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管理会计论文目标成本

发布时间:

管理会计论文目标成本

20世纪中期,管理会计完成了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创新,使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的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1、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彼、知己,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求企业总体性的竞争战略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单位、各个环节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并将新兴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ABC、ABM、JIT、TQC和FMS等贯彻始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所有这些方法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正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和“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现代管理会计不只要求估算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设计、制造和营销成本),同时还要求估算产品消费者(用户)的成本(产品的使用成本,如汽车制造商在产品出售以后,还要追踪了解汽车的油耗和维修、处置成本等)。可见它超出传统的只从产品的生产企业看成本问题,而扩展到同时从产品的使用者看成本问题,实现了成本的企业观向社会观转变。这样做,既能有助于通过对产品生产者成本与使用者成本消长关系的综合判断,还能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入”与“向外扩展”并举从另一个角度的体现。3、从“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eosting)和同它密切联系的‘Kaizen(日本词汇,意为“持续不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成本计算法“看,目标成本计算法是根据市场导向来制定产品成本目标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先根据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确定一个能够让顾客接受的营销价格,作为目标售价,然后,以目标售价为基础,扣除企业要求达到的目标利润,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是强调应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设计这些产品投产前的前期阶段上,依次为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制定成本目标。如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目标不能实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目标利润不能实现,管理当局就应重新审视这一产品生产的可行性。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如果从总体上还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原定的生产方案就应被更可行的生产方案所取代。如原有的生产方案通过”基准衡量“(Benchmark)(同企业内、外最先进业绩基准进行对比),认定在某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控。则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部门要联合攻关,实施”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VE通过对产品功能(function)与成本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research),寻求得到一个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cost reductionprogram),它既能实现提供的产品的功能(Function)即可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把它生产出来,以达到外界的顾客满意与企业的成本目标相一致。与目标成本计算法密切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目标成本计算程序所确定成本目标,进一步具体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直至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体执行人员,促进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不断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使整个生产经营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以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目标的顺利和超额实现。可见,上述“目标成本计算法”与“Kaizen成本计算法”相结合的整个程序,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二、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从应用的指标看,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所以,财务会计应用的指标,基本上是历史性的、滞后性的指标(Lagging indicators),而管理会计为了协助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用的指标必须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指标(leading indictors)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职能。较具体地说,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中,领导者竞争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具体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战略制定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6es、threats、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都是关系到企业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前导性分析。在目标成本计算法中的目标售价与目标成本,业绩评价中的“基准衡量”(Benchmark)也是这样。与宏观管理会计中的社会折现率、外部性(extemalities)问题的计量,以及国际管理会计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别税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风险报酬率等,都是属于前导性指标,都是用于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发挥重要作用。三、计量方式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从计量的方式看,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不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将“货币计量”定于一尊,而应实行“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有些指标在采用货币计量方式的同时,很多指标还要求采用多样化的非货币计量方式。综合性是财务计量的特点和优点。财务计量形成的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财务成果,如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利润;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及其存量的占用情况;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等。根据这些指标人们可对企业生产经营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但“综合”还必须同“分析”相结合,使人们进一步掌握综合性成果得以形成的在深层次起作用的非财务性因素,使人们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财务计量重“综合”,非财务计量重“分析”,二者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因为综合与分析相结合,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面向市场,以顾客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取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价值”(customervalue)(“顾客愿意支付的代价”)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之源。在企业内部,要实行“人本管理”,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充满生机和活力。与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相适应,非财务指标体系的组成,可大致区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顾客导向方面。(1)直接方面:顾客的忠诚和满意程度,对顾客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产品市场占用率的消长,同上、下游企业的协调配合的完善程度等。(2)相关方面:生产系统的灵活性,科技开发、产品开发的超前性,产品新品种投产的频率,JIT、TQM的实施效果,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性等。2、以人为中心方面。生产的安全性和技术装备水平,人才开发的超前性,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团队精神、思想交流、知识共享和创新精神的发挥程度等。3、综合方面。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整体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生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对企业的盛衰成败、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只有从广阔的视野和较深的层次,对它们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竞争地位、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四、学科的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高度综合“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首要职能。因而从事决策研究的现代管理会计自然就成为与管理融为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它的性质是与现代化管理的性质为转移,并随着现代管理会计性质的发展而发展。但就其根本的特性看,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以此作为出发点,来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和相关学科的组成。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不能只关注它的技术层面,更应把重点放在它的社会文化层面上。据此,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学科,可以区分三个层次,即上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属于上层的相关学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学管理的人当然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能精通,但至少要有基本的了解,重要的是能确立一个“人文视野”(Humanisticperspective)。属于中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财务学和预测、决策学等。属于基础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数学、信息技术(IT)等。从现代管理会计以上三个层次的相关学科的组成,可以看到其学科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的鲜明特点。五、决策支持模式从科学观向人文观转变前已指出,管理首先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由此可见,管理决策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起着主导作用。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特性自然是依管理的特性为转移,并随着管理特性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中期,现代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对管理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科学观决策模式的形成和广泛应用。科学观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决策目标遵循“最优化准则”,要求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在一定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严密的数量分析,求解数学模型,从中引出基本的结论。可见这一决策模式,是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并居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在管理中要求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在决策中相应地要求实行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不同于上述科学观的决策模式,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也就是认定决策者是从“主观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自己“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尽可能达到“最优解”。正如管理大师西蒙教授(1988)所说:“我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寻求最优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经济行为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与“人文观决策模式”的要求相适应,要求管理会计师,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人员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首先要认识到:“满意性准则”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准则,它不严格要求“精确定量”,而首先要求“思辨定性”,因而采用的决策支持模式,就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而应放在围绕决策目标,拟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对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权衡利害、比较得失;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者择善而从,作出满意的选择,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满意解”。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人的因素总是居主导地位的。决策的层次越高,涉及的面越广,情况越复杂,战略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越强,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洞察力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屋建瓴式的综合判断,就越带根本性。由此可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遵循满意性准则进行决策,更重视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智能与判断、认知和感悟,也意味着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层次更深、境界更高的发展阶段。从上述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可以看到:我们已经不能从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了。现代管理会计已经同“财务会计”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管理会计探析论文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管理会计探析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1 管理会计起源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泰罗的科学原理为基础,形成了以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为主要支柱的早期执行性会计,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管理会计理论的形成时期,1952年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一专有名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涉及计划、考核、控制、决策等职能,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

