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对日澳关系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对日澳关系的影响研究论文

小议中日关系我们学习中国近人史的时候,上课气氛可不是一般的活跃.一提及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胞都将敏感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群发疯的狮子,喷出的口水都会淹死人!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如果无们面前有一个日本人,想必会死得很惨。似乎一切都是日本人的错!不是我所种的树的枝条喜欢向外伸,而是那枝条也看不惯了。一枚图章,可以压弯人的腰,按低人的头,造就一副卑躬屈膝,趋炎附势,不顾面子上下打点的丑相;一个称号,可以折断人的脊梁,磨圆有人棱角,把有正义感的正常人变成毫无主见的走狗;一张花纸片,可以撕破清高的防护,击溃道德底线,造出一只只谋求不义之财的黑手;一把钥匙,可以玷污人的良心,扭曲人的观念,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正因为他们,才让当时的日本人有机可乘,更加猖狂,更加为所欲为,胡作非为。如今,一提及日本、日本人,我们的第一个念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字就是——坏。这虽然体现了我们的爱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把对当时一代日本人的愤怒之情延续到后一代日本人的身上,因为至少他们是无辜的。我们总是说要报恨,但是俗话说得好:“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对于日本政府不承认侵略中国的罪行,篡改教科书,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合理处理,不能乱了方寸。我们要打回去,为自己讨回公道……”那些只能是一时的气话,不能当真,如果我们以牙还牙,那不是与当时的日本人一样了吗?而且打起仗来受苦还是老百姓,老百姓可是无辜的啊!“人活一口气”,不错,人生值得留住的或许仅仅是这“一口气”,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支柱。只要它深深扎根地下,人生这棵大树就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但愿,当站在十字路口时,所有的人都能留住该留住的东西。

