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当代》杂志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当代》杂志在线阅读

《当代》奉行文学克隆真实的宗旨,坚持以文学关注现实、关注百姓、人生的立场,被公认为现实感最强的中国大陆文学刊物。长期关注读者趣味,尊重读者权利,相信读者格调,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文学原创期刊之一和最受欢迎提文学品牌之一。《当代》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尤重现实主义。坚持以反映当代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同时在刊登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力求多样,做到继承和借鉴并重。而于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则更为注重对多样化的追求。《当代》始终秉承初衷,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为读者奉献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也为中国的当代文学史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值得名词的丰碑。 文学记录中国,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坚守。创刊以来的中国,背负着过去中国的屈辱和苦难及其蒙昧,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启蒙和无比艰辛的探索,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变革和民族振兴。《当代》以作品说话,切身感受中国的迷惘和疼痛,能够亲身见证中国的努力和坚持,能够忠实记录中国的挫折和进步。

《吾血吾土》(范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吾血吾土

作者:范稳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0-1

页数:364

内容简介:

赵迅、赵广陵、赵岑、廖志弘、龙忠义……

他不断变换自己的名字、身份,试图隐藏自己的历史,却还是被剥茧抽丝般的解剖出来。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隐秘的历史,连缀成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本是西南联大的优秀学子,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投笔从戎,投考黄埔军校,参加远征军。在1944年的松山战役中,他被战火毁掉了英俊的容貌,死里逃生。他亲自参与结束了一场战争,为了躲避另一场战争却不得不隐姓埋名,最终还是没有躲避开历史的滚滚洪流。

四十年后,他遇到了随团前来讨要日军遗骸的秋吉夫三,最终他不得不开始又一场没有硝烟但关乎民族尊严的“抗战”……

老兵不死。

作者简介:

范稳,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15部,近500万字,多篇作品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文字。历时10年创作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蜚声文坛,并在中国台湾、香港及法国都有版本发行。其中《悲悯大地》2013年被十月杂志社评为“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

2006年海峡两岸图书博览会上,被台湾四家出版社和网络机构评为“最受台湾读者喜爱的十大大陆作家”之一。

曾获当代长篇小说优秀奖、全国优秀图书奖、“十月文学奖”、《当代》杂志“五年五佳”作品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等奖项,并连续两届入围茅盾文学奖。

当代杂志在线免费阅读

是当代体育的官网,不过文章都有点旧。

《当代》奉行文学克隆真实的宗旨,坚持以文学关注现实、关注百姓、人生的立场,被公认为现实感最强的中国大陆文学刊物。长期关注读者趣味,尊重读者权利,相信读者格调,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文学原创期刊之一和最受欢迎提文学品牌之一。《当代》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尤重现实主义。坚持以反映当代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同时在刊登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力求多样,做到继承和借鉴并重。而于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则更为注重对多样化的追求。《当代》始终秉承初衷,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为读者奉献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也为中国的当代文学史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值得名词的丰碑。 文学记录中国,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坚守。创刊以来的中国,背负着过去中国的屈辱和苦难及其蒙昧,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启蒙和无比艰辛的探索,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变革和民族振兴。《当代》以作品说话,切身感受中国的迷惘和疼痛,能够亲身见证中国的努力和坚持,能够忠实记录中国的挫折和进步。

推荐一下iReader iReader目前有专门的杂志频道啊,签了很多主流杂志,例如《读者》《当代》《男人装》《人物》等。还有一些知名电子刊物,例如@magasa老师主编的《虹膜》,《简书》《知乎日报》等。

体坛周报 足球周刊 全体育 扣篮 …………大概会延后一期 不过免费看 已经不错了…………

当代护理杂志在线阅读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投稿,首先要了解一下期刊的基本情况。  《当代护士》杂志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护理学会主办的医学护理类期刊,分为上中下三旬,主要刊登的是各种护理类文章,本刊积极研究和交流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经验,为全国广大护士姐妹职称晋升和文化休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期刊信息: 主办单位:湖南省卫生厅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刊号:1006-6411 国内刊号:43-1229/R 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 主要包括外科护理、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个案护理、肿瘤科护理、基础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教学、中医护理、护理研究、急诊科护理、精神科护理、血液净化与护理、危重症护理栏目内容。是护理类的专业期刊。 了解基本情况之后,还要了解一下期刊的投稿要求。 《当代护士》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真实,文字规范,研究性论文有必要的统计学处理。护理研究、综述栏目的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4000字,一般栏目稿件不超过3000字,小经验与创新栏目的稿件不超过1000字。 《当代护士》作者署名:每篇论文不宜多于5位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署在文题下,并附有作者单位和邮政编码及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职称、职务、科室和联系电话)。 摘要:除篇幅特别短小的文稿外,每篇论文均须附100~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报送科研成果的论文,摘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统计数据)、结论四部分。护理体会等论文可采用指示性摘要。 专用名词用统一医学科技名词,计量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 关键词: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一般不少于3个),请尽量采用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内所列的词。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表附于文末,依文中出现先后为序,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 关于文章发表的小建议: 文章在投稿的时候最好问一下编辑杂志的审稿时间大概要多久,一般来说,医学类的期刊审稿时间会比其他类别的期刊要久,以免对见刊时间有特别要求的人不能按时拿到期刊。( 还有关于更多期刊投稿论文发表的详情,可以联系征诚期刊,联系方式在下方的简介中 )

<<中国当代护理杂志>> 为中华临床医学会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并具有ISSN/CN标准刊号,CN:65-2873/R ISSN:1495--2970。于1990年创刊,被科技部<<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为统计源核心期刊。分别由我国较著名的护理界专家执编,审稿严慎,因而期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并于2000年10月被定为临床医药类核心期刊。该刊主要报道护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护理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护理理论研究.

