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岩土工程学报论文中参考文献报告

发布时间:

岩土工程学报论文中参考文献报告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土木工程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1]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9).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国家行业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51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 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17]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梁兴文、王社良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9]梁兴文、史庆轩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1]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4]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王恩斌.论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87-89

[2]韩娜,王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46-246.

[3]冉启福.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3-104.

[4]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15]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6]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2]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3]邢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4]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5]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LD/T 73.1-4-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 苏文菊.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19(4) : 36-37

[2] 马瀛洲.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J].现代商业,2008, (26) :66-67

[3] 周榕冰,范建双.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 23(2) : 164-167

[4] 于文凯,刘伟.对建筑成本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 2001,17(6) :27-28

[5] 赵勇,吕敏娟,张永学.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J].建筑与预算,2009, 25(3) : 15-15

[6] 贾志远.浅析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09, (27) : 92-93

[7] 于江泳,陈继伟.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7) :249-249

[8] 吴学军,胡韫频,郭树元.关于大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控制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27(6) : 133-136

[9] 黄屹岳.浅谈招标投标中工程造价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 (26) :16-17.

[10] 任民主.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在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25) :262-263

[11] Sieglinde K. Fuller, Amy S. Boyles. Life-Cytec Costing Workshop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Buildings[J]. Student Manual, 2010,V12(4):125-129

[1] 常永红.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控制与管理.陕西建筑[J],2007,(10):44-45.

[2] 全兆松.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研究.科技创业月刊[J],2010,02:59-61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滕素珍,冯敬海.数理统计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孙晓斌.试论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其应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J],2009,02:51-53

[6] 王鹏.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现代商业[J],2012,07:95

[7] 祝春梅.信息技术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上的应用.企业导报[J],2010,11:190-191

[8] 叶峰.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山西建筑[J],2007,(32):25-26.

[9] 汤桥.别墅建筑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0] 匡雯琦.别墅安装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1] 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 3 版)(PMBOK 指南)[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5.

[13] 王星.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内江科技[J],2008,07:30-41

[14] 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5] Zhenhua Rui et al. Historical pipeline construction cost 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J], 2011,V4(3): 244-263

[16] Prof Russell Kenleya.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CaseStudie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J],2010 V28:545-546

[1]付哲.浅析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8Z): 247-247

[2]郭建华,黄卫.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刃.公路交通科技,2001,18(4):35-39

[3]赵昕慰,张保民,杨瑞生.国际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管理系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 23(4): 47-49.

[4]王静,翟全礼,仲景冰.地铁建设材料管理信息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 2: 019

[5]陈豫龙,何旭洪.Delphi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马智亮,莫方彬.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 105-110

[7]张志杰.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146-149

[8]廖志英,董安邦.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38(2): 184-185

[9]余国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18(6): 27-29.

[10]刘芳.浅谈施工企业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途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024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J].岩土力学,2004,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口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色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港工技术,2001,(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土层工程特点[J].采矿技术,2017,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色粘土的工程特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6,(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老粘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广东水利水电,2007,4:03-04.

[10]胥稳,侯玉宾,朱瑞田.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10:104-106.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3,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力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2017,19(2):208-213.

[15]吕全乐,鹿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7,38(1):182-187.

[16]张瑞坤,石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7,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文.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7,32(1):33-37.

[1]叶金汉主编.岩石力学参数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425~501

[2]李华晔,黄志全,刘汉东等.岩基抗剪参数随机——模糊法和小浪底工程 C、 φ 值计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2):155~161

[3]夏明诚.抗剪强度统计方法的现状与讨论.岩土力学,1998,19(1):90~93

[4]周维垣,杨若琼.岩石力学数学模拟的现状与发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增):937~939

[5]尤明庆,华安增,李玉寿.缺陷岩样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8,20(2):97~101

[6]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地质力学学报,2001,7(1):53~60

[7]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8]尤明庆,李化敏.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9]尤明庆,苏承东,周英.不同煤块的强度特性及回归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2):2081~2085

[10]胡宣达.数理统计初步.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190~199

[11]黄国民,周廷振,顾士亮等.徐州矿山压力规律及控制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37~38

[12]尤明庆,苏承东.对砂岩试样室内试验结果的分析.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9~182

