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广大幼教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急需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幼儿园课题研究逐渐成为幼儿教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也进一步提出:园长应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机制,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幼儿园成为园长、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家园。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幼儿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不但有利于推进教育科研规范化,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园发展背景
为落实首轮《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公办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30%”的目标,2013-2014年广州市天河区以民办转公办和新建公办园的方式,新增区属公办园28问。在当时“平稳过渡”的大原则卜,我园保留了原民办园师资。两年来,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并以优存劣汰和引进优质师资的方式逐步优化师资结构。
我园除了三位管理人员外,所有教师均未参与过课题研究,均无课题研究经验。但我们认识到开展基于幼儿园实际的课题研究是提高保教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园在民转公的第一年,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引领教师开展了园本课题《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的研究》,取得研究成果《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及教师分工细则》《幼儿常规培养经验总结集》(教学笔记、观察记录、经验总结、论文集);2015年我园参与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题《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目前,我园正准备独立申报区级课题研究—《自在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
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衡量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我园教科研管理的实际来看,课题研究还处于“摸门找路”的状态,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时自目无序,容易诱发教育科研过程中诸多不良问题。
(一)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研究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处于被动研究的状态;参与教研活动欠积极,“任务式“完成研究资料的积累;对研究任务找困难推托,习惯性上交困难,缺乏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等等。影响教师研究积极性的成因分析如下:
1.工资福利待遇低于个人期望值,工作干劲不足。幼儿园民转公对原民办园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绝大部分教师选择了留任幼儿园。她们期望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办园的工资福利待遇必然远高于原民办园。然而,由于原民办园是双语幼儿园,收费颇高:普通班幼儿保教费为1800元/人/月,全英班幼儿保教费达2800元/人/月,因此,该园教师的工资福利也是东方社区甚至是员村片区私立园中最高的。民转公后幼儿保教费为485元/人/月,公办园编外教职工工资标准统一按照《广州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标准<97号文)》执行,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学历较低、未评职称的教师的工资并没有达到大幅上升的个人期望值。因此,教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干劲不足。
2.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钻研精神缺乏。目前园内教师分为三类:一为学期教育专业本科(学士)毕业的年轻教师,二为幼师中专毕业的年轻教师,三为原民办园留任教师。“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后两类教师身上,这两类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性不强,对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认识不足,普遍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追求,在课题研究中始终处于被“推着走”的状态。比如:有些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只充担倾听者的角色,不愿或不敢发表;有些老师的教学笔记、观察记录大量引用网络参考文献,缺乏真实性;有些老师不认为外出培训是福利,不珍惜外出学习机会,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专业化成长缺乏追求的表现,势必影响和制约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缺乏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
1.缺乏课题申报的经验。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兴趣,自目确定课题,导致影响立项或未能如期解决研究内容。例如:在申报《广州市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以下简称《指南》)的过程中,教师未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广州市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的通知精神,未能深入解读《指南》精神,仅仅凭教研组管理人员的个人兴趣和经验,自目申报一个注重幼儿美术技能培养的课题,最终导致申报“流产”。此课题既脱离了我园发展实际,更忽略了《指南》中艺术领域注重艺术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注重幼儿艺术情感培养的发展目标。
2.缺乏课题实施的经验。消极经验集中表现为:缺乏实实在在搞教研和开展课题研究的作风,研究脱离实际,没有将研究落到实处。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幼儿行为的成因分析不够深入,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调整欠缺,研究材料的积累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导致课题研究流于形式,严重影响教科研质量,制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缺乏总结课题成果的经验。我园教师在幼儿园民转公之前毫无课题研究经验,三位管理人员也仅仅是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过部队、省级或市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资料的收集,还需具备整理、总结研究经验的能力。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缺少对理论的关注,缺乏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经验。
三、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任务,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才能使幼儿园课题研究深入、扎实地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及时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建立多种奖惩机制,全方位地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之中,有效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为今后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尊重教师专业性的个体差异,拒绝横向比较。实行“赏识”培师机制,对认真研究、扎实教研的教师给予肯定,对于专业提升、专业性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从“要我去研究”转变为“我要去研究”,从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他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如“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金点子奖励制度”,等等。
3.课题研究与文明班评选、月绩效、期末绩效考评挂钩,是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园领导将每位教师在教科研工作评比中的得分情况与每周文明班评选、每月月绩效考评和期末绩效考评挂钩,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科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体现“科教兴园”。
4.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随时提醒、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教师课题实施情况,提醒督促教师按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求教师做好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期末组织教师进行全园性的课题研究检查汇报活动,了解课题进展情况。根据检查情况,对个别教师的课题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她们对实施计划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
(二)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教研组管理人员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其专业性直接影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课题研究的质量。我园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有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但在课题研究方面经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升。根据目前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师队伍在课题研究中反映的问题,我园借助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条理性,提高管理人员对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结题报告书等的撰写能力,提高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能力和课题引领能力,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聘请专家指导,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素养
1.专家指导课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我园借助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专家团队,引领园内教师开展《幸福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的课题研究,以每月一次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和不定期网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领教师开展园本课程建构的课题研究。
2.园长、专家型园长的专题讲座,能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科学引领和专业指导下,我园拟于2016年申报广州市一级幼儿园评估,为此,我园先后聘请了刚刚通过市级园等级评估幼儿园的园长和评审专家来园视导,开展评估动员大会和迎评专题讲座,受到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
《幼儿养成教育初探》
摘要: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一要通过故事启发幼儿的认知;二要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三要通过日常生活锻炼幼儿的抑制能力;四要通过榜样法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30-02
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斯金纳经过研究发现,人的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并且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后就很难改变。由此可见,作为一种“自动化”的过程,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习惯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养成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也应运而生。从人们对养成教育的关注点来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而相对忽略幼儿阶段的养成教育。