当代青年杂志在线阅读

《那小子甄帅》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

【摘 要】 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如果没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性健康知识,而是从网络、色情书刊等获悉相关错误的性信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目前的状况以及性教育的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青少年性教育,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分别从同伴教育的概念、发展史、优点、特征、进展情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少年; 大学生; 性教育; 同伴教育

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近年来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现状仍令人担心。处于性活跃年龄的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交往范围和性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理需求、观念转变、经济考虑和知识缺乏等因素使他们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1]。我国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每年有上千万的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极度缺乏、对性好奇心强以及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青少年需面对性早熟与性教育滞后的矛盾和媒体性泛化与青少年性辨别力低的两个矛盾[2]。有资料表明,初高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包括电脑网络、书报杂志、影视作品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等方式,而从课堂上及家长获取的性知识却极其有限。这使得处于生长期、不成熟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投入到性的探索和实践中,做出不正确的行为。目前,专家呼吁应开展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对青少年开展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性教育活动是重中之重。下面就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详细地论述。

1 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方式

1.1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许多研究表明,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与不准确的状况,婚前性行为比例增加,性病、艾滋病发病人数、未婚人工流产数上升等问题随即出现。由于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身高、体重、体型、内分泌等生理变化,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躁、恐慌,甚至陷入无端的痛苦中。他们会产生对性发育的疑惑、神秘感、压抑感、罪恶感,以及手淫困惑、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失当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目前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缺乏或低效果问题上。上海地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但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不适合、形式欠佳。一些调查发现[3],我国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在1%~9%。而且由于性知识的缺乏,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全球每年至少有1500万少女非意愿妊娠,每年有1亿以上青少年患性病,大约1200万名青少年人生活在HIV/AIDS中,其中24岁以下青少年感染HIV者约260万[4]。每年,世界上大约超过半数重新感染HIV(艾滋病病毒)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每天,全世界大约6000名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青年人感染HIV。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5]。王欣等人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中学的学生调查发现,HIV传染途径、AIDS的预防知识普及率较高;但对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染AIDS的途径回答正确率偏低;其他几项调查也支持上述结果。AIDS相关的态度调查发现,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只有60%左右,仅28.0%的学生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调查还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性病感染者,对中专生的调查显示,在性交时采用避孕措施的学生比例为77.8%[6]。少管所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都接触过含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女少年犯中,卖淫、性犯罪的占45%。近几年来,我国女性人流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有将500万例的未婚流产。而且,未婚先孕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1.2 青少年的性教育方式

194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7]。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且应该以性生理、性心理为基础,以性道德、性法律作为重点。只有采用多种方式同步开展,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效果。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性教育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同伴教育。一些专家还建议,通过专业的青少年性教育网站或性教育动漫作品,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性知识。除此之外,性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置答疑信箱、热线电话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青少年性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学校和家长仍没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1.2.1 家庭教育

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活动场所,父母是子女的性启蒙老师。青少年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即0~4岁的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家长只须让孩子能够自然的面对性问题即可,无须讲过多的大道理。但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应该用“朋友-朋友”的轻松方式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及时解决孩子对性方面的疑惑,以免他们通过不正确的途径获取错误的性信息。

1.2.2 学校教育

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疏解和释放。但深圳市教育科“十五”重点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先后用两年多时间,以问卷方式就性教育问题对近3000名学生、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小学生基本上未开展性健康教育,65.5%的初中生与52.1%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42.5%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仅有少部分中学生对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1.2.3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WHO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方式[8]。林虹[3]提出,同伴教育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王克利[9]等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同伴教育方法对初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认为同伴教育在形式、流程、控制、场所和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1.2.4 网络或录像教育

网络或录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10]。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Internet凭借其易于检索、信息易于保存等优点,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用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

2 青少年的同伴教育

2.1 青少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采用该种性教育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讨论内心感兴趣的性问题,交流彼此了解的内容与技能,唤起同伴们的共鸣。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彼此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使同伴接受正确的信息,信息传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是更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Fennell和Rhodes的研究表明,同伴和社会标准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社会的认同和同伴的支持是性行为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同伴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2.2 同伴教育的发展历史

据Wagner考证,同伴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历史上众多的同伴教育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纪初在伦敦由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1957年美国Nebraska大学学生流感免疫的教学,后来,它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烟和药物滥用的健康项目,1988年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1991年,WHO启动了一项全球预防HIV同伴教育的评价工作;1998年在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研究经验。我国起初在一些中学校园里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性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同伴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领域。

