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水库高水位预警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水库高水位预警机制研究论文

这是一篇吉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的一片博士论文,我已经下载下来,发到你的邮箱里了。

浅议黄河洪水资源化及其保障措施论文

摘要:

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但其本身并不单具有灾害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资源属性,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黄河水资源紧迫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多视角、全方位寻求开源、节流措施,洪水资源化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开源效果。本文根据对洪水资源化的理解,探讨了黄河洪水资源化的几种可能途径,并对洪水资源化的保障措施也略加讨论。

关键词: 洪水资源化防洪调度黄河

1、引言。

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但其本身并不单具有灾害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资源属性,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愈来愈多的水利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洪水资源化问题,并取得一些初步研究成果[1]。

黄河为中国的第二大河,但河川径流量仅为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流域内耕地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和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数的16%和25%。如果扣除调往外流域的100多亿m3水量,流域内人均和耕地亩均水量则更少,黄河水资源则更加短缺[2]。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供水范围和持续增长的供水需求,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造成供需矛盾尖锐、河道断流频繁,严重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威胁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安全。黄河水资源紧迫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多视角、全方位寻求开源、节流措施。从洪水的水害和水利的双重属性来看,黄河洪水是可以资源化的,黄河流域历史上就有引洪淤灌的洪水资源化例证。面对科技发达但水资源短缺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研究黄河洪水资源化,或许会起到预想不到的开源效果。

黄河流域洪水集中在汛期,中下游洪水尤其集中发生在7、8月份,洪水量级大,三门峡(陕县)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2000m3/s(1933年),花园口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300m3/s(1958年),1982年8月,花园口发生15300m3/s的大洪水,东平湖分滞洪区分洪运用[3]。为了防御大洪水,目前黄河已初步建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并有与之相应的防洪调度原则:充分使用水库拦蓄洪水;在确保大堤安全条件下,尽量利用河道排泄洪水;相机运用分滞洪区分滞洪水[4]。这种防洪调度原则是把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来对待,是以把洪水灾害减至最小为目标而制定的,没有考虑到洪水的资源特性。黄河的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干流及主要支流7月至10月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这为洪水资源化客观上提供了很好物质基础。目前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将为洪水资源化提供必要的调控手段。

本文根据对洪水资源化的理解,探讨了黄河洪水资源化的几种可能途径,并对洪水资源化的保障措施也略加讨论。

2、黄河洪水资源化几种可能途径。

黄河流域洪水集中在汛期发生,各地区的较大洪水多发生在7至9月份,上游地区以7月和9月居多,中游地区则主要集中于7、8两月。花园口以上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主要来自黄河中游,上游兰州以上洪水仅组成花园口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基流。黄河中游洪水根据不同的来源区分为“上大洪水”和“下大洪水”,“上大洪水”来源于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洪水具有洪峰高、洪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下大洪水”来源于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涨势猛、洪峰高、洪量集中、含沙量小。[3]

根据黄河洪水特性,洪水的资源化有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水库蓄水,将汛期洪水转化为非汛期供水。

水库是调节水资源分配的重要工程措施,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多蓄汛期洪水,是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流的一个有力途径。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包括两种方法:

一是根据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偏小的趋势,适当抬高水库汛期的防洪限制水位。

二是由于黄河中下游洪水主要集中于7、8月,9、10月份洪水明显小于7、8月份,根据洪水分期的特点,可以抬高9、10月份(后期)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使水库多拦蓄汛期的洪水,提高水库非汛期蓄水的保证率,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2)利用洪水输送水库和河道泥沙,将洪水作为输沙用水。

黄河的关键问题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造成下游河道的淤积,河床不断淤高[5],利用洪水将水库和河道的泥沙多输送入海、输送入田,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是确保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有效措施。

目前,三门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拦蓄非汛期的来水、来沙,汛期水库敞泄运用,将非汛期的泥沙集中在汛期排泄[5],这实际上就是把洪水作为输沙用水,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时经常出现小水排大沙的情况,致使下游河道淤积严重。“96·8”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为7860m3/s,洪水位却高达94。73m,创历史最高,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造成“96·8”洪水前期河床集中淤积[6]。

将洪水用于输沙,可以考虑几种方式,一种是蓄小水,放大水。对于1500m3/s—3500m3/s之间的“上大洪水”由于其含沙量大,可将其拦蓄于水库,待蓄水量达到一定数值或发生更大洪水时以5000m3/s——6000m3/s左右的流量排向下游,同时保证流量持续的时间并控制下游的引水量。另一种是发生“下大洪水”时,排泄水库泥沙。用含沙量小的下大洪水稀释水库的高含沙洪水,既排出了水库的泥沙,又减小了下游河道的淤积。还有一种是对泥沙进行多年调节,在平水、枯水年蓄水拦沙,在丰水年进行集中泄空冲刷,形成大流量高含沙洪水输沙[7]。

(3)将汛期洪水用于补源和灌溉用水。

黄河防洪工程和引黄灌溉工程的存在,为洪水安全合理的运用提供了条件,发生一定量级的“下大洪水”或洪水含沙量较小时,利用防洪工程将洪水引于渠系河网,一方面洪水可以用于灌溉,另一方面上游水库控制运用,延长洪水的发生时间,采用深沟远引的方式,将洪水远距离输送到引黄补源灌区,补充当地地下水资源,或利用河口地区平原水库,对其补水。 3洪水资源化对防洪调度的要求

洪水资源化对防洪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洪水资源化的实现使得防洪调度将要承受更大的风险,洪水资源化和防洪调度恰如兴利与防洪一样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达到矛盾的统一,并把风险降到最小,是防洪调度要解决的新课题。

