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有关建构主义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有关建构主义的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都需要写论文,在写论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为参考文献而烦恼,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育类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明:《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英]佩恩:《叙事疗法》,曾立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包涵、郑田伟:《国内叙事心理治疗研究小议》,《社会发展》2012年第24期.

[6]吴熙娟:《熙娟叙语一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版.

[7]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兰州学刊》2008年第9期.

[8]平正、欧阳文珍:《儿童创造力发展支持性因素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92-94页.

[9]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中学学生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刘亮、赵旭东、缪绍疆:《后现代主义下的叙事治疗及其临床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第4期.

[11]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施铁如:《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13]史云云、靳钰炜:《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科学之友》2008年第4期.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陈设立:《长宁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美]罗伯特·D 帕特南着:《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陈设立:《长宁终身学习实践与思考2012》,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何传启:《公民意识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季国强:《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上海髙等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版.

[6]王林兴:《浦东新区社区教育实验报告选集(三)》,浦东新区社区指导中心2009年版.

[7]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韩子荣、连玉明:《中国社区发展模式--学习型社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9]张恒山:《卢梭与〈社会契约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美]彼德·圣吉、阿特·克雷纳、夏洛特·罗伯茨等着:《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张兴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浅谈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自主学习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强调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为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以及自己知识层次的建构,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言: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是如此描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为此目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可相对于投入,我们的产出明显不足。很明显的,现在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教育部近年来将对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重点,具体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计算机等多媒体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为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此关键环节上建构主义理论是非常适用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既要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一)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二)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三)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辅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学、讨论、质疑以及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二)强调“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课堂讨论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还能还能增进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后由学生来做presentation。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强调“意义构建”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目的,一切教学环节以及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堂上讲授大量知识,因此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的想法,使学生或多或少的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学生英语学习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环境中,“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成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外语教育研究,2011(1).

[2]王萍.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论和大学英语教学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2008(24).

[3]赵金柱.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J].教育与职业,2007(2).

[4]赵迎宪,虞影.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髓———兼谈大学生创新能力之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88-89.

[5]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文献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认知主体积极进行建构,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中学英语

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 (2010)02-0276-02

一、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目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思想源自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斯·韦格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口3所谓“最邻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最邻近发展区里,当教师和学生共享文化工具时会促成认知的发展,学生将这种由文化中介促成的互动进行内化,认知的发展就产生了。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也不需要自动化地或精确地对事件进行反应。学生对社会互动有自己的理解,并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整合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思想。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引导、协助,而不是包办、代替、灌输,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层次活动的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

学生本身的主体性构架,。学生在支架式教学中,参与学习,互动、探知、解惑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也打破传统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全面发展,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的作用大为减弱,而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活动设计者的作用逐渐增强。

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构架。支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再以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单纯地为得高分为目的,而是以追求学习的能力、追求对知识的不断建构与创造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彼此的参与中互动,使学习交流空间宽松、和谐,情感与心灵j知识与能力互动、升华、提高,这样的学习形式更具开放性、创新性、生动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构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和指导者,通过设计问题情境,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重组教材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整合,指导学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者,及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还是学习活动的协调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班组交流的协调性构架。支架式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是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烈的碰撞更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也能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二、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实践

第一,搭脚手架,寻找最邻近发展区。在教学前,教师应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寻找最邻近发展区,准确找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搭建合理的教学支架,从而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要对学生和教材作一番研究分析,以求在这个概念框架中寻找某一最佳切人点。设计教案时,应抓住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以基础的语言启发他们,以轻松的谈话开始,愉快地展开交流。

第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与假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出问题与假设,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协作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恰当地创设高质量的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从而产生探索的愿望。

第三,启发引导,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如下问题:

What was the purpose of the lst Earth Summit held in Stockholm in 1972?

What does the“big three”mean? Why do people call the“big three”?

What are the three biggest killers in the world?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解释,帮助学生在概念框架中逐步构建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认识。接着老师要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也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通过小组协商、讨论,能共同完成的问题。最后老师提供一些开放性话题,以达到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输出的目的。

最后,解除支架,提交效果评价。撤除教学支架,提交评价总结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最全面的体现。在这一环节我们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就中学某一具体课文(如SEFC lB Unit 14 Festivals)提出如下问题:

What's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Post-reading work is not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text, but usually“grows out”of it.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text in pre-reading stage?

