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对植物的作用与功效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植物抗性、改良土壤。
1、促进植物生长
磷肥对农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该肥料主要成分就是磷元素,这种物质可以增加农作物茎枝的坚韧度,提高作物的开花率和结果率。
2、促进果实成熟
在农作物结果期也需要施用磷肥,该种肥料可以促使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缩短果实的成熟时间,使果实早上市。
3、提高植物抗性
用磷肥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该种肥料能壮苗,作物自身抗性增强,就能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等,其开花结果能力也会增强。
4、改良土壤
施用磷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含量,使土壤质地更好,便于农作物生长。在施底肥的时候可以加入适量磷肥,调节一下土壤性状。
磷肥的科学用法:
1、苗期施磷:农作物的苗期吸收磷最快,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
2、筛细施磷: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于根系的吸收。
3、集中施磷: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固定而失效,故应穴施、条施,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抗逆性。
4、磷、有机肥混施:特别是钙镁磷肥必须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植物能利用的有效磷,由于磷肥混合在有机肥中,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从而提高磷肥的肥效。
1、磷肥对植物的作用: 磷肥能使植物茎枝坚韧,促使花芽形成,花大色艳,果实早熟,并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多发新根,提高抗寒、抗旱能力。 磷肥不足会使植物生长缓慢,花果小,成熟晚,下部叶片的叶脉间先黄化而后呈现紫红色。 2、钾肥对植物的作用: 钾肥能使植物茎杆强健,提高抗病虫、抗寒、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促使根部发达,球根增大,并能促使果实膨大,色泽良好。 钾肥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缘出现坏死斑点,最初下部老叶出现斑点,叶缘叶尖开始变黄,继之发生枯焦坏死。钾肥过量,会引起植物节间缩短,全株矮化,叶色变黄,甚至枯死。 3、氮肥对植物的作用: 氮肥主要是促使植物茂盛,增加叶绿素,加强营养生长。 氮肥不足会使植株瘦小,叶片黄绿,生长缓慢,不能开花。氮肥太多会导致组织柔软、茎叶过长,易受病虫侵害,耐寒能力降低。
磷肥能使树木茎枝坚韧,促使花芽形成,花大色艳,果实早熟,并能使树木生长发育良好,多发新根,提高抗寒、抗旱能力。
扩展资料。
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
全称磷素肥料。
磷肥肥效的大小(显著程度)和快慢决定于磷肥中有效的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土壤性质、施肥方法、作物种类等
1. 磷肥能使树木茎枝坚韧,促使花芽形成,花大色艳,果实早熟,并能使树木生长发育良好,多发新根,提高抗寒、抗旱能力。
2.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用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3. 磷肥有哪些 磷肥的种类
1、按来源分类
根据来源可分为:
(1)天然磷肥,如海鸟粪、兽骨粉和鱼骨粉等。
(2)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
4. 含磷较多的有机肥有骨粉、米糠、鱼鳞、家禽粪便等。无机磷肥有过磷酸钙、磷矿粉、钙镁磷肥等。其中最常用的过磷酸钙常与有机肥混合后用作基肥,亦可用作花果盆景的根外追肥。过磷酸钙宜用于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适宜施于酸性土。
磷能促进根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苗期磷素营养充足,次生根条数增加。磷对根生长的影响,主要不是表现在根重的变化上,而是表现在单位根重有效面积的差异。在低磷条件下,根的半径减小,单位重的比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根系对磷的吸收。
磷是作物体内核酸、磷脂、植素和磷酸腺苷的组成元素。这些有机磷化合物对作物的生长与代谢起重要作用。正常的磷素营养有利于核酸与核蛋白的形成,加速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促进营养体的生长。
磷素营养水平将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且缺磷影响根中植物激素向地上部输送,从而抑制了花芽的形成。
这个你可以去百度百科看看那上面非常的详细郑州大学非常漂亮,有五个校区,新校区最大最好!
