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知网刊期论文第一作者白如江

发布时间:

中国知网刊期论文第一作者白如江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现代化医学。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

扩展资料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医学体系

《现代医学》创刊于1964年,曾用刊名《铁道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1]。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66[3]。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82[4]。中文名现代医学外文名Modern Medical Journal语种中文类别医药卫生综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快速导航办刊条件 办刊成果 文化传统 现任领导办刊历史1964年,《铁道医学》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1966年,《铁道医学》停刊。1976年,《铁道医学》复刊,刊期为双月刊。2002年第2期起,《铁道医学》更名为《现代医学》,主管单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1] 。2013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3]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2015年1月1日,《现代医学》不再接收英文稿件[7] 。办刊条件栏目方向栏目设置《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1] 。报道内容《现代医学》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1] 。读者对象《现代医学》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1] 。人员编制据2020年3月《现代医学》官网显示,《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有编委88人[2] 。《现代医学》第六届编委会名单职务名单编委丁义涛、丁建东、马林昆、马根山、王冰、王虹、王醒、王文超、王立新、王仲恺、王社临、王学浩、王振球、王道奎、王静成、尹立红、邓毅书、左扬松、史平淮、朱正宏、朱德昌、任刚、刘沛、刘乃丰、刘万里、刘卫兵、刘必成、刘伟东、刘歆农、许长松、许铭石、朱晓莉、孙载阳、孙晓阳、杜志桢、李山、李齐、李延平、李国民、李相成、李树龙、杨伟光、吴发启、邱海波、何仿、余忠、汪华、沈炯、沈洁、沈孝兵、张苗、张英、张晓、张琪、张骠、张以滔、张志珺、张丽华、张建琼、张培影、陈明、周业庭、周新亚、单际平、赵伟、赵建中、赵锋仓、郝超、姚恩达、秦叔逵、袁东亚、袁勇贵、袁翠红、耿曙光、夏正坤、夏锡仪、顾宁、唐萌、唐洪丽、浦跃朴、葛志军、韩旭、谢国祥、雷跃昌、鲍子雨、解满平、滕皋军、颜焕敏[2]办刊成果出版发行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共出版文献12824篇[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共载文11612篇、基金论文量为848篇[4] 。收录情况《现代医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 [3] [4] 。影响因子据2020年3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医学》总被下载538855次、总被引2222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3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66[3] 。据2020年3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医学》被引量为21261次、下载量为88551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82(医学综合刊均影响因子为1.0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979名[4] 。荣誉表彰《现代医学》曾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期刊。1999年,《现代医学》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Ð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得“执行优秀奖

西医和现代医学两个概念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更谈不上区分标准,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群人为了把主流医学中坟头草够半个人高的放血疗法什么的再拉出来批判一番就把“西医”这个概念上一堆窟窿的定义掰扯出来何谓“西医”?我国古代是没“西医”这个概念的,当然也没有“中医”的概念。西方的医疗进入中国是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着传教士进来的,那时候西医刚走出传统医学阶段,一来疗效是五十步笑百步,二来从业者不多(人家主业是传教),影响较小。后来清末,随着口岸开通,西方人大批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医疗理念与技术的传入,西方人开设的医馆甚至医学院校在国内出现,中国人才彻底意识到一种新的,高效的医疗体系进入了中国,也是那时诞生了“西医”和“中医”两个词,前者泛指西方传入的医学,后者指代中国传统的医学,这两个词也就在那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临床医学生考研考的是“西医综合”(官方名称哦),而不是什么“现代医学综合”,因为我们习惯于讲“西医”,不讲“现代医学”,中国人当时没见过西方传统的医学手段,定义“西医”这个词时蕴含的就是现代医学的意思,西方的传统医学不在“西医”的定义之内,就像苏联的喷气式火车不能叫“高铁”一样。西方是不讲“西医”的,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现代西方人讲“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或者说“常规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主流医学”(mainstream medicine)【这俩词在西方也不是什么常规用词】,因为西方已经把传统那些鸡肋统统扫进“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里了,正统的医学就是现代医学,没必要特别讲。而“现代医学”这个词其实东西方都不常用,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不涉及中西医的问题,中医就不能现代化了吗?那么多中医从业者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了吗?落后是要挨打的。所以总结下来,“西医”是中国人约定俗成对西方传入的现代化的医学体系的称呼,“现代医学”就是用来描述现代化的医学体系,没什么区分标准。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

可以,这种就是并列第一作者。

一般在公开发表论文、论著中标注,需要说明“并列第一作者”与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相同贡献”等字眼,再详细些需要说明各自负责哪些章节、哪一部分的写作。在评分、评职称时是没有区别的。

需要注意的是,并列第度一作者有一条规则,即“并列第一作者只认第一名序”。意思就是指在论文作者署名回的时候,虽然两个人是并列第一作者,但有些地方只采纳排在首位的名字。

扩展资料: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国外导师还是比较看重第一贡献者(一般论文谁写的谁放第一)。

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

其实我更好奇你没有学位证毕业证怎么考研?

