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关于招工难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招工难的毕业论文

可以去知网查找题目 也可以看看我发的这篇文章参考文献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的探究摘要::“民工荒”问题,作为一个新生的农民问题,近年来广受众多经济学者及农业问题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结合“民工荒”的现状,对“民工荒”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并提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民工荒,原因,对策金融危机阴霾刚散,广东、福建和苏浙等发达地区又相继传来缺工的消息。企业抢人潮,工厂加薪吸引民工,老板开豪车招工,一时间,民工荒风声水起。在互联网上,关于“民工荒”的讨论也几近白热化。2009年,温州市1-7月劳务市场用工供需差接近10万[1];深圳四月用工缺口为2.3万,5月为6.8万,6月为6.7万,7月为8.9万,8月高达12万。[2]曾几何时,“民工潮”席卷全国的印记我们还清晰可见,而仅仅几年光阴,“民工荒”便转眼汹涌来袭。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化解“民工荒”?笔者认为,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背后还折射出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探究的原因。一、“民工荒”现象的原因透视毋庸置疑的是“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其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1年柴编辑荐刊在线Q766085044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日前在昆明表示,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3成,达31%。[3]此外,由于计划生育、“养儿防老”陈旧观念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中国总人口在增加,但人口出生率确在逐年递减,劳动力市场上每年新增劳动力的绝对数也开始递减,无疑给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计划生育的成功其实是把双刃剑:中国在这三十年中可能少了三亿张嗷嗷待哺的嘴,但也少了三亿劳动力。可见人口因素是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相对长期的因素,所以说今后我国劳动力短缺的趋势不可避免。[4]2、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缺失。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然而由于体制障碍和自身素质等原因,这些以农民身份跻身于城市人行列的特殊社会群体,从事着城里人不愿干的繁重、肮脏有时甚至危险的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甚至很多民工没有社保、工伤、医疗的保障。政府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国务院也是三申五令,企业不得苛扣农民工工资,但是农民工“为讨工资欲跳楼”的悲剧却时有上演。随着现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试问在他们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靠榨取剩余劳动力的“血汗工厂”还能留得住人吗?3、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从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下,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几乎成了珠三角企业力挽狂澜最直接的牺牲品。奇怪的是昨天还是民工“返乡潮”、民工“慌”于失去工作岗位,而今天由于经济回温,不少外向型企业外来订单不断增加,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2010年春节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传统劳务输出地区又纷纷拉响“招工难”的“民工荒”警报。可以说“民工慌”到“民工荒”的变化此悬殊如此之大,让人瞠目结舌和匪夷所思。归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需求与劳动力技能不匹配的结构性错位。由于技术工缺乏,熟练工不够,大量的普工因金融危机的冲击流向又发生了变化,往往会导致“民工荒”与“招工难”同时并存的供求结构错位现象。另外一方面在于随着就业形式日趋好转,面对企业仍是较低薪水待遇,人情味不浓,用工不规范、不稳定以及波动性大,一些返乡的民工在等待观望,害怕有个风吹草动,又得卷铺盖走人,因此迟迟不敢作出外出打工的决定。可见,对于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屡次成为经济结构失衡和危机冲击的牺牲品,他们脆弱的心真的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4、新生代民工族的自我意识问题。老一代农民工属于生存型农民工,这些“都市的匆匆过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岁的增长,逐渐淡出打工行列。随之,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80后、90后打工者现今成为流动劳动力的主力。与那些靠出卖没啥技术含量的苦力而在城里疲于奔命的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所受教育程度也有所提高,思想较活跃,属于发展型农民工。他们除工资薪水外,更加注重工作待遇、环境、收入福利和自我发展等。此外,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公平意识、公民意识等等也在不断增强。他们敢于向没夜没日地加班却又不人道克扣工人工资或给极其低廉加班费的血汗工厂说NO。跳槽换岗的民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经营理念放不开的企业难以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和新生代民工看利益和发展需求,难免陷入招工难的窘境。此外,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宁可不工作,也不愿从事。因此如何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5、"民工荒"格局生变 农民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近年来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利用国家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很多农民工纷纷从沿海地区回归内陆城市。此外,东部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比中、西部地区并没高出太多,且生活成本却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原有的地区优势得不到明显的体现,也是造成“民工荒”格局生变,农民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一个原因。因此,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大幅减少,是2009年下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统计局称。6、愿意外出务工的民工数较往年下降。由于城市户籍、住房、社保等制度改革滞后,门槛设置太高,条件限制的过于苛刻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曾让多少怀揣着梦想,想在城里扎根、携子打工的民工伤心欲绝啊。虽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但民工子女没有流入地户口,无法享受当地政府的教育经费。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不一样,农民工子女须要多交赞助费、人情费、寄读费、择校费等等,因为费用太高有些农民工因负担过重原因,已准备让子女辍学,也有的准备让子女回家乡读书,以减轻负担。子女回家乡读书又与在城镇打工造成矛盾,为了下一代他们不得不“望城兴叹”,望而却步,不得不承载过多的失落,带着子女踏上归乡的路。7、中央新农村政策的利民效应。随着中央减免农业税、种粮直补、粮食收购保护等惠农富民政策的相继出台,不仅完善了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而且还大力开拓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业劳动力边际效益,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得农民在家乡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享受改革成果的农民对于这些新政策的反响自然强烈。如果外出打工挣的钱与务农的收入差别不大,农民当然会权衡利弊,选择回流。他们或在家种田、或从事种植养殖业或选择就近打工或利用在外打拼时学来的一技之长,走上一条自主创业之路,也不愿意撇下一家老小去外地打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进城务工难的现实环境下,沿海一些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其实只是一种假相,并不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的真实反映,而是劳动力市场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错位。因此,“民工荒”现象暴露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众多的深层次矛盾,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笔者认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方案的核心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正如著名法学家杰里米·边沁认为的那样,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6]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7]笔者认为,缓解“民工荒”是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职责。尤其是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全社会更应该尊重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使其充分享受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可以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果。这就需要政府大刀阔斧地将劳动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并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力量和执法力度,严肃开展和清理拖欠工资的“零欠薪”专项行动。对那些恶性违法违规、侵害民工合法权益的单位或个人,不仅严肃追溯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还应通过新闻媒体等手段予以曝光。同时也可设立举报有重奖的制度,让农民工敢于站出来争取自己合法利益,而不用顾忌因此会遭到企业解雇或排挤或打击报复的遭遇。2、制定有关政策,为改善农民工生活提供制度保障。笔者认为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导致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城市政府应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变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分离体制,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把那些因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而被牢牢“绑在”农村的农民工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允许公民自由的选择生活方式、生活地点以及工作的职业,从而逐渐淡化和消除城市户口背后所附着的利益,使农民与城市居民真正获得平等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而不再遭受身份的歧视,从而最终达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3、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实现人性化管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应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生活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从而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实现人性化管理。因为,当今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再不把自己看成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三等工人”,而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择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甘满堂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意识,更想通过个人努力在城市找到新的生活方式。这些特点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思想基础,也是国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契机。[8]企业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做冰冷的赚钱工具,盲目地追求短期的和眼前的经济效益,任意欺诈、剥削和为所欲为地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最终会令他们缺乏归宿感,认为自己除了是老板手中的赚钱工具外,没有其他任何存在的价值。若这样,对企业来说,那也将是作茧自缚,断了自身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后路。因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强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有别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殊群体,其身份第一次在最高级别的中央文件中得到确认,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高度关注与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决心。[9]4、“民工荒”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方位的努力与改进,而且更需要作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农民工自身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对于当前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农民工自己也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民工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是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造成的“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两种尴尬场面。因此农民工应在社会各界的援助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执着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逐步向技术含量高、工资相应也高的劳动岗位过渡,为“民工荒”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的那样“劳动者只有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综上,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进城务工难的现实环境下,沿海一些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的现象,这绝非偶然,是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和农民工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上述的浅论能够唤起各方对农民工的关注,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城市真正包容他们、欢迎他们。【参考文献】[1]周呈思.缺工10万温州“用工荒”调查.原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深圳8月缺工达12万人次[N].深圳商报,2009-9-16.[3]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2010-09-09,新华网.[4]庞冬梅、“民工荒”日益加剧告诉我们什么?[N].金融时报,2009-9-26.[5]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总量增长3.5%,2010-03-21,中国经济网.[6](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吴寿彭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8]筑梦城市:1亿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实录,2007-12-29,半月谈.[9]乔太平: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06-18,中国改革论坛.[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20-121页.

