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风景园林论文范文参考

帮你找了一篇供你参考,你看下有用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刘振兴•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通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空间处理;私密性;开放性;公共休闲1.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2]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4]。3 案例分析3.1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3.1.1 龙游市概述(一)悠久的历史文脉龙游,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龙游为姑蔑国都城,当时一直是浙西南一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22年秦始皇在全国首批设立县时,龙游为太末县治所,距今有2228年的建县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更名为龙丘,五代时称龙游,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境内有各种古遗址十七处,其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各种石器、陶土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信息。(二)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游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于县城东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龙游物产丰饶,是文明的“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发掘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石窟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群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3.1.2 龙游江滨公园实地考察(一)概况位于衢江南岸临环城北路,东至交警大队办公室,西接城西公园,长约1800米,宽为35~250米间,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0平方米,铺装面积35000平方米,水体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整个公园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建设历时160天,内设童趣苑,明月湾,凝碧轩,天香斋,翠光阁,日晷台,磊园,清幽谷,百舸急流,遍地龙游等十大功能分区,是集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园。(二)主要景点分析(1)童趣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不同,本身公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主要面对对象是儿童,因此该场地建有迷宫、戏沙池、十二生肖、大双亭等设施。各设施由一条曲廊相联系,顶为木制花架,两册设有大理石石凳,可供儿童和家长休憩见(见附图1~2)。十二生肖石雕栩栩如生,程弧状排列在一小台地上,台地左边设有1.2米高的铁制隔离墙,既防止儿童划入对面的水池游乐场,又起到“引景”的作用;右边挡土墙上方种有一片竹林,既为景墙,又有隔离空间的作用,这样,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为现代的公园,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至少也是一半围合的空间。(2)明月湾该景点是一个宽窄变化无规律的人工湖,引衢江之水,设为岩间涌泉,流至主体湖。在此过程中设有流水落差,可听潺潺之声,湖畔置石与古典园林之法颇似,如仿自然之势,湖中种植睡莲、菖蒲以及本地的水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湾内有一长42米,重1500多吨的天然溪滩石,上设涌泉、流水,四周配有雾森,喷雾是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如梦如幻。溪滩石一旁设有两列原石汀步,游人可踏汀步登上该石玩耍,同时汀步也形成水位落差,以观水之动感(见附图3)。在处理手法上更注重公共休闲,使得游人能够亲自登上所置之石,满足场所由人来参与的思想,这在古典园林里的假山那里是见不到的,从古典的假山发展到现在的“假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在湾旁设有多处亲水平台,一满足游人的亲水的天性。(3)翠光阁一座小桥横卧于明月湾上,直通向临江的翠光阁。翠光阁是一仿古建筑,因与翠光岩隔江相望而得名。阁分6层(地下1层),高30余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以波罗阁木材装饰,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黑色亚光琉璃瓦,栏杆材料为雪花百花岗岩九龙壁浮雕,阁内摆设主要体现龙游地方文化(见附图4)。阁两旁还建有两道曲廊,不仅可供游人休憩,这样的布局还使得翠光阁显得更加的和谐,横与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语言的表达。翠光阁虽为仿古建筑,但它与一般的仿古建筑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底座气势恢弘,30米高的阁,真如一座玲珑宝塔,登于阁上,其感觉犹如王勃当年登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在次美景之中也产生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此等借景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使得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我国古代造园家对借景一直十分重视,并认为园林设计最关键的便是借景,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接着,他对借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翰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手之,不分町田童,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5]阁以江面为背景,浩瀚无比,而高阁也成了江这一立面上的亮点,纵向的阁与横向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而且,翠光阁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已经成为全园的中心和重心,同时,在阁中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是全园的至高点,这种处理手法在古典园林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的布局,它处在园的中部最高处万寿山上,控制全园的风景,它既是颐和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又可当作该园的标志(见图1—1) [6]。(4)凝碧轩(见图1—2)、天香斋轩、斋是中国见古典园林建筑里所特有的,对它们也有特定的定义。轩,园林中的轩,乃是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而言,功能为供游人安静地休息,所以园林中造轩,形体要小巧,宜设置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物的后方,必藏而不露,隐现于幽静的花木深处[7]。斋,其园林功能是给游人安静地休息和阅书读报,建设用地力求深处为好[8]。在这里,凝碧轩为民居风格建筑,是游人品名休闲之处。而天香斋主要功能是展现龙游饮食文化。凝碧轩为歇山顶,屋顶用草披盖,轩前设一木制平台(见附图5)。选址上,这里有一定的限制,但先从它的功能考虑,在这样一个公园中,而且是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性空间,其次,面对对象是市民和游客,再者,它们得反映这里的地方文化思想。即便这样,他的选址还是在明月湾旁边,处于众石所置之间,周围种有大树和竹子,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供大众游赏、观景的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而在古典园林里,轩大部分只是作为园主及家人的书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私密性空间,那种宁静、幽雅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但是在今天,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里,人们必须得面对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虽然,现代的轩在形式上还是原来的风格,但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存在必须得满足大众的要求,否则,它们在现代游憩场所就回成为一个失落的场所[9]。(5)磊园在笔者看来,磊园倒是有点“少就是多”概念——在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水池里,类似与一个平底锅(见图1—3),“锅”面镶嵌较小的卵石,“锅”的中间摆设了两块20多吨的大卵石作为主景,周围配有旱喷和花坛,倒是有几分禅意(见附图6)。 (6)清幽谷经历几分禅意后,沿着步道走进一片芦苇丛,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周围是密密的芦苇杆和芦苇叶,不是有步道的话还以为走到了荒野呢!穿过十米左右的芦苇,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脚下的步道变成了一座宽3米的木制曲桥横跨在一人工湖上,曲桥的一侧设有一条40厘米高的木制“栏杆”——或者说是坐凳,可供游人休憩、垂钓(见附图7)。湖岸设计为自然的形态,完全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显得非常地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这个景说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场所,它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惬意。理性地说,它的空间处理充分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先合后开,一张一弛,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取名为清幽谷,似有表达环境的之意,这种场所对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能够放松的地方。再说这座曲桥,在古典园林结构曲直对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曲”,是以曲带直。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的曲直布局的经验总结[10]。“曲”与“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然是以曲带直,就还要包含直的因素。因此,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曲桥的左边是一块高地,那有一条沿翠光阁走过来笔直的步道,有4米宽,步道另一侧沿六个台阶走下可达一大理石铺面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有一些现代亭以及可供休憩的坐凳,坐在登上可以望到平台下面的衢江,以及对面起伏的山峦,偶见江中渔帆点点,空中飞鸟掠过,自然心旷神怡。从观赏学角度上来看,曲桥可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了赏景的时间宽度,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同时,风景延续空间的曲又为游赏空间序列的节奏感、音乐感创造了条件,单一的“直”无法形成简单的重复空间,惟有“曲”才能带来各种变化,使空间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11]。加之为木制曲桥,其风韵无比,既是一道风景的好才场所,本身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用本地的原生植物,使得设计更人性、更生态、更经济,使得整个清幽谷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极至,更有几分野趣。(7)日晷台日晷台设置于一平台上,与其说是一个景点,笔者倒觉得它只是作为一个雕塑。日晷为青铜所制,上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笔者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日晷本身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与青铜、十二生肖结合所要表达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8)百舸急流主景为旱滩和商船,作为一个景观和文化的符号,象征龙游历史上水路航运便利,水运商贸兴盛。(9)遍地龙游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场所。在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置不需要表达多少历史层面的东西,只要表达园主的个人喜好就可以了。而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则不一样,特别是龙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她必须把这些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理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使之不断地发展。以及,作为浙西地区的旅游名城,她也必须把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地来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景点,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图腾柱和各种抽象形状的景墙,上面雕刻着龙游的历史,以图形和象形文字的结合,使得直观却又那么地神秘。这样一来,立刻就把游人的心理给抓住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的动机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社会需求高与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还有社会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足够的人文因素,来满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环境的塑造,满足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导和暗示人们对文化上的认同感,追随空灵、幽远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例如,(附图8)所展现的是遍地龙游的一条步道,道旁边是历史字画浮雕——这种处理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使游人了解龙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过了一段路程,而且这种布置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4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4.1.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4.1.1 自然设计要素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4.1.2 构筑物设计要素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13](见图1—4,1—5)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人以三维的体验。相对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是内敛的。因此,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小中见大”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4.1.3 视觉设计要素[14]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在某些景观处理上更大胆地借用视觉的冲击力,不论在形式感、秩序感还是比例、尺度以及样式、图案、格局的处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而且,在空间的层次性上,使得空间向着多维化发展。4.1.4 历史文脉设计要素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发展唇齿相依,与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所表述的历史文化远远比古典园林中所表达的更系统化,科学化。4.1.5 理论及技术要素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15]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对景观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设立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 简称SMS )[17]对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国际计算机和城市设计协会评为“未来最具潜力希望研究课题”,以及2004年8月他在“2004北京国际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博览会”上的演讲——《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不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5 结 语记得劳伦斯 哈普林说过:“现代风景园林不只是简单地营造空间,而且是将环境设计理解成一种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神圣行为。”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是东西方的结合与升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她自身独特的东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不断地加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谓“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中的开封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凭空产生的设计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为园主自己设计的,那是一种人性化,他所营造的私密性小空间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是为市民和游人设计的,他必须人性化,他所营造的开放性空间必须体贴人,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思维,所设计的空间如果失去了人的参与,那么这个空间就是毫无意义的。参考文献:[1]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刘静, 孙风歧,文.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中国园林》 06/2004.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4] 刘滨谊,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5]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文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05/2005.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14]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5]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