2 管理会计的涵义、职能作用

2.1 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是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独立的概念,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

2.2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解析过去: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

(2)控制现在:管理会计在控制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3)筹划未来:预测与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管理会计对企业而言作用甚大,其可提供战略决策信息以及帮助制定商业战略,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可以计量财务和非财务绩效并报告给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融资和激励策略,计划长期、中期、短期的运营,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帮助实施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程序等。

3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区别

(1)主体不同。财务会计往往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

(2)基本职能不同。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

(3)具体工作目标不同。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团体或个人提供会计信息服务;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4)依据不同。财务会计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管理会计则不。

(5)处理方法及程序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

(6)信息特征不同。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时间特征不同:前者大多为过去时态;后者则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②信息载体不同: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③信息属性不同: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

(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相对成熟,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

当然,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作为会计工作的两个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存在区别恰能说明,市场主体信息需求的各异、目标任务的不同和外部经济环境发展都对管理会计的产生及成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4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4.1 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

4.2 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4.3 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但在实践运用中,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4.4 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背绩效评价的初衷的。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和顾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会计工作表面上看只是企业的内部的事情,但实际上与整个经济的运行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一定的影响。只有不断强化企业会计管理的建设,加强监督职能,完善企业内部对会计工作的控制,才能让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管理成本会计论文题目

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

毕业论文的题目各种各样,那么我们要怎么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蒐集的一些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的相关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 会计方法演变与会计准则 2. 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 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判断 4.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研究 5. 财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6. 企业管理中的学习型会计行为 7.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其规范 8. 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研究 9.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体系研究 10. 会计准则国际比较研究 11. 中西方会计理论比较研究 1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资讯质量与监管研究 13. 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研究 14. 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的比较研究 15. 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6.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研究 17. 资本成本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18. 有效市场假说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资讯披露差异分析 19. 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20.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21. 我国会计资讯化问题研究 22.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23. 企业融投资中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24. 企业会计监督相关问题研究 25. 会计主体行为与会计资讯质量关系问题研究 26. 关联方关系与交易的会计税务问题研究 27. 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28. 公司治理与会计资讯价值的实证研究 29. 资本市场背景下独立审计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30.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资讯质量研究 31.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 32. 防范企业会计资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 33.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34. 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35. 标杆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36. 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探讨 37. 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研究 38. 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9. 面向价值最大化的成本管理体系 40.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41.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研究 42. 基于价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43.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研究 44. 财务报表分析若干问题探究 45. 法务会计研究综述 46. EVA激励报酬体系研究 47. 制造业成本管理国际比较与创新 48.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粉饰及其应对措施 49. 事项会计研究 50. 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 51.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影响机制 5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5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经济学分析 54. 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研究 55. 反倾销会计研究 56. 嵌入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57. 基于企业流程的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58. 对我国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再思考 59. 新形势下管理会计框架重建的思考 60.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 61.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 62. 我国发票市场若干问题研究 63. 管理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 64. 浅议商业伦理与会计缺信 65. 防范会计资讯舞弊的对策研究 66. 电子商务会计研究 67. 知识经济下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68. 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资讯质量研究 69. 企业环境会计研究 70. 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71. 证券市场资讯不对称研究 72. 国有股流通问题研究 7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研究 74. 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 75. 审计与经济安全研究 76. 折旧会计问题研究 77. 中外 *** 财务报告的比较研究 78. 宗教组织会计研究 79. 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研究 80. 中外租赁会计的比较研究 81. 基金会计研究 82. 上市公司会计资讯的披露 83. 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探讨 84.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85. 会计伦理的初步研究 86.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 87. 会计资讯特点及其完善 88. 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研究 89. 降低企业成本途径的探讨 90. 关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91. 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 92. 论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 93. 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94. 我国会计准则评价机制构建初探 95. 会计准则执行框架构建 96.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97. 试论我国内部控制资讯披露及其发展 98. 内部控制与会计资讯质量控制 99. 内部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100. 论会计资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01.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 102. 对会计计量模式革新的探讨 103.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104. 企业并构的财务问题研究 105.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106. 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107.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108.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109.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110.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1. 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112. 加强网路会计的舞弊防治 113. 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审计中的舞弊风险 114. 论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115.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 116.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117. 审计人员行为的经济分析 118. 如何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会计专业论文选题到20旋转,关于会计这个专业的。题目比较好,这样有助于老师为你通过

