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优秀校园网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优秀校园网论文开题报告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开题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整理的校园网规划与设计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题依据

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二十一世纪,全球已掀起一股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的高潮,作为其雏形,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相连的计算机已近达数千万台,全球有数亿人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交换和各种业务处理。Internet上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涉及人类面对和从事的各个领域、行业及社会公用服务信息。成为信息时代全球可共享的最大信息基地。

校园网是各种类型网络中一大分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作为新技术的发祥地,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和网络的关系十分密切,网络最初是在校园里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许多网络新技术也是首先在校园网中获得成功,进而才推向社会的。另一方面,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的学校,知识、人才的资源十分丰富,比其他行业更渴求信息、希望能有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促进自身在研究、学术上的进步。

正因为网络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从1994年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于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与国内几百所学校相连。为广大师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1998年10月,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到2000年二期工程完成,除达到连接1000所大学的目标外,对有条件的中小学也提供接入上网服务。的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已经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校园网上的应用还不丰富,与学校原有一些计算机业务系统还没有充分发挥,应用水平的低下是对校园网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提高校园网上的应用水平,才能切实提高学校各项业务水平,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目前,在国家教委211工程的支持下,全国各大专院校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同时,地方所属的专业/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如火如荼。因此,如何规划、设计、维护校园网是当前各个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高效、充分地利用校园网的资源关系到校园的整体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校园网建设的原则、目标;

(1)系统设计原则:

(1)实用性: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使之达到使用方便且能发挥效益的目的。

(2)先进性:指采用当前国际先进成熟的主流技术,采用业界相关国际标准。设备选型要是先进和系列化的,系统应是可扩充的,能够便于进行升级换代。

(3)安全性: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包括4个层面: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

(4)可扩充性:指采用符合国际和国内工业标准的协议和接口,从而使校园网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实现与其他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并可以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增加节点和子网。

(2)网络设计目标:

主要用于多媒体教学、行政办公、学籍和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共享、视频点播、WEB服务、电子公告、科研和技术交流以及Internet应用等。

2.校园网总体框架

使用作图工具,画出整个校园的平面图和网络结构拓扑图。为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3.校园网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校园平面图和网络拓扑图,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4.校园网的应用系统设计

根据学校教学及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校园网应该有以下应用系统:

1.电子邮件功能及OA

校园网信息平台应有功能强大的邮件系统和OA系统,可以为每个使用者建立自己的信箱,和OA账号,安全保密又极大地方便了通信。许多事务处理均可以通过邮件和OA提醒,高效便利。

2.电子图书馆

有了电子图书馆以后,所有资料可以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入大容量服务器中,通过网络向图书馆内、甚至教室、办公室或宿舍内的客户机开放,这样师生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查阅所需资料,同时实现了同一资源的多人共享;

3.视频点播

VOD(VideoonDemand)是视频点播技术的简称,也称为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当您打开电视,您可以不看广告,不为某个节目赶时间,随时直接点播希望收看的内容,就好像播放刚刚放进自己家里录像机或VCD机中的一部新片子,但是您又不需要购买录像带或者VCD盘,也不需要录像机或者VCD机。这就是信息技术带给您的梦想,它通过多媒体网络将视频节目按照个人的意愿送到千家万户。对于校园网的用户,学校可以开展多媒体视频点播教学服务。通过把好的课件放到VOD服务器上,让学生们进行点播,可以灵活的开展教学服务,把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为丰富的媒体服务。

4.无线网络

一般来说,如教室、图书馆、会议室、操场、食堂、校园园区等地方一般是不可能布设太多信息点的,但是随着学生中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和现代化教学的普及,上述场所往往在同一时刻有大量的电脑,而目前的有线校园网没有办法使学生们在这些区域都能够上网。采用无线方式,在有限的信息点上连接无线接入器,就可以轻松从一个信息点扩展到成百上千个信息点的应用。

5.宽带上网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们已经把网络当成获取信息的重要的源泉,而WEB应用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浏览WEB页面来获取新知。校园网应该是宽带上网的前沿阵地,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知识,增加与其他学校学生,甚至其他国家学生交流的机会。

5.校园网的安防设计

根据学校的经济能力可以有选择的采用防火墙软硬件的安装以及一些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来共同完成。

1.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安全功能

各种认证和包过滤。例如PPP协议的认证:PAP、CHAP

2.安全措施

a.基于包过滤的防火墙技术b.日志功能

c.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d.IP地址-MAC地址绑定技术

e.动态路由协议认证技术f.访问控制g.防ARP攻击

3.主机的安全

保持操作系统和防毒软件的及时的更新;安装适当的经过测试的补丁程序。

6.校园网系统预算。

整个校园网的建设费用都必须在学校财务能力的承受范围内,并且尽量的提高网络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校园网的规划设计关系到整个校园的老师的教学,校长的办公管理,师生的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规划设计好校园网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解决校园网的如下问题:

1.校园网的功能设计

需要实现主要功能有:多媒体教学、电子图书馆、内部信息的共享以及能够满足学校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2.校园网的布线设计

根据学校的环境及学校的经济能力合理的选择所需的各种线缆。为了实现网络高带宽传输,骨干网将采用万兆以太网为主干,千兆光纤到楼,百兆带宽到桌面。

3.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校园网络特别是已与INTERNET相连的校园网络,对于网络的安全防范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一次的恶意破坏或管理人员的错误操作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人员及使用者的技术培训及有关法律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软、硬件的监控、防护体系。

4.校园网的维护问题

要想保证校园网的稳定运行,日常的维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对网络系统进行备份和更新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解决问题:

1.在整个网络划分VLAN,这样既方便管理,还能增强网络的安全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也就是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建立在交换技术基础之上的,通过将局域网内的机器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不同的网段,以软件方式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的技术。

2.子网划分,可以更高效的使用每类网络的寻址,解决了地址浪费的问题。

3.地址转换,我们一般只能从ISP获得有限数量的公有IP地址,这些地址是远远不够用的,要满足所有师生的网络需求,就必须进行地址转换。即把用户分到的私有地址转换成共有地址,从而能够访问Internet。

一、选题的准备、背景、意义、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

背景 :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构成的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公和交流等活动服务的大型集成应用系统,并能接入因特网(Internet)实现与国内国际网站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意义 :本世纪是计算机和通识的时代,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帮助学院强化管理辅助教师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校园网的建设,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它能使广大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开展科研活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基本思路:

1.需求分析(校园网业务类型需求分析、网络功能需求分析、网络节点需求分析)。

2.校园网络设备的选型,拓扑结构的搭建。

3.IP地址规划和VLAN的划分(设计及应用)。

4.网络系统的实现及系统测试。

5.后期用户使用培训及网络系统的运维。

6.对未来网络部署的展望

方法:

1.通过对校园网功能和需求的全面分析,对项目做详细的概述,考虑可行性,拓展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因素。

2.根据需求分析进行校园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

3.对校园网进行IP地址的规划和VLAN的划分。

4.对校园网各个设备进行配置,搭建服务器,完善校园网络的功能。

5.测试校园网,做好总结。

二、选题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校园网的规划设计关系到整个校园的老师的教学、校长的办公管理、师生的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规划设计好校园网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1)需要性: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使之达到使用方便且能发挥效益的.目的。

(2)科学性:指采用当前国际先进成熟的主流技术,采用业界相关国际标准。设备选型要是先进和系列化的,系统应是可扩充的,能够便于进行升级换代。

(3)安全性: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包括4个层面: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

(4)可行性:指采用符合国际和国内工业标准的协议和接口,从而使校园网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实现与其他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并可以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增加节点和子网。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校园网的组建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从理论上画出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对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公寓楼、机房的布线情况及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分级进行设计,主要采取参观学校校园网,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上网搜集资料,咨询老师进行设计。

本课题主要采取的方法及特点:

1.文献分析法: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网络建设方面的文献,总结其相关理论实践和经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2.理论与实践结合法:选用好的典型案例和理论分析来说明网络的问题。然后,结合论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经验总结法: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和实践总结的经验得出结论,合理地运用到本课题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写作提纲

第一章校园背景及现状

主要对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的企业进行简要介绍,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概况、学校各部门及功能的简介简要描述。目前校园网络应用的状况、学校对本网络开发的需求。

第二章需求分析

包括网络应用的需求、安全需求以及技术需求,应用需求包括如何接入到网络,使得学校所有学生能够通过互联获得资源和信息以及学校网络需要实施办公自动化;安全需求则需要选择某些流量的通过,利用防火墙保证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划分安全子网,加强网络边界的访问控制。技术需求,为确保学校网性能及安全需求,学校的主要建筑的信息点统筹并规划。设立网络中心安装相应的服务器和路由交换设备。

第三章网络设计规划

实用性是网络系统建设的首要原则,该网络必须最大限度的满足需求,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标准化整个网络从设计、技术和设备的选择,要确保将来可能的不同厂家设备、不同应用、不同协议连接的需求,必须支持国际标准的网络接口和协议,以提供高度的开放性。先进性主要是针对网络系统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软硬件设施以及所选用技术等方面。可扩展性是指该网络系统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随着技术发展,信息量增多和规模的扩大,网络将在规模和性能两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足够的冗余,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网络安全性在网络系统建设应采取

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管理性为保障网络中心的正常运行,网络必须易于管理,支持网络网段与端口的监控、网络流量与出错的统计、网络故障的定位、诊断、修复。

第四章网络拓扑与设备参数

通过企业的需求构建物理拓扑以及网络拓扑,并保证其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冗余性。构建逻辑拓扑,确保拓扑的可实施性。根据拓扑与学校需求选用设备,列出设备参数。

第五章IP地址规划

第六章综合实现

通过企业网需求分析及拓扑图的结构,采用可实施的方案组网,采用GNS模拟器模拟网络构架,配置设备,列出配置命令。

第七章网络测试

在完成综合实现网络的需求,完成拓扑设备的命令配置后,需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网络测试,对单体设备测试网络性能,对于整个网络拓扑而言,需要测试网络的连通性,保证网络畅通。网络的冗余性测试,保证在网络某台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五、总结

本次设计是针对校园的网络规划和设计,对于其网络的规划而言,首先需要对学校背景和规模大小有所了解,掌握了该校的规模后,根据该校的需求来确定网络实现的具体功能,在保证通信质量、最低成本的情况下构建网络拓扑和设备的选型。

整个网络设备配置完成后,需要对网络进行测试,保证通行的畅通,能够正常获得外部的信息,当某台设备故障时,也能够保证快速诊断以及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对学校校园的网络整体的规划过程,具体的实施,可以灵活运用,根据现实的要求,对于设备和拓扑的选择拟定,也要经过大量考察、对比,选择出一套最符合的方案实施,保证对其的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逐步进入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有了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老师的主导性显示无尽的力量,改革教育方法,探索高效课堂的模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点,并成为教研的课题。

实施开放式高效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主动探求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变“畏学”“苦学”为“乐学”,“我要学”;成为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过程是不断地发现,探求,总结,不断的创新,从学习的成功获得乐趣,实现成功,从中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种模式的探索,是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目前,学生的思想活跃,正处于形成各种兴趣的最佳时间。我们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时期,进行教育。然而,如今数学教学情况不令人满意,只有少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或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大部分学生走进了“苦学”的状态,身心疲惫,把数学学习当成苦任务去完成。其中,40%左右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数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另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初中数学无用而直接放弃。这对数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极大,因此,解决好这种现状成为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

1、教学改革是发展只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急需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2、高效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精讲多练,适应社会的发展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更是教改提高教育质量的必须。

3、高效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高效的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应用各种方案,合理有效,快捷地掌握更多知识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的能量做到最大的释放。

本课题研究依据课堂教学依托社会环境,从数学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出发,针对我校的情况,引进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及当今的教育思想探求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方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互动,面向社会,向社会生活开放、拓宽数学教育途径,使学生在课堂中用数学,学数学,让学生喜爱数学,知道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以教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交流合作为主要方式,课堂活动为支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加强课堂内容,获取更大的效益。也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力量源泉。

二、理论依据

1、基于优化教学理念:即在有效的时间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全面地孝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奠定了本课题研究依据。

2、有效的教学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教学效率,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最大的能量,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因而,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数学教学上有所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终身受用。

四、课题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有效时间,把握情况,注意取舍,做到让学生多讲一些,多做一些,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的更多一些。