Please write down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of the text.

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互动合作的环境中自主完成。先由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演示具体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同一课文的教学实况录像,最后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评选出最佳获胜者。当然,评价要做到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态度以及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崔春梅.支架式教学的教师评价指标初探[J].教育技术通讯,2007(3).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作为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当代教学思潮,它在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知识观,教学评价,学习观 1什么是建构主义 1.1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一个理论思潮,兴起于欧美国家,康德(Kant)的不可知论已经有了建构的元素,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无疑是建构教学的成功范例。建构主义思想来源于人们对科学的态度、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维果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 1.2建构主义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特点 关于建构主义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方法,马修斯(Matthews)把建构主义大致分为三类:即教育学建构主义、哲学建构主义和社会学建构主义。本文只对与科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建构主义给予探讨,教育学建构主义可分为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2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看中国古代教育 2.1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背景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知识,而是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转换,在中国教育的课堂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现有的老师认为正确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是权威,知识是绝对真理,不可反驳的,完全采用的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和反应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由思索的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没有正确的教学方式,学习的兴趣也下降了,学习变成了无意义的机械僵化的固定模式,训练的次数增多了,两者之间的固定联接也就增强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就变成自动化了。虽然在最后的学绩测试中学生得到了优秀的成绩,但是他却丧失了最宝贵的财富―创新批判的思维方式,而建构主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则与中国课堂教育的方式存在差别,例如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即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将学习视为用知识理解经验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互动过程、理解经验和现有知识教师考虑到如何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教给了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知识。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不同。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是主体、是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古代时期,便有视老师如父母的习惯,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尊重教师并没有错,如果把教师当作课堂中的主体与权威,学生就失去了与之交流沟通的机会,老师也失去了了解学生的机会,何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正确掌握教学进程?建构主义中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协助者、支持者而非权威的代言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相互质疑,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在相互的交流中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和具有相对确定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明白了知识的真谛,还培养了勇于挑战、批判的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建构主义保证了学生有机会接触有效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相互帮助,没有理解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同学简单易懂的说明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好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讲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2.1从学习观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首先,学习方式不同。建构主义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己原有经验和新知识经验的反复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建构主义者对学习者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不在是一快等待着老师描绘的“白板”,在学习之前,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习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基础上进行的,老师根据学生理解的风格,指导他们找到可行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比正确的答案重要的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认为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让他们在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去学习,必须创设有利于思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在生活中充分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对每一件东西都倾入自己的感情,这样知识就变成能动的、有灵性的,才能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东西,杜威还强调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和点,从而使教育合乎社会的需要,有益于儿童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造。从生产实践中学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还让他们获得了探求客观世界的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学习目的不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一般的仁人志士要当封建君主的顺民,而具有非凡才能的、品德高尚的人则作为封建王朝的臣子,统领顺民,为封建专制服务。古代的学子热衷于考取功名,枯燥的八股文让总多青年学子为了功名枉费心机,但不是由此都能得志,有的人终生努力难求,也难以实现愿望,“结首入学,空首而归”则是对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森严的等级制度,“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让学生受害匪浅,由此看来儿童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学习变成了通往仕途的捷径,古语中“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则印证了现实。