1.爱国(1)引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今往来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卖国奸贼遗臭万年,遭尽世人唾骂。历史公正的裁决,早已昭昭在世!(2)事实论据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陈天华遥寄血书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杨靖宇献身抗日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科学家献身祖国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安徒生跟老友断交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3)理论论据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 [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 [英] 拜论《福斯卡里父子》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匈牙利] 裴多菲《我是匈牙利人》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 [美] 史密斯《美国》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 [英] 萧伯纳《V.C.奥弗菜厄蒂》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爱厂如家》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 [古希腊] 荷马《伊利昂记》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 [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俄] 巴甫洛夫《1935年工作的展望》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 [匈牙利] 裴多菲《我是匈亚利人》国之不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二、中日关系的症结1、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2、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3、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这可能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律,我们沿着这个规律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可能还得从外部的整合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与问题。换言之,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动向已经显现了。日本开始寻找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日本技术和投资转向印度、俄罗斯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日的和解与合作又将大大推动东亚联合的事业。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匡恭彧:怎样发展中澳相互依存的经贸关系?近来中澳经贸关系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现象。一方面,中澳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已经多年但尚未达成协议,中铝对力拓公司的股份和资产的收购没有实现,中澳铁矿石贸易谈判进展艰难,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似乎出现了高原现象。另一方面,中方对澳资源投资依然在稳步增加,双方贸易关系已经达到相互依存的程度,唯一一家在中国成功的国际矿业公司也是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怎么看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中澳经贸关系?中澳合作战略前景广阔首先要强调的是,中澳两国经济互补性是很强的,存在发展战略经贸关系的政治意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资源产品需求巨大,外汇资金雄厚;澳大利亚是资源大国,需要不断地国际投资开发本国资源。贸易关系充分发展的必然归宿就是投资关系。澳大利亚有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中国的矿业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中国资金和澳洲资源的结合可以形成世界最重要的矿业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中澳在资源领域的合作,而且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另外,澳大利亚服务行业发达,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虚拟经济泡沫成分较低,实体经济比较稳定。例如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亚GDP实际增长0.4%,在以虚拟经济重大调整为特征的金融风暴中,澳大利亚经济所受冲击相对较小,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也没有出现重大问题。中国实体经济发达,虚拟经济刚刚起步,澳大利亚虚拟经济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两国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合作前景广阔。同时,澳大利亚区位优势明显,往中国输出资源产品运距短。中澳两国时差仅为2~3个小时,澳大利亚是中国与西方经济中时差最小的国家之一。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如果充分发展各自优势形成资源产业的良性互动,可以在本时区内形成资源产品的东方交易中心,构成链接伦敦和纽约各8小时的24小时资源商品交易中心。此外,与资源垄断型国家不同,澳大利亚资源行业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在充分了解和依赖矿业资本市场的基础上,两国有充分合作的基础。双方高层领导对双边关系发展的意义认识深刻,有推动经贸关系提升的政治动力。虽然在国内尚有争议,在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就已经提出澳大利亚属于亚洲的政治定位。中澳经贸关系利益冲突点但是,从商业关系发展到资本关系是一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从资源产品看,澳大利亚是最大的卖家之一,中国是最大的买家之一,因此经贸关系上升到投资关系的时候必须克服双方的利益冲突点。简单的买卖产品、买卖公司、买卖矿山并不能克服这些利益冲突点,反而有可能深化这个利益冲突点,形成事与愿违的结局。两个国家和两个公司一样,必须有宏观发展的视野和切实的宏观目标才能正确处理好从商业关系向投资关系的转变。例如,中国十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公司,许多大型资源型企业,无论从资产价值和产值角度看,都是以冶炼、加工为主的工业集团公司,而不是资源公司。因此国家缺乏对资源行业的理解和认识,绝大多数谈论资源的角度都是从提高冶炼企业产业利润和利润稳定性角度考虑。仅从这种片面角度考虑中澳两国双边经贸关系,不利于发展良好的投资关系。又比如,澳大利亚在中国投资的矿业公司把国际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带入了中国资源行业,有利于中国研究如何使中国资源勘探和发展标准向国际标准靠拢。同时,通过资源载体传达互惠互利的投资原则,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走向澳大利亚的阻力。然而,错误的资源发展思维模式使这种良性效果受到了极大影响。再比如,即便在中铝争取联姻努力的关键期间,铁矿石谈判也没有考虑给予支持中铝的国际团队以帮助,放弃短期利益,争取长期收益。力拓团队彻夜讨论大概正是这种不协调行为的长期意义。待嫁女另寻新欢有时候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决定。最后,资源行业的垄断性确实有所发展。冷静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也是一种互动现象,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其特点是,资源企业在价格低谷时期,冶炼企业在价格高涨时期,垄断趋势增强。资本经营不能搞谐振。搞谐振就是做投机,不利于长期发展。如何发展相互依存的经贸关系建立投资关系的基础是信任,建立信任的基础是消除利益冲突。中澳互动投资的目标应该是建立沟通渠道,深入了解对方核心利益,而不是争夺话语权。媒体评价商业谈判结果既不应作为政治功绩,也不应作为政治劣迹,否则不但不会增强双边关系,反而会破坏双边关系。保证资源供应不能以控制为手段,中国工业集团需要融入澳洲矿业,而不是买断澳洲矿业。应该协助创造中澳双向的资源投资载体,以便两国资源行业能够深切理解资源行业特殊的矛盾规律,进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资源公司的载体建立双方投资体系的链接,在投资关系建立初期十分重要。澳大利亚的股民通过澳大利亚资源公司在中国资源领域的投资获得利益,中国资源公司的股民通过中国资源公司参与澳大利亚矿业资本市场获得利益,不但有利于中澳互动的资源投资平台的建设,而且在初级阶段,有利于争取最广大的群众支持基础,为深化资源投资关系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投资体系的建立不能是单向的,比例可以不同,但是政策和标准必须是一致的,这样的投资体系才能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认真看看地图,本文第一部分中所说许多目标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切实的战略目标。其中,中澳矿业资本市场联动形成世界最大矿业资本市场之一,形成链接伦敦-纽约的资源商品交易东方时区,就是值得认真努力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不能仅仅依靠一国之力,就需要本地区不同利益协调发展和合作;就必须开放我国资源行业,使资源开发政策和标准互相接轨,促进大型国有资源工业集团引入国际资源开发机制;就必须使我国资源行业和澳大利亚资源行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资本关系。总之,中国经济已经从关注出口逐步转向关注货币,重心从商品经营转向了资本经营。资源战略是中国从商品经营走向资本经营的重要环节,因为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资本,具有很强的资本属性和金融属性。中国国际资源投资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现阶段应该是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关注点不是话语权或者大型经营载体的短期利益,而是国家资源战略和金融战略的整体发展和进退分寸。(作者任职于一家在澳上市公司,涉足国际矿业资本市场20余年)

