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矿场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4华里,垂直深度将200多米,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平盘边缘裸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地质结构特点.19世纪90年代开挖,1933年被日本人霸占,一直到1945年,这13年期间,日本人迫害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现在我们能看到留下的万人坑,就在矿区。到了国民党时期,矿区的采掘比较混乱,可以看到一些凌乱的洞井,那是国民党心急火燎、找到就挖的痕迹。解放之后,海州煤矿被列入了一五计划中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刚成立的共和国对东北的资源和重工业都相当重视,这个,你们可以去看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面的图案便是海州露天煤矿和其中正在工作的一台电镐。这是近年来我国关闭的最大一家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这座露天煤矿从1953年7月到2003年底,共生产煤炭2.1亿吨。但由于多年来的超强度开采,煤炭可采储量如今仅剩87万吨,进入了残采期。辉煌,成绩: 在近49年的煤炭生产中为国家上缴利税32.7亿元,输送露天煤矿设计与管理人才1689人,全国所有的露天煤矿都有海洲矿输出的人才。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到目前为止,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1990年我国原煤总储量有9544亿吨,年产量已达10.8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辽宁、内蒙、山西、云南、新疆、陕西等省区还多露天煤矿,储量亦达531亿吨,约占煤炭总储量的5.56%。露天煤矿的特点是矿藏离地表浅近、储量丰富,故可将覆盖在矿体上面的土石剥离后,用“台阶”结构形式从上至下直接采掘,因而与地下采煤比较具有许式明显的优点:开采容易,便于使用大型高效率的采矿机械,劳动生产率高,而开采成却可降低50%以上,矿工的劳动条件好,且开采安全,因此在有条件的矿区都尽量采用。我国早期的露天煤矿大多集中在东北辽宁省。如历史最悠久的抚顺市西露天煤矿就是在1914年便已建成开采。其矿坑东西长6.6公里,东北宽2公里,深度达 280米,可采掘的煤层平均厚度为80米,油母页岩平均厚度为90米。露天矿上设有参观台,可供游人眺望露天煤矿的全景。位于辽宁阜新市的海洲露天煤矿,是新中国建成后的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它于1951年始建,1953年正式投产,煤炭储藏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露天开采场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垂直深度为193米,比海平面还低18米,年产煤500万吨,矿区内有各种大型机械设备3300多台。矿坑内已实行电气化和机械化采掘。矿上也设有眺望台,登临后可鸟瞰矿区采场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全貌,还可乘电力机车下到坑底现参观采掘场面。露天煤矿内一般还有两种副产品,一为煤精,也称精玉,系一种从煤层中精选出的腐殖与腐泥混合类型煤,其质地细密、韧性大,适于刻镂,是雕刻工艺品的原料,可刻制人物、动物、花卉、烟具、笔筒等,现已是抚顺市著名的旅游纪念品之一。1953年开始投产的海洲露天煤矿,当时为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日前尚存的采储量仅剩1050万吨,预计到2006年就要关闭了。”2005年6月8日,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阜新矿业集团海州露天煤矿,由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告关闭破产。这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关闭的最大一家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未来发展:编辑本段曾经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海州露天矿2005年关闭后,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2009年又被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总占地28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工业遗产核心区、蒸汽机车博物馆和观光线、国际矿山旅游特区和国家矿山体育公园四大板块上百个景点,是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设的世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2007年9月动工,2009年7月即将正式开放。 世界三级中的东方一极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已被定位为世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矿山公园分为四大板块:涵盖入园广场、演艺广场、游乐中心、休闲餐饮、水上乐园、地标建筑、露采生产、坑下生态、地质构造等景观的巨型矿坑带给游人工业生产体验;涵盖高尔夫球场、狩猎场、赛车场等项目的矸石山带给游人体育竞技体验;涵盖蒸汽机车博物馆、机车游览线路等项目的蒸汽机车游乐苑带给游人机车自驾的激情体验;孙家湾高端商务休闲区带给游人成就与时尚的体验。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是以废弃资源为资源构筑新的产业,在理论上是创新,实践上是突破,填补国内空白,顺应旅游主题发展趋势,将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提供成功范例,也将继英国、澳大利亚工业遗产旅游之后,成为世界三级中的东方一极。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建设的矿坑生产体验区主要包括生产体验区、86演艺广场;蒸汽机车游乐苑,主要包括蒸汽机车展览馆、蒸汽机车游乐园和中途休闲别墅;高端商务休闲区主要包括一座大型的五星级酒店、具有会展功能的时代广场、五个特色街区(国际风情街、国际美食街、中华风情街、中华美食街、品位休闲街)。该项目主要面对国内外高端游客,新主题、新体验、新生活、新方式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狩猎场的建设地点原为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占地约3000亩。半个世纪来,海州露天矿共为国家生产煤炭2.43亿吨,与此同时剥离出的“尾矿”也形成了面积16平方公里、高300余米的人造大山。近年来,阜新市委、市政府对排土场进行了复垦整理,新增草地423公顷、林地382公顷、林带135公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渐显现出来。复垦整理后的排土场,将有养猎区、狩猎区、垂钓区、射击培训区四个分区,同时配套建设娱乐休闲会所、停车场、会展中心、别墅客房等。 海州露天矿开采历史已历百年,拥有丰富的人文遗迹。现存85辆国内外生产的蒸汽机车和电机车,还有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蒸汽机车游乐苑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开辟最具有中国工业风情的蒸汽机车自驾游览线。