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存在 折射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今年的就业形势,乍一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说难,的确很难。大学生找不着工作的比比皆是,不少人“零薪酬”都愿意干。似乎又不那么难。珠三角、长三角春节后又现用工荒,这种现象还向内陆城市蔓延,江西、安徽等地招工也变得不再容易。就业难和用工荒这对矛盾为何同时存在?提起大学生就业难,有人说是观念问题、有人说是教育滞后问题,有位经济学家甚至直指这是个“伪命题”,称在沿海地区月薪千元的工作多的是,只是大学生不愿干。这些因素或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反过来我们也应当思考,如果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去从事简单的劳务工作,在我国大学生总量并不算高的情况下,是否有些可惜?用工荒周期性出现,有人说问题的根源在企业。如今的农民工对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有更高的要求,而企业只是一味地压低工资。这些分析都不错,但企业是不是也有不得已的原因?是不是再抬高工资就没有盈利空间、只能关门了?是不是一些企业根本就不存在体面的工作岗位?就业难和用工荒,折射出一个共同的命题,那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在GDP崇拜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想得最多的是迅速做大经济总量。这其中最便捷的路径就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重化工业等,而这类产业恰恰缺少就业弹性,远没有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在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的背景下,顶着“世界工厂”光环的中国企业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赚取微薄利润。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需要的往往只是普通熟练工,赚钱的法宝则在于拼命压低人工成本,自然会导致就业向下竞争。在产业结构畸轻畸重的背景下,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走父辈老路只赚辛苦钱,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又不具备就业低成本优势,最终形成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怪象。当经济陷入这样的发展惯性,结构性地缺工在所难免,大学生就业难只会愈演愈烈。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最终都是为了让劳动者拥有更好的生活。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出现,提醒我们再不能抱着“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放,因为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者会做更多权衡,苦活累活,钱再多可能也没多少人愿意干。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人民日报)盛连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调节10日下午,北京二十一世纪酒店一层的咖啡厅里,记者见到了刚接受完网络媒体采访返回驻地的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他身着笔挺深色西装、还未走近就伸出手招呼记者坐下,虽是初次见面却丝毫不给人拘谨、生分的感觉。低沉的嗓音、适中的语速、缜密的思路和恰当的表达,盛连喜的学者气质和低调作风令记者印象深刻。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大学生就业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缺乏冷思考。”盛连喜开门见山地指出。身为一所重点院校的一把手,学生的前途和发展始终是最让他牵挂的问题。“目前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压力过大,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之内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他顿了顿说,“必须认真对待。”“温总理报告里面提到今年解决的就业人数是900万,但是光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达到500多万,这还不包括待就业的非应届大学毕业生,形势非常严峻。”说到这儿,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皱起眉头,露出凝重的表情。在盛连喜看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只是就业本身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反映。“发展水平指的是初级阶段,发展质量指的是城市越变越大,但其实应该把更多的力量用于中小城市的建设,这样才能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去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的调节,尽管这很困难。”“两会期间,我对我们国家如何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这是我这次整个会议期间思考的主题,也是提案的主要内容。”盛连喜说,从大学的数量来讲,我国和美国差不多,在校生的数量也很大,而且我国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毛入学率达到23%,可以说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了,应该说是一个教育大国了。但在盛连喜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还并不是教育强国。“目前从很多指标来看,我国和外国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参与世界期刊的论文数量,特别是在世界上申请发明专利的情况,每年评选的重大科技发展等等。甚至在一些大学排序上,我国进入前百名的还不多。中国要变成教育强国还是有一段路要走。”这是盛连喜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第八个年头了,他说,把更多来自教育界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去是他一直的追求。盛连喜说,多年来,他的提案多数都是围绕自己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来进行的。“我经常和教育专家、学生、教师们开一些座谈会,听各方面的声音。我也因此在两会上提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村师资问题和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等很多关于教育公平和发展方面的提案。追求不变,今年的形式却有所不同。盛连喜在吉林省代表团中首个开设微博,他希望通过这种现代手段听取更多百姓的声音。现在,他已经通过微博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了解了更多基层百姓的想法。他说,“通过微博与网友交流,是获取民意的捷径。”(孙韶华 陈伟 经济参考报)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新春伊始,各地频现“用工荒”,就连普工也“荒”,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与此同时,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600多万,“就业难”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成为今年两会上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何正确看待“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呢?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认为,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而用工荒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尽管目前一时出现了所谓的“用工荒”,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也告诉记者,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之历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我国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基础仍比较脆弱,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因此,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盛达集团董事长赵满堂则指出,“用工荒”的说法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结构性矛盾尤其突出,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工现在追求的是制度平等,大学生追求的安逸享受;农民工需要的尊严,大学生需要的高薪;农民工怕的是拖欠工资,大学生怕的是考不上公务员;农民工期望的是与城市人一样的身份和地位,大学生期望的是有像官员、企业家那样的地位和享受……这一系列的现实对比就是‘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根源之一,值得我们深思。”那么,如何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呢?来自机械制造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富建议,应该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至少应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转变观念。主要是转变人们择业、就业观念,转变企业招人、用人、留人的观念;二是完善社会劳动力培训服务体系建设。现阶段应重点加强规划,同时加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作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改善社会利益和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通过优化、调整社会成员各方和企业内部各类人员薪酬体系规划、设计等措施,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能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部分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后发展地区转移。李健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例如,对愿意去农村基层政权和参军入伍的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对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的,适当提高岗位津贴;对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妥善解决社会保险。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的路。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本身就业,而且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倍增效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但遗憾的是,由于创业教育滞后,配套政策不到位等原因,我国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目前还不到美国的1/20。“应当看到,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较长时间存在。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必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来说,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增长和教育改革。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更加‘适销对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赵满堂认为,要解决“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问题,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现在“用工荒”缺技工也缺普工,不少企业主苦于招不到工人、工厂无法开工。另外一边却是大学生工作难找。这两种情况都是各地区以前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粗放式的经济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多企业都属于制造业链条的低端部分,“用工荒”将逼迫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而大学生就业难则会促使高等教育变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现在不少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造成学生学的东西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造成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只有改变高校教育模式,才能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大学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政府需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统筹解决,但最重要的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今年准备提交的一个提案就是企业应该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张红武则指出,由于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享受不了平等的国民待遇,相对于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更缺乏可比性,往往大学生一旦到民营企业就业,就基本上不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流动到社会保障好的领域从业了。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使社会上能够出现发挥大学毕业生作用且不影响未来发展的工作岗位。他建议,首先是改革现有就业制度,营造良好社会就业环境。应把扩大就业放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打破影响全国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制度壁垒,增加就业机会,及时确立或细化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强化监督管理,消除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就业人员合法权益,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其次是促进人才教育、培养和开发的公平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是政府的责任,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打破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不公平现状,实现人的发展在基础上的公平,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使国民整体人力资源优化配制,以实现在民族振兴中的作用最大化;再者是统筹人才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真正变成全社会的一致行动,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给予人才发展以更加突出的定位,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优先发展位置,以人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加强人才工作立法,而且要加大人才投入和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并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统筹各类人才队伍规划;最后是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有利于健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解决目前在人才使用中存在的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问题,就要把以用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努力使人才学有所用、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同时重质保量地实施大型人才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中,要重点解决人才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渠道方面存在的不科学、不民主以及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发一份给我吗?谢谢!