论文答辩时陈述的内容是设计这篇论文的目的和在这篇论文中得到的收获包括还有哪些不足。以下是我分享的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叫xxx,来自xx班,我论文的题目是《纪念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

本篇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欧阳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我非常感谢她一直以来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对各位评审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和答辩表示不胜感激。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一、研究背景。

纪念空间是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现。它具有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作用。随意翻开一部城市的建设史,纪念空间都占据着非常大的篇幅。从当代纪念空间的.建设情况来看,世界各地对于纪念空间的营造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资金,创造出了许多代表民族精神的优秀纪念性场所。

一方面,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人们出于缅怀或者庆祝而建造纪念性构筑物以示纪念。如在二战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等事件,涉及世界的和平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较高的关注度;三峡大坝的顺利截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也掀起了纪念空间的建设热潮,如云南宁洱县 6.4 级地震抗震救灾纪念园、甘肃舟曲泥石流纪念园、汶川地震纪念园、北川县城地震纪念旅游区、北川抗震纪念园。2013 年的雅安芦山地震后不久,便兴建了雅安 420 大地震纪念馆,由此可见人们对纪念空间建设的重视,并期望这些纪念空间能对后人起到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因而出台了许多推动纪念空间建设和发展的措施,比如 2009 年,在南京中山陵举行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出台的《南京宣言》中,就提出将各地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纪念建筑统一打包,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遗。

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集体记忆也随之丧失和消逝。导演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感动观众;历史学家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来陈述史实。作为设计师,我们同样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纪念空间的建设,再现历史片段和记忆影像,为人们创造感受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场地。早期的纪念形式较少,主要是陵墓、纪念碑和记功柱等,其中植物的应用也一般以点缀为主,作用有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念空间的形式逐步增多,植物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当代的许多纪念空间中,如纪念公园、烈士陵园等,植物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纪念环境的重要构景元素。因为植物本身线条柔和,且与环境的协调性好,应用灵活性强,其自身不但可以形成空间,也可以结合其他景观元素共筑空间,在对空间进行丰富、限定以及点缀上有巨大作用。纪念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纪念性构筑物、地形、植物、水体以及环境小品等,由于植物具有最多样的形态和颜色,使其成为纪念空间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元素。

在纪念空间中,适宜的植物类型和植物配置方式,能充分地衬托出纪念主旨和场地精神。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整个碑墙被置于开阔的草坪中,纪念墙前为一片槭树林,中间夹杂着红枫、白桦和其他低矮小乔木,丰富的植物层次和色彩的和谐搭配充分衬托出了纪念墙的主体性。植物景观因其自身属性及蕴含的象征性,在营造纪念氛围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纪念空间植物景观配置的效果对纪念性情感的传达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今纪念空间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植物景观在纪念空间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在供人们缅怀纪念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活动场所的职责。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我进行了资料收集,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一系列程序。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

三、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分析与回顾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概述,对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植物在纪念空间中的主要作用,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分析。

第三章,分析,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功能属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因素、植物的观赏特性因素、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因素和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融合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以重庆为例,选取不同类型的纪念空间进行调研,将上一章总结归纳出的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素应用于具体案例中进行分析。

第五章,基于案例分析,提出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设计过程。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思考。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摘 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设计行业现状,园林设计师的培育、执业制度和管理组织,行业法规完善五方面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参考

你题目定了吗?要是没有定,可以把以前写的有关植被方面的给你看看

建议你去幸福校园看看 里面有些样子 你可以参考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一种珍贵的艺术明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艺术形象上讲是讲究和谐完美;从艺术风格上将追求雍容典雅;从意境上尚崇含蓄深邃;从布局上力求珑玲别致;同时从欣赏角度上又能做到雅俗共赏。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渊源我国古典园林的出现和发展,跟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游猎,所以也叫游囿。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帝王游息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那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且规模很大。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话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我帮你下载,我这有--gms