中国教育中的伦理关系演变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伦理政治化,而西方教育培养主体良好的美德,以求真为目的,探求世界的真理,自然的本原,即伦理本质化,促进了科学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使儿童超越了功名的羁绊,勇于向自然开战,攀登科学的高峰,而中国教育缺乏创新精神与学习的功利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3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其次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新的知识及其合理性。学生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学习知识不能教条式的进行。 2.3.1从知识观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首先,知识内容不同。古代中国教育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培养人的高尚人格为目标,知识内容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以个体自己的悟为主要手段,达到对事物的精确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作为个体为人处事的原则。知识内容重人文、轻实证,在古代,作为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与儒家是相对立的学派,墨家主张消除社会等级,强调社会实利在教育上的作用,信奉经验与实践,讲究思维训练,十分重视科学知识的价值,但随后因墨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便销声匿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学习者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需要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协商建构知识,不能将知识与学习者和学习发生的情景分开,不能将知识视为将要被学习的独立部分,课程源于文化,所以在课程设置时,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核心内涵在于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主要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这三个方面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其次,对知识的态度不同。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知识以外界固有的事物作为真理,不会怀疑被大家视为经典的儒家思想,认为孔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忽视了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把知识看作静止不动的实体,用静止片面地眼光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地错误,而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中形成的,知识存在于认知主体的心中,在书本上的知识只不过代表一些可以被施以不同解释的符号,没有认知主体,就没有知识。考虑科学课程不能脱离学习者,理解科学是辩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与西方对待知识的态度可用信息处理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加以比较,首先,信息处理理论的观点:使得我们对世界确切的表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知识观是静态的、固定不变地,而建构主义地知识观则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断的接近客观的本原。静态的知识观不利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 2.4教学评价 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对学习结果向来是十分重视的,而评定学习结果的方式古代有科举考试,现代有高考、中考各种形式的笔试测验,学习成绩是结果,不管过程如何,只重视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虽然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更关注学生能否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而这必须依靠优异地成绩作保证,所以教师虽然意识到理解过程很重要,但又不得不向“升学率”妥协,根据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设计自己的教学,以便学生可以高效地掌握考试的内容,在学绩测验中夺得优异的成绩,这种重分数轻能力的目标,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机械和僵化,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形成不恰当的评比之风,学生学习不是因为学习本身,关注的只是个人的名次和分数,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教学环境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习不能受限于分数名次的评比,尽管评比是建立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但是合适的评价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寄予结果之中,不仅重视最后的成绩,而且关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思维方式、态度等方面。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一般智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地提高,应该认识到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反馈。评价的内容应注重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更重视质的分析,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采取多样式和开放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而不是只依靠纸笔测验,评价的角度应倾向过程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3结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精神又是科学发展的关键,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当代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但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发现、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建构主义的观点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建构主义提供的教学方法也并非完美,它适合于高级知识的学习,但是不利于初级知识的传授,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初级知识的学习,而不利于高级知识的学习,如果学校的教学改革能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使两者同时发挥优势,互相补充,我相信国家的教育改革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5-7. [2]林崇德,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59-169. [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9):15-19. [4]吴式颖,李明德,单中惠等.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钟启泉.《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0-21. [7]熊艳,丁邦平.《建构主义给科学的课堂带来了什么》[J].比较教育研究,2005、10:73-76. [8]薛国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实践影响及效果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1):5-7. [9]辛自强,林崇德.《创新素质培养的建构主义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6、5:5-8. 致谢 时间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活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许多让我感激和感动的人。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宋福钢。在论文开题前,对论文题目和写作方案给予认真指导;在写作过程中,对修改论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谆谆教导让我由衷的钦佩,在此特地感谢宋福钢老师。

