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数学与统计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数学与统计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写作技巧:

一、选题背景

课题选题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简单阐述课题研究在该领域内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状态。

四、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五、拟采用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六、进度安排

对论文的写作进度进行安排,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内容。

七、参考文献

我们要注意参数文献数量、参考文献的格式,并且要有英文文献,多引用最新发表的文献,同时要注意著作、期刊、网站等参考文献来源要广泛。

开题报告细节要求:

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3篇。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直接套用!

每一个内容都有参考句式,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往上套即可。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顷凳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拍冲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现......技术的结合,使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修改相应戚裂时间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将其分类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袭乎歼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完毕!

统计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关系。正是因为统计学的 这一研究的特殊矛盾,使它成为了一门万能的科学。不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经济领域,客观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都是统计学所要分析和研究的。 二、统计研究的特点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的数量方面,这一特点是统计学(定 量分析学科)与其他定性分析学科的分界线。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因为,数字 是统计的语言,数据资料是统计的原料。一切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事物的质与量总是 密切联系、 共同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没有无量的质, 也没有无质的量。 一定的质规定着一定的量, 一定的量也表现为一定的质。但在认识的角度上,质和量是可以区分的,可以在一定的质的情况 下,单独地研究数量方面,通过认识事物的量进而认识事物的质。因此,事物的数量是我们认识 客观现实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研究和掌握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我们统 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2、总体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统计的数量研 究是对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资料规 律性。 自然、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和数量对比关系等一般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的。 在这些因素当中, 有起着决定和普遍作用的主要因素, 也有起着偶然和局部作用的次要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个体中,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实际发生的作用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 以,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对于有足够多数个体的总体来说又具有相对 稳定的共同趋势,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对工资的统计分析,我们并不是要分析和研究个 别人的工资,而是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工资情 况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 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 是从个体的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 量表现的研究的。 3、具体性。统计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具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即它不是纯数量的研 究,是具有明确的现实涵义的,这一特点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分水岭。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抽象空间 和抽象数量的科学,而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统计研究对象的 这一特点,也正是统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正因为统计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 数量表现,它才能独立于客观世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统计资料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 映, 只有如实地反映具体的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 才能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才能分析、探索和掌握事物的统计规律性。否则,虚假的统计数据资料是不能成为统计数据资料 的,因为它违背了统计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 4、变异性。统计研究对象的变异性是指构成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各单位,除了在某一方面 必须是同质的以外, 在其他方面又要有差异, 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 就是说, 总体各单位除了必须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依据以外, 还必 须要在所要研究的标志上存在变异的表现。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 三、统计学研究方法 统计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了它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这些基本方法是:实 验设计法、大量观察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一)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的统计设计就是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 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它主要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统计数据搜集。 (二)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所特有的方法。 所谓大量观察法, 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 行观察的方法。 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都受各种社会规律或自然规律相互交错作用的影响。 在现象 总体中,个别单位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任选其中之一进行观察,其结果不足以代表总体 的一般特征;只有观察全部或足够的单位并加以综合,影响个别单位的偶然因素才会相互抵消, 现象的一般特征才能显示出来。 大量观察的意义在于可使个体与总体之间在数量上的偏误相互抵 消。 (三)统计描述 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 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形把它表示出来。统计描 述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统计描述也是 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综合 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 达到认识的目的。 (四)统计推断 统计在研究现象的总体数量关系时, 需要了解的总体对象的范围往往是很大的, 有时甚至是无限 的,而由于经费、时间和精力等各种原因,以致有时在客观上只能从中观察部分单位或有限单位 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局部观察结果来推断总体。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 总体的特征做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 统计推断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在统计 研究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它既可以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也可以用作对总体某些分布特 征的假设检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统计学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策或推断的一种方法。 四、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这样五个阶段。其 中心阶段为调查、整理和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讲到“统计”,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统 计实践、统计资料和统计理论。 (一)统计实践活动 统计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统计实 践活动就是人们有目的搜集、 整理和分析实际资料的工作过程, 涉及社会、 经济、 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据考证,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末期及奴隶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统计的萌 芽,“结绳记事”是最早的统计调查活动,并且将所记之事分为“大事”和“小 事”,以“结”的大小来表示。这说明原始人类已经开始有目的积累资料了。中 国奴隶制社会的统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丁口”和“田亩”,即人口和耕地,其 目的主要是为了战争和贡赋。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统计活动的范围逐渐拓宽, 内容也逐渐丰富,除了人口和耕地统计之外,财产统计、产量、仓储统计、交通 运输统计、矿冶统计、物价统计、军费统计、驿传统计、财政统计、海关统计等 也慢慢产生和发展,并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了一定的统计资料。但由于封建社会 战乱频繁,灾害连连,因此,积累并保存起来的统计资料连贯性较差,且基本不 具有可比性。民国时期的统计已经逐步按行业进行,具备了一定规模。新中国成 立后,统计实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的统计活动,已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是经过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以后得到的反应社会经济实际的统计 成果,是人类活动各数量方面客观情况的记录,包括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以数 据资料为主。统计数字、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台帐、统计表、统计图等都是统计 资料。例如,汉和帝末年全国总人口 5,300 多万,垦田数 732 万多顷;康熙年间 人口数为 27,355,462 人(公元 1721 年),垦田数达 7,336,450.5 顷;1997 年全国 农业总产出 174,498,000 千元, 工业总产出 615,301,208 千元等等, 都是统计资料。 目前,我们搜集和积累的统计资料已经十分丰富,大量的统计资料多以各种统计 公报、《统计年鉴》、数据库以及光盘等的形式公布和收藏。 (三)统计理论 统计理论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是阐述统计实践活动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方法,统计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结晶成统计学。统计学目前已经发 展成一个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科体系,包括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 学、社会统计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统计学等等。 统计实践、统计资料和统计理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统计实践是基 础,统计资料和统计理论都是在统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统计资料来源 于统计实践,没有统计实践就没有统计资料,同时统计资料又服务于统计实践, 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起来的统计资料,新的统计工作将难以做好。统计理论是 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抽象和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活动,使统计实践活动更科学、更有效,使取得的统计资料更符合客观实际,更 具有使用价值。统计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但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统计资料, 也会不断丰富统计理论,促进统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因此,统计一词的三种含 义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统计实践与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和不断丰 富的过程,也是统计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是我国统计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较多、 分歧较大的问题,本书无意参与这种争论,我们取“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这样的理念,认为统计学主要是研究方法论的,并且,本书将统计学界定在社会 经济统计学这样的框架之内。 在这样的前提下, 我们讨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将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加以区分是有益的。 (一)统计认识的对象 从哲学的意义出发,任何事物都存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研 究一种事物可以从量的方面进行,也可以从质的方面进行,对事物量的方面的研 究是在对事物的质的方面有所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 统计是从量的方面对社会经 济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即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虽然统 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 但它对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 行的,而是在质与量的相互联系中研究量的,如果离开了事物质的方面,为研究 量而研究量,那就不是统计学了。统计研究事物数量方面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事 物量的方面的观察和量变规律的研究, 逐步把握事物的质和对事物质的方面的认 识。因此,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包括量的规模、现象之间的数量 联系、现象数量的变化规律、现象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等,而对事物量的这些 方面的研究,都不是仅对个别事物观察所能得到的,必需通过对现象的大规模研 究才能有效,因此,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如下的特点: 1. 总体性。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必须是对总体现象的认识, 而非对个体现象的认识。因为,只有通过对总体的数量方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现 象存在的共性和规律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众多工业企业 的研究,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工业品满足社会需要 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但如果只对该国或该地区的个别工业企业进行观察,则无 论我们的工作做得多么细致, 也不可能得到整个工业产品的结构及其满足需要程 度的信息,因为它不具备代表性。 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要求具有总体性, 是基于满足统计研究的目的来 考虑的。但强调总体性的要求,并不排斥统计对社会经济个体现象观察的重视。 事实上,统计对总体事物的研究是从对个体的观察开始的,例如在人口统计中, 如果没有对一个自然人各方面情况的仔细观察和记录, 就得不到对人口总体的总 人数、性别比例、地区分布、出生率、平均寿命等方面的数量认识。因此,统计 对个体现象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 2. 社会性。统计对象的社会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统计的认识 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因而统计本身也就有了社会性。二是统计认识 的主体是社会的人,人的阶级性(社会性)决定了认识立场和认识结论上的社会 性。三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和人的利益有关,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和利 益关系,因此人们相互间的利益分割和利益冲突,必将在统计上显示出来。统计 为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社会集团服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说,统 计具有社会性。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并反过来指导统计实 践活动,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及 其规律性、统计认识活动过程本身和认识方法。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研 究。 当然, 同一种研究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这里所讨论的是统计学研究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一)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其他统 计学等)中的特有方法。它是指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等的数量方面时,必须 对总体现象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 以达到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及 其规律性的认识。社会经济总体现象是复杂性的,它是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 响下形成的,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差异,如果统计仅对少数个体进 行观察,就会失之偏颇,得不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来。概率论证明:随着观察次数 (个体)的逐步增多,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将缩小,样本平均数将逐 步逼近总体平均数,样本的分布将逐步趋同于总体的分布。因此,只有被观察的 个体“足够多”的时候,才能消除偶然因素影响造成的误差,样本对总体才有足 够的代表性,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时,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足够多”意 味着样本容量要比较大,理论认为,样本容量 30 以上为大样本。但在实际中, 人们为了确保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往往选取更多的个体进行观察,具体数目可由 抽样原理计算确定。 (二)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既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方法,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统 计研究问题的目的不同, 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组标准对总体进行不同的分组以反映 总体的构成和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要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的有关情况,选择 “企业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组,结果可以反映国有企业中大、中、小型企业的数 量和比例;选择“盈亏状况”进行分组,可以观察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及亏损额, 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等等。 (三)综合指标法 所谓综合指标法, 就是根据大量观察获得的资料, 计算、 运用各种综合指标, 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法。通常使用的综合指标主要有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这些指标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总体的特征进 行刻划,将其结合运用,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 面。 (四)时间数列分析法 这是一种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上发生、 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的统计 方法。一般来说,现象在较长历史时期内,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受多 种因素影响形成的,这些因素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预期的,有些是难以或不 能量化和预期的,前者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后者则不能。影响时间数列 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循环波动、偶然性因素等等。通过适 当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必要的测算和分析,是统计研究的重要方面。 (五)指数分析法 现象的总体是复杂的,其发展变动受其构成要素变动的影响,但这些构成要 素往往不可以直接相加, 很难进行直接的观察比较, 因此需要逐个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它们的变化对总体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 例如多种不同类型商品价格 的总变动受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多种产品总成本的变动受每种产品单位成 本变动的影响,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受各部门、 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等等。指数分析法就是用来解决此类问题的。 (六)相关分析法 现象是复杂的,同时现象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有些现象相互间存在着确定 的联系,当某一现象变动一定量时,相关现象随之变动,且变动的量是确定的。 比如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鲜蛋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 就是确定的联系。 但有些现象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关系,如施肥量和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工业品生产批量和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人们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 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却是不固定的。它们相关的程度和方向是视情况不 同而不同的,相关分析就是要研究这些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程度和方向,为对现 象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奠定基础。 (七)抽样推断法 抽样推断法,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择一少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 据登记结果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正确性和一定把握性的估计的统计方 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难以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如总体规模巨大或总体为无限 总体等)和不宜或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如对部分工业品质量性能的破坏性 试验等)。当然在可以进行全面调查或进行其他非全面调查的场合,抽样调查仍 然具有独到特点。比如人口调查,可以用普查的方法取得全面资料,也可以用抽 样的方法推断全面的情况。抽样推断所依据的虽然是少数单位的情况,但其目的 却在于取得总体的数量特征。目前,抽样的方法在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体育、 科研等许许多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且在各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中 居于主导地位。 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过程 一、统计制度 统计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都是不 同的。例如,美国没有专门的国家统计局,其统计资料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 责搜集和公布,如有关经济方面的资料由美国商业部提供,劳动工资方面的资料 由美国劳工部负责搜集和公布等。这和中国有别。本节对我国的统计制度和统计 工作做些简单介绍。 (一)统计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内设立了统计处,负责规划全国的 财经统计工作。1952 年,成立国家统计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从那时起, 国家建立了由国家统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市、县、区统计局等 组成的政府专门统计系统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大中型企业内设的专业统计机 构,共同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 理体制,政府统计部门受上级统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这基本上保 证了各级政府管理决策及社会各方面对统计资料的需求。 现在我国所有的官方统 计数字一律由政府统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搜集、由各级政府统计局公布。这保证 了全国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和协调统一。 (二)统计调查制度 新中国的统计调查制度是从 1950 年开始的。1950 年 3 月在中财委统计总处 的领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此后全国各种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先后建 立起来,而且多是定期报表,如《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运输邮电统计报表制度》 《物资统计报表制度》《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制度》《贸易统计报表制度》《农业 统计报表制度》《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文教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和各项专门调 查等。在新中国统计调查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问题,50 年代初期滥发统计 报表就是其中的一例。据统计,那时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共发放 各种统计表格 34,993 种。“文革”期间,统计制度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统计报 表到 1975 年才得以恢复。80 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思考统计制度的改革问题,从 统计队伍来说,政府统计部门重新组建了农调队,成立了城调队,90 年代又成 立了企调队。从调查方法制度上来讲,过去实行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不能满 足经济改革开放对统计的要求,必需进行改革。以定期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主、多 种调查方法相结合,是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的基本特征。调查方法制度是随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不断改革和完善的。今后,民 间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可能会有较大发展,并作为政府统计的必要补充,共同承 担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统计需求的任务。 (三)统计法制 统计法制是保证统计工作依法进行、保证统计资料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 社会经济现实的必要手段。中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统计文件是 1950 年东北 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东北统计报告暂行规定》。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院以命令的形式发出了《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它为在全国 有组织、有领导地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科学的统计工作铺平了道路,并对以后 的统计工作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 年,在治理滥发统计表格的基础上, 颁发了《关于制定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查统计报表制订 送审的几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统计报表制度。1962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要求在领导上、业务上、组织上加 强统计工作,同一切虚报、瞒报统计数字的违法行为作斗争。1963 年 3 月国务 院发布了《统计工作试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统计法规,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83 年 12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正式公 布,并于 1984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我国统计史上 第一部正式法规,该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统计工作真正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也已制定了统计法规性的条例, 《河南省统计工作管理条例》 如 等,使得统计工作的法制管理真正切实可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业务越来越多,统计工作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统计主体 也将由“一元”发展成“多元”。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不断有新的情况和新的问 题出现,因此统计法制建设须将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二、统计工作过程 从理论上讲, 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任务,对统计工作的 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定性认 识的阶段。统计设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统计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的工作, 没有预先的科学的设计,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 一项大规模的统计活动开始前,必需进行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要求,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 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定量认识的阶段。统计用数字说话,而各种统 计数字都直接来自于统计调查, 管理者和决策者都需要根据大量翔实的统计信息 进行管理和决策,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调 查是统计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制 度、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和次级 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 程的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计分析阶段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 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整理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非 总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 的开始。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一种定量认识活动。 统计分析,是统计认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研 究目的和任务, 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认识的结论要从分析中得出,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对统 计资料的计算分析,但其目的却是要揭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的状况、特点、问题、 规律性等,所以这是统计认识的定性阶段。 因此,从认识的顺序来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这 四个阶段, 是从定性认识开始, 经过定量认识, 再到定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即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性认识(在定 量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的过程。 再次重申, 统计认识过程的这四个阶段的划分,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 相对的,实践中,统计工作过程是很难这样分开的。