大多数同学在论文设计初期对于论文的题目无从下手,一方面确实不知道些什么,另一方面就是怕题目太大,后期完成不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 财务管理 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1、 论财务业务一体化导向的财务流程重组

2、 论财务 报告 的改进

3、 论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

4、 论财务机制

5、 论财务报表的粉饰

6、 论财务报告分析

7、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8、 基于CFO制度框架的财务组织重塑与持续改善:价值、战略、流程与平衡

9、 论财务管理在 保险 企业 市场营销 中的运用

10、 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

11、 论财务与营销的结合

12、 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障体系

13、 论财务决监的职能定位

14、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

15、基于需求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1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基于紫鑫药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关联分析

18、浅谈__省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19、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20、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21、论企业并购及其相关的审计风险

22、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以碧桂园集团为例

23、对固定资产折旧与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

24、__经济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的问题研究

25、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浅析

26、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27、由财务舞弊案列探讨审计 方法 的运用——以北大荒集团为例

28、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29、中小企业营运资金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比较分析

30、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32、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企业所得税的不同影响分析

33、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

34、试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35、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探析

36、资产减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37、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析—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8、“营改增”对上海市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39、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探析—以中航油公司为例

40、浅谈上市公司资产粉饰——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

41、应收账款审计的策略性探析—以超日太阳公司为例

42、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探究

44、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古井贡酒为例

45、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与治理 措施 ——基于洪良国际IPO造假案例分析

4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规范的思考---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7、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探究

48、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49、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析

50、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51、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失控成因与对策

52、论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3、内部审计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54、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天津磁卡为例

55、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世界通信为例

5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57、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58、企业降低成本途径探讨

59、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60、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质量的探讨

61、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62、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63、资产减值准备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

6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探析

65、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华达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分析

66、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67、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68、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__省农信社为例

69、我国上市银行财务信息披露的探析-以国有股份制银行为例

70、营业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MBA财务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1、__企业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的研究

3、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4、低碳经济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研究

5、董事会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6、董事长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7、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8、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__的数据

9、公司价值、资本结构与经理管理防御

10、公司治理结构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11、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12、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关系研究

1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中的应用——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

14、股权激励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来自__的 经验 证据

15、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6、股权结构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来自——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7、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18、会计信息质量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吗?

19、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20、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研究——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1、基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发展

22、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分配实证研究

23、基于投资收益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效率研究

24、金融契约、控制权配置与企业过度投资

25、控股股东、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

26、论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自__的经验证据

27、论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质量特征

28、媒体监督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29、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30、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31、中小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

3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34、中小企业筹资困境及对策

35、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探讨

36、中小 企业管理 会计问题研究

37、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3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及国际借鉴

39、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浅析

40、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中的收益质量分析

41、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42、重要性原则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43、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44、战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45、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46、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链之优化

47、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

48、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战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50、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中国出口经济收益及出口外资渗透率分析——基于国民收入视角

[2]消费者信息隐私保护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

[3]财政分权是否促进了新型城镇化

[4]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及其影响研究

[5]财政分权与中国省际科技—金融耦合效率:抑制还是促进?

[6]巴西对非洲投资的战略、政策及特点

[7]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须多方共同努力

[8]政府竞争、产业集聚与地方绿色发展

[9]财政分权与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中介效应

[10]银行要做老年人“生活伙伴”和“智慧助手”

[11]量质并举 加速“惠农e贷”扩面上量

[12]以服务之优赢业绩之优

[13]充分发挥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

[14]党建引领促发展 我为党旗添光彩

[15]幼儿园 教育 经费支出园际差异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16]西部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融资对策研究

[17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影响因素与控制关键点探析

[18]财政支持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稀土上市公司的数据

[19]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收入水平比较

[20]中国城市扩张的环境质量效应研究

[2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研究——评《会计信息化原理与应用》

[22]上海社会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转型研究

[23]除了开动印钞机 美国已别无选择

[24]“国家账本”凸显积极财政持续发力

[25]小区公共收益如何依法处置

[26]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27]控制地产与金融风险 关键是打破其自我强化的过程

