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思辨研究的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思辨研究的教育论文

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应用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的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应用,欢迎大家参考。

【摘要】:

硕士毕业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论文水平的重要表现,考察其论文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重要的帮助,本论文以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xx年和20xx年硕士毕业生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意识逐渐增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同时存在述而不用、理解不准确、运用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因此,应注重从增强研究生方法自觉、严格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不断提升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水平。

【关键词】:

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

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90.1%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摘要: 基于对思辨与实证研究范式的分析, 探讨文献综述的特点及其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指出研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独特性, 所谓“文献法”不属于研究方法的范畴。而研究整合法是基于文献资料的实证研究方法, 它强调系统地收集、检索与筛选文献。元分析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旨在通过统计分析技术量化地整合相关研究主题的已有文献研究结果。研究整合法对撰写更为客观严谨的文献综述, 提升教育研究论文质量和促进教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研究整合法; 元分析; 对于教育学发展而言, 研究方法是决定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 它意味着教育学的科学性质。 当前, 在教育研究文献中, 比如, 调研报告、学位论文等, 经常看到有研究者在研究方法部分强调使用了“ 文献法 ” (也称为“文献综述法”或“文献研究法”) 。这种所谓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在撰写文献综述时, 对收集和整理的一些以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传统意义上描述性地分析与概括, 并以此作为提出研究问题的基础。对此, 有些教育研究者提出异议, 有人指出“文献法”不是研究方法, 而有人则强调它是研究方法, 甚至有时两种观点发生激烈的争论。 从研究方法的视角来看, 这种“文献法”能称之为研究方法吗?对于这个问题的澄清,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法的性质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 也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质量。 一、研究方法的范式之争 要明确“文献法”是否为一种研究方法, 有必要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加以梳理, 了解此问题背后的研究范式之争。教育研究范式是基于相应的方法论而形成的研究规范或模式, 它指导着科学研究采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基本范式可以简单概括为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 这也是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其中, 思辨研究关注解决应然问题, 强调建构概念、理论和观点, 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概念的、规范的问题, 而实证研究关注解决实然问题, 强调基于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信息来推论研究结果。 具体而言, 教育研究的思辨与实证范式有着不同哲学基础和研究取向。思辨研究强调研究者运用辩证法等哲学方法, 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逻辑分析, 阐述思想或理论。有观点认为, 思辨研究方法有着独特的本体论价值和突出的认识论价值, 这决定了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自然科学领域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实证研究则注重直接经验的作用, 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 对收集的数据或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 以事实为证据探讨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 思辨研究范式长期占有主导地位, 不过, 近年来实证研究不断受到关注。事实上,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不冲突对立, 实证研究往往需要思辨为依托, 思辨研究也需要实证来验证。 当前,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强烈地表现出实证研究的特征, 其背后以实证论作为哲学理念支撑, 认为所有知识都源自于感官经验, 进而生成新的知识。西方教育研究方法在传统上倾向于使用量化研究, 随后质性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更倾向于把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混合研究方法。量化、质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等实证方法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主流。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 也有人强调科学研究规范的核心是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在实证研究者看来, 撰写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综述而采用的所谓“文献法”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方法, 不具有实证研究的特征, 缺少系统规范的、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关于文献综述 针对一个研究主题, 人们往往从不同研究视角或基于不同理论加以探讨, 这也促使相关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因此, 每一位研究者在针对一个研究主题开展一项新的研究时, 往往需要收集、整理大量以往研究文献, 并分析、综合与新研究相关的信息, 据此为提出新研究问题做准备。文献综述往往体现着以往众多研究者的努力和成果。 具体而言, 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献进行的“再研究”, 属于“元研究”即“研究之研究”的范畴。对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概括, 有助于研究者充分了解以往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在新旧研究之间建立起联系。良好的文献综述通过广泛研究文献的探讨, 聚焦到研究者想探讨的研究问题上, 讨论和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新的研究, 为明确一个新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提供依据。 可见, 文献综述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文献综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献法”。 2.研究方法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服从于研究的主题和方法论。虽然从思辨研究的视角来看, “文献法”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质, 但是, 它是否能称之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值得商榷。 