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文献知识信息的联系与区别论文

发布时间:

文献知识信息的联系与区别论文

信息:从广义上讲,是事物运动时发出的信号所带来的消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从而构成了各种事物的不同特征。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千差万别的反应。信息分为两大类: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

知识:人们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过人脑加工处理过的系统化了的信息。知识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地力量所需地新地知识。

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拓展资料: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是信息。

信息虽然是不确定的,但还是有办法将它们进行量化的。人们根据信息的概念,可以归纳出信息是有以下的几个特点的:

1. 消息x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发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见,信息量(我们用I来表示)和消息发生的概率是相反的关系。

2. 当概率为1时,百分百发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为0。

3. 当一个消息是由多个独立的小消息组成时,那么这个消息所含信息量应等于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根据这几个特点,如果用数学上对数函数来表示,就正好可以表示信息量和消息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式:I=-loga(P(x))。这样,信息不就可以被量化了吗?既然信息可以被量化,那么总得给它一个单位吧?人的体重是以公斤来计量的,人的身高是以米来计量的,那么信息量该以什么单位来计量呢?通常是以比特(bit)为单位来计量信息量的,这样比较方便,因为一个二进制波形的信息量恰好等于1bit。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

2.一定的载体;

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的联系与区别:

一、区别:

1、信息是大量、普遍、公开存在的,一般可以任意和比较自由的发布与获取;

2、情报是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取得的一种具有相对秘密性质的、具有特殊利益的、少数的、部分的、不公开的消息;

3、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4、文献记录的只是仅仅是显性知识,即客观知识,文献是知识的一一个子集,

二、联系:

1、信息包含了知识、文献和情报,是一个人从低级到高级的信息集合;

2、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3、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

4、文献则是信息、只是、情报的存储载体和重要的传播工具。

一、文献

“文献” 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宋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在他的影响之下,古代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今天所说的文献,主要指有历史意义、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着录总则》关于“文献”的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在这一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知识”是文献的核心内容,“载体”是知识赖以保存的物质外壳,即可供记录知识的某些人工固态附着物。也就是说,除书籍、期刊等出版物外,凡载有文字的甲骨、金石、简帛、拓本、图谱乃至缩微胶片、视盘、声像资料等,皆属文献的范畴。

1、根据载体不同,文献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2、根据出版形式及内容不同,可将文献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和特种文献。

3、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不同,可将文献区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二、信息

“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为“情报”,我国台湾称之为“资讯”,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在现代,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观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类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根据关于信息的研究成果,科学的信息概念可以概括如下: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三、知识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 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二)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四、情报

关于情报的概念,有多种下定义的方法。有学者用拆字的方法,将“情报”两字拆开,解释为“有情有报告就是情报”;也有学者从情报搜集的手段来下定义,说情报是通过秘密手段搜集来的、关于敌对方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还有学者从情报处理的流程来下定义,认为情报是被传递、整理、分析后的信息。

得到最广泛认同的情报定义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或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

情报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按应用范围分类,可将情报分为科学情报、经济情报、技术经济情报、军事情报、政治情报等。

信息information 知识knowledge(对世界的认知、理解;信息、情报是其表现形式) 情报intelligence(经过整理筛选加工的信息) 文献 (参考资料) 信息:任何对未知数据的获得都是信息,这里当然有好有坏,有有用,有没用。 知识:为将来某种技能而提供的信息。只要你认为听了学了为你将来增加了技能就可称为知识。 文献:供查阅的资料总和称为文献。你一般来说为了获得某种知识,会到文献中查你关心的知识,而不要求把整个文献都掌握了。 情报: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 信息包括了知识和情报,二者有相交部分但不重合。 文献可以提供信息、知识、情报,但后三者获得的方式并不完全是文献。

信息包括知识情报和文献,是一个含义最广的概念 知识指学术,文化或学问 情报是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 文献限于书面文字的资料 联系就是:信息包括其他三样当然还有更多意义;知识包含文献;

文献和实物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日本投降书》原件是实物史料还是文字史料?

1、概念不同

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断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文献史料是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

2、内容不同

实物史料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

文献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而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3、意义不同

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并且实物史料可以订正史书,辨别文献资料记载的真伪。

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动荡,我国有不少古籍都已散佚,许多文献资料上的记载无法得到核实,许多错漏之处也无法得到纠正和弥补,因而留下了许多历史疑案。这些疑案,有不少必须通过实物史料才能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物史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料