2.3 同伴教育的主要特征

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特征。

2.3.1 文化适宜性

即它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因为同伴教育是在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所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所处时代、生活方式以及爱好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容易答成共识。如大多数同学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喜欢,讨厌和好奇等心理波动,同伴教育者就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伙伴们进行沟通交流,提供较为正确的指导和可行性的建议。

2.3.2 可接受性

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彼此之间有安全感。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能够以诚相待,彼此沟通时不会刻意有所保留,通常会敞开心扉,这样促进了同伴教育者与同学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和真实的感觉。归根到底,大多数同学选择同伴教育,无非是看重其同伴间的平等关系,没有代沟,谈话过程也比较轻松。例如上海市徐汇区三所初中的初一年级中抽取本班同伴组和学长同伴组各145和133人进行性同伴教育。结果与课堂讲授相比,分别有46.5%和33.3%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好很多”和“稍好"。

2.3.3 经济性

即投资少,效果显著。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场所,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而且每次交流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同伴教育活动更多地被结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所以需要的经费很有限,只需花费少量的培训教材印刷费等即可。

3 我国现阶段开展同伴教育的相关情况

3.1 针对中小学生的同伴教育

中小学生是身体发育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展性教育,初中阶段是一个成功的,最好的开端。美国93%的公立学校中,教授7~12年级的生物老师以相同形式提供性教育或艾滋病教育。45个州要求或鼓励在公立学校中讲授性教育,在十大学校行政区中有九个支持性教育。在对其性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更强、更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是很棒的性教育方式,它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在加纳(Ghana)和尼日利亚(Nigeria)的学校及校外实施同伴教育课程后,发现同伴教育显著增加了在校青年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现代的避孕方法的青年人的比例从47%上升到56%,显著增加。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某班共34位同学,男、女生各l7人,将男、女生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8或9人,共计4组。2组男生随机确定为本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以下简称本班组)和对照组,2组女生随机确定为本班组和外班组(为外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培训同伴教育者3名(本班男女生各1名,外班女生1名),进行同性教育,分别承担2组女生和1组男生的同伴教育,另一组男生作为对照。在教育现场,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一改课堂、讲座等教育形式的沉闷和单调,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羞于对老师或家长讲的敏感问题以及切身攸关的问题,对一些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受教学生反映与传统的老师讲课的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同伴教育,因为它与自己很贴近,感到很亲切、友好,在谈论青春期话题时感到很自然、随意,不必有很多忌讳。来自外班的女同伴教育者,还强烈要求找机会对她班同学教进行教育。

3.2 同伴教育在大学校园中预防艾滋病的应用

澳大利亚经验证实,由高年级医学生向低年级大学生传播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意识和能力20世纪末的中国,艾滋病已呈加速流行趋势。2007年,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者有3300万人,新增感染者270万,中国的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出现了上升[11]。到2008年的9月末,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 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 753例,死亡�34 864例,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12]。今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7%,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6万,估计现存的74万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接触传播44.3%,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32.2%,同性性传播占14.7%。性传播逐渐取代了毒品的注射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我国艾滋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叶利贞[13]等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对树立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确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正向转变具有一定作用。我国几所大学相继开展了针对大学生性知识学习的同伴教育,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北京市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的同伴教育的前后,同学们对艾滋病和性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生殖避孕知识、AIDS/STD知识知晓率均增加,对AIDS的传播途径(血液、性、垂直传播)知晓率亦均较高;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对感染STD者同情的比例、不回避AIDS者的比例明显提高;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AIDS/STDS的认识水平效果显著,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蔡泳、施榕等[1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的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对干预组学生实施6个学时的艾滋病同伴教育,于同伴教育实施前及实施后1周和1年时,分别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生殖健康、艾滋病和性病知识。结果表明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且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同伴教育是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明中强认为[15]许多国家和地区HIV感染率下降的关键在于同伴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

4 我校性教育及同伴教育近况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性医学课程,编写了我们自己的“性医学教学讲义”,并对性医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采用学导式、讨论式、表现式、启发式、问题式、演讲式、座谈式、参与式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我校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以“性”为研究和宣讲对象的大学生社团。2006年重医大学生杨罗等人率先调查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的720名在读大学生,耗时4个月完成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问卷设计了36道敏感问题,最大限度涉及了大学生所能遇到的性状况。2009年�4月,徐晓阳老师指导07级生殖医学夏显等同学成立了“同伴教育讲师团”。通过前期专业知识准备,讲师团具备了向非医学院校同学开展各类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能力后,于4月23日在涪陵区涪陵中学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懵懂的青春、青涩的花季”主题性教育活动。在5月31日到重庆大学开展了月经保健、性生理与性病、大学生交往、性骚扰与防范共四场讲座。2009年暑假,“同伴教育讲师团”到重庆市涪陵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进行医疗知识宣传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涪陵区卫生局领导、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团委的肯定。“同伴教育讲师团”被推荐参加2009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徐晓阳老师被评为2009年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工作者。2009年徐晓阳老师还指导06级学生郑雨薇等完成了“重庆地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据估计,未来10年内,全国农村每年新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将有1000万~1500万人,其中农民工留守子女约700万。本课题通过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流动人口在流动之前就能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威胁和预防方法。这项工作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成果及调查报告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并获重庆市二等奖。

总之,加强以大学生为主进行的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治疗与关怀为核心的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政策规划、资源统筹和协调动员能力,进一步完善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0-124.