1、现在的郑州大学前身是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与2000年7月10日合并。
2、郑州大学的历史如下:
(1)原郑州大学
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1996年11月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1996年6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将郑州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进行重点建设。
(2)原郑州工业大学
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原名郑州工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经过37年的建设和发展,合校前已成为以工为主,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工科学校。
(3) 原河南医科大学
1928年在开封成立,原名河南大学医科,后改名河南大学医学院,1952年从河南大学分出,更名为河南医学院,1957年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合校前河南医科大学是以医学为主的省属重点高等医科院校。
(4)现郑州大学
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宣布新的郑州大学成立。
2004年2月27日,正式成为国家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重点大学,也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名单。
2018年3月,郑州大学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
3、历届校长:
(1)原郑州大学
嵇文甫(1956.10—1963.10)、王培育(1963.11—1966.07)、刘兰坡(1978.07—1979.04)、樊道远(1979.07—1983.04)、车得基(1983.04—1994.08)、曹策问(1994.08—2000.07)。
(2)郑州大学
曹策问(2000.07—2003.01)、申长雨(2003.02—2012.10)、刘炯天(2013.05—今)。
4、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
扩展资料
截止到2019年7月6日,郑州大学学科设置及师资力量如下:
郑州大学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
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化学、临床医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3‰;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910位。
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工程硕士领域、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教职工5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1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7人,教授7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74人。
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二月河先生等执教我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郑州大学—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来源: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历史沿革
《磷肥与复肥》唯一官方网站网址:Http://lfyff.zzu.edu.cn,近日发现不法分子冒充《磷肥与复肥》官网进行收稿,取版面费等案例,请读者认真审核网站资质,谨防上当,凡通过非官方网站投稿造成损失的,《磷肥与复肥》编辑部概不负责。
《磷肥与复肥》杂志是 国家级刊物 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这个很难说,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且还要看你投的是哪个专栏.但是,销量好的期刊,稿费就一定会比较高些!比如<<故事会>>,<<知音>>等稿费就很高!一般来说,可能是(100-300)元/千字左右,最厉害的有1000元/千字,最低的也有30元/千字的,就看你投的是哪本期刊啦!
读者,那是杂志社吧。报社的稿费普遍偏低。杂志社的会多。一般,韩式文杂志,是30块钱到8块钱之间;中式校园,是40到100之间;古代爱情的,都是80千字了;这得看杂志的发行量以及杂志读者的年龄层了。读者原创版本是500块钱千字。不知道现在涨了没有。推荐,好像是50千字。这个,不是很确定。但是二手的稿费都不错。感觉你一个是写人文的吧,那推荐你写《格言》《意林》类的。稿费也不错。
基本是没有稿费一说的,
读者的原创版是550元每千字
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篇二 关于园艺绿化设计浅论 摘 要:园林建设成为了近年来建筑中发展较快的项目。园林的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及管理理念做支撑,另外其养护工作在园林的使用中也相当重要。只有利用高技术建设出的园林,并用细致的养护工作进行后期的保护,才能保证园林的良好使用效果。 关键词:园艺绿化;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园艺绿化工程对城市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加强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和养护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景观原理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最初设计理念,遵守大自然的生态法则,因地制宜,同时在景观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将施工和养护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景观园林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园艺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园艺绿化认识不够 目前,在园艺绿化中,城市发展对园艺绿化认识不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园艺绿化管理受到严重阻碍,导致我国经济效益增长受到极大影响。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园艺绿化的作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导致园艺绿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出现不协调现象,给园艺绿化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例如,工业厂房修建中,绿化面积非常小,使厂区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导致园艺绿化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致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2、园艺绿化管理法制不健全 我国园艺绿化管理中,由于园艺绿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建设理念,导致园艺绿化管理法制不健全,在法律上得不到有效保护和支持。在实践过程中,执法人员不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执行,出现了有法不依、以罚代法等现象,使园艺绿化管理失效,导致园艺绿化质量得不到提高,达不到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3、园艺绿化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园艺绿化管理机制存在不完善问题,园艺绿化管理不统一、不协调等情况,使园艺绿化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严重阻碍了园艺绿化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在园艺绿化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责任制,使工作人员存在懒惰心理和侥幸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制止乱砍乱伐、绿化面积侵占等现象,致使园艺绿化建设达不到预期成效。 