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应当怎么来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教改更加科学化,也是教改的灵魂所在。这四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创造令人仰视的辉煌。只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联系,有重点、有方法地加以发展、提高,才能使教学思路更加连贯,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当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例如教学中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教育现状看,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必将趋于更加丰富、多元化,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辩证地看,“学习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学习效果比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或抛弃听讲、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语言习得有渐悟性特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对待“审美鉴赏与创造”这项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尤其需要掌握正确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并将它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地听讲之后再去实践。如怎样运用现代小说观鉴赏小说?散文写作的重心在哪里?解读散文应遵循什么原则?有的地方教改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让学生做主体,教师是不是做个主持人就行了?教学中更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认识的开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开放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学生怎样答都是正确的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方面,有些大学教授的理解都出现了问题,更何况中学教师。例如,一位权威教授写了一篇《<<咏柳>>赏析》,指出这首诗的几种好处,其中有一项好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这个可笑的错误按照孙绍振教授分析就是:“这样的阐释,和经典文本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唐朝贵族,他的脑袋里会有‘创造性动’吗?‘创造性劳动,是权威教授自己心理图式中固有的,是他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式的文艺理论的狭隘社会功利论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语文学科的规律,比如语言习得有人文性、实践性、渐悟性、随意性等特点,语文学科四种核心素养无法排出谁先谁后,我们的母语——汉语本身就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在教改进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多角度活动课再造,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建设语文学习金字塔,让学生能随时拥有主动选择权,发展自我。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通过思维的锻炼,可以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入手,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案。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素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素养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还是一种扩大的目标教学,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性互动活动较多,容易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年龄特殊性进行分析,语文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现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具有相近形状的字组,如“鸟”和“乌”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相关联想解释,“乌”的意思是黑色,而乌鸦是一种黑色的小鸟,诸如这种解释,并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解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找寻相近字形,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更加深入锻炼思维能力。
2.多媒体应用教学课堂
对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身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图形信息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学生也是如此。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之中,用较为直观的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后,学生还可以有效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
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3.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教师要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明确简洁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多思维化地进行知识吸收,实现素质培养需求。
语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主抓两种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目前各国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等。而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多地引导与培育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陪伴学生最好地成长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学科教学活动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有温情地创新地促进学生健康优秀的发展。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围绕一个主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分单元,人文类篇目大都涉及责任、爱国、奉献、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如果仅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被动接受文本中心,学生未对文本作真正的探究理解,那么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难深入学生心底,更别说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导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践。所以,对此类文本的处理应以学生精读细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讨论研究为学习方式,用写作感悟来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文本的阅读习惯、语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训练。可将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节日节气时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发扬。可将以下节日(节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惊蛰、春分与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京剧、围棋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主抓两种能力: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是社会的人,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发问、会发问,并与老师互动起来。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提问领先:学生在预习时必须提出两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发言,就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言。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有时为了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辩论一番。
当然也有“敏于行讷于言”的学生,怎么办?每天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摘抄并大声朗读新闻,先消除羞怯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一学期后基本上能大声地阐释问题了。
三、落实三项技能: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识字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小学就在培养,为何到初中依然写错字?可采用探究词源法。学生将“萧萧班马鸣”的“班”错写为“斑”,《说文解字》中讲到“班,会意,从珏从刀,中间刀左右玉,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而这恰是一首分别诗——《送友人》。《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如何做到的呢?