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包含一套程序或标准, 这套程序或标准表明研究结果是怎样获得的, 而且可以为同行重复采用, 这套程序或标准就是“科学方法”。宏观而言, 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方法的体系, 包括方法论、研究范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等。微观而言, 研究方法指具体的研究方法, 是研究者为了揭示事物的特点或规律, 而采用的系统的、规范的、可重复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研究目的的实现, 往往表现为直接服务于研究目的而采用的研究工具或技术。 概括而言, 在微观层面上, 教育研究方法一般要具有三个特性: 一是科学性。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研究方法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强调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或观察事实, 提出研究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分析资料, 验证研究问题, 以认识和探讨事物真相。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导, 这也影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从实证研究的视角看来, 仅仅凭借思辨方式进行研究, 其科学性很容易受到质疑。不过, 对于“科学”本身的辨析, 基于不同的哲学观, 思辨研究者仍然有理由坚称思辨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其科学性, 对此实证研究者似乎并不能从哲学观及认识论本质上彻底予以批判。 二是系统性。 研究方法应具有系统的、规范的程序或策略, 并且人们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规范应达成共识。当前, 一些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文献综述, 采用所谓的“文献法”并不具有系统性:一方面, 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检索和收集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 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分析缺乏系统性。一些文献综述并没有制定文献分析的标准和程序, 缺乏对以往文献的数据或信息进行严谨分析的技术和工具。 三是独特性。 不同性质的研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 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在教育研究领域中, 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或学位论文都要撰写文献综述, 都涉及对以往文献的分析讨论和综合概括, 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 即使“文献法”强调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质, 这种研究方法并不具有特殊性, 不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工具, 也不能称之为研究方法。而一些受到广泛认可的具体研究方法, 比如问卷法、访谈法等, 之所以能称之为研究方法, 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具有特殊性, 服务于其适用的特定研究目的。 3.“文献法”不是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可见, 对于教育研究而言, 撰写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文献综述是为一个研究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做准备或铺垫, 它是一个研究的重要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传统意义上描述性的文献综述缺乏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它本身并不属于具体研究方法的范畴。 即便思辨研究者认为撰写文献综述就是使用了“文献法”, 这种判断本身存在着思辨的逻辑误区, 即“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之间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仍然缺乏充分依据。文献综述是一篇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框架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本身并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并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一篇研究报告中有“文献综述”部分, 就称之为“文献法”, 这种逻辑关系显然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 不论从思辨研究的视角, 还是实证研究的视角, “文献法”的说法都很难成立, 而且这种说法过于模糊, 不够科学严谨, 没有表明具体的研究方法。况且, 对于大多数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而言, 不论研究者扛着实证研究的大旗, 还是走思辨研究的道路, 其研究目的往往并不是为了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质量并不决定研究目的的实现, 而研究方法则决定是否能实现研究目的, 因此, 也不能仅凭撰写了文献综述就强调研究使用了所谓的“文献法”。 当然, 撰写文献综述并不排斥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一篇研究报告采用科学、系统、独特的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那么这种方法就可以称为研究方法。比如, 在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 “文献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方式主要是利用二手资料进行分析, 文献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 (元分析法) 、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等。在教育研究领域, 有针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性的研究方法, 它探讨以往研究文献的特点和规律, 对研究文献进行科学、系统、独特地分析综合与归纳概括, 并服务于研究目的。不过, 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不称之为所谓的“文献法”, 而被称为“研究整合法”。元分析法是研究整合法中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整合法: 一种文献综述的方法 1.关于研究整合法 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 人们提倡一种更为科学严谨地综述已有研究文献的方法, 即研究整合法(Research synthesis methods) 。研究整合法是一种基于文献资料的实证研究方法, 对以往的研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 以生成新的知识或解释, 它包括拟订研究问题, 检索相关文献, 评价、分析、综合数据资料, 并解释研究结果等。研究整合法不同于所谓的“文献法”, 它强调研究要有系统的、明确的文献收集、检索与筛选的方法, 这意味着研究者对文献资料的全面收集、组织与管理。 研究整合法对分析已有研究文献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全面整体地、更为完善地认识已有研究文献, 以建立新旧科学知识的联系, 而且也有助于人们提升对已有研究的认识, 并拓展已有研究的范围。此外,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重要, 还因为其有助于人们认识已有研究的共识和冲突, 尤其针对相同的研究主题, 使用类似的研究设计而出现矛盾的研究结果时, 研究整合法有助于分析成因。对于教育科学而言, 与人的行为相关的研究情境更为复杂, 许多干扰因素难以排除, 一些自相矛盾的教育研究结果也备受质疑。而且每个研究在时间、样本、情境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每个独立的研究难以帮助人们基于研究结果作出决策, 这时研究整合法就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研究领域提倡研究整合法, 有助于对相关研究主题的各种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并对研究结果的多样性和矛盾之处作出解释。 