物理与化学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1、物理研究的是外在,化学研究的是本质及变化。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3、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守恒律或不变性。化学的研究范畴是什么?这问题放高中的标准答案应该是,化学研究的是原子间作用和分子间作用。实际上化学的前沿领域很多物理的东西,从头算(计算化学)这样的东西实际上都是量子力学的应用,在元素层面的研究比如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更多是物理方面,居里夫人发现镭获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不是化学奖。个人感觉化学更偏特定领域的应用(比如材料)或者是实验(有机全合成),有“理论物理”这个二级学科,但是没有“理论化学”。化学的二级学科都是化学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材料化学、化学化工、高分子化学,或者是一个研究范围: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毕竟初中生课本第一章就写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举个例子,有机全合成,目前也是有机化学相当前沿活跃的领域,目前人类生产大分子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生物手段(也就是培养各种微生物等方法),全合成的意思就是通过纯粹的实验室操作从小分子获得一个有价值的大分子,有时候还包括了对生物活性比如手性选择。当年R.B.伍德沃德全合成维生素B12,使用了超过70步的合成方法,每一步都是对实验技术的考验,每一步的难度都是累积的。有机化学文献一般会在反应中记录产率,而最终产率是每一步的乘积,维生素B12首次合成出来的产率是小数点后面n个0(具体数字手机一时半会查不到)。然而40年过去了,直到今天维生素的生产依旧离不开生物手段,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合成是利用自然界现有的有机物作为原材料进行的半合成。全合成的意义更多存在于研究新的实验手段、探讨新的反应机理、总结新的经验理论。我说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化学其实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东西常常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经验性,它很实在,没有物理学那么多外行听起来就觉得高大上的名词和理论体系(托这的福化学方面民科比物理民科少得多)。化学往抽象里走就都是物理和数学了。也就是说化学没有和理论物理或数学理论这种纯理论研究意义上的方向。大概和生命科学反而比较像一些,今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并没有涉及到合成或者是理论研究,更多的是实践上取得的成果。要说物理只是研究粒子的学科,我认为过于狭隘了,大一统理论应该算是物理的一大终极目标,与其说研究粒子不如说是研究各种场和相互作用。为什么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的、技巧的、经验的学科长期存在,我认为主要是数学上的局限性,比如多电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是不可解的,目前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一直且将长期停留在近似的阶段。基础科学的进展和数学其实是十分相关的,也许和计算机科学发展也有关系。说来说去化学理论体系上这几十年来有什么革命性的突破性的进展?并没有。

物理是针对物质、物体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而化学是针对物质、物体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1、化学是研究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从而创造新物质的科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3、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物理反应只是物质的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是一些机械性些的,化学是以些原素原素都有一定的化学反应的

主题与手法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异同:一、同中之异从主题看,两文表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但前者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后者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从表达方式看,都聚描写、抒情、议议于一体.但前者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作者爱莲的议论中,表露出其高尚情操.而后者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二、异中之同从文体看,《爱莲说》的"说"和《陋室铭》的"铭"标明了各自所属文体的不同.根据古文体的分类,"说"为说理文,"铭"是应用文.但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从这一点讲,两文又都属议论文.从句式看,前者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后者则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中也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两文句式上都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从线索看,《爱莲说》以"爱"为线索,"爱"在文中出现7次,几乎句句有"爱";《陋室铭》则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两文线索各具特色,但它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同: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和从“描写、抒情、议论”的写作手法异:老师教过后我忘了……

乔伊斯与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联系他们在创作观念上都追求形式创新,解构传统叙事结构,同时通过各种技巧进行共时性写作。他们通过主观的、非理性的写作,以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真实,从而更好地展示小说人物的意识活动,揭示生活的本质与人性,以此构建小说内部世界可能的平衡与和谐。乔伊斯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建立了新的美学形式观,为文学阅读提供了新视角与新的审美经验。乔伊斯与伍尔夫的作品代表了英国小说艺术的一种极致。区别乔伊斯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深深感动着爱尔兰人民。而爱尔兰人是这么崇拜乔伊斯的,甚至把《尤利西斯》中描写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一天全部活动的六月十六日定为“布卢姆日”,该节日后来成为了仅次于国庆日(三月十七日圣巴特里克节)的大节日。伍尔芙提倡女权主义,强调现代小说要着力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不要机械地描写现实的生活,学界关于伍尔芙的研究大多关注于三个方向:女权主义、同性恋倾向及抑郁症病史二十世纪世界公认的意识流创作大师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她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出现,成为了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模板与布局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ppt中模板,母版,版式没有什么区别 都差不多

模板是指模拟执行Telnet命令的命令行的序列,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例如配置文件的上下载、Vlan信息的显示等等。在Telnet模块执行前应该首先手工配置对应的命令模板,然后由软件模拟手工顺序自动执行,并返回结果。命令模板只是一系列要执行的命令的序列,并不提供针对每一台机器的如登录名、特权模式密码等参数信息。模板由一系列实命令和虚命令组成。命令模板必须与数据源相结合才能执行一次Telnet操作,命令模板由实命令和虚命令组成,一个命令模板可能对应多种型号的网络设备。模版是做网页的辅助框架,二级页面是网页,网页可以通过在模版上修改做出来,相当于印章,印章这个东西就是模版,用印章在纸上盖出来的就是网页。

你说的不知道是不是博客中的概念?如果是,我的理解是:模版是整个的网页的风格和结构.它由不同排列的模块组成.模块是模板的组成部分,通常有最新文章留言评论链接播放器等形式.也有自定义模块,如个性时钟ip显示等.

两者不同,可以运用多种模板和多种布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