五、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1、学生对数学的喜欢情况。

2、互助学习,以通俗的语言表述知识。

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引人生活中。

(二)案例法。

(三)文献法。

(四)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成果

1、增强主体意识:

通过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联系社会生活构建数学模型,参与,合作展示学生的能力,语言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兴趣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提升了教师的素养。

从枯燥的教学中,转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中,更灵活有效地解决难题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4、撰写一些案例,心得,论文,提炼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研究累积了丰富的素材。

论文《数学问题生活化》

案例:《应用题教学的对策》

七、研究过程

(一)从兴趣和能力着眼。

1、数学话题轻松,使学生对数学有需求感。

2、让快乐进入课堂,相信学生,共同进步。

3、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密切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二)合作讨论。

1、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2、让神奇的数学从生活体现。

3、记好课堂笔记。

(三)共同进步。

1、结对子帮助学生共同进步。

2、诊治错题,找出症结,引以为戒。

(四)师生的共同反思。

反思是教与学的力量源泉,是探索,总结,再探索,再总结的一个提升过程,逐步完善教学,而学生也逐步掌握知识的内涵,扩展其外延,并应用于生活实践。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即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巩固与推广并拓展。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在整个研修中,还有一些未尽之事,但反映状况良好,今后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在学中研,研中学,多次反复的提升,增强信心,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选题依据

快乐教学方法已在教育部门开展了十多年了,这一思维方式基本上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不足,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语言生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地创新。

然而,目前我校仍很匮乏,把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电子教学等误以为是语言生活化。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教师的自身素养,学生学识的欠缺,生活范围的局限性等等。此外,加之中考的主导,教学评价的不足,造成了教改的不能深入。

新课标的变化,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方向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使语言的生活化能完全地融人到教学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可使课堂产生融洽,合作,互敬的气氛,为营造良好的动力机制。故而,本课题组就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作了一些实践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风格。

二、理论价值

语言生活化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因此,实践中产生新的做法和思想,可丰富教学理论的内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知识的重现,重现确认,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跟随时代的必需。是教育理论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数学语言生活化是联系知识、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开放性,提升了人们对教学中问题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事情,是教学主导与主体的体现。它应归交往行为的范例,可以丰富理论,起到活学活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的要点是要用语言来交流,言谈与倾听,沟通与合作。以师生心理世界开放为特性,以互动为方式,使师生之间心灵世界得以相遇,从而引发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性,教师的专业化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语言的生活化,不仅可以把知识引入社会实践,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促进其积极思考,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教学的深刻革命,同时也是给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找到适合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准确地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及其应用范围。

2、对语言生活化程度的理解和表述。

3、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知识,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达。

4、对数学教学的辅助指导作用方法。

五、研究途径

1、收集资料法:查阅资料,了解知识的动态,借鉴有用的做法。

2、调查法:了解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运用效果,并提出新方法。

3、行动研究法:分析实施中的问题,并不断地改进。

4、经验总结法:对课堂实践研究、分析、整理相应的方法。

六、进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1、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向与研究策略。

2、学习有关理论,落实课目。

3、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并了解其障碍,找出问题,写出报告。

4、为研究课题提供情况,找到研究的基点。

(二)实施阶段:

1、分析学生学习障碍,规划好“语言生活化”的实施方案。

2、边实践边改进,克服旧的教育理念的习惯思维,顺利开展研究。

3、整理可操作性资料,在教学中研究实践。

4、写出相关论文,写出结题报告。

七、研究能力

本课题聘请了我校数学组成员,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也有学校的教学中坚,县级优秀教学能力,等大力的支持。有编写学习资料的青年教师,他们教学成绩优异,获得社会的好评,所以我坚信本课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八、实施方案

1、保证每周有1节课时间进行课堂实践研究。

2、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设计教学方案,做到灵活多变、生活化。

3、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通俗易懂,使学生有化繁为易的感受。

4、研究过程中,请相关教师给予帮助,提出建议,及时改进。

5、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寻找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6、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和教训,产生研究成果,写出论文。

九、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知识与实践中生活的联系。

2、通过语言生活化,重设教学“场景”

(二)难点:

1、生活中教学知识的寻找

2、做好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平衡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学生敢于设问的场景