蒸汽机车展览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一层为蒸汽机车实物展区,二层为蒸汽机车模型展区、图片展区、蒸汽机车发展历史介绍厅、放映厅等;蒸汽机车游乐园利用海州矿坑至东梁全长16公里矿山铁路,展示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成果,功能为学习蒸汽机车原理及操作驾驶、造型摄影观光、车上酒吧、茶室;中途休闲别墅具有浓郁欧美风情和乡村风情,供旅游者观光、休息。 海州露天煤矿巨大矿坑下有一个海拔86米的地方被称作86站,是过去工人交接班的中转站。目前,矿山公园已对86站铁路、配电线路实施保护,建成了停车场,特别是用废旧蒸汽机车厢改造的咖啡吧、酒吧独具特色。占地30000平方米的大型3D露天演艺广场;大型3D工业题材情景剧编剧和制作;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游乐场;占地2000平方米的休闲餐厅;将10个废旧车厢改造成供旅游者休息的咖啡吧、酒吧。 中国工业化的“金钉子” 海州露天矿发现于1913年,起初由民间用原始方法开采,1923年归奉天省实业所管辖。“9·18”事变后,有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1934年,归属满洲炭矿株式会社。1936年,有阜新矿业所管辖。1946年归属国民党政府。1948年阜新解放后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由孙家湾煤矿、太平煤矿合并成立海州煤矿,1953年7月1日正式定名为海州露天矿。2005年7月,海州露天矿正式闭坑破产。同时在阜新市中心区留下一个长4km、宽2km、深350km的废弃矿坑,严重污染环境并威胁周边企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平盘边缘裸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出地质结构特点,恢弘的尺度如纳斯卡地画的大地艺术,给人以巨大的心理震撼。煤矿遗址上斑驳的铁轨、废弃的电镐,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种裸露的废墟与深埋地下的废弃矿井完全不同,它是可直接触摸可直接感受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对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非常有利。从人文角度看,海州露天煤矿作为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被誉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很多人都是首先知道海州露天煤矿进而了解阜新的。1954年以“阜新露天煤矿”为标题的B-2邮票,1960年以阜新露天煤矿电镐为图案的1960年版伍元人民币,中华世纪坛镌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300米甬道的石壁,也将海州露天煤矿的诞生日刻写其中。阜新早已成为新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光辉缩影。所有这些都能成为阜新旅游促销不可多得的天然符号载体。
例子: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 20世纪末鲁尔区向科技产业、服务业的转型令世人瞩目。这个转型与致力于改造鲁尔北部废弃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规划项目密不可分。从1989年开始,鲁尔区北部莱茵河支流的埃姆舍河流域上,自东部城市贝格卡门(Bergkamen)向西至杜伊斯堡(Duisburg)总面积达80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被连成一片,总共涉及17个中小城市以及2个地方行政区的250万人口。承担整体规划任务的是一个大型的规划组织——国际建筑展(IBA-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此工程被称为“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利用经济转型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为目标,在1989-1999年的10年间针对六大工作主题共进行了120个改造及建设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0亿马克,其中2/3为公共投资(除当地政府投资外还包括了来自欧盟的公共性资金),1/3为私人投资。 六大工作主题分别为:埃姆舍公园。对20世纪20年代就已¾形成的七个地方性绿化区进行恢复,保护乡土植被,重建生态廊道,统一整体规划,形成了300平方公里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 对埃姆舍河水系350公里干支流开放式污水收集网进行生态改造,分散式污水净化、科学生态的雨洪管理恢复了埃姆舍河流域优美醉人的河流景观。 在旧工业区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开创服务业基地及高技术科研中心,发展“绿色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符合现代生存理念的“花园式工厂”。 充分发掘和利用工业文化,保留并适当改造工业遗存建筑,赋予它们新功能,为工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对工业化时期的住房改造以及在老工业区内现代化新型住宅区的兴建,达到在密集城市区域享受田园式生活的目的。 注重各部门及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发挥全社会的创造精神和共同协作精神,许多居民参与到项目的运作中,为旧厂区改造献计献策,共同改善生活环境,并增加了青少年职业教育岗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连接里有其他例子,偶点开杀毒软件没提示有病毒,嘻嘻)
Daming Place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magnificent royal structures of Tang Dynasty ,was built in the 8th year of Zhenguan Reign (634AD) .It served as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Tang Dynasty for over 200 years .In the 3rd year of Qianning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Zhaozong (6896AD), it was burned down in a war .The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und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rried out archaeological survey And excavation of the ruins from 1957 to 1962 .From 1980 to 1984 more excavation was done and Daming Place ruins has been initially restored . On October 20, 2006 a great cultural event took place on the ruins which caught world-wide attention .It was a grand performance entitled “2006 Grand Ceremony of Xi’an ,which contains a variety of factors as conservation of ruins , humanistic Olympic and charms of Xi’an City .