论文期刊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区别

朋友,这个我可以告诉你,一般评职称单位要下发文件,文件上会有具有要求,一般都是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还有的文件上规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第二作者身份发表2篇,其实从发表文章来看这个第一第二的没有什么区别,关键要看下发的文件上是怎么要求的,怎样发表能承认才是关键,总之一句话一切以单位下发文件为主,我发表都是在欣启论文网张老师那发表的,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省了不少的时间和钱,你可以去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级职称,应该是要求第一作者,很多职称评定都是要求参评的人员发表的文章必须是独作或者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甚至第三作者的话,评审效果是很差的,不建议您这样做。

知网论文怎么知道第一作者

一般情况下来说,一篇标准的论文都会详细的标出第一作者或者第二第三作者的具体名称和状况的,所以可以很清晰地明了地,在论文第一页面的正方查看到。合理地采用妥善的语言,跟别人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不同的人掌握具体论文的写作方式。提高沟通能力的方法:1、面带笑容,语态温和所有人都喜欢和面带笑容、语态温和的人谈话,因为他们能从这个人的讲话中听出一种亲切感。当跟你聊天的人一直面带笑容时,你是不是会感到一种舒坦;当他的说话语气让你很舒服时,你是不是就有和他继续说下去的冲动。2、言谈举止要有礼貌与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正所谓君子有礼,要想跟别人有效地进行交谈,就要学会有礼貌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3、同一个话题不要将太久即便是两个人都喜欢的话题,也不要一直在这个话题上不停交流意见,时间长了会让对方感觉到厌烦。4、不要谈论别人的伤心事如果你知道对方最近有什么比较不好的事情,一定不要在交谈过程中提到此事,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难受。5、找到共同话题古人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意思就是要与人有效交流,就要找到投机的人,也就是有共同话题的人。所以,跟别人有效交流的重点在于共同话题。6、说话不要带脏字有很多人平日里说话不注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说话习惯,了解他的人觉得没啥,可是遇到不了解情况的,听到他说话有比较脏的口头禅,就会对这个人做出不好的评价。7、勇敢承认错误在交流过程中,如果自己出现问题,或者提出的看法不合理,要主动向对方提出抱歉,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如说“我错了,是我考虑不周。”等话,都很不错的。8、事先亮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交谈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在于对方进行交谈的时候,为了提高双方交谈的效率,一定要首先亮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让对方明白。9、不要带着情绪沟通与人交流沟通的时候,切忌带着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要想与人有效沟通,就得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不要出现任何情绪性的动作。

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

第一作者就是作者署名的第一个 这个比较简单,一般在标题下面 或者文章第一页的左下角,通讯作者一般都标有“通讯作者”字样,如果没有标记,一般都是以*号表示

1、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通讯作者后面会加星号,脚注也会有注明,杂志社一般跟通讯作者联系。

2、第一作者:

就是文章的第一个名字,一般第一作者是该论文的主要完成者,包括实验,论文撰写等等方面。第一作者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3、通讯作者未必是第一作者,但第一作者可以是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在文章脚注中附加通讯作者的标识。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一、从定义来说

1、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2、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二、从条件来说

1、通讯作者

是SCI论文的法定负责人。一般情况下,SCI论文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因而,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也可以这么说,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而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专利,那么这个专利是属于通讯作者或者单位。

2、第一作者

必须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在一个科研项目立项后,假如需要几个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的科技人员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包括试验用的各种材料,时间进程表等具体细节。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要我对植物致病疫霉族的有性孢子的萌芽条件和机理做有关研究。

导师只是提出一个研究方向,至于如何进行研究,他只是提醒我多找参考资料。

在接到导师的研究课题,就找参考资料,根据有关资料,设计实验程序,通知实验室的一位技术员购买各种试验用的试剂和设备。

在获得试验结果发表论文时,我理所当然是第一作者。

国内期刊可以有两个第一作者

文章的第一作者不可能有两个人的

可以有两个,两个人并列第一作者,几十年前的论文基本都只有一个第一作者,很少强调通讯作者。近一二十年来,通讯作者大量出现,而且还出现了共同(并列)第一作者和共同(并列)通讯作者。

不能,但是可以2个作者

不能有两个第一作者的。不管是中国处方药还是其他什么杂志,都是一样的要求,第一作者只能有一个,如果只有一个作者叫独著,如果有多个作者叫合著,合著中能有多个作者的,只能是第二作者,这个是可以有多个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