数学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艰苦的研究与知识的积淀。数学硕士撰写论文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在写作之前需要提交开题报告。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工具和技术渗透在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现代数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远远没有达到它应当达到的高度。随着数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它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专业的知识因为艰涩和高深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无法被大众共享,这直接导致了新的成果无人理解,获得的奖项无人关注,所以数学人是“孤独的”.孤独造成高傲,高傲造成疏远,这其中有误解也有无奈。所以我们强调文化,因为脱离了文化基础的数学只能离人们越来越远。

受目前学校教育情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数学是高高在上的,除了作为升学的工具,毫无用处。这样一来,对于数学这样一门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学科,就连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持无视的态度,对数学的无知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事实。就像美丽的图画并非只是线条和色彩,动人的乐曲并非只是音符和节拍,数学也不是只有数字、符号和运算。了解数学的人都知道,运算只是数学微不足道的方面,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都蕴藏着无比深刻的内涵,渗透到科学的每个角落。如果将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种生命力体现在数学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而数学文化就像土壤一样几百几千年来滋养这棵大树,使它繁衍生息,长盛不衰。因此,扎根于文化土壤的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目前十分需要的,这一点将在第五章进行详细论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数学哲学研究领域的黄金时代,关于数学基础的讨论十分活跃,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包括逻辑主义学派、形式主义学派、直觉主义学派、集合论公理化学派等,大家都在筹划为数学建立牢固的哲学基础。虽然几个学派各有优缺点,但都为数学基础的严密性做出了贡献。然而哥德尔的工作击碎了他们的幻想,使数学哲学的研究一度陷入谷底。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数学文化观,从新的立场为数学哲学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最早系统地完成这一开创性工作的是美国数学家怀尔德(R.Wilder),他提出了数学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哲学观。怀尔德是一名出色的数学家,主要从事拓扑学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他的《数学基础引论》和《数学概念演变初探》对数学基础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受到人类学家朋友的影响,他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胆地从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数学的本质和发展,在数学研究中融入了人类学的研究体会,出版了着作《数学概念的进化》和《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

他在著作中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角度考察数学,率先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并构建了数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很长时期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成熟的数学哲学观,强调了数学的发展动力、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涵,强调了遗传、环境、人类以及人类文化等对数学的作用影响。

二、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区别于其他文化,数学文化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及价值评判标准,它的出现为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得我们可以从人类文化的任意一个角度切入数学、理解数学、解构数学,最大范围地打开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范围。