首先洪水资源化要求防洪调度应针对不同的来水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洪调度原则,不是像以往那样,单一的以防御大洪水为原则尽量把洪水排泄入海,而是要有放、有调、有蓄,作到汛期洪水的“综合利用”。

从来水的量级来说,可以把洪水分为大洪水、中等洪水和小洪水。对大洪水,防洪调度应侧重防洪安全,在可能的条件下与输沙用水和补源用水相结合;对中等洪水,防洪调度时应以用洪为重,主要考虑将洪水用于水库输沙和补源灌溉用水;对于小洪水,可将其拦蓄于水库,即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又提高水库的蓄水保障。

从不同的来源可以把洪水分为“上大洪水”和“下大洪水”,对“上大洪水”因其含沙量大,防洪调度时可主要考虑洪水与输沙用水相结合,而“下大洪水”因其含沙量小,防洪调度时还要适时考虑防洪与补源灌溉相结合。

其次,根据黄河洪水发生的时间特点,不同的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防洪调度原则。7、8月份尤其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几率最高,这一时期的防洪调度还应以防御大洪水为主。9、10月份,洪水相对较小,这时要以蓄洪为主防洪为辅,尽量为非汛期多蓄水,缓解下游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另外,洪水资源化要求在防洪调度中,不仅要考虑水量的调度,还要考虑沙量的调度,对不同的库区淤积、不同的下游河道情况、不同含沙量的洪水应有不同的调度方式。

4、洪水资源化的保障措施。

(1)实现洪水的资源化,要求防洪调度更细化、更灵活。

根据水沙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调度方式,同时,洪水的资源化对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洪水资源化的'风险降到最小,必需要有完善的预报系统与其相适应。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后,水库的防洪调度必然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准确及时的洪水预报可以降低水库的防洪调度风险。水库根据大洪水预报可预泄水库蓄水,降低水库蓄水位,腾出更多的库容防洪;若预报来水量级不大,水库可及时进行资源化调度。

为了使防洪调度做到洪水资源化,不仅要做来水预报,还要做来沙预报,实现水沙统一调度;不仅要做短期预报,还要做水沙量的中期、长期预报,使水量、沙量的多年调节成为可能。防洪调度与来水预报紧密结合,实现黄河防洪的预报调度。

(2)实现洪水的资源化,要求汛期不仅要做防洪调度,还要做水量调度,使洪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对用于下游补源和灌溉的洪水,防洪调度和水量调度要紧密联系、相互兼顾,水量调度视具体情况确定引黄补源、灌溉的地点和水量,防洪调度根据洪水情况和水量调度的要求,调控各水利防洪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尽量满足下游的水量调度,使黄河洪水安全、合理成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3)汛期洪水输沙与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相结合,突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与防洪调度运用分离的局面。

目前小浪底水库是以调控库容8亿m3(正常运用期的调控库容为10。5亿m3)、调控上限流量2600m3/s作为调水调沙运用的控制条件,汛期用于调水调沙的库容只有8亿m3,洪水大时就转入防洪运用[8],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输沙并不是最有利的。洪水用作输沙用水时,则可以综合考虑调水调沙与洪水输沙运用,把调水调沙库容和一定的防洪库容相结合,以最优的流量和方式输送黄河泥沙,提高输沙率、节约输沙用水。

5、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特性,洪水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黄河水资源匮乏的现实,要求我们转变对待洪水的态度,积极研究洪水资源化问题。洪水资源化的实现要求防洪调度突破对洪水以排为主的局面,做到有排、有调、有蓄,这样才能解决防洪调度与洪水资源化的矛盾。洪水的资源化要遵循普遍联系的原理,防洪调度要与水量调度、沙量调度相结合,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最终达到矛盾的统一,既保证黄河的防洪安全,又能充分利用洪水缓解黄河下游的水资源问题和泥沙淤积问题。

参考文献:

[1]向立云,姜付仁,洪水资源与洪水资源化刍议[J],中国水科院学报,2000(1)

[2]席家治,黄河水资源[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3]史辅成等,黄河流域暴雨与洪水[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4]2001年黄河下游洪水处理预案,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2001

[5]赵业安等,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6]黄河下游“96。8”洪水综合分析报告汇编,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1997

[7]齐璞等,黄河小水大灾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第二界多沙河川整治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8]小浪底水库初期以防洪减淤运用为中心的综合利用调度方式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