中国半导体对日韩的影响研究论文

反映半导体是科技竞赛的主战场。

近些年,韩国的经济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得东亚地区的经济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国的经济在东亚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佼佼者,放眼整个亚洲也是如此。但如今韩国的经济却岌岌可危,受到了中国的极大威胁,韩国的2大优势产业被中国赶超,让韩国陷入了泥潭之中,进退两难。乃至于让韩国教授表示:韩国人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对世界形势不曾清楚认知,乃至让韩国陷入被动地位。01 韩国迅猛的经济对于韩国的经济发展,我们的确不能忽视,在多个行业,韩国都是有着绝对领先地位,却短时间内依旧是领先。半导体、汽车、钢铁、建筑、造船、石油化学六大行业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韩国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美国的英特尔、韩国的三星,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半导体行业的龙头。半导体技术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无需多说,各种精密仪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都有着重要作用。当然韩国拥有领先技术的行业绝对不止半导体,还有造船业。如今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便承包了全世界90%的造船订单,虽然中国的造船完工吨量高于韩国,但也仅仅是高出一部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双方之间的国力差距,韩国区区五六千万人口,人多地狭小,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属实不易。也许很多人会说,韩国的经济得益于美国的扶持,才能够有今天的成果,此话不假。但韩国能够在美国的扶持之下,造船、汽车、电子、钢铁均进入世界前十,也证明了韩国本身实力的强大。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的经济便开始快速发展。当然其中离不开美国的支持,长达五十余年中,韩国财政的40%来源于美国的各种援助。美国的援助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控制朝鲜半岛地区,维护自己的霸权主义。事实也证明,韩国在美国持续不断的政治、经济、文化输出之后,成了美国最忠实的跟随者。而这也为韩国的衰落埋下了祸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韩国是否衰落,和韩国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因为不论是韩国还是日本,其实都是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国大量的产业都分流到了日本、韩国。而这也是韩国、日本多个行业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韩国。毕竟日本在二战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工业国,唯有韩国是在二战之中完全依靠美国崛起的国家。如此一来,美国的态度和状况对韩国的影响可就大了。因此很多人便说韩国的未来,取决了中美最终的关系。当下中国作为新型的经济体,成了美国有力的竞争对手。正因为双方之间的斗争,美国才极为需要韩国和日本这两个桥头堡,一定会不遗余力支持韩国和日本。其实我们可以看看欧洲,虽然在阵营上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同气连枝,但欧洲一直都是美国实实在在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会发现,欧洲这些年在世界经济之上的地位,早已不复往日,并且包括互联网、通讯行业等在内的多个行业都无法和美国相比。因此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美国的态度决定了韩国的未来。如果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依旧在,那么韩国肯定会继续繁荣。但如果美国一旦放弃亚洲地区的竞争,那么韩国的桥头堡地位就不复存在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当然除了美国战略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崛起,使得韩国的未来也充满了迷茫。02 中国行业崛起对韩国的影响中国近些年多个行业的快速崛起,使得韩国压力倍增。首先就是电子行业,准确来讲是半导体行业。当然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数量并不能够代表质量。在半导体设备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但基于上述原理,我国看似规模庞大的半导体设备占比,依旧无法和韩国相比。提到中国的半导体厂商,我们所能够想到的也就是华为海思。的确,这些年华为的势头突飞猛进,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未来不可限量。但相比韩国来说,仍旧不够看。韩国的三星和SK仍旧半导体的龙头企业,就电子产品的对外销售,以及市场占比而言,中国确实超过了韩国。但问题是我们只是下游产品占据了优势,上游技术却依旧是劣势。就现有的手机芯片而言,除了华为能够拿得出手,好像就没有其他企业了,而如今华为还被美国制裁,使得中国企业在上游产业链牢牢被控制,关键的元器件,技术、产品等都无法和人家相比。当然如今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也在快速发展,超越韩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况且中国电子行业本身体量之大,早就和美国平分秋色。随着上游尖端技术的不断攻克,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终究不会落后于人。其次就是造船业。我国如今被称为基建大国,造船业自然也是不甘人后,快速发展。但我们依旧需要承认的是中国的造船业在技术方面还有欠缺。毕竟韩国的造船业乃是世界第一,油船、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LNG)、浮式生产储油船、高速和超大型船以及豪华游轮的制造稳居世界前列。而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和STX造船海洋更是世界前四大造船厂,这天然的优势地位,一时半会是难以撼动的。曾经世界上韩国和日本把持主宰造船业,但现在中国的造船业却在不断赶超韩国,并且连续三年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在造船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附加值较低,利润较低。这主要和技术的成熟程度有关,韩国多年来累积的技术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因而那些附加值高的大型船只订单,韩国包揽了很多。大型LNG船、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平台等大部分都被韩国和日本把持。并非我们不愿意承接这些订单,而是我们的技术还存在缺陷。我国造船业虽然规模大,但承接的大都是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附加值低,利润低下的订单。我国之所以能够在日韩的把持之下杀出一片天,和我国庞大的劳动力数量有关,凭借相对低廉的劳动力的支持,我国的造船业才得以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的提升,这种政策已经不再合适。现在中国的造船业正在进行改变,向LNG运输船、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转移,提高造船业的附加值。当然发展方向的转变是需要多方面支持的,技术、资金都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口吃个胖子。近些年,我国除了技术要求较高的海洋工程装备之上还存在缺陷,其余领域基本都有所建树,技术差距越来越小。