2 曾燕波,青春期的性问题和我国的性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3 林虹.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7).

4 贺英勤,唐宝林,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问题[J].中国性科学杂志,2005,14(8):35-36.

5 王庆彬,姜宝法,方乐,等.我国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703-705.

6 刘燕,喻达,刘民,北京市居民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44-45.

7 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8 Aggleton P,Davies P,HartG,eds.AIDS:foundations for the future[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994.48-64.

9 王克利,王作振,钱序.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

10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

11 钱伯建,耿柳娜.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

12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

13 叶利贞,徐秀芝.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2.

14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29(3):288-290.

15 明中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26(5):193-197.

新野网讯 河南省新野县王集乡地方不大,“怪人”不少。当地小有名气者当数农民“学者”梁尚端、“一人说唱团”团长符光录和独臂“土记者”张存恩。这些新型农民“文化人”,由于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与众不同,因此,人们总认为他们“怪怪的”。要知怪在哪里,听我一一道来。 梁尚端:理论书痴成“学者” 提起“学者”,人们会想到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然而,曹集村农民梁尚端,所被人们称为“农民学者”。这个嗜好钻研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年汉子,在理论学习的山路上攀援了十八年!他的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河南农村报》曾在一版头题介绍过他。 梁尚端的家摆设虽简朴,但书房却十分富有,自制的书柜里,桌上、床上都是书,共计藏书1000多部,其中2/3是政治、理论、哲学和历史书籍。他从小有两个爱好,一爱读书,二爱吹唢呐。高中毕业那年,中央民族学院来河南招生。他考试成绩出色,应在录取之列。但招生人员笔下之误,把梁尚端写成了梁尚瑞,半字之差竟使他名落孙山。因为学校录取的是梁尚瑞而不是梁尚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他求学不成,志气犹存:“我不要瑞字的‘金玉之命’,偏要用端字的立身之本!”于是,便立志读书自学。改革开放以来,他把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新的追求,探索富民强国的理论之道。他从外地书店找到了《李大钊全集》、《普列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等十几种书。并三赴郑州,两上北京,专程买书。他冒昧来到中央党校出版社,使编辑大为感动,带他到书库买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马列著作选读》、《大趋势》、《世界经济学》、《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与反思》等在县城买不到的书,梁尚端如获至宝,扛着一箱子书本回了家。 梁尚端藏书入了迷。为买书,他到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世界知识出版社;为找书,他到过县城机关、学校,把别人束之高阁的理论书刊求到手;为“抢书”,他到过废品收购部和造纸厂,从废纸堆中抢救理论书刊,并愿出高价买走。保管员怀疑他有精神病,摆摆手让他把书抱走算了。 千金散尽为藏书。经过多年的积累,梁尚端越来越富有了。他既有《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陈云文稿》、《邓小平文选》,又有《圣西门选集》、黑格尔《小逻辑》、《论空想社会主义》,既有《社会主义大辞典》、《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辞典》等工具书,又有帮助阅读理论书籍的《辞海》、《说文解字》和《二十五史》;既有年代久远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又有新近出版的《求是》、《社会主义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杂志。他为买书、找书花费三万多元,耽误了许多农活,家里没添置一件象样家具,更不说彩电和冰箱了。村里人很难理解他的精神追求。有人说,一个乡下人,不安心挣钱养家,学什么马列著作哩!