数学文化首先研究的是数学本身,包括从科学体系角度对数学科学进行研究和从哲学角度对数学哲学进行研究。数学科学研究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理论研究,而数学哲学研究则是对数学基础、数学悖论和数学本体论进行探讨,包括数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数学新分支、新课题提出的哲学意义,着名数学家和数学流派的数学和哲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数学的实在性和真理性等。

数学文化同时研究的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经济学之间的渗透影响等。

数学文化研究从文化因素思考数学的演变和发展,为数学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不同于数学史的研究,数学史研究追求的是完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演化史,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是基于全局视角,思考数学与其他文化系统历史的互动关系,关注这些关系对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用哲学使中国传统数学重视实用性,制定实际问题的算法成为中国传统数学的本质,也是中国数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点。古希腊的数学思想产生在城邦航海贸易的氛围中,兼容并追求独立的思辨思想孕育了演绎数学,这是古希腊哲学的深入渗透和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角度,我们找到了东西方数学体系大相径庭的原因,不是数学本身的要求,而是文化的要求。

数学文化研究强调和突出社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以及人类文化对数学发生的作用,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某些理论出现、发展、停滞或覆灭的原因。如古希腊的数学之所以昌盛,是因为希腊人以数学为万学之基,二元论的宇宙观也引导科学家将物质与自身分离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客观分析。中国的儒家思想将数学放在六艺之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使得东方人表现出长于直觉而短于抽象,擅于综合而不擅分析。这也是古代东方数学不能蓬勃发展的原因。

三、数学的文化特征

1.数学的抽象性

在早期的人类文明,数学的创始之初,人类学会了思考数字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运算。苏联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A.D.Aleksandrov)说:“抽象性在简单的计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我们运用抽象的数字,却并不打算每次都把它们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在学校学的是抽象的乘法表--总是数字的.乘法表,而不是男孩的数目乘上苹果的数目,或者苹果的数目乘上苹果的价钱等等。”

数学成为抽象的学科,人们将这一巨大的功劳记在希腊人身上,毕达哥拉斯学派纯凭心智考虑抽象问题,认为数是真实物质的终极组成部分,是宇宙的要素,完全的演绎推理证明也加深了数学的抽象程度。希腊人有意识地承认并强调:数学上的东西如数和图形是思维的抽象,同实际事物或实际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物质实体是短暂的、不完善的,而抽象概念却是永恒的、完美的。虽然抽象相对实体更困难,但它的优点也是实体无法企及的,那就是一般性。在抽象的世界里,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堆积的石子、成捆的树枝都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数学的确定性

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这种结果得益于数学体系的特殊而有效的方法,即从一系列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准确地描述将要讨论的概念和定义,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得出明确无误的结论,这也是数学得以长足发展的动力因素。几千年来,数学的真理性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同和尊崇。

然而,十九世纪以后,数学的这种真理性地位却一次次受到巨大的冲击。非欧几何、四元数理论、集合论悖论给数学“真理的化身”形象笼罩上了阴影,使得数学丧失了揭示客观世界的“真理性”,也丧失了自身基础的严密性。克莱因(Morris Kline)在《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提到“数学的当前困境是有许多种数学而不是只有一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每一种都无法使对立学派满意。显然,普遍接受的概念、正确无误的推理体系--1800年时的尊贵数学和那时人的自豪--现在都成了痴心妄想。与未来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取代了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关于”最确定的“科学的基础意见不一致不仅让人吃惊,而且,温和一点说,是让人尴尬。”

3.数学的继承性

科学知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过程就说明了知识具有继承性,没有继承,就没有积累。我认为继承性应该从两方面理解。

从个人来讲,我们学习一些知识,无须重新经历科学家们艰苦的实践过程,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到一门学科千百年来积累的成果。这种继承通过教育实现,极大的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故而现在一个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超过若干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正因如此,知识领域才能发展成今天的面貌。法国的着名科学家庞加莱被誉为“全能数学家”,因为他在数学、天文、物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今天,一个人想要掌握全部数学知识的三分之一都是不可能的。

四、提纲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文化的内涵

1.2文明的内涵

1.3数学文化的内涵

1.4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第2章 数学的文化特征

2.1数学的文化特征

2.1.1数学的抽象性

2.1.2数学的确定性

2.1.3数学的继承性

2.1.4数学的简洁性

2.1.5数学的统一性

2.2数学的功能特征

2.2.1数学的渗透性

2.2.2数学的传播性

2.2.3数学的工具性

2.2.4数学的预见性

2.3数学的艺术特征

2.3.1数学的艺术性

2.3.2数学与音乐

2.3.3数学与美术

2.3.4数学与文学

第3章 数学与人类文明

3.1数学是人类逻辑能力的来源

3.2数学唤醒人类理性精神

3.3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

3.4数学改善人类生活

3.5数学完善人类品格

3.6数学提高人类文化素质

第4章 数学与社会文明

4.1数学促进社会进步

4.2数学推动知识发展

第5章 我国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进展

5.1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综述

5.2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活动进展

第6章 对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6.1数学素养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构成.

6.2数学教育现状

6.3数学文化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数学素养的培育应当紧密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高等学校数学文化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数学文化与数学技能培养相脱节。目前,数学文化课或者数学教育课都是选修课,在本质上仍属于“弥补型”课程,通常都是在学生入学一到两个学期以后开设的。当数学文化课引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的时候,数学基础课程已经修完或即将修完,于是,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文化课有着某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正像有些学生所反映的那样,如果早一点开设数学文化课,早一点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他们的高等数学会学得更好。由于一直以来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所致,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主要接受的是数学技能方面的知识,而极少接触到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于是,在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几近空白。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数学文化与技能的培养脱节。

2.近年来,由于各个领域对工作者建模能力的需要,数学建模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建模教育的主要目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与细菌的生存发展方式类似,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接受并非只是个体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交流网络会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教学效果产生质的影响。数学建模教育形式正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师对生”的传统、单一的教学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曹红军,厉树忠,刘亚楠.《易经》卦象符号的拓扑群结构[J].周易研究.

[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范森林.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M/OL].

[4]黄秦安.论数学文化的本质、功能及其在人类文化变革中的角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2):54-61.

[5]郑毓信.数学哲学的内容和意义[J/OL].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程简介.

[9]吉林大学本科生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数学文化.

[10](美)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2]张维忠.数学:丧失了确定性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

[13]郭光华,常春艳,王小燕.试论数学的文化特性[J].par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25-27.

[14]蒋岚.论数学美[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38-42.

[15]杨毅.论体育数学与体育科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95-96.

[16]数学地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7]林履端.《易经》与模糊数学[J].闽江学院学报,2002,22(2):116-118.

数学系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课题名称: 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通过对《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的学习,我了解到《复变函数论》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数学分析》基础上延伸、拓展的,而复积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把实积分的变量范围拓宽了,即在复数域中进行积分。积分学是在古代东西方微积分思想萌发和微积分创立前夕欧洲的思想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研究、探索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理论。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是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积分学是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实积分还是复积分,都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复积分是复变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研究复变函数,特别是解析函数时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实积分在研究实变函数时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复变函数、微分、级数,还是它们的各方面应用,都用到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复积分是实积分的推广,而实积分的计算又用到复积分,因此,比较研复积分和实积分性质和应用对于深刻理解复变函数的理论,并用利用这些理论来解决数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背景

国内许多数学家对积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许多大学教师也对复积分和实积分进行研究。陇东学院数学的完巧玲就对“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发表过相关的论文;陕西教育学院的王仲建也发表过“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的相关论文。国外对积分学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更广泛和深远。实积分和复积分是积分学的具体内容,现代的积分与以前的积分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它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的完善而形成的。积分学最初起源于微积分(微积分起源于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的核心概念是----极限,这个理论的`完善得力于19世纪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的工作。17世纪利用积分学求面积、曲线长始于开普勒,他发表了《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托里拆利、费马、帕斯卡等数学家对以前的积分进行了缺点修补和完善使得积分更接近现代的积分。积分不仅是研究函数的工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熟悉和掌握实积分和复积分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复积分和实积分的相关应用。

(1)实积分和复积分比较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该课题目前国内外展的状况以及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等。

(2)实积分和复积分的相关概念(定积分、曲线积分)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方面进行比较;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应用复积分来计算实积分,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将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等方法对实积分与复积分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例证说明利用复积分可以解决一些实积分问题。

五、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确定选题范围,联系指导老师(20XX秋1--7周)

第二阶段:选定题目、填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20XX秋8--12周)

第三阶段:指导教师指导调研、收集资料、准备撰写初稿 (20XX秋13周--20XX春6周)

第四阶段:撰写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 (20XX春7--14周)

第五阶段:提交论文,准备答辩,论文总结 (20XX春15--16周)

六、参考文献

[1] 钟玉泉. 复变函数论[M]. 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四川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第4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严子谦, 等. 数学分析(第一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孙清华, 赵德修. 新编复变函数题解[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 王仲建. 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N].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25:73-79

[7] 完巧玲. 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N].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2):1673—2103

[8] 李敏,王昭海. 巧用复变函数积分证明实积分[J]. 数学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09,41

[9] 金云娟. 解析函数唯一性定理在复积分上的应用[N].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