1.每学期教学中,开展“日读一万字”的活动:学生准备B5大小的名著阅读笔记本,每天读名著30分钟,记录日期、页码、字数、内容梗概(90——100字),家长签字。一周一检查,定期进行小测试。
2.寒暑假,布置学生就一部作品制作书签、腰封、手抄报、思维导图等,进行创造性阅读。
3.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分享会。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在教学中常进行情景作文训练:与教材内容结合仿写,如朱自清的《背影》仿一篇《父亲的手》;与名著阅读结合写人物小传,如《林冲小传》、《虎妞小传》等;与背诵篇目结合写回信,如《公输班不义》、《写给欧阳修的信》。指导学生写作形式,如人物小传分三层写,要层层清:第一层姓名、身份、性格简介;第二层主要情节加评价;第三层全面评价。初中三年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要宽厚,写作要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的。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那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授人以渔,有素养的老师教数学,会给学生以‚种子‛;有素养的老师教美术,会给学生以‚种子‛。素养的种子,本质来讲,不在于老师教什么。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素养的种子,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一个老师成熟与否,专业技术水平只是其一。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师,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给学生以‚人‛的影响、濡染。这才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以德育教育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学科教育(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精良少讲;(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考试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总之,核心素养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学生的心田里才能播下素养的种子.‚分数、等级、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要转变为‚友善、独立、思考‛的‚素养的表达‛。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进行物理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本文从初中物理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入手,以苏科版为例,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学科,但是因为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被学生所理解,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对物理知识了解透彻。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动手进行操作,其观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在目前实际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物理实验教学新方法。
一、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的学习有一定难度,所以很多学生会产生逃避的心理,不愿学习。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的过程中,亲自去揭开问题的答案,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实验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将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培养,最后问题得到解决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2.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想问题得到解决,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操作,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所学知识和实验中所展现的物理规律进行对比、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就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3.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验探究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在实验中就行探索,需要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最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需要学生总结提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都逐渐得到了提高。
二、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方式不合理。要想实验探究教学在实际运用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保证其灵活性。然而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这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学生的物理水平来,制定合理的实验内容。通常是仅根据课本上的介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课本上有的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化,而有的实验操作过于复杂,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造成预期的实验效果难以达到。2.重理论、轻实验。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教学运用不够灵活。很多老师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时仍然采取大量讲解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实验过程少之又少。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要做到一课理论一课实验也比较难,通常在进行大量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再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之前讲解的重难点知识的印象会逐渐模糊,在实验中会难以进行操作,久而久之会失去进行实验的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有效教学策略
1.让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让实验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的设置需要贴近生活,具有代表性,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教学效果才能达到。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光现象”这一章节中“光的发射”实验为例,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光反射的原理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光反射现象,并通过实验展示一些常见的光反射。2.实验设计要有目的性。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实验的设计应该具有目的性,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各个实验环节的衔接,达到实验的目的。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中“力”的实验为例,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力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实验内容可以设计为将两个充满气的气球进行挤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气球因为挤压而变形,以此达到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目的。3.根据实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实验外,还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将教学策略进行灵活的调整,除了教师进行演示外,也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或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进行关于“浮力”的实验时,目的是为了求证物体是否在水越深的地方受到的浮力越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准备铁块、线、容器、水、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由一名学生对水中铁块进行控制,将铁块置于水中深浅不同的位置,另一名学生对处于水中不同位置时弹簧测力器显示的重力数进行记录,并对铁块在空中的重力进行测量。通过两个人的配合,得出物体在水越深的地方受到的浮力越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结论,加深学生对于“力”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除了贴近课本内容外,还要通过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以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卢观音.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6,(70):144-144.