研究整合法强调实证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注重以往研究者的研究事实, 而不是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或观点。研究整合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 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它是有效的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 它更为客观清晰地呈现研究现状, 更能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表现。研究整合法的不足在于, 它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文献资源来实施这种方法, 需要长期的实证研究及后续分析的积累。此外, 一些研究整合法的具体方法 (比如元分析法) 常常被认为分析技术上过于复杂, 因此对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和阅读者都可能具有挑战性。 概括而言, 研究整合法是运用特定的研究工具或手段对以往教育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讲,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称之为研究方法, 是因为它包括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特殊的研究方法。研究整合法强调发挥方法上的优势, 尤其是统计方法的运用, 使用系统分析技术对文献进行整合和综述。在研究整合法的一系列具体研究方法中, 元分析法受到广泛关注。 2.关于元分析法 元分析 (Meta-analysis) 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教育文献研究中受到推崇。一些研究者把元分析界定为一种研究方法, 而另一些人更倾向于把它视为一种研究整合法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技术, 也有学者甚至把元分析作为研究整合法的同义语。有人认为元分析在变量编码等研究环节具有其独特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统计技术, 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甚至元分析可以等同于研究整合法, 旨在定量地整合相关研究主题的已有研究结果, 从而确定这个研究主题的研究现状。 元分析有一套量化的统计方法, 可以用来综合分析大量研究数据和资料。元分析并不对以往研究结果做预判, 而是追求整体地看待以往研究结果, 目的在于得出有意义的推论。元分析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具有规范或标准, 在分析已有研究结果的过程中, 能够对以往研究进行整合的过程做出清晰报告, 以便于公开接受审核或重复验证;而且, 元分析能够以一种更有效、更细致的方式对大量以往研究文献进行有组织地分析与概括, 有助于发现已有研究的效用和相互关系。 元分析有着细致的研究步骤, 概括而言, 主要是界定研究问题、检索收集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编码、确定共同的测量指标、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 四、对教育研究报告及论文撰写的建议 1.提升文献综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当前教育研究报告及论文中,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式多属于思辨研究的范畴, 往往是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逻辑思辨分析, 这无可厚非。思辨与其他研究范式并不冲突, 教育研究范式应提倡多元化及各种研究范式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思辨与实证研究基于“应然”与“实然”不同视角来考察研究主题, 一些通过思辨研究方式来探讨的问题难以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 思辨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评估实证研究, 审视研究方法、概念、理论、反思和观点, 教育研究经常需要综合使用实证与思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实证和思辨两种基本方法是互相渗透的, 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者的解释。教育研究方法既需要基于“应然”对教育现状及其理论发展的严谨思辨, 也需要基于“实然”对教育规律及特点开展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不仅要充分关注价值判断的取向, 也要充分强调事实判断的取向。 但是, 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综述的思辨质量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比如, 有研究针对我国部分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分析, 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文献综述, 罗列文献, 缺乏实质的综述;参考的文献数量不够充分, 文献来源单一、缺乏精心选择;缺乏对文献的深度阅读和分析, 难以对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文献综述结构不合理, 写作不够规范。因此, 应提高撰写文献综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加强对已有文献的逻辑分析与概括的训练。 2.重视文献综述的实证方法 从当前教育研究论文所使用的研究范式来看, 有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教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指出思辨研究仍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方法, 量化研究比例很小, 呈现逐年略有上升趋势。当前在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之中, 实证研究方法越发受到重视。教育研究不断强调通过客观的、可证实的、可重复的实证方法来探讨相关教育研究问题。对于文献综述而言, 传统描述性的文献综述往往很难消除读者的种种质疑, 研究者可能会在主观上为了确保研究逻辑的一致性, 突出某种研究结论, 而回避既有研究中一些重要文献, 进而丢掉科学研究的客观公正性。 因此, 基于实证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有助于提升文献综述的质量, 也会更令人信服。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作为基于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 它们对于文献综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研究者希望提升对以往研究文献分析的质量, 那么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有助于撰写更为客观严谨的文献综述。 当然, 教育研究是否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要依据其研究目的。事实上, 一些教育研究报告的研究主题并不是以探讨以往研究文献为目的, 文献综述是研究的基础前提, 而不是研究的目的, 不一定要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来撰写文献综述。一个研究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方法要服务于研究目的。如果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以“研究整合法”或“元分析法”等实证方式来进行文献分析, 有助于实现研究目的, 那么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就不可或缺。 元分析作为一种量化的研究整合法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不断发展起来。元分析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需要相关研究领域前期积累大量的研究文献, 由于我国某些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积累有限, 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 需要不断努力开展丰富的教育研究来加以突破。 从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来看, 通过研究整合法 (比如元分析法) 等实证研究方式进行文献综述, 对提升教育研究论文质量和促进教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思辨研究法写的教育论文