[10] 崔冬玲. 复积分的计算方法[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6-9

论文开题报告数理统计

统计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关系。正是因为统计学的 这一研究的特殊矛盾,使它成为了一门万能的科学。不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经济领域,客观 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都是统计学所要分析和研究的。 二、统计研究的特点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的数量方面,这一特点是统计学(定 量分析学科)与其他定性分析学科的分界线。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因为,数字 是统计的语言,数据资料是统计的原料。一切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事物的质与量总是 密切联系、 共同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没有无量的质, 也没有无质的量。 一定的质规定着一定的量, 一定的量也表现为一定的质。但在认识的角度上,质和量是可以区分的,可以在一定的质的情况 下,单独地研究数量方面,通过认识事物的量进而认识事物的质。因此,事物的数量是我们认识 客观现实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研究和掌握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我们统 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2、总体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统计的数量研 究是对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资料规 律性。 自然、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和数量对比关系等一般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的。 在这些因素当中, 有起着决定和普遍作用的主要因素, 也有起着偶然和局部作用的次要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个体中,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实际发生的作用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 以,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对于有足够多数个体的总体来说又具有相对 稳定的共同趋势,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对工资的统计分析,我们并不是要分析和研究个 别人的工资,而是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工资情 况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 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 是从个体的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 量表现的研究的。 3、具体性。统计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经济领域中具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即它不是纯数量的研 究,是具有明确的现实涵义的,这一特点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分水岭。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抽象空间 和抽象数量的科学,而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统计研究对象的 这一特点,也正是统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正因为统计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 数量表现,它才能独立于客观世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统计资料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 映, 只有如实地反映具体的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 才能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才能分析、探索和掌握事物的统计规律性。否则,虚假的统计数据资料是不能成为统计数据资料 的,因为它违背了统计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 4、变异性。统计研究对象的变异性是指构成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各单位,除了在某一方面 必须是同质的以外, 在其他方面又要有差异, 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 就是说, 总体各单位除了必须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依据以外, 还必 须要在所要研究的标志上存在变异的表现。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 三、统计学研究方法 统计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了它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这些基本方法是:实 验设计法、大量观察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一)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的统计设计就是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 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它主要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统计数据搜集。 (二)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所特有的方法。 所谓大量观察法, 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 行观察的方法。 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都受各种社会规律或自然规律相互交错作用的影响。 在现象 总体中,个别单位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任选其中之一进行观察,其结果不足以代表总体 的一般特征;只有观察全部或足够的单位并加以综合,影响个别单位的偶然因素才会相互抵消, 现象的一般特征才能显示出来。 大量观察的意义在于可使个体与总体之间在数量上的偏误相互抵 消。 (三)统计描述 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 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形把它表示出来。统计描 述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统计描述也是 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综合 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 达到认识的目的。 (四)统计推断 统计在研究现象的总体数量关系时, 需要了解的总体对象的范围往往是很大的, 有时甚至是无限 的,而由于经费、时间和精力等各种原因,以致有时在客观上只能从中观察部分单位或有限单位 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局部观察结果来推断总体。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 总体的特征做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 统计推断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在统计 研究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它既可以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也可以用作对总体某些分布特 征的假设检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统计学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策或推断的一种方法。 四、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这样五个阶段。其 中心阶段为调查、整理和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讲到“统计”,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统 计实践、统计资料和统计理论。 (一)统计实践活动 统计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统计实 践活动就是人们有目的搜集、 整理和分析实际资料的工作过程, 涉及社会、 经济、 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据考证,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末期及奴隶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统计的萌 芽,“结绳记事”是最早的统计调查活动,并且将所记之事分为“大事”和“小 事”,以“结”的大小来表示。这说明原始人类已经开始有目的积累资料了。中 国奴隶制社会的统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丁口”和“田亩”,即人口和耕地,其 目的主要是为了战争和贡赋。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统计活动的范围逐渐拓宽, 内容也逐渐丰富,除了人口和耕地统计之外,财产统计、产量、仓储统计、交通 运输统计、矿冶统计、物价统计、军费统计、驿传统计、财政统计、海关统计等 也慢慢产生和发展,并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了一定的统计资料。但由于封建社会 战乱频繁,灾害连连,因此,积累并保存起来的统计资料连贯性较差,且基本不 具有可比性。民国时期的统计已经逐步按行业进行,具备了一定规模。新中国成 立后,统计实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的统计活动,已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是经过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以后得到的反应社会经济实际的统计 成果,是人类活动各数量方面客观情况的记录,包括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以数 据资料为主。统计数字、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台帐、统计表、统计图等都是统计 资料。例如,汉和帝末年全国总人口 5,300 多万,垦田数 732 万多顷;康熙年间 人口数为 27,355,462 人(公元 1721 年),垦田数达 7,336,450.5 顷;1997 年全国 农业总产出 174,498,000 千元, 工业总产出 615,301,208 千元等等, 都是统计资料。 目前,我们搜集和积累的统计资料已经十分丰富,大量的统计资料多以各种统计 公报、《统计年鉴》、数据库以及光盘等的形式公布和收藏。 (三)统计理论 统计理论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是阐述统计实践活动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方法,统计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结晶成统计学。统计学目前已经发 展成一个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科体系,包括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 学、社会统计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统计学等等。 统计实践、统计资料和统计理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统计实践是基 础,统计资料和统计理论都是在统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统计资料来源 于统计实践,没有统计实践就没有统计资料,同时统计资料又服务于统计实践, 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起来的统计资料,新的统计工作将难以做好。统计理论是 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抽象和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活动,使统计实践活动更科学、更有效,使取得的统计资料更符合客观实际,更 具有使用价值。统计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但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统计资料, 也会不断丰富统计理论,促进统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因此,统计一词的三种含 义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统计实践与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和不断丰 富的过程,也是统计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是我国统计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较多、 分歧较大的问题,本书无意参与这种争论,我们取“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这样的理念,认为统计学主要是研究方法论的,并且,本书将统计学界定在社会 经济统计学这样的框架之内。 在这样的前提下, 我们讨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将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加以区分是有益的。 (一)统计认识的对象 从哲学的意义出发,任何事物都存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研 究一种事物可以从量的方面进行,也可以从质的方面进行,对事物量的方面的研 究是在对事物的质的方面有所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 统计是从量的方面对社会经 济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即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虽然统 计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 但它对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 行的,而是在质与量的相互联系中研究量的,如果离开了事物质的方面,为研究 量而研究量,那就不是统计学了。统计研究事物数量方面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事 物量的方面的观察和量变规律的研究, 逐步把握事物的质和对事物质的方面的认 识。因此,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包括量的规模、现象之间的数量 联系、现象数量的变化规律、现象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等,而对事物量的这些 方面的研究,都不是仅对个别事物观察所能得到的,必需通过对现象的大规模研 究才能有效,因此,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如下的特点: 1. 总体性。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必须是对总体现象的认识, 而非对个体现象的认识。因为,只有通过对总体的数量方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现 象存在的共性和规律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众多工业企业 的研究,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工业品满足社会需要 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但如果只对该国或该地区的个别工业企业进行观察,则无 论我们的工作做得多么细致, 也不可能得到整个工业产品的结构及其满足需要程 度的信息,因为它不具备代表性。 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要求具有总体性, 是基于满足统计研究的目的来 考虑的。但强调总体性的要求,并不排斥统计对社会经济个体现象观察的重视。 事实上,统计对总体事物的研究是从对个体的观察开始的,例如在人口统计中, 如果没有对一个自然人各方面情况的仔细观察和记录, 就得不到对人口总体的总 人数、性别比例、地区分布、出生率、平均寿命等方面的数量认识。因此,统计 对个体现象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 2. 社会性。统计对象的社会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统计的认识 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因而统计本身也就有了社会性。二是统计认识 的主体是社会的人,人的阶级性(社会性)决定了认识立场和认识结论上的社会 性。三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和人的利益有关,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和利 益关系,因此人们相互间的利益分割和利益冲突,必将在统计上显示出来。统计 为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社会集团服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说,统 计具有社会性。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并反过来指导统计实 践活动,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及 其规律性、统计认识活动过程本身和认识方法。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研 究。 当然, 同一种研究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这里所讨论的是统计学研究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一)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其他统 计学等)中的特有方法。它是指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等的数量方面时,必须 对总体现象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 以达到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及 其规律性的认识。社会经济总体现象是复杂性的,它是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 响下形成的,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差异,如果统计仅对少数个体进 行观察,就会失之偏颇,得不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来。概率论证明:随着观察次数 (个体)的逐步增多,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将缩小,样本平均数将逐 步逼近总体平均数,样本的分布将逐步趋同于总体的分布。因此,只有被观察的 个体“足够多”的时候,才能消除偶然因素影响造成的误差,样本对总体才有足 够的代表性,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时,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足够多”意 味着样本容量要比较大,理论认为,样本容量 30 以上为大样本。但在实际中, 人们为了确保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往往选取更多的个体进行观察,具体数目可由 抽样原理计算确定。 (二)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既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方法,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统 计研究问题的目的不同, 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组标准对总体进行不同的分组以反映 总体的构成和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要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的有关情况,选择 “企业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组,结果可以反映国有企业中大、中、小型企业的数 量和比例;选择“盈亏状况”进行分组,可以观察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及亏损额, 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等等。 (三)综合指标法 所谓综合指标法, 就是根据大量观察获得的资料, 计算、 运用各种综合指标, 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法。通常使用的综合指标主要有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这些指标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总体的特征进 行刻划,将其结合运用,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 面。 (四)时间数列分析法 这是一种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上发生、 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的统计 方法。一般来说,现象在较长历史时期内,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受多 种因素影响形成的,这些因素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预期的,有些是难以或不 能量化和预期的,前者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后者则不能。影响时间数列 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循环波动、偶然性因素等等。通过适 当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必要的测算和分析,是统计研究的重要方面。 (五)指数分析法 现象的总体是复杂的,其发展变动受其构成要素变动的影响,但这些构成要 素往往不可以直接相加, 很难进行直接的观察比较, 因此需要逐个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它们的变化对总体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 例如多种不同类型商品价格 的总变动受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多种产品总成本的变动受每种产品单位成 本变动的影响,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受各部门、 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等等。指数分析法就是用来解决此类问题的。 (六)相关分析法 现象是复杂的,同时现象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有些现象相互间存在着确定 的联系,当某一现象变动一定量时,相关现象随之变动,且变动的量是确定的。 比如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鲜蛋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 就是确定的联系。 但有些现象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关系,如施肥量和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工业品生产批量和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人们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 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却是不固定的。它们相关的程度和方向是视情况不 同而不同的,相关分析就是要研究这些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程度和方向,为对现 象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分析奠定基础。 (七)抽样推断法 抽样推断法,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择一少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 据登记结果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正确性和一定把握性的估计的统计方 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难以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如总体规模巨大或总体为无限 总体等)和不宜或不能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如对部分工业品质量性能的破坏性 试验等)。当然在可以进行全面调查或进行其他非全面调查的场合,抽样调查仍 然具有独到特点。比如人口调查,可以用普查的方法取得全面资料,也可以用抽 样的方法推断全面的情况。抽样推断所依据的虽然是少数单位的情况,但其目的 却在于取得总体的数量特征。目前,抽样的方法在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体育、 科研等许许多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且在各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中 居于主导地位。 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过程 一、统计制度 统计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都是不 同的。例如,美国没有专门的国家统计局,其统计资料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负 责搜集和公布,如有关经济方面的资料由美国商业部提供,劳动工资方面的资料 由美国劳工部负责搜集和公布等。这和中国有别。本节对我国的统计制度和统计 工作做些简单介绍。 (一)统计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内设立了统计处,负责规划全国的 财经统计工作。1952 年,成立国家统计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从那时起, 国家建立了由国家统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市、县、区统计局等 组成的政府专门统计系统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大中型企业内设的专业统计机 构,共同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 理体制,政府统计部门受上级统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这基本上保 证了各级政府管理决策及社会各方面对统计资料的需求。 现在我国所有的官方统 计数字一律由政府统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搜集、由各级政府统计局公布。这保证 了全国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和协调统一。 (二)统计调查制度 新中国的统计调查制度是从 1950 年开始的。1950 年 3 月在中财委统计总处 的领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此后全国各种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先后建 立起来,而且多是定期报表,如《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运输邮电统计报表制度》 《物资统计报表制度》《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制度》《贸易统计报表制度》《农业 统计报表制度》《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文教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和各项专门调 查等。在新中国统计调查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问题,50 年代初期滥发统计 报表就是其中的一例。据统计,那时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共发放 各种统计表格 34,993 种。“文革”期间,统计制度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统计报 表到 1975 年才得以恢复。80 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思考统计制度的改革问题,从 统计队伍来说,政府统计部门重新组建了农调队,成立了城调队,90 年代又成 立了企调队。从调查方法制度上来讲,过去实行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不能满 足经济改革开放对统计的要求,必需进行改革。以定期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主、多 种调查方法相结合,是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的基本特征。调查方法制度是随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不断改革和完善的。今后,民 间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可能会有较大发展,并作为政府统计的必要补充,共同承 担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统计需求的任务。 (三)统计法制 统计法制是保证统计工作依法进行、保证统计资料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 社会经济现实的必要手段。中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统计文件是 1950 年东北 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东北统计报告暂行规定》。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院以命令的形式发出了《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它为在全国 有组织、有领导地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科学的统计工作铺平了道路,并对以后 的统计工作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 年,在治理滥发统计表格的基础上, 颁发了《关于制定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查统计报表制订 送审的几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统计报表制度。1962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要求在领导上、业务上、组织上加 强统计工作,同一切虚报、瞒报统计数字的违法行为作斗争。1963 年 3 月国务 院发布了《统计工作试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统计法规,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83 年 12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正式公 布,并于 1984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我国统计史上 第一部正式法规,该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统计工作真正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也已制定了统计法规性的条例, 《河南省统计工作管理条例》 如 等,使得统计工作的法制管理真正切实可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业务越来越多,统计工作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统计主体 也将由“一元”发展成“多元”。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不断有新的情况和新的问 题出现,因此统计法制建设须将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二、统计工作过程 从理论上讲, 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任务,对统计工作的 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定性认 识的阶段。统计设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统计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的工作, 没有预先的科学的设计,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 一项大规模的统计活动开始前,必需进行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要求,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 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定量认识的阶段。统计用数字说话,而各种统 计数字都直接来自于统计调查, 管理者和决策者都需要根据大量翔实的统计信息 进行管理和决策,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调 查是统计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制 度、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和次级 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 程的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计分析阶段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 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整理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非 总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 的开始。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一种定量认识活动。 统计分析,是统计认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研 究目的和任务, 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分析的工作过程。统计认识的结论要从分析中得出,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对统 计资料的计算分析,但其目的却是要揭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的状况、特点、问题、 规律性等,所以这是统计认识的定性阶段。 因此,从认识的顺序来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这 四个阶段, 是从定性认识开始, 经过定量认识, 再到定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即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性认识(在定 量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的过程。 再次重申, 统计认识过程的这四个阶段的划分,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 相对的,实践中,统计工作过程是很难这样分开的。