可以发给我吗?急需,谢谢你

招工难毕业论文

可以发一份给我吗?谢谢!

题目应该是指导老师给出一些然后你们选择

可以去知网查找题目 也可以看看我发的这篇文章参考文献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的探究摘要::“民工荒”问题,作为一个新生的农民问题,近年来广受众多经济学者及农业问题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结合“民工荒”的现状,对“民工荒”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并提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民工荒,原因,对策金融危机阴霾刚散,广东、福建和苏浙等发达地区又相继传来缺工的消息。企业抢人潮,工厂加薪吸引民工,老板开豪车招工,一时间,民工荒风声水起。在互联网上,关于“民工荒”的讨论也几近白热化。2009年,温州市1-7月劳务市场用工供需差接近10万[1];深圳四月用工缺口为2.3万,5月为6.8万,6月为6.7万,7月为8.9万,8月高达12万。[2]曾几何时,“民工潮”席卷全国的印记我们还清晰可见,而仅仅几年光阴,“民工荒”便转眼汹涌来袭。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化解“民工荒”?笔者认为,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背后还折射出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探究的原因。一、“民工荒”现象的原因透视毋庸置疑的是“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其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1年柴编辑荐刊在线Q766085044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日前在昆明表示,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3成,达31%。[3]此外,由于计划生育、“养儿防老”陈旧观念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中国总人口在增加,但人口出生率确在逐年递减,劳动力市场上每年新增劳动力的绝对数也开始递减,无疑给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计划生育的成功其实是把双刃剑:中国在这三十年中可能少了三亿张嗷嗷待哺的嘴,但也少了三亿劳动力。可见人口因素是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相对长期的因素,所以说今后我国劳动力短缺的趋势不可避免。[4]2、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缺失。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然而由于体制障碍和自身素质等原因,这些以农民身份跻身于城市人行列的特殊社会群体,从事着城里人不愿干的繁重、肮脏有时甚至危险的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甚至很多民工没有社保、工伤、医疗的保障。政府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国务院也是三申五令,企业不得苛扣农民工工资,但是农民工“为讨工资欲跳楼”的悲剧却时有上演。随着现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试问在他们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靠榨取剩余劳动力的“血汗工厂”还能留得住人吗?3、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从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下,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几乎成了珠三角企业力挽狂澜最直接的牺牲品。奇怪的是昨天还是民工“返乡潮”、民工“慌”于失去工作岗位,而今天由于经济回温,不少外向型企业外来订单不断增加,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2010年春节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传统劳务输出地区又纷纷拉响“招工难”的“民工荒”警报。可以说“民工慌”到“民工荒”的变化此悬殊如此之大,让人瞠目结舌和匪夷所思。归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需求与劳动力技能不匹配的结构性错位。由于技术工缺乏,熟练工不够,大量的普工因金融危机的冲击流向又发生了变化,往往会导致“民工荒”与“招工难”同时并存的供求结构错位现象。另外一方面在于随着就业形式日趋好转,面对企业仍是较低薪水待遇,人情味不浓,用工不规范、不稳定以及波动性大,一些返乡的民工在等待观望,害怕有个风吹草动,又得卷铺盖走人,因此迟迟不敢作出外出打工的决定。可见,对于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屡次成为经济结构失衡和危机冲击的牺牲品,他们脆弱的心真的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4、新生代民工族的自我意识问题。老一代农民工属于生存型农民工,这些“都市的匆匆过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岁的增长,逐渐淡出打工行列。随之,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80后、90后打工者现今成为流动劳动力的主力。与那些靠出卖没啥技术含量的苦力而在城里疲于奔命的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所受教育程度也有所提高,思想较活跃,属于发展型农民工。他们除工资薪水外,更加注重工作待遇、环境、收入福利和自我发展等。此外,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公平意识、公民意识等等也在不断增强。他们敢于向没夜没日地加班却又不人道克扣工人工资或给极其低廉加班费的血汗工厂说NO。跳槽换岗的民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经营理念放不开的企业难以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和新生代民工看利益和发展需求,难免陷入招工难的窘境。此外,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宁可不工作,也不愿从事。因此如何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安居乐业,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5、"民工荒"格局生变 农民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近年来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利用国家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很多农民工纷纷从沿海地区回归内陆城市。此外,东部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比中、西部地区并没高出太多,且生活成本却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原有的地区优势得不到明显的体现,也是造成“民工荒”格局生变,农民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一个原因。因此,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大幅减少,是2009年下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统计局称。6、愿意外出务工的民工数较往年下降。由于城市户籍、住房、社保等制度改革滞后,门槛设置太高,条件限制的过于苛刻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曾让多少怀揣着梦想,想在城里扎根、携子打工的民工伤心欲绝啊。虽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但民工子女没有流入地户口,无法享受当地政府的教育经费。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不一样,农民工子女须要多交赞助费、人情费、寄读费、择校费等等,因为费用太高有些农民工因负担过重原因,已准备让子女辍学,也有的准备让子女回家乡读书,以减轻负担。子女回家乡读书又与在城镇打工造成矛盾,为了下一代他们不得不“望城兴叹”,望而却步,不得不承载过多的失落,带着子女踏上归乡的路。7、中央新农村政策的利民效应。随着中央减免农业税、种粮直补、粮食收购保护等惠农富民政策的相继出台,不仅完善了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而且还大力开拓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业劳动力边际效益,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得农民在家乡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享受改革成果的农民对于这些新政策的反响自然强烈。如果外出打工挣的钱与务农的收入差别不大,农民当然会权衡利弊,选择回流。