[ 摘要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优化实验教学,用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基于整合理念,巧妙结合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生活情境等手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好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奠基阶段,对学生进入后续物理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病,比如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思维含量不高、学习趣味性不浓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实验是关键,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基于整合理念,落实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强的学习心理特性,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会令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物理实验本来就具有新奇活泼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初中生来说,非常复杂,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成像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有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还有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更有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特殊点的成像性质,以及光路可逆知识点的融入。面对这样复杂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后,或者是第二课时教学中,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动画课件再一次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既可有效进行巩固复习,也更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成整体,进而动态并整体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理解。在突破这样的教学难点时,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的高效、动态功能,实现传统实验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又如,学生首次接触“光的折射”的概念时,光靠课本上的简单内容和教师的简单演示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教学PPT,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可以顺势让学生联想站在岸上看水中物体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展示光路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光的折射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能够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更高效。
二、配合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推理能力
教学的较高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科学推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但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有道理的、比较符合情理的,即使猜测有些偏差,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在需要时使用物理模型辅助实验教学。例如,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上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这种知识光靠一遍遍地重复强调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才能准确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对“水是怎么凝结成冰”和“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冷的时候水分子缩成一团就变成了固态,受热膨胀散开后就成了气态。还有学生补充说:水分子之间应该有相互吸引力,冷的时候吸引力变强,热的时候吸引力变弱。这些推测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比较合理,所以笔者首先肯定了它们合理的地方,然后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再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用了水分子的模型,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圆球来表示,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用一根小木棍来表示。在低温时表现为吸引力,所以水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固态和液态,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获得了足够的内能后,分子间的力转化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就变成了气态。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物理思维,以下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直觉思维的培养和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例如,在“光的折射和反射”教学中,就可以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关于光线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关系,不妨先由教师给学生做演示,通过直接观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会发现,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而在折射现象中,有一些学生观察不太仔细,因此误以为折射角和入射角一样大或更小。随后经过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快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观察同类型的现象时也形成了更准确的直觉思维。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以学生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的区别为例,可以采取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进行。比如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的光照射到幕布上,因为幕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坐在任何位置的人都能欣赏到电影。而如果取一面镜子,用激光笔把一束光打在镜面上,此时发生的却是镜面反射,所以只有站在特定方向上的人才能看到镜子上的光点。这样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能够把实验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物理模型、结合生活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智慧设计课堂,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胡建乐.浅析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中学物理,2016(4).
核心素养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导 曹公奇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章,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是每套中考语文试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或说明文阅读,或议论文阅读。在各地中考改革的大势下,在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的背景下,命题方向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以素养立意命题,就中考语文试卷而言,就是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要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作为考查的核心与重点。 在以素养立意、着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中考实用文阅读怎样备考呢? 一、说明文阅读的备考 实用类文本一般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文体,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主要指的是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说明文文本内容多是介绍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也就是科普文。 说明文阅读,重点考查文本的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语言品析等,而这些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首先要通过对文本的语言材料进行阅读、提取、理解、分析等,才能有效作答,所以,语言能力是基础,是一切考查内容的根本。而对文本的语言品析,更是直接地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这些考查中,特别是顺序梳理等,实际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至于审美和文化,在这一系列考查过程中,也会有所渗透。 1. 理解内容。 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推断与探究,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重点。各地试卷中“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传统选择题,就是对选文内容或整体、或局部、或概念、或词句的理解与分析。这类题目,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实际考查的是对原文语言表达准确性的理解和分析,这就需要细读选文,特别是与选项有联系的地方,深入理解原文意思,仔细核查原文表达与选项表达的差异,进而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2019安徽卷第12题:“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吗?请说说理由。”2017陕西卷第11题:“国外的哪些做法,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日正完善?