财务预警机制研究的论文

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集团生存、获利、发展总体目标的核心问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如何进行创新,是关系集团发展的关键所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 1、某地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2、对某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研究 3、某市国有不良资产出路分析 4、某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建立的构想 5、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 6、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问题及创新 7、上市公司现金增资与盈余行为的研究 8、某保险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9、稳健性原则对会计基础评价模式影响 10、某上市公司资讯披露质量分析 11、如何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发展地方国有企业 12、会计师的业务、责任及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的演变 13、高科技创业成功因素研究 14、现金增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5、齐齐哈尔市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16、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资讯质量 17、大学会计教育与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需求的关联性研究 18、公司治理、会计资讯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 19、应用财务报表分析国内外重大会计弊案的研究 20、提高齐齐哈尔市农民收入的思路对策 21、某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培育 22、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 23、某企业财务报表综合评价 24、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25、某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研究 26、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27、某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8、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29、某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30、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及执行机制研究 31、某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3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33、某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34、某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35、某企业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36、某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37、某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38、某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9、某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40、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41、齐齐哈尔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42、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课题若干 43、××企业存货管理问题探讨 44、××企业会计风险防范问题的探讨 45、××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46、××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47、××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研究 48、××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49、××企业资本运作问题探讨 50、××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51、××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52、××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5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54、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55、对××企业财务预算问题的研究 56、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 57、××市城市建设融资问题研究 58、××市城市建设投资问题研究 59、××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60、本量利分析在××企业应用问题的研究 61、××企业试行作业成本法的分析 62、对业务创新前提下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的研究 63、对××金融企业风险防范问题的思考 64、××企业试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研究 65、××企业施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分析与研究 66、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67、××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68、××银行信贷风险治理研究 69、构建××企业现代会计制度问题研究 70、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 71、××超市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72、××企业盈余管理模式研究 73、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74、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之对策 75、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76、中小企业应树立的成本管理新观念 77、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管理 78、会计诚信缺失的会计伦理分析 7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81、浅谈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82、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84、上市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 85、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思考 86、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 87、新环境下某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88、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 89、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 90、论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的建立 91、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措施 92、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93、税收筹划问题分析 94、判断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财务分析方法 95、财务报表分析若干问题探究 96、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53-01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公司企业的特点及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和特性。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从本质上规定了集团公司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践中如何做到集团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集团公司 财务 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并购等资本运作形式组建企业集团的行为不断增多,现已初步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涉及各种行业和经济型别,发挥了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整合效应及规模效益。然而,与此同时,在这些集团公司中,却普遍存在着诸如规模效益不佳、重复投资、资金运营效率低等问题。而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就不同于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且它区别于其它一般的企业单位和部门,表现出以下特点: 1 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性 集团公司既是股东授权的经营者,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实现“集团总体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集团公司又是其子公司的投资者,还要指导和监督子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2 关系复杂化 企业集团通常采用产权经营组织。它不同于一般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的企业,也不是简单的产品协作关系或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而主要是通过控股形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而且不同的企业集团可以采取不同的持股方式,既有垂直持股方式,也有环状的相互持股或交换股份方式,还有环状持股与垂直式持股混合的方式。由此致使企业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十分复杂。 3 职能两分化 在一个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中,集团公司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组织者、指挥者,其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简单的商品经营,它更为重要的职能在于通过控股等多种方式,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从事企业的资本经营和管理,推动其属下各子公司的商品经营,使整个企业集团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协调运营并迅速扩张,实现集团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4 财务管理内容决策化 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指标、审计监督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去影响和控制各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使集团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调整结构、协调利益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成为集团公司投资、筹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心。 5 管理活动层次化、体系化 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与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财务部门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拥有不同的管理许可权。同时,又存在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对下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控制,在垂直权利结构下, 自上而下层层监控,自下而上层层反映汇报,形成体系化的财务管理格局。 6 领域多元化 企业集团可凭借其财力雄厚的主观条件,普遍采用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多元化,通过进入市场经济的多种领域,在增强其竞争发展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抵御不同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加速整个集团的资本扩张与资产增值速度。 7 我国集团公司管理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集团公司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不容乐观。 7.1 我国目前集团公司的管理缺陷。 7.1.1 我国集团公司阵容庞大,其内部企业纷纷在不同银行开立帐户,有的企业还多头开户,使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动象大河流水一样,分散流淌难以收拢。使总体资金,此盈彼失,难以调控,不能发挥资金的总体效益,甚至造成损失浪费。 7.1.2 财务控制中集权过度与分权过度并存,集权过度的主要风险在于会使子公司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而分权过度的主要风险又在于会使集团财力分散、管理失控,削弱集团的整体实力。 7.1.3 经营战略上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协调历来都是管理需要首先确定的重要问题,不同取向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与方式都大不一样。而我国目前集团公司存在着盲目实行企业经营多元化的趋向,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混乱。 7.2 造成目前这些状况的原因。 7.2.1 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企业财务通则》颁布实施后,集团公司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目前,我国还有很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局限于“并账并表”和“统一结算”的“一套账”工作。 7.2.2 各自为政,资金管理松散,缺乏一体性。在国内,一些对子公司没有股权控制关系或股权结构比较复杂的企业集团,在财务体制和财务组织机构等方面,往往就因为定位不清、权力结构不明,企业集团对子公司或成员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测、督导与控制,难以从集团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对成员企业驾驭就显得力不从心。 7.2.3 不讲配合,缺乏全面性。在旧体制下,人们形成了财务管理无足轻重的观念,集团财务人员往往是孤军作战,且人轻言微;同时,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也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难以与财务人员配合默契,这就导致了全面的财务管理难以进行。 7.2.4 内容不足,预算管理困难,缺乏动态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部分集团虽然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全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提供给子公司作为指导性大纲,但子公司在执行过程中会片面地追求区域性利润,满足各自需求,放弃执行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导致预算执行困难。 7.2.5 监管不利,缺乏力度和时效性。从当前集团公司的管理控制模式来看远远超出了“会计”的含义,但在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中,监督职能并没有在集团公司中真正发挥作用。一些集团在资产监督管理、控制资金流向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性,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体外回圈现象;事中缺乏实时监控,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 7.2.6 集团公司财务资讯不准确,经营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由于各种原因,集团管理者通过某些方式对会计报表进行合法和非合法的操作,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经营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研究在市场条件下,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情况表明,财务危机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方法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一)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财务数据与企业价值及财务状况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量化表现,其中财务指标在某些方面反映的信息比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绝对数信息更为重要,因而财务指标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经济前景的计量指标。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警情,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目前建立预警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单变量模型。它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1)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现金总流人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大,其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2)获利能力。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一般来说,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从反映盈利方面的财务指标的变化来预测财务危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3)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和越壮大,企业利用证券市场来融资的功能越强,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建立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好以上三方面的财务指标,然后设定出这些指标的判别标准。设定判别标准时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性质、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以及行业以往经验等因素,并据实际变化不断对之进行修正。当某指标达到判别标准时,可预示财务警情发生。但这种模式存在局限性,由于每一指标只反映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容易导致不同指标判断的矛盾。2.多变量模型。它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将相互联系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目前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Z指标模型。Z指标模型是1968年美国学者奥特曼(Altiman)采用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法构造的用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的预测破产的量化模型。判别函数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营运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的帐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当Z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Z值在1.81与2.675之间,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Z值小于1.81时,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内破产的准确性约为90%,两年内的准确性约为80%,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破产预测作用不大。多变量模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舍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并且应用十分方便,克服了单变量模式需要很多指标和需对比分析,并要求分析人员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缺陷。但其变量和判别标准的确定却很困难。(二)定性分析法利用一些财务指标直接分析或构建模型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只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方面,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宏观环境。一般地说,国家稳定,政策优惠,经济繁荣,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而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如通货膨胀时期,利率提高会增加借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不利于其经营。此外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变化也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响。2.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例如,有些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紧密,其市场需求易受其他行业的盛衰影响,财务风险就较大。又如有些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的不利之处。此外,同一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财务风险也不会相同。处在行业成长上升阶段的企业,风险小些,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风险就大些。3.市场状况。企业的产品价格、技术、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对路热销或竞争对手少,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4.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一旦市场情况有变,企业难以适应,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5.企业管理水平。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各项制度健全,系统运转良好,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状况良好,因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此外管理上如能对外界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调整,企业往往能成功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二、积极推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我国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从目前的情况看,结合国情对单变量模式的理论研究比较多而深入,而在多变量模式预警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很少。如前所述,单变量模式具有局限性,多变量模式是较单变量模式更适宜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我国今后的研究趋势也将是多变量模式研究。考虑到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相关也不健全,所以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简单机械地在我国运用。但由于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相同的经济内核,因此,奥特曼的模型虽然是以美国公司为样本分析得出,其思想应该可以为构建我国企业破产预测模型所运用。可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对之加以改进。目前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财务危机预警多变量模型的条件基本具备,一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破产法》的颁布及破产机制的健全,发生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模所需的数据。二是随着企业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成熟和会计实务的规模化,企业公布的会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也将大为提高。建立我国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基于不同行业的数据库,选取大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按Z指标模型的建立思路构建我国不同行业的危机预测模型。随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模型变量的构成和系数值、判断标准会随时间而变化,应定期重新估计模型方程,以确保反映的是最新情况。除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无法用数据揭示的社会因素来进行定性分析。此外,还应说明的是,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在指标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变量,也没有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率、失业率等,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些在构建我国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应该引起注意。还有,上面介绍的定性分析法也很重要,各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并加以认真地分析研究,以作为对模型结论的修正和补充,以使所得结论更加正确和更加。