2011年10月,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Solar World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一份专门针对75家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由于产能过剩,当时国内光伏企业的业绩已经哀鸿遍野。若“双反”一开,必然雪上加霜,整个行业都会被推到了悬崖边缘。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中国的光伏行业不但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为中国打造了又一个世界级产业。无独不偶。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们的下一个十年》中,我们曾经提到在锂电池行业,中国企业是如何在日韩巨头的夹缝中一步步成长,最终具备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光伏和锂电行业的崛起,共同特征都是弯道超车——基于“补贴”这个弯道,当国内龙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核心竞争力之后,“退补”出清,带来了龙头集中度的提升。而根据国泰君安产业研究中心的判断,未来十年,芯片国产化将是国内半导体企业最大的弯道。以史为鉴,在整个泛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中,什么样的企业会脱颖而出,效仿过去十年的光伏和锂电成为产业龙头?国君研究“下一个十年”专题研究系列第二篇,聚焦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从不同产业链成长的历史中,寻找材料企业成长的模式和优秀企业的特征。01光伏,战“隆”在野战略选择决定企业优势2011年的隆基股份还是一家单纯做单晶硅的公司,与后来成就自己的光伏之间,相隔的是一整条光伏产业链。而当我们回头去读隆基股份2012-2018年的年报,才能真正体会到教科书里频繁出镜的“战略选择”的重要性——在当年单晶多晶技术路线之争打得火热之际,看准行业的方向或许并不困难,但隆基能够持续坚持战略选择,而且在遇到下游组件厂商阻力时,以极高的战略执行力将产业链拓展至下游单晶组件,引领PERC技术成为主流,最终打败了历史上的“亚洲硅王”保利协鑫,完成产业链一体化,这实属不易。▼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爱旭科技首次覆盖报告20190412》在2012年上市第一年的年报中,隆基就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在技术路线上的战略选择,以及在产业链中的市场定位:“晶硅路线是未来十年的主流光伏技术路线,相对薄膜路线具有投资成本低、产业基础稳定、产业化前景广阔等优势;单晶路线与多晶路线相比具备可持续发展优势,其生产工艺和技术门槛高,对区域布局要求高,高转化效率所带来的度电成本降低空间大;聚光电池技术路线和物理法多晶硅短期缺乏产业发展前景。在以上分析基础上,隆基股份将单晶路线作为长期发展的技术路线。同时,上下游的交易成本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低,多领域投资和垂直一体化模式对企业资源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要求偏高,鉴于这些分析基础,隆基股份在主要光伏企业进行垂直一体化扩张时仍坚持专业化战略定位,取得了单晶领域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领先优势。”——隆基股份2012年报一年后的2013年,单晶还是多晶好的争论在中国光伏产业界仍旧甚嚣尘上。面对汹涌的质疑,隆基在年报中开始体现出对整合下游组件制造商的“野心”:“目前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以多晶产品为主,单晶产品的份额不足10%,单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主要原因在于渠道不畅,销售推动力不足。在通往电站的渠道中,组件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其对单晶、多晶的选择推广尤为重要。在光伏产品供应不足的时期(2005—2008年,2010—2011年),多晶产品因为工艺简单,产能快速扩张,国内主流电池组件企业均是多晶为主的一体化企业。目前国外光伏应用市场单晶产品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市场。2013年我国硅片出口共16.94亿美元,其中单晶硅片出口7.05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41.6%。国外成熟市场光伏制造及应用市场单晶比例提升趋势明显。”——隆基股份2013年年报不到一年后,隆基股份就出手对下游的光伏电站和电池组件业务进行了整合:“产业链整合与新业务的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2014年公司启动产业链整合,收购了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将产业链拓展至组件业务。”——隆基股份2014年年报尽管外界对光伏产业多年来的政府补贴议论纷纭,但我们坚持认为,补贴成就不了世界级的企业,是敏锐的技术觉察能力、强大的整合执行能力,以及坚定的战略选择能力成就了隆基。02产业链培育成就锂电行业的宁德时代2010年,我们刚刚开始研究锂电的时候,基于日韩的历史经验,认为材料环节是技术壁垒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环节,技术突破能力是我们当年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标准。然而经历了锂电行业高速成长的10年再回头看,当年我们重点推荐的具备高技术壁垒的佛塑科技因为隔膜子公司的激励问题销声匿迹,江苏国泰和杉杉股份因为多元化的问题竞争力也已大不如前,新宙邦、当升科技虽然仍是子行业龙头,但市值和盈利增速远远弱于行业整体,反而是当年我们认为最没有技术壁垒的电芯和组件环节,出现了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独角兽——宁德时代。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1年的5.1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237万辆,增长超过40倍,GAGR达到73%,而宁德时代在2014-2018年的装机量和收入的增长远超行业,考虑降价因素,收入的年复合增速仍然超过200%。回顾宁德的发展史,和轻资产的上游材料环节不同,锂电电芯环节的资本开支强度高达4-5亿元/GW,因此友好的融资环境以及前期果断的大量资本开支,让宁德拥有了先发的规模化优势——2018年,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市占率已经超过40%,全球市占率21.9%。与此同时,由于下游汽车对于稳定性、均一性要求高,成本和生产的管控能力是锂电电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成了天然的壁垒。不过比先发和规模优势更重要的,是宁德时代在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培育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宁德成功培育了大批本土供应商,让动力电池上游的国产化率超过80%,这也让其对产业链资源有了极强的控制能力。