还有人说,梁尚端放着钱不买吃买穿,却买回一屋子烂纸,只怕越折腾越穷哩!梁尚端自有主见:人生在世,只讲吃穿太庸俗,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幸福。要知道,黄金有价书无价。王集乡恐怕要数我最富足哩! 梁尚端藏书是为了学习和钻研社会主义理论的。他认真拜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世名著,又仔细研究总设计师的鸿篇大作。他自命学习题目:什么是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商品?价值规律为何意?初级阶段的特定性是什么?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啥含意?他从《邓小平文选》和政治经济学中找答案,逐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明白其内涵和外延。他白天出外吹唢呐,还要带着书本;晚上回到家,常常学习到深夜。夜幕笼罩的曹集村,唯独梁尚端家的书房夜夜透出明亮的灯光…… 18年来,梁尚端通读了哲学、政治经济学、毛选、邓选、马列著作,写下了40多万字的心得笔记。他觉得自己生活在农村,最了解农民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农民怎样用现代意识与时代接轨?这都需要去研究。他根据自己认识和体会,先后撰写了《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新时期的农民为什么要读马列著作》、《口号的魅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思考》等数十篇论文。他说:“当代农民,既要做一个耕耘者,又要做一个思想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用思想的灯光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为了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梁尚端结县委党校教员为友,拜中央党校王珏、中国人民大学苗力田、北京师范学院郭寿玉等专家、教授为师,并建立了书信联系。他专门到中国人民大学,向政治系教授、《社会主义大辞典》主编高放请教有关问题。高放被这位质朴的农民所感动,鼓励他说:“你在农村环境能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实属不易。我在课堂上有时以你为例向研究生们说明应向你学习,加劲努力……。”梁尚端求得名师指点,帮助解疑释惑,澄清了很多理论难题。 经过长期积累,梁尚瑞理论功底日渐丰厚,思想日益升华。他先后在《党的生活》、《卧龙论坛》、《氵育苑》、《时代青年》、《人生与伴侣》等杂志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他写的《一个唢呐手的理论写作梦》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亚农杯”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怪人”梁尚端一下子在南阳盆地出了名。 符光录:千里单骑唱普法 符光录家住符滩村,人们说他怪,主要是他的作为与普通人迥异。你看,他虽然住着旧瓦房,看着黑白电视机,却两次贷款1万元,购买扩大机、录音机、电瓶、道具和幕布,自费办起“一个说唱团”。他的生活是游击队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的生活很清贫,干粮、军用水壶、草珊瑚片,唱完戏常常睡地铺。然而,他的生活节奏却是紧张的。一年到头,赶场、上场、转场,装车、卸车,装台、拆台。开始是一把车厢加长的架子车,后来变成了一部农用小汽车。他一人一车,风雨兼程,从1995年走到现在,走遍了伏牛山地,桐柏山区和唐白河两岸,共演出1500多场,观众达80多万人,而银行贷款加利息已有1.4万元。你瞧,符光录不光会唱戏,这位“团长”还要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布置场景。他每到一处,常常汗都顾不得擦,就要爬高上低挂幕布、拉电线、挂灯泡、放音箱……然后,才找来清水洗把脸,躲在幕后画脸谱。他化妆虽然简单,却生动有序:先把底色化好,小伙子是浓眉大眼红脸膛,大姑娘扑上宫粉就成了白里透红的嫩脸蛋,老太太的额头上添几道纹,老汉妆只须粘上两道八字胡,演丑角就更容易了,眼窝鼻梁一团白,耳边上坠俩大爆竹,样子滑稽可笑。这些脸谱都是按顺序来的,行头、戏装也要事先按节目顺序放好。不然的话,他就无法在三两分钟内扮成新角色粉墨登场了。 你瞅,符光录虽然在乡宣传队只学过曲剧,但他为了丰富“一人说唱团”的节目内容,又学唱豫剧、宛梆、三弦书、大调曲、单口相声、评书、快板、现代歌舞。生、末、旦、丑,念、打、说、唱,都要随着卡拉OK伴奏带而变换。他演出很投入,一字一板不荒腔走调,一招一式也不马虎潦草,唱到高兴处笑声奔放,诉到伤心时泪花闪闪,凄楚的哭腔使老太太、小媳妇抹泪、擤鼻,指着他说:“人家真是演啥象啥!”你听,人们都说符光录生活与众不同:早上,乡亲们下地干活,他却跑到湍河滩上吊噪、练功、翻筋斗;半夜,家家已经黑灯瞎火,他才从外村赶回来,让睡眼忪惺的爱人嘟嘟囔囔地打开门。去年五月,爱人和他一块下地割麦,叫他回家拉架子车,他却忘得干干净净,竟坐在屋里提笔展纸写起唱词来。爱人左等右等不见他,跑回家一看,只见他正穿着背心写戏哩,嘴里还哼哼唧唧、念念有词。爱人气得抓过纸笔往门外扔,又气又恨地说:“麦头掉到地里,叫你喝西北风唱戏去!”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都说,符光录看怪不怪,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用说唱普及法律知识。他从小热爱戏曲和曲艺,但办起“一人说唱团”并专门宣传法律知识却是1995年的事。