[13]Jaeger J C.Rock failure at lower confining pressure.Engineering,1960,189:283~284

[14]尤明庆,苏承东.具有沉积弱面试样的剪切拉伸破坏及强度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2):3618~3622

[15]李银平,王元汉,肖四喜.岩石类材料中压剪裂纹的相互作用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4):552~555

[16]郭少华,孙宗颀,谢晓晴.压缩条件下岩石断裂模式与断裂判据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304~308

[17]李新平,刘金焕,彭元平,等.压应力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断裂模式与强度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增):1942~1945

[18]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19]李东旭,周济元.地质力学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83~84

[20]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4~59

[21]许江,鲜学福,王宏图.关于岩石基本力学参数关系的一些讨论.见:第六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5~146

[22]吴玉山,李记鼎.确定岩石强度包络线的新方法——单块法.岩土工程学报,1985,7(2):85~91

[23]苏承东,尤明庆.单一试样确定大理岩和砂岩强度参数的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8):3055~3058

[24]尤明庆.两种晶粒大理岩力学性质的研究.岩土力学,2005,26(1):91~96

[25]周国林,谭国焕,李启光等.剪切破坏模式下岩石的强度准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6):753~762

[26]陈卫忠,李术才,朱维申等.考虑裂隙闭合和摩擦效应的节理岩体能量损伤理论与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131~135

[27]尤明庆.岩石非均匀变形破坏和承载能力的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1997.64~66

[28]尤明庆.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 变形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23~28

[29]蔡美峰.岩石力学与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29~230

[30]尤明庆,李化敏,纪多辙.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31]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的长度对三轴压缩试验的影响.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

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3~337

[32]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5,11(3):286~292

[33]刘允芳.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见:夏熙伦编.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99~207

[34]徐芝纶.弹性力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89~94

[35]蔡美峰.地应力测量原理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8~46,234~244

[36]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97~99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8]Haimson B C,Cornet F H.ISRM Suggested Methods for rock stress estimation—Part3:hydraulic fracturing(HF)and/or hydraulic testing of pre-existing fractures(HTPF).Inter.J.Rock Mech.Min.Sci.,2003,40(7/8):1011~1020

[39]Lee M Y,Haimson B C.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ess measurement parameters.Inter.J.Rock Mech.Min.Sci.,1989,26(6):447~56

[40]Rutqvist J,Tsang Chin-Fu,Stephansson O.Uncertainty in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estimated from hydraulic fracturing measurement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induced fracture.Inter.J.Rock Mech.Min.Sci.,2000,37:107~120

[41]Cappa F,Guglielmi F,Rutqvist J,Tsang Chin-Fu,Thoraval A.Hydromechanical modelling of pulse tests that measure fluid pressure and fracture normal displacement at the Coaraze Laboratory site,France.Inter.J.Rock Mech.Min.Sci.,2006,43:1062~1082

[42]陈群策,毛吉震,侯砚和.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讨论地形对地应力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90~3995

[43]谭成轩,石玲,孙炜锋等.构造应力面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70~3978

[44]张彦山,梁国平,丁建民等.由井壁崩落估算水平主应力量值的研究.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34~139

[45]谢富仁,孟宪梁,祁英男.内昆线天星场至仙水段构造应力场分析.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64~69

[46]Pine R J,Tunbridge L W,Keakwa K.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in the Carmenellis granite-I.Overcoring test at South Crofty mine at a depth of 790 m.Inter.J.Rock Mech.Min.Sci.,1983,20(2):51~62

[47]Anderson C,Christianson R.Variability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rock stress measurements and comparison of triaxial overcoring results made in the same borehole.In:Katsuhiko Sugawara et al.Rock Stress.Netherlands:A A Balkema,2003.315~320

[48]陈颙,黄庭芳.岩石物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4~137

[49]陈庆宣,王维襄,孙叶等.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03~105

[50]Rummel F.断裂力学应用于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见:阿特金森 B K 编.岩石断裂力学.尹祥础,修济刚等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31~253

[51]范天佑,断裂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2~83

[52]尤明庆.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方法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3):350~353

[53]Amadei B,Stephansson O.Rock stress and its measurement.London:Chapman & Hall,1997.171~173