因为不知道你的论文写作思路,只能给你一个开题报告的范例,我写过的一篇论文的,希望有点帮助。开题报告1、 题目:浅谈跆拳道礼仪对青少年的影响2、 问题的提出: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术,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推崇 武德修养,讲究“以礼始,以礼终”的礼仪风范,倡导尊师重教、积 极上进的学习氛围,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宽厚待人的美德。它的推广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其深远。3、 研究现状:跆拳道运动具有深刻的哲学含义:精忠报国,尊重师长,团结同伴,扶持弱者,匡扶正义,忍耐、克己、礼义廉耻。这决定了它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4、 研究目的:分析跆拳道礼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跆拳道礼仪对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5、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跆拳道礼仪和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及社会风气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两种研究方法。6、 研究内容即论文框架:1.前言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与调查对象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2.2.2 问卷调查法2.2.3 数理统计法2.2.4专家访谈2.2.5逻辑分析法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结果3.2分析3.2.1跆拳道的礼仪3.2.1.1跆拳道礼仪的外在表现3.2.1.2跆拳道礼仪的内在表现3.2.2. 跆拳道礼仪对青少年的影响3.2.2.1青少年及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3.2.2.2跆拳道礼仪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影响3.2.2.3跆拳道礼仪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4. 结论5. 致谢6. 参考文献

篮球体育运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 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 558044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 28741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篮球 笔 调查问卷 计算机 等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数学与统计学院论文模板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以及要求

导语:伴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分享的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及要求,欢迎阅读!

(一)论文形式: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调查报告。

(二)论文选题:新颖,有意义,力所能及。

要求:

有背景.

应用问题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及其周围世界的真实问题,要有具体的对象和真实的数据。理论问题要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价值。要做必要的学术调研和研究特色。

有价值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或教育价值,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掌握必须的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

有基础

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掌握一定量的参考文献,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研究问题的数据资料是能够获得的。

有特色

思路创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思路;

方法创新,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结果创新,要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结果。

问题可行

适合学生自己探究并能够完成,要有学生的特色,所用知识应该不超过初中生(高中生)的能力范围。

(三)(数学应用问题)数据资料:来源可靠,引用合理,目标明确

要求:

数据真实可靠,不是编的数学题目;

数据分析合理,采用分析方法得当。

(四)(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通过抽象和化简,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问题的一个近似描述,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要求:

抽象化简适中,太强,太弱都不好;

抽象出的数学问题,参数选择源于实际,变量意义明确;

数学推理严格,计算准确无误,得出结论;

将所得结论回归到实际中,进行分析和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

问题和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展望。

(五)(数学理论问题)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了解透彻

要求:

对问题了解足够清楚,其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问题解答推理严禁,计算无误;

突出研究的特色和价值。

(六)论文格式:符合规范,内容齐全,排版美观

1. 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逻辑组合。

要求:反映内容准确得体,外延内涵恰如其分,用语凝练醒目。

2. 摘要:全文主要内容的简短陈述。

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6字以内的文章摘要一般不超过3字;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用图表,不做自我评价。

3. 关键词:文章中心内容所涉及的重要的单词,以便于信息检索。

要求:数量不要多,以3-5各为宜,不要过于生僻。

(七). 正文

1)前言:

问题的背景:问题的来源;

提出问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回顾和存在的问题;

概括介绍论文的内容,问题的结论和所使用的方法。

2)主体:

(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组建、分析、检验和应用等。

(数学理论问题)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等。

3)讨论:

解释研究的结果,揭示研究的价值, 指出应用前景, 提出研究的不足。

要求:

1)背景介绍清楚,问题提出自然;

2)思路清晰,涉及到得数据真是可靠,推理严密,计算无误;

3)突出所研究问题的难点和意义。

5. 参考文献:

是在文章最后所列出的文献目录。他们是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参考引用的主要文献资料,是为了说明文中所引用的的论点、公式、数据的来源以表示对前人成果的尊重和提供进一步检索的线索。

要求:

1)文献目录必须规范标注;

2)文末所引的文献都应是论文中使用过的文献,并且必须在正文中标明。

(七)数学建模论文模板

1.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一、 问题的重述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解决给定的问题,所以一般应以“问题的重述”开始。

此部分的目的是要吸引读者读下去,所以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要过于分散、琐碎,措辞要精练。

这部分的内容是将原问题进行整理,将已知和问题明确化即可。

注意:在写这部分的内容时,绝对不可照抄原题!