4、园艺绿化规划不合理 现代化建设中,由于对园艺绿化概念缺乏深刻认识、管理机制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等原因,导致园艺绿化出现规划不合理现象,给城市绿化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在园艺绿化中,经常出现盲目扩大草坪、种植单一品种和绿化面积过小等情况,使园艺绿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给园艺绿化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严重影响园艺绿化的经济效益。 二、园艺绿化的景观设计策略 1、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 植物对环境及土壤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效益不同,对土壤中的同一污染物的作用及土壤、水体的净化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植物的功能对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足够重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在对植物的种类选择之后,再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使植物不仅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 2、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 园艺绿化中,当然离不开绿色植被,因此需要严格保证树木植被的成活率,使其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还需要保证所栽树木充分的水分供应,需要对植物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及树冠失水,对其树冠进行及时的修剪、浇灌等。对树木进行浇灌时,要采取适当的遮阴 措施 及有效的喷洒技术,不但要保证树木都受到了良好的水分供应,而且需要保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由此对树木产生的危害。而且,在种植完毕之后,还要浇透定植水,确保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牢固结合,保证根系的恢复。 3、园艺绿化中植物配置方案 (1)多树多花少草,空间利用多元化。因其近年来城市园艺绿化大力提倡,但在绿化之中却是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升上去,但由于草地的单一化,街边统一的行道树使得空间太过于单一与单调,因其要在适宜的土地上,多种植多种类型,多种花色与景观作用的花草树木。 (2)植物色彩趋向多元化。在拥有多种类型的花草树木的基础上,在在许多园艺绿化较好的城市,种植与季节转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的植物,使得不像之前的单一单调化,不仅缺乏色彩的多样性,还会使人感到视觉疲劳。 (3)植物功能多元化。作为一个植物独有的功能,便是能以天然的方式,对周边生态起着调节平衡的功能,比如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因其,在选取植物种类上,不仅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更要适当考虑植物对周边生态的调节平衡作用。 (4)突出层次性、秩序性。在绿化配置的初期,应当合理种植,在考虑规划密度合适的前提上,更要考虑到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后植物的生长,不求完美,但求合理。 (5)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指的是植物在分泌代谢过程中向体外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植物群落演绎的重要内在因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受植物的化感作用影响,在构建稳定园林植物群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根据观察和实验分析,已经对一些植物因为化感作用引起的生长不良做出了结论。如:薄荷、月季分泌的芳香物质对邻近花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松树和接骨木栽植在一起会抑制松树生长;丁香与铃兰一起引起丁香萎蔫。植物的化感作用对形成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有重要意义。探索植物之间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化感效应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构建群落的复层结构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越高,自我恢复能力越强。同时,良好的人工植物群落有利于吸引鸟类栖息,能给人们带来优美的视觉感受和悠扬的听觉享受。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根据植物对光需要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植物层次。这种情况下植物群落对光的利用处于较高状态,竞争关系较小,植物群落较稳定。园林设计者必须了解各种植物对光的需求情况,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如广州兰圃公园的植物分为5个层次,上层植物包括小叶榕、棕榈和粉箪竹等;中层植物包括荔枝和棕竹等;下层植物包括龟背竹等;地被植物层包括卷柏和冷水花等;藤本植物层包括合果芋和瓜子金等。复层群落创建可以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并且景观层次丰富。 5、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 园艺绿化中,当然离不开绿色植被,因此需要严格保证树木植被的成活率,使其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还需要保证所栽树木充分的水分供应,需要对植物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及树冠失水,对其树冠进行及时的修剪、浇灌等。对树木进行浇灌时,要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及有效的喷洒技术,不但要保证树木都受到了良好的水分供应,而且需要保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由此对树木产生的危害。而且,在种植完毕之后,还要浇透定植水,确保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牢固结合,保证根系的恢复。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园林工程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观念,将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景观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帅远,任莹.超对景观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探讨[J].大科技,2012,(16):125-126. [2]尹小艳,张丽.关于城市园艺绿化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1(13). [3]王明荣,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11(5):86-88. 看了“关于园艺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 2.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2) 3. 大专园艺技术论文 4. 浅谈园林工程技术论文 5. 大专园艺技术论文(2)