他们或在家种田、或从事种植养殖业或选择就近打工或利用在外打拼时学来的一技之长,走上一条自主创业之路,也不愿意撇下一家老小去外地打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进城务工难的现实环境下,沿海一些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的现象,其实只是一种假相,并不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的真实反映,而是劳动力市场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错位。因此,“民工荒”现象暴露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众多的深层次矛盾,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笔者认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方案的核心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正如著名法学家杰里米·边沁认为的那样,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6]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7]笔者认为,缓解“民工荒”是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职责。尤其是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全社会更应该尊重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使其充分享受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可以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果。这就需要政府大刀阔斧地将劳动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并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力量和执法力度,严肃开展和清理拖欠工资的“零欠薪”专项行动。对那些恶性违法违规、侵害民工合法权益的单位或个人,不仅严肃追溯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还应通过新闻媒体等手段予以曝光。同时也可设立举报有重奖的制度,让农民工敢于站出来争取自己合法利益,而不用顾忌因此会遭到企业解雇或排挤或打击报复的遭遇。2、制定有关政策,为改善农民工生活提供制度保障。笔者认为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导致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城市政府应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变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分离体制,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把那些因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而被牢牢“绑在”农村的农民工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允许公民自由的选择生活方式、生活地点以及工作的职业,从而逐渐淡化和消除城市户口背后所附着的利益,使农民与城市居民真正获得平等意义上的“国民待遇”,而不再遭受身份的歧视,从而最终达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3、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实现人性化管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应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生活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从而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实现人性化管理。因为,当今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再不把自己看成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三等工人”,而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择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甘满堂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意识,更想通过个人努力在城市找到新的生活方式。这些特点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思想基础,也是国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契机。[8]企业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做冰冷的赚钱工具,盲目地追求短期的和眼前的经济效益,任意欺诈、剥削和为所欲为地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最终会令他们缺乏归宿感,认为自己除了是老板手中的赚钱工具外,没有其他任何存在的价值。若这样,对企业来说,那也将是作茧自缚,断了自身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后路。因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强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有别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殊群体,其身份第一次在最高级别的中央文件中得到确认,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高度关注与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决心。[9]4、“民工荒”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方位的努力与改进,而且更需要作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农民工自身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对于当前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农民工自己也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民工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是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造成的“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两种尴尬场面。因此农民工应在社会各界的援助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执着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逐步向技术含量高、工资相应也高的劳动岗位过渡,为“民工荒”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的那样“劳动者只有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综上,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进城务工难的现实环境下,沿海一些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的现象,这绝非偶然,是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和农民工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上述的浅论能够唤起各方对农民工的关注,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城市真正包容他们、欢迎他们。【参考文献】[1]周呈思.缺工10万温州“用工荒”调查.原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深圳8月缺工达12万人次[N].深圳商报,2009-9-16.[3]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2010-09-09,新华网.[4]庞冬梅、“民工荒”日益加剧告诉我们什么?[N].金融时报,2009-9-26.[5]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总量增长3.5%,2010-03-21,中国经济网.[6](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吴寿彭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8]筑梦城市:1亿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实录,2007-12-29,半月谈.[9]乔太平: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06-18,中国改革论坛.[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20-121页.