一、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意义
从人们对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来看,幼儿期普遍指的是3~6岁这样一个年龄阶段[1]。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幼儿阶段是整个人生中最敏感的时期,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础的阶段。因此,从长远来看,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养成教育能够让儿童学会辨别是非,形成初步的善恶观念。幼儿对事件对错的判断主要是依赖于成人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能够让幼儿获得基本的是非观念,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辨别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养成教育能够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成人的教育,成人通过创设各种情景,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儿童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习惯。
二、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单一的培养方式
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人们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说教,即通过语言灌输的方式将一些行为习惯的条条框框填塞给儿童。这样的说教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片面化的知识传授
幼儿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幼儿养成教育的效果离不开幼儿对养成教育的认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成人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存在一种片面化注重知识的现象。人们谈到幼儿的养成教育时,通常将养成教育等同于幼儿对行为习惯知识的获得,变成一种纯知识的教育,使得养成教育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3.家园合作不到位
幼儿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家园合作意识逐步在增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园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幼儿在学校能够和别人分享东西,知道谦让,懂得助人为乐;另一方面,幼儿回到家就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产生这种现象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幼儿教师和家长未能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家园合作的不到位,使得幼儿养成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成效。
三、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
1.通过故事启发幼儿的认知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幼儿并不能了解规则的真正意义,他们对规则的遵守只是基于对成人权威的服从。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发现,幼儿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他们服从规范是为了避免惩罚[2]。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在成人的要求下,幼儿会按照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事,但当问道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通常的回答都是“XX说的这样做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但是,正如古人所说的一样,“万事始于行,诸行始于知”。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是基于人们对这种行为的认知。因此,教育中注重启发幼儿的认知成为了教育的应有之义。
幼儿阶段的孩子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属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依赖于具体的情景和生动的形象,而故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故事情节的情境性和故事人物的形象性。因此,故事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普遍的
吸引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仅要考虑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还必须关注在有能力人的指导下,儿童可能达到的水平。基于此,通过故事法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最主要的是所选故事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成人在给幼儿讲解故事时应绘声绘色,增强故事的吸引力;讲完故事后,成人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如在故事《窗外的垃圾》中,教师讲解完故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窗外的垃圾是谁丢的?”“它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兔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既让幼儿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又对幼儿的环保意识进行了启蒙教育。
2.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人的主体性,人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具有情感。在目前的幼儿养成教育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通常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相对忽略在养成行为习惯过程中人的情感体验。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明了只有通情才能达理的道理。情感是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动力[3]。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游戏。“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同时,它是人的整个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和整个世界的安宁。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做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4]因此,游戏应是幼儿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应注重创设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在团队游戏中,让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并体会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相互帮助,享受“助人”和“被人助”时的愉悦体验。
3.通过日常生活锻炼幼儿的意志力
“生活世界”的概念是由西方生活大师胡塞尔首先提出的,他的“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直观性。受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影响,许多教育家针对教育和生活的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如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等。综合相关研究观点可发现,他们都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应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教育应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关联。
教育、人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对象都是人,人接受教育的一个途径之一就是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使人成为什么样的人[5]。习惯指的是人们做某事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过多意识的参与,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人们坚强的意志,而所谓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人要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意志的力量[6]。幼儿的意志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多时候做事情缺乏坚持性,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大。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意志力进行培养,如有的幼儿有挑食的毛病,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等,这个时候成人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危害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克服挑食的毛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的幼儿做事情总是很容易产生懈怠,针对幼儿这种“三分钟热情”的做事态度,成人应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当值日生发碗筷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力。
4.通过榜样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情感而产生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通过实验提出了观察学习的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幼儿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幼儿模仿的对象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首先,幼儿模仿的常见对象是父母、教师等。因此,作为成人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要让幼儿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成人自己就不应乱丢垃圾;要让幼儿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成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人。总之,要想让幼儿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人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那样的人。其次,幼儿同伴也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替代性经验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如当班上某个儿童具有帮助他人的好习惯时,教师就可以当着班上其他幼儿的面,给予这名幼儿以口头表扬(XX今天帮助了别人,真是一个好孩子等)或物质表扬(如奖励小圆点、五角星等)。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强化幼儿的好的行为,另外一方面则能为其他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习惯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习惯是基于正确的认知、愉悦的情感体验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并通过行为而表现出来的。为了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应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单纯就行为培养行为,以免造成幼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使然,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反复性。教师和家长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并且,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总是处在一不个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养成教育应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教育。除了需要加强家园合作外,还应注重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开发,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相互合作,从真正意义上将幼儿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冯勇刚.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情感艺术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导刊,2011(4).