建构主义论文题目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作为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当代教学思潮,它在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知识观,教学评价,学习观 1什么是建构主义 1.1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一个理论思潮,兴起于欧美国家,康德(Kant)的不可知论已经有了建构的元素,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无疑是建构教学的成功范例。建构主义思想来源于人们对科学的态度、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维果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 1.2建构主义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特点 关于建构主义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方法,马修斯(Matthews)把建构主义大致分为三类:即教育学建构主义、哲学建构主义和社会学建构主义。本文只对与科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建构主义给予探讨,教育学建构主义可分为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2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看中国古代教育 2.1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背景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知识,而是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转换,在中国教育的课堂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现有的老师认为正确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是权威,知识是绝对真理,不可反驳的,完全采用的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和反应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由思索的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没有正确的教学方式,学习的兴趣也下降了,学习变成了无意义的机械僵化的固定模式,训练的次数增多了,两者之间的固定联接也就增强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就变成自动化了。虽然在最后的学绩测试中学生得到了优秀的成绩,但是他却丧失了最宝贵的财富―创新批判的思维方式,而建构主义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则与中国课堂教育的方式存在差别,例如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即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将学习视为用知识理解经验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互动过程、理解经验和现有知识教师考虑到如何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教给了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知识。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不同。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是主体、是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古代时期,便有视老师如父母的习惯,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尊重教师并没有错,如果把教师当作课堂中的主体与权威,学生就失去了与之交流沟通的机会,老师也失去了了解学生的机会,何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正确掌握教学进程?建构主义中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协助者、支持者而非权威的代言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相互质疑,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在相互的交流中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和具有相对确定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明白了知识的真谛,还培养了勇于挑战、批判的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建构主义保证了学生有机会接触有效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相互帮助,没有理解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同学简单易懂的说明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好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讲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2.1从学习观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首先,学习方式不同。建构主义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己原有经验和新知识经验的反复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建构主义者对学习者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不在是一快等待着老师描绘的“白板”,在学习之前,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习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基础上进行的,老师根据学生理解的风格,指导他们找到可行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比正确的答案重要的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认为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让他们在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去学习,必须创设有利于思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在生活中充分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对每一件东西都倾入自己的感情,这样知识就变成能动的、有灵性的,才能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东西,杜威还强调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和点,从而使教育合乎社会的需要,有益于儿童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造。从生产实践中学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还让他们获得了探求客观世界的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学习目的不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一般的仁人志士要当封建君主的顺民,而具有非凡才能的、品德高尚的人则作为封建王朝的臣子,统领顺民,为封建专制服务。古代的学子热衷于考取功名,枯燥的八股文让总多青年学子为了功名枉费心机,但不是由此都能得志,有的人终生努力难求,也难以实现愿望,“结首入学,空首而归”则是对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森严的等级制度,“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让学生受害匪浅,由此看来儿童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学习变成了通往仕途的捷径,古语中“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则印证了现实。中国教育中的伦理关系演变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伦理政治化,而西方教育培养主体良好的美德,以求真为目的,探求世界的真理,自然的本原,即伦理本质化,促进了科学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使儿童超越了功名的羁绊,勇于向自然开战,攀登科学的高峰,而中国教育缺乏创新精神与学习的功利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3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其次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新的知识及其合理性。学生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学习知识不能教条式的进行。 2.3.1从知识观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首先,知识内容不同。古代中国教育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培养人的高尚人格为目标,知识内容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以个体自己的悟为主要手段,达到对事物的精确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作为个体为人处事的原则。知识内容重人文、轻实证,在古代,作为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与儒家是相对立的学派,墨家主张消除社会等级,强调社会实利在教育上的作用,信奉经验与实践,讲究思维训练,十分重视科学知识的价值,但随后因墨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便销声匿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学习者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需要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协商建构知识,不能将知识与学习者和学习发生的情景分开,不能将知识视为将要被学习的独立部分,课程源于文化,所以在课程设置时,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核心内涵在于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主要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这三个方面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其次,对知识的态度不同。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知识以外界固有的事物作为真理,不会怀疑被大家视为经典的儒家思想,认为孔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忽视了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把知识看作静止不动的实体,用静止片面地眼光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地错误,而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中形成的,知识存在于认知主体的心中,在书本上的知识只不过代表一些可以被施以不同解释的符号,没有认知主体,就没有知识。考虑科学课程不能脱离学习者,理解科学是辩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与西方对待知识的态度可用信息处理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加以比较,首先,信息处理理论的观点:使得我们对世界确切的表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知识观是静态的、固定不变地,而建构主义地知识观则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断的接近客观的本原。静态的知识观不利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 2.4教学评价 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对学习结果向来是十分重视的,而评定学习结果的方式古代有科举考试,现代有高考、中考各种形式的笔试测验,学习成绩是结果,不管过程如何,只重视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虽然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更关注学生能否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而这必须依靠优异地成绩作保证,所以教师虽然意识到理解过程很重要,但又不得不向“升学率”妥协,根据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设计自己的教学,以便学生可以高效地掌握考试的内容,在学绩测验中夺得优异的成绩,这种重分数轻能力的目标,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机械和僵化,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形成不恰当的评比之风,学生学习不是因为学习本身,关注的只是个人的名次和分数,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教学环境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习不能受限于分数名次的评比,尽管评比是建立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但是合适的评价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寄予结果之中,不仅重视最后的成绩,而且关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思维方式、态度等方面。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一般智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地提高,应该认识到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反馈。评价的内容应注重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更重视质的分析,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采取多样式和开放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而不是只依靠纸笔测验,评价的角度应倾向过程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3结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精神又是科学发展的关键,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当代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但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发现、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建构主义的观点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建构主义提供的教学方法也并非完美,它适合于高级知识的学习,但是不利于初级知识的传授,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初级知识的学习,而不利于高级知识的学习,如果学校的教学改革能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使两者同时发挥优势,互相补充,我相信国家的教育改革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5-7. [2]林崇德,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59-169. [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9):15-19. [4]吴式颖,李明德,单中惠等.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钟启泉.《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0-21. [7]熊艳,丁邦平.《建构主义给科学的课堂带来了什么》[J].比较教育研究,2005、10:73-76. [8]薛国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实践影响及效果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1):5-7. [9]辛自强,林崇德.《创新素质培养的建构主义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6、5:5-8. 致谢 时间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活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许多让我感激和感动的人。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宋福钢。在论文开题前,对论文题目和写作方案给予认真指导;在写作过程中,对修改论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谆谆教导让我由衷的钦佩,在此特地感谢宋福钢老师。