可以发给我吗?急需,谢谢你

关于招贴的毕业论文

1.平面广告之公益招贴设计2.VI 形象设计(企业 VI ) 3.广告设计 4.商标设计 5.包装设计 6.封面设计9.书籍设计离成熟还有多远? 10.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11.浅谈版式设计 12.现代标志设计与原始符号情结

1、广告定义:广告是一种将广告主付费的商品、劳务和观念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不同媒介,以改变或强化消费者观念和行为为目的而进行传播的经济活动。 2、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就是计划如何将信息传播和如何实施传播计划,其中包括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方案、广告媒体的选择和广告制作的技巧。 3、创意:创意是广告人根据调查结果、产品特性和公众心理以及广告策略,选择最佳信息传达方式,产生核心主题概念和意境结构,以指导广告制作实践、达到最佳广告效果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简言之是整个广告的构思。

到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找,论文多,而且质量高。自己懒得找,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那里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偶去过一次

保护动物的招贴设计的 。。能给您,帮助的, 来的,给写,的,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关于招投标的

从《招投标法》看三峡工程的规范招标截止到2001年为止,三峡二期工程机电产品的重大国际招标工作已全部结束,二期工程的土建安装招标工作也已大部完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期工程的招标工作正在逐步着手实施。 在三峡工程的招标项目中,中国三峡总公司以法律为依据,严格按照“三公”原则办事,积累了丰富的招标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招标成果。截止到2001年上半年,机电产品的平均节资率达到了8%,土建安装工程的节资率达到了3%。 现对照《招投标法》及配套措施的要求,简略记述《招投标法》实行以来三峡工程招标的具体做法以及一些体会。 1 概述 三峡工程自1994年12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取得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三峡工程全面实施了业主负责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而在工程建设和机电产品的采购中严格实施招投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供货质量和施工质量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投标法》)实施以来,中国三峡总公司为进一步严格招标管理,成立了以中国三峡总公司领导为主任、三总师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招标委员会,从招标立项到招标决策,对招标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同时,明确了三峡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招标公司)受委托行使中国三峡总公司招标中心的职能,在中国三峡总公司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承接三峡工程的建筑安装、机电设备、大宗物资材料采购的招标千作。仅2001年上半年,招标公司承担的招标项目占中国三峡总公司招标项目的90%以上,有效地配合了中国三峡总公司招标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到2001年9月底为止,招标公司的招标项目总金额已达124亿元左右,国内招标项目有36个,国际招标项目有19个,涉及了设备、物资、材料、土建、安装、技术引进及技术转让等各个方面。在取得招标成果的同时,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提高。 2 依法实施招标工作 2.1 招标方式的确定 为保证所有潜在投标人的利益,《招投标法》及其配套措施中规定,招标可以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当项目金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或单项采购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时,必须实行招标采购。如采用邀请招标,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 由于三峡工程的特殊性,经上级部门认可,三峡工程的招标由项目法人 中国三峡总公司自行组织,招标方式的选择可自行决定。 中国三峡总公司认真贯彻和落实有关法律要求,招标委员会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除特殊专用项目或潜在投标人少的情况外,基本上都采用了公开招标方式。如需调整,经招标委员会批准后才可实施。在招标项目的划分上做到了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应招标的项目决不化整为零而规避招标。 2.2 评标专家的组织 《招投标法》对评标专家的规定比较严格,要求专家必须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的专家不得少于总数的2/3,且须为工作8年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人员。这些要求对三峡工程这样招标项目比较多、招标业务比较繁忙的建设项目来说,对专家的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很大。 尽管如此,中国三峡总公司为严格执法,在制定的《招标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参加评标的专家必须具备高级职称,并严格审查。为保证评标的公正性,还明确要求聘请的外部专家比例必须达到总评标人数的30%~50%。保证外部专家参与评标的比例,是中国三峡总公司有效贯彻实施“三公”原则的最好体现。 《招投标法》及其配套措施中要求,评标专家必须在国家行政部门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而针对特殊情况,例如三峡工程这样规模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对评标专家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的建设项目,随机抽取的专家名单很难满足工程的评标要求时,允许采用其他的聘用方式。 中国三峡总公司在专家的选择上,采取了审慎对待的态度,层层把关,最终由招标委员会对评标专家名单给予最终认可。 2.3 守纪要求 招标工作是否能取得成功,不光要有好的政策约束,好的制度管理,好的招标人,还要求有遵纪守法的投标人的配合。投标人是否能规范投标,也是一个招标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招投标法》对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守法要求有明确的规定。 为使要求变成现实,招标公司在招标时,把对投标人的约束条款明确写入了招标文件。指出投标人如造成腐败或有欺诈行为,其投标将被废止。不仅如此,在开标仪式上,每当唱标结束后,主持人都会当场宣读评标期间对投标人的各项纪律要求。明确除规定的联系渠道外,投标人不得与买方评标人员进行任何私下接触。一切问题书面提出,招标人以书面形式答复每一个投标人。 当评标专家进入评标现场后,招标组织者首先要求专家阅读的是招标文件及其评标大纲对评标的各项规定。纪律要求及保密要求作为评标大纲附件,随评标大纲一起下发给每一名评标专家。有了守纪的各项措施保证,评标工作才能有序进行。 2.4 评标打分的相关措施 从三峡工程的实际出发,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招标基本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定性评价部分要求评标专家根据个人经验打分后归纳形成。 为使评标专家能够充分行使专家的权利,不受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在评标大纲中,明确规定了任何人不得诱导专家,不得阻止专家发表个人意见。同时,为避免专家本人带有倾向性;意见,在评标细则中尽可能地细化评分标准,还在评标打分时要求采用实名制,由专家在每一张评价表格上如实填报自己的姓名,否则,其评标打分将被作为废票处理。这就使得每一名专家都必须认真地对待手中的评分表。 2.5 集体决策下的评标与定标 根据《招投标法》及其配套措施的规定,当评标结束后,评标委员会将提交评标报告。评标报告中,对各投标人按最终得分顺序依次排出投标人名次。为对决策负责,评标报告一般向招标委员会推荐两名中标候选人。 根据评标报告意见,招标委员会组织成员会议讨论,确定最终中标人。重大招标项目报经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 由于有这样严格的层层审核、评标定标经有关人员集体决定,并非听凭个人意见,中国三峡总公司的评标决标工作得以规范进行,保证了对每一个投标人的公平和公正。