这与日韩电芯组件环节的LGC、SDI、SKI、松下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之所以常年亏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韩的产业链格局中,材料环节存在高壁垒,把控着利润的大头。而宁德时代通过“控制关键原材料+输出配方+材料厂代工”模式,对上游具备强议价能力。▼CATL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极强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招股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如果从长周期视角来看,赛道的好坏、商业模式的优劣,就如同杜邦分析里面的杠杆率一样,是个内生变量。而一家优秀的公司,可以改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格局。它竞争优势的外在体现可能是优秀的供应商管控能力、优秀的生产管理,以及大规模研发团队带来的高速技术迭代,内在体现很可能是创始人的愿景情怀、用人之道,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激励体系和制度。03半导体材料历史是否正在重演?历史上光伏、锂电的弯道是补贴和退补,通过惨烈地市场化竞争,找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颠覆了整条产业链的竞争格局。而由于面板和半导体的资本开支强度远远高于光伏和锂电,半导体行业的弯道则体现在大基金和国家队的投资上,从而实现产能转移。▼集成电路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数据来源:海关总署、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半导体材料主要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37%)、光刻胶、光刻胶配套试剂、湿电子化学品、电子气体、 CMP 抛光材料、以及靶材等;芯片封装材料包括封装基板(39%)、引线框架、树脂、键合丝、锡球、以及电镀液等。可以看出,和光伏锂电不同,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细分领域最多的环节,且技术路径相去甚远,材料成本合计占比仅10%。▼半导体材料品类众多数据来源:SEMI、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不过有失必有得。与光伏产业的野蛮生长不一样的是,半导体产业的下游由国家主导,因此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这也让半导体材料企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材料企业的核心不单单基于研发,更多在于满足客户多样性的需求,帮助客户成长,因此降成本、改进工艺都是好的盈利模式,基于客户需求出发的技术服务能力将成为企业成长的驱动力。从这个角度看,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对标日韩成长路径更加可行。04半导体材料的下一个十年你可能关心的三个问题1. 长周期下,需求增速最好的阶段就是股东回报最好的时期吗?目前的世界环境下,国内无论是一级投资者还是二级投资者都在看半导体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国产化需求最为旺盛。那么,需求增速最好的阶段就是股东回报最好的时期吗?如果我们以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家电行业为复盘对象,答案正好相反。国泰君安家电研究团队在行业复盘中这样表示:“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中国家电行业大发展的时代,也是需求最旺盛的年代。然而2007 年初海尔的张瑞敏就说过,家电产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目前的利润率仅在2-3%之间,已经像刀片一样薄了。直到2011年最后一波中央政府补贴退出之后,完全市场竞争的时代,没有无必要的政府政策约束,没有政府补贴干扰,加上竞争格局良好,原材料成本持续下行,家电行业龙头这才进入了一个盈利水准的长周期上升通道中。”——范杨《国泰君安道合·理:空调行业10年复盘》视频大规模制造、高壁垒的渠道,加上深入人心的品牌印象,是这一时期家电龙头“定价权”的主要来源,也是时至今日仍无人能够挑战的核心壁垒。因此,2010-2019年才是家电行业股东回报最好的周期。我们并没有否认所有行业的需求逻辑,2009-2019,消费电子产能向国内的转移带来了大批优秀的上市公司,如立讯精密、舜宇光学、海康威视、欧菲光等等。我们只是认为,制造业的核心壁垒在于领先的规模优势,需求增速并不是判断赛道优劣的核心变量。尤其在未来十年,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如何在价格战中取得规模优势才是衡量制造业龙头的最优标准。2.资本的介入和股权的变化将给半导体材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当下,科技企业学习华为管理的热情,已经可以比肩十年前制造企业学习台塑的情景。关于华为的研究很多,看到皮毛的我们只想讲讲感受最深的两点。首先,公司治理和内控最难的是代理人问题,华为98%以上的股份都是员工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一致,永远不会被资本裹挟,永远保持全员创业的激情。▼公司治理和代理问题数据来源:国泰君安《公司研究框架》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承,空喊是没用的,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比如996工作制和8年退休制度更有利于狼性文化的传承。8年退休可以永久拿分红,996锁死了工作时间,基于理性人假设,与其蹉跎度过,不如拼尽全力干满8年多拿股票早退休,而退休制度也给年轻人更多的发展和上升空间。华为的股权模式无法效仿,但产业资本的介入和股权关系的变化很可能带来激励的改变和企业新的活力。例如宁德时代绑定车厂,除了订单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益的分配,大幅降低车企上游一体化的动机。因此我们观察半导体材料公司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也是能不能像隆基一样拥有战略选择的定力和整合产业链的野心,考虑到半导体材料的复杂性和产业链下游的特殊属性,横向发展成为平台型公司或许是半导体材料企业更好的选择。3. 那么,平台型半导体材料企业的成长路径是什么?无论一级还是二级,从苹果供应链到华为供应链,再到5G的爆发,需求逻辑下对技术壁垒的偏好和执着一直是投资者的共性。然而就像我们复盘锂电行业的发展时看到的,从长周期视角来看,科技类产品具有高速迭代和材料环节价格持续下降的属性。那么,龙头供应商盈利的持续性真的是靠技术壁垒么?我们认为,半导体材料企业的成长路径,应当是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相关多元化。技术型企业家,公司的寿命取决于产品的寿命。销售型企业家,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能掌握多少客户资源。不同于大化工的市场空间和同质化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资源优势或技术突破。对于半导体材料企业来讲,技术服务能力是胜出的关键。