十、预期成果

(1)形成初中数学课堂中语言生活化得失的分析。

(2)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3)总结经验,促进教学,撰写论文。

(4)指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及其得与失。

优秀校园暴力论文开题报告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近期国内外不断有血腥校园暴力犯罪的新闻见诸报端。这些报道警醒了人们,校园不再是一方净土。校园暴力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民众所关注的特殊社会现象。本文试图从经济相对发达的深圳市宝安区出发,调查该区校园暴力犯罪的现状、特点,分析其形成的根源,并基于司法实务的视角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力图构建一套有效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校园暴力犯罪 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学校教育体制 暴力文化 一、校园暴力犯罪的定义及其类型 关于校园暴力犯罪的课题,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的研究,现有的调查或分析,一般仅从一个较为片面的角度出发。比如社会学注重对其现象的收集、归纳;教育学则则偏重对自身体制和教学内容的检讨;至于司法界,无论是在实务中还是理论上,亦只是单从一般的犯罪学角度探究其成因而企图完成事前的预防或事后的惩戒教育。由于考虑的范围比较孤立,必然不能全面而深入地剖析 “校园犯罪”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唯有从更高的角度方可能俯瞰全局,既找出“校园暴力犯罪”现象背后的成因,更能综合地构建行之有效且针对性强的预防和教育的系统。 现有的研究资料,一般将校园暴力犯罪作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暴力犯罪,是指犯罪构成中的客观要素,如犯罪主体、对象、案发地等方面的其中之一涉及校园因素的暴力犯罪;狭义的校园暴力犯罪仅指犯罪构成中的犯罪主体为教职工或学生。 而根据校园暴力的来源及施暴者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暴力现象。此类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家长采取不恰当的、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以致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行为,如体罚、变相体罚、言语侮辱等。二是青少年学生的施暴行为。学生施暴主要是指某些学生因过早的、不成熟的三角恋、钱物需求、青春性意识萌动或者仅仅因为模仿录像某些情节、发泄心中怨气等而对其他学生施暴的行为,如殴打、强奸、抢劫、侮辱、杀害等,此类行为在宝安区俗称“下暴”。三是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行为。这一现象主要是指一些校外的闲杂人员或非法商家,为了一定的物质利益,满足欲望或为了发泄心中不满而对于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施行的身心侵害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些非法之徒窜入学校或在学校附近、学生上学的路上抢劫学生财物,对学生进行人身侵害、人格侮辱等;其二、在文化娱乐活动中,一些商家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将兜售目标定位于广大学生,其中不少人用黄毒诱以牟取暴利 。 综上,本文结合对宝安区内发生的校园暴力犯罪真实案例的调查,将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暴力犯罪作为研究的范畴。 二、深圳市宝安区校园暴力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考察校园暴力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我们不可忽略地应该首先了解所研究的地域的经济、社会情况:地处深圳市西部的宝安区在全国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2003年宝安区的国内生产总产值达518亿元,占整个深圳市的三分之一。仅宝安区福永镇,就有怀德、桥头、凤凰等多个村的年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宝安区目前正在或者已经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前经济欠发达地区迅速地转变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二是从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转变为工业发达地区;三是正处在农村城镇化的转变过程中。人口方面,宝安区外来人员有270多万,户籍人口只有30来万,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不容忽视。宝安区现有中小学校共计264间。在校中小学生23万7千多人。教师职工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公办教师4800多人,民办教师(即聘请教师,工资学校自筹)5200多人。 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员急剧增加,居民贫富悬殊加大,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社会环境复杂,民办学校放开等因素的影响,宝安区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也呈上升势头。部分城镇学校甚至出现了校内外环境复杂,在校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局面。 从宝安区批捕起诉的案件情况来看,2003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285宗。而2003年在校学生犯罪或者以在校学生作为犯罪对象的案件共计23宗,2004年1-10月为22宗,同比略有上升。这45宗案件抢劫占53.3%;盗窃占26.6%;其他占20.1%。另外,教师犯罪案件除了2001年某英文书院教师王某猥亵本校三名十一、二岁的学生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外,尚无案发。 从相关案例来看,宝安区校园暴力犯罪有以下特点: 1、以财产型犯罪为主 宝安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消费主义风行。青少年学生易在此环境下产生错误的消费意识,产生讲奢华和及时行乐的短期行为倾向。当他们的高消费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铤而走险,实施敲诈勒索、盗窃、抢劫、绑架等犯罪行为。另外,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零花钱较多,不少学生还配有手机等较为贵重的物品。使得不少学生也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对象。我们曾经对宝安区某街道办的一所初级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竟然有61%的学生对学校内外环境有不安全感。 从宝安区检察院起诉的在校学生敲诈勒索和抢劫案件来看,其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甚至有些对自己的同班同学下手。他们大多并非因为生活困难而去犯罪,而是想通过犯罪获得用以享乐、消费的财物。例如,宝安区某中学学生张某,自二○○二年九月到被抓获的一年间,共参与抢劫摩托车十二次,其中三次的作案对象是同校的同学。每次得手后,张某便能分到一些赃款,并用这些钱到网吧打游戏、购买名牌服装或者请同学吃饭。经调查,张某的父亲是小巴司机,母亲是清洁工,家境虽不十分富裕,但不缺吃穿,而且定期有零花钱。可是这些不能满足张某大手大脚的消费欲望。在战战兢兢地参与一次抢劫后,他尝到了甜头,便有了之后十几次的作案。 2、犯罪手段趋向成人化、智能化 以往未成年犯罪作案手段和方法较简单和原始,多以语言威胁并辅以轻微的暴力手段,或用撬门扭锁,翻墙爬窗的方法,并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强的特点。但现在,受暴力文化熏陶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不少表现为采用绑架、恐吓、麻醉等手段,有先进的通讯工具,作案经过精心策划,作案后及时毁灭证据。如有些青少年会根据报道上所披露的警方侦察过程和方法,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

构建和谐校园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建设“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师范专科学校”的目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韶师是一所历经百年并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名校,被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誉为“粤北革命的熔炉,岭南教师的摇篮”。长期的师范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德高人之师,学高人之范”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高校行列后,更应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韶师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韶师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正在形成。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环境、社会与人》等选修课程,学校教研室还组织教师举办“人口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广大教师应成为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率先垂范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就能形成。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韶师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韶师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论文开题报告优秀

百度文库搜索文档或关键词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VIP免费 2019-03-26 2页 用App免费查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学 生:一、 选题意义1、 理论意义2、 现实意义二、 论文综述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 国内研究的综述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论文提纲前言、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4]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分享收藏下载转存打开App,查看更多同类文档 活动图片相关推荐文档 专业PPT定制-七天内免费修改 开题报告范文用App免费获取 开题报告范文用App免费获取 开题报告范文用App免费获取 论文开题报告推荐用App免费获取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热门用App免费获取 开题报告毕业答辩好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doc 优秀报告范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_最佳范文!精品课程耶鲁大学公开课:麦克米兰报告¥299德鲁克管理课堂17课节2020年软考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论文精讲¥128定位软考11课节如何撰写“教学实施报告”-获奖教师经验分享¥48.8老张创作传媒2课节查看百度文库官方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为你推荐论文指导发表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旅游论文免费领文库VIP下载并登录文库大学生APP领取加入VIP免费下载低至0.30元/天