中国观赏园艺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当今观赏园艺产业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观赏园艺植物生产都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上。在全面分析了中国目前观赏园艺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优势条件,进一步论证了今后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观赏园艺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中国观赏园艺是研究花卉、树木、草坪和地被等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繁殖与栽培、应用、育种、生产、管理和盆景制作、花园、公园和居民区园林设计和管理等的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建设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重要,观赏园艺产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支新生力量。现就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一论述。1观赏园艺产业现状1.1观赏园艺品种资源丰富中国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几个气候带,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量丰沛,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良好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加上地形、降雨、光照等多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多种农业生态类型,适合各种类型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品种资源丰富。1.2观赏园艺产业迅猛发展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全面展开,我国观赏园艺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人均占有量均有很大提高,观赏园艺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成为农业结构中最为活跃的主导产业。观赏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经营推进,其中涌现了大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注入的资金形式趋于多样化,包括外资、民资、工商资本等形式资本。观赏园艺业的发展方向更趋合理、细致,产业的生产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区域化布局。比如中国部分地区观赏园艺业已逐渐形成基地化和集约化生产体系、科技开发支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配套物资生产和供应体系,观赏园艺业正朝着集生产、花卉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方向发展。观赏园艺的迅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不仅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创汇额大幅度增加,同时在许多地区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旅游业,以及为观赏园艺产业服务的科技产业。1.3生产技术亟待改进尽管我国观赏园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毕竟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仅处于初期,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产品质量不高、农药残留污染严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采后贮藏加工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不合理等。近几年来,我国观赏园艺业虽然使用温室、塑料薄膜和地膜覆盖技术已有相当大的面积,但总体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其生产能力和水平还很低,观赏园艺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虽然近年来中国观赏园艺出口占世界的比例也呈稳步提高的趋势,但是中国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例与产量占世界的高比例仍然极不协调。现代观赏园艺业的发展急需要先进的园艺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4观赏园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中国观赏园艺产业生产和销售是由多水平体系构成,观赏园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低,国内与国际市场发展亟待平衡。多水平体系构成的国内需求层面较多,国内少数富裕城市已逐渐应用了现代栽培技术、无土栽培系统和减少使用土壤消毒剂、农药等技术,此类城市生产的观赏园艺产品已达到出口标准,逐渐取代了昂贵的进口产品,这样的产品在国内有市场。另外,由于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可支配的收入差距相当大,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生产的一些品质较低或质量规格不理想的产品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各需求层面的需求容量已趋饱和,已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但是在国际市场,中国观赏园艺产品占有率低,目前我国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这是制约我国成为世界观赏园艺贸易强国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观赏园艺产品增产增收,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国内观赏园艺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瓶颈”,对当前观赏园艺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观赏园艺产业转向外向型产业。观赏园艺产品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要转向国际市场,要在巩固亚洲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市场,做到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做大国外市场这块“蛋糕”。只有我国观赏园艺产品在国外获得一块新的市场“蛋糕”,我国观赏园艺产品才能避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走出国内过度竞争的“怪圈”。同时这样的结构调整还能降低观赏园艺产品的经营风险,实现结构调整的整体效益提高,提高观赏园艺产品生产与贸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观赏园艺产业国际化的趋势来看,更是迫切需要加快观赏园艺产业的结构调整,使我国观赏园艺产业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发展趋势2.1观赏园艺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中国观赏园艺业首先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调整观赏园艺产品的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观赏园艺产品种植向最适应生态区、适宜生态区集中。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名特优新品种和具有特色应时小水艺类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得到快速发展。在目前市场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观赏园艺企业决策者时刻要把握市场,对于经营环境产生的冲击因素要进行灵敏的调整。2.2观赏园艺产业向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包括园艺生产在内已经进入初期过剩阶段。因此,在实行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从过去追求产量增长,迅速转向突出质量和效益,向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不仅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生产导向,追求产品质量更是首要的,只有生产出优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实行质量型战略不仅要在最终产品上把握质量,而且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这就需要从事观赏园艺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的企业或个人在所有环节都要自觉和严格按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树立品牌和维护品牌的形象。2.3现代物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观赏园艺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易腐以及商品率高等特点,在主产区建立一批产地批发市场、专业性服务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成为观赏园艺业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专业信息网站的建立将为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测、发布观赏园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信息提供快速通道。配送、连锁等多种业态的现代物流方式也将得到广泛应用,现代交易手段将会多种多样,包括电子商务、拍卖等。观赏园艺产品集散、配送、储藏、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将会得到完善。2.4产品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为了使我国观赏园艺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一方面要提高我国观赏园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科教兴园”战略,推进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科技创新。一些改革将会对我国未来观赏园艺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是观赏园艺产业科技体制改革将全面实施,科技体制进一步创新。二是观赏园艺产业人才培养加快,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三是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将会投身观赏园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走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之路,观赏园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四是观赏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观赏园艺产品标准化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将会逐步完善,科技成果逐步实现量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观赏园艺产品质量、品质不断提高,园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将更加重视产业文化、企业形象和名牌培养,树立中国名优园艺产品形象。今后我国观赏园艺产业将凭借品质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扩大,产品比较优势将得到逐步实现。2.5观赏园艺产业逐步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产业在将来,中国观赏园艺生产过程中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者的素质不断提高,良种繁育、标准与监测、市场信息服务不断完善;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建立双边和多边质量互认机制,将会逐步推行;中国特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艺产品,要立法加强保护。所有这些将会推动未来的观赏园艺业快速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业。3参考文献[1]刘汉成.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05,22(8):5-8.[2]EDWARD BENT.一个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观赏园艺业[J].中国花卉园艺,2003(17):20.[3]李西萍,张强.园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7-8.

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园林的设计与空间结合论文简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美丽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最早的造园造诣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祭奠神灵的场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场地和居民为改善。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美丽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最早的造园造诣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祭奠神灵的场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场地和居民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绿化栽植等。初期的园林主要是植物与建筑物的相结合,园林造型比较简单,建筑物是主体,园林仅充当建筑物的附属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逐渐摆脱建筑的束缚,园林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庭园、庄园、别墅等单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区、保护区、大地景观等区域,涉及人类的各种生存空间。然而总体来说,建造园林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美丽环境。某些非凡的艺术,如插花、盆景等,因其创作素材和经营手法的相同,都可归于园林艺术的范围。当今的园林形式丰富多彩,园林技术日趋提高,几千年的实践证实,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园林应该是与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术特征、历史、地理等密切相关的,它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技术发展和审美价值的取向。 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艺术的综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重要内容。这四项工作都需要通过物质材料和工程技术去实现,所以它是一种社会物质产品。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经过人们有意识地构配而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就此意义而言,园林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园林艺术不同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园林具有实用价值,它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园林艺术正是以这种实用技术为基础的,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组成部分。园林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外形、大小、构成材料、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它们综合地表达了空间的质量和空间的功能作用。设计中既要考虑空间本身的这些质量和特征,又要注重整体环境中诸空间之间的关系。 一、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一片空地,无参照尺度,就不成为空间,但是,一旦添加了空间实物进行结合便形成了空间,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是空间的起点、基础;墙因地而立,或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是为了遮挡而设。与建筑室内空间相比,外部空间中顶的作用要小些,墙和地的作用要大些,因为墙是垂直的,并且经常是视线轻易到达的地方。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顶与墙的空透程度,存在与否决定的构成,地、顶、墙诸要素各自的线、形、色彩、质感、气味和声响等特征综合地决定了空间的质量。因此,首先要撇开地、顶、墙诸要素的自身特征,只从它们构成空间的方面去考虑 ,然后再考虑诸要素的特征。并使这些特征能准确地表达所希望形成的空间的特点。 二、空间的形式 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较突出。立体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间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散漫之感。容纳特性虽然是空间的根本标识,但是,设计空间时不能局限于此,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草坪中的一片铺装,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种空间的空间感不强,只有地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再如一块石碑坐落在有几级台阶的台基上,因其庄重耸立而在环境中产生了向心力。由此可见,分离和向心都形成了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空间。实体围合而成的物质空间可以创造,人们亲身经历时产生的感受空间也不难得到不同的感受。 三、空间的封闭性 空间的围合质量与封闭性有关,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实度和连续性等方面。高度分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和视距的比值,通常用视角或高宽比D/H表示。绝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当墙低于人的视线时空间较开阔,高于视线时空间较封闭。空间的封闭程度由这两面三种高度综合决定。影响空间封闭性的另一因素是墙的连续性和密实程度。同样的高度,墙越空透,围合的效果就越差,内外渗透就越强。不同位置的墙所形成的空间封闭感也不同,其中位于转角的墙的围合能力较强。 四、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应从单个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考虑。单个空间的处理应注重空间的大小和尺度、封闭性、构成方式、构成要素的特征(形、色彩、质感等)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具有的性格等内容。多个空间的处理则应以空间的对比,渗透、层次、序列等关系为主。空间的大小应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大尺度的空间气势壮观,感染力强,常使人肃然起敬,多见于宏伟的自然景观和纪念性空间。小尺度的空间较亲切宜人,适合于大多数活动的开展。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重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关系的处理来达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但一经连通之后,随着相互间的渗透,似乎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当将两个存在着显著差异的空间布置在一起进,由于外形、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当将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游览路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创造富有性格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安排序列时应注重起承转合,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而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把设计做好。许多人认为只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其实不然,对于设计而言,把握好设计的方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在真正面对一个设计题目时,在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料后,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才能把设计工作推向深入。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设计好园林,还必须对园林有一深入透彻的了解。 园林设计是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主要是由下列环节构成。园林设计者在接到任务后,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然后善于进行基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整个基地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概括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构思和设想,最终完成设计。它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具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其中方案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第一阶段,它对整个园林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立设计的思想、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基地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种使用区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广场和停车场的安排、建筑及入口的确定等内容。 具体设计阶段就是全面地对整个方案各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确定准确的外形、尺寸、色彩和材料,完成各局部具体的平立剖面图、详图、园景的透视图、表现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施工图阶段是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根据所设计的方案,结合各工种的要求分别制出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的各种图纸,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项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外形、材料、种类、数量、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图等。 园林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园林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它作为一个全新的内容完全不同于制图技巧的练习。园林方案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特性,即创作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和社会性。 1.创作性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需要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者面对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时,必须能够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设计出内涵丰富、形式新奇的园林作品。对初学者而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应该是其专业学习练习的目标。 2.综合性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必须熟悉、把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园林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湖水、广场、居住区绿地、公园、风景区等等。因此,把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双重性 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它的思维活动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具有思维方式双重性的特点。园林设计过程可概括为分析研究——构思设计——分析选择——再构思设计……如此循环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分析”阶段,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而在“构思阶段”,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因此,平时的学习练习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4.过程性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担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5.社会性 园林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要求园林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三者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结合点,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 方案设计的方法 功能和形式对设计者来讲,是始终要关注的两个方面。方案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两大类。它们最大的判别主要体现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与侧重点的不同。 “先功能”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功能需求,再注重空间形象组织。从功能平面入手,这种方法更易于把握,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对初学者较适合。但是很轻易使空间形象设计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形象的创造性发挥。 “先形式“则是从园林的地形、环境入手,进行方案的设计构思,重点研究空间组织与造型,然后再进行功能的填充。这种方法更易于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与创造力,设计出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但是后期的功能调整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一般不宜采用。 上述两种方法,并非截然对立的,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两种方式同时交替进行,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同时,也注重空间形式的表达。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形态构成的审美法则是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一种反映,而形态构成自身的构造规律是客观的。与审美意识相比,构形的规律要稳定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构形的方法、规律是基本,审美意识的提高则依靠于自身的修养。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趋于完备。 形态的视知觉 1.单纯化原理 形的要素变化(如长短、方位、角度的变化,基本单元的开头变化等)越小、数量越少,就越轻易被人熟悉把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简单的几何形比较偏爱。对于复杂的形体,人们也倾向于将它们分解成简单的形和构造去理解。构造简单的形轻易识别,而尽可能地以简单的形和构造去熟悉对象的方法,就称为单纯化原理。 2.群化法则 群化法则反映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各个部分之间由于在外形、大小、颜色、方向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或对比,部分之间联系起来形成整体。 3.图底关系 人们在观察某一范围时,把部分要素突出作为图形,而把其余部分作为背景的视知觉方式。“图”指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形”,“底”就是“图”的背景。 4.图形层次 在立体构成中,从观察的角度看,形与形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实在的前后关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层次。在平面构成中,人们也倾向以这样的关系去熟悉平面图形中的各个形。根据不同的平面图形关系,可确定其中各个形的前后层次关系。 形态的心理感受 1.量感 就是对形态在体量上的心理把握。 2.力感和动感 由于实际生活中对力、运动的体验,使我们在看到某些类似的形态时会产生力感和动感。 3.空间和场感 场感是人的心理感受到的形对四周的影响范围。空间感必须以体形作为媒介才能产生,完全的虚空并非我们构成意义上的空间。 4.质感和肌理 质感是人们对形的质地的心理感受。通过对形的表面纹理的处理,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创造极为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样材质的形,也会由于不同的肌理处理产生极其悬殊的视觉效果。5.错觉和幻觉 错觉是人们对形的错误判定,幻觉是由形引起的人的一种想象。二者有细微的差别。 6.方向感 有运动感、力感的形体能体现出方向感,但反之却不尽然,有方向感的形体不一定体现出运动感和力感。方向感和形体的轮廓有直接的联系:当各个方向上的比例接近时,形体的方向感较弱,反之则较强。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园林已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为多种学科的综合体,不仅要求设计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宽的知识拓展能力。今后本人应更加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完善园林设计创作。