在此之前,他唱的多是古装戏选段,现代戏清唱,没有以什么内容为主,只是让大伙儿高兴高兴就是了。这年秋天,一个孩子多的家庭,弟兄们为分家争宅基而反目为仇,妯娌仨也上前助阵,双方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村里人一时议论纷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联想到平时不少乡亲法律知识欠缺,常为不赡养老人,不孝敬公婆和经济方面的生活小事大动干戈,他想用说唱的形式进行“高台教化”,让大伙儿多懂点法律。他的想法得到县司法局的赞同,聘请他担任义务法律宣传员。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准备起普法演出专场来。 从此以后,不管到哪里演出,他都1人骑自行车带着道具前往,风雨无阻。 别看只有他一人,却能配合县、乡的中心工作,结合《婚姻法》、《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村民自治章程》等法律法规,编写出70多个法制文艺节目,在农村巡回演出。春节前夕,他围绕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红白喜事简办等内容编排了《技术彩礼》、《王瞎子算命》;春秋时节,他配合计划生育工作排练了《超生者的悲剧》、《多子泪》;三夏生产来临,他演出了《联合收割机下麦田》、《喜售爱国粮》;冬季农田建设,他编写了《工地上的婚礼》、《志万捐款8 万修水闸》;在县乡评选文明村、小康户、五好户、守法户活动中,他巡回演出了《挂牌记》、《家华致富帮大家》,使群众在娱乐之中受到法制教育。 在演出中,符光录严格遵守村民财务制度,不受吃请,去哪里演出大多是一碗面条,有时就在幕后吃,有时晚饭啃口馍,喝点儿开水。为了不给村干部找麻烦,他自带行李,睡在村委会办公室地上或办公桌上,有时他看到村民农活忙,就帮他们掰玉米、收棉花,乡亲们都把符光录当成自己人,有的还交上了朋友。王集村农民耿文启说:符光录说的那段《三妯娌谁养爹》和小品《深夜回家的人》使俺村的年轻人受到了启发,现在村里有了好风气,谁要是对老人不好,走到人前矮三分,偷鸡摸狗的事也没有了,今年俺村还被县里评为治安村哩。 15年来,符光录在南阳市农村巡回演出1450余场,观众达80万人次。他在巡回演出的同时,运用法律知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88起,平息17起集体上访事件,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赞誉。他多次被县、市评为“双文明先进工作者”、“法制宣传先进工作者”,1998年12月,符光录被评为“河南省十杰民间艺术表演家”,1999年当选为南阳市人大代表。去年6月,他还在省城郑州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在河南省豫剧三团演练厅舞台上,表演了单口相声《三妯娌养爹》、竹板书《3个儿子谁管妈》、新故事演讲《孩子该是谁家的》等8个法制文艺节目,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赢得了艺术家和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为“河南坠子皇后”的76岁艺术家赵静,在工作人员的挽扶下,走向舞台向符光录献花。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璞、杨华瑞、魏云、高洁、孙建中等登台向符光录祝贺演出成功。把“怪人”符光录感动得热泪盈眶。张存恩:独臂撰稿写人生谁能想到,石头庙村残疾青年张存恩不久以前竟收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来电,通知他的报告文学《我带爸爸去打工》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将搬上荧屏。这位“土记者”仔细地看着左手上的电报,眼睛不由得模糊起来。1983年6月麦收季节,14岁的张存恩帮助父母在麦场上打麦。 一个暮色四合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小存恩拖着麦捆往脱粒机里送,脑子一迷糊,被脱粒机紧紧地咬住了右臂。随着小存恩的一声惨叫,无情的机器搅碎了他的右臂,也搅碎了他的梦想和父母的希望…… 一个月后,小存恩出院了。父母望着儿子光秃秃的右肩,不禁黯然泪下:“娃子以后要成废人啦!”遭受了沉重灾难的小存恩仍然稚气未退,他望着父母们的愁眉苦脸,把头一扬说:“爹,妈,别难过,我右手没有了,还有左手。我要用左手写字,我还要继续上学。” 就在这年夏天,他不顾三伏酷暑和右肩的疼痛,白天在湍河岸边的柳荫下,夜晚在家中如豆的灯光里,开始一竖一横地练习用左手写字。开始怎么也不习惯,常常别扭得出一身汗。妈妈就坐在他身边,拿手巾为他擦汗,打蒲扇驱赶蚊虫。她心疼地对儿子说:“娃子,别赶恁紧,日子还长着哩!”存恩说:“眼看就要开学了,我要在开学前学会用左手写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张存恩左手写的字一点也不比右手差,他背起书包走进了中学校门。命运多舛。1989年,残酷的七月流火烧毁了张存恩的大学梦,他又回到了石头庙。他不愿得到那些假意的怜悯,更不愿看到他人轻鄙的眼光,倔犟的性格使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决心用独臂帮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不管干活、劳动、骑自行车,都要做出正常人的姿态。但他毕竟少了一条右臂,体力劳动总是力不从心。他的心灵在颤抖,在呐喊:“我真的残疾了吗?我真的成了社会的包袱了吗?不!我要与生命抗争,我干不成体力活,就用脑力劳动,我要用左手拿起笔,写出自己的新生活!”从此,一桌、一椅、一灯、一笔、一本、一床伴随着他单调而枯燥的写作生活。