你的意思是,直接发你的邮箱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标投标管理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建筑市场已遂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招标投标,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创新,建立了由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的新局面。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作者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了较深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把平时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几个常见问题整理出来,以期抛砖引玉,使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得到更加完善和规范,做到量准价实。关键字工程量清单计价造价管理常见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的推行,建筑市场日趋规范,工程造价管理正由传统的“量价合一”的传统定额计价模式逐步向“量价分离”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这种模式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顺应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T0)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部门动态监管的良性机制。可以说,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行,给我国造价管理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正因为我国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造价管理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不深入学习、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我们就无法介入项目和市场,对工程造价将难以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可见,了解一些工程量清单计价在造价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有助于我们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节约投资成本,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几点基本常识1.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含义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承包人依据发包人按统一项目(计价项目)设置,统一计量规则和计量单位按规定格式提供的项目实物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实际、市场实际和企业实际,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后,提出的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由此形成工程价格。这种计价方式和计价过程体现了企业对工程价格的自主性,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原则。1.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首先,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包含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不象以往定额计价中先计算定额直接费,再计算价差,最后在计取各项费用,才能知道工程费用。相比之下,工程量清单计价显得简单明了,更适合工程的造价管理。其次,采用统一工程量清单,施工企业可将经济、技术、质量和进度等因素经过科学测算,细化到综合单价的确定中,并对工程造价中自变和波动较大的因素比如建筑材料价格及具体工程的施工措施费和管理费,实行自主报价。这就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并通过竞争确定招标、投标双方均能接受的工程承包价,这样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第三,采用工程量清单,有利于投标者集中力量评估、分析、测算自身各项费用单价高低的情况,合理选择具有竞争性的施工组织和措施方案,从而促进企业抓管理,炼内功,降成本,提效益。第四,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可以节省投标单位的时间、精力和投标费用。因为投标过程往往是多家单位参与一个标段的投标,而中标单位仅是一家,未中标单位各项支出亦无法得到补偿,造成社会劳动资源的浪费。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能够缩短投标报价时间,使招投标工作更趋科学合理。第五,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建筑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周期长,工程变更多,风险大。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投标单位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等负责,而对设计变更和工程量的计算错误不负责,这部分风险由业主承担。这样符合风险分担,责、权、利关系对等原则。1.3工程量清单的作用工程量清单是编制招标T程标底价和投标报价、确定合同价款、计算工程变更价款、追加合同价款、支付工程进度款、竣工结算和处理索赔的依据。准确、全面和规范的工程量清单既有利于工程费用的管理,也有利于发包人对工程系统目标的控制。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几个常见问题2.1工程量清单量的准确性、项目完整性难以把握由于编制工程量清单的主要依据是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实物工程量,这就对施工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首先要学会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办法,做到实物工程量准确,表现形式符合工程量清单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工程量的误差都影响到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每一个设计变更都牵涉到费用和结算。但凡从事过工程计价的工作人员都清楚,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是困难的,工程项目因设计的不确定、《计价规范》工程量计算规则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计价人员的水平差异等都成为了工程量计算很难准确的原因,而清单工程量计算的偏差,对于工程总造价影响很大,常常导致投标失败或引发结算争议及扯皮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一次桩基工程项目招标中,我们对几家报价进行了详细评审,发现A公司的投标报价最低,但后来发现该公司的报价虽然低,但其报价清单子项出现了漏项,漏报了一项数量较大的费用。如果我们将漏报费用加上,则这家报价将高于其他投标人的报价。最后,我们的推荐意见是次低报价的投标人中标。又如,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土方工程,由于设计部门的工作疏忽,施工图纸出现了漏算,土方量比实地测量少了28万立方米,影响造价100多万元,结果导致施工单位中标后停工扯皮。2.2工程量清单中的设备、材料品牌和价格的不统一,造成投标报价的很大差异。对于土建工程来说,由于许多主要材料由造价管理部门给定了参考信息价,因而其余材料对总造价的影响很小,因此工程量清单报价对建筑工程报价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对安装工程和装饰工程却不然,其特点是设备和材料费占其总费用的很大(工业厂房等工业项目,设备费可能占总投资的50—60%)。设备、材料价在相同规格的情况下,其价格高低与生产厂家、品牌、档次、采购渠道等均有关。例如:一台高压开关柜的进口价可能是10多万元一台,中外合资厂的价格可能是8—9万元一台,而国营大厂又可能是4—5万元一台,一般小厂可能只有2—3万元一台,而高压开关柜的安装费却是固定的、很小的(只有几百元),仅占其设备费的1%,甚至更小。因此,对于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的投标报价各家差别较大,通常可达20%以上,这就给投标报价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又如,装饰材料的价格是由市场定价的,而且还与材料的产地、质地有关,如花岗岩,从每平方由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如果投标文件中只注明铺装材料为花岗岩,而不注明材料的产地和档次,则材料价格的差异必然很大。因此,对于这类项目如果在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中不对设备、材料给出具体要求,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差异必然也很大。2.3招标文件相关条款规定不够明晰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是项目造价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尽管这样,我们有些项目还是因为某些条款规定不明晰而造成结算争议和索赔的发生。例如某个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综合单价包干、总价调整的计价模式的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合同价款的调整约定为:除增减工程量可作价款调整作外,任何情况下不作任何调整。该工程后来出现了大量清单子项的变更,由于欠缺了增减清单子项目的约定,造成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时争议及索赔的发生。