我觉得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好好的发展。

中印关系对外贸的影响研究论文

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6月16日)胡 锦 涛主席已经跟印度总理辛格会面了,当前中印关系里我们最需要防止的就是挑拨离间。 这几年来拉拢印度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在这个地区的重中之重,挑拨离间是他们36计中最重要的一计。举个例子,在一个印度洋沿岸国家,我们帮助他们建了一个港口,完全是基础建设,包括商业上的运作,当然也有商业利益,马上就有人大肆宣传中国要搞军事基地、建海军基地,其目的是要遏制印度。法国在阿联酋要搞军事基地,它是真的建军事基地,却没有一家媒体报道。印度跟我们搞军事演习不报道,跟美国、日本一搞,矛头就指向中国。 媒体的挑拨是很厉害的。因此我觉得要十分注意。印度总理跟胡主席会面讲得非常清楚,印度把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摆在最重要的地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反华政治活动。 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用三个“C”来代表,就是竞争、合作、挑战。中国看重的是合作,更多的希望与印度在国际区域和双边层面开展坦诚的合作与对话。但反观印度,在三个“C”当中,竞争是他比较强的心态,但这可以理解,印度2007年GDP才超过1万亿美元,在长期的竞争趋势中中国仍然占有优势。相对来说实力较弱的一方希望跟实力较强的一方竞争,这是可以鼓励的,只要不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原则我们都鼓励。 印度也主张跟中国的合作,但在这些方面之外,中印其实是有存在冲突的可能的,比如在西藏问题上。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一些举动对中国也并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中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关于印度在中印边界增兵问题,已经有相当长的铺垫了,直到去年的时候印度总理、外长先后去了中国的藏民地区,今年印度总理又一次去这个地区。也就是说,印度从2007年、2008年以来对中印领土边境的态度正在日趋强势,这次动员了6万军队,两个山地步兵师的实力进驻藏民地区,在离中国最近的印度最大的空军军事基地部署最新的战斗机。这样做有三点原因: 第一,印度要强化对争议领土的控制,这种实际控制是为他将来在中印边境谈判当中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做准备。第二,印度和美国同为民主国家,存在“天然”关系。对于中美两国的接近,印度是颇具戒心的,因此不能排除其采取制衡中国的做法,以使相应的地缘战略态势有所改善。第三,在解决金融危机这个问题上,印度能对美国做的贡献并不很大。但在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安全秩序下,印度却能通过遏制中国给美国帮大忙。所以印度出于国家利益方面的考量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些主动性的行动,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显然会伤害到中印双边关系。从1998年低谷到现在,中印关系这10年间的恢复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其倒退,是很遗憾的,希望印度能认识到自己的单边行动不可能只有单边的后果。 6月16日下午在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秦刚在回答有关记者提问的中印边界问题时表示,发展中印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中印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和政府达成的共识,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处理中印边界有关问题上,中方立场一贯明确,希望中印双方要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两国之间达成的共识,维护两国边界地区的和平、安定,从而为两国边界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创造有利条件,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白痴信你……

同感,同求,O(∩_∩)O~

河科大的吧?呵呵!我是你老师!