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金阳.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国际公关,2020(05):164-165.

[2]李一鸣,李岩斌.环艺设计“空间”的感知与界定[J].戏剧之家,2020(03):212.

[3]陈祉音.浅析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1):71-72.

[4]肖昶.高校环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1):87.

[5]肖昶.建筑设计中的环艺设计理念的开发创新[J].居舍,2020(03):111+123.

[6]张海兰.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20(01):202-203.

[7]周帆扬.三维虚拟VR技术在环艺设计中应用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6):52-54.

[8]张悦.经济转型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思路[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97.

[9]李爽.环艺设计中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研究[J].居舍,2019(32):110.

[10]毛悦.探讨室内设计的文化环艺理念[J].居舍,2019(31):107.

[11]王生权.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5):85-86.

[12]韩晓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38-139.

[13]王菲,王桂锋.基于环艺专业不同方向的工程图学与AutoCAD教学融合设计探究[J].科技视界,2019(27):188-190.

[14]唐丹.设计学 环艺效果图《k歌沐足豪华包间》[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13.

[15]崔晨馨.《老街区改造设计》环艺[J].大众文艺,2019(13):267.

[16]刘颖.建筑空间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20):96.

[17]李爽.虚拟现实技术在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地产,2019(13):62.

[18]王生权.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3):76-77.

[19]刘佳男.环艺室内设计中的材料美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7):81-82.

[20].我校艺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选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2.

[2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J].装饰,2019(06):146.

[22]周帆扬.非线性设计在环艺中的应用创造[J].艺术科技,2019,32(06):234+253.

[23]李茂泉.浅析生肖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6):41-42.

[24]彭云群.《工业风餐厅设计效果图》环艺[J].大众文艺,2019(10):7.

[25]孙欣怡.钢笔速写在环境艺术设计手绘中的重要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84-85.

[26]黄友慧,陈雪.四川省高职院校环艺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171-172.

[27]王瑾文.试论当代美学在室内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2):262+265.

[28]王默.简析环艺设计中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J].艺术科技,2019,32(03):211.

[29]范丽慧.环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国际公关,2019(03):138.

[30]黄鹏.基于虚拟现实的环艺建模设计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27(05):44-47.

[31]程龙.环艺室内设计的现代化发展要求[J].建材与装饰,2019(07):107-108.

[32]高俊晓.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02):85+189.

[33]朱雯慧.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探讨[J].艺术科技,2019,32(01):222.

[34]金林彩,张志辉.区域文化基础上的高校环艺课程体系研究[J].农家参谋,2019(02):161.

[35]周丽霞.手工印染饰品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12):72-73.

[36]刘闰双.从《红楼梦》看家庭环艺设计对学生诗情的涵养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22-23.

[37]梅文兵.“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38-139+142.

[38]王怀忠,唐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平台搭建探究[J].经贸实践,2018(19):269.

[39]韩明玥.浅谈高职环艺专业实训项目的应用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213.

[40]陈虹宇,凌宝玉.文化的逻辑:不止于设计——以环艺专业博物馆展陈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9):119-120.

[41]段晶晶.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18(16):86-87.

[42]陈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观[J].艺海,2018(08):94-96.

[43]徐欣怡.浅析我国高校环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5.

[44]郑毅.设计成本自动跟踪分析系统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8):62-65.

[45]权凤.浅析非茶场所环艺设计中茶文化装饰的融入策略[J].福建茶叶,2018,40(09):116.

[46]翟宇.基于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55.

[47]李继侠.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8):106.

[48]孙薇.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元素的造型结合[J].福建茶叶,2018,40(08):111.

[49]张悦.浅谈废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问题[J].农家参谋,2018(13):262.

[50]祁铁英.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24-25+21.

[51]刘洋.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3):68-69+79.

[52]张枞.我国茶文化在环艺软装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7):351.

[53]张怀强.基于茶文化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07):109.

[54]杨旭东.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5):240-241.

[55]彭金奇.论环境艺术对现代茶馆设计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8,40(06):488.