沈小杰 请采纳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植物的作用主要为对污染物的治理及其预防和监测。但由于各环境要素存在差异,植物在各环境要素保护中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从各个环境要素出发,概括了植物在各环境要素保护中的作用,包括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在土壤保护中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环境保护 植物 环境要素 净化作用 监测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排放到环境的污染物日益增加,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利用植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因为植物有净化环境的能力,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代谢作用,能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而且能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减弱躁声,杀菌除尘,净化环境污染。同时,由于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又可用来监测预报环境污染。本文将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个环境要素主要阐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植物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净化作用 植物对于大气的净化,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即去除环境中微生物,对粉尘等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对化学物质的吸收转化作用。 绿色植物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栽植适当的绿化植物,可使大气中细菌数量下降。一方面绿化地区空气中灰尘减少,细菌失去滋生的场所,从而使细菌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植物的分泌物本身具有杀菌作用。目前,已经发现许多植物能分泌出具有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能力的挥发物质,例如洋葱的碎糊能杀死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细菌;地榆的水浸液能在1分钟内杀死伤寒、副伤寒A和B的病原菌和痢疾杆菌的各菌系;柠檬桉分泌的杀菌素可杀死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结核病和流感病毒等病菌;柑桔、迷迭香和吊兰,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为减少。。 植物一般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植物的叶面有皱纹、粗糙或分泌油脂,可吸附或粘着粉尘,从而降低植物中灰尘等颗粒物的含量,净化环境作用。蒙尘的植物,一经雨水冲洗,又能迅速恢复吸附的能力;此外,草坪也有显著的减尘作用。常春藤、无花果、蓬莱蕉和普通芦荟,都可以吸纳灰尘。 植物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吸收、转化等方式去除一部分的化学物质。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等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自身物质,降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如酚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参加糖代谢,和糖结合成酚糖苷,对植物无毒,贮存于细胞内;另一小部分呈游离酚,则会被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氧化分解,变成CO2、水和其他无毒化合物,解除其毒性。氰化物在植物体内能分解转变为营养物质。地衣、垂柳、臭椿、山楂、板栗、夹竹桃、丁香等吸收SO2能力较强,积累较多硫化物;垂柳、拐枣、油茶具有较大的吸收氟化物的能力。芦荟、吊兰和虎尾兰等可吸收甲醛。紫苑属、黄耆、含烟草和鸡冠花,这类植物能吸收大量的铀等放射性核素。常青藤、月季、蔷薇、芦荟和万年青,可有效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硫比氢、苯、苯酚、氟化氢和乙醚等。天门冬可清除重金属微粒。龟背竹、虎尾兰和一叶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月季,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氯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 1.2调节作用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除了能转化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之外,还能调节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1.3监测作用 植物对大气污染还有监测和指示作用。植物监测是利用植物对某些大气污染物的反映,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或大气污染程度,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时,一般有害气体都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钻入的,因此叶片上往往出现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可以通过调查叶片受害症状,测量植物生长量、解析年轮等症状判断空气中的环境质量。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则多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严重时出现鲱骨效应;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比如,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这是SO2污染的迹象。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显示。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则是氯化物污染引起的。其他的指示植物还有:紫花苜蓿、胡萝卜、菠菜可以监测SO2污染;菖兰、郁金香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玉米可以监测氯污染等等。 2.植物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种成本低廉,节约能源、效益较高的简便易行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部门正广泛应用生物处理措施净化污水。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实验水池中栽培了芦苇后,从水中排除的悬浮物减少了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氮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总硬度减少了33%。水池中的水经芦苇的净化,明显清洁多了。 植物对水域的净化,主要有以下途径:首先是植物能分解和转化某些有毒物质。在低浓度的情况下,植物能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并在体内将有毒物质分解和转化为无毒成分。例如,植物从水中吸收丁酚,丁酚进入植物体后,就能与其他物质形成复杂的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其中最常见的为酚糖苷,它可以贮藏在液泡内变成对植物无毒的结合态物质,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被分解和利用,参加细胞正常的代谢过程。其他苯、氰等也都有相似的情况;其次是植物的富集作用。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中的有毒物质,其富集能力依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但一般可高于水中有毒物质浓度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以上。 经试验证明,多种高等水生植物对氮、磷和各种金属以及酚、氰、农药等有机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转化的能力。其中,水葫芦、水花生、水葱、浮萍、紫萍、水浮莲等都能有效地吸收、积累、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盐类和多种有机污染物在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通过试验进一步证明,在自然界中的多种水生植物,对水中的重金属元素也有去除作用。