英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1]AgranoflF, R. and Michael,M., 2003,“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i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Geo^etown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 C.
[2]Aguinis, H. and Glavas, A., 2012,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 38(4),pp. 932-968.
[3]Altman, E.,1998' “Financial Ratio,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l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4),pp. 589-609.
[4]Arenas, D.,Lozano,J. M. and Albareda,L.,2009,“The role ofNGOs in CSR:Mutual Percep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88,pp. 175-197.
[5]Aupperie, K., Carroll, A. and Hatfield,J.,1985,“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8(2), pp. 446-463.
[6]Austin, J. E.,2000,“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profits between business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1), pp. 69-97.
[7]Baron,D. R, 1997,Integrated strategy* trade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9(2), pp. 145-169.
[8]Baron,R. A., 2006,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Management Science, 9,pp. 1331-1344.
[9]Baiy, A. D?,1879,: “Die Erscheinung der Symbiose”, Strasbourg.
[10] Kotha, B. W.etal., 1999,“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nal, 42,pp. 488-506.
[11]Binghamf C. B. and Davis,J. P.,2012, “Learning Sequences: Their Emeigence? Evolution and Eff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5(3), pp. 611-641.
[12]Blumer, H. , 1980, “Mead and Blumer : The Convei^ent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Social Behaviorism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 45,pp. 409-419.
[13]Bondy,K.,2008,“The Paradox of Power in CSR : A Case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2(2),pp. 307-323.
[14]Bowen, F.,Aloysius. N. K. and Herremans,I.,2010,“When Suits Meet Roots: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5,pp. 297-318 ?
[15]Brammer,S, and Millington,A., 2003, “The Effect of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dustry Type on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5(3)? pp. 213-226.
[16]Bridoux, F. and Stoelhorst, J. W.,2014, “Microfoundations for Stakeholder Theoiy : Managing Stakeholders with Heterogeneous Motives”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h 35, pp. 107-125
[17]Bryson, J. M., Crosby, B. C, and Stone? M. M.,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sl)。
[18]Carey, J. M.,Beilin, R., Boxshall,A.,Burgman M. A. and Flander L.2007,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a Data-Poor System:Stakeholder Involvement in Hazard Identification for Marine National Parks and Marine Sanctuaries in Victoria,Australia”, Risk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7(1),pp. 271-281,
[19]Carroll> A. B., 1979, “A TTi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 pp. 497-505.
[20] Carroll, A. 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34(4),pp. 39-48.
[1] Zhixin W, Chuanwen J, Qian A, et al.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farm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1):216-222.
[2] Shahir H, Pak A. Estimating liquefaction-induced settlement of shallow foundations by numerical approach[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0, 37(3): 267-279.
[3] Hausler EA. Influence of ground improvement on settlement and liquefaction:a study based on field case history evidence and dynamic geotechnicalcentrifuge test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2.
[4] Kemal Hac efendio lu.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J]. Struct. Design Tall Spec. Build.,2010,
[5] Arablouei A, Gharabaghi A R M, Ghalandarzadeh A, et al. Effects of seawater–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isson-type quay wall[J]. Computers &Structures, 2011, 89(23): 2439-2459.
[6] Zafeirakos A, Gerolymos 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designed caisson foundation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1-36.
[7] Snyder B, Kaiser M J.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energy[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6): 1567-1578.
[8] Ding H, Qi L, Du X. Estimating soil liquefaction in ice-induced vibration of bucket foundation[J].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03, 17(2): 60-67.