2.4确定“合理低价中标”难寻统一的可操作标准新颁布的《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的报价竞标”;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符合“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除外”,显然,这些条文规定了招投标过程中价格的形成与确定原则,并且反映了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计价办法进一步改革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内容就是“公平竞争,合理低价中标,但不低于成本价”。但在实践中,由于招投标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和现行工程造价的计价办法的制约,在评标时经常会出现难以界定最低报价是否合理、是否低于成本价的情况。与此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一些发包单位为了减少投资而盲目追求低价中标,投标人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往往被迫将报价压得过低。这种不健康的竞争行为,给建筑市场正常运作带来了很大冲击。例如,某路绿化工程,招标控制价为110多万元左右,一投标单位以最低价50多万元中标,为什么该投标单位敢报与招标控制价相差这么远的标呢?原因是该投标单位事先通过多方渠道打听、了解工程项目以后需要替换主要的树种,而且是价高的树种,所以便把将来要更换的树种的价格过分报低,以达到低价成功中标的目的。结果是,该工程实行了总价包干的承包方式,在不能随意更换树种的情况下,工程难以为继,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又如,在一个造价约2000多万元的项目公开招标中,中标价与次低报价仅相差13元,而中标单位的技术标评分仅为60分左右(技术要求刚合格),而次低报价单位的技术标评分则高达90多分,而由于招标原则是技术标合格且报价最低者中标,即已经达到“合理低价”了,因此,实力雄厚、技术含量高的施工企业(次低报价单位)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中标了,最终反映在工程造价和工程的实施效果上,都存在相当多的问题。2.5投标人利用工程量清单进行不平衡报价,为增加工程造价“打埋伏”在工程招投标中,投标单位为了获得中标,并为日后通过工程实施获取高额利润,往往会设置技术陷阱,进行不平衡报价,为增加工程造价“打埋伏”。(1)投标单位在投标时故意自行修改投标报价书的清单工程量,造成了投标总价表面上是低价,而清单单价并不低,中标后导致结算总造价增加。例如,我们在审核某道路立面修缮及增建工程结算项目中发现,工程中标合同价为69万元,送审结算造价为100万元。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施工单位不按《招标文件》要求,擅自修改了投标报价书的清单工程量,每项工程量统一下浮了16%,形成了工程量乘以单价得出的合价是一个低价,而实际上工程量清单的单价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工程招标评标过程中有关人员不注意,导致了该投标人中标并产生上述的问题。(2)投标单位在投标报价书上,为了以达到低价中标的目的,故意修改工程量清单分部分项的合价,出现了工程量乘以单价不等于合价,从而造成了投标总价降低,中标后按虚高的清单单价和实际工程量进行结算的情况。例如,某道路立面修缮项目,工程合同价为123万元,送审结算造价为209万元。原因是施工单位不按《招标文件》要求,在投标报价书上,以此方法修改降低投标总价,造成清单单价相对虚高21.15%,在评标人员疏忽的情况下中了标,导致该工程合同价不能反映工程的真实造价,出现了支付的工程进度款金额己超出项目实际结算金额的情况。2.6施工合同订立不够规范,导致工程造价增加或索赔问题出现我们有一些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订立的合同条款不够全面和严谨,不够规范,很容易出现结算扯皮,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的现象。例如,我们在审核某道路和排水渠改造及弱电管道土建部分工程结算项目时发现:合同价为136万元,送审结算造价为139万元。按《招标文件》规定:施工承包方式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单价固定、总价调整的方式。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时不注意,随意更改招标文件约定的施工承包方式,采用了总价包干的方式,结果发现,挖电缆土方清单工程量远超按施工图纸实际施工的数量,单这一项就升高了送审工程造价12.63万元。尽管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其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不因施工难易程度、施工技术措施差异、取费等变化而调整,减少了承包人的索赔,但是,若发包人提供的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或者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量增减较多时,双方的索赔情况也将大大增加。(1)由于承包人采用了不平衡报价,当招标时工程量清单出现漏项,或者合同发生设计变更而引起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的增减时,发包人不得不与承包人协商确定新的单价,对变更工程进行计价。(2)工程量清单上的项目以“暂定价”或“项目暂定”来签定合同,工程造价将难以控制,同样会导致工程扯皮和出现索赔现象。3各环节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应当说,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在有些方面如工程招投标、建设合同的订立、工程结算等环节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首先,政策的制定要从程序上保证公平,不仅要保证建设单位利益,也要保护投标人的利益,使参与的各方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真正靠实力参与竞争。工程量清单应当体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的真实意愿,并做到公平、公正。对于招标工程量清单的审核要给投标人足够的的时间。在审核过程中,如果投标人未提出疑问,今后实施或结算时发现量缺量差的,则由投标人自负风险;如有疑问则书面提出,建设单位应在核实并书面答复给所有投标人,书面提问和答复均列入合同,如今后发现差异,由责任者承担风险。这样做在于提前规避争议,规避风险,防止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有意造成或利用清单不准确创造索赔和反索赔机会。对措施性消耗,显然投标方更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将要采取的措施性费用。所以清单中措施性消耗项目及费用应由投标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自己企业的技术、装备能力自行填写,并对其完整性,确定性,准确性负责,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对此评标委员会有疑问的,可通过询标澄清。在实施中施工措施的改变要经过监理及建设单位的认可,且措施性费用只减不增,防止和减少争议及索赔的发生。其次,由于各地,各时段人工、材料、机械、主材费用不尽相同,所以清单中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费用要单列,以备调整。建议在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中将主材的质量、产地及规格加以明确(不指明品牌和厂家就行了),尤其对艺术性、新工艺、新材料的项目更要如此。如果投标人投标单价与建设单位预期价格出入较大可由评标委员会通过询标予以澄清,以减少今后造价和质量的争议,更好的控制和确定项目的工程造价。第三、评标不能走过场,仓促定标。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应该做到总报价和单项报价的综合分析。总价符合要求并不能说明单价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也不能说明单项报价最低。对于分部分项报价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投标人报价或社会平均价的,要依照国际惯例,进行询标程序,以确认单价。同时,要做到单价和相应工程量的综合测算,工程量大的单价要重点分析。此外,还要综合分析单价与工作内容、施工方案、技术工艺的合理性。第四、加强合同的审核管理工作,是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合同双方,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采取事后跟踪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控制工程索赔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控制和确定造价,合同的签订至关重要,政府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如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审核,也就是在检查中标后,合同双方是否进行核对,有差错是否进行调整,价款的确定及调整是否按相关规定,是否补充招标文件的缺漏,能否规避可以预见的索赔,工程质量、工期、施工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先进。以保证合同主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维护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确保索赔的合理,杜绝索赔背后的腐败交易。以上几点仅是本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水平有限,所做的分析难免失之偏颇。但本人认为,只要对上述问题加以重视,配以完善的措施,一定能够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各种市场行为,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资金的投资效益,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 05 00—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刘健,关于解决招标评标有关问题的几点建议深圳建设工程价格信息2004-5.

