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APA格式的写作格式写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翻译本出版年).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Trans.).出版地:出版社.(原著作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扩展资料: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1、论文引用参考文献,要遵循规则,就像致谢一样,参考文献部分也需要遵循的特定规则。只列出已经发表的有影响的参考文献,尽量不要使用未发表的数据和摘要。2、在投稿之前要对照所有的文献的原始出处,仔细检查参考文献部分,最好做校对检查。3、检查的时候要确信在论文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确实列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也要确定泪在参考文献部分的文章在正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在Word软件中,可以通过在引用界面,在脚注那里,插入自定义标记,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实现。
电脑:联想L1710D
系统:Win10
软件:Word2019
1、点击引用,点击上面的【引用】。
2、点击脚注,点击上面的【脚注】。
3、输入自定义标记,弹出窗口框,输入自定义标记。
4、点击插入,点击左下角的【插入】。
5、输入内容,输入下面的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8“八一”南昌起义——1935.1遵义会议) 毛泽东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三个基本问题,它们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1935.1遵义会议——1945.8抗日战争胜利)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确立了毛泽东的威信,1945年朱德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并对此做了阐述。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国以来的和平建设时期) 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在一些军事著作中,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划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层次、分类和组成部分有着各种不同的提法。就组成部分来说,主要的是三种提法:一是三个组成部分,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二是四个组成部分,即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三是五个组成部分,即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认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组成部分的划分,既要考虑到它的内容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它的发展和现实实践的需要,比较来说还是五个组成部分的提法更为准确。这就是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思想。 一、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战争和军事领域,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基本问题,认识和运用军事领域的辩证规律,提出和阐明的关于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如关于战争的根源和本质,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关系,战争的性质和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以及研究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等。 在战争观问题上,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1)战争是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2)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3)经济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不但是政治和军事的竞赛,而且还是经济的竞赛。(4)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5)人类社会只有进步到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的时候,战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6)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7)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战争的政治性质,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共产党人要拥护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8)两军相杀的战争,其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它是战争自身的本质,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本依据。(9)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与此同时,还决定于作战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等。在研究、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上,其基本点是:(1)共产党人研究和认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一切战争,实现人的永久和平。(2)战争虽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但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有其固有的客观发展规律,即战争双方相互矛盾着的基本因素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及其一般发展趋势。(3)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我们不仅要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而且更要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不仅要研究战争的客观规律,而且要研究战争的指导规律。(4)一切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研究指导战争要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客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5)战争指导者要有战略头脑和全局观念,善于关照全局,把握关节。(6)要尊重战争的客观规律,在既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争取战争的胜利。二、 人民军队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创建人民军队作为进行武装革命的首要问题,在领导革命战争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建军经验,对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等,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深刻论述,正确地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人民军队思想。 人民军队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军队是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的主要工具,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实行武装的革命,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担负着巩固政权、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历史使命。(2)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也担负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任务。(3)要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实行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保持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4)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要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建立强有力的政治工作。(5)实行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要在集中指导下,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坚决执行命令,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6)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7)人民军队建设要从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在加强革命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逐步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三、 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集中党和群众的集体智慧,总结人民战争的丰富经验,对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如何实行人民战争的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阐明了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实行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方针和原则,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它的基本理论观点是:(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革命战争是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为民族和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的正义战争,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社会的进步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和前提。(3)在人和武器的关系问题上,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马克思主义者既反对唯武器论,又反对唯意志论,主张人和武器的辩证统一论。毛泽东不仅阐明了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而且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独创性经验,阐明了如何进行人民战争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路线、方针和原则。这主要就是:(1)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组织最广泛的革命战争的统一战线。(2)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动和依靠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把落后的农村造成为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先进的革命阵地,作为实行人民战争的依托。(3)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主要是在地方军和民兵的配合下,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军除协同野战军作战外,主要是在民兵的协同下,担负地区性的作战任务。它们是我军的两个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民兵人数多、分布广,是军队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军,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力量。为形成全民参加的人民战争,还必须实行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即把动员起来的群众,分别组织在工会、农会、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种群众团体之中,平时从事各种生产和建设工作,帮助政府动员群众参军,拥军优属,清查奸细等;战时进行坚壁清野,侦察敌情,担负运输,直接帮助军队作战等工作。(4)以武装斗争为主,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形成全面的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5)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革命战争具备着实行人民战争的可能性,但能否成为彻底的人民战争,则要看领导战争的阶级或集团是否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有没有一个进行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四、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制定战略战术的依据,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是对战争规律的能动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总结我军作战的丰富经验,并吸取古今中外的战争经验,在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主要内容是:(1)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2)把进攻和防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战略上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的同时,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攻防作战,不断削弱和消耗敌人的力量,逐渐转变敌我强弱的形势,使我由战略上的劣势变为战略上的优势,适时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彻底消灭敌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3)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紧密结合,适时进行以改变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4)做好战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它是我军的基本作战方法,也是我军作战的优良传统。