请梳理概括。” 这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首先要对原文有准确理解,然后才能根据原文意思进行合理的推断与探究。因此,这类试题的备考,关键是细读,抓住选文的说明对象精准理解原意。 2. 提取信息。 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也是说明文常常考查的内容。如2019河北卷第13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就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和筛选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何尊,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2017上海卷第17题:“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也是如此。这类题目的备考,需要在阅读时,反复训练抓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能力,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总起、小结以及关键的句段,或提取要点,或概括归纳,从而对文本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梳理和整合。 3. 梳理顺序。 对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的梳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尤为重要。2019山东潍坊卷第25题:“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19贵州安顺卷第23题:“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两个题考查的都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那么简单。首先,要明白逻辑顺序的基本知识,逻辑顺序指的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念到应用等一一说明事物或事理。其次,要读懂文本说明的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多思考,多归纳。最后,再根据这几种逻辑顺序来确定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2018内蒙古包头卷第19题:“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也是考查说明文逻辑顺序的。 4. 辨析方法。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是说明文阅读考查常见的题型之一。如2019江苏盐城卷第16题:“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8年湖南衡阳卷第14题:“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这类题,首先是要对各种说明方法熟知,并且对它们的作用一一能够分辨清楚。然后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像这个题对用说明方法的句子画线了,有些没有画线,还需要自己去寻找,找见了具体语句,再结合上下文确定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它在这里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什么。答题如此,备考也如此。 5. 品析语言。 对词句运用、语言特点的品析与把握,也是说明文常考内容,更是核心素养的根本。如2019上海卷第15题:“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2018辽宁沈阳卷第21题:“分析选文第⑨段加点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都是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如果是分析一个词语,就要从它的意思、它的上下文说明内容来看,用这个词表示的修饰、限制等作用,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如果是总结个别段落或者全文的语言特点,也要从具体的用词、语句以及整体语言风格来总结其准确、严密、简洁、生动等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备考,要从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总结。 二、议论文阅读的备考 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只有一部分地方试卷有议论文阅读考查。因为,议论文阅读毕竟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以,考查也相对简单浅显。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结构等方面的考查。 1. 概括观点。 阅读议论文, 首先要清楚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是什么。中考议论文阅读,常常首先就考论点。如2017云南曲靖卷第16题:“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19江西卷第17题:“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 ”这类题目,需要分别对待。有些文章,论点鲜明,从文中就可以找出,基本就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甚至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观点,还需要读者根据内容去概括归纳,这就要求读者根据全文或局部,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论述的中心问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归纳概括。 2. 分析论据。 要证明论点,需要一定的论据才行,这也是阅读时需要明确的。如2018四川攀枝花卷第3题:“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2019深圳卷第12题:“请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前者是找出、归纳论据,也就是把文中使用的论据找出来,并概括叙述,这基本考查的是否读懂文本的问题,只要认真细读,就能梳理清楚。后者是根据文本相关内容,补充一个论据,属于一种延伸。首先对文本论述的相关问题要明确,然后才能选择论据。选择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合适的,是能够证明题目要求的观点的。这就需要既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又要把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搞清楚。 3.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议论文文体知识的重点,常常考查。如2018新疆卷第22题:“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2017江苏常州第12题:“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这就要首先清楚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掌握不同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针对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4. 思路结构。 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就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逻辑思维形式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如2018山东济宁卷第(3)题:“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2017北京卷第18题:“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2019山东淄博卷第10题(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证思路的梳理。”这类题就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试题,需要对局部或者全文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一一梳理清楚,是层进式、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总分式等,要掌握每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根据论证思路和过程,辨析其论证结构形式,完成题目要求。 5. 延伸论述。 在对选文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论述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拓展。如2018江苏连云港卷第(3)题:“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2019四川达州卷第24题:“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这就要首先把选文论述的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要注意,开放是建立在选文论述基础之上的,不能抛开选文内容范围,无限制地开放。这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有效考查。 议论文考查的范围、深度都有限,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注意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较为浅显的议论文就行。 实用类文本涉及内容多,考查面广。复习备考时,在熟知文本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需要多读多练,通过认真的阅读、反复的训练,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质量和水平。 (刊登于2020中考《现代文高分阅读》,《学习方法报》社出版)