[9] Shooshpasha I, Bagheri M. The effects of surcharge on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ilty sand[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 1-7.
[10] Bhattacharya S, Adhikari 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 31(5): 805-816.
[11] H. Bolton Seed, Izzat M. Idriss.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soilliquafaction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1971,97(9): 1249-1273
[12] W. D. Liam Finn, Geoffrey R.Martin, Kwok W.Lee. An effective stress model for liquefaction.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1977, 103(6):517-533
[13] Seed.H.B.Soil liquefaction and Cyclic Mobility Evolution for Level Ground During Earthquakes, J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 , 1979,
[14] Casagrande.A,Liquefaction and Cyclic Deformation of Sands-A Critical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Pan American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Buenos Aires,Argentina,1975.
[1]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2] Lam WY, Su R K L, Pam H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 deep coupling beams[J]. Structural Design Tall Special Building, 2009(18): 235-257
[3] ACI 318-02: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CI318R-02:Commentary, An ACI Standard, reported by ACI Com-mittee318, American Concete Institute, 2002
[4] Siu W H, Su R K L. Effects of plastic hinges on partial interaction behaviour of bolted side-plated beam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10, 66(5):622-633
[5] Xie Q. State of the art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inAsi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05, 61(6):727-748
[6] Kim J,Chou H. Behavior and design of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4,26(6):693-706
[7] Tsai K C, Lai J W. A study of buckling restrained seismic braced frame[J].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inese Socie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 17(2):3-32
[8] Patrick J. Fortney, Bahrem M. Shahrooz, Gian A. Rassati. Large-Scale Testing of a Replaceable “Fuse” Steel Coupling Beam[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DECEMBER 2007:1801-1807
[9]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清明上河园特色建设与长远发展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思,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吸引物,是以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体,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市场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是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主题公园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深圳首次开放以来的十几年间,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鳞次栉比的主题公园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并面向游客开放,但是一部分主题公园只是盲目跟风,刚刚建成效益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就客源稀少,不能长远发展。清明上河园于1998年在开封正式向广大游客开放,成为河南首家主题公园,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清明上河园陆续建设开放二期工程,并策划建设三期工程。本文在对世界主题公园及文化古市研究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开封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以及旅游环境,对清明上河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索,目的在于为清明上河园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其可以长远发展。
1、中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1.1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2中国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分析1.2.1国内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析1.2.2国内旅游饭店发展现状分析1.2.3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1.2.4中国餐饮业发展状况分析1.2.5旅游商贸业2、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1总体状况2.2重点地区区域市场发展状况3、世界旅游总体需求预测3.1旅游市场特点的发展趋势4、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4.1中国旅游业与国际旅游强国的比较分析4.1.1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及总收入出境旅游旅游住宿和设施管理体制5、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区域对比分析5.1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5.2国内旅游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分析5.3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开发的比较分析6、旅游行业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拉动旅游消费国际城市化水平7中国旅游业与WTO7.1 WTO对旅游业的影响8 旅游产业大趋势8.1旅游电子商务的趋势和市场定位建设平台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障碍和对策民营资本进入景区资源国内旅游特的新热点9、主题公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觉得有用需要的话可以给我邮箱,我发给你