他白天出外采访,夜里坐下写稿,由于单臂的限制,他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尽量少麻烦父母。他尽量少吃少喝,免得解手不便,衣服也穿简单的,裤带用松紧带,上衣少缀钮扣。写作时,他往往是先打腹稿,先不急于写字,一篇稿子往往在静坐或散步中孕育成熟,然后才付诸笔端,一气呵成。他那厚厚的笔记本里,许多底稿都是很少改动的“一遍净”。流利的钢笔字,潇潇洒洒的语言,精彩的文笔跃然纸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抄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每小时可以工工整整地抄上一千七八百字。1994年,他的处女作《咱是乡下人》在《农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予以发表,他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更加坚定了写作的决心。这一年,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30余篇。张存恩毕竟不是拿着薪水的专业记者,除了晚上爬格子外,和普通家庭一样,开门就会遇到“七件事”的困扰。1995年,他为了摆脱家庭经济拮据的困境,不顾身体残疾,随着打工队伍到了广东虎门。他想在这里挣一笔钱,回乡后盖上三间卧砖到顶的青瓦房。但是,由于身体的缺陷,他在广东无法呆下去,只好带着从南方采访到的打工印象回到了家乡。第二天,他就坐在自家低矮的房子里,写出了第一部以打工仔为主人公的纪实文学《南方不认识我》,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打工仔的艰辛。接着《吃软饭的年青人》、《住在南方破烂厂的女人》、《想起香子》等通讯也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全都围绕着打工仔的生活实际,以纪实的手法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遭遇,写出了打工阶层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心理素质、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深入探讨了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处世哲学。他的作品在不少报刊杂志的编辑部里引起了重视和关注。《今日女报》、《人生伴侣》、《当代青年》、《女友》等报刊的约稿函接连不断,读者来信也纷至沓来,他的采写热情进一步升腾,平均每月两篇新作品见诸报端,1997年以来,他已发表报告文学和纪实小说120多篇,共计70多万字。 由于身体残缺,也为了节省采访时间,张存恩尽量用书信采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与南方打工友们保持着联系。他在家中安装了长途电话,与他们谈心交心,充实自己的“资料库”。他一年数次往返于广州至新野之间,和许多打工仔们交上了朋友。打工仔们也把他视为知己,回家探亲时总要找他谈谈心。他应朋友之约,多次踏上南下的列车,穿梭于虎门、深圳、汕头、东莞、厦门等地,和“三教九流”的人广泛接触。每一次都要记下数万字的采访笔记,为他的写作引来了源头活水。他感到打工仔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一回到家就夜以继日拼命写作,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按他的话说:“不把生活积累渲泄出来,总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也对不起打工仔对我的信任。”许多杂志报刊对张存恩真实的生活积累和娴熟的写作手法很赏识,《知音》杂志社以千字千元的优厚稿酬特约他的稿件。《当代青年》杂志社编辑贾少勋来信说,如果每期《打工两字好辛苦》专栏没有张存恩的作品,就觉得十分遗憾,他特邀张存恩到编辑部一谈。贾少勋以为张存恩一定是个打工多年、身体健壮的中年人,但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面目清秀、身体削瘦,右袖空荡荡的年青人。贾编辑的眼睛湿润了,他从心底里折服这位左手写人生的独臂青年!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改编张存恩的作品《我带爸爸去打工》,其间饱蘸了他的心酸痛楚。1998年,张存恩在广东东莞市遇到了同乡徐晴。她只身一人在东莞一家鞋厂打工。徐晴咬着牙熬过了每天十多小时的劳作,由计件工、领班一直干到科长。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坚强的性格,在全厂崭露头脚。而在家乡的父亲由于做生意亏本,背了3万余元的债务。于是,徐晴把父亲带到了广州打工。 但是年近半百的父亲由于年龄过大,找工作遇到了许多冷遇。经过徐晴四处奔波,终于让父亲在一家工厂当了门卫。徐晴的“打工爹”深知这碗饭来之不易,他恪守职责,铁面无私,从门卫一直干到保卫科长,并成为厂里的先进个人。父女俩双双登上光荣榜,在打工生涯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徐晴与生活的抗争精神震撼了张存恩的心灵,他奋笔疾书,写出了一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我带爸爸去打工》,很快在《知音》杂志上发表。远在京城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编剧独具慧眼,将此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于是,“怪人”张存恩的名字就出现在影视界了。写到这里,我们应该为梁尚端、符光录、张存恩三人正名了,他们看怪不怪,应该是新野王集“三杰”。