[56]申泽,杨瑛.论优秀的现代环艺设计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西部皮革,2018,40(08):134.

[57]高峰.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33.

[58]苏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118.

[59]刘义付.生态理念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3):167-168.

[60]雷祯祥.环艺设计中数字技术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5):75.

[61]谭茗洋,朱晓青.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04):123-124.

[62]冉临春.探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245.

[63]解丽洁.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05):139.

[64]刘旭.BIM技术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158.

[65]杨帅.北欧高校图书馆环艺设计理念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214-215.

[66]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设计,2018(01):142-143.

[67]施锋.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4):110-112.

[68]张岩.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J].建材与装饰,2017(50):121.

[69]王楠.地域文化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J].艺术科技,2017,30(12):349.

[70]周耀,关圣锡.分析环艺设计中艺术玻璃的应用形式[J].设计,2017(23):68-69.

[71]杨军.试论环艺设计的安全环保意识[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1):59-60.

[72]邓后平.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7(15):48+50.

[73]宋妮.茶元素与环艺景观设计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11):280-281.

[74]陈虹宇,黄韵,周健.“设计的表现”与“表现的设计”——环艺专业设计表现课程研究与创新[J].建筑与文化,2017(11):185-186.

[75]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析[J].设计,2017(21):150-151.

[76]董玥,孟梅林.对生态性环艺设计的分析和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5):68-69.

[77]康凯.手绘效果图在环艺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探[J].艺术科技,2017,30(06):297.

[78]王庆伟.环艺设计对改善雾霾污染的手段与效果论证[J].戏剧之家,2017(20):139+141.

[79]黄红春.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境设计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17(16):266.

[80]董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7(15):142.

[81]康凯.探究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大众文艺,2017(14):64.

[82]杨桦.试论茶树在城市景观园林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39(07):104-105.

[83]徐启春.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3):56-57.

[84]任鹏程,张小茜.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7,30(03):314.

[85]唐力.浅议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元素设计[J].大众文艺,2017(12):77.

[86]张媛.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59.

[87]冉临春.分析环艺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才智,2017(14):37.

[88]蔡清.陶瓷环艺设计中的生活元素浅析[J].陶瓷学报,2017,38(02):281-283.

[89]程辉.有教无类 师生情缘——怀念我的导师杨文会先生[J].雕塑,2017(02):71.

[90]徐晓宇.回族传统图饰纹样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02.

[91]万若妍.简析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15.

[92]尤毛毛.谈家居配饰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21.

[93]赵晓路.关于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必要性及发展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132-133.

[94]刘续威.浅谈室内设计中家具的分隔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39.

[95]王刚.浅析高校环艺课程中传统元素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24.

[96]陈庆福.浅谈环艺设计的创作方法[J].大众文艺,2017(03):74.

[97]何方园.VR技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1):69-70.

[98]熊清华.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1):33-37.

[99]栾宇,郭佳.环艺展示空间中灯光的运用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95-96.

[100]刘婷婷,李江.立足日常生活 扎根地缘文化──沈康的建筑环艺设计教学与实践[J].装饰,2016(11):64-69.

[101]王金瑞,郭涌.仿真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42+56.

经典风景园林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用实例工程阐述了竹类在中国园林景观中的设计与应用,并对其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关键字:竹类;园林;景观设计;竹类植物;趋势前言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1. 竹类植物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1.1 萌芽阶段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1.2 发展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1.3 全盛时期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1.4 成熟阶段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2. 竹类植物与现代园林的融合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经风雨,竹子一路见证。发展永不停息,追求永无止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园林领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许多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材料应运而生,竹类植物并不因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们遗忘,相反,人们的喜竹之情是有增无减。竹类植物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现代园林。2.1 竹类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综观这几年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1.1 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2.1.2 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2.1.3 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2.1.4 营造竹类专类园景观2.1.5 作为城市各种公园中竹林的绿化材料2.1.6 作为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2.1.7 通过加工成园艺制品装饰居家环境其中以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这三方面最有发展潜能。3. 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实例工程3.1 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景观中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现在中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就目前来看还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年来与园林结合起来,给中国的房地产业带来了第二次春天。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导致人们对高标准生活环境的追求,甚至现在有的房地产厂商打出这样的口号:“我们不卖房子,我们只卖环境”,在城市楼盘中千方百计的营造出个性化的园林景观环境,是房地产厂商们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城市楼盘中的经典园林景观现在有许多,像广州番禺南村镇“清华坊”楼盘中的竹文化景观,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意韵水木清华,坊间流芳,“清华坊”竹子景观的设计初衷就是以竹为师,以竹为友,营造一个清幽、质朴的居家生活环境,以点带面,用竹子特有的文化气息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在整个“清华坊”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红竹、金竹景观的营造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于情处、于理处都将竹子的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潺潺而流;竹林清风斜影,竹径百里通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过:“可以把一幅画挂起来,也可以收起来,但一座建筑物一旦建起来,就要几十年、几百年站在那里,不由分说的成了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如此说来,宅院比其它艺术更要追求艺术的美和文化的品位”。同时我们也知道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咏竹》中颂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从两个不同方面来反映生活环境的来之不易,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用心去营造,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喧闹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更加渴望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清幽之地,在闲暇之余,邀三五知己对酒当歌,畅所欲言,实乃人生一大乐事。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景观中的运用,使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纵所周知,土地在城市中是十分宝贵的,在以前作设计时规划面积小是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而竹类植物的成功进入,使我们可以营造出更多小而精、微而妙的园林景观。3.2 竹类植物在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中我们见过蓝色的海洋,可您见过绿色的海洋吗?我不是说远在山野的原始森林,如果说这种海洋由数万公倾竹子组成,更难能可贵的是海洋中有无数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像珍珠一样串连起来的景点。风景名胜区中竹海旅游项目的开发,给中国的生态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说到竹海旅游,最有名的当属四川省境内的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南缘、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境内,方圆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44公里,是国内唯一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游览胜地。整个竹海成“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狭。山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600-1000.2米,境内共有大小景点134处,主要景点63处。成景区内,景观集中区划分为:仙寓洞景区、天皇寺景区、七彩飞瀑景区、忘忧谷景区、青龙湖景区、龙吟寺景区、迎风湾景区、虎龙坪景区。景区东西大门外还各有两个序景区: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淯江;另有竹海温泉。景区内主要自然景观为一潭(照影潭)、一山(茶花山)、二廊(翡翠长廊、青云长廊)、二洞(飞泉洞、浩瀚洞)、三溪(幽溪、潦水溪、墨溪)、四瀑(七彩飞瀑、忘忧叠瀑、月亮湾瀑布、水帘洞瀑布)、四岩(擦耳岩、烟雨龙岩、普陀岩、天花岩)、五湖(青龙湖、大龙潭湖、三松湖、仙女湖、七彩湖)。蜀南竹海可谓是竹的海洋,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这里生长着15属58种竹子,除盛产常见的楠竹、水竹、慈竹外,还有紫竹、罗汉竹、人面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竹海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只有27.4摄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不过8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常年都在83%以上。这里不仅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我国最大的“换肺工厂”,而且也可欣赏到竹根雕、竹簧雕、竹编、竹制家具等品种繁多、技艺精湛的竹工艺品,品尝到竹荪、竹笋、竹海豆花、竹熏腊肉等天然绿色食品,可谓是度假、休闲、疗养的胜地。古有松涛之说,今有竹海之观,人的品位源于自然但总是要高于自然,对于如此迷人的旅游胜地,我们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据了解,广东省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竹海旅游风景区,为了满足游客的要求,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正在策划建设以中国竹文化为主题的竹海旅游项目,面积达千亩,预计投资一千五百万。而在全国的其它省份和地区,类似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3.3 竹类植物在别墅区以竹韵为主题的景观中近年来,私家别墅在中国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这其中少不了园林景观的一份功劳,抢手的别墅区往往是那些园林景观搞的非常经典的地方。好的园林作品,重在设计,而设计的关键是立意有韵味,设计材料有品位。正所谓“意在笔先,意韵同行”。竹子,这种平凡但却脱俗的园林设计材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以竹韵为主题对别墅区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效果甚佳,倍受人们的推崇。广州竹韵山庄别墅区的竹韵景观园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竹韵山庄以竹韵主题“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为始终,营造出了一番别具风格的城中异景。在竹韵山庄中心广场的进口,布置了一个高4米,长6米的石景,上面刻有一个大的“韵”字,“竹”字以身旁的金丝慈竹喻示出来。金丝慈竹项端竹叶细长,下垂如钓丝状,叶形披针状,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圆形,竹杆瑰丽具黄色条纹,飘逸洒脱,瑰丽多姿,犹如团花簇锦,美不胜收。绿黄色的竹秆在阳光的哺育下,闪闪生辉,竹秆中间的金线条纹画龙点睛,灿烂耀眼,整丛竹子犹如鹤立鸡群,表现出竹子篷勃向上,虚心有节的高尚品质,和雕刻在石景上的韵字互相烘托。石景前面分别用观音竹球、佛肚竹球、一米高方竹进行点缀,宣染竹子的气氛,营造石景的生态景观;石景背后用玉韵竹、黄金间碧玉竹及佛肚竹的竹叶来衬托“竹韵”的内涵,让茂盛的竹叶来表示竹子的韵味;周边是在小佛肚竹环抱下的紫美人竹,竹以黑为美,紫色柔和发光,竹枝修长,竹叶飘洒,雍容高贵的紫美人竹在小佛肚竹的衬托下,显示高昂的气势,有温馨的观感,让背后高大参天的大树暗然失色,把“竹韵”表达得淋漓尽致。4. 总结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竹类植物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从这些年来竹类植物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来看,在城市楼盘竹文化景观中的应用、在风景名胜区竹海旅游景观中的应用、在别墅区以竹韵为主题景观中的应用是竹类植物今后在中国园林景观中应用的总趋势。5. 结束语事实胜于雄辩,竹类植物正以其飒爽的英姿向前大步迈进,我们相信,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历史前进的脚步,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竹类植物在中国园林历史中永恒的延伸!参考文献:黄盛林《竹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竹产业发展策略》 银声音响出版社