〔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关键词〕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规划旅游地生命周期现象一直是困扰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九十年代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又如秋风扫落叶般飘零的主题公园让人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短暂,认识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对旅游开发的巨大威胁。国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较迟,但与国外的研究水平相差不是太大,不过一般只停留在对产品本身的分析,对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未做深入的探讨,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本文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两方面深入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揭示“生命周期”这一旅游地“癌症”的病理,供专家对症施药。应该说明的是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为了使分析更加清晰、问题更为突出、更具典型性,这里从分析旅游区的生命周期入手。当然一般而言旅游区是旅游地的核心,旅游区的生命周期规律基本可以准确反映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规律。一、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最早是由W.Christaller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的。但目前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R..W.Butler提出的。〔1〕(一)R..W.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探索期、参与期、发展期、稳定期、停滞期、衰退或复苏期。如图1所示。1、探索期: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2、参与期: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行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3、发展期: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口碑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4、稳定期:游客增长率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会产生反感和不满意。5、停滞期:在这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至。旅游地在游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6、衰落或复苏期:在衰落期,旅游地市场衰落,无论是吸引范围还是游客量,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随着旅游业的衰落,房地产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逐渐被其它设施取代,更多的旅游设施因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这个阶段本地雇员和居民能以相当低的价格购买旅游设施,因此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的程度大大增加。宾馆可能变为公寓、疗养院或退休住宅。最终,原来的旅游地可能变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或完全失去旅游功能。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进入复苏期,要进入复苏期,旅游地吸引力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但如果相邻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地也如法炮制,这种效果就会降低。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重建市场。游客量停滞期 复苏期接待容量饱和域 稳定期 衰退期发展期探索期 参与期时间图1 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二)其它学者的研究〔3〕Gray R.Hovinen认为旅游地的位置、产品多样性和规划的有效性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也有重要的影响。Cooper和Jackson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也依赖于经营者的决策和旅游地的环境因素。Benedetto和Bojanic用对数函数建立游客人数模型证实政策和环境因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有明确的影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以保继刚教授研究较深,对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基本认可Butler的理论。国内学者杨森林则提出反对看法,认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缺乏有力的事实证据。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水库理论Butler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从供方即旅游产品方面去分析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其它学者则从旅游地的区位、环境、政策以及规划和经营决策等方面分析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整体而言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产生机制未进行深入的剖析。因为对旅游地而言,尽管环境、社会、经济、经营决策、规划等因素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必然的,不是本质因素。随着政府、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可以得以缓和甚至解决。另一方面旅游地吸引力的下降、尤其是大幅度下降(如后文所介绍的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也不是一种必然,世界级的旅游区不必说,如美国黄石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埃及金字塔,国内的长城、故宫、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很难想象它们的吸引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显著的下降,国际旅游一百多年的历史和国内旅游二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甚至一些区域性的旅游区也是如此,如上海城隍庙、绍兴鲁迅故居等,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力显著下降。笔者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由旅游地本身及其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形成的。更明确地说是由旅游产品和市场变化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旅游产品方面主要体现在产品吸引力的强弱变化。而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的镜子,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变化最终以其市场变化体现出来,所以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应该从旅游市场入手进行分析。笔者经过分析认为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生产消费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形成旅游市场具有与有形产品市场完全不同的特点。为此提出“水库理论”,即将旅游客源市场类比为一个动态的水库,以此解构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一) 基本概念: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1、水库——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水库是一个动态的水库,对应动态的市场。