1、选题背景: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2、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在该领域内有什么促进作用。3、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状态。4、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5、拟采用研究的方法:对于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有哪些。6、进度安排:对论文的写作进度进行安排。7、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怎么写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六)研究工作的步骤(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校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 文章题目 作者及工作单位 摘(提)要 关键(或主题)词 引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必要时) 统计图表,照片,其它材料陈伯清2,题目:是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高 度概括,愈简单愈不费解愈好,文字不宜太长,最多不超过 20 个字,如果用较 少字数实在难以表达可用简短的正题,再用副标题补充正题的不足.题目要恰如 其分地反映文章的内容,又要简练质朴,便于引用,避免用广告式的,夸大的字 句.题目的确定要考虑写作范围和内容,文章的性质和意义,写作动机和思考方 法,是否与同类文章混同以及是否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 3,作者及工作单位:作者署名应限于直接参加本文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并能 对本文有答辩能力, 能对文稿内容负责的人.个人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由个人署 名, 几个人合作的成果写成论文应共同署名并按贡献大小协商排列. 署名者限于: (1)参加本项研究选题和制定试验研究方案; (2)参加观察记载和获取数据工 作; (3)参加试验数据的解释并导出结论; (4)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 以及阅读全文并同意发表者,没有参加具体工作或工作中给予某些支持和帮助 者,可在致谢中注明.第一作者应是论文的写作者,对论文负全部责任.一般署 名不超过 5 个且署真名. 单位作者应加脚注注明执笔人,多作者时姓名间空一格 或用", "分隔.工作单位应在署名下一行或同一行署名,后面用圆括号括起写 出, 不同单位要分别写出. 单位必须写全称, 并注明城市名称和邮政编码如: (淮 阴工学院,淮安 223001) . 4,摘要:原则上超过 3000 字以上的论文应附摘要,主要是为了便于读者概略地了解论文的内容以及进行信息处理,摘要可分报道性,指示性,报道一指示 性三种.指示性摘要主要指出文章所写的是什么问题,不涉及内容,告诉读者此 文解决,处理什么范围内的问题;报导性摘要说清研究的内容,理论依据,价值 等;批示一报导性摘要应该说明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力求简明,精练,突 出创造性,但不加评论,与内容词无关不用,图表不用,一般在 300 字左右,防 止长,粗,残.反复出现的语言可和缩略语或缩写字表示,尽量用代号语言. 5,关键词:为了表述文章内容特征, 便于计算机检索,每篇论文应提供 3 至 5 个关键词.关键词应该是最能体现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短语,可以是从论文 的题目或内容提要中精练出的自由词,也可以从《汉语主题词表》查定,如系从 《汉语主题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则关键词可写成主题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 于主题词是已经过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的名词术语,用来表达文献的主题概念; 关键词是从文章中提取出来的对表达文献主题内容实质意义的词汇, 尚未经规范 处理,或规范化程度较低,接近自然语言. 标引关键词时,关键词应顶格写,后 空一格,词间用", "末尾不加标点. 6,引言:用以说明写作本文或从事该项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概 述本文或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技术途径,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前人已取得的 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研究目标,并预期结果和意义.引言应力求简 单避免文字和内容正文重复,对常规知识和结果不需引进引言中,一般不超过 500 字.引言中以有些提法如"尚未风报道"或"未曾研究过" "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外"等到之类的提法应慎重, 要留有余地.引言一般不写标题,开门风山. 7,正文:这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充分体现出作者在论文中的创造性见解, 要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研究对象,观点,研究结果,成果等加以阐明,其写作 方法可按试验过程中对性状表现顺序或观察次序展开分析, 亦可根据认识深化过 程,对获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加以整理,由现象到本质,得出结论,其结构可分 为方法,结果,讨论三个部分. (1)方法(材料和方法) :要反映科研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试验或观察 的对象,地点,时间, 注明试验设计方法以有调查项目,各项目的调查方法,所 需设备等以便他人能重复验证.对于众所周知的方法和原理可不作详细介绍,对 于非大家熟悉但已发表的方法应简略介绍,并给出文献名称,对自己创造的方法 应给出依据并详细介绍. (2)结果:试验结果决定该项研究工作的成效,反映论文的价值,应该运用 恰当的分析方法和逻辑顺序将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用精练的语言和 必要的图,表示出来,图,表,文密切配合,不能重复,由数据导出结论时,为 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3)讨论(分析) :讲座或分析是论文报道的中心内容是论文的核心所在, 而且始终是一篇文章中最难写的部分,论文水平,学术价值,指导意义均在引体 现出来,丁光生教授认为"它应包括:主要原理和要领实验条件,尤其是尚未控 制的实验条件,缺点更应说明;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之异同,突出新发现,新发 明,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尚未定论之处,相反的理论;急需研 究的方向与问题,讨论禁忌:综述文献,重复叙述结果,报喜不报优,隐瞒缺点; 循环推理, 以假设来'证明'假设,以'末知'来说明'未知' ,泛泛而谈" .其 方法是根据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综合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进行正确判断,逻辑推理,力求论题明确,论据充足论断正确.然后通过 与同类资料的比较,找出两者异同点,或进一步肯定前人的见解和结论;或否定 前人的谬误;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新发现和创新,并作出初步评价[3], 并科学地预见方向,要求文稿准确,简炼,通顺,达意,层次分明, 方法新颖, 利用别人的资料,结论要注明出处(标注方法见 10) .写作时为减少章节,讨论 和结果可作为一项. 8,结论:结论是全文的总结,也是全部研究成果的概括,应该用措辞严谨 的法律式语言,对全文进行小结,形成一个总的观点,归结成都市个学说或一个 理论,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文字要鲜明.有些研究只有中间结 果或尚得不出明确的结论,应该客观地提出来,说明其原因,提出进一步研究的 方向,这样通过最后的机会,把最需要强调的观点纲领性地重现一下, 容易给人 留下深刻的,鲜明的印象.结论的写作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不能夸大其辞,实 在无法推导出结论时则可不写.也可把讨论与结论合二为一,以节省篇幅. 9,致谢:是对文中未署名而对论文写作和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人进行公 开感谢的形式,文字较少时可放在论文首页下面的脚注内(脚注主要用于解释题 名,作者等) ,如内容较少时则在结论和参考文献之间专列谢辞一项.应在谢辞 中记述的对象包括研究,实验,写作过程中的协助者和指导者;参加讨论并给以 启发者; 提供材料,实验器材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数据,图表资料者;帮助审稿 和修改者.论文寄给刊物后编辑部约请专家审改则不必致谢.在致谢时既要防止 失之过宽,写上一些可写可不写的单位和个人.又要防止对那些确实给予帮助者 不公开致谢而造成的剽窃掠美之嫌.在致谢时必须经过被致谢者的同意.谢辞应 简洁,如"本研究得到×××先生的指导谨表谢意".得到帮助的方式可具体也 可概括地提一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应在脚注中注明,不致谢不编号. 10, 参考文献: 为了体现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精简文字,反映严格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或科学研究工作的依据, 便于读者查阅原始文献资料,需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摘要列出,旨用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阅读过, 而且必须参考的属于众所周知的, 常识范围的原理方法, 结论等不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内部资料,末发表资料,一般不列为参考文献.参 考文献的编写应按 GB3179—82《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的规定执行.文献数 量一般不超过 10 至 15 篇,综述 25 至 30 篇. (1)论文正文部分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 引用文献的标注有二种方法: 一种是顺序编码制, 另一种是著者一出版年制. ①顺序编码制:按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排列,并将顺序号置 于方括号中, 标注在引用文献出现处的右上角,在同一处引用数篇文献时,其文 献号间用", "隔开如写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符.如: "丁颖等[2]的研究结果 将……;MacFarlam[3]指出;Brown[4,5]认为;关于这些脂肪酸成分的遗传已有过 一些研究[2,3,5,12];早期的研究[1,3,5]已经得出……"等[4]. ②著者一出版年制:引用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作者姓名和出版年组成,文中 不标序号如 "据文献 (王兆椿等, 1987) 报道……; Gasper 等人 (1981) 认为……; Jacksm 等(1983,1986)指出:……国外的研究(Genera,1982;Haissing,1983) 已经指出:……"等.这种用法已不多见,仅在以往或早期出版物上多见. 参考文献标注是,中国,鲜明,日本人名用中文,其余仅标姓而不标,只有 在标姓不能表示该人时才标姓名.但此时名字首字母需缩写且放在姓前,如 M.B.Jacksm 等.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也有二种即顺序编码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不管那种方 须经和正文一致起来,著作者为中,朝,日,东方国家人用全姓名,西方人亦用 全姓名但姓在名前, 与正文中正好相反;题名可著录亦可省略.出版年按我国的 表示法 (目前国外表示年月和人的姓名) 有逐步向中国人的习惯方向转化的趋势, 原因是便于计算机检索) . 顺序编码制 A,专著和书籍的著录:按" (序号) ,作者姓名(超过 3 人,中文后加等) , 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页~止页"的次 序排列,末尾不加标点.如系译著应在外国人名后加中文译者名.如: 1,莫惠栋.种稻原理和技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8:97~103 2, 松岛省三, 肖连成译.稻作栽培新技术,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3: 6~29 B,期刊等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按照" (序号) ,作者. 题名. 刊名,出版年;卷 (期) :起页~止页"的次序排列,末尾不加标点(如系连续编页码的期刊可不写 期次)如: 1,金先春,凌启鸿等.小麦灌浆后期青枯骤死机理探讨.作物学报,1990:16 (3)228~234C,出版的会议论文的著录:按照" (序号) ,著作者姓名,题名,见:整本 文献编者姓名,编(有编者和必要时) .会议文献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的次序著录,末尾不加标点如: 1,郑荣梁等.兰州空气票尘中稳定性自由基浓度变化规律.中国生物物理学 会 ,主编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资料.北京,1988:85~86 2, D,报纸文章按"作者,篇名,报纸,全称,年月日,第×版"的次序排列. 著者一出版年制 将文献按文种分类集中排列, 文献文种排列顺序为中,日,英,俄,德,示, 然后按著者名和出版年排列,如: 1,张龙祥等.1981,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5 2,周永明,刘后利.1987,作物学报,13(1) :1~10 3,BakerRC.1963.Microscopic Staining techniques. London: Butterworth, 55~60 11,英文题目和摘要等:在内部发行的刊物一般不要英文摘要,在国内发行 的学术刊物一般应给出英文题目,而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除研究简报或学 术性不太强的论文外,一般应将论文前置部分译成英文, 放在参考文献之后,英 文题目中实词的首字母一律用正体大写,不超过 10 个实词,作者名词用汉语拼 音,姓与名首字母大写,双连名字之间不留间隙也不加连字符(以 a.o.e 开头的 "*" ,作者间用", "分隔.作者 音节,应加", "分开)如 Li Piming. "Li Jian" 单位应写全称与中文格式一致,如"Jian g su Farming Reclamtion Worker's University, Huaiyin, China 223001" .英文摘要用"ABSTRACT"一词, 一般不超 过 150 个实词.关键词用"KEY WORDS"可大写,亦可首字母大写但此时"A 或 K"字母的前应空 3 个字母.