澳洲疫情对悉尼的影响研究论文

带来了很大的亏损,因为澳洲很多航班都被迫取消了,坐飞机的人少了,航班的收入就少了。

2021年最让大家关心的莫过于全球疫情的发展,而全球疫情的发展也逐渐走向失控,虽然很多国家对疫情进行了防控措施,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前依然是在全球呈现一个蔓延的状态。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澳洲悉尼封城结束,进入了解封后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纷纷开始讨论解封后的新尼是否可以像以前一样恢复繁华。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解封后的悉尼并没有恢复到解封之前的繁华程度,甚至解封之后,人们出门游玩,或者是说在公共场所聚集的意愿也不如之前强,由于澳大利亚悉尼的防控疫情的措施并不如我们想象当中的严格,所以解封之后可能会引起疫情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弹,不过同时也希望当地政府可以控制好疫情,不要再向其他地方蔓延。

澳大利亚的防疫措施虽然与中国无法相比,但是相较于其他的西方国家来说,仍然是比较严格的。虽然这次封城没能带来预期中的效果,但是相应的医护人员也是做了一定的努力,不得不说这是他们这至少表现了他们愿意努力干预的结果,虽然疫情的结束并不能通过封城就结束,但是在疫情完全结束之前,任何一步都不应该放弃。同时也告诉我们一定要警惕疫情的反弹,要做到严防严控。

现在的悉尼已经不如以前繁华街上的人们可能更多的也是处在一种惶恐的精神状态当中,但是随着各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专家表示,疫情将会成为一个常态化,那么就证明我们要尽快适应这样的生活才能更好的战胜疫情。

近几年的利润都被亏损进去了,因为疫情导致各国之间的禁飞条令生效,使得航空公司入不敷出。

澳洲航空,因为这次的疫情,造成了严重的亏损吧。因为很多的人因为这个不去澳洲,所以说影响巨大。

疫情对澳洲羊奶粉的影响研究论文

正常情况下澳洲疫情奶粉还能吃的。

澳洲奶粉进入中国会经过海关的检查,奶粉从原料的验收及预处理、配料工序、均质、高温杀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冷却7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严格控制,不会出现奶粉污染的情况!

奶粉进入中国,不管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进入仓库都是会进行消毒的,这又是一道把控!进口奶粉占据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较大市场份额,且主要品牌来自欧洲国家。

担心疫情影响供应 宝妈、奶爸囤奶粉

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中国共进口婴配粉34.55万吨,主要欧盟24.72万吨,占比71.6%;新西兰6.96万吨,占比20.1%;澳大利亚1.29万吨,占比3.7%。随着海外疫情加剧,在中国的宝妈、奶爸们开始担心宝宝口粮。

“近一个月,妈妈群里经常有宝妈叫我们多囤奶粉。”刘欢说,她家小宝每6天喝掉一罐奶粉,大宝每天早晚要喝,一个月需2罐,她连日来多次下单奶粉囤货。

在刘欢所在的妈妈群里,因担心疫情影响供应,最近大部分宝妈、奶爸都在下单奶粉。奶爸叶青更是为女儿下单了两箱可瑞康的羊奶粉。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海外疫情致进口奶粉断供?重庆市场库存充足

文|王欣

业绩增速呈连年放缓的趋势,澳优的羊奶粉业务也增长乏力。此外,澳优大肆宣传的“百分百纯羊奶”也遭受着消费者的质疑。

8月13日,澳优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实现营收42.70亿元,同比增长10.65%;实现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45.3%;毛利润为21.36亿元,同比增长5.6%。

可以看出,澳优整体业绩均有所增长,但是如果将此次业绩与往年做对比,则显得差强人意。影响澳优增速放缓的原因甚多,除了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以外,作为主营业务的羊奶粉受挫以及供销渠道混乱则被认为是其重要原因。

此外,佳贝艾特在主要的中国电商平台上大肆宣传“百分百纯羊奶”,然而却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承认其羊奶粉中的乳糖其实来自牛奶。”这些问题导致澳优受到消费者质疑。

业绩增速连年放缓,羊奶粉业务增长乏力

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实现营收42.70亿元,同比增长10.65%,利润实现5.94亿元,同比增长45.3%。

对比往年的财报对比可知,澳优整体业绩均有所增长,但业绩增速则显得差强人意。2021年中期澳优营收10.65%的增速创近五年新低,约为2020年中期收入一半。

对于奶粉业务增速放缓,澳优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疫情影响销售进度、部分业务的战略性调整和出生人口下滑等因素。