2、水库原始水容量——原始市场规模,即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时的潜在市场规模。原始市场规模的大小是由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旅游区价格门槛等因素决定的。3、上游水流——客源市场增速,即单位时间内由于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重游者、品牌形象的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客源市场规模的变化量。4、出水量——游客接待量,即单位时间内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旅游区游客接待量是由旅游区的原始市场规模决定的,但受旅游区的价格、促销力度、市场距离影响也非常明显。5、剩余水库容量——剩余市场规模,即衰退期,当游客量下降到维持旅游区经营的门槛游客量时的客源市场规模。它是由旅游区的门槛游客量决定的,而门槛游客量又是由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主要是门票价格等)决定的。表1 旅游区市场与水库的概念对应表序号 水库理论概念 对应的旅游区市场概念 构成或影响因素1 水库 某旅游区的旅游市场2 水库原始水容量 原始市场规模 旅游产品吸引力、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者的市场分割、价格3 上游水流 客源市场增速 人口发展与更替、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者的增加、重游率、品牌形象的变化4 出水量 游客接待量 原始市场规模、价格、广告等促销手段、市场距离5 剩余水库容量 剩余市场规模 门槛游客量(即旅游区的经营成本、旅游区人均消费额)进水口出水口图2 “水库理论”示意图(二) “水库”的运行——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1、探索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渗水,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微不足道。对旅游区市场而言该旅游区还没有知名度,对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只有零散的游客光顾,旅游接待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国内新开发的旅游区而言,探索期是没有研究价值的,因为这阶段政府和旅游开发商还没有介入旅游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对投资的回报也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如果从规划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后面五个阶段。2、参与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细小的水流流出,对水库的水量影响很小,水库水位仍在升高。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始介入旅游区的经营管理,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3、发展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已有完整的出水通道,出水量在不断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已很明显,且影响正在逐渐增大。对旅游市场而言该旅游区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迅速增大。对旅游区而言,原有的自然面貌已经明显改变,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逐渐成型。在旅游经营方面,各项管理制度已逐渐形成,广告等促销手段已大量实施,旅游区效益不断提高。4、稳定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增加速度已逐渐下降,但出水量仍在增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的影响已很明显,水库出水量超过上游水流,水库水位开始明显下降。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开始减弱,原始市场规模降低,游客接待量超过客源市场增速,游客接待量仍在增长,同时客源市场增速也在提高。对旅游区而言,旅游设施已经完善,旅游产品已经成型。5、停滞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出水量已达到最大,对水库原始水容量影响最大,水面面积缩小,水位继续大幅度下降,水库原始水容量已有明显的减少,但上游进水量有一定的增长。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旅游市场发展势头已到强弩之末,游客接待量明显超过客源市场增速,达到最大值。对旅游区而言,设施已显陈旧,服务质量下降,但旅游效益最高。一些国际级或其它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旅游区将长期停留在本期,而不会进入衰退期。6、衰退期:该阶段相当于水库库存水量已消耗殆尽,水面面积最小、水位最低,出水量接近上游水流。对旅游市场而言,旅游区的知名度很高,但美誉度下降,原始市场规模几乎消耗殆尽。游客接待量逐渐下降到旅游区维持经营水平的门槛接待量,主要靠重游游客、经济发展和自然人口更替带来的新增群体。旅游区效益逐渐降低直至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接待设施大量空置。复苏期:旅游区要进入复苏期,必须在产品吸引力方面有根本的改变。这就相当于形成一个新的水库,接入新的水源,可见这有多困难。(三)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更好地指导旅游规划,这里尽可能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来揭示旅游区生命周期与主要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区生命周期 Tl=(V-Vn+Vc*Tl)/Vg (1)由(1)式推导出:Tl=((V-Vn)/(Vg-Vc) (2)Vg=(V-Vn)/Tl+Vc (3)原始市场规模(水库原始水容量)V,剩余市场规模(剩余水库容量)Vn ,平均客源市场增速(上游水流)Vc,游客接待量(出水量)Vg ,旅游区生命周期Tl(为提高模型的规划指导价值,简化算式,在这里出水量Vg 取旅游区维持正常经营所要求的门槛游客量值)。由(2)式可以看出:1、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V正相关。而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又受多项因素影响。根据L.J.Crampon的引力模型:Tij=G(PiAj/Dijb) (4)Tij为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游客量的某种度量,在这里可以作为旅游区原始市场规模,Pi为旅游客源地i人口规模与财富的量度,Aj为旅游目的地j吸引力或旅游容量的某种度量,Dij旅游客源地I与旅游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 G与b为系数〔4〕。由此可见旅游区生命周期与旅游客源地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强度正相关,与旅游客源地的距离负相关。2、旅游区生命周期与(Vg-Vc)即客源市场增速与旅游区游客接待量之差呈负相关。即两者之差越小旅游区生命周期越长,当两者相等,则旅游区生命周期趋于无限长。(四)案例分析1、自然风光旅游区:以黄山为例黄山对国人一点也不陌生,从笔者掌握的黄山近几年的接待情况看,与“水库理论”非常吻合。见表1表1 黄山近几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1年接待人次 78.9 84.73 107.8 100.15 119.09 117.29 134.42增长率(%) 7.4 27.2 -7.1 18.9 -1。5 14.6总增长率 70.4平均增长率 9.3(数据来源于黄山市黄山区旅游局)从上表可以看出,已发展数十年的黄山仍处于旅游区的发展期末期和稳定期的初期,而且可以预见,黄山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速度将下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因为从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长率看,与国内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非常接近,从绝对值看,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国际级的旅游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可以基本肯定,黄山的年接待人次与客源市场增速相近,即(Vg-Vc)接近于零,一般而言黄山的生命周期不会进入衰落期,将永葆青春,除非人类的审美习惯发生根本改变。