摘要: 基于对思辨与实证研究范式的分析, 探讨文献综述的特点及其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指出研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独特性, 所谓“文献法”不属于研究方法的范畴。而研究整合法是基于文献资料的实证研究方法, 它强调系统地收集、检索与筛选文献。元分析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旨在通过统计分析技术量化地整合相关研究主题的已有文献研究结果。研究整合法对撰写更为客观严谨的文献综述, 提升教育研究论文质量和促进教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研究整合法; 元分析; 对于教育学发展而言, 研究方法是决定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 它意味着教育学的科学性质。 当前, 在教育研究文献中, 比如, 调研报告、学位论文等, 经常看到有研究者在研究方法部分强调使用了“ 文献法 ” (也称为“文献综述法”或“文献研究法”) 。这种所谓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在撰写文献综述时, 对收集和整理的一些以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传统意义上描述性地分析与概括, 并以此作为提出研究问题的基础。对此, 有些教育研究者提出异议, 有人指出“文献法”不是研究方法, 而有人则强调它是研究方法, 甚至有时两种观点发生激烈的争论。 从研究方法的视角来看, 这种“文献法”能称之为研究方法吗?对于这个问题的澄清,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法的性质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 也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质量。 一、研究方法的范式之争 要明确“文献法”是否为一种研究方法, 有必要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加以梳理, 了解此问题背后的研究范式之争。教育研究范式是基于相应的方法论而形成的研究规范或模式, 它指导着科学研究采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基本范式可以简单概括为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 这也是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其中, 思辨研究关注解决应然问题, 强调建构概念、理论和观点, 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概念的、规范的问题, 而实证研究关注解决实然问题, 强调基于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信息来推论研究结果。 具体而言, 教育研究的思辨与实证范式有着不同哲学基础和研究取向。思辨研究强调研究者运用辩证法等哲学方法, 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逻辑分析, 阐述思想或理论。有观点认为, 思辨研究方法有着独特的本体论价值和突出的认识论价值, 这决定了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自然科学领域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实证研究则注重直接经验的作用, 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 对收集的数据或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 以事实为证据探讨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 思辨研究范式长期占有主导地位, 不过, 近年来实证研究不断受到关注。事实上,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不冲突对立, 实证研究往往需要思辨为依托, 思辨研究也需要实证来验证。 当前,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强烈地表现出实证研究的特征, 其背后以实证论作为哲学理念支撑, 认为所有知识都源自于感官经验, 进而生成新的知识。西方教育研究方法在传统上倾向于使用量化研究, 随后质性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更倾向于把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混合研究方法。量化、质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等实证方法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主流。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 也有人强调科学研究规范的核心是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在实证研究者看来, 撰写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综述而采用的所谓“文献法”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方法, 不具有实证研究的特征, 缺少系统规范的、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关于文献综述 针对一个研究主题, 人们往往从不同研究视角或基于不同理论加以探讨, 这也促使相关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因此, 每一位研究者在针对一个研究主题开展一项新的研究时, 往往需要收集、整理大量以往研究文献, 并分析、综合与新研究相关的信息, 据此为提出新研究问题做准备。文献综述往往体现着以往众多研究者的努力和成果。 具体而言, 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献进行的“再研究”, 属于“元研究”即“研究之研究”的范畴。对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概括, 有助于研究者充分了解以往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在新旧研究之间建立起联系。良好的文献综述通过广泛研究文献的探讨, 聚焦到研究者想探讨的研究问题上, 讨论和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新的研究, 为明确一个新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提供依据。 可见, 文献综述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文献综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献法”。 2.研究方法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服从于研究的主题和方法论。虽然从思辨研究的视角来看, “文献法”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质, 但是, 它是否能称之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值得商榷。 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包含一套程序或标准, 这套程序或标准表明研究结果是怎样获得的, 而且可以为同行重复采用, 这套程序或标准就是“科学方法”。宏观而言, 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方法的体系, 包括方法论、研究范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等。微观而言, 研究方法指具体的研究方法, 是研究者为了揭示事物的特点或规律, 而采用的系统的、规范的、可重复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研究目的的实现, 往往表现为直接服务于研究目的而采用的研究工具或技术。 概括而言, 在微观层面上, 教育研究方法一般要具有三个特性: 一是科学性。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研究方法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强调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或观察事实, 提出研究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分析资料, 验证研究问题, 以认识和探讨事物真相。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导, 这也影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从实证研究的视角看来, 仅仅凭借思辨方式进行研究, 其科学性很容易受到质疑。不过, 对于“科学”本身的辨析, 基于不同的哲学观, 思辨研究者仍然有理由坚称思辨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其科学性, 对此实证研究者似乎并不能从哲学观及认识论本质上彻底予以批判。 二是系统性。 研究方法应具有系统的、规范的程序或策略, 并且人们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规范应达成共识。当前, 一些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文献综述, 采用所谓的“文献法”并不具有系统性:一方面, 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检索和收集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 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分析缺乏系统性。一些文献综述并没有制定文献分析的标准和程序, 缺乏对以往文献的数据或信息进行严谨分析的技术和工具。 三是独特性。 不同性质的研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 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在教育研究领域中, 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或学位论文都要撰写文献综述, 都涉及对以往文献的分析讨论和综合概括, 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 即使“文献法”强调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质, 这种研究方法并不具有特殊性, 不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工具, 也不能称之为研究方法。而一些受到广泛认可的具体研究方法, 比如问卷法、访谈法等, 之所以能称之为研究方法, 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具有特殊性, 服务于其适用的特定研究目的。 3.“文献法”不是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可见, 对于教育研究而言, 撰写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文献综述是为一个研究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做准备或铺垫, 它是一个研究的重要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传统意义上描述性的文献综述缺乏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它本身并不属于具体研究方法的范畴。 即便思辨研究者认为撰写文献综述就是使用了“文献法”, 这种判断本身存在着思辨的逻辑误区, 即“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之间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仍然缺乏充分依据。文献综述是一篇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框架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本身并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并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一篇研究报告中有“文献综述”部分, 就称之为“文献法”, 这种逻辑关系显然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 不论从思辨研究的视角, 还是实证研究的视角, “文献法”的说法都很难成立, 而且这种说法过于模糊, 不够科学严谨, 没有表明具体的研究方法。