户已拆迁居民中有 50.00%的家庭表示最大的不便之处也是住房问题. 主要表 现为住房面子缩小了,房价高,增加了楼房物业管理费,还有部分居民至今还在租房住.下面举两 个例子来说明拆迁居民面对的无奈状况:伊煤南路 9 号街坊的张某原来居住 180 平米的平房,2005 年末被拆迁后得到政府补偿金 18 万元,拆迁后又用了 19 万元买到了 140 平米的平房入住.而同在 一个街坊的余某 2005 年末将 210 平米的三套间被拆迁后,获得政府补偿金 21 万元,而当时的楼价 为每平米 2000 元左右,三套间本来是老两口与两个已经结婚的儿子分开来居住,但拆迁之后买了 80 平米的楼房给老人住,两个儿子只能去租房.由此已拆迁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下降了,占到了 50.00%,本地户已拆迁居民中有 45.45%的家庭不太适应拆迁之后的生活,有 45.45%的家庭认为拆 迁之后的生活不如以前,有 45.45%的家庭认为没有变化,仅有 9.09% 的家庭认为拆迁之后的生活 比以前好了.出现上述状况的的原因,除了农村居民习惯了农村生活形态而无法融入新的城市生活 以外,更主要的是由政府部门没有充分考虑拆迁户的利益,没有按照农村居民特有的特殊性来安置 拆迁农牧民造成的. (三) ,碾盘梁村居民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碾盘梁村位于东胜城区东北郊 2 公里处.该村是东胜区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东胜城区 的蔬菜供应主要依赖巴盟,包头等地.但也有重要的一部分来自本城市郊区.就自产的蔬菜而言该 村是东胜的菜园子,如下图:东胜区碾盘梁村温室大棚基地 16东胜区碾盘梁村蔬菜温室大棚 2 该村本地村民约 200 人,每人拥有旱地(本地人称为荒地)4 亩,水浇地 1 亩左右(由于分得 后村民自己在原有的水地基础上进行拓荒所以数字不精确) .旱地基本都退耕还林还草,即便是没 退的也不能正常种庄稼,常年闲置着.所以,居民完全依赖于水地维持生活.一般人户都将水地扣 上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四季为城区人民提供蔬菜.在该地区有较多的外地户籍人口,而且较多数 都有自己的房屋,多从事养殖业或是常年打零工.2005 年该村直接归城市管理局管理,将其划入城 区范围,并且通过社区进行分区管理,将该村设为碾盘梁社区.2007 年城市管理局将该村正式的化 为城市重点开发区之一.为了和谐城市规划布局预计,将该地区化为修建污水净化处理厂和城市环 城路区域,其它剩余部分化为城区 10 公里林带绿化范围内,进行绿化,预计在 2007 年冬季进行全 村的拆迁工程.所以该地区属于准拆迁区.下面将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结果,对该村居民的基本状况 进行分析和阐释. 首先对该村的居民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户籍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外地户(32 户) 户数 百分数 5 15.63 14 43.75 13 40.63 0 0本地户(35 户) 户数 百分数 3 8.57 17 48.57 15 42.86 0 0总体数(67 户) 户数 百分数 8 11.94 31 46.27 28 41.79 0 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碾盘梁村的居民无论是本地户还是外地户文化水平都比较低,都在初中或初 中以下水平.文盲的比重比较高,达到总体样本数的 11.94%,其余的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凭.而且据 详细询问得知大部分都是小学或初中尚未毕业.更优甚者小学仅仅上了一年级.据具体采访该村的 户主一般在 40~50 岁之间,在对薛家圪台村居民文化状况分析中作了详细的阐释,该年龄段的初中 文凭和小学文凭与今日的初中和小学文凭是无法相比的,从 30 年前中国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水 平可以想象出它们的学习环境.文化水平地下,决定了他们不具备继续接受知识和技术性培训的文 化基础.年龄较高和文化基础的薄弱环节将是阻碍他们重新就业于二三产业的最大障碍. 在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一项上本小组也作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户别 农业收入 本地户 (35 户) 外地户(32 户) 户数 百分数 户数 百分数 28 80 5 15.63 总体(67 户) 户数 百份数 33 49.2573 8.57 7 21.88 10 14.93 工资收入 3 8.57 2 6.25 5 7.46 商业收入 1 2.86 18 56.25 19 28.36 其它收入 从上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本地户中有 80%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而以"工资收入"和 "商业收入"为主的仅占到总体本地户的 17.14%(8.57%+8.57%) ,各占到一半.这些数据表明该 村的农民虽然在商业上和工作上有所涉猎,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还不能脱离土地而正常生活,他们 对土地的依赖性还很强.在目前看来,从事农业劳动是大多数农民的首选职业.在对问卷缩收集的 数量对比中我们发现从事商业活动的家庭收入都较高,都高于平均收入水平.但是这并不能,至少 现在还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把主要资金投入在商业领域.这主要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一生活状 态,而且商业所具有的风险性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从事该项活动的障碍.所以,要农民完全脱离土 地而从事二三产业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渡过程. 在外地户中也有一部分居
可以。兰州交通大学官方发布的信息,工程管理硕士(MEM)学位论文要在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与城市相毗邻的城镇居民将面临大规模被征地拆迁的评论进行研究,是可以并要求写拆迁类的论文的。兰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在此阶段,政府也采取进行进出口管制、征收关税、海关监管和商品检验等具体的贸易措施。制订关税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生产”和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家生产就是用较高的关税税率加重进口商品的成本,以保护中国已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和轻工业产品以及其它新兴工业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不致遭受外来商品的竞争。二、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这一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它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此外,中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T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这一阶段区分为1978-1987年、1988-1992年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体现在奖出限入的政策上:(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的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中国对外贸易国别结构和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为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保护贸易政策。三、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1992年10月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广泛的改革。中国在进口限制方面的改革包括:(1)对关税政策进行调整,1992年1月1日采用了按照《国际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调整的关税税则,并降低了225个税目的进口税率。其后进行多次的关税下调,到1996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经下降到23%。(2)减少、规范非关税措施,包括进口外汇体制的改革,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量取消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配额的分配也转向公开招标和规范化分配制度。(3)依据GATT/WTO的规则对中国的涉外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其中包括建立了大量的技术法规、反倾销条例等。在出口促进方面的改革包括:(1)继续执行出口退税政策;(2)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扶持企业的对外出口;(3)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成立各类商会和协会,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和展览会等;(5)大力发展出口援助等。