2、人文旅游区人文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符合“水库理论”,其中以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现象最为明显,这里以深圳锦绣中华、杭州宋城为例来进行分析。◆深圳锦绣中华表2 锦绣中华1990-1995年游客量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游客量 323.73 291.58 314.57 274.99 159.89 122.34增长率(%) -9。9 7.9 -12。6 -41。9 -23.5 -62.2(数据引自保继刚教授的论文《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5〕据世界之窗的抽样调查,深圳华侨城的游客构成中,国内游客约占九成,其中以本省为主,本省以珠江三角洲为主。国内游客中广东占71.06%,湖南4.21%,湖北1.99%,北京1.91%,其它省市区20.83%。可见华侨城(含锦绣中华旅游区)的市场属区域性市场。〔6〕由此可见,锦绣中华的商圈并不是很大,与黄山、故宫、长城等不可相提并论,由于强力促销,开业初期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年接待游客量大大超过市场的增长速度,原始市场规模被迅速消耗,所以年接待量迅速下降,所以锦绣中华的生命周期较短。但另一方面由于主题公园投入大,经营成本高(促销费用尤为突出),所以景区运营的门槛接待量较高,这又要求经营者必须强力促销,这是主题公园的主要矛盾,也是主题公园生命周期普遍不长的主要原因。当然,新景区的竞争和产品吸引力的降低也是锦绣中华生命周期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不是主题公园的宿命。美国本土的迪斯尼历数十年而不倒就说明主题公园并非都是短命的。关键是如何缓和其矛盾,即一方面尽量增强主题公园的吸引力、提高其知名度,同时又能尽可能降低投资、降低运营成本。迪斯尼尽管投资很大、运营成本也很高,但它的吸引力也非常强,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区,而且定期更新项目、保持持久的吸引力,使原始市场规模V足够大、客源市场增速与游客接待量非常接近,这样也能永葆青春。◆杭州宋城表3 杭州宋城1997-2003年旅游接待分析表 单位:万人次年份项 目 2003年接待人次 167 131 156 149 152 148 113增长率(%) -21.6 19.1 -4.5 2.0 -2.6 -23.6(数据来源于杭州市旅委)杭州宋城是杭州第一个大型主题公园,以宋文化为主题,1997年开业。从上表可见,除1998年特大自然灾害、2003年非典影响导致较大幅度的游客量下降,宋城并未象国内其它主题公园一样开业以后游客量迅速而持续下滑,而是基本保持在150万左右浮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宋城已被纳入西湖一日游旅游线,已成为杭州这个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组成部分,它的客源市场就是杭州旅游的客源市场,这就等于小水库接入了上游一个更大的水库,上游水流有了充分的保障。自然宋城的生命周期将主要由杭州的旅游生命周期所决定,随杭州的旅游市场而变化。这是把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产生机制归结于产品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而“水库理论”可以充分解释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产品对旅游区生命周期没有影响,而是产品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在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另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杭州未来世界的接待情况就与国内其它主题公园相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产品方面。因为宋城是以宋文化为主题,杭州曾是南宋国都,在杭州建设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吻合杭州的地方文脉,是对杭州地方文化的挖掘,能形成较强的个性。而杭州未来世界却是个四不象,既有大量西洋建筑,又有许多史前动物,还有各式现代娱乐,文不对题,与杭州文脉毫无关系,对游客吸引力远不如宋城。同属宋城集团公司开发的杭州乐园走的是与未来世界相同的路,经营情况也只能是与未来世界相近。三、“水库理论”在旅游区规划中的运用针对“水库理论”所揭示的旅游区生命周期形成机制,旅游区开发与规划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缓和旅游投资中存在的矛盾,延长旅游区的生命周期。(一)科学选址从(4)式可见,旅游区市场规模与市场距离呈负相关,而且与客源市场的人口、经济水平等呈正相关,同时其它旅游区的竞争也会分流客源,所以对于以资源为依托,以规模资金为主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应足够重视选址的重要性。主题公园尤其如此,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型主题公园应尽可能选址在大城市附近或者在著名旅游目的地内。同时要求直接或间接竞争的旅游区要少。杭州乐园的重大失误就是选址失误。杭州乐园当初定位的市场是长三角市场,但是在长三角范围内与杭州乐园性质相近的旅游区已经有苏州乐园、上海锦江乐园等,显然上海、苏州及其以北的长三角市场已经被分割,杭州乐园最多只能抢占浙江省内市场,另一方面如果想依托杭州这一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则杭州乐园的选题明显错误,它的西洋文化和娱乐主题与杭州文脉关联度低,不能体现杭州的文化特质,而且杭州范围内旅游区数量已经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杭州乐园的失败并非偶然。(二)规模控制在旅游规划中都非常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市场的规模,以市场规模来决定旅游区的投资规模,并要求两者互动。大型主题公园失败多、成功少,短命多、长命少,就因为只考虑旅游区吸引力的营造,忽视规模控制。诚然,投资规模与旅游区的吸引力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旅游区投资越大,运营成本越高,维持经营要求的最低游客量也相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距离衰减原理,要拉动远距离市场难度很大,即主题公园等以规模资金营造吸引力的旅游区必须充分考虑吸引力半径、考虑客源市场的规模,在增强吸引力与降低投资规模两方面寻求最佳均衡点,提高投资资金的边际效用,求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三)强调吸引力:从式(2)、(4)可知,旅游区吸引力是影响旅游区市场规模的核心因素。如何提高旅游区吸引力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主题恰当、特色强烈、内容丰富主题决定了旅游区的方向,所以在主题选择上应强调主题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足够的开发空间,而且这种文化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主题应尽可能与地方文脉有很强的关联度。特色是旅游的生命,这一点已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特色是重要的,但如何营造特色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主题的选择新颖,一个是手法创新。两者必取其一。表现手法老套、陈旧是目前规划界最严重的问题。丰富的内容自然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也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关键是丰富的内容要与主题相吻合,内容丰富但又非常杂乱的旅游区是没有吸引力的。2、对文化的揭示要深刻人造旅游区的开发说到底是对文化的开发,那么对文化的揭示深度直接影响旅游区吸引力的强度和吸引力的衰减速度。这也是应该引起规划人足够重视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是旅游规划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不仅将严重威胁旅游区的生存,同时也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四)市场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区开业往往投入大量广告进行强力促销、迅速炒热市场,这是旅游区营销普遍采用的策略。所以旅游区开业初期往往车水马龙、顾客盈门,但随时间的推移迅速衰落,呈现大起大落、暴饮暴食的现象,国内主题公园大抵如此。学术界往往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于主题公园产品吸引力的迅速衰弱。当然产品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缺乏对市场的可持续开发意识是其根本的原因。