[4]张唤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OK的呀。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但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广大幼教同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园根据《纲要》精神,把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在日常教育生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在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1、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以发展孩子动作、协调、灵活及体育游戏中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特点,将动手能力培养融于体育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拍球、跳绳、滚圈、踩高跷、打吸力球、骑小车等活动中提高,手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如我们在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掌握使用体育器械,如:抛球、滚球,到中班开始练习拍球技能,远球接力跑等等。在全园进行的趣味运动会上,中班的孩子就能开展拍球比赛,并为全园小朋友做观摩表演。与此同时,中班幼儿近半数会跳绳,大班幼儿几乎人人会跳绳,促进了幼儿肢体的协调发展,同时激发幼儿参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园里的孩子人人手里一件体育器械,让孩子快乐地追逐在操场上,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语言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纲要》中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创设有情景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故事中的人物手偶,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如:故事《三只熊》中的对话很有趣,有韵律感,幼儿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教师创设一个木偶剧场的环境,让孩子亲自操作木偶,扮演角色,一起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又如,诗歌《春天来了》,孩子们边操作有动感的画面,边朗诵诗歌内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改变一往只让老师操作,幼儿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真正做活动的主人,动手、动脑、动口,又其乐融融。 3、在社会领域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大带小”活动,大班幼儿表现出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帮助弟弟、妹妹午休后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又如:在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既培养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又培养动力能力,帮妈妈拣菜、扫地、擦桌子等学习日常劳动技能。 4、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探索活动,同时也是操作活动,只有去动手操作,才能激发探索的愿望,如:认识叶子的主题探索活动中,孩子们从小院里捡起片片飘落的叶子,观察、寻找不同形状的叶子,做叶子贴画、叶子面具,到制作叶子标本等等,都体现着幼儿求知、探索、操作的愿望。又如:在科学操作活动中,用小灯泡接通电池的实验,容积守恒实验,小制作、弹力球、磁铁玩具等等,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愿望。 5、在艺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双手表现美。我们在美工活动中,教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具,如包装纸、小纸盒制作机器人,用碎布头做布贴画。教孩子用折纸、染纸、吹点画等不同的做画方法,大胆创造、想像,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练习操作不同的绘画工具,用双手表现美。 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丰富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愿望。如:“小巧手”区,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手部肌肉得到发展,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⑴充分利用现成的玩具、材料,让幼儿学习穿珠、挂彩链;⑵老师自制玩具,老师可以有目的制作一些玩教具。如:“布飞蝶”,让小班幼儿练习扣钮扣,“大辫娃娃”让中班幼儿练习编辫子,“宝宝鞋”让大班幼儿练习系鞋带;⑶提供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以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如夹豆游戏有小积木块、有小石头、有玻璃球,供幼儿选择,又如“做做玩玩”区,幼儿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做做、玩玩任务,也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手工游戏,每到这时,孩子们剪的剪、贴的贴、画的画、忙得不亦乐乎!当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时装,骄傲地迈着“猫步”进行时装表演时,成功的喜悦就写在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当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的制作手偶在讲故事时,显然自己就是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做出象样的作品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作品很粗糙,只要我们老师能热情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每项成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透发幼儿动手创造的热情,使孩子树立“我能做得更好”的自信心。 2、鼓励幼儿动手参加环境创设。每当我们进行新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就一起布置“主题墙”,如:美丽的春天来了,我们首先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观察,然后请孩子将眼中的春天画下来,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剪下来,互相协商,贴在我们主题墙的适当位置,构成“春天的旋律”壁饰,孩子们会自豪的发出赞叹:“哇噻,真不敢相信是我们的杰作”!又如,每到节日,我们都鼓励幼儿动脑动手参与美化环境,如:粘贴彩链、拉花,设计小挂饰等等,都是孩子自己设计、分工制作的。 3、日常生活中,对操作技能加以强化,使之转化为基本的劳动技能,⑴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自制食品活动,如“包饺子”,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和面,体会水、面多少与软硬的关系,孩子们有的包、有的擀皮配合默契,兴趣浓厚,包完饺子后还能主动清理桌面,巩固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水果拼盘”,幼儿自己动手清洗水果,选择搭配拼盘图案、味道,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审美能力;⑵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培养幼儿工作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值日生提出具体要求,如,照顾自然角,按时浇水喂养小动物,绘画每天天气情况,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做老师的小助手,发放作业,玩具,收拾餐具等,每天整理玩具柜,清擦小桌椅,修补图书等等;⑶开展种植活动,每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晴明前后,种瓜种豆”,让孩子亲自参加整地、选种、播种、管理和收获,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有利用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劳动是中提高使用工具的操作技能。收获的季节,让幼儿把收获到劳动果实拿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三、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培养幼儿操作动手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我们首先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经验和方法。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小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进亲子情感,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家长往往包办代替的太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重要途径。 2、及时进行家园双向反馈。如:有的孩子依赖性较强,需要及时鼓励和家园密切配合,于是我们要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进步情况,同时要求,家长在家统一要求,及时反馈在家情况,共同发展孩子操作能力。 总之,在培养孩子操作动手能力,要充分考虑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个体水平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日生活及各类活动之中,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环境深刻挖掘动手操作的多方面教育因素,将幼儿动手能力作为一种素质,切实地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权利,理解和重视幼儿发展的需求,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多种途径,为使幼儿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己动手做6集 》链接: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属幼儿素质教育范畴。素质教育的基础是面向全体幼儿,我们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是一种塑造受教育者完美人格的教育。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9.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与指导问题研究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 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43.幼儿园婴小班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4.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45.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
46.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优势
47.男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8.想像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9.对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思考
50.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51.男性幼儿教师专业意识访谈研究
52.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53.如何对幼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