应为:在仔细理解了问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将问题描述一篇。应尽量简短,没有必要像原题一样面面俱到。

二、 模型假设

作假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为问题有帮助的所有假设都应该在此出现,包括题目中给出的假设!

②重述不能代替假设! 也就是说,虽然你可能在你的问题重述中已经叙述了某个假设,但在这里仍然要再次叙述!

③与题目无关的假设,就不必在此写出了。

三、 变量说明

为了使读者能更充分的理解你所做的工作,

对你的模型中所用到的变量,应一一加以说明,变量的输入必须使用公式编辑器。 注意:

①变量说明要全 即是说,在后面模型建立模型求解过程中使用到的所有变量,都应该在此加以说明。

②要与数学中的习惯相符,不要使用程序中变量的写法

比如:一般表示圆周率;cba,, 一般表示常量、已知量;zyx,, 一般表示变量、未知量

再比如:变量21,aa等,就不要写成:a[0],a[1]或a(1),a(2)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要特别突出你的创造性的工作。在这部分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①一定要有分析,而且分析应在所建立模型的前面;

②一定要有明确的模型,不要让别人在你的文章 中去找你的模型;

③关系式一定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易读易懂。

④建模与求解一定要截然分开;

⑤结果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必须要有必要的求解过程和步骤!最好能像写算法一样,一步一步的.写出其步骤;

⑥结果必须放在这一部分的结果中,不能放在附录里。

⑦结果一定要全,题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必须都有详细的结果和必须的中间结果!

⑧程序不能代替求解过程和结果!

⑨非常明显、显而易见的结果也必须明确、清晰的写在你的结果中!

⑩每个问题和问题之间以及5个小点之间都必须空一行。

问题一:

1.建模思路:

①对问题的详尽分析;

②对模型中参数的现实解释;这有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会使数学公式充满生气,不再枯燥无味

③完成内容阐述所必需的公式推导、图表等

2.模型建立:

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作出必要的解释

对于你所建立的模型,最好能对其中的每个式子都给出文字解释。

3.求解方法:

给出你的求解思路,最好能想写算法一样,写出你的算法。

4.求解结果:

你的求解结果必须精心设计(最好使用表格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

结果必须要全,对于你求解的一些必须的中间结果,也必须在这里反映出来。

5.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在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之后,你必须对你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解释。 因为你的结果往往是数学的结果,一般人无法理解。 你必须归纳出你的结论和建议。 这里主要应包括:

①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是否达到了建模目的?

③模型的适用范围怎样?

④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如何?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五:

五、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这一部分应包括:

①你的模型完成了什么工作?达到了什么目的?得出了什么规律?

②你的建模方法是否有创造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什么思路?结果有什么理论或实际用途?

③模型中有何不足之处?有何改进建议?

④模型中有何遗留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这一部分一定要有!

六、参考文献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

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七、附录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资料都收集在这里。 应包括:

①某一问题的详细证明或求解过程; ②流程图;

③计算机源程序及结果;

④较繁杂的图表或计算结果(一般结果只要不超过A4一页,尽量都放在正文中)。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并保证最终解释权。

论文格式模板(通用5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论文格式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格式

一、题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

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著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

(3)标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生产单位、名称、型号、主要参数与精密度等。

(4)标明主要药品、试剂的名称(尽量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不用商品名)、成分、批号、纯度、用量、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配制方法等。

2、方法

(1)采用已有报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献的出处即可,不必详述其过程;若为有创意的方法,要详细介绍创新之处,便于读者依此重复验证;若是对常规方法作出改进的,应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及改进的理由,同时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献出处。

(2)对于实验条件可变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质量控制)要加以详细说明,以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实验研究论文要设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前者一般采用溶剂作为对照,后者选用被公认的、确有疗效的药物,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4)在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时,通常要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体现出药物的量-效关系。

(5)实验设计时应考虑到每组有足够的样本数以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一般地说,小动物(如大、小鼠)每组至少8~10只,大动物(如狗)每组至少4~6只。同时应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般用P>0.05、P<0.05、P<0.01三档表示。

3、结果试验结果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将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将经统计学处理后的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予以表达。

(1)表格

①表格设计要清晰、简练、规范。每个表格除有栏头、表身外,还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3……)和表题,表题与表序居中写,中间空一格将两者分开。在正文中要明确提及见表x。

②表随文放,一般应列在“见表x”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面。

③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

④表题应有自明性。若表中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则在表题的后面注上(±S);若表中各组的例数相等,则在表题后面统一注上(n=X),若例数不等应另加一列,分别注上各组的例数;表中计量单位若一致,可写在表题的后面,若不一致应分别写在每个栏头之下,不加括号。

⑤表内阿拉伯数字上下各行的个位数对齐,未发现的数据用“-”表示,未测或无此项用空白表示,实测结果为零用“0”表示。

(2)插图

①图包括示意图、曲线图、照片图等。

②图要求大小比例适中,粗细均匀,数字清晰,照片黑白对比分明。与表一样图也要随文字放,先见文字,后见图。

③每幅图都要有图序和图题,通常写在图的下方。图题要有自明性。

(3)结果处理时要尊重事实,要求结果中的数据精确完整、可靠无误,同时要注意不应忽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数据。

(4)药物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要注意交待与药物有关的全部信息,如疗效、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4、讨论。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全文的综合、判断、推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作者充分运用自已对该领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本课题的实践,提出新见解、阐明新观点之处。

(1)讨论应从结果出发,紧扣题目,不宜离题发挥。具体地说应对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找出结果中的内在规律,与自己过去的或其他作者的结果及其理论解释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及其可能原因,根据自己的或参考别人的材料提出新见解。

(2)讨论中应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教训,例如本研究所用方法是否有局限性等;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及本结果可能的推广应用的设想,这往往对读者的思路有所启发。

(3)篇幅较长的讨论,应分项目编写,每个项目应集中论述一个中心内容,并冠以序码。讨论的中心内容应与正文各部分,特别是结果部分相呼应。讨论中不应过细重复以上各部分的数据。

(4)为体现讨论的客观性,写作时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语气。

(5)讨论切忌写成文献综述,更不应简单地重复实验结果,而是从理论上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理,对主要问题,特别是本研究创新、独到之处加以充分发挥,提出新的假说,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七、致谢。

凡不具备前述作者资格,但对本研究作过指导、帮助的人或机构,均应加以感谢,但必须得到被致谢人的同意后才能署其姓名。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正文的后面。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求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文献,包括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专利及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1、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30条。

2、文内标注法:著录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文献序号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号内。

3、文献序号作正文叙述的直接补语时,应与正文同号的数字并排,不用上角码标注。如:实验方法见文献〔2〕或据文献〔2〕报道。

4、著录格式

(1)杂志:序号(顶格)。作者,文章名,刊物名,年、卷(期)、起始页码。如:刘康,季晖,李绍平等。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4):13~18

(2)书:序号(顶格)。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码。如: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916

5、著录规则

(1)作者:3名或少于3名者全部写出,并用逗号分隔,3名以上写前3人的姓名,后加“等”或“etal”。集体作者要写全称。

(2)刊名:中文均写全称,外文缩写可按美国医学索引《InderMedicus》的格式。

(3)版次(本):第一版不标注,其它版次用阿拉伯数著录。如“第2版”,“2nd”。

技术论文格式要求

一、技术论文正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技术论文正文建议8000-10000字,须包括以下部分:

(一)作品难点与创新

(二)方案论证与设计

(三)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

(四)软件设计与流程

(五)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六)总结

二、技术论文正文以外应包括的其他内容

除正文以外,技术论文必须包括以下内容:论文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字、目录、参考文献,以及页眉页码。

封面内容包括作品题目、参赛单位、参赛队伍名称、指导老师、参赛队员、完成时间。中文摘要500-1000字,简要说明作品的现实意义、设计思路及创新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关键词3-5个。目录包含三级标题。参考文献没有数量要求,列出写作过程中所参考的论文和书籍。