当代杂志暂坐在线阅读

暂坐且喝茶 惟愿清风生——贾平凹         贾平凹为此书和茶庄取名叫“暂坐”,只是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场暂坐,任何人与人,事与事,万物与万物之间都包含着聚散无常,只能是一场短暂的寄居而已。         为了更好地写《暂坐》,贾平凹用了2年时间,这在其中凝结了他无尽的精力。听说,这一部《暂坐》有可能是贾平凹的封山之作。       说书唱戏,不过是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心中块垒。暂坐喝杯茶,让心静一静。看《暂坐》,是适合沏上一杯绿茶的,边看贾平凹以平淡之笔娓娓叙说着平凡琐碎的故事,边喝着清淡微苦的茶水,在享受“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饮茶之趣时,摆脱书中人物的烦恼,让灵魂吹吹清风。       人生道路匆忙,但是瞬息一挥。当初老时回首过往,你能发觉一切都不过是暂坐而已,全部那时候认为的永恒不变,原先都仅仅短短一瞬间。       因而,许多情况下面临许多难题,大家只须要维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就行,没有必需过度斤斤计较一时的得与失。       这篇小说集,对焦当代女性的日常生活,从小说集的过往中,我们可以见到女性应当有的发展。有些人从《暂坐》中见到冲动,有些人在《暂坐》中见到爱情,有些人从《暂坐》中看到凄凉,有些人在《暂坐》中看见期待。       你可以在《暂坐》中,会看到什么? ——海若:暂坐茶庄老板,离异,儿子在国外上学,具有大姐大风范,把十余个女子拢成一个小圈子,互相帮助照应。在由市委书记被双规引发的反腐调查中,被市纪委叫去协助调查,小说结尾时,仍未结束调查归家,茶庄在不知原因的爆炸中一片狼籍。 ——伊娃,来自俄罗斯圣彼德堡,曾在西京留学,二度回到西京,似乎来此散心,或者寻找什么,参与了暂坐茶庄小圈子的各种事。 ——陆以可,原籍武汉,西安旅游时见一修鞋匠酷似她逝去30多年的父亲,心有所感,遂留在西安经商,书中拿到了路边广告牌的业务,似乎开的文化公司。 ——严念初,曾经营电梯业务,后从事医疗器械销售,曾嫁一老头分得若干财产。 ——虞本温,火锅店老板。 ——向其语,开了间能量舱馆。 ——应丽后,房产较多,出租门面房为生。 ——司一楠,红木家具店老板,比较男性化,与徐栖是同性恋。 ——徐栖,原是县剧团演员,后到西京经商,喜欢养生。 ——希立水,汽车专卖店老板,惟一让羿光张罗给找对象的人,对婚姻仍有期待。 ——夏自花,模特出身,职业不详,患白血病住院,后病亡,与一煤矿老板非婚生有一子,小说是从姐妹们轮番到医院照顾她开始。 ——冯迎,书画家,在书中未正式露面,随团出访,遭遇有国际影响的马航飞机失事,认定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个没有玉的辛起,着笔亦多,属于十二钗外的另册吧。辛起由农村闯进西京,嫁个不成器的丈夫,意图傍香港老头改变生存条件,后在众人影响下,趋向自立。       这十几个人以茶庄为据点,以海若为圆心聚在一起,演绎着琐碎平凡的故事。之所以能聚到一起,是这些人纵横商海,经济独立,总体过得都不错,社会地位相当、共同话语较多,是相聚在一起的前提。聚在一起的话题,离不了互相帮衬生意,互相照顾,再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这个小圈子的深厚友情,从照顾夏自花住院并规划其后事已可充分感知。当冯迎坐飞机遇难后,陆以可和羿光毅然出国料理后事。由此可见,在海若的带领下,这群女人不仅是在聚在一个笼子里咯咯咯咯图热闹,他人有事时大都能真心出力的。当然,有人就有江湖,聚散总是相依相傍,因生意和性格不同,自然引出了各种隔阂。比如严念初因投资气恨了陆以可,司一楠因同性恋被说破而恼了多人。当海若被纪委叫去协助调查,暂坐茶庄发生爆炸后,虽然众人都赶过来,但“大观园”没了,这个小圈子的“诗社雅集”大概也会就此消失。小说的结尾,伊娃要带着辛起回圣彼德堡了。故事起于伊娃,终于伊娃,伊娃为何回到西京?她来西京寻找什么?与西京短暂的重逢,她又丢失了什么?或许,她从未丢失什么,她只是一直在寻找,只要没有遇到要找的东西而已。

买纸质书看或者在自媒体平台看电子版建议大家买纸质版书籍阅读,便于记忆和浏览。 《暂坐》是由贾平凹创作的一部都市题材小说,202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文刊于《当代》。《暂坐》为作家贾平凹创作的第17部长篇小说。2021年1月16日,“《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正式发布。 此次排榜共设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含非

买纸质书看或者在自媒体平台看电子版建议大家买纸质版书籍阅读,便于记忆和浏览。 《暂坐》是由贾平凹创作的一部都市题材小说,202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文刊于《当代》。《暂坐》为作家贾平凹创作的第17部长篇小说。2021年1月16日,“《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正式发布。 此次排榜共设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含非虚构)五大榜单。《暂坐》名列长篇小说榜第三名。 贾平凹在《暂坐》中写道: 1、“深秋,薄念。花不语,风却懂。有些人来了去了,有些人近了远了。 你看匆匆一年又是秋。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不过是在这人间暂坐,却要历经万千沧桑。” 2、不要寻找所谓的靠山,它并不存在。 如果有的话,请对着镜子,仔细观看。 镜子里的那个人,才是你的靠山。 你的身体健康,就是你的最大资本; 你的聪明才智,就是你的开路先锋; 你的专业技能,就是你的成功利器; 你的素质人品,就是你的最佳资源。 不管你是大人物,或者小市民, 亦或者老农夫,首先你要养活你自己。 3、混得差的男人关心政治,经济落后的城市饭馆、彩票店多,那些雌雄同体的女人,往往是人中龙凤。

删除的全部内容是:房东大妈进来,提着一网兜的韭菜、西葫芦、线辣子和葱,还有一纸盒鸡蛋。昨晚到来,已经是深夜,大妈埋怨怎么不提前通知呢,否则会做了糊烂饼等着的。

糊烂饼是一种煎饼,因在面糊糊里加了韭菜末、西葫芦丝、鸡蛋和剁碎的线辣子,做出来比一般的煎饼可口得多。伊娃就爱吃这个。她感激着大妈还记得她好吃这个,顺嘴说了:那明天吃吧。没想大妈竟就买回了食材。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jiǎ píng wā),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协主席。《暂坐》是一部由贾平凹创作的都市题材小说,202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文刊于《当代》。《暂坐》为作家贾平凹创作的第17部长篇小说。 2021年1月16日,“《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正式发布。此次排榜共设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含非虚构)五大榜单。《暂坐》名列长篇小说榜第三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