54.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55.XX地区幼儿园课程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
5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调查及建议
57.大班幼儿主要吟唱歌曲来源.原因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
5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设计研究
59.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6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6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62.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63.0~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64.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65.幼儿园公开课的功能分析
66.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7.关于家园合作的策略考察与分析
68.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0.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71.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73.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研究
7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75.男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分析
7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77.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78.中班、小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使用言语的对比分析
79.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0.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81.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2.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8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研究
84.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的法律研究
85.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8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7.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88.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8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90.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9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92.5-6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
93.0-3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94.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95.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96.幼儿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97.学前教育本(专)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98.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9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
100.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10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102.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10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04.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10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06.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7.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利用情况调研
108.幼儿教师职前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成因
109.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研究
110.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1.幼儿自我控制的早期表现与影响因素
11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4.幼儿“跳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
1.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对幼儿园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在xx课中运用研究
3.教师幽默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试论幼儿教师教学幽默语言的作用
5.教学中幽默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研究
6.某某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7.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市为例
8.某某市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9.某某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0.某某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11.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的研究
1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14.某某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5.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16.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7.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18.某某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9.某某区幼儿性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陕南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21.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师评价
22.论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23.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村为例
24.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幼儿园为例
25.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26.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
27.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28.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农村幼儿园为例
29.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
30.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31.基于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32.浅谈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3.从学前儿童绘画作品中透析幼儿心理
34.浅谈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35.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36.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
37.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
38.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39.探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40.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41.幼儿阅读活动中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42.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的“挑战”
43.教师语言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44.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启示
45.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46.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及实践
47.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48.关于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研究
49.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5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51.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探新
52.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5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54.当前陕南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5.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6.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57.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研究
58.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方案的研究
59.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同情心(或移情能力)发展的研究
60.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61.幼儿安全概念的理解及其幼儿园主动的安全教育
62.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方案研究
63.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64.某某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有效策略的研究