中国预测预警机制现状研究论文

开展财务状况评估和财务预警分析有利于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财务危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预警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困境;财务预警;机制

论文提要:从企业产生财务困境的角度出发,介绍当前各种财务预警模型,并做优劣对比分析,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引言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个体,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生存、发展和获利。由于企业所面临巨集观经济、政治、法律等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同时企业也因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及其他企业自身问题,使企业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何顺利地化解这些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个企业高管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财务角度,结合当前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研究的成果,探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途径。

二、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起初通常表现为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不灵,进而由于处理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结合国内外一些企业走上了“绝路”的案例,通常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在产品销售或对外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收回资金的时间和收回资金的数额不确定而引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企业促销和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要承担他人占用企业运营资金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坏账损失。长期以来,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原则下,企业只注重账面利润,而不注重现金流量,更多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使利润虚增,企业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或不能周转的困境之中。

2、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利用负债筹资而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在筹资时未能把握好负债规模、利率和期限,使其在银行或其他机构的不良贷款不断堆积,负债累累,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其次,是企业经营不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资产中的速动资产不足﹑速动比率过低引起的。

3、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对内或对外有关专案进行投资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原投资额不能按期收回,或根本无法收回而使企业遭受损失。这种危机主要是企业不能准确预计投资专案的现金流量导致决策失误形成的,这种失误严重时直接危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常过度扩张引起的财务危机在国内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是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

4、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通常是由于巨集观方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使投资者投入的资产遭受跌价、贬值的损失,从而导致资不抵债。

5、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制定分配政策不当,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股利分配率过高,虽短期可 *** 股价上升,但却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的下降,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

三、财务预警模型分析综述

通常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阶段具有潜在性、不易发觉,而到了质变阶段往往又是“病入膏肓”、回天乏术。如何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正确预测,把企业的财务危机消除在最初阶段一直是一个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元判别模型。一元判别模型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处于破产状态还是非破产状态的一种预测模型。一元判别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之间某个财务指标的显著差异,从而对财务困境企业提出预警。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就是Fitzpatrick所做的单变数破产预测模型。但是,由于该模型利用单一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困境的指标,很难具有代表性,很容易造成以一带全。因此,该模型应用的范围很小。

2、多元线型判断模型。多元线性函式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 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它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财务危机的发生。多元线性函式模型中应用最广的是Z分数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目标在于寻求观察物件的条件概率,从而据以判断观察物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它是建立在累计概率函式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数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条件。Ohlson 第一次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破产预测。他通过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和分割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

4、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也假定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企业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函式的P分位数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很类似,先是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式,然后通过求似然函式的极大值就可以得到相关引数的值,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推算出来的多元概率回归模型求出企业破产的概率。与上面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主要是利用P值的大小作为判断企业破产的界限。

5、人工神经网路模型。人工神经网路模型,是一种通过非财务指标建立的,主要是将神经网路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的模型。人工神经网路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构建原理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人工神经网路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还可以克服统计等方法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资料的分布要求不严格,不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具有处理自律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而且可以处理非量化的变数,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工神经网路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准备资料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训练,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引数以对应多变的企业运作环境。

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正是因为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多样性,因此企业在决策财务预警机制时具有多重可选择性。