曹公奇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11月,国家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加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炼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巨大影响,全国各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都在进行改革,命题原则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中考语文试卷而言,以素养立意命题,就是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作为考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需要的文章,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是中考语文试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考查的阅读选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等。在以素养立意、着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2021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该如何备考呢? 一、说明文阅读的备考 说明文文本内容多是介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也就是科普文。说明文阅读,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语言品析等能力,而这些考查内容,主要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的检测。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首先要通过对文本的语言材料进行仔细阅读、提取信息、理解内容、辨析方法,才能有效作答。所以,这些就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直接考查。其中的说明顺序的梳理、说明内容和手法的辨析等,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审辩思维能力。在这一系列考查过程中,说明文本本身丰富的内容,也会渗透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 1.理解词句及文本内容。 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推断与探究,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重点。各地试卷中“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传统选择题,就是对文本内容或整体、或局部、或概念、或词句的理解与分析。这类题目,表面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实际考查的是对文本语言表达准确性的理解和分析。这就需要细读文章,特别是与选项有联系的地方,深入理解原文,仔细核查原文表达与选项表达,从而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除选择题外,简答题等题型中也有内容理解题,如2020年哈尔滨卷第12题:“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是“开枝散叶”这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既知道这个词语的本身含义,更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这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020年湖北咸宁卷第9题: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这个题表面看是考查题目命制的原因,实际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只有对文本内容理解透彻了,才能结合全文内容,抓住标题特点加以简答。因此,这类试题的备考关键是细读,明确说明对象,精准理解原意。 2.提取信息与概括要点。 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本局部或整体内容的概括,也是说明文常常考查的内容。这主要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概括文意能力以及思维能力。2020年四川南充卷第21题:“本文为什么说人类起源于一条鱼,请简要概括。”这就需要首先从全文中提取信息要点,然后加以简要概括才行。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人所从属的脊椎动物都是由脊索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抓住这两点,或原文句子,或简要概括一下,就是这个题所要求的答案。2020年江苏苏州卷第14题:“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这个题考查的是对一个段落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这类题目的备考,需要在阅读时反复训练抓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能力,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总起、小结以及关键的句段,或提取要点,或概括归纳,从而提取所需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梳理和整合。 3.梳理说明顺序与结构。 对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的梳理,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是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尤为重要。2020年江西卷第19题:“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一般逻辑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仔细辨析。这篇文章就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这样的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2020年广东省卷第12题:“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个题明确是逻辑顺序,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并组织语言加以概括,就是“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这三个要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白逻辑顺序的基本知识,逻辑顺序指的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念到应用等一一说明事物或事理。其次,要读懂文本,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思考、归纳,提取信息要点,抓住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文意,或采用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组织语句,概括阐述说明。 4.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是说明文阅读考查常见的题型之一。这是体现说明文文体特征的主要试题。2020年山东德州卷第17题:“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这就是首先要从第③段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再分析它的作用。比如:这一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四川和甘肃农田作业为例,说明北斗系统又稳又准又好用;再如,这一段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北斗系统带来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等数据,说明北斗系统带来的经济价值巨大。2020年江西卷第20题:“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这个题点名了说明方法,要求从文中找出这些说明方法的例子,说明其作用。比如,文章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以及火山的形成过程与规模,这样分类别介绍,显得条理清晰。再比如文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这些具体数字,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这类题的解答,首先要对各种说明方法熟知,并且对它们的作用能够一一分辨清楚,然后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有的题对用说明方法的句子画线提示,有些没有画线,还需要自己去寻找),再结合上下文确定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在这里的作用。答题如此,备考也如此。 5.品析语言的准确性。 对词句运用、语言特点的品析与把握,是说明文常考的内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这也是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第19题:“文中第⑥段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是从词语运用上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目前”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它说明截止到现在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但不代表以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如果删去后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掉,“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020年湖南衡阳卷第20题(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分析原因。 这场瘟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同样,“短短”一词强调了时间很短,表明肺鼠疫传播迅速,若删去则不能表达这种意思,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是分析一个词语,就要从它的意思、上下文内容来看,用这个词表示的修饰、限制等作用,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如果是总结个别段落或者全文的语言特点,也要从具体的用词、语句以及整体语言风格上总结其准确、严密、简洁、生动等语言特点。 6. 迁移拓展及其它。 除上述主要的考查内容外,说明外还常考一些根据文本内容的迁移拓展,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内容。2020年浙江杭州卷第14题:“文中插人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这是考查读图能力和图表在文中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图表一显示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并呈上升趋势,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从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2020年浙江杭州卷第15题:“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这就是要运用文中介绍的知识,结合这个法则,说明其合理性。属于一种迁移拓展运用。2020年山东聊城卷第13题:“除药物抗疫外,请再举出两种防疫措施。”则需要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列举出药物抗疫外,还可以采取消毒措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隔离病人和疑似感染者,切断传插途径。 总之,说明文的备考,要从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总结。 二、议论文阅读的备考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只有部分考区考查议论文阅读。因为议论文阅读毕竟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以考查也相对简单浅显。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结构等方面的基本考查。 1.概括文章的观点。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清楚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是什么。议论文阅读常常第一题就考论点,2020年黑龙江哈尔滨卷第20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文章题目“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就是中心论点,只要读读文章就可以判断出。