事实上,近几年澳优业绩虽呈上升的趋势,但增速已大幅放缓。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澳优的营收分别为53.90亿元、67.36亿元和79.86亿元,增速分别为37.26%、24.99%和18.55%;同期澳优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亿元、8.78亿元和10.04亿元,增速分别为106.11%、38.31%和-14.31%。

从细分产品来看,近几年一直约占澳优总营收的半壁江山的羊奶粉品牌,销售额涨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澳优羊奶粉业务收入的增速分别为58.9%、40.5%和8.8%。2021年上半年澳优羊奶粉营收为16.88亿元,同比增长2.0%,相对于2020年上半年25.5%的增速有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见,澳优核心羊奶粉产品的增长受挫,拖累了整体业绩的增长。

与此同时,澳优不同产品窜货严重、导致价格紊乱也是其业绩增速变缓的重要原因。

2021年2月,华西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2020年澳优羊奶粉佳贝艾特遇到渠道窜货问题,导致收入增速放缓。

针对窜货现象,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企业为提升业绩不断向渠道商压货,同时企业承诺经销商若完成相应额度,将给予经销商年终返利、高额回扣等福利。经销商为了福利,不得不加大窜货量来完成企业要求,甚至部分经销商倒贴差价赔本销售,从而造成渠道窜货、流货、乱价现象严重。

纵观整体行业,羊奶粉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也将加剧澳优业绩增速放缓的问题。虽然澳优头顶着“第一羊奶粉品牌”的光环,但不少大公司挤进羊奶粉这个细分赛道,比如蒙牛、伊利以及合生元乳业等巨头纷纷入局,导致本就在中国乳粉市场占据份额较小的羊奶粉市场赛道越发拥挤起来。当赛道竞争逐渐加剧,澳优的羊奶粉业务再增长乏力,结果可想而知。

“澳优模式”存争议,成也羊奶粉、败也羊奶粉?

2003年9月,澳优在湖南长沙成立,于2009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1年通过斩获海普诺凯51%的股份,成立旗下品牌佳贝艾特,并杀入羊奶粉赛道。

澳优旗下佳贝艾特凭借核心卖点“百分百纯羊奶”,存在易消化、好吸收,以及羊奶粉不易过敏等优势,业务得以迅猛发展,这也给了澳优带来了更高的定价空间。

不过,澳优的高定价并未给消费者带来高体验。

去年在国内官网上,佳贝艾特自信的宣称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可以使用其配方羊奶粉作为替代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国外网站上,佳贝艾特却明确警告父母,对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羊奶也并不是合适的替代品。这也引发了外界对澳优羊奶粉的功效存“隐藏面”的质疑?

此外,佳贝艾特在主要的中国电商平台上大肆宣传“百分百纯羊奶”,然而却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承认其羊奶粉中的乳糖其实来自牛奶。”可谓“挂着羊头卖牛乳”误导中国消费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佳贝艾特的投诉共22条,大部分投诉都是剑指羊奶粉中存有异物等质量问题。

除了质量问题外,澳优本身的发展模式也长期受到市场关注。

官网显示,澳优现已成为一个在全球拥有10座工厂、产品行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乳品公司。并且其已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奶源地完成研发及供应链布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澳优至今并未在国内发展一家奶源供应商,更没有建设奶源基地,但国内市场却是其销售端的绝对主力。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在国内的非流动资产仅有10.06亿元,占海内外各地非流动总资产的27.51%,但国内销售额却达到37.70亿元,占总营收的88.27%,同期佳贝艾特的销售额为16.88亿元元,国内实现的销售额为15.98亿元,占比高达94.7%。

这种类似“海外代工厂”,销售却在中国的轻资产模式,也被外界看待是“逆向贴牌”模式引发市场对其“假洋品牌”的质疑。

而针对此模式引发的质疑则更多来自于研发能力。

虽然澳优在财报中一直强调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但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澳优对于研发投入并不足。2021年上半年,澳优研发成本为0.7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73%。氢 财经 梳理往期财报也发现,近几年,其研发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一直未超过2%。

与研发方面截然不同的是,澳优在营销上却毫不吝啬。财报显示,2021年澳优的销售及分销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就高达26.2%。

其中在线上,澳优的营销利器广泛出现在热门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上,在当下流行的社交媒体上,也都能看到澳优的身影。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在抖音平台上,佳贝艾特的搜索热度霸占羊奶粉品牌首位。在小红书平台上,佳贝艾特的笔记总数也霸占着羊奶粉品牌状元的位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