帮你找了一篇供你参考,你看下有用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刘振兴•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通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空间处理;私密性;开放性;公共休闲1.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2]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4]。3 案例分析3.1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3.1.1 龙游市概述(一)悠久的历史文脉龙游,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龙游为姑蔑国都城,当时一直是浙西南一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22年秦始皇在全国首批设立县时,龙游为太末县治所,距今有2228年的建县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更名为龙丘,五代时称龙游,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境内有各种古遗址十七处,其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各种石器、陶土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信息。(二)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游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于县城东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龙游物产丰饶,是文明的“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发掘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石窟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群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3.1.2 龙游江滨公园实地考察(一)概况位于衢江南岸临环城北路,东至交警大队办公室,西接城西公园,长约1800米,宽为35~250米间,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0平方米,铺装面积35000平方米,水体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整个公园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建设历时160天,内设童趣苑,明月湾,凝碧轩,天香斋,翠光阁,日晷台,磊园,清幽谷,百舸急流,遍地龙游等十大功能分区,是集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园。(二)主要景点分析(1)童趣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不同,本身公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主要面对对象是儿童,因此该场地建有迷宫、戏沙池、十二生肖、大双亭等设施。各设施由一条曲廊相联系,顶为木制花架,两册设有大理石石凳,可供儿童和家长休憩见(见附图1~2)。十二生肖石雕栩栩如生,程弧状排列在一小台地上,台地左边设有1.2米高的铁制隔离墙,既防止儿童划入对面的水池游乐场,又起到“引景”的作用;右边挡土墙上方种有一片竹林,既为景墙,又有隔离空间的作用,这样,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为现代的公园,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至少也是一半围合的空间。(2)明月湾该景点是一个宽窄变化无规律的人工湖,引衢江之水,设为岩间涌泉,流至主体湖。在此过程中设有流水落差,可听潺潺之声,湖畔置石与古典园林之法颇似,如仿自然之势,湖中种植睡莲、菖蒲以及本地的水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湾内有一长42米,重1500多吨的天然溪滩石,上设涌泉、流水,四周配有雾森,喷雾是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如梦如幻。溪滩石一旁设有两列原石汀步,游人可踏汀步登上该石玩耍,同时汀步也形成水位落差,以观水之动感(见附图3)。在处理手法上更注重公共休闲,使得游人能够亲自登上所置之石,满足场所由人来参与的思想,这在古典园林里的假山那里是见不到的,从古典的假山发展到现在的“假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在湾旁设有多处亲水平台,一满足游人的亲水的天性。(3)翠光阁一座小桥横卧于明月湾上,直通向临江的翠光阁。翠光阁是一仿古建筑,因与翠光岩隔江相望而得名。阁分6层(地下1层),高30余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以波罗阁木材装饰,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黑色亚光琉璃瓦,栏杆材料为雪花百花岗岩九龙壁浮雕,阁内摆设主要体现龙游地方文化(见附图4)。阁两旁还建有两道曲廊,不仅可供游人休憩,这样的布局还使得翠光阁显得更加的和谐,横与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语言的表达。翠光阁虽为仿古建筑,但它与一般的仿古建筑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底座气势恢弘,30米高的阁,真如一座玲珑宝塔,登于阁上,其感觉犹如王勃当年登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在次美景之中也产生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此等借景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使得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我国古代造园家对借景一直十分重视,并认为园林设计最关键的便是借景,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接着,他对借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翰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手之,不分町田童,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5]阁以江面为背景,浩瀚无比,而高阁也成了江这一立面上的亮点,纵向的阁与横向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而且,翠光阁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已经成为全园的中心和重心,同时,在阁中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是全园的至高点,这种处理手法在古典园林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的布局,它处在园的中部最高处万寿山上,控制全园的风景,它既是颐和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又可当作该园的标志(见图1—1) [6]。(4)凝碧轩(见图1—2)、天香斋轩、斋是中国见古典园林建筑里所特有的,对它们也有特定的定义。轩,园林中的轩,乃是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而言,功能为供游人安静地休息,所以园林中造轩,形体要小巧,宜设置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物的后方,必藏而不露,隐现于幽静的花木深处[7]。斋,其园林功能是给游人安静地休息和阅书读报,建设用地力求深处为好[8]。在这里,凝碧轩为民居风格建筑,是游人品名休闲之处。而天香斋主要功能是展现龙游饮食文化。凝碧轩为歇山顶,屋顶用草披盖,轩前设一木制平台(见附图5)。选址上,这里有一定的限制,但先从它的功能考虑,在这样一个公园中,而且是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性空间,其次,面对对象是市民和游客,再者,它们得反映这里的地方文化思想。即便这样,他的选址还是在明月湾旁边,处于众石所置之间,周围种有大树和竹子,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供大众游赏、观景的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而在古典园林里,轩大部分只是作为园主及家人的书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私密性空间,那种宁静、幽雅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但是在今天,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里,人们必须得面对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虽然,现代的轩在形式上还是原来的风格,但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存在必须得满足大众的要求,否则,它们在现代游憩场所就回成为一个失落的场所[9]。(5)磊园在笔者看来,磊园倒是有点“少就是多”概念——在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水池里,类似与一个平底锅(见图1—3),“锅”面镶嵌较小的卵石,“锅”的中间摆设了两块20多吨的大卵石作为主景,周围配有旱喷和花坛,倒是有几分禅意(见附图6)。 (6)清幽谷经历几分禅意后,沿着步道走进一片芦苇丛,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周围是密密的芦苇杆和芦苇叶,不是有步道的话还以为走到了荒野呢!穿过十米左右的芦苇,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脚下的步道变成了一座宽3米的木制曲桥横跨在一人工湖上,曲桥的一侧设有一条40厘米高的木制“栏杆”——或者说是坐凳,可供游人休憩、垂钓(见附图7)。湖岸设计为自然的形态,完全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显得非常地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这个景说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场所,它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惬意。理性地说,它的空间处理充分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先合后开,一张一弛,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取名为清幽谷,似有表达环境的之意,这种场所对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能够放松的地方。再说这座曲桥,在古典园林结构曲直对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曲”,是以曲带直。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的曲直布局的经验总结[10]。“曲”与“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然是以曲带直,就还要包含直的因素。因此,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曲桥的左边是一块高地,那有一条沿翠光阁走过来笔直的步道,有4米宽,步道另一侧沿六个台阶走下可达一大理石铺面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有一些现代亭以及可供休憩的坐凳,坐在登上可以望到平台下面的衢江,以及对面起伏的山峦,偶见江中渔帆点点,空中飞鸟掠过,自然心旷神怡。从观赏学角度上来看,曲桥可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了赏景的时间宽度,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同时,风景延续空间的曲又为游赏空间序列的节奏感、音乐感创造了条件,单一的“直”无法形成简单的重复空间,惟有“曲”才能带来各种变化,使空间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11]。加之为木制曲桥,其风韵无比,既是一道风景的好才场所,本身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用本地的原生植物,使得设计更人性、更生态、更经济,使得整个清幽谷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极至,更有几分野趣。(7)日晷台日晷台设置于一平台上,与其说是一个景点,笔者倒觉得它只是作为一个雕塑。日晷为青铜所制,上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笔者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日晷本身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与青铜、十二生肖结合所要表达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8)百舸急流主景为旱滩和商船,作为一个景观和文化的符号,象征龙游历史上水路航运便利,水运商贸兴盛。(9)遍地龙游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场所。在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置不需要表达多少历史层面的东西,只要表达园主的个人喜好就可以了。而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则不一样,特别是龙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她必须把这些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理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使之不断地发展。以及,作为浙西地区的旅游名城,她也必须把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地来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景点,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图腾柱和各种抽象形状的景墙,上面雕刻着龙游的历史,以图形和象形文字的结合,使得直观却又那么地神秘。这样一来,立刻就把游人的心理给抓住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的动机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社会需求高与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还有社会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足够的人文因素,来满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环境的塑造,满足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导和暗示人们对文化上的认同感,追随空灵、幽远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例如,(附图8)所展现的是遍地龙游的一条步道,道旁边是历史字画浮雕——这种处理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使游人了解龙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过了一段路程,而且这种布置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4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4.1.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4.1.1 自然设计要素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4.1.2 构筑物设计要素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13](见图1—4,1—5)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人以三维的体验。相对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是内敛的。因此,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小中见大”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4.1.3 视觉设计要素[14]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在某些景观处理上更大胆地借用视觉的冲击力,不论在形式感、秩序感还是比例、尺度以及样式、图案、格局的处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而且,在空间的层次性上,使得空间向着多维化发展。4.1.4 历史文脉设计要素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发展唇齿相依,与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所表述的历史文化远远比古典园林中所表达的更系统化,科学化。4.1.5 理论及技术要素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15]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对景观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设立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 简称SMS )[17]对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国际计算机和城市设计协会评为“未来最具潜力希望研究课题”,以及2004年8月他在“2004北京国际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博览会”上的演讲——《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不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5 结 语记得劳伦斯 哈普林说过:“现代风景园林不只是简单地营造空间,而且是将环境设计理解成一种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神圣行为。”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是东西方的结合与升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她自身独特的东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不断地加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谓“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中的开封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凭空产生的设计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为园主自己设计的,那是一种人性化,他所营造的私密性小空间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是为市民和游人设计的,他必须人性化,他所营造的开放性空间必须体贴人,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思维,所设计的空间如果失去了人的参与,那么这个空间就是毫无意义的。参考文献:[1]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刘静, 孙风歧,文.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中国园林》 06/2004.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4] 刘滨谊,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5]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文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05/2005.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14]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5]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链接发不出去,在维基百科上比较全可以看一下