[54]刘允芳.在同一钻孔中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与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测量成果的比较.见:夏熙伦.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217~221

[55]尤明庆,周少统,苏承东.岩石试样在围压下直接拉伸试验.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4):255~261

[56]郭启良,丁立丰.岩体力学参数的原地综合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28~3931

岩土工程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均为EI收录期刊,但没有被SCI收录。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RMGE) 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为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三大期刊,而且JRMGE于2019年2月已经被SCI收录。

有《岩石力学学报》么?我只知道《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哦,它与《岩土工程学报》都为EI检索,且均不是SCI。。。。前者基本是关于岩的文章,后者岩、土皆有,侧重于岩

全专业包括:

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

2、岩土工程学科

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

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岩土工程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土力学学术论文篇二 土力学发展概况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土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类对土力学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本文通过回顾土力学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土力学研究的缺陷,包括土力学经典理论的局限性,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的缺陷性,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研究的不成熟性。最后结合土力学研究的缺陷,对今后土力学的发展提出预测。 关键词:饱和土 非饱和土 动荷载 中图分类号:T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25-01 土力学是运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土体力学性质的学科[1]。它在实际工程如地基、挡土墙、土工建筑物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研究土力学,对我们从事土木工程活动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土力学发展历史,分析当前土力学研究缺陷,预测土力学未来的发展。 1 土力学的发展历程 土力学历史悠久,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经验,古时候人们用压实土料修筑堤坝防洪,用夯实土基兴修各类工程等均属于土力学的范畴。近代土力学的发展开始于1776年库仑土压力理论的提出[1]。此后,1856年法国科学家达西发表了著名的达西渗透定律,1857年英国科学家郎肯发表了郎肯土压力理论,这些理论促进了近代土力学的发展。1925年太沙基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及渗透固结理论,从此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50年后人类在土的基本性质、测试手段、计算技术、加固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1980年后,土力学出现了新的分支,如计算土力学[2],海洋土力学等。 土力学自成立以来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1925年―1960年的近代土力学阶段,这一阶段土力学都是以太沙基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研究的,但由于该理论过于片面,土体性质过于复杂,导致很多问题无法深入研究。第二阶段即1960年后的现代土力学阶段,以罗斯科为代表的临界土力学创立,从此人类对土体本构关系的研究步入了新的境界。人们开始综合考虑研究土体受力后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以及它们和时间之间的关系[3]。 2 土力学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土力学的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土力学理论不够完备 土力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学科,但是由于土体性质复杂,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半经验办理论的发展阶段,未能形成公认的基础理论。太沙基把土体的压密和渗透结合起来推导出的一维固结微分方程能很好的反映土体单向固结的机理,但是在多维固结问题上并不适用。比奥固结理论能解出孔压分布,给出位移场,获得土体应力应变非线性、弹塑性和骨架的流变情况,但是参数确定的偏差会导致工程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差别很大[1]。所以这些理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符合一般土体受力状态下的性能。 2.2 解决非饱和土问题方法欠缺 传统土力学理论只适用于解决饱和土的问题,其规律也是根据饱和土试验得出。然而工程中遇到饱和土的情况十分罕见,即使是软土地区,其表层土也不会是饱和的。将处理饱和土的方法应用于非饱和土不是很妥当,因为土的特性随其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如膨胀土遇水后体积会膨胀,而失陷性黄土遇水后体积会收缩,而且它们的强度也会因遇水而降低[3]。于是有人提出了非饱和土强度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以吸力及为计算依据,但是由于吸力测试技术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被广泛采纳。 2.3 动荷载作用下土体规律的研究还不成熟 研究动荷载作用尤其是循环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力学特性,在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尽管国内外开展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理论,但是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变形、强度、以及液化规律比静荷载作用更复杂、更难把握,所以相关研究结论适用条件和范围都很有限,理论就更不成熟了。 3 土力学发展方向预测 土力学是研究土体特性的学科,土是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不同地域的土其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地方的土因所处的地层不同性质而相差很大,而且土的构造和结构对土的性质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土的特性很强。土有的时候是饱和的,有的时候是不饱和的,有时可以看成是连续的介质,有时又不能看成连续的介质,它具有弹性、粘性和塑性等性能,这些都说明了土体的性质十分复杂。因此研究土力学需要采用理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3.1 土的微观和细观研究 土是由固、液、气三相组合而成,土颗粒之间固液气三相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土的力学性质区别于其他一切材料。土体强度、变形的宏观规律是与其微观结构直接相关的,通过微观试验研究,以探究土的非线性、弹塑性、各向异性、流变性等问题,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宏观规律的机理,从而初步把握其宏观规律。因此,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有可能使土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出现转机。 3.2 土体的原位试验和无损探测 室内试验和原位试验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别,室内试验时,压缩模量是在无侧向变形条件下测出的,而土的初始应力状况与沉积条件有关;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土的沉降量,试验结果表明压缩模量越大的土,它的计算沉降和实测沉降相差越大[3]。现有原位实验方法如标准贯入试验,触探试验只能用于小型工程,钻孔取土愈深,土的结构破坏愈大,试验结果的可靠度也就越差。因此发展更加先进的测探技术,可以克服取土后土结构的巨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改变,能大大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3.3 非饱和土的研究 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之所以没能像饱和土力学理论一样同步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影响非饱和土性质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它很难像饱和土那样找出应力应变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此外非饱和土特性测试技术难度比饱和土大得多,这进一步制约了非饱和土理论的发展。由于非饱和土中存在气体,较之饱和土性质大有区别而且更加的复杂,研究非饱和土中固、液、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成为解决非饱和土问题的重要出路。今后非饱和土的研究将着重于土体表面吸力的测定,土-水特征性能表征等方面。 4 结语 正如太沙基所说:土力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工程实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工程勘察设备和试验设备得以研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和实验测试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后土力学的发展将呈现蓬勃的朝气。 参考文献 [1] 姜晨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12. [2] 蔡东,李国方.土力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发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2):92. [3] 赵成刚,韦昌富,蔡国庆.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J].岩土力学,2011,32(12):3521-3522. [4] 焦贵德,赵淑萍,马巍.循环荷载下高温冻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8):1553. 看了“土力学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发表学术论文的心得 2. 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 3. 关于圆的学术论文 4. 大学物理学术论文2500字 5. 建筑学术论文范文