况且, 对于大多数教育研究报告或论文而言, 不论研究者扛着实证研究的大旗, 还是走思辨研究的道路, 其研究目的往往并不是为了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质量并不决定研究目的的实现, 而研究方法则决定是否能实现研究目的, 因此, 也不能仅凭撰写了文献综述就强调研究使用了所谓的“文献法”。 当然, 撰写文献综述并不排斥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一篇研究报告采用科学、系统、独特的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那么这种方法就可以称为研究方法。比如, 在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 “文献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方式主要是利用二手资料进行分析, 文献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 (元分析法) 、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等。在教育研究领域, 有针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性的研究方法, 它探讨以往研究文献的特点和规律, 对研究文献进行科学、系统、独特地分析综合与归纳概括, 并服务于研究目的。不过, 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不称之为所谓的“文献法”, 而被称为“研究整合法”。元分析法是研究整合法中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整合法: 一种文献综述的方法 1.关于研究整合法 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 人们提倡一种更为科学严谨地综述已有研究文献的方法, 即研究整合法(Research synthesis methods) 。研究整合法是一种基于文献资料的实证研究方法, 对以往的研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 以生成新的知识或解释, 它包括拟订研究问题, 检索相关文献, 评价、分析、综合数据资料, 并解释研究结果等。研究整合法不同于所谓的“文献法”, 它强调研究要有系统的、明确的文献收集、检索与筛选的方法, 这意味着研究者对文献资料的全面收集、组织与管理。 研究整合法对分析已有研究文献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全面整体地、更为完善地认识已有研究文献, 以建立新旧科学知识的联系, 而且也有助于人们提升对已有研究的认识, 并拓展已有研究的范围。此外,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重要, 还因为其有助于人们认识已有研究的共识和冲突, 尤其针对相同的研究主题, 使用类似的研究设计而出现矛盾的研究结果时, 研究整合法有助于分析成因。对于教育科学而言, 与人的行为相关的研究情境更为复杂, 许多干扰因素难以排除, 一些自相矛盾的教育研究结果也备受质疑。而且每个研究在时间、样本、情境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每个独立的研究难以帮助人们基于研究结果作出决策, 这时研究整合法就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研究领域提倡研究整合法, 有助于对相关研究主题的各种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并对研究结果的多样性和矛盾之处作出解释。 研究整合法强调实证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注重以往研究者的研究事实, 而不是研究者的主观判断或观点。研究整合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 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它是有效的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 它更为客观清晰地呈现研究现状, 更能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表现。研究整合法的不足在于, 它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文献资源来实施这种方法, 需要长期的实证研究及后续分析的积累。此外, 一些研究整合法的具体方法 (比如元分析法) 常常被认为分析技术上过于复杂, 因此对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和阅读者都可能具有挑战性。 概括而言, 研究整合法是运用特定的研究工具或手段对以往教育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讲,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称之为研究方法, 是因为它包括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特殊的研究方法。研究整合法强调发挥方法上的优势, 尤其是统计方法的运用, 使用系统分析技术对文献进行整合和综述。在研究整合法的一系列具体研究方法中, 元分析法受到广泛关注。 2.关于元分析法 元分析 (Meta-analysis) 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教育文献研究中受到推崇。一些研究者把元分析界定为一种研究方法, 而另一些人更倾向于把它视为一种研究整合法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技术, 也有学者甚至把元分析作为研究整合法的同义语。有人认为元分析在变量编码等研究环节具有其独特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统计技术, 也是一种研究方法, 甚至元分析可以等同于研究整合法, 旨在定量地整合相关研究主题的已有研究结果, 从而确定这个研究主题的研究现状。 元分析有一套量化的统计方法, 可以用来综合分析大量研究数据和资料。元分析并不对以往研究结果做预判, 而是追求整体地看待以往研究结果, 目的在于得出有意义的推论。元分析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具有规范或标准, 在分析已有研究结果的过程中, 能够对以往研究进行整合的过程做出清晰报告, 以便于公开接受审核或重复验证;而且, 元分析能够以一种更有效、更细致的方式对大量以往研究文献进行有组织地分析与概括, 有助于发现已有研究的效用和相互关系。 元分析有着细致的研究步骤, 概括而言, 主要是界定研究问题、检索收集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编码、确定共同的测量指标、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 四、对教育研究报告及论文撰写的建议 1.提升文献综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当前教育研究报告及论文中, 文献综述的撰写方式多属于思辨研究的范畴, 往往是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逻辑思辨分析, 这无可厚非。思辨与其他研究范式并不冲突, 教育研究范式应提倡多元化及各种研究范式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思辨与实证研究基于“应然”与“实然”不同视角来考察研究主题, 一些通过思辨研究方式来探讨的问题难以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 思辨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评估实证研究, 审视研究方法、概念、理论、反思和观点, 教育研究经常需要综合使用实证与思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实证和思辨两种基本方法是互相渗透的, 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者的解释。教育研究方法既需要基于“应然”对教育现状及其理论发展的严谨思辨, 也需要基于“实然”对教育规律及特点开展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不仅要充分关注价值判断的取向, 也要充分强调事实判断的取向。 但是, 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综述的思辨质量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比如, 有研究针对我国部分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分析, 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文献综述, 罗列文献, 缺乏实质的综述;参考的文献数量不够充分, 文献来源单一、缺乏精心选择;缺乏对文献的深度阅读和分析, 难以对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文献综述结构不合理, 写作不够规范。因此, 应提高撰写文献综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加强对已有文献的逻辑分析与概括的训练。 2.重视文献综述的实证方法 从当前教育研究论文所使用的研究范式来看, 有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教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指出思辨研究仍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方法, 量化研究比例很小, 呈现逐年略有上升趋势。当前在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之中, 实证研究方法越发受到重视。教育研究不断强调通过客观的、可证实的、可重复的实证方法来探讨相关教育研究问题。对于文献综述而言, 传统描述性的文献综述往往很难消除读者的种种质疑, 研究者可能会在主观上为了确保研究逻辑的一致性, 突出某种研究结论, 而回避既有研究中一些重要文献, 进而丢掉科学研究的客观公正性。 因此, 基于实证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有助于提升文献综述的质量, 也会更令人信服。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作为基于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 它们对于文献综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研究者希望提升对以往研究文献分析的质量, 那么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有助于撰写更为客观严谨的文献综述。 当然, 教育研究是否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要依据其研究目的。事实上, 一些教育研究报告的研究主题并不是以探讨以往研究文献为目的, 文献综述是研究的基础前提, 而不是研究的目的, 不一定要采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来撰写文献综述。一个研究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来撰写文献综述,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方法要服务于研究目的。如果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以“研究整合法”或“元分析法”等实证方式来进行文献分析, 有助于实现研究目的, 那么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就不可或缺。 元分析作为一种量化的研究整合法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不断发展起来。元分析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需要相关研究领域前期积累大量的研究文献, 由于我国某些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积累有限, 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 需要不断努力开展丰富的教育研究来加以突破。 从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来看, 通过研究整合法 (比如元分析法) 等实证研究方式进行文献综述, 对提升教育研究论文质量和促进教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应用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的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应用,欢迎大家参考。