65.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66.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67.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68.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69.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70.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71.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7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73.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74.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75.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76.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77.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78.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79.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80.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81.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2.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83.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84.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85.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86.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87.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88.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89.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90.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91.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92.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3.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94.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95.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96.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97.幼儿园网页制作
98.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99.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100.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10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10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03.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104.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105.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106.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107.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108.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109.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具体看你的方向而定1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 、关于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3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4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5 、关于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4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5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6 、关于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 、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 、关于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 、关于某市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21 、关于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2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23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24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25 、 35 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26 、关于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27 、关于幼儿教师离岗,跳槽现状的研究。 2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0 、关于小班幼儿教师与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的对比研究。 31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32 、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研究。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5、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6、 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7、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8、 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9、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11、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12、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15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16、 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17、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2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23、 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24、 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37、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38、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39、 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40、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41、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建议:1、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2、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3、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型论文也要有一定理论分析。以上课题可以代做!
劳动教育论文写法如下: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
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
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
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一)劳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对学生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若想学生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品质,有强不息的性格,须尽早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思想和行为,切勿剥夺了学生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平日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多参加学校的简易劳动以及一些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有了爱劳动的习惯,就会随之热爱学习。
反之,不爱劳动的学生也难以热爱学习。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品质,而这样的品质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它有助于历练意志、品质。学生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对学生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练都会让学生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抑制自身的惰性。并且在做家务劳动中,学生能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就会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
(二)劳动是促使学生更具责任心的抓手
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试想,一个不爱劳动的学生又怎能积极主动地做其他事情?那些从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主动打扫卫生的学生,在参加班级及校内外活动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教师和家长不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接受承担责任的素质教育,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篇1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体会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这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幼儿教师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它能够将深奥化为浅显,使抽象化为具体,同时还能化平淡为神奇,这样也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的求知欲,以是幼儿更加积极的学习,同时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很好的回应。下面我将从幼儿语言教育的不足之处及在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采取的措施出发,谈一谈在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体会。 1.当下幼儿语言教育的不足之处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非常重视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汉字的认读,而忽略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在选择语言方面的教育内容时,过分依赖教材,总是从教材中选择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文学作品,却忽略了对语言本身价值的挖掘。许多幼儿园还存在将口语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割裂开的错误认识,忽视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也将语言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搁置不管。再有就是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方面的缺憾,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幼儿园加大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却忽视了软环境的营造,许多教师对心理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做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交流环境,从而导致了幼儿冷漠,不注意自己语言的学习,这样也就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1 鼓励孩子,让孩子大胆开口 初入幼儿园的孩子,因为环境陌生,周围的面孔也陌生,常常表现出焦虑,少言,哭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孩子表达自己无助于无奈的一种方式。