1、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预测财务指标。不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正确地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指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在急速扩张阶段就得注意负债规模的大小,那么就得更多地考虑用负债规模来进行财务预警。

2、模型的选择上,也应当根据企业自己实际能够获得的资料进行选择。不同型别企业的财务资料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有的资料可能被人为地更改过,这些资料就失去实际意义,就需要剔除以提高预警的正确性。

3、企业应当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定量分析往往具有客观、易于度量的特点,定性分析则是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建立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路通讯技术、资料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统计学等,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4、财务预警机制的后续管理。后续管理工作可以保证预警机制的正常执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主要包括正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机制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资料介面通畅、资料共享充分;财务业务资料、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资料库的安全和完整,加强资料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

5、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资讯质量,增强财务预警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机制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资讯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会计资讯质量,是财务预警模型发挥正常作用的保证。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决定了风险的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风险,危机便会在企业内部机体滋生蔓延。而当各种不可预见风险发生后,首当其冲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系统,财务状况的逐步恶化将引发财务危机,而当危机扩散到企业无法承受的限度时,全面危机则一触即发。因此,企业若建立风险的监控和预警指标系统,预先诊断出危机讯号,并采取相宜措施,便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一、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基础

危机预警分析系统的构筑和良性执行必须基于以下前提:1.风险的普遍性。即企业理财环境的瞬变性和不可准确预见性要求树立求雨绸缪的风险意识,这是系统执行的精神基础;2.风险的差异性。预警讯号与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其面临危机的时间、领域以及危机讯号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必须根据企业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预警模式,及时有效地识别预警讯号并加以控制;3.风险的效应性。效应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内在机制,正是由于效应机制的存在和作用,才会引发某种形式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趋向。即可以根据以往一系列事件防结果和关联窥测出危机发生前的讯号,同时追根溯源、对未来的损失程度进行衡量和估测。企业存有潜在危机时,必然会引发某种效应,可能突出地表现在某种或几种财务要素上,也可能反应为整体运营的不通畅。比如现金流量的资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示便有着良好的效应性。4.风险的管理根源性。即经营管理不善是引致危机爆发的根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通常会浮现出一些特定的症状,而且是逐步加剧的。一开始可能表现为:资源分配不当,疏忽日常风险管理,盲目拓展市场。市场营销疲软等;而当财务状况日愈恶劣时,便突出地表现在:债务负担沉重、市场销售混乱、现金流量尤其是营业现金流量匾乏等。因而企业能否谋求竞争优势,避免陷入危机,关键在于营运效率的高低,其趋势变化就成为管理绩效优劣与否的最为深刻的原因。

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事实上,任何企业的危机由萌生到逐步恶化,通常都会经历一个逐渐累积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因此,可以通过设定并观察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报危机讯号,建立危机预警分析系统。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特征

既然预警系统是基于预警资讯的分析和预报功能,则这种预警资讯必须具备以下特性。1.高度敏感性。即一旦潜伏有危险因素时,指标数值的细微变化就能直接反映出风险的变化情况;2.前兆性。通过前兆性指标的揭示,不等到危机降临或爆发,便将之识别和扼杀。这里,同时强调了资讯的高度及时性,即所谓“事不宜迟”的道理。3.潜在性及“坏讯息”的表现。预警资讯分析与一般的资讯管理不同,特别注重企业的“坏讯息”或“阴暗面”。通常坏讯息会更提早、更突出地表明企业呈现的紧张状态。

二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设定

1.单变数模式

即构造单一变数构造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当企业模型中所涉及的几个财务比率趋势恶化时,通常是财务危机发生的先兆。潜在危机的根源,即管理绩效的优劣最终体现在财务成果上;而财务成果生成过程的质量或可靠性又直接影响着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财务成果执行过程的持续性保障主要体现为营运效率。因而,可以通过潜在危机的直接表现讯号即现金流的匾乏、过程讯号即盈利能力的衰减和最终表现讯号即企业经营效率的低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标的设定。

l直接表现讯号——现金流量类指标

风险一般都有一定的前置期,而现金流量的变化几乎是企业前置期收益与风险状况的“晴雨表”。现金流量开始恶化,一定程度上昭示著企业现金运转的紧张状况及可能的危机所在。其中,到期债务对企业的生存威胁最大,其次是一些金额较大的日常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而营业现金净流量是企业财富增长或摆脱困境的最终源泉。主要指标包括:

上述比率揭示了公司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到期债务和当前股利的能力,同时衡量了公司是否可以正常支付其资本支出的能力。因为企业要发展,除了有能力偿付所有的债务,还必须维持现有的资本性资产和必要的财务支出,以增强整体竞争力。而每股所含现金流量比率追踪现金流量不同时期的轨迹,同时可与权责发生制下的每股收益率进行比较。

若上述预警指标经常或长期性地小于1,企业必须警惕现金支付不足的潜在危机。并参照其他前兆性指标,如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息税前现金净流量比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等,同时结合行业比较进行预测分析。

2过程可靠性讯号——收益类指标

资产收益是企业现金流量的源泉,只有通过主导业务不断拓展市场增值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持续性地避免不确定性危机的侵袭。也只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才可能对经营资讯的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主导业务利润及其所占比重大小是决定企业收益是否具有稳定与可靠性的基础。如果主导业务销售率或收益率在总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往往是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危险征兆。同时,如果所预期或业已出现的收益时间分布结果完全随机或间距不规律,也说明这种收益的质量亦非真正稳定可靠。

为了评估收益的质量,必须找出销售收入或销售利润与净利润以及现金收支之间的差异,若销售利润、净利润与经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时,才表现出较高的收益质量。否则,对收益质量的质疑必须引起重视。