【摘要】:

硕士毕业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论文水平的重要表现,考察其论文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重要的帮助,本论文以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xx年和20xx年硕士毕业生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意识逐渐增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同时存在述而不用、理解不准确、运用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因此,应注重从增强研究生方法自觉、严格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不断提升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水平。

【关键词】:

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

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90.1%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思辨性研究论文目录

1、所报告的结果或理论具有普遍性一般学术探讨文章俗称“议论文”,是思辨性研究论文这类论文的文体结构灵活多变,它主要依据研究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现成的文献资料就可写成,无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行动。思辨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为其基本特征,在内容上,注重观点创新、理论深度和学术研讨;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归纳与演绎。 2、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新结果。 3、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 4、论文构思新异,或者以新方式说明老问题。 5、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 6、论文以简明方式综合了新的研究数据。 7、论文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种理论观点的问题或局限。 8、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图式、思路或者实验(或实践)操作。

一切论文尽在 site:lunwenwy.com

思辨研究的论文可以讨论吗

1、所报告的结果或理论具有普遍性一般学术探讨文章俗称“议论文”,是思辨性研究论文这类论文的文体结构灵活多变,它主要依据研究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现成的文献资料就可写成,无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行动。思辨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为其基本特征,在内容上,注重观点创新、理论深度和学术研讨;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归纳与演绎。 2、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新结果。 3、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 4、论文构思新异,或者以新方式说明老问题。 5、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 6、论文以简明方式综合了新的研究数据。 7、论文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种理论观点的问题或局限。 8、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图式、思路或者实验(或实践)操作。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虽然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但是一定考虑是否可以做到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注意不要题目选的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热点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学科交叉或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等。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收集(或者叫“文献检索”)并细读相关的研究资料与理论依据。

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查找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与核心问题。

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数据和(实证)分析。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最后得到“脱离主题”的结果。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方法。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

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上衔接关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设计论文框架,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

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引用、修改、增减),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自成一体,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在这一步,有时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基础专业知识(例如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资料或材料或拜访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还对时间要作出安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就可能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

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或调整选题。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花费的时间一般也不会很多。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时作者一定要舍得“割爱”,割舍那些用不上的材料。硕士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但也要注意选题范围太小的问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

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根据学术堂了解,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主要遵循以下五大步骤:1、确定论文选题在硕士论文的选题上需要注意“五新”,即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同时需要在选题时注意题目不能过大,自己要能驾驭。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2、围绕选题,回顾相关理论和研究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相对好查询,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大。进行这一步的原因之一就是确定你的论文内容没有重复别人的工作;在查找的过程中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3、提出理论假设或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在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表达上,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4、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实证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5、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什么样的论文属于思辨研究

教育论文可分为一般论文和特殊论文两类,两类论文有其不同特征。但两类论文的撰写,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分析(或陈述)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探讨两类论文共同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论文的评价,一般认为有五个评价标准。这五个评价标准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是评价一篇教育论文是否优良的基本依据。关键词:两类论文;解决(或回答)问题;评价标准怎样写好一篇论文常常与如何评价一篇论文有关,因为值得了论文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就大致知道了写好一篇论文的方向和要求。一 教育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学术探讨文章,另一类是特殊研究报告。两类论文各具不同的特征。一般学术探讨文章俗称“议论文”,是思辨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的文体结构灵活多变,它主要依据研究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现成的文献资料就可写成,无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行动。我国教育期刊上发表的大多是此类论文。思辨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为其基本特征,在内容上,注重观点创新、理论深度和学术研讨;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科学抽象等定性分析法;在行文上,重论述轻叙述,重考证轻实证,重文献注释轻图表统计,重理论推理轻实践检验。