如水葫芦、水花生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除此之外,浮萍在夏秋也能大量吸收、积累电厂洗煤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另外,水生植物还能净化废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 水生植物在净化污水方面各显神通: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植物可以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凤眼莲、浮萍、菹草、金鱼藻等植物有较高的吸收水中重金属的能力。 我国水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对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新的种类净化污水,还有很大潜力。 3.植物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污染可以由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而引起。工厂排出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气、烟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工业废水、废渣,以及农业上施用化学农药、某些毒性除莠剂及污水灌溉等都会污染土壤。其他放射性物质也会对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后,能引起土壤酸化或碱化,以及影响有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利用某些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吸收,就能达到消除和净化的目的,降低土壤污染。 植物除能吸收有害物质外,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对于一些已经遭受污染或本身环境不好的土壤,植物也能够对此进行调节和改善,保护土地资源。这类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植物,称为“绿肥”。人们常常请它们当开路先锋,到十分艰苦的旱、涝、盐、碱、酸、瘠的盐碱荒地或红壤荒地去“落户”。它们不仅能在这些地区扎根生长,而且还积极地替庄稼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外,绿肥植物多有强大的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它们死亡腐烂后,土壤表层就留下了丰富的养分。据计算,每亩如果收1500公斤苕子,土壤里就相当于增加了57公斤氮肥、12公斤磷肥、13 公斤钾肥!像紫云英、苜蓿等一些豆科绿肥,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化肥厂——它们利用根瘤中的固氮菌,将空气的氮气合成为氮肥,每亩可产氮肥50公斤左右。这些植物大大的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4.结论: 植物以其特有的生理特性,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净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还能指示监测环境污染,改善环境条件,在保护和预防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远不只此。植物能够降低噪声,减弱噪声污染。绿色的环境还能创造舒适环境,改善心情。另外,环境保护重在人人参与,发挥群众的作用。而植树造林,可以让大家见到环境保护的成果,改善环境,增强大家的环保信心与动力,更好地保护环境。由此可见,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用植物改善环境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巨大的。求采纳
你这方法行!我也急!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绿色的叶,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1642年荷兰人扬·巴普蒂斯塔比利时人范·海尔蒙特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684年,比利时的海尔蒙特认为,植物会从水中吸收养分,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置于密封玻璃罩内的老鼠极易窒息,但是加入一片新鲜薄荷叶,老鼠就可以苏醒。 1773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774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的植物会制造、释放出氧气。 1782年,瑞士的瑟讷比埃发现,即使植物没有受到阳光照射,照样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1804年,瑞士的索绪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原理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阳光 → (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 C6H12O6 (葡萄糖) + 6O2 + 6H2O 注意: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下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12H2O + 阳光 → 12H2 + 6O2 [光反应] 12H2 (来自光反应) + 6CO2 → C6H12O6 (葡萄糖) + 6H2O [暗反应] 光反应光合作用分解水释放出O2并将CO2转化成糖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如下场所:类囊体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过程: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光合作用系统一比光合作用系统二要原始,但电子传递先在光合系统二开始,一二的命名则是按其发现顺序)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700nm和680nm波长的光子,作为能量,将从水分子光解过程中得到电子不断传递,其中还有细胞色素b6/f的参与,最后传递给辅酶NADP,通过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将NADP还原为NADPH。而水光解所得的氢离子则因为顺浓度差通过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从类囊体内向外移动到基质,势能降低,其间的势能用于合成ATP,以供暗反应所用。而此时势能已降低的氢离子则被氢载体NADP带走。一分子NADP可携带两个氢离子。这个NADPH+H离子则在暗反应里面充当还原剂的作用。 意义: 光解水,产生氧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及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固碳作用 固碳作用实质上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生物界有几种固碳方法,主要是卡尔文循环,但并非所有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使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例如绿硫细菌会使用还原性三羧酸循环,绿曲挠菌(Chloroflexus)会使用3-羟基丙酸途径(3-Hydroxy-Propionate pathway),还有一些生物会使用核酮糖-单磷酸途径(Ribolose-Monophosphate Pathway)和丝氨酸途径(Serin Pathway)进行碳固定。 场所:叶绿体基质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固碳作用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固碳作用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被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影响条件光照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吸收峰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直到不再增加。光合速率可以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CO2的吸收量越大,表示光合速率越快。 二氧化碳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它的浓度高低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在一定范围内提高CO2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CO2浓度达到一定值之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因为光反应的产物有限。 