3最终表现讯号基础保障——营运效率类指标

预警分析系统,一般应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则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预警方案应随之启动。如前述的到期债务保障率、主导业务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资产周转率等的临界值可作为考察的扳机点。因此跟踪考察企业时,对主要比率变化趋势中所隐含的关键点应予以特别注意。

2.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变数模式

单一财务指标往往难以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揭示危机的具体影响程度和发生时机。因此,有必要综合各项主要指标更加有效地检查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稳定现象,及早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危机发生的工作,其中爱德华·阿尔及Altman的Z计分多变数模型最为著名。其指标分别按流动率、收益率、稳定性、交付能力。活动比例五项标准分类。在短期预测中均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又被称为公司破产预测模型。公司可选择性地加减指标以逐步构建适合企业的特定多变数模式。

尽管危机预警十分有效,但把它视为一贴方应灵药又是很危险的。目前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偏重于对企业财务资料的统计、筛选和简单的模型计算,但单纯的量化模型难以全面预测和监控潜在的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本应综合多个财务变数,否则其灵敏性、全面性和严密性就会遭到怀疑。但所涉及的财务资料越多,其获取的难度就越大,周期也会越长,成本也将随之攀升。另外,指标运动变化的“度”即警戒线也很难把握。这时,更应结合一些非财务性指标或征兆,以准确判别潜在危机的破坏性,如财务预测在较长时期内的不准确、过度大规模扩张、过度依赖贷款,会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等;国外通常还结合使用关键点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

事实上、任何时分危机预警模型都只能为分析人员提供关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并不能确切地告知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它并不能替代经营者解决问题。无疑,它更需要分析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包括对整个巨集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和把握。企业应根据本身的行业或产业特质,直接或间接、简单或综合地运用各项指标,并借助专业人员、咨询公司等对企业行业地位、前景分析的判断,在长期的实践中构造适合的预测模式和寻找化解危机的方法。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为迎合中国会计改革的新形势,在论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研究在市场条件下,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情况表明,财务危机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方法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一)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财务数据与企业价值及财务状况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量化表现,其中财务指标在某些方面反映的信息比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绝对数信息更为重要,因而财务指标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经济前景的计量指标。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警情,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目前建立预警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单变量模型。它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1)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现金总流人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大,其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2)获利能力。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一般来说,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从反映盈利方面的财务指标的变化来预测财务危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3)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和越壮大,企业利用证券市场来融资的功能越强,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建立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好以上三方面的财务指标,然后设定出这些指标的判别标准。设定判别标准时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性质、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以及行业以往经验等因素,并据实际变化不断对之进行修正。当某指标达到判别标准时,可预示财务警情发生。但这种模式存在局限性,由于每一指标只反映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容易导致不同指标判断的矛盾。2.多变量模型。它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将相互联系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目前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Z指标模型。Z指标模型是1968年美国学者奥特曼(Altiman)采用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法构造的用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的预测破产的量化模型。判别函数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营运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的帐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当Z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Z值在1.81与2.675之间,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Z值小于1.81时,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内破产的准确性约为90%,两年内的准确性约为80%,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破产预测作用不大。多变量模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舍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并且应用十分方便,克服了单变量模式需要很多指标和需对比分析,并要求分析人员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缺陷。但其变量和判别标准的确定却很困难。(二)定性分析法利用一些财务指标直接分析或构建模型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只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方面,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宏观环境。一般地说,国家稳定,政策优惠,经济繁荣,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而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如通货膨胀时期,利率提高会增加借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不利于其经营。此外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变化也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响。2.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例如,有些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紧密,其市场需求易受其他行业的盛衰影响,财务风险就较大。又如有些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的不利之处。此外,同一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财务风险也不会相同。处在行业成长上升阶段的企业,风险小些,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风险就大些。3.市场状况。企业的产品价格、技术、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对路热销或竞争对手少,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4.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一旦市场情况有变,企业难以适应,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5.企业管理水平。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各项制度健全,系统运转良好,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状况良好,因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此外管理上如能对外界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调整,企业往往能成功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二、积极推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我国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从目前的情况看,结合国情对单变量模式的理论研究比较多而深入,而在多变量模式预警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很少。如前所述,单变量模式具有局限性,多变量模式是较单变量模式更适宜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我国今后的研究趋势也将是多变量模式研究。考虑到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相关也不健全,所以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简单机械地在我国运用。但由于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相同的经济内核,因此,奥特曼的模型虽然是以美国公司为样本分析得出,其思想应该可以为构建我国企业破产预测模型所运用。可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对之加以改进。目前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财务危机预警多变量模型的条件基本具备,一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破产法》的颁布及破产机制的健全,发生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模所需的数据。二是随着企业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成熟和会计实务的规模化,企业公布的会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也将大为提高。建立我国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基于不同行业的数据库,选取大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按Z指标模型的建立思路构建我国不同行业的危机预测模型。随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模型变量的构成和系数值、判断标准会随时间而变化,应定期重新估计模型方程,以确保反映的是最新情况。除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无法用数据揭示的社会因素来进行定性分析。此外,还应说明的是,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在指标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变量,也没有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率、失业率等,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些在构建我国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应该引起注意。还有,上面介绍的定性分析法也很重要,各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并加以认真地分析研究,以作为对模型结论的修正和补充,以使所得结论更加正确和更加。

开展财务状况评估和财务预警分析有利于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财务危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预警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困境;财务预警;机制

论文提要:从企业产生财务困境的角度出发,介绍当前各种财务预警模型,并做优劣对比分析,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引言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个体,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生存、发展和获利。由于企业所面临巨集观经济、政治、法律等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同时企业也因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及其他企业自身问题,使企业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何顺利地化解这些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个企业高管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财务角度,结合当前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研究的成果,探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途径。