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1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考查中心论点及其作用,通读文章,就会发现开头第一段最后:“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因为在开头就提出论点,就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这类题目,需要分别对待。有些文章论点鲜明,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出来,基本就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甚至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观点需要考生根据内容来概括归纳,这就要着眼于全文或局部,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论述的中心问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 2.分析或者补充论据。 要证明论点,需要一定的论据才行,这也是阅读时需要明确的。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3题:“结合全文,请给‘乐业’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这就是说补充的事实论据需符合“乐业”的要求,强调“趣味”,如补充事实论据: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者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2020年四川达州卷第21题:“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下面的材料应该选哪一个?请说明理由。”试题提供了两则材料:材料一,叙述的是经典作品的深厚内涵,与本文观点相符。所以,应该选材料一做论据。材料二主要论述了“碎片化阅读”的优势,不符合本文论点。这类题,首先对文本的论点要明确,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论据。选择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合适的,是能够符合题目要求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又要把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清楚。 3.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作为议论文文体知识的重点,常常考查。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2题:“文中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这是针对画线句子的分析,首先是判断这个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再分析其作用:列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别的事例,论述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20年甘肃武威卷第13题:“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与上题相同,运用举例论证,举杜诗作特点的例子,具体论证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具有说服力。回答这类题要先弄清楚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掌握不同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针对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4.辨析论证思路及结构。 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逻辑思维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2020年江苏盐城卷第13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旗帜”?实际上就是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从而明确文章主题部分的结构。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4题:“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对全文的思路和结构做分析,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这类题就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试题,需要对局部或者全文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一一梳理清楚,是层进式、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总分式等,要掌握每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根据论证思路和过程,辨析其论证结构形式,完成题目要求。 5.论述的延伸拓展。 在对选文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论述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拓展。这类题要根据题干具体分析。 如:2020年北京卷第21题:下面是有关抗疫的材料。请你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 材料: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正因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传统公共卫生干预方法应对一种新型的未知病毒。 ——布鲁斯·艾尔沃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 这就要求,既要结合文章内容,更要根据题目所列举的材料,说明其精神实质。这则材料说明了中国人民通过传统卫生干预抗击疫情,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从文章中同样能够看出,这种“国家一声令下,全民立刻响应”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这类题,首先要把选文论述的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要注意,开放是建立在选文论述基础之上的,不能抛开选文内容范围无限制地阐发。这是对考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考查。 议论文考查的范围、深度有限,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注意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较为浅显的议论文就足够了。 实用类文本涉及内容多,考查面广。复习备考时,在熟知文本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要多读多练,通过认真阅读、反复训练,提升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能力。实用类文本详细知识点的备考,具体参见每个主题下的高频考点分析指导与备考锦囊。 (刊登于《2021中考高分阅读》,《学习方法报》社出版)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 :英语核心素养是通过英语教育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强调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整体感悟,具有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特点,是学生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为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学生本位前提下,重视和加强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英语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的内容,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的。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具体是指学生的语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文化品格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能力,通过文化品格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创新等思维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学习能力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全过程,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的基础,而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则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开展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来看,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比中学、大学教育更加重要。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进取心强,有旺盛的求知欲,喜欢探索和接受新鲜事物,正是学校通过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好时机。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关键。以下笔者通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开展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既要充分了解学情,又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特点,学会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4Whatcanyoudo?中的PartA:Let’stalk&Let’slearn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设计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前导入环节,可利用歌曲、游戏,或通过课前三分钟英语自由交谈,吸引学生注意力,烘托课堂气氛。在教学拓展环节,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基于文本知识,就万圣节晚会活动进行开放式讨论。在课后作业环节,可设计能力调查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拓展所学语篇,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与生活中运用英语课堂知识,进而提高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英语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以及在英语知识与能力应用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从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比较重视,但忽视了对文化品格的培养,导致核心素养培养成效整体不佳。为此,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焦点及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文本和课程,以生为本地引导学生在获取中西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入、全面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内涵与差异,汲取文化精华,理解并尊重交际文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5Let’seat!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既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饮食文化,又在比较中辨析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原因。