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不同,但是依然受到古典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奉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不遗余力地从事赔本出口创汇。这种观点应该说没有脱离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保守的观念。但是,长期的越来越大的贸易顺差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放心”,也为中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这10年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而且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转移。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或者说是外生比较优势,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数字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年均工资大约为1371美元,是美国劳动力年均工资的2.2%。所以中国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鼓励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取代了传统的纺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表面上看中国已经走出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个圈子。但是,因为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生产中的一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进行的资源配置就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里所说的廉价劳动力不等同于简单劳动力,它包括跨国公司廉价地在中国雇佣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这一点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中国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代工贸易为主,二是三资企业出口比重逐年在上升。四、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2001年以后)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履行入世的承诺,以及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目标已经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由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别结构以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自1996年开始,机电产品的出口就已经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第一位,但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加工贸易或代工贸易,而且三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再加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仍然不高,所以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倾向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或者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韩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来自这些国家或地区,因此,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势的变动而有所变动。例如,在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提出质疑和责难之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能从其他的对外贸易措施上进行协调。另外,针对国际社会中区域集团化的倾向,中国在近年也开始逐渐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家环境。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意向协定,积极开展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等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能够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带来相当大的好处,但是获得好处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就是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成员的承诺。从现有的资料和两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议定书中有三方面的内容将对中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第一是特别产品保障措施条款,印度和美国已经对中国使用过此条款;第二,在进行反倾销调查等程序时,在中国入世15年内WTO成员依然可以将中国等同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第三,入世后8年内每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会出现大幅度调整。例如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中国应该执行中国货物减让和承诺表的规定,以及本‘议定书’中具体谈到的农产品的那些规定。在这方面,中国不得保持或采取对农产品的任何出口补贴。中国应按‘过渡期内审议机制’规定将农业部门的国有企业(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级)与农业部门用作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其他企业之间,或者上述各企业相互之间的财务或其他转移,做出通知。”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政策已经无法使用,根据WTO农业协定,中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只能从国内支持上出发,或者说只能采取“绿箱措施”和“黄箱措施”。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已经约定关税税率和关税配额,但是,根据WTO的若干例外条款——如国家安全例外、环境例外和国际收支例外等,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限制措施,但前提是符合WTO的例外规定。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各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本国参加的国际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要求。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考虑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纳入了全球生产链、资本链、产品链的环节,中国依靠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不能维持长久的优势,因为劳动力比较优势极容易为它国取代,或被机器节约。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经验出发,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理论应该从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转移到内生比较优势,从静态比较优势转移到动态比较优势。简而言之就是:首先,认识到比较优势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所以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其次,比较优势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整个的生命周期中,产品和技术会从知识密集型转移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力密集型,所以一国在某种产品和技术的生产上是不可能永远具备比较优势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必须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模仿上做文章,而且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知道,要素越是高级、专业,其带来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就越持久,企业自身管理和竞争情况也可以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就应该围绕培养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斟酌采取某些战略性贸易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贸易或贸易自由化倾向逐渐转向“公平贸易”政策的实行。