二、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起初通常表现为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不灵,进而由于处理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结合国内外一些企业走上了“绝路”的案例,通常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在产品销售或对外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收回资金的时间和收回资金的数额不确定而引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企业促销和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要承担他人占用企业运营资金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坏账损失。长期以来,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原则下,企业只注重账面利润,而不注重现金流量,更多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使利润虚增,企业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或不能周转的困境之中。

2、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利用负债筹资而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在筹资时未能把握好负债规模、利率和期限,使其在银行或其他机构的不良贷款不断堆积,负债累累,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其次,是企业经营不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资产中的速动资产不足﹑速动比率过低引起的。

3、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对内或对外有关专案进行投资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原投资额不能按期收回,或根本无法收回而使企业遭受损失。这种危机主要是企业不能准确预计投资专案的现金流量导致决策失误形成的,这种失误严重时直接危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常过度扩张引起的财务危机在国内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是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

4、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通常是由于巨集观方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使投资者投入的资产遭受跌价、贬值的损失,从而导致资不抵债。

5、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制定分配政策不当,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股利分配率过高,虽短期可 *** 股价上升,但却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的下降,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

三、财务预警模型分析综述

通常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阶段具有潜在性、不易发觉,而到了质变阶段往往又是“病入膏肓”、回天乏术。如何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正确预测,把企业的财务危机消除在最初阶段一直是一个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元判别模型。一元判别模型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处于破产状态还是非破产状态的一种预测模型。一元判别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之间某个财务指标的显著差异,从而对财务困境企业提出预警。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就是Fitzpatrick所做的单变数破产预测模型。但是,由于该模型利用单一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困境的指标,很难具有代表性,很容易造成以一带全。因此,该模型应用的范围很小。

2、多元线型判断模型。多元线性函式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 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它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财务危机的发生。多元线性函式模型中应用最广的是Z分数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目标在于寻求观察物件的条件概率,从而据以判断观察物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它是建立在累计概率函式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数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条件。Ohlson 第一次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破产预测。他通过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和分割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

4、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也假定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企业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函式的P分位数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很类似,先是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式,然后通过求似然函式的极大值就可以得到相关引数的值,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推算出来的多元概率回归模型求出企业破产的概率。与上面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主要是利用P值的大小作为判断企业破产的界限。

5、人工神经网路模型。人工神经网路模型,是一种通过非财务指标建立的,主要是将神经网路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的模型。人工神经网路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构建原理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人工神经网路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还可以克服统计等方法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资料的分布要求不严格,不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具有处理自律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而且可以处理非量化的变数,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工神经网路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准备资料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训练,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引数以对应多变的企业运作环境。

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正是因为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多样性,因此企业在决策财务预警机制时具有多重可选择性。

1、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预测财务指标。不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正确地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指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在急速扩张阶段就得注意负债规模的大小,那么就得更多地考虑用负债规模来进行财务预警。

2、模型的选择上,也应当根据企业自己实际能够获得的资料进行选择。不同型别企业的财务资料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有的资料可能被人为地更改过,这些资料就失去实际意义,就需要剔除以提高预警的正确性。

3、企业应当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定量分析往往具有客观、易于度量的特点,定性分析则是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建立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路通讯技术、资料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统计学等,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4、财务预警机制的后续管理。后续管理工作可以保证预警机制的正常执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主要包括正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机制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资料介面通畅、资料共享充分;财务业务资料、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资料库的安全和完整,加强资料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

5、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资讯质量,增强财务预警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机制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资讯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会计资讯质量,是财务预警模型发挥正常作用的保证。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决定了风险的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风险,危机便会在企业内部机体滋生蔓延。而当各种不可预见风险发生后,首当其冲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系统,财务状况的逐步恶化将引发财务危机,而当危机扩散到企业无法承受的限度时,全面危机则一触即发。因此,企业若建立风险的监控和预警指标系统,预先诊断出危机讯号,并采取相宜措施,便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一、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基础

危机预警分析系统的构筑和良性执行必须基于以下前提:1.风险的普遍性。即企业理财环境的瞬变性和不可准确预见性要求树立求雨绸缪的风险意识,这是系统执行的精神基础;2.风险的差异性。预警讯号与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其面临危机的时间、领域以及危机讯号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必须根据企业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预警模式,及时有效地识别预警讯号并加以控制;3.风险的效应性。效应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内在机制,正是由于效应机制的存在和作用,才会引发某种形式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趋向。即可以根据以往一系列事件防结果和关联窥测出危机发生前的讯号,同时追根溯源、对未来的损失程度进行衡量和估测。企业存有潜在危机时,必然会引发某种效应,可能突出地表现在某种或几种财务要素上,也可能反应为整体运营的不通畅。比如现金流量的资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示便有着良好的效应性。4.风险的管理根源性。即经营管理不善是引致危机爆发的根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通常会浮现出一些特定的症状,而且是逐步加剧的。一开始可能表现为:资源分配不当,疏忽日常风险管理,盲目拓展市场。市场营销疲软等;而当财务状况日愈恶劣时,便突出地表现在:债务负担沉重、市场销售混乱、现金流量尤其是营业现金流量匾乏等。因而企业能否谋求竞争优势,避免陷入危机,关键在于营运效率的高低,其趋势变化就成为管理绩效优劣与否的最为深刻的原因。

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事实上,任何企业的危机由萌生到逐步恶化,通常都会经历一个逐渐累积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因此,可以通过设定并观察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报危机讯号,建立危机预警分析系统。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特征