有关风景园林论文范文例文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

论文答辩时陈述的内容是设计这篇论文的目的和在这篇论文中得到的收获包括还有哪些不足。以下是我分享的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叫xxx,来自xx班,我论文的题目是《纪念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

本篇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欧阳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我非常感谢她一直以来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对各位评审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和答辩表示不胜感激。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一、研究背景。

纪念空间是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现。它具有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作用。随意翻开一部城市的建设史,纪念空间都占据着非常大的篇幅。从当代纪念空间的.建设情况来看,世界各地对于纪念空间的营造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资金,创造出了许多代表民族精神的优秀纪念性场所。

一方面,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人们出于缅怀或者庆祝而建造纪念性构筑物以示纪念。如在二战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等事件,涉及世界的和平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较高的关注度;三峡大坝的顺利截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也掀起了纪念空间的建设热潮,如云南宁洱县 6.4 级地震抗震救灾纪念园、甘肃舟曲泥石流纪念园、汶川地震纪念园、北川县城地震纪念旅游区、北川抗震纪念园。2013 年的雅安芦山地震后不久,便兴建了雅安 420 大地震纪念馆,由此可见人们对纪念空间建设的重视,并期望这些纪念空间能对后人起到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因而出台了许多推动纪念空间建设和发展的措施,比如 2009 年,在南京中山陵举行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出台的《南京宣言》中,就提出将各地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纪念建筑统一打包,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遗。

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集体记忆也随之丧失和消逝。导演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感动观众;历史学家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来陈述史实。作为设计师,我们同样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纪念空间的建设,再现历史片段和记忆影像,为人们创造感受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场地。早期的纪念形式较少,主要是陵墓、纪念碑和记功柱等,其中植物的应用也一般以点缀为主,作用有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念空间的形式逐步增多,植物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当代的许多纪念空间中,如纪念公园、烈士陵园等,植物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纪念环境的重要构景元素。因为植物本身线条柔和,且与环境的协调性好,应用灵活性强,其自身不但可以形成空间,也可以结合其他景观元素共筑空间,在对空间进行丰富、限定以及点缀上有巨大作用。纪念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纪念性构筑物、地形、植物、水体以及环境小品等,由于植物具有最多样的形态和颜色,使其成为纪念空间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元素。

在纪念空间中,适宜的植物类型和植物配置方式,能充分地衬托出纪念主旨和场地精神。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整个碑墙被置于开阔的草坪中,纪念墙前为一片槭树林,中间夹杂着红枫、白桦和其他低矮小乔木,丰富的植物层次和色彩的和谐搭配充分衬托出了纪念墙的主体性。植物景观因其自身属性及蕴含的象征性,在营造纪念氛围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纪念空间植物景观配置的效果对纪念性情感的传达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今纪念空间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植物景观在纪念空间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在供人们缅怀纪念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活动场所的职责。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我进行了资料收集,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一系列程序。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

三、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分析与回顾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概述,对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植物在纪念空间中的主要作用,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分析。

第三章,分析,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功能属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因素、植物的观赏特性因素、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因素和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融合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以重庆为例,选取不同类型的纪念空间进行调研,将上一章总结归纳出的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素应用于具体案例中进行分析。