特殊研究报告大多是实证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包括教育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行动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之所以称为“特殊论文”,是因为这些研究报告的文体有其独特的结构模式。例如,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为:①报告的题目;②问题的提出;③研究方法;④实验的结果;③讨论与结论;⑥参考资料。一般而言,实证性研究的文体结构严谨,表述规范,格式相对固定,具有“应用文”文体的某些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需经历一定的研究行动或研究实践才能完成。这类论文以检验假设、证实理论判断,或获得经验体会为主要特征。在行文上,一般先陈述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或假设,有关变量、研究过程和方法,然后,重点陈述研究结果,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最后,针对所得的研究结果,回答对理论假设的检验情况和是否达到研究目的、解决了研究问题,或陈述研究者的见解,也可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必须注意的是,对研究问题、变量、过程与方法的陈述,要清晰、准确,简明扼要;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要客观、平实,条理清楚;讨论问题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语体,恰如其分地阐析和评价;作结论应全面归纳、高度概括。虽然上述两类论文的特征有异,但由于教育研究过程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两类论文的撰写大致按此过程展开,因此两类论文的评价标准也有共性。二 1974年出版的《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第二版)规定了心理学研究论文的格式和写作方式。这一手册已成为心理学杂志发表论文报告的标准。据有关研究,心理学论文与研究报告的评价有如下8条标准:1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新结果;2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3论文构思新异,或者以新方式说明老问题;4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5论文以简明方式综合了新的研究数据;6论文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种理论观点的问题或局限;7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图式、思路或者实验(或实践)操作;8所报告的结果或理论具有普遍性。这八条标准中,突出了对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见第1、2、4、8条),注重论文的创新性(见第1、3、5、6条)以及应用性和推广性(见第2、8条),此外,还重视论文的思路、价值、以往研究探讨、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结果的解释等问题的评价。《美国心理学会手册》建议,在第一稿写好后,应让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来阅读和评价,而不应只让“朋友”来评定,这样才会更容易发现问题或错误。文章还要注意书写整洁和段落分明,这样会使论文阅读效果更好。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对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规定和要求,一篇优良的心理学论文或研究报告,大致应回答五个基本问题:1你研究什么问题?2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3你用什么方法去研究?4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5你如何解释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将这五条评价标准赋予不同的内涵(即赋予教育论文评价方面的具体要求),那么,这五条标准也可作为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标准。达五条标准以“问题”为出发点和归结,以逐步回答问题为主线,体现了一般的教育论文和特殊的教育研究报告所共同具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这一基本研究过程。作者试图根据教育研究的情况,对上述五个评价标准的内涵作进一步阐释。(一)你研究什么问题研究以问题为诱因和起点,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优劣,首先要判断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陈述是否明晰和具体。有经验的研究者,一般根据研究课题的内涵和课题领域的实际,去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内容,进而确定论文的体系结构。一篇论文要探讨的具体问题以3至6个为宜,对每一个研究问题都要明确研究什么内容。要判断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别人已经解决了、哪些是人们尚未解决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探讨性”、是否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研究问题的提出,角度要新,要有深度、有启发性,有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价值。还要清晰认识问题的重点、关键和难点,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每个研究问题的组合和排序,要显示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应具备完整性和严密性。(二)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质量时,还要看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选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课题的社会实践意义和理论建树价值。要判断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学科建设,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可能产生的贡献。作为评价者,主要是通过通读全文后的反思,综合分析研究成果的作用和价值,来判断作者研究这个课题的必要性。(三)你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在特殊研究报告中,通过分析研究方法的适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可判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因此要重视研究方法的评价。在教育调查论文和教育实验报告中常常用专门一部分或一段文字叙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过程,目的是让读者分析和判断该课题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适合性和科学性,从而判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进而考虑是否接受研究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在许多学术论文中,虽然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专门的阐述,但常常关注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思路,这也属研究方法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有时探讨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往往决定一篇论文的成败。只有思维方法正确,才能把研究问题引入讨论和深化。思维方法独特,还可以导致问题创新。(四)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论文的创新性是评价一篇论文水平高低的核心和重点。在实证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在思辨研究中的新论点和独到的分析,甚至所用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均可视为论文的创新性。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可有如下几种方法。1根据论文中的文献述评。探讨以往有关文献,可发现该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新起点,从而判断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区别哪些内容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哪些内容是创新成果、哪些内容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的成果。2根据研究结果。在特殊研究报告中,研究结果往往包含研究者的新发现,研究结果越丰富,研究者的新发现可能就多。重要发现会使人眼前一亮。一般学术论文,则要根据作者的理论观点去判断其创新性。3根据论文中的明确表述,结合评价者的知识经验。通过论文中“摘要”、“分析”和“结论”等判断论文的新观点、新见解和新结论,在行文中常用“我们认为……”、“我们的结论是……”等字样。但必须指出,有的论文作者自认为是他们的新观点和独到见解,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因此,需对课题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结合评价者的知识经验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五)你如何解释发现的问题对特殊研究报告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论文是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研究结果时,是否结合研究者所掌握的有关情况,拓宽研究视野,是否对检验假设的情况能作恰当的解释,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合适的说明。对一般学术论文的评价,主要看分析问题是否有深度,对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对事件的评价是否恰如其分,对观点的论述是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等。无论何种教育论文,都要求观点鲜明、正确,有说服力;解释或论述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性和完整性。总之,评价一篇教育论文一般应从问题陈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分析深度、文章的结构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去评价。重点是看研究课题的价值和研究者是否正确地解决了研究问题,或解决问题过程是否包含着创造性,是否达到研究目的。