消除了孩子的焦虑,也就间接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了贡献。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入园鼓励有二人的方式,帮助幼儿消除焦虑等种种不良情绪。比如:在孩子入园一开始,幼儿教师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多表扬孩子,因为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在老师的影响下,孩子很快就会学会问老师"老师,早上好",或者问某位小朋友早上好,这样孩子刚入园时的紧张和拘谨感就慢慢消失了。当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的环境之后,他们的各种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同时他们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了,从而也就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初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对幼儿多多表扬与鼓励。 2.2 给孩子创设学习环境 当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之后,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将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的语言来刺激孩子,同时也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促进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条件。比如,可以让幼儿学儿歌,学诗歌,讲故事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2.3 游戏中言语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天性是玩,而玩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游戏。在游戏中的幼儿最真实,他们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所见、所问、所听都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这样就给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选择分角色的游戏,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在幼儿扮演每一个角色时,我们就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另外,角色的扮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此外,一些可以学习语言的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再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前提下,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2.4 抓住机会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小,交往是语言简单,而且动作要优于语言,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即使不会说,但他也会用动作表达。举例来说,一个幼儿在玩玩具,另一个孩子也想玩,他就会直接上前去抢,而不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这样就会引起冲突,是幼儿的行为受挫。所以教师可以教授孩子交往交际的能力,让每个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比如在"过家家"这种小游戏中,同伴可以说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一起玩吧"等等,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2.5 争取家园合作,保持家园一致性 在幼儿教师的领导下,的确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个较好的效果,但家长的作用也还不容小觑的。中国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许多家长都是讲孩子安置到幼儿园中,自己却不去管孩子。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如若想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个很好的提高,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只让教师去教,让学校去管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家长,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身边的温暖,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所以说,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全力配合,做到家园共教,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增加助力。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儿期这个敏感的阶段,一定要避免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各方面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3.总结 在读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体会深刻。我认为,在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识字的重要性相当,教师及家长朋友们,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时刻注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爱说话,并且爱说完整的话。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是全社会的责任,从教师开始,从家长开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我们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孩子随意随心表达自己,从而提高全社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篇2 论幼儿教育中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不仅是对成人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应拥有的必需品质。由于大部分独生了女从小缺少伙伴,加之成人教育方式上过度的包办,造成幼儿被成人世界紧密地包围着,发展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合作的精神,纠纷现象经常发生,他们交往实践少,经验缺乏,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得不到发展。而家长们大多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作者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幼儿学习具有较强的无意识性和模仿性,和任何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相比,幼儿都更容易受到外界感染,也更容易从环境中获得教育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利用环境,依托创设合作的园所环境,积极营造合作氛围,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墙饰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其变化多样、贴近幼儿等特点,通过墙饰来实现对幼儿产生直接的教育影响。主动地创设一些可以体现合作精神以及合作主题的墙饰,烘托幼儿园的合作氛围,进一步发挥墙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例如,可用拟人化的方法对介绍人体器官的知识类墙饰进行深入再造,让其真正成为会说话的墙,使幼儿不仅能够懂得每一器官各自有各自功能,同时懂得正是各个器官的密切配合才使每个人的身体保持了健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合作都是无处不在,让墙饰的教育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注意到,幼儿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通过共同玩耍相互熟悉并得到了交往经验。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由地交流,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也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各类文艺节目,让幼儿们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为什么这些演员们的表演能这么精彩”,经过讨论后使其真正明白:只有演员们相互配合并承担合作的责任才能完成。 二、科学组建与管理幼儿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然而,它需要教师前期精心的策划,也需要幼儿小组成员共同的努力。通常说来,合作小组的规模并非是越大越好,因为小组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幼儿们有相对更强的能力来实现互动,也使教师的组织活动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当然,小组规模也绝非越小越好,如果我们希望幼儿可以从同伴互动中获益,我们就不应把小组人数仅仅局限在两人。如果教师第一次尝试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或是幼儿还没有参与小组活动的经验,建议教师应该首先使用2人小组,最好不应超过3人。如果小组人数较多,幼儿之间不但不能产生很好的互动,而且此起彼伏的幼儿冲突将使教师疲于应付。在有多次活动开展经验后,随着教师和幼儿经验的逐步丰富,教师就可以采取4人以上小组来进行活动了。如果幼儿在上小班的时候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小组活动经验,在到了中班、大班时,他们就可以同时与更多的同伴产生互动。在大班时可让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进行“步调一致”游戏,或三人一组玩“套圈”游戏,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作质量。 三、利用文学作品和言传身教进行合作教育 在很多儿童作品中均有关于合作的话题,而故事又是孩子们十分喜闻乐见的,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谦让、爱护关心同伴等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比如:通过《金色的房子》可以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加快乐;通过《谁的本领大》可以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才能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幼儿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比如,在布置活动室时,多位教师们共同挂拉花、合作粘贴字画,可以让幼儿更加直接地感受合作的氛围,加深他们对合作的印象。 四、营造和创建幼儿合作机会 教师要想办法给幼儿创造提供和同伴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画中可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分工合作,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如在“世界地球日”这样的节日中,可以让幼儿合作完成画画,引导他们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之在完成图画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如:套花瓶、抛网等器械;翻饼、夹球走、二人三足等游戏,增强幼儿合作意识,使其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同时,还有些体育游戏可分小组竞赛,如竹梯子、抛接球瓶的游戏,从中引导幼儿学会以强带弱,共同完成一项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共同游戏的成功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给幼儿适时提供合作的机会,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多引导其更多地参加集体性游戏,使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五、教师对幼儿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六、结束语 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相互理解,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教育教研论文 2. 幼儿教育论文2000字范文3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浅谈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