1.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选题的目的:平面广告设计对于平面广告传播及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特点在于围绕视觉形式动力进行设计,强调平面广告设计吸引受众注意,是遵循受众接受心理规律及视觉原理,充分传达广告信息,实现广告效果化。

选题的意义:本文把众多方法表现形式置于平面广告设计中,着重对平面广告设计

这些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及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平面广告形态的表情。

二、主要内容及提纲

主要内容:阐述了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概念与软件的运用,并举例说明。

提纲:

1、平面广告的基本概念

2、软件的功能及应用

2.1photoshopcs软件环境

2.2photoshopcs功能

2.3photoshop的工具应用

3、点、线、面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3.1造型要素——点

3.2造型要素——线

3.3造型要素——面

4、平面广告“立体化”表现形式

4.1“立体化”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

4.2“立体化”表现形式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三、主要方法和措施

主要方法:

1、社会考察(根据事例进行研究)

2、文献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分析)

3、网络信息研究(网络资料研究分析)

主要措施:

1、老师的专业指导

2、网络资源的利用

3、图书馆查阅书籍资料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平面设计艺术》李砚祖、芦影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

2、《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XX年

3、《设计学概论》尹定邦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XX年出版

4、《photoshopcs教程》21世纪工作室编著—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平面广告设计》何洁编著—北京:中南大学出版社,1999.

6、《设计平面设计》林华编著—中南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7、《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广州:美术出版社

8、《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图形》靳埭强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XX

9、《界现代设计史》朱和平编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XX年

2.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计算机的普及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显得有点逊色了,所以正确运用ERP全方位的控制企业,使得企业的可利用资源合理高效的运用起来是很有必要的,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ERP并不陌生,并且有很多企业在运用它,然而效果却有些不尽人意。其中有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去解决它,才会收到实施ERP真正的效果。由于去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冲击很大,由此我想到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要改变思路,摒弃旧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正确合理的运用ERP,找到自己企业适合的ERP。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高管理信息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是企业人员共同的努力,肯定会开创出适合我们自己的ERP。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必将带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通过写这篇文章,让我自己对ERP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同时我相信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更好的把握和运用ERP,让我国的企业在浴火中重生,在未来能更好的发展。

二、参考文献资料

1、郭海佳.ERP在中小企业应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非公经济,2007年第9期

2、周玉请.ERP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准备从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企业与ERP的关系,从而引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存在的一些大众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建议如何正确实施ERP,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希望能通过写这篇文章能够让自己对ERP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给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方面带来一些帮助。