是的,“原始语种非英文参考文献后同时附相应的英文项目,并注明其原始语种。”投稿须知:

岩土工程学报刊号

全专业包括:

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

2、岩土工程学科

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

《中华建设》

《岩土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土木工程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建筑结构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岩土力学》(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重庆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煤炭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中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东南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同济大学学报》(EI,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矿业研究与开发》(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工业建筑》(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混凝土》(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水文地质工程地质》(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 《水利学报》(EI,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人民长江》(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长江科学院院报》(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矿业安全与环保》(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中外公路 》\x0d\x0a\x0d\x0a《现代隧道技术》\x0d\x0a\x0d\x0a《科技导报》(《科技导报》曾获全国科技期刊(综合类)一等奖、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奖。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并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英国SA/INSPE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入选 “国家期刊方阵”、全国“百刊工程”和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x0d\x0a\x0d\x0a《工程爆破》(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有色金属》(全国中文核心)\x0d\x0a\x0d\x0a《现代矿业》 (中国核心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x0d\x0a\x0d\x0a《建筑工业》 (CSCD核心,全国中文核心)

建筑类国家级期刊排名如下:

1岩土工程学报,2建筑结构学报,3土木工程学报,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

《岩土工程学报》于1979年创刊,主要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我国理论和实践水平 的论文、报告、实录等。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等海外文摘收录。

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

《建筑结构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2010年起为月刊,大16开,112页,至2010年已出版了31卷。

宗旨在报道和交流建筑结构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主要刊登建筑结构、抗震防振、地基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最新进展动态,为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服务。

岩土工程学报审稿

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1 水利学报2 泥沙研究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水利水电技术5 人民黄河6 水力发电7 水科学进展8 人民长江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0 水力发电学报11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3 长江科学院院报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铁道学报2 铁道车辆3 中国铁道科学4 铁道运输与经济5 内燃机车6 中国铁路7 铁道建筑8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9 铁道工程学报10 路基工程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汽车工程2 中国公路学报3 汽车技术 4 公路5 桥梁建设6 公路交通科技7 现代隧道技术8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 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10 世界汽车11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2 中外公路