技术论文正文中的每一页都必须有页眉,页眉的内容分两行,第一行内容为“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字样,第二行内容为论文的题目。居中排列。

技术论文必须有页码,页码需放到每一页下方的右侧,编码从正文开始。

三、技术论文中图表脚注的处理

1、图题和表题

技术论文中的图表需要有图题、表题(图表的序号和名称)。图题放在图的下方,表题放在表的上方。

2、图表的序号使用

技术论文中图表的序号统一使用“图1-1”(第1章第1图),“表1-1”(第1章第1表)的形式。图和表的序号分开排列,图表的序号顺

序要在每一章重新编号,如第1章的图表从“图1-1”、“表1-1”开始,

第2章的图表从“图2-1”、“表2-1”开始。

3、图表的资料来源

图表下方应注明资料来源。表的资料来源注释应放到表的下方,图的资料来源注释应放到图题下方。

4、脚注的使用

技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和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有数据的地方都要用脚注注明出处。论文需使用全文连续脚注,脚注放在每一页的页面底端。脚注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作者、题目、出版要素三个部分,脚注的序号统一使用“①”“②”“③”…的形式。如使用网络文章,要注明详细网址。

四、技术论文排版要求

论文封面单独占一页,目录单独占一页。论文的每一章开始必须另一起一页,每一节开始时应另起一行。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采用固定行间距20pt。

版式与字体要求

1. 封面

2. 目录

3. 正文

题目

作者

【摘要】: 用简短的语言(小于等于30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结论。

【前言】: 就是阐述一下背景,现状,你要的问题(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出来,以及你的的意义。

【经过】:

一、 详述的方向和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 活动安排(包括每一阶段时间安排以及每一阶段的方法(包括每一种方法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 人员分工

四、 获取资料的方式

【内容】:

一、 【收集案例】:如果对象不属于同一类的话,就要用图表的形式将对象比例情况展示出来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现状的背景下,问题依然存在的具体原因、深层次原因)

三、【问卷调查】如果有问卷调查的在此可加入调查的问题以及调查结果。

四、【结果】总结的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

【结论】:

根据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

参考文献:

注明资料的出处

1网络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网站名称

2 书籍资料:注明: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页数。

3 报刊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报刊名字,期

小论文格式要求

一、学生要严格按照论文题目、作者及学号、单位、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

二、字体、字号规定如下: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作者、单位(宋体4号);指导教师及其姓名(楷体4号间隔3空);摘要、关键词(黑体5号);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楷体5号);参考文献(黑体5号)、参考文献内容(宋体5号);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二级标题(小标宋小4号)。

三、论文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2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编号左起顶格书写。

四、中文摘要150字左右,关键词3-7个。

五、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其排列格式如下:

专著:作者名(包括前三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题、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刊物: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名、刊物名称、期(卷)。

如: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1992,12(2):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六、用蒙文撰写的论文的题目、单位、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必须用蒙文汉两种语言表达。

七、毕业设计(创作)要求录入作品名称(题目)、单位、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报告书。

小论文格式模板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分析

xxx 学号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xx级汉班

指导教师 xxx

摘 要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制约因素,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科技人才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人才分布现状、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差异、人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疆,地文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复杂多样,在这片土地上设有十二个盟市级行政单位,其中含有四个市八个盟,首府是呼和浩特[1].

1内蒙古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1.1 内蒙古各盟(市)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1.1.1 人才数量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因此人才资源急需解决[2]. 解决的办法就是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本地区的人才开发培养工作.

1.1.2 人才地域结构差异

(正文部分略)

2内蒙古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物质力量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加强教育投资,发送办学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育人才外流;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本行可以不写)

参考文献: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 1992, 12(2): 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 封面(参见附件1)。

2. 版权声明。

3.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参见附件2。

6.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 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8.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0. 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 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参见附件3)。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12. 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3. 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

1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

15. 封底。

摘要

是对论文基本内容的简要陈述,可以说是论文的缩影。它在论文的标题和全文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读者是否阅读全文,一般在他阅读完摘要以后就能决定了。此外,摘要也能给文摘者提供方便。

摘要的种类,主要有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性摘要两种。指示性摘要只叙述论文内容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其字数一般只有30~50字,少的甚至仅有十几个字。报道性摘要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范围、重要性,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得到的结果、结论等,其中,结果、结论是重点。报道性摘要的篇幅,一般为正文文字的2~5%。笔者建议,期刊论文中的中文摘要不要超过2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不要超过100个实词。

对报道性摘要的主要要求,是简短、精练、完整。所谓完整,是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其内容应包含与原文等量的主要信息,可以独立成篇,可供文摘人员直接采用。

摘要应当用第三人称写,不要用传统的本文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一般情况下,摘要不要分段;摘要要用规范的术语,一般不宜出现插图、表格、数学公式及参考文献序号等。

关键词

关键词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检索语言,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方便检索。因此,应当选取在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内容实质的单词、短语或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数量一般为3~8个,它们之间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组合,不必要考虑语法结构,也不必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关键词,称为叙词。目前有少数杂志要求采用叙词,如《机械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叙词的选择不如关键词来得方便,需要查阅相应的叙词表。与机械工程科学相关的叙词工具书是《机械工程叙词表》。

对于论文标题与关键词选取的关系,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标题中的词与关键词重复是一种浪费,另一种观点认为标题中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关键词。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因为标题要高度概括论文的内容,关键词应对说明论文的内容实质起关键作用。所以,如果关键词选择精当的话,一个好的论文标题中存在重复它们的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反之亦然。

数学与应用数学开题报告论文

示例一题目: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需求VRP问题优化研究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开题报告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正确翻译外文资料;能较好提出课题的开题报告;综合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计算的正确性;论证的充分性业务水平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或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机械结构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工作;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论文质量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计算及测试结果准确;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工作量、工作态度按期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导师评语论文介绍了送货问题和取货问题同时存在的混合需求VRP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通过C编程进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遗传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论文选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格式较规范。示例二题目: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对策研究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正确翻译外文资料;能较好提出课题的开题报告;综合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计算的正确性;论证的充分性业务水平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或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机械结构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工作;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论文质量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计算及测试结果准确;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工作量、工作态度按期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导师评语该生论文选题新颖,条理清楚,结构明确,重点突出。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机理并对其分类,最后针对供应链风险提出了几点预防和控制措施。在论文撰写期间,该生能够认真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提交论文初稿,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认真修改。态度端正,表现良好。

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艰苦的研究与知识的积淀。数学硕士撰写论文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在写作之前需要提交开题报告。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工具和技术渗透在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现代数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远远没有达到它应当达到的高度。随着数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它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专业的知识因为艰涩和高深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无法被大众共享,这直接导致了新的成果无人理解,获得的奖项无人关注,所以数学人是“孤独的”.孤独造成高傲,高傲造成疏远,这其中有误解也有无奈。所以我们强调文化,因为脱离了文化基础的数学只能离人们越来越远。

受目前学校教育情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数学是高高在上的,除了作为升学的工具,毫无用处。这样一来,对于数学这样一门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学科,就连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持无视的态度,对数学的无知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事实。就像美丽的图画并非只是线条和色彩,动人的乐曲并非只是音符和节拍,数学也不是只有数字、符号和运算。了解数学的人都知道,运算只是数学微不足道的方面,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都蕴藏着无比深刻的内涵,渗透到科学的每个角落。如果将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种生命力体现在数学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而数学文化就像土壤一样几百几千年来滋养这棵大树,使它繁衍生息,长盛不衰。因此,扎根于文化土壤的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目前十分需要的,这一点将在第五章进行详细论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数学哲学研究领域的黄金时代,关于数学基础的讨论十分活跃,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包括逻辑主义学派、形式主义学派、直觉主义学派、集合论公理化学派等,大家都在筹划为数学建立牢固的哲学基础。虽然几个学派各有优缺点,但都为数学基础的严密性做出了贡献。然而哥德尔的工作击碎了他们的幻想,使数学哲学的研究一度陷入谷底。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数学文化观,从新的立场为数学哲学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最早系统地完成这一开创性工作的是美国数学家怀尔德(R.Wilder),他提出了数学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哲学观。怀尔德是一名出色的数学家,主要从事拓扑学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他的《数学基础引论》和《数学概念演变初探》对数学基础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受到人类学家朋友的影响,他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胆地从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数学的本质和发展,在数学研究中融入了人类学的研究体会,出版了着作《数学概念的进化》和《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

他在著作中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角度考察数学,率先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并构建了数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很长时期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成熟的数学哲学观,强调了数学的发展动力、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涵,强调了遗传、环境、人类以及人类文化等对数学的作用影响。

二、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区别于其他文化,数学文化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及价值评判标准,它的出现为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得我们可以从人类文化的任意一个角度切入数学、理解数学、解构数学,最大范围地打开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范围。

数学文化首先研究的是数学本身,包括从科学体系角度对数学科学进行研究和从哲学角度对数学哲学进行研究。数学科学研究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理论研究,而数学哲学研究则是对数学基础、数学悖论和数学本体论进行探讨,包括数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数学新分支、新课题提出的哲学意义,着名数学家和数学流派的数学和哲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数学的实在性和真理性等。