既然预警系统是基于预警资讯的分析和预报功能,则这种预警资讯必须具备以下特性。1.高度敏感性。即一旦潜伏有危险因素时,指标数值的细微变化就能直接反映出风险的变化情况;2.前兆性。通过前兆性指标的揭示,不等到危机降临或爆发,便将之识别和扼杀。这里,同时强调了资讯的高度及时性,即所谓“事不宜迟”的道理。3.潜在性及“坏讯息”的表现。预警资讯分析与一般的资讯管理不同,特别注重企业的“坏讯息”或“阴暗面”。通常坏讯息会更提早、更突出地表明企业呈现的紧张状态。

二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设定

1.单变数模式

即构造单一变数构造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当企业模型中所涉及的几个财务比率趋势恶化时,通常是财务危机发生的先兆。潜在危机的根源,即管理绩效的优劣最终体现在财务成果上;而财务成果生成过程的质量或可靠性又直接影响着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经济后果;财务成果执行过程的持续性保障主要体现为营运效率。因而,可以通过潜在危机的直接表现讯号即现金流的匾乏、过程讯号即盈利能力的衰减和最终表现讯号即企业经营效率的低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标的设定。

l直接表现讯号——现金流量类指标

风险一般都有一定的前置期,而现金流量的变化几乎是企业前置期收益与风险状况的“晴雨表”。现金流量开始恶化,一定程度上昭示著企业现金运转的紧张状况及可能的危机所在。其中,到期债务对企业的生存威胁最大,其次是一些金额较大的日常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而营业现金净流量是企业财富增长或摆脱困境的最终源泉。主要指标包括:

上述比率揭示了公司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到期债务和当前股利的能力,同时衡量了公司是否可以正常支付其资本支出的能力。因为企业要发展,除了有能力偿付所有的债务,还必须维持现有的资本性资产和必要的财务支出,以增强整体竞争力。而每股所含现金流量比率追踪现金流量不同时期的轨迹,同时可与权责发生制下的每股收益率进行比较。

若上述预警指标经常或长期性地小于1,企业必须警惕现金支付不足的潜在危机。并参照其他前兆性指标,如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息税前现金净流量比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等,同时结合行业比较进行预测分析。

2过程可靠性讯号——收益类指标

资产收益是企业现金流量的源泉,只有通过主导业务不断拓展市场增值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持续性地避免不确定性危机的侵袭。也只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才可能对经营资讯的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主导业务利润及其所占比重大小是决定企业收益是否具有稳定与可靠性的基础。如果主导业务销售率或收益率在总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往往是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危险征兆。同时,如果所预期或业已出现的收益时间分布结果完全随机或间距不规律,也说明这种收益的质量亦非真正稳定可靠。

为了评估收益的质量,必须找出销售收入或销售利润与净利润以及现金收支之间的差异,若销售利润、净利润与经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时,才表现出较高的收益质量。否则,对收益质量的质疑必须引起重视。

3最终表现讯号基础保障——营运效率类指标

预警分析系统,一般应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则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预警方案应随之启动。如前述的到期债务保障率、主导业务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资产周转率等的临界值可作为考察的扳机点。因此跟踪考察企业时,对主要比率变化趋势中所隐含的关键点应予以特别注意。

2.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变数模式

单一财务指标往往难以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揭示危机的具体影响程度和发生时机。因此,有必要综合各项主要指标更加有效地检查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稳定现象,及早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危机发生的工作,其中爱德华·阿尔及Altman的Z计分多变数模型最为著名。其指标分别按流动率、收益率、稳定性、交付能力。活动比例五项标准分类。在短期预测中均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又被称为公司破产预测模型。公司可选择性地加减指标以逐步构建适合企业的特定多变数模式。

尽管危机预警十分有效,但把它视为一贴方应灵药又是很危险的。目前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偏重于对企业财务资料的统计、筛选和简单的模型计算,但单纯的量化模型难以全面预测和监控潜在的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本应综合多个财务变数,否则其灵敏性、全面性和严密性就会遭到怀疑。但所涉及的财务资料越多,其获取的难度就越大,周期也会越长,成本也将随之攀升。另外,指标运动变化的“度”即警戒线也很难把握。这时,更应结合一些非财务性指标或征兆,以准确判别潜在危机的破坏性,如财务预测在较长时期内的不准确、过度大规模扩张、过度依赖贷款,会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等;国外通常还结合使用关键点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

事实上、任何时分危机预警模型都只能为分析人员提供关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并不能确切地告知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它并不能替代经营者解决问题。无疑,它更需要分析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包括对整个巨集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和把握。企业应根据本身的行业或产业特质,直接或间接、简单或综合地运用各项指标,并借助专业人员、咨询公司等对企业行业地位、前景分析的判断,在长期的实践中构造适合的预测模式和寻找化解危机的方法。

青年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论文

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爱挑事都是闲出来的

新时期地方政府网络定情。应对能力探讨论文选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太复杂。回答不了你。

新时期地方网络舆情论文 - 网络舆...1.工作人员缺乏网络舆情应对的相关知识当前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的力量不容小觑,它改变着公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网络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依赖.然而,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对网络特点、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更不知道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事件一旦曝2.应对网络舆情的相关技术落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软件相关应用层出不穷,使网络生活更便捷更丰富多彩.然而网络生活越活跃就越易发生网络舆情.从技术上讲,就像杀毒软件的研制永远赶不上新型网络病毒出现的速度一样,对于当前复杂、多发的网络舆情形势,我们的监管技术是明显滞后.目前网络舆情的监管很大程度还依赖于简单技术同人力相结合的方式,面对网上的海量3.缺乏网络舆情应对方面的精专人才除了技术上的落后,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当前的网络舆情形势要求我们要配备更多的人员进行这项工作。所以我才进行这些相关问题讨论,发表一些研究成果,去解决相关问题。

今日其地方政府网络应对能力探讨论文选题的原因就是这属于考试题啊,对这个政府能力的一个应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