四、论文大纲

1、ERP的概述

(1)ERP的概念

(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

3、解决思路

(1)总体思路

(2)如何正确实施ERP

五、研究方法

初步打算采用因果论证和理论论证,并采用实证和规范分析对文章进行构思,在资源和效益追求化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论述。

六、总体安排与进度

本论文将利用14周的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周、第二周确定论文题目,并完成开题报告,与老师进行交流。

2、第三周—第七周根据题目和开题报告搜集相关资料。

3、第八周完成初稿,并交于老师批阅,听取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4、第九周二稿完成,并交于老师批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善。

3.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课题负责人所属单位、姓名:

内容要求:1、课题产生背景2、课题研究价值3、研究内容4、研究方法5、研究进度6、成果形式7、研究能力8、参考文献

一、课题产生背景:

小学中高年级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令很多教师头痛,常常利用上课时间教育这部分学生,且未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既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出现不完成家庭作业现象,在学校通常是老师进行教育,在家里通常是家长进行教育,但老师、家长都与学生的思想差距大,年龄差距大,生活习惯差距大,灌输的教育思想学生难以接受。我深感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于是我从多角度进行了探索,在从实践中探索出让完成了家庭作业的学生教育未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效果好。因此,我把对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教育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如何搭建让学生相互教育的平台,本课题研究旨在解决对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二、课题研究价值

1、素质教育的需要。某种意义上说,素质就是习惯与能力。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克服,意味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必须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注如时代的活水。

2、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教育部和四川省对小学生减负的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不超过一个小时。这个要求是限制有的`老师过多地布置家庭作业,但是也不可能不布置家庭作业。因为小学高段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多,特别是新课标的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每周只有六节课,数学每周只有四节课,科学只有两节课。家庭作业要么需要学生预习,要么需要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要么需要学生背诵,要么需要学生动手实验,要么需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总之,必要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3、学校发展的需要。班上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是每位教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但通过对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互教”的研究,帮助老师们找到教育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新捷径,有效地教育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使学校的教学活动良好性循环:学生按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消化和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第二天不影响正常的上课,学生又获得新知识,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个体成绩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成绩随之提高,这显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搭建让学生相互教育的平台,本课题研究旨在解决对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班级思想教育由班上全体学生参与对不完成作业学生的思想教育。

2、班委管理教育由班委干部对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进行管理教育。

3、接对帮助教育由专门指定的优秀学生对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助教育。

4、朋友情感教育由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好朋友对他们进行教育。

5、典型案例教育在曾经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中,挑选几个已经完全改变不完成作业的不良习惯的同学,作为典型对不完成作业学生进行案例教育。

四、课题研究方法

《对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教育的研究》主要采取:

1、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调查统计,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教育实验法:收集对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教育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收集。

3、个案研究法:对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存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题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2、理论学习阶段(20xx年3——5月):收集有关资料,学习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申报。

3、实施阶段(20xx年6——12月):根据课题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做好资料收集和积累工作。

4、结题阶段(2009年元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结题。

六、课题成果形式

成果主要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其次辅助资料是相关论文和典型案例。

七、研究能力

本人是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在教育一线,并连续担任8年班主任。已研究普教科研课题结题1个,有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对于这个校本课题,起源于本人,已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在实践中本人已创建了相关理论,完成此课题,本人完全有这个实力。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方面的书籍,名人名言等。

4.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学院:

学号:

学生姓名: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文章的创新点

1、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了解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知识;第二,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技术产业;第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区域政策。

2、选题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地理集中度的测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上,很少有学者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不断渗透,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对高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的写作希望能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地理集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xx年—20xx年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该时间跨度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测算,借此分析我国十余年来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区域政策。

3、本文的创新点

将地理集中度应用与高技术产业领域,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极为少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性的利用协方差来计算区域基尼系数;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空间变化趋势和时间变化趋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丰硕。Krugman(1991)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量了美国XX6个三位数的地理集中度,发现低技术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了测度产业地理集中的的指标EG指数,并计算了1987年美国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产业在州、县等空间单元的EG指数,来测度这些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几乎所有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对给定的空间尺度,产业分类越细,产业在空间上越集聚;对同一类产业而言,空间尺度越大,集聚态势越显著。Amiti(1998)计算了EU十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产业的基尼系数以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检验了1968—1990期间欧洲的工业地理集中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欧洲产业中间投入强度与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Maurel和Sedillot(1999)设计了新的指标(MS指数)来研究产业的地理集中,并测算了法国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273个产业中,有2XX个产业的MS指数大于0,分布比较集中。

在国内,今年也兴起了一股研究产业地理集中的热潮。粱琦(20xx)计算了19xx年、19xx年和20xx年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这些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杨宝强(20xx)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按省级行政单元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但愿对中国19xx年和20xx年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罗勇和曹丽莉(20xx)利用EG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业19xx、19xx、20xx、20xx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王业强和魏后凯(20xx)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xx—20xx年制造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区位基尼系数、SP指数和MHHI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绝对地理集中和相对地理集中并存,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贺灿飞和谢秀珍(20xx)的研究较为完整系统,他们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了19xx—20xx年中国各省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情况,发现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区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集中,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多元化发展。张文彬和黄佳金则利用熵指数,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在19xx—20xx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

2、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专业化与集群是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魏后凯)。在国外,自Krugman(19xx)起,Ellison和Glaeser(19xx)、Amiti(19xx)、Brulhart(1998)、Haaland(19xx)、Midelfart(20xx)、OvermanHenry(20xx)、NikolausWolf(20xx)等人在该领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国内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科的热点问题,表现为近几年来,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系统。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主攻方向

论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阐述地理集中度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为该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2、主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系统地整理了定量测度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定量的计算,以此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格局的时空变化趋势;构建数学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和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目前,我市初中武术教学以套路为主,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动作,很难掌握其中的内涵,造成许多学生对武术课渐渐失去兴趣,认为套路“实用性”不高,“花拳锈腿”,只有外部动作的加工,无内在攻防实质,实用性差,利用率低等。

且初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而相当一部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表现为不爱出力、不爱动脑、对集体漠不关心,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易分散,对武术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敷衍了事。