[28]进一步拓展香港与内地投资合作空间

[29]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青海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30]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推进财政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31]狠抓工作落实 加快永济发展

[32]慢审细嚼勤翻译——函数应用题求解之道

[33]结构性减税的普惠性效应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34]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31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35]政府支持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36]会计专业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7]中国金融开放的三个阶段:从局部开放走向全面开放

[38]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创新与实践

[39]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

[40]企业区域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石油企业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2)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高级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有哪些好写的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起源于财务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更好的实现管理控制目标。管理会计作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在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分析企业哪项业务成本偏高及其原因,并对其提出建设性意见。管理会计不是单纯的成本管理,而是在基础的成本控制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会计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管理会计实际上是管理和会计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管理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和具体两个层次,其中基本目标是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升服务效益,具体目标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规划,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对企业各项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等。

(一)成本控制离不开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曾被称为“成本”会计,总体看来,现代管理会计具有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职能。管理会计所做的分析基本全部围绕成本,通过对企业成本的预测、计算、控制等过程,得出最科学而准确的数据,服务于企业决策,帮助管理层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以谋求更大的收益。因而,成本控制离不开管理会计。

(二)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能之一

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为主的预测成本会计,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组成的规划控制会计,以及责任会计。公司项目管理部门积极使用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并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原有的企业成本基础上开展企划降低的活动,达到了异常明显的预期效果,由此可知成本性态的分析,不但可以帮助管理层明确核心成本,还可以大量减少成本的消耗。

(三)常用管理会计工具

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费用,成本控制是贯穿企业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一项控制。在实际实施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运用到多种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它们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同时也适用于企业的各项职能。今天,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变化,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变化会拖动管理会计的发展,其价值体现也越来越广,将来,管理会计必将呈现出极速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二、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认识不足,无法做到全员参与

我国多数企业领导层对管理会计应用工作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无法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成本控制需要更多的管理时间,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料,易引起各部门配合上的矛盾,认为管理会计工作只是内耗。另外,业务部门的人认为花费人力物力去控制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一些部门降本空间非常有限,不宜再进行压制。

(二)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不够深入,成果不易量化

我国一些企业各个单位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入,彼此间缺乏联系,无法发挥出管理会计工具的作用。从目前的经营状况看来,企业对会计工具的应用还缺乏系统,在全面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信用管理、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均需加强管理力度。

(三)ERP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带来诸多不必要的成本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子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资本运作情况较多,新设子公司或转让相关股权的情况较多,导致各单位对ERP的使用无法做到同步,各种ERP软件间缺乏链接,无法满足业务和管理需求。企业内部管理报表不能读取完整数据,需各单位报送手工编制的报表数据供企业使用,这就为审核、合并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大大增加了沟通成本。

(四)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带来一系列影响

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职责逐渐被划分的更加独立,导致边缘性的工作更加不受欢迎,无人负责。财务部作为独立部门划分出来后,人数得以大量扩充,看似在壮大队伍,实际上事业部的法人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这样的情况导致沟通不畅,使得沟通成本大量增加。

三、企业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中的对策建议

(一)管理层应重视推广管理会计的应用

管理会计工具信息最主要的来源是业务信息和企业外部信息,管理会计工具不仅仅是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的手段,更是企业管理者参与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工具。企业应从整体层面推广管理会计工具,提高全体人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其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二)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目前财务部门所需许多信息均要依靠人工来编制和审核,不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难免出现失误,为企业总部管理会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这样的情况下,应当大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基础工作水平,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公司行业的实际特点,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及时并有效的记录公司生产经营的结果。

(三)建设和管理高素质财务团队

应用管理会计的企业应当根据企业整体架构,着手建立财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优化团队建设,提高财务队伍的工作效率,提升财务队伍的业务能力。不但要建设财务团队,还要注重管理团队,实现财务制度体系的分层设置与完善,强化总部对各分公司的跟踪指导,同时加强岗位设置,加强财务培训工作,整体提升财务队伍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

(四)提高运营资金管理的应用水平

首先,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制定资金管理策略。财务部门要对资金保障负责,采取措施确保资金合理运用;同时要优化融资结构,将企业的负债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将财务费用降到最低。

其次,企业应着手加强信用管理,以客户与供应商的信用管理为基础来加强销售和供应链的运营资金管控。将各个单位的回款与业务员绩效挂钩,明确政策和相关责任要求等。

最后,企业应加快低效资产的处置。盘活存量比用好增量更加重要,库存、贷款等,即使有较大幅度的压缩,也可产生较大的效益增量,因而必须通过减少资金占用,立足于盘活存量。

四、总结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管理会计具有解释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职能,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不足,管理会计当前的理论研究依旧薄弱,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的一些实践,应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管理会计上升到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晓丹.管理会计报告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6.

[2]李宇,袁媛.浅论企业成本控制及问题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9):14.

[3]王丰琪.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1(15):23.

[4]蔡贞爱.浅析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21):37.