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 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高中生自尊研究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您的心理学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探索2、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反思(英文)3、英语语篇模式与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4、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5、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应用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7、江汉油田广华中学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研究8、高中英语整合型课程模式探析9、布达佩斯国际中学中匈学生英语阅读模式的比较10、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1、高考英语完型填空应试对策与英语教学12、中学英语学习策略应用现状及相应对策13、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英文)14、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15、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以上十五个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关于多边主义的论文参考文献

(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战争与和平相伴相随。彻底消除战争的威胁进而实现持久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多少个世纪以来苦苦追寻却又难以实现的梦想。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地区卷入战争的漩涡,3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伤亡。西方列强签署的所谓“和约”不过是一纸休战协议,交战各方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伺机再战。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浩劫。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饱受战乱摧残,9000多万军民伤亡,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遭到严重破坏。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将“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古老的命题摆到世人面前。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各国人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杀戮和毁灭不再成为循环往复的梦魇,如何为世界和平大厦奠定牢靠的基石。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意愿和“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而且也是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的有效集体措施。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一个在困惑和挫折中不断前行的探索过程。上个世纪中叶那场涂炭生灵的热战一结束,世界随之陷入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虽说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得以避免,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据统计,战后几十年来总共发生了百余次大大小小的战乱,1200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大批无辜平民颠沛流离。 尽管如此,世界各国人民并未放弃对持久和平的执着追求。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联合国作用也随之逐步增强。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冷战阴霾消散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通过联合国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持久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也是需要世界各国戮力同心、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应当看到,虽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享有和平与安宁,但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实现持久和平理想仍需不懈努力。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摒弃冷战思维,牢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只有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广泛合作,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安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原则,也越来越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互相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指导原则。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测因素在增加。非传统威胁与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各类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相关性、突发性日益增强。一国安全与地区和全球安全紧密相联。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各国共同的安全问题。