思辨可以从其字面意思来理解:思考辨别。思考是一定要的,但这个辨别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辨别,它是一种思考后的反思和反思后的思考,其中又包含了接受和批判在内,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批判继承

教条化、抽象化、思辨化指囿于理论框架,囿于理论思维逻辑进行系统化的、逻辑化、系统化的演绎;这种演义的弊端是一切以本系统理论为出发点,把所有东西都用本理论进行解释,都纳入本系统,虽然系统,但是已经僵化,没有活力;思辩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忌,就如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以玩弄概念为目的;思辩和思辩化有本质区别;一般理论都有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是不是那么系统化,后期越来越系统,同时越来越囿于概念,囿于基于概念的逻辑推理,越来越僵化;这也是理论的辩证法吧:)如果我们把思辨与分析看做是两种具有本质区别的哲学研究的方式,那么可以说:思辨指不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的哲学研究,我们可以以逻辑方法和逻辑分析为一条清晰的界限,把思辨与分析清楚地区分开来.对于“分析”与“思辨”的区别,一些赞同分析方法的哲学家把分析哲学描述成“分析和定义我们的根本概念,并且清晰地陈述和坚决地批判我们的根本信念”,同时为思辨的哲学提供了以下描述:思辨的哲学的“目的是接过各门科学的结果,并为这些结果加上人类宗教和伦理经验的结果,然后对这个整体进行反思。它的希望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许能够达到一些关于宇宙本质的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前景的一般结论”。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孔子提出的仁直到朱熹那里才真正称得上被理论化、思辨化、体系化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