[5]田俊丽.管理会计工具在A公司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9.

[6]黄曼远.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10.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2.1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2.2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2.3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3.1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3.2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3.3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成本管理会计论文5000

会计规范也可称会计行为规范。目前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大致由会计法规(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条例、规定、办法等)、会计技术规范(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态度、会计职业技能、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纪律、会计职业作风等)三部分构成。无论任何一种规范都是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关系的行为规范,其目的都是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维护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以及微观经济利益和宏观经济利益及其统一,并最终与会计法治的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一种稳定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和状态。这是各种规范在调整会计关系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和演进的结果。当社会文明进步至一定阶段时,对会计行为的约束将由一种强制性规范调整上升为由道德规范予以调整,会计实践的规范形式也将由他律转向自律。从目前的会计法规的建设来看,会计法规体系已经初具形态,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各种相关法律协调配套的会计法规体系。但至少要在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者在信息使用过程中,因会计信息的质量因素发生纠纷、索赔等,会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产生民事责任。换句话说,作为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如果对其他民事主体形成侵害,其应当如何负担民事责任,在会计法当中应当有所规定,以适应市场经济尤其是证券经济的发展需要。二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会计及财务工作在互联网领域不断拓展,为适应网络经济和财会网络化的要求,会计法要对网上数据传输、信息披露、数据安全和控制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作出规定。在会计技术规范的改革和建设上,一方面承袭了分部门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另一方面又积极借鉴、引进和移植国际会计准则,形成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格局。这种错综复杂的体系,造成会计人员观念上的混乱冲突和使用上的无所适从。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落实均借助于行政手段,使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些与会计准则作为一种技术规范不相协调,与国际惯例和会计发达国家的做法相去甚远。因此推进会计改革,强化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指导作用,由政府导向型转向政府指导型,最后向社会导向型过渡,将会计准则的制定、修改和推广向民间过渡,交给民间机构去完成,逐渐消除其行政色彩,使会计准则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广泛普遍的认可,真正体现会计准则的公允性和社会性。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上,应当注意建立两种机制。一是社会评价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社会评价,增强其荣辱感,形成外在的他律机制。这是会计职业道德起作用的一种方式。进行社会评价的基本形式是社会舆论。它具有特殊的内在的威慑性,其源于全社会的某种价值取向,背离这种价值取向即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加以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导向,可以起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作用,并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进而形成两者的完美结合。二是要建立社会利益导向机制。职业道德强调精神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物质形式的鼓励与鞭策。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利益导向和激励。在社会分配格局中提高财会人员的经济报酬,使其能在社会中得到充分重视和承认,实际上也是对会计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三种规范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行为进行定位。会计法规要求会计行为必须合法,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会计准则由于渊源于会计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因其具有社会的普遍认可而具有公信力,要求会计准则的自觉服从和遵循,否则,会计信息将失去其应当具备的公允性;会计职业道德则通 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会计行为较高层次的调整,最终由他律转向自律,否则将受到社会舆论的否定性评价和内心的谴责。可见,这三种规范起作用的方式,从依赖国家机器的强制,到社会舆论的评价机制和人的内心深处,再回归到会计人员自身。逐渐由他律走向自律以至融合。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体现出会计规范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主要参考文献1I.Fisher,ElementaryprinciplesofEconomics,NewYork:Macmillan,19232产权经济学———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斯韦托扎尔.平桥维齐.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4(美)科沃克瑞克.项俊波等译.现代经营审计.见:文硕主编,世界会计审计名著译丛,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2—65(美)AA阿伦斯詹姆士.洛贝克.张杰明、文善思等译.当代审计学.见:文硕主编,世界会计审计名著译丛,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26***.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EMH理论认为,既然会计政策选择并不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因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应给企业管理人员留有一定的余地,不必过分限制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提供数个备选方案。PAT认为,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使得企业的契约成本最小化的整体需求,不是坏事情,准则的统一性不应太强,应保留一定的余地,避免日后重复签约的巨额成本。ECT认为,由于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所以会出现“第三者干预”现象,并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复杂化了。准则制定机构对这些干预会作出相应反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扩大对自身信息的披露;二是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准则的制定,为他们提供对未来发布的新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发表评论的机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面临困境,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会计理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进行政治上的考虑。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是两方面权衡的结果。而今,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各方的代表组成,制定过程中多采用充分程序(dueprocess)提供给社会各界发表意见的机会。准则中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不大,多是一项基准处理方法和一项至多两项备选处理方法。注释:1。2。Watts,R.L.,Zimmerman,J.L.,著,黄世忠等译:《实证会计理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6,P21、P273、P284、P3103。4。Scott,W.R.:EINANCIALACCOUNTINGTHEORY.PrenticeHall,inc.,1997.P187、P186(责任编辑赵德武沈贞良)《四川会计》1999年第8期·探索·

谈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谈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相关内容,提高所有的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把握住现在社会的机遇,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摘要:

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导致市场以及相关企业中的资源抢夺演变的愈发激烈。企业的软硬实力已经逐渐变成一个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标准,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则是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

关键词: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竞争,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还必须要引进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创新,增强自身生产力又降低相应的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着低廉的价格和高超的质量站稳脚跟。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长远,是企业提高经济与社会双效益的根本所在。

一、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的管理企业的资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同时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是管理者尤为需要关注的。企业为了获取相关的经济效益从而需要支出的费用称为企业成本。而与之相关的货币交易计量则称为企业会计成本。首先,企业对于会计成本的核算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模式,而低碳环保的生产模式,往往被企业成本核算所青睐。

企业可以根据低碳环保的生产模式对其资源重组利用,使资源得到全面的优化,这样才能确保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得到发展和延续。其次,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对其在社会上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是否获得消费者青睐,而企业则必须要对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最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企业发展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与企业利益分配挂钩。如果企业会计核算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出了差错,会对企业的利润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国家税收以及股东们的权益。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不足

1、会计成本核算标准不一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与其相互抑制,如果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某些漏洞,那么企业的相关资源就会受到不可避免的损失,所以目前大部分企业的首要工作就是如何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成本核算。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资金利用率提高,进而使铺张浪费得以抑制。

所以,相关核算人员,必须对企业所支付相关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准的把控,从而保障资金安全,这样才能体现出资金核算的整体作用。然而,资金核算过程中仍有标准不一的问题出现,核算不够准确,资金的环节存在相应的问题。不仅如此,在企业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消费,执行以及自律意识比较弱,使得自身开支收入不够明确等相关问题。最终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因资金问题产生的相关矛盾也因此诞生,甚至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管理方式传统化

在这个全球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企业的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对现在而言,原始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模式相对传统,使得企业的发展不能得到较好满足,也很难融入当今社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保证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方式具有现代化,与之相关的都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现代化意识,这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推进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3、工作人员整体水平较低

当今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的就是企业人才,只有不断吸收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才能合理运用使其成为高水平的会计成本核算人员。就目前而言,企业相关培训和吸收意识不强,企业相关人员普遍素质水平较低,而且没有受到过企业相关的培训以及考证,大部分人员都不具备相应的成本核算能力,进而使企业产生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而相关专业人员的自律意识以及管理意识不够强,大多都是非经验人士,不能够较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进而使企业的先进会计成本核算方式不能充分利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足的解决方法

1、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这个现代化信息社会中已经与企业会计信息安全挂钩,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监督和管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问题,使相关工作人员的自律以及管理意识提高,在企业中修订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每个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现代化信息社会,企业的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及现代化,一定要切实企业内部逻辑,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成本内容,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自主安全,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会计核算出现问题。

2、加强企业员工会计核算成本意识

企业要想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站稳,就必须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实施。而企业员工培训考核是企业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以及服务水平,适当的建立相关奖惩制度,鼓励企业员工,以此推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只有不断的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才能使其在企业管理上得到提高。在相关基础上,还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这样企业员工才能增强自主意识,提高企业管理层次。管理人员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得以不断发展。

3、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相关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是企业得以稳定而快速发展的前提。在这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企业必须注重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整体效益提升的关键。相关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以此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企业只有注重其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才得以在这个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未来才能更好的发展。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相关内容,提高所有的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把握住现在社会的机遇,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西现.企业会计内控管理的强化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6):17-18.

[2]王晓娟.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52):124-125.