(6)以歼灭战为主,辅之以消耗战。歼灭战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方针。所谓歼灭战,就是每战均要解除敌人的武装,剥夺敌人的抵抗力,毙伤俘敌全部或大部人员,摧毁或缴获敌人全部或大部武器装备。(7)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8)在战略进攻的指挥上,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插敌人战略纵深,建立根据地,展开战略进攻;逐次进行决战,就地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坚决地实施战略追击,采用远距离包围迂回的方法追歼残敌;实行军事打击与政治上的争取和瓦解相结合,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9)实行作战指导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指导和实行战争。等等。总之,我军的战略战术是在承认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条件下,从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避强击弱,充分地利用敌之弱点和我之优点,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求得生存、发展和胜利的战略战术。从总体上说,把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是我军一切战略战术原则的依据;二是基本的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三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是以弱胜强是我军战略战术的显著特点;五是我军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所以从本质上说,我军的战略战术就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五、 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思想。毛泽东国防思想,萌芽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军事斗争的中心任务,已由夺取政权变为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领导人民解放军在革命化的基础上进行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使我军进入了建军的高级阶段,同时对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作了许多正确而又重要的指示,提出了国防建设的指导路线和方针、原则。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利益,还总结国防斗争的实践经验,对国防斗争的根本目的、指导路线和方针、政策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指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思想。国防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在国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强调国防建设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国防建设。(2)在国防建设的任务和基本内容问题上,强调国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国防建设的主体。与此同时,要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要在加强正规军建设的同时,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建立和健全国防动员体制;要搞好战略后方建设、战场建设和战略物资储备;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国防观念和战备意识;要发展军事理论科学,研究现代化的国防,学习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军队的作战指挥与新的军事制度,掌握现代化的军事思想,切实解决现代条件下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在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问题上,要根据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认真做好战争准备,遏制战争爆发,确保打赢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国防科研要走在前面,并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努力实现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决定国防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要实行人民国防的指导战线,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观念,国防建设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兵于民的道路,在加强正规军建设的同时,加强民兵建设,强化人民战争的基础,等等。 国防斗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强调捍卫国家安全是国防斗争的基本任务,要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安宁的内外环境,作为国防斗争的宗旨和根本目的。(2)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会去侵略别人,永远不称霸,也不做超级大国,在军事上实行战略防御的方针,而不是发动战略进攻的方针,但这种防御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3)在战争指导上,要坚持全民国防,实行人民战争。未来的反侵略战争是防御性的自卫战争,是进步的正义战争,能够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人民战争仍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国防事业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军队的事业,也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建设和保卫国防是党、政府、军队和人民的共同职责和义务。因此,要在全民中树立国防意识,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位一体、平战结合的防卫体制,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提高警惕,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援和参加保卫国防的斗争。(4)要建立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统一战线。制止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也符合广大爱好和平国家的意愿,因此能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各国人民共同反对侵略势力,是争取世界和平的中心环节。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人民是决定的因素,依靠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必能战胜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取得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要积极采用灵活的策略,努力团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5)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新的世界大战存在可以避免与不可避免的两种可能性,我们要从最坏的估计出发,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科学体系是由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原理、原则而构成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基本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认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力量的竞赛;战争是一种物质运动现象,是有规律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建军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建军理论和原则。主要包括:人民军队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人民军队在加强革命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正规化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它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革命战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实践,总结和提出一整套建立在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基础上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理论。确立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基本原则;明确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建立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国防建设要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国防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的相对和平时期,要实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具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个整体中,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整个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理论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掼;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方式和方法;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是进行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敌入侵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它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它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第一,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 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问题。第三,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第四, 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第五, 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第六, 建立了一整套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坑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建国以后,它又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它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那些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原则,具有长过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国外的注意。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它已经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总之,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经历酝酿、命名、确立、曲解、定义时期。随着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断深化,“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新发展。根据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粗略的列出几个阶段: (一)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断深化。在如何对待马列主义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方法。以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教条地对待马列主义,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马列主义与苏联经验,把马列主义条文与共产国际指示奉为金科玉律,实质上就是割裂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联系。