量入为出,控制促销,但又能充分拉动市场、炒热市场,保证旅游区的正常运营和较高的投资回报,这才是理性、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五)提高二次消费,提高人均消费额丰富旅游区内容,提高餐饮、购物、娱乐等主动消费的比重,降低门票等被动消费的比重,科学合理提高人均消费额是旅游区规划和经营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也是市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但提高主动消费比重不能靠提高物价,而是靠增强其消费的吸引力,高物价是以牺牲旅游区的品牌形象为代价的,绝非长久之计。(六)提高重游率这一点早已为业界所重视,但是除了常规手法外,针对近距离市场主推休闲度假产品,针对远距离市场主推观光产品应该成为旅游区规划的一项重要技术。(七)科学定价市场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正相关,但经济水平又与旅游区的门票价格负相关。所以旅游区门票定价要科学、慎重。理论上最佳选择是开业初期采用高价策略,进入稳定期后适当降价。但是降价对旅游区的品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旅游区游客量迅速下降,对停滞期、衰落期的旅游区有火上加油的作用,要非常慎重。四、结语由于国内旅游统计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有些数据还是企业的机密,各旅游区的相关资料收集难度很大,所以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不是特别充分,有些数据甚至颇为陈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窥探旅游区生命周期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缺乏,旅游区生命周期与各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也还非常粗糙,需要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此文仅作抛砖引玉。〔参考文献〕〔1〕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2〕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3〕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4〕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133-136。〔5〕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85):41-50。〔6〕保继刚,深圳市主题公园的发展、客源市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建筑师,1996a,(70)。
你奔逸园林信息网看一下,有没有你要下载的论文
施工,与管理,这园林专业,文章多少个字
写好怎么给你呢 邮箱多少?
8000~10000之间。要求对我国物流体系的概括 QQ 搜代写专家团希望可以合作我们是专门做收费代写服务的需要的话可以联系若有打扰深表歉意
我觉得你可以看看别人的论文是怎么写的,这样你才有个大概的思路,《现代市场营销》上有相关的文章,开源刊物能直接看的,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论文编号:WL008 字数:10576,页数:20摘 要目前物流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增长点,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在简述国内外物流产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和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特点(包括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和与国外的差距等方面),并同时从总体格局、东中西部差距、南北方差异、城乡差异和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具体讨论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布局现状和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和布局现状,提出了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特点;布局特征;对策 目录摘要 ......................................................................2目录...................................................................... 3前言...................................................................... 3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分析 ...............................................5(一)我国物流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物流体系逐渐形成.......................... 5(二)物流业的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6(三)物流理论研究落后于物流业的实践发展.................................. 6(四)物流业技术上的多元化 ....................................... ........6(五)物流业发展呈现部门化、区域化....................................... 7二我国物流业的布局特征分析....................................... ....... 7(一)我国物流业格局的形成....................................... ........ 7(二)东中西部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 ......................................... 7(三)南北物流产业的发展差距分析......................................... 8(四)城乡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 ............................................. 9(五)全国物流业格局的发展趋势........................................... 9三我国物流发展特点....................................... ............... 10(一)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努力推进物流业发展.................................10(二)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竞争更加激烈 ....................................10(三)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 ............10四发展物流业的几点建议 .................................................. 12(一)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普及物流观念.......................................12(二)统一法规,加强物流管理、宏观调控 ....................................12(三)加快物流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物流理论研究 ............................12(四)加强物流业的国际合作.................................................12(五)加快物流业现代化的建设 ..............................................12(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13(七)作出总体物流规划.....................................................13(八)完善物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13(九)采用差异化或目标聚集战略,提高服务水平.............................. 14(十)加快物流企业的创新,增强物流业的竞争力 ..............................14(十一)对我国物流业进行整合,重组物流资源 ................................15五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以上回答来自:
2超市、旅游项目选址分析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