[3]丛静.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J].中国商贸,2014,(32):186-187,188.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2.1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2.2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2.3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3.1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3.2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3.3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管理会计学年论文标准成本的研究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对于会计硕士论文来说,选好了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整理了 100个优质“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以供参考。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3、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 4、论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5、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 6、论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安排 7、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货币计量研究 8、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9、论电于商务及其与会计软件的整合 1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1、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会计问题的研究 12、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1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控制研究 14、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5、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若会计问题 16、对股票期权会计的探讨 17、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8、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9、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20、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21、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22、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23、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24、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2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26、试论重组会计 27、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2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问题的思考 29、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30、对会计目标的重新思考 31、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2、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33、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34、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3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问题的思考 36、债务重组会计的探讨 37、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3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39、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40、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1、浅谈不良应收账款的原因与对策 42、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43、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44、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45、浅谈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 46、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47、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48、试论负债和负债经营 49、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 50、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二: 51、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52、会计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常见方法 53、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54、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55、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56、完善我国利润分配和增值税核算 57、会计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58、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59、浅析审计信息化处理 60、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 61、长期投资决策与短期经营结合分析 6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6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64、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研究 65、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66、高校财务财务成本与效益的研究 67、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 68、论新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 69、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70、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71、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72、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73、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74、论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 75、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76、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77、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78、试论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79、论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80、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81、论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82、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83、浅议企业税收筹划 84、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85、论管理会计的设前提与原则 86、论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87、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88、预算管理研究 89、关于ABC法的研究 90、责任会计的研究 91、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92、标准成本的研究 93、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94、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95、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96、关于敏感性分析的研究 97、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98、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9、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00、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自从会计学科产生“同源分流”之后,管理会计得到迅速的发展。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初到50年代)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F.W.Taylor)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ofScientific Management)。伴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预算控制”(Budget control)和“差异分析”(Variance analysis)等这些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余绪缨,1983)。与此同时,会计学术界也开始涉及管理会计有关问题的研究。从1918年开始,哈里森(G.C.Harrison)一直致力于标准成本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to Aid Production)、《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 in the New Industrial Day)和《成本会计的科学基础》(Scientic Basis for Cost Accounting)等著作。1919年创立的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2)有力地推动了标准成本计算的开展。到20年代,标准成本已经十分普及并有了很大发展。1930年,哈里森还把他对标准成本计算的研究成果写成了《标准成本》一书(费文星,1990)。192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首先开设了“管理会计”讲座,主持人麦金西(J.O.Mckinsey)被誉为美国管理会计的创始人。1921年6月美国国会颁布了《预算与会计法》,对当时的私营企业推行预算控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全面介绍预算控制的理论,麦金西于1922年出版了美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预算控制的著作《预算控制论》(Budgetary control)。同年,奎因坦斯(H.W.Quaintance)出版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ManagerialAccounting:an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Management)一书,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1924年麦金西又公开刊印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管理会计”命名的著作《管理会计》(ManagerialAccounting)。同时,布利斯(Bliss)所写的一部管理会计方面的著作《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ManagementThrough Accounts)也问世了(杨宗昌等,1992)。美国会计史学界认为,上述几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管理会计初步具有统一的理论。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问题。尽管如此,同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部关系等有关问题还没有在管理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映。这个时期的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率”(Efficiency),它强调的是把事情做好(DoingThingRight)。(二)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进入了所谓战后期。这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形势,战前曾风靡一时的“科学管理学说”就显得非常被动,其重局部、轻整体的根本性缺陷暴露无遗,并不能与之相适应。正是由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的根本缺陷,不能适应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它为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在方法上赋予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在50年代,为了有效地实行内部控制,美国各大企业普遍建立了专门行使控制职能的总会计师(Controller)制。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拟定计划,对施行控制最常用的成本概念加以明确。在195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又以管理实践中的各种管理会计方法为素材,对其本质意义和使用方法作了说明。在该份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即标准成本计算、预算管理、盈亏临界点分析、差量分析法、变动预算、边际分析等,从而组建了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60年代,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业绩会计”和“决策会计”,从而使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进一步确定。1962年贝格尔(Becker)和格林(Green)发表的《预算编制和职工行为》(Budgetingand Employee Behavior)对管理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行为会计作了精辟的论述。