通过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动作技能,掌握鉴赏武术动作和音乐的方法,培养对正确与错误动作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套路的动作要领和如何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了解武术的练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武术的能力,在场地小,器材少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塑造学生优美体态的过程,能通过练习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发展柔韧性,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交流,开发学生思维,体验运动乐趣,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目标使自己在练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达到“健身、调心、防身”的效果。

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积极性,使武术逐步让学生接受,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磨练意志,锻炼性格,增强自信心,发挥创造能力、提高智力,学会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改善心理机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现代武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这一现实,我们将武术定义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武术概念:武术,亦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防卫实践活动。狭义武术概念:武术又称武术运动,是在继承传统武艺基础上形成的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体育项目,表现为套路、对抗等多种运动形式。

本课题主要针对武术在我市初中、小学学生中对武术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场地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便对如何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武术的教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认真的思考和制订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对策。

在阳光下、在操场上、在音乐中、在引导下,全校学生共同习武,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因此,校园武术并不需要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只要动作和眼神合上音乐的节奏,能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足够了。让学生喜爱武术,有效地进行武术教与学,在此过程中,重点围绕以下四点展开研究。

1、鼓励为主,培养自信:通过教师完整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武术并不是那么难,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让他们进行表演,多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已,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2、启发引导,领会要诀:武术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动作中领悟出精、气、神,结合讲解和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图解、口诀、课件等),引导学生自主学练,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指导学生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领会和掌握动作重点。

3、优美示范,感染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教师要通过自己规范的动作,让学生明确动作之间的差别,明白练习一定要投入。在以后的练习中,逐步改善和提高。

4、合作学练,交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配合,使动作变成自己的“语言”,理解武术精、气、神的内涵。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练习,在交流学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领悟武术的攻防含义。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场地器材等方面入手作为调查内容,问卷调查以集体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问卷实施测试前先与各班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协调,并由本人向受测试对象简单的说明测试内容,并强调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作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独立完成问卷。

2、访谈法。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的座谈,掌握教学现状及学生心理需要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多方面的情况,便于更准确地分析教学行为差异的形成原因。

3、文献法。认真阅读研究《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理论。

4、分析法。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从理论上来分析学生对武术学习的行为差异的成因。

5、评价法。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练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整理资料,及时归档。

(二)研究计划

20XX年1—3月份,提出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了解研究个体综合情况。

20XX年4—11月份,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比较、分析,使得到具有一定代表性、全面合理研究对象教与学现状的资料。为形成科学的分析研究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20XX年12月份,对研究过程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对研究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分析研究报告。

四、课题需要的资源

1、专家指导:市教科所、市区教研室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很大的支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的深刻性、开拓研究视野。

3、有关中小学生武术教学方面的书籍。

4、不同类型学校提供武术教与学的现状资料。

5、研究对象如实填写相关问卷调查表。

6、研究人员充实与保障。

五、课题预期的成果

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实验,希望我市的初中武术教学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喜爱武术,激发学习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开题报告主要涉及你所选的毕业论文在你的文献和理论准备下是否有写的必要,一般包括下面四个部分: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四、论文总工作量,文献阅读,科学调查,试验阶段,理论分析,论文初稿,文字总结各阶段的进度(起讫日期)和要求,预期结果。-------------------重点是第一、第二部分,尤其是文献准备最为重要。

校园网络贷款论文开题报告

仅供参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姓 名 ** 学号 ** 专 业 工商管理题 目 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一、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就相继出现了鼓励和支持在企业进行创业的现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创业已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和风靡世界的创业潮流。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学生也开始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并着手进行创业。实践证明,创业这种新兴的创业方式满足了科技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提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然而,我国大学生存在着许多阻碍创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建立科学的创业机制对企业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立足于解决“如何构建科学的企业创业机制”以实现“对于大学生的有效激励”,对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种方式是争取获得政策性贷款。2006年共青团中央、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出“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对40岁以下青年初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不超过3年的贷款;每人单笔额度一般在10万元以内,最多不超过100万元;中小企业单户一般在500万元以下,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如2007年广东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纳入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和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体系。政策性贷款一般是政府贴息的,贷款成本很低。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件,为创业获得更多的启动资金。第二种方式是争取获得亲友的借款。这是一种含有情感因素的特殊融资方式,包括向父母、亲戚、同学、朋友等借款。由于亲情或友情因素的存在,可以在无信用记录而又不需要抵押的情况下获得借款。第三种方式是争取获得风险投资。收益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姊妹,风险大、收益一般也较高,因为敢于投资的人很少,一旦某胆大的投资者获得成功,将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为了获得更高的潜在利润,风险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创业大学生应尽力引入风险投资,以获得企业创办和发展所必要的资金。当然,大学生只有作出充分的准备,制作出完善、可行、具有诱惑力的商业计划书,才可能获得风险投资。二、研究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的特点及目前对其激励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创业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探讨了创业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而后介绍了两个大学生创业的案例并进行比较,借鉴其成功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业机制的模型以促进我国大学生的持续发展。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一)研究步骤:文章首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其次对高科技的特点及激励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国内外研究创业的相关文献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分析创业对的激励作用;接着引用和比较两个公司的创业实例;最后提出企业创业的机制模型。(二)研究方法及措施:本文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四、研究进度计划2005年10月至11月:收集文献,确定选题思路,完成开题报告和形成较为具体的研究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写作思路;2006年3月至2006年4月:开始撰写,并形成初稿;2006年5月至6月:反复修改文章,最后定稿。五、参考文献[1]张娜,窦胜功.大学生中的人才激励.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林强等,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 ,经济研究 2001(9)[3]陈德智,创业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4]任荣伟,大企业创业行动要素及其逻辑分析,当代财经,2003(12)[5]郁义鸿等,创业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学生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及开题是否通过):通过 □ 完善后通过 □ 未通过 □ 指导教师签名: 2008年11月30日注:开题报告用A4纸打印装订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学生可根据开题报告的长度加页。 开题是否通过请指导教室在□内打“√”。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开题报告主要涉及你所选的毕业论文在你的文献和理论准备下是否有写的必要,一般包括下面四个部分: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四、论文总工作量,文献阅读,科学调查,试验阶段,理论分析,论文初稿,文字总结各阶段的进度(起讫日期)和要求,预期结果。-------------------重点是第一、第二部分,尤其是文献准备最为重要。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