第五章,基于案例分析,提出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设计过程。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思考。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园林的设计与空间结合论文简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美丽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最早的造园造诣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祭奠神灵的场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场地和居民为改善。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美丽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最早的造园造诣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祭奠神灵的场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场地和居民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绿化栽植等。初期的园林主要是植物与建筑物的相结合,园林造型比较简单,建筑物是主体,园林仅充当建筑物的附属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逐渐摆脱建筑的束缚,园林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庭园、庄园、别墅等单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区、保护区、大地景观等区域,涉及人类的各种生存空间。然而总体来说,建造园林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美丽环境。某些非凡的艺术,如插花、盆景等,因其创作素材和经营手法的相同,都可归于园林艺术的范围。当今的园林形式丰富多彩,园林技术日趋提高,几千年的实践证实,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园林应该是与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术特征、历史、地理等密切相关的,它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技术发展和审美价值的取向。 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艺术的综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重要内容。这四项工作都需要通过物质材料和工程技术去实现,所以它是一种社会物质产品。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经过人们有意识地构配而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就此意义而言,园林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园林艺术不同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园林具有实用价值,它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园林艺术正是以这种实用技术为基础的,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组成部分。园林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外形、大小、构成材料、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它们综合地表达了空间的质量和空间的功能作用。设计中既要考虑空间本身的这些质量和特征,又要注重整体环境中诸空间之间的关系。 一、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一片空地,无参照尺度,就不成为空间,但是,一旦添加了空间实物进行结合便形成了空间,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是空间的起点、基础;墙因地而立,或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是为了遮挡而设。与建筑室内空间相比,外部空间中顶的作用要小些,墙和地的作用要大些,因为墙是垂直的,并且经常是视线轻易到达的地方。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顶与墙的空透程度,存在与否决定的构成,地、顶、墙诸要素各自的线、形、色彩、质感、气味和声响等特征综合地决定了空间的质量。因此,首先要撇开地、顶、墙诸要素的自身特征,只从它们构成空间的方面去考虑 ,然后再考虑诸要素的特征。并使这些特征能准确地表达所希望形成的空间的特点。 二、空间的形式 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较突出。立体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间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散漫之感。容纳特性虽然是空间的根本标识,但是,设计空间时不能局限于此,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草坪中的一片铺装,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种空间的空间感不强,只有地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再如一块石碑坐落在有几级台阶的台基上,因其庄重耸立而在环境中产生了向心力。由此可见,分离和向心都形成了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空间。实体围合而成的物质空间可以创造,人们亲身经历时产生的感受空间也不难得到不同的感受。 三、空间的封闭性 空间的围合质量与封闭性有关,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实度和连续性等方面。高度分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和视距的比值,通常用视角或高宽比D/H表示。绝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当墙低于人的视线时空间较开阔,高于视线时空间较封闭。空间的封闭程度由这两面三种高度综合决定。影响空间封闭性的另一因素是墙的连续性和密实程度。同样的高度,墙越空透,围合的效果就越差,内外渗透就越强。不同位置的墙所形成的空间封闭感也不同,其中位于转角的墙的围合能力较强。 四、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应从单个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考虑。单个空间的处理应注重空间的大小和尺度、封闭性、构成方式、构成要素的特征(形、色彩、质感等)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具有的性格等内容。多个空间的处理则应以空间的对比,渗透、层次、序列等关系为主。空间的大小应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大尺度的空间气势壮观,感染力强,常使人肃然起敬,多见于宏伟的自然景观和纪念性空间。小尺度的空间较亲切宜人,适合于大多数活动的开展。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重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关系的处理来达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但一经连通之后,随着相互间的渗透,似乎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当将两个存在着显著差异的空间布置在一起进,由于外形、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当将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游览路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创造富有性格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安排序列时应注重起承转合,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而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把设计做好。许多人认为只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其实不然,对于设计而言,把握好设计的方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在真正面对一个设计题目时,在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料后,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才能把设计工作推向深入。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设计好园林,还必须对园林有一深入透彻的了解。 园林设计是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主要是由下列环节构成。园林设计者在接到任务后,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然后善于进行基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整个基地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概括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构思和设想,最终完成设计。它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具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其中方案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第一阶段,它对整个园林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立设计的思想、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基地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种使用区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广场和停车场的安排、建筑及入口的确定等内容。 具体设计阶段就是全面地对整个方案各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确定准确的外形、尺寸、色彩和材料,完成各局部具体的平立剖面图、详图、园景的透视图、表现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施工图阶段是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根据所设计的方案,结合各工种的要求分别制出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的各种图纸,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项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外形、材料、种类、数量、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图等。 园林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园林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它作为一个全新的内容完全不同于制图技巧的练习。园林方案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特性,即创作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和社会性。 1.创作性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需要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者面对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时,必须能够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设计出内涵丰富、形式新奇的园林作品。对初学者而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应该是其专业学习练习的目标。 2.综合性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必须熟悉、把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园林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湖水、广场、居住区绿地、公园、风景区等等。因此,把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双重性 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它的思维活动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具有思维方式双重性的特点。园林设计过程可概括为分析研究——构思设计——分析选择——再构思设计……如此循环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分析”阶段,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而在“构思阶段”,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因此,平时的学习练习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4.过程性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担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5.社会性 园林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要求园林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三者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结合点,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 方案设计的方法 功能和形式对设计者来讲,是始终要关注的两个方面。方案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两大类。它们最大的判别主要体现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与侧重点的不同。 “先功能”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功能需求,再注重空间形象组织。从功能平面入手,这种方法更易于把握,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对初学者较适合。但是很轻易使空间形象设计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形象的创造性发挥。 “先形式“则是从园林的地形、环境入手,进行方案的设计构思,重点研究空间组织与造型,然后再进行功能的填充。这种方法更易于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与创造力,设计出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但是后期的功能调整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一般不宜采用。 上述两种方法,并非截然对立的,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两种方式同时交替进行,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同时,也注重空间形式的表达。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形态构成的审美法则是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一种反映,而形态构成自身的构造规律是客观的。与审美意识相比,构形的规律要稳定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构形的方法、规律是基本,审美意识的提高则依靠于自身的修养。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趋于完备。 形态的视知觉 1.单纯化原理 形的要素变化(如长短、方位、角度的变化,基本单元的开头变化等)越小、数量越少,就越轻易被人熟悉把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简单的几何形比较偏爱。对于复杂的形体,人们也倾向于将它们分解成简单的形和构造去理解。构造简单的形轻易识别,而尽可能地以简单的形和构造去熟悉对象的方法,就称为单纯化原理。 2.群化法则 群化法则反映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各个部分之间由于在外形、大小、颜色、方向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或对比,部分之间联系起来形成整体。 3.图底关系 人们在观察某一范围时,把部分要素突出作为图形,而把其余部分作为背景的视知觉方式。“图”指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形”,“底”就是“图”的背景。 4.图形层次 在立体构成中,从观察的角度看,形与形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实在的前后关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层次。在平面构成中,人们也倾向以这样的关系去熟悉平面图形中的各个形。根据不同的平面图形关系,可确定其中各个形的前后层次关系。 形态的心理感受 1.量感 就是对形态在体量上的心理把握。 2.力感和动感 由于实际生活中对力、运动的体验,使我们在看到某些类似的形态时会产生力感和动感。 3.空间和场感 场感是人的心理感受到的形对四周的影响范围。空间感必须以体形作为媒介才能产生,完全的虚空并非我们构成意义上的空间。 4.质感和肌理 质感是人们对形的质地的心理感受。通过对形的表面纹理的处理,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创造极为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样材质的形,也会由于不同的肌理处理产生极其悬殊的视觉效果。5.错觉和幻觉 错觉是人们对形的错误判定,幻觉是由形引起的人的一种想象。二者有细微的差别。 6.方向感 有运动感、力感的形体能体现出方向感,但反之却不尽然,有方向感的形体不一定体现出运动感和力感。方向感和形体的轮廓有直接的联系:当各个方向上的比例接近时,形体的方向感较弱,反之则较强。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园林已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为多种学科的综合体,不仅要求设计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宽的知识拓展能力。今后本人应更加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完善园林设计创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