(三)利用问题驱动,提升学生英语思维特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英语表达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动物单词时,可把dog,cat等词汇做成头饰,设计一个森林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会动物词汇,了解“playfootball,playbas-ketbal,goswimming”等的应用场景,进而驱动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教师要通过大胆设疑,来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与积极性。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在温故知新中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英语学科知识都是存在逻辑关系的,在学习一些新词汇时,可将具有相关或相反意义的词汇进行同步教授和记忆,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另外,教师教学中还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可利用语文拼音与英语字母的相似之处,来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字母和英语单词的发音;在讲解关于体育运动的英语单词时,可以结合体育运动项目辅助教学。
(四)采用多元化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微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采用问题或活动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加强指导,及时为学生解惑答疑。
2.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在学习外研社版四年级上册Module1Unit1LucylivesinLndon.时,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策略,指导学生o利用图书馆、百科全书或互联网等资源,从多种途径搜索伦敦的相关信息资料来充实课堂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和教学实践,通过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更乐于、善于学习英语,以切实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实现高效、高质的英语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1]梁剑晖.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84.
[2]路向飞.打造优质教学,培养英语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J].学周刊,2018(1):113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核心素养研究论文
摘要: 当今英语越来越受大家重视,对于英语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对英语单词记忆理解,能够根据自然拼读的规则正确读出单词,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是英语词汇的记忆,自然拼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单词的记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本文对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展开具体策略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自然拼读;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学生比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的规律演化而成的,在不借助国际音标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单词的字母的组合就能准确读出单词,然后再进行拼写。是总结了26个字母的发音规律,学生熟悉掌握后看到单词就能够会读,听到单词就会快速准确地拼写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记忆和学生读单词时的发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拼读法现在越来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从而号召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
一、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意义
(一)发挥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由于各国的语言具有互通性,汉语拼音与英语的发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根据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朗读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入学开始就进行汉语拼音的练习,能够让其熟悉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学习掌握的技巧。
(二)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虽然国际音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但是国际音标必须要掌握48个音标,记忆量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给学生带来负担。除此之外,它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不大,学习起来会花费学生大量时间。但是掌握自然拼读法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记忆英语词汇,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有助于将学生词汇的读与写相结合、阅读与记忆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音形对应教学原理。英语教师在课上向学生传授自然拼读法时,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汉语拼音的知识将44个因素之间的组合发音的一些规律以及规则都掌握,然后让学生结合简单的单词进行训练,开始能够读出单词,逐渐延展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可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张飞乐(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710061)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趣味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教师再仔细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因为感兴趣而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教学中,并且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词汇,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踊跃的投身到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小学生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自然拼读法融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动作记忆的'方法、唱儿歌的方法、配图讲故事等方法。例如,在学习“a”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夸张动作,张大嘴发出“a、a、a”等声音,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参加练习。又如,教师在教小学英语“What’syourname?”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Hello》,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利用轻松越快的歌曲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的枯燥,集中学生的记忆力,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自然拼读法去学习课文,记忆课文中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音形的理解展开拼读、拼写教学。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小学生已经熟悉掌握的汉语拼音演化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开展拼读、拼写教学,将单词字母、读音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拼读法能够根据规律来学习其他词汇的读法,让学生告别死记硬背的词汇记忆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生“u”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将单词进行分类,给学生举例说明,举例:book、look、good等单词,让学生朗读体会“u”的发音,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及时进行复习,延缓学生的遗忘时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记忆单词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掌握有效、高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熟悉掌握词汇,最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词汇,在学习中教师再结合一定的练习,及时巩固记忆词汇,让学生养成运用自然拼读法见到单词会读,听到词汇会拼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英语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赛泳.小学英语自然拼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92+94.