所谓“公平贸易”主要是指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必要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以恢复市场的可竞争性。WTO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了美日欧的这些做法,因此,中国在入世之后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加强这方面政策措施的改进与完善,防止本国产业和企业或产品在遭受类似的损害之时无法可依,在遭遇贸易对象国的指责时无以回应,当然首要的还是《反垄断法》出台。综合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向应该是依据WTO的基本原则以及例外条款,以国内经济发展要求为基础,在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上进行完善,倾向于采取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3、 [国贸]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开题报告+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将逐渐放宽市场准入,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企业和个人进入我国市场参与竞争,由于WTO和全球化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国...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5 KB 日期:2008-01-15 4、 [国贸]反倾销诉讼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绪论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认可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它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的特点。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 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40 KB 日期:2007-01-16 加入WTO与我国贸易制度的调整与重构 西方工业国贸易保护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分析 外贸乘数法的扩展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国际贸易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10.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11.我国应对反倾销问题 12.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13.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 1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5.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16.我国外贸改革问题 17.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18.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19.欧盟的对外贸易问题 20.环保与经济发展
与中文论文相比,英语论文中有些词不能准确地表达中文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些词有几个中文词的意思,只有把这些词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恰当的意思。是的,英语论文的写作比中文论文难。那么,当我们遇到英语论文查重率高的情况时,如何降低英语论文的查重率呢?写完英语论文后,我们当然就是要对论文进行查重,检测查重率,我们首先可以知道要提交的单位单位使用的查重系统是什么样的论文查重系统,对查重率有什么要求,接着我们自己检测时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查重系统,看查重报告的重复率是否符合单位机构规定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修改查重率高的部分,减少重复率。国内一般都是用权威查重,在国外,比方sci论文一般都是用Turnitin查重,权威系统计较划定一般是连续十三个字符的重复都会被判定为抄袭,只是文字的重复;而Turnitin则比较变态,任何形式的抄袭,无论怎样变换语序、替换字词、替换几个句子,只要你抄的几个句子或段落的意思还是和原文一样,Turnitin还是能检测到的,因此,如果遇到这种超严格的查重系统,最好使用这些方法来降低重复率。一是尽量做到原创,二是尽量做到准确引用,三是尽量避免抄袭,四是做到认认真真地书写,单位机构审核时才能看出是否用心。
毕业论文如何避免论文查重率过高?除了一些针对论文本身的格式和引用问题之外,如果你的重复率还是很高的话。我推荐一个还比较好用的功:机器人改重功能,它能针对飘红的内容进行修改,能很快的修改成功的。
学术堂为你分享12个英文论文降重方法:1、同义近义词转换包括名词、动词、限定词(形容词、副词)、短语的同义、近义转换,比如According to...-based on ...;signaling pathway-axis2、词性转换词性转换,如:动词-名词/介词短语,比如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theproliferative potential of tumor cells3、核心词解释简单的话复杂化,复杂的话拆开详细解释,注意增加相应PMID。专有名词,比如缩写、简写,完善全称。4、增加限定类的词比如形容词、副词,可以把它在后面加上具体说明。多增加一些不关键的词(如副词、形容词)。如果结构相似,比如"加强xx和xx",可以拆分为,"加强xx,加大xx"5、大约修饰数字如果不要求精确,可以用大约修饰,如果要求精确且有特定含义,可以把进行数字和英文单词的转换。6、连接词/过渡词的使用(注意多样化),用以隔断句子,切记注意因果逻辑关系。7、词语和句子的相互转换比如A is associated with B, which suggested that..-The associationbetween A and B indicated that8、句式的变化根据原句逻辑,句子属性的变化如单句变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9、语态变化主动语态成被动句,句式和结构就会发生改变。过去式和完成时的转换10、句式的变化根据原句逻辑,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如:不定式:to do;分词:-ing/-ed; (eg: Decreased A wa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B.) 动名词:V-ing),with 引导独立主格句式11、句式的变化根据原句逻辑,长短句互换,增加句子的长度,将一个长句,变为很多短句,比如把状语变成小短句等;增加,拆分,比如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they performed this study to demonstrated that12、删减或增加引导性的短语减头去尾,或头尾换掉,中间留下。即删掉或增加类似it has been reported...,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Wang et al.,等
(一)、划分段落格式我们要知道论文查重系统一般都是直接对提交的整篇文章进行比对的,如果你论文当中一大段的去进行引用而并不进行划分段落层次的话,那么重复率自然会是极高的。如果你能将引用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小段落,并且增加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上面的话,那么这么小段落就很可能是查不出是重复率的,那么最后的重复率自然就会降低不少。(二)、多去参考书籍内容因为现在大多数的论文查重系统数据库中所收录的资源多半都网上已发表过的期刊杂志论文以及文章论文等等。所以有很多的书籍数据库是没有进行收录的,多参考下书籍内容,总比在网络上找资料要强。(三)、论文当中一些不必要的文字要进行删除我们要保证所引用的内容不会影响到该篇论文的核心思想,可以适当地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文字进行删除,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描述,这样也是可以有效地降低论文的重复率的一个办法。(四)、翻译外文资料现在国内的查重系统对于外文资料的收录对比中文资料来说是要少很多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多去阅览下外文资料来引用,当然这对于一些外语水平不怎么好的同学来说就比较困难了。(五)、将文字内容转为图片形式如果你论文的字数完全达到要求了的话,那么就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片形式放入。目前查重系统对与图片信息是不回识别检测的,那么重复率自然也就不会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