理财规划师(Financial Planner)是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理财规划师是指运用理财规划的原理、技术和方法,针对个人、家庭以及中小企业、机构的理财目标,提供综合性理财咨询服务的人员。理财规划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因此要求理财规划师要全面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切实可行的理财方案,同时在对方案的不断修正中,满足客户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财务需求。先后主持了2项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承担了《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接线工程城市大跨度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陆域段海底隧道穿越复杂建筑群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等研究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15篇。主编了“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铁路工程爆破》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爆破》。现为中国铁道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安全生产技术监督管理局专家组成员,《岩土工程学报》等科技期刊特邀审稿人。

一看你这问题就知道是同行,共享给你!望采纳

不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1.《岩土工程技术》2.《水运工程》(中文核心期刊)出版速度较快,主要面向港口航道类的3.《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中文核心期刊)4.《强度与环境》统计源期刊5.《洁净与空调技术》(有稿费拿)6.《砖瓦》 建材核心 有稿费7.《水利发展研究》8.《中国水利》给200左右的稿费9.《钢结构》10.《交通企业管理》有少量稿费11.《中国建筑防水》有稿费12.《城市交通》13.《新型建筑材料》14.《公路》(中文核心期刊)15.《施工技术》(如果是高校作者,要交800元版面费)16.《建筑材料学报》EI收录,收100元审稿费,无版面费17.《建筑技术》中文核心期刊18.《力学学报》(英文版)SCI收录(中文刊收版面费)19.《科学通报》(英文版)SCI收录(中文刊要收一定的版面费)另外大部分国外期刊都无审稿费+版面费-------------------------------------------------------------------------------------不收审稿费的国内期刊:1.《中国公路学报》( EI 期刊)2.《中国铁道科学》( EI 期刊)3.《中南大学学报》( EI 期刊)4.《土木工程学报》( EI 期刊)5.《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6.《工程勘察》(核心)7.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征收审稿费+版面费的国内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 月刊 审稿费:100 版面费:200一页2.建筑结构学报3.土木工程学报 月刊 审稿费:0 版面费:300一页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月刊 审稿费:100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审稿费:100元,录用后收取.版面费150/页(审稿周期3个月,EI收录率高,主要收本校文章,选择地发表校外及海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优秀论文.)稿酬:100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 月刊 审稿费:100,版面费:220元/版(审稿一般3个月)10.给水排水11.施工技术12.建筑技术13.世界建筑14.建筑科学15.世界地震工程16.建筑学报17.混凝土18.工程勘察 月刊 版面费:800/篇 审稿周期:岩土工程约3个月,测绘工程约4个月,水文地质约4个月,工程物探约4个月。19.城市规划20.暖通空调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建筑机械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审稿费:10025.土木建筑及环境工程学报(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审稿费:10026.新型建筑材料27.空间结构28.城市规划汇刊29.中国公路学报 无审稿费,版面费 300/页30.水利学报 审稿费:100,版面费:6页以下150/页,以上200/页31.建筑材料学报 版面费:032.四川大学学报 审稿费:100(校内稿件免论文评审费)感谢:geosdu00733.中南大学学报 审稿费:034.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中文核心,版面费:1800元35.工程力学 审稿费:20036.地质通报 版面费:150/页37.科技导报 版面费:600元38.煤田地质与勘探 版面费:500元39.地质与勘探 版面费:600元40.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版面费: 1600元41.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版面费:600元42.灾害学 版面费:900元43.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版面费800元44.世界地质 版面费:500元/页45.岩土工程界 版面费:600元/篇(200元一个版面)46.岩土工程技术 双月刊47.路基工程 双月刊 版面费:900元48.矿业研究与开发 版面费:600元49.铁道建筑 版面费:1000元5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版面费:600元51.煤炭科学技术 版面费:1500元52.《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稿费:0 版面费:4页之内共500,超过4页的,每页20053.《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版面费:500,不论页数54.《水力发电》版面费:800,不论页数54.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审稿费50,版面费200/页 稿酬:10055. 科学通报 审稿费:056.《城市公共交通》版面费:200元一面57.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审稿费:50

有一本土木工程,是现在的开源类型的刊物,审稿的周期大概在半个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