关于招聘工作的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A公司员工管理技能培训诊断及解决方案A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A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B公司绩效管理问题研究B企业人才招聘及选拔体系研究CQDL公司综合计划的关键绩效指标及其权重设计研究D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F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案例分析F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案例分析,SGD公司三个研究所的组织结构改进研究XX公司员工激励问题研究Z公司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某公司员工招聘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西部企业员工管理技能培训与开发现状分析重庆前卫仪表民品分公司绩效考核探析

据学术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供大家选题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27、××(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36、××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三、人力资源规划论文题目: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21、××企业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22、壹正装饰有限公司人力需求调查四、招聘与配置论文题目: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6、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7、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8、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9、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10、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1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思考---以××为例12、某企业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13、某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14、企业主要招聘渠道的效能比较分析---以××为例15、××公司人才招聘队伍技能组合模式及效果研究16、XX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17、浅析企业招聘中背景调查的重要性---以××为例18、××公司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公司安徽地区本年度员工招聘计划与配置设计20、人才测评在××公司中层人员招聘中的应用21、××公司内部竞聘方案设计22、××校园招聘人才选拔体系的设计与研究23、××现代企业竞聘上岗的流程设计24、浅谈××汽车专卖店招聘渠道及解决方法25、结构化面试在选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应用---以××为例26、××销售公司总经理竞聘方案设计27、试论群体决策法在××公司招聘中的应用28、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招聘问题研究29、统一集团人员招聘现状及政策分析30、××企业人员招聘渠道开发的现状及改进31、A公司招聘体系构建研究五、培训与开发论文题目: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5、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6、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8、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9、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12、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13、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14、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1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7、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18、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19、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20、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21、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22、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3、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25、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2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27、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28、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29、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30、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31、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32、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33、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34、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35、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36、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的探索37、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38、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39、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40、浅析白领女性的竞争地位及其改善措施4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探析42、××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设计43、××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XXX培训机构为例44、××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者培训设计45、户外体验式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以××为例46、基于角色的HR从业人员的培训浅析---以××为例47、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以××为例48、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以××为例49、××酒店在岗英语培训规划设计50、××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51、××公司内训师开发与管理方案设计52、××公司××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设计53、试论××公司90后员工的培训管理54、新东方集团对市场专员培训计划55、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56、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57、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六、绩效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17、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18、360度考评法的组织与实施19、论访谈法(或记实法、观察法等)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与建议20、论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完善21、如何开展企业目标管理22、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2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24、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25、民营企业(或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26、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27、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28、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29、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0、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31、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32、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33、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34、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35、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36、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37、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38、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39、论肯德基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4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XXX公司/职位绩效考核设计41、XX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晋升的局限性分析42、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初探---以××为例43、××公司破解绩效管理中“轮流坐庄”之法44、××公司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七、薪酬福利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薪酬设计2、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3、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5、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7、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10、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11、企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关系研究1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13、知识经济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及其应用14、关于企业(或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等)年薪制的思考15、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6、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17、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18、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19、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20、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21、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23、XX人员薪酬水平与薪酬满意关系的实证研究24、××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析25、企业员工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模式实证研究---以××为例26、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以××为例27、××公司产异化管理模式在薪酬政策中的应用28、××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组织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29、××公司的技能薪酬设计探讨30、××公司集合年金制剖析31、浅谈××公司的宽带薪酬设计32、××公司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33、浅析××中小企业岗位定薪设计34、浅谈员工的精神福利--员工援助计划EAP35、浅析××公司组合工资制度的设计36、企业“密薪制”与“明薪”制比较分析37、可口可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之我见38、金立企业员工薪酬管理3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40、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八、劳动关系管理论文题目:1、谈《劳动合同工法》与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2、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4、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5、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6、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7、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8、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9、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0、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关系初探11、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12、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得协调机制13、中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14、私营企业薪酬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15、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为例16、浅析核心员工离职的关系管理---以××为例17、浅谈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以××为例18、××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设计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21、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2、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23、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24、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措施研究25、关于企业员工职务晋升探讨26、员工离职的传染性研究九、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文题目:1、精益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3、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4、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6、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7、论强化理论(或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8、人本管理理论探析(或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9、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10、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构个性化管理机制11、论某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或满意度)建设(或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1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13、论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14、区域性(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15、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浅议16、论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选择17、人力资源管理者××沟通技巧的实证分析18、浅谈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为例1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以××为例20、浅析九型人格在××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21、略论KPI在××公司的运用22、柔性管理与企业绩效

人力资源专业我知道怎么写

具体说说你的题目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