[2]石霞,刘美秀.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8(02):37.
[3]巩悦.巧用自然拼读,点燃英语学习热情——浅论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28.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那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授人以渔,有素养的老师教数学,会给学生以‚种子‛;有素养的老师教美术,会给学生以‚种子‛。素养的种子,本质来讲,不在于老师教什么。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素养的种子,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一个老师成熟与否,专业技术水平只是其一。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师,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给学生以‚人‛的影响、濡染。这才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以德育教育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学科教育(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精良少讲;(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考试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总之,核心素养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学生的心田里才能播下素养的种子.‚分数、等级、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要转变为‚友善、独立、思考‛的‚素养的表达‛。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核心素养研究论文
摘要: 当今英语越来越受大家重视,对于英语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对英语单词记忆理解,能够根据自然拼读的规则正确读出单词,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是英语词汇的记忆,自然拼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单词的记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本文对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展开具体策略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自然拼读;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学生比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的规律演化而成的,在不借助国际音标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单词的字母的组合就能准确读出单词,然后再进行拼写。是总结了26个字母的发音规律,学生熟悉掌握后看到单词就能够会读,听到单词就会快速准确地拼写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记忆和学生读单词时的发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拼读法现在越来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从而号召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
一、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意义
(一)发挥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由于各国的语言具有互通性,汉语拼音与英语的发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根据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朗读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入学开始就进行汉语拼音的练习,能够让其熟悉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学习掌握的技巧。
(二)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虽然国际音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但是国际音标必须要掌握48个音标,记忆量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给学生带来负担。除此之外,它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不大,学习起来会花费学生大量时间。但是掌握自然拼读法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记忆英语词汇,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有助于将学生词汇的读与写相结合、阅读与记忆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音形对应教学原理。英语教师在课上向学生传授自然拼读法时,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汉语拼音的知识将44个因素之间的组合发音的一些规律以及规则都掌握,然后让学生结合简单的单词进行训练,开始能够读出单词,逐渐延展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可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张飞乐(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710061)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趣味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教师再仔细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因为感兴趣而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教学中,并且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词汇,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踊跃的投身到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小学生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自然拼读法融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动作记忆的'方法、唱儿歌的方法、配图讲故事等方法。例如,在学习“a”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夸张动作,张大嘴发出“a、a、a”等声音,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参加练习。又如,教师在教小学英语“What’syourname?”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Hello》,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利用轻松越快的歌曲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的枯燥,集中学生的记忆力,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自然拼读法去学习课文,记忆课文中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音形的理解展开拼读、拼写教学。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小学生已经熟悉掌握的汉语拼音演化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开展拼读、拼写教学,将单词字母、读音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拼读法能够根据规律来学习其他词汇的读法,让学生告别死记硬背的词汇记忆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生“u”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将单词进行分类,给学生举例说明,举例:book、look、good等单词,让学生朗读体会“u”的发音,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及时进行复习,延缓学生的遗忘时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记忆单词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掌握有效、高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熟悉掌握词汇,最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词汇,在学习中教师再结合一定的练习,及时巩固记忆词汇,让学生养成运用自然拼读法见到单词会读,听到词汇会拼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英语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赛泳.小学英语自然拼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92+94.
[2]石霞,刘美秀.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8(02):37.
[3]巩悦.巧用自然拼读,点燃英语学习热情——浅论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