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联合国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只有遵循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的民主精神,才能有效地扩大各国的共识,深化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使国与国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文明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对话与合作,才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人类的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经过一再延长并通宵夜战,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会议终于在6月17日黎明达成各项协议而闭幕。大会取得了1+4 成果,发布了《MC12成果文件》,其基点是各方重申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世贸组织必要的改革。和四方面协议,第一个协议包括《关于的部长决定》和《关于世贸组织新冠疫情应对和未来疫情应对准备的部长宣言》,决定五年内暂免疫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中国家可以生产疫苗,而不必经过疫苗专利人许可。第二个协议是《渔业补贴协定》,初步解决了世贸组织成立27年来一直未能谈判成功的一大难点,也是继2013年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会议(印尼巴厘)后九年来首次达成的多边协定。三是《关于紧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部长宣言》和《关于世界粮食计划署购粮免除出口禁止或限制的部长决定》,应对乌克兰危机后加剧的世界粮食危机,决定各成员不得限制粮食出口,尤其是不得对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粮食援助限制供应。四是 通过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工作计划》,将电子传输临时免征关税的做法延续到下一届部长级会议。所有这些成果,虽仍属初步,且世贸组织改革和恢复上诉机构运作面临的重大困难依然存在,但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逆全球化和政治分割力量猖獗的大环境下,世贸组织一次大会就取得这么多的成果,堪称多边贸易体系的重大胜利。四年半前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十一届部长会议无果而终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在特朗普政府美国第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阻挠下,大会无法取得一致,不欢而散。一年后,在同一地点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痛心地指出,多边贸易体制已经到了关贸总协定成立70年来最危险的时候。由于美国一再阻挠上诉大法官任命,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停摆。多边谈判议题也无法取得共识,阿泽维多不得已提前一年离任。世贸组织面临生存危机。拜登政府上任后自称“美国回来了”,实际上没有支持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也没有支持恢复上诉机构运行;而是另搞一套,纠集盟友推出自己的小圈子规则体系,围堵中国,分割全球供应链和全球贸易体制。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政治分割全球化更加紧锣密鼓。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向何处去?世贸组织向何处去?就在这个重大关头,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会议迎难而上,不但取得成功,而且成果超过预期。这无疑给了全世界坚持全球化,坚持多边主义的所有国家和人民极大的鼓舞。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会议成功的意义超过了多边贸易体系范畴,具有全球意义。第一,它令人信服地证明,解决全球紧迫的共同挑战,基本路径只能是多边机制。本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新冠疫情是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战胜病毒的基本手段则是普及疫苗接种。但占世界人口多数的低收入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接种率相当低。除了国际援助外,需要暂时免除疫苗专利费,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自己生产。由于涉及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需要世贸组织最高权力机构即部长会议做出决定。其他机构如七国集团、美欧峰会等,均无此权限。应对世界性粮食危机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需要各国消除粮食贸易一切限制,也必须由世贸组织通过相关决定加以解决。第二,它清楚地表明,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会通过的各项成果文件,和大会启动世贸组织改革的基调,均鲜明地体现了三个精髓:第一,包容所有各方的,无条件非歧视原则。即规则平等适用于、造福于所有164个成员,而且公开、透明,实现开放的自由贸易;没有阵营划分,更没有部分成员攻击和打压另一部分成员。第二,区别待遇原则。给与广大发展中成员特别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更大的优惠。而不是只按照某个大国需要制定条款,其他参与方必须遵守。第三,协商一致原则。这次大会包含众多的这类成员声明、方案,包括33国集团关于农业问题声明,最不发达国家声明,非加太国家声明,非洲国家声明,拉美加勒比国家声明等等。各方声音都充分发表,然后充分协商,各方尽可能争取实现自己的诉求,又随时做出适当妥协,最终取得一致。这才是真正的国际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是包容的,朝向全球合作与发展的,而不是分裂的,拉一部分打另一部分。相比之下,华盛顿成天挂在嘴上的“规则”,没有这三个基本原则,只有挑起分裂和对立。以这个“规则”建立的秩序,不是国际的,更不是全球的,只是少数国家和地区的小圈子秩序。世贸组织这次部长会议给全世界极大的启蒙,原来华盛顿那一套“规则”和“秩序”都不是国际社会的。第三,它雄辩地证明,多边主义拥有强大的支持力。参加这次大会的各国贸易部长,虽然观点和利益各异,但在力争大会取得成果上却惊人的一致。最后一天可以说是挑灯夜战,下定决心,不获成功决不罢休。大会闭幕落槌,已是黎明,世贸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也迎来了新的黎明。大会强调坚决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它证明,多边主义虽然在今天饱受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的冲击,却仍然获得广泛而坚强的支持。原因在于它符合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根本利益。展望未来,世界仍将充满多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冷战分割复杂而艰苦的较量,新的风险还在积聚,新的困难还在增加。但我们坚信,多边主义必将获得最后成功