数学文化同时研究的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经济学之间的渗透影响等。

数学文化研究从文化因素思考数学的演变和发展,为数学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不同于数学史的研究,数学史研究追求的是完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演化史,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是基于全局视角,思考数学与其他文化系统历史的互动关系,关注这些关系对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用哲学使中国传统数学重视实用性,制定实际问题的算法成为中国传统数学的本质,也是中国数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点。古希腊的数学思想产生在城邦航海贸易的氛围中,兼容并追求独立的思辨思想孕育了演绎数学,这是古希腊哲学的深入渗透和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角度,我们找到了东西方数学体系大相径庭的原因,不是数学本身的要求,而是文化的要求。

数学文化研究强调和突出社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以及人类文化对数学发生的作用,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某些理论出现、发展、停滞或覆灭的原因。如古希腊的数学之所以昌盛,是因为希腊人以数学为万学之基,二元论的宇宙观也引导科学家将物质与自身分离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客观分析。中国的儒家思想将数学放在六艺之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使得东方人表现出长于直觉而短于抽象,擅于综合而不擅分析。这也是古代东方数学不能蓬勃发展的原因。

三、数学的文化特征

1.数学的抽象性

在早期的人类文明,数学的创始之初,人类学会了思考数字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运算。苏联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A.D.Aleksandrov)说:“抽象性在简单的计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我们运用抽象的数字,却并不打算每次都把它们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在学校学的是抽象的乘法表--总是数字的.乘法表,而不是男孩的数目乘上苹果的数目,或者苹果的数目乘上苹果的价钱等等。”

数学成为抽象的学科,人们将这一巨大的功劳记在希腊人身上,毕达哥拉斯学派纯凭心智考虑抽象问题,认为数是真实物质的终极组成部分,是宇宙的要素,完全的演绎推理证明也加深了数学的抽象程度。希腊人有意识地承认并强调:数学上的东西如数和图形是思维的抽象,同实际事物或实际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物质实体是短暂的、不完善的,而抽象概念却是永恒的、完美的。虽然抽象相对实体更困难,但它的优点也是实体无法企及的,那就是一般性。在抽象的世界里,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堆积的石子、成捆的树枝都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数学的确定性

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这种结果得益于数学体系的特殊而有效的方法,即从一系列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准确地描述将要讨论的概念和定义,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得出明确无误的结论,这也是数学得以长足发展的动力因素。几千年来,数学的真理性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同和尊崇。

然而,十九世纪以后,数学的这种真理性地位却一次次受到巨大的冲击。非欧几何、四元数理论、集合论悖论给数学“真理的化身”形象笼罩上了阴影,使得数学丧失了揭示客观世界的“真理性”,也丧失了自身基础的严密性。克莱因(Morris Kline)在《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提到“数学的当前困境是有许多种数学而不是只有一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每一种都无法使对立学派满意。显然,普遍接受的概念、正确无误的推理体系--1800年时的尊贵数学和那时人的自豪--现在都成了痴心妄想。与未来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取代了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关于”最确定的“科学的基础意见不一致不仅让人吃惊,而且,温和一点说,是让人尴尬。”

3.数学的继承性

科学知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过程就说明了知识具有继承性,没有继承,就没有积累。我认为继承性应该从两方面理解。

从个人来讲,我们学习一些知识,无须重新经历科学家们艰苦的实践过程,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到一门学科千百年来积累的成果。这种继承通过教育实现,极大的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故而现在一个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超过若干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正因如此,知识领域才能发展成今天的面貌。法国的着名科学家庞加莱被誉为“全能数学家”,因为他在数学、天文、物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今天,一个人想要掌握全部数学知识的三分之一都是不可能的。

四、提纲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文化的内涵

1.2文明的内涵

1.3数学文化的内涵

1.4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第2章 数学的文化特征

2.1数学的文化特征

2.1.1数学的抽象性

2.1.2数学的确定性

2.1.3数学的继承性

2.1.4数学的简洁性

2.1.5数学的统一性

2.2数学的功能特征

2.2.1数学的渗透性

2.2.2数学的传播性

2.2.3数学的工具性

2.2.4数学的预见性

2.3数学的艺术特征

2.3.1数学的艺术性

2.3.2数学与音乐

2.3.3数学与美术

2.3.4数学与文学

第3章 数学与人类文明

3.1数学是人类逻辑能力的来源

3.2数学唤醒人类理性精神

3.3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

3.4数学改善人类生活

3.5数学完善人类品格

3.6数学提高人类文化素质

第4章 数学与社会文明

4.1数学促进社会进步

4.2数学推动知识发展

第5章 我国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进展

5.1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综述

5.2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活动进展

第6章 对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6.1数学素养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构成.

6.2数学教育现状

6.3数学文化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数学素养的培育应当紧密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高等学校数学文化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数学文化与数学技能培养相脱节。目前,数学文化课或者数学教育课都是选修课,在本质上仍属于“弥补型”课程,通常都是在学生入学一到两个学期以后开设的。当数学文化课引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的时候,数学基础课程已经修完或即将修完,于是,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文化课有着某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正像有些学生所反映的那样,如果早一点开设数学文化课,早一点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他们的高等数学会学得更好。由于一直以来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所致,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主要接受的是数学技能方面的知识,而极少接触到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于是,在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几近空白。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数学文化与技能的培养脱节。

2.近年来,由于各个领域对工作者建模能力的需要,数学建模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建模教育的主要目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与细菌的生存发展方式类似,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接受并非只是个体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交流网络会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教学效果产生质的影响。数学建模教育形式正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师对生”的传统、单一的教学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曹红军,厉树忠,刘亚楠.《易经》卦象符号的拓扑群结构[J].周易研究.

[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范森林.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M/OL].

[4]黄秦安.论数学文化的本质、功能及其在人类文化变革中的角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2):54-61.

[5]郑毓信.数学哲学的内容和意义[J/OL].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程简介.

[9]吉林大学本科生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数学文化.

[10](美)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2]张维忠.数学:丧失了确定性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

[13]郭光华,常春艳,王小燕.试论数学的文化特性[J].par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25-27.

[14]蒋岚.论数学美[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38-42.

[15]杨毅.论体育数学与体育科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95-96.

[16]数学地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7]林履端.《易经》与模糊数学[J].闽江学院学报,2002,22(2):116-118.

数学系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系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课题名称: 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通过对《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的学习,我了解到《复变函数论》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数学分析》基础上延伸、拓展的,而复积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把实积分的变量范围拓宽了,即在复数域中进行积分。积分学是在古代东西方微积分思想萌发和微积分创立前夕欧洲的思想社会背景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研究、探索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理论。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是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积分学是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实积分还是复积分,都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复积分是复变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研究复变函数,特别是解析函数时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实积分在研究实变函数时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研究复变函数、微分、级数,还是它们的各方面应用,都用到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复积分是实积分的推广,而实积分的计算又用到复积分,因此,比较研复积分和实积分性质和应用对于深刻理解复变函数的理论,并用利用这些理论来解决数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背景

国内许多数学家对积分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许多大学教师也对复积分和实积分进行研究。陇东学院数学的完巧玲就对“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发表过相关的论文;陕西教育学院的王仲建也发表过“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的相关论文。国外对积分学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研究更广泛和深远。实积分和复积分是积分学的具体内容,现代的积分与以前的积分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它却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经过多代数学家的完善而形成的。积分学最初起源于微积分(微积分起源于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的核心概念是----极限,这个理论的`完善得力于19世纪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的工作。17世纪利用积分学求面积、曲线长始于开普勒,他发表了《测量酒桶体积的新科学》。托里拆利、费马、帕斯卡等数学家对以前的积分进行了缺点修补和完善使得积分更接近现代的积分。积分不仅是研究函数的工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几何、物理和工程技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比较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熟悉和掌握实积分和复积分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复积分和实积分的相关应用。

(1)实积分和复积分比较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该课题目前国内外展的状况以及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等。

(2)实积分和复积分的相关概念(定积分、曲线积分)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对实积分与复积分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方面进行比较;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应用复积分来计算实积分,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将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等方法对实积分与复积分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例证说明利用复积分可以解决一些实积分问题。

五、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确定选题范围,联系指导老师(20XX秋1--7周)

第二阶段:选定题目、填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 (20XX秋8--12周)

第三阶段:指导教师指导调研、收集资料、准备撰写初稿 (20XX秋13周--20XX春6周)

第四阶段:撰写初稿、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 (20XX春7--14周)

第五阶段:提交论文,准备答辩,论文总结 (20XX春15--16周)

六、参考文献

[1] 钟玉泉. 复变函数论[M]. 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四川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第4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严子谦, 等. 数学分析(第一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孙清华, 赵德修. 新编复变函数题解[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 王仲建. 实积分与复积分的联系与区别[N].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25:73-79

[7] 完巧玲. 利用复积分计算实积分[N].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2):1673—2103

[8] 李敏,王昭海. 巧用复变函数积分证明实积分[J]. 数学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09,41

[9] 金云娟. 解析函数唯一性定理在复积分上的应用[N].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

[10] 崔冬玲. 复积分的计算方法[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6-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