陈独秀右倾主义与随后出现的党内三次“左”倾错误,就是教条主义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现实体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则注重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和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并逐步学会了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视角,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与深刻总结,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理论。 (二)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与毛泽东的思想成为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毛泽东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点。1936年12月,毛泽东成为中央军委主席。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主席。至此,毛泽东成为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者。与此同时,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发展了陕甘根据地,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毛泽东政治地位的确立及其对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三)特定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三十年代末以来,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日趋式微,并最终于1943年解散,这就为中国共产党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客观上推动了党对确立党内指导思想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在国内,国民党积极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大力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大肆攻击共产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企图从根本上取消马列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这就需要党在政治上突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在政治思想上树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反击国民党猖狂进攻的重要方法与内容。可以说,中国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孕育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 产党人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理论,也日益受到党内的信服与拥护,成为党内政治思想的主流。 而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接下来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标志,是确立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模式和中国特色民主发展模式房宁教授认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在开辟一条新的民主道路,正在开辟一种新的政治模式。"民主是有主题的。在当代中国实行民主,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人民主权,即保证国家各级政权代表人民、由人民掌握;通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扩大和发展人民民主权利;保障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中国,能够实现这三大目标的制度,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民主制度。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四项制度中的每一项,都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民主发展模式的确立,也是新的民主道路的重要方面。清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取向和路径选择,我们至少可以辨识出中国特色民主发展模式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生长点"上升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当前基层群众自治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已经被当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固社会基础来对待。二是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党中央发挥表率作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汇报工作,中央的重大决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征求意见;进行了党代会常任制等党内民主的改革试点。因为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党内民主就是发展人民民主;因为党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民主的发展必将有效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三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双轮驱动。十六大以来,在丰富民主形式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1]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虽然没有使用过“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他的思想和实践中有很多都涉及到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是我们宝贵的理论资源。 一、毛泽东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重要思想是和谐社会理论创建的重要前提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政治方面,毛泽东立足中国实际,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制度框架,建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其目标是“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和真正当家作主。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体目标和合理途径进行了论述,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应当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思想,这就是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绝不能只顾一头,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扩大企业民主、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形式。在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并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毛泽东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对我们今天构建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世界和谐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体现在,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和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还强调要维护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他曾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他认为,我们必须坚持城乡兼顾、共同繁荣,使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都实现现代化,使工人和农民都富裕起来。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密切了党群关系,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总结最后一句话就是邓小平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以上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得到的知识总结。
论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论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广义的论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
掌握好题目 围绕题目 做议论 也可以参考上面的 不要抄袭 因为太长
最好是自己写。。。抄得没有含义的啊。。。以后还是要背的。。不如自己写
1、全文 word2000或word2003排版。论文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 2、作者署名 小四号字、楷体、居中;两个以上作者时,名字之间空2格。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小五号字、宋体,“摘要”和“关键词”加黑。关键词间空格隔开。 4、英文摘要 全部为timesnewroman字体;标题为小四号字、首字母大写,其余全小写;“作者姓名”五号字,汉语“姓名”译法采用“姓”前“名”后,在正文标题下的“作者姓名”为“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加一短线;摘要正文小五号字体,“abstract”和“keywords”加黑,关键词间用“;”隔开。 5、首页脚注标识作者简介 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职称,学历,学位及主要研究方向,电话,e-mail等。脚注一律用圈码。 6、量和单位 按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数字和年份之间统一用“~”。计量单位要统一,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kg、hm2等。超过4位数的阿拉伯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即在小数点左、右每三位数留出1/4字距的间隔。 7、正文 五号字、宋体;每段的首行缩进为两个汉字;两端对齐;正文单倍行距。 8、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四号字、黑体、左对齐;用“1”、“2”、“3”等表示序号; 二级标题:小四号字、黑体、左对齐;用“1.1”、“1.2”、“1.3”等表示; 三级标题:五号字、黑体、左对齐;用“1.1.1”、“1.1.2”、“1.1.3”等。 所有标题后空一格,写标题名。 9、图片要求 图表题黑体、小五号字。表一律用三线表。excel作图要带数据源。图中所用文字一律用8号字(非“八号”字)。中文用宋体,英文、数字用timesnewroman。半栏图宽不超过7.5cm;通栏图宽不超过15.0cm;照片图需提供清晰照片。图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依次编号;随文排图、表;图设图序、图题;图题置于图形的下方。 10、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引用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顺序按在论文中所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连续编号。“参考文献”四字,四号黑体。参考文献小五号字,中文为宋体,英文、数字用timesnewroman;两端对齐;用“[1]”、“[2]”、“[3]”等表示序号。所有符号采用英文状态下半角格式。 (1)期刊:作者(列出所有作者,之间用“,”分开,下同),题目,期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年,(卷期):起~止页。 (2)专著:著(编)者,书名,版次(初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 (3)论文集:作者,题目,本文集的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可以,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注明出处,即引用文献的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年限等信息;引用的章节也最好给予注明;引用文献一般放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加以列示;2、引用论文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大段大段地抄袭下来,最好只引用作者的观点、或者有论证的论据,以及图表、研究数据等;3、除非是学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建议引用本年段或者未经发表的本校的其他的师生的论文,因为无法公开查询,会导致“抄袭”嫌疑。
国际会议里的论文属于论文集,格式如下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扩展资料
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国标GB/T 7714-2005上的举例:[1]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2]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University of Montreal,1961[C].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3]GANZHA V G,MAYR E W,VOROZHTSOV E V.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CASC 2000: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Samarkand,October 5-9,2000[C].Berlin: Springer,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