关于女权主义的论文参考文献

女性形象论文提纲

女性形象是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女性的人物形象。那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又该如何探究呢?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着名英国女作家、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伍尔夫立足于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从女性写作传统、女性写作条件、女性形象、双性同体等方面阐述了女性与写作的关系。她强调经济独立对女性写作的重要性;主张女性建立自己的写作传统;鼓励女性大胆地拿起笔进行创作,摆脱男性作家塑造的不实的女性形象;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前提下提倡双性同体的创作模式。本文试图梳理和分析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念和理论,证明其思想在女性主义发展史中的发展性和超越性。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述评。

第二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首先,从小特殊的家庭教育使伍尔夫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功底,父权制和家长制的倾轧让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体内生根发芽。其次,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对伍尔夫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这里她养成了最敏锐的审美观,产生了对道德教养的怀疑,培养了作家的社会使命。再次,伍尔夫所在时代的女性解放运动为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生长土壤。

第三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与写作的思考。伍尔夫认识到父权文化对女性历史的遮蔽,于是致力于重新发现女性写作的传统,她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关注女性的现实生活,描述女性作品的独特性,书写女性文学史,进而建立女性文化。

第四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形象的书写。伍尔夫清醒地看到父权制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控制,他们创造了一系列不实的女性形象。所以她在个人创作实践上不断打破旧有的创作传统,始终将抵制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提倡杀死“家中天使”,描写真实的女性形象,肯定书写女性体验的做法。她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对男权社会写作模式的一种有力的颠覆。

第五部分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两性关系的表达。她对父权社会传统的两性二元对立模式进行了审视和批驳,主张抛弃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呼吁两性间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进一步提出一种解构性别二元对立的良性策略--“双性同体”.

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语,主要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创作进行总体评价,在基本肯定中也指出了其缺陷。并且通过对后来女性主义历史进行梳理,说明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性和超越性。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一间自己的房间”,“双性同体”

ABSTRACT

Virginia Woolf , famous British female writer and literary theorist, stream-of-consciousness literature representative, was honored as the forerunner of 20th centuryfeminism. Woolf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the real life, expound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wri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women's writing tradition,women's writing condition, women's image, “androgyny”and other aspects.She stressed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independence for women's writing.Advocated women toestablish their own writing tradition. To encourage women to writing. Get rid of thefemale images of the male writers. Under the premise of recognizing gender differences,Woolf advocate androgyn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Woolf's feministideas and theories, 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thought in thehistory of feminis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main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VirginiaWoolf's feministthough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view.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VirginiaWoolf 's feminist thought.

First of all, the special family education bring her some literary skills, patriarchal familylet feminist ideas take rood in her body. Secondly, effects of the Bloomsbury group ofWoolf also can not be ignored. Again,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provided abase for her feminist thought.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VirginiaWoolf 's thinking on women and writing. Woolfrecognizes the shadow of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on women's history, she devoted todiscover the tradition of female writing.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the female image under Woolf's creation. Woolf clearlysaw the control of the whole social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theycreated a series of false images of women. She constantly break the old tradition ofwriting in the personal creation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killing of the angel in the house.

This is a subversion to the writing of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fifth part describes the expression of VirginiaWoolf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gender. She refute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gender. She appeal tocommunication between woman and man. And put forward the “androgyny”.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t is a summarized evaluation ofVirginiaWoolf 's feminist thought. By combing the history of Feminism, this paperproved the transcendence of Woolf Virginia's feminist thought.

Key words: VirginiaWoolf , feminist thought, “a room of one's own”, “androgyny”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

(一)家庭环境的熏陶

(二)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的感染

(三)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二 对女性与写作的的思考

(一)追寻女性写作传统

(二)探寻女性写作条件

1.物质基础:一间房间的隐喻

2.空间基础:生活空间的狭小

3.文化基础:话语权的缺失

三 对女性形象的书写

(一)杀死“家中天使”

(二)独立自主的女性

四 对两性关系的表达

(一)对传统化两性对立的反思

(二)对理想化双性同体的创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弗吉尼亚•伍尔芙《女人的职业》、《一间自己的房间》,凯特•米勒特《性别政治》,吉尔伯特和格巴合著《阁楼上的疯女人》,玛丽•艾尔曼《思考女性》,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EdwardW.Said)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James.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弗吉尼亚•伍尔芙《女人的职业》,《一间自己的房间》凯特•米勒特《性别政治》,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我觉得这基本书都是关于一些女性主义的介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