进入70年代之后,又有柯普兰(Caplan)的《管理会计和行为科学》(ManagementAccountingand BehavioralScience)、霍普伍德(Hopwood)的《会计系统和管理行为》(An Accounting System andManagerialBehaviour)等优秀著作问世。上述这些著作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到70年代末,美国学术界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可谓达到了高峰,仅以成本(管理)会计命名(3)的专著和教科书就有近百种之多,可谓群芳竞香,百花争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穆尔(Moore)和杰德凯(Jaedicke)合著的《管理会计》(Managerial Accounting)、纳尔逊(Nelson)和米勒(Miller)合著的《现代管理会计》(ModernManagerial Accounting)和霍恩格伦(Horngren)的《管理会计导论》(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Accounting)等。这些著作在美国相当流行,被公认为美国各大学会计专业的权威教材(杨宗昌等,1992)。这个时期的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益”(Effective),它强调的是首先把事情做对(Doing Right Thing),然后再把事情做好(DoingThing Right)。至此,管理会计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三)管理会计反思时代(20世纪80年代)进入80年代,由于“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Economics)和“代理理论”(AgencyTheory)的引进,管理会计又有新的发展。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管理会计又显得有些过时落伍。“管理会计过时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呼声很高。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中,管理会计的研究存在两大流派:传统学派和创新学派(李天民,1988)。传统学派主张从早期的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的立场出发,一切以成本为中心,重视历史经验的积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就如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一些新课题。传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查尔斯。T.霍恩格伦(Charles.T.Horngren)教授、哈佛大学的罗伯特。N.安东尼(Robert.N.Anthony)教授、德克萨斯大学的威尔思(Wells)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罗伯特。W.斯卡彭斯(Robert.W.Scapens)教授等。查尔斯。T.霍恩格伦教授的《管理会计导论》(Introductionto Management Accounting)可以算是传统学派的代表作。创新学派主张尽可能采用诸如数学和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管理会计问题。他们强调全面创新,偏好数学模型,依靠计算机技术解决预测、分析和决策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创新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大平路德大学的托马斯。H.约翰逊(Thomas.H.Johnson)等。卡普兰的《高级管理会计》(第一、二版)是创新学派的代表作(4)。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传统学派指责创新学派理论脱离实践,复杂的数学模型远离现实世界。而创新学派则指责传统学派视野狭隘、观念陈旧、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是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场纷争促使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反思期。正是这场纷争改变了卡普兰的观念。进入80年代之后,一贯极力倡导管理会计研究必须大量引进数学分析方法,使之朝着紧密化方向发展著称的创新学派代表人物卡普兰却认为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必须改弦易辙,主张会计学者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实践中去,以寻求新的理论与方法(Kaplan,1983)。这标志着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反思期(毛付根,1995)。早在1984年,卡普兰就指出:对于那些尚未从事会计实务的人而言,有关管理会计实务方法的知识纯粹来源于教科书,而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方法与实例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特别是一些研究人员依然在追求构建高度复杂但却日益偏离实际的数学分析模型。实际上,这些缺乏实践基础而又故弄玄虚的数学模型通常使实务工作者感到扑朔迷离,难以在实践中应用(Kaplan,1984)。为此,卡普兰认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会计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会计实践则通常带有盲目性。在会计科学的发展史上,理论与实践常常不同步,经验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方法却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Kaplan,1986)。1987年,卡普兰与约翰逊合作出版了轰动西方会计学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他们认为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这种早已过时的管理会计体系目前存在很大的危机,管理会计信息失去了决策的相关性。他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经济环境(Johnson and Kaplan,1987)。针对上述观点,西方管理会计学家作出了积极反映。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布拉米奇(Bromwich)和比姆尼(Bhimiani)合作的调研报告《管理会计:发展而不是革命》。该报告回顾了英国对管理会计实践所开展的各项研究,认为尽管近年来英国管理会计在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管理会计实践的性质却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并不认为管理会计目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危机,即便存在的话,也不像约翰逊和卡普兰说得那么严重。由此,他们也不认为管理会计体系需要革命性的彻底变革,而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对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研究,特别是通过案例研究逐步摸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他们强调这个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对现有管理会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不是对其作出彻底的否定和根本性的变革(Bromwichand Bhimiani,1989)。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斯卡彭斯(Scapens)则认为探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应该从管理会计的理论本身去找原因,不能仅从客观方面找理由或责备实际工作者。从管理会计理论方面而言,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1)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不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2)管理会计理论所依据的某些假设与现实不符。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管理会计研究人员需要重新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这是探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原因并寻求缩短两者差距的正确办法(Scapens,1991)。为此,卡普兰等人致力于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研究,迎来了一个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的“作业管理会计”(Activity-basedManagement Accounting)时代。从1988年到1990年,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和卡普兰连续在《成本管理杂志》(Journal ofCostManagement)推出多篇论述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Costing,ABC)的文章,从而在西方掀起了一场“作业成本计算”研究浪潮。“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成为西方管理会计教材的“新宠”。与波特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观念相呼应,管理会计借助于“作业管理”,又致力于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服务。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新进展都是围绕着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现代管理会计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的轨迹发展。这个发展轨迹基本上围绕“价值增值”(Value-added)这个主题而展开(四)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90年代,变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环境的主要特征。基于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信息搜集的任务从管理会计人员转移到这些信息的使用者,保证了企业能以一种及时的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并据此作出反应。管理会计突破了管理会计师提供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的旧框框,而由每一个员工直接提供与使用各种信息。由此,管理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界限将逐渐模糊(Anthony Atkinson,etc,1997)当然,管理会计也有助于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产生,而“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应用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Corporation Reengineering)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胡玉明,1998)。这时,管理会计的主题已经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来。因此,20世纪90年代可视为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科学的发展总是渐变式的发展。“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继承性”(葛家澍,1981)。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MichiganState University)希尔兹认为管理会计研究正经历一场复兴,有关管理会计研究方面的著作和研讨会在不断增加,在由企业发起的研究活动中,学术研究人员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Micheal D.Shields,1997)。希尔兹在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AAA)主办的《管理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ManagementAccounting Research)1997年第9卷上发表了题为《90年代北美管理会计研究》(Researchin ManagementAccountingby North Americans in the 1990s)的论文,对1990~1996年刊登于《会计、组织和社会》(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当代会计研究》(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会计与经济学杂志》(Joum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和《管理会计研究杂志》等六种主流杂志上有关成本管理会计研究的152篇论文进行归类分析。从这些论文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研究的主题(Topics)、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Theories)、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和背景(Settings)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与此同时,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的阿特金森(AnthonyA.Atkinson)等学者发表了题为《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趋向》(NewDirectionsin 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的论文。根据阿特金森等学者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三个研究领域: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会计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共生互动性、管理会计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Atkinson,etc,1997)。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90年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最为重要的发展之一,引起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纽带,战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绩效评价系统。通过财务维度(Financial perspective)、顾客维度(Customerperspective)、内部业务流程维度(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 perspective)和学习与成长维度(Leaning and Growth)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而所有维度的评价都旨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这是一种体现战略导向的超越财务的绩效评价系统(Kaplan and Norton,1996;2001)。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