温度 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就像温度与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最适的温度。 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例如,N是构成叶绿素、酶、ATP的化合物的元素,P是构成ATP的元素,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水分 水分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又可影响叶片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的吸收。缺乏水时会使光合速率下降。传递链非循环电子传递链 叶绿素a,b的吸收峰非循环电子传递链过程大致如下:电子从光系统2出发。 光系统2->初级接受者(Primary acceptor)->质体醌(Pq)->细胞色素复合体(Cytochrome Complex)->质体蓝素(含铜蛋白质)(Pc)->光系统1->初级接受者(Primary acceptor)->铁氧化还原蛋白(Fd)->NADP+还原酶(NADP+ reductase) ,非循环电子传递链从光系统2出发,会裂解水,释出氧气,生产ATP与NADPH。 循环电子传递链循环电子传递链的过程如下: 电子从光系统1出发。 光系统1→初级接受者(Primary acceptor)→铁氧化还原蛋白(Fd)→细胞色素复合体(Cytochrome Complex)→质体蓝素(含铜蛋白质)(Pc)→光系统1,循环电子传递链不会产生氧气,因为电子来源并非裂解水。最后会生产出ATP。 非循环电子传递链中,细胞色素复合体会将氢离子打到类囊体(台湾的翻译)(Thylakoid)里面。高浓度的氢离子会顺着高浓度往低浓度的地方流这个趋势,像类囊体外扩散。但是类囊体膜是双层磷脂膜(Phospholipid dilayer),对于氢离子移动的阻隔很大,它只能通过一种叫做ATP合成酶(ATP Synthase)的通道往外走。途中正似水坝里的水一般,释放它的位能。经过ATP合成酶时会提供能量、改变它的形状,使得ATP合成酶将ADP和磷酸合成ATP。 应用C3类植物 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马尔文·卡尔文与他的同事们研究一种名叫Chlorella的藻,以确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如何固定CO2。此时C14示踪技术和双向纸层析法技术都已经成熟,卡尔文正好在实验中用上此两种技术。 他们将培养出来的藻放置在含有未标记CO2的密闭容器中,然后将C14标记的CO2注入容器,培养相当短的时间之后,将藻浸入热的乙醇中杀死细胞,使细胞中的酶变性而失效。接着他们提取到溶液里的分子。然后将提取物应用双向纸层析法分离各种化合物,再通过放射自显影分析放射性上面的斑点,并与已知化学成份进行比较。 卡尔文在实验中发现,标记有C14的CO2很快就能转变成有机物。在几秒钟之内,层析纸上就出现放射性的斑点,经与已知化学物比较,斑点中的化学成分是三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PGA),是糖酵解的中间体。这第一个被提取到的产物是一个三碳分子, 所以将这种CO2固定途径称为C3途径,将通过这种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3植物。后来研究还发现, CO2固定的C3途径是一个循环过程,人们称之为C3循环。这一循环又称卡尔文循环。 C3类植物,如米和麦,二氧化碳经气孔即如叶片后,直接进入叶肉进行卡尔文循环。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很小,不含或含很少叶绿体,卡尔文循环不在这里发生。 C4类植物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哈奇和斯莱克发现玉米、甘蔗等热带绿色植物,除了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外,CO2首先通过一条特别的途径被固定。这条途径也被称为哈奇-斯莱克途径。 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的流失。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必然少。植物必须利用这少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含有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其叶肉细胞中,含有独特的酶,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化酶,使得二氧化碳先被一种三碳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同化,形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这也是该暗反应类型名称的由来。这草酰乙酸在转变为苹果酸盐后,进入维管束鞘,就会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同C4进程。而丙酮酸则会被再次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过程消耗ATP。 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是卡尔文循环的场所,而维管束鞘细胞则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因为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此发生的。 我就不信这没500字!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8、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 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 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③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9、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见七年级上册P90页 30、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3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 外界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2、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分、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33、桃花的结构 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36、导管的功能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7、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 条件:光能、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 第四单元 39说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P9)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体内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4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 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书P43)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1.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教材中用萌发的和未萌发种子作对比,实验结果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萌发的种子才能呼吸,而未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尽管教材作了说明,即未萌发的种子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很微弱,不容易观测到,但通过对比的实验给学生的直观印象很深。为此,我们把作为对比乙瓶内未萌发的种子改为浸泡过的已煮沸的种子,使结论更加明确无误。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前可补充一个实验,把澄清石灰水装入一试管,叫一位学生用玻璃管向内吹气,使学生明确人呼出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演示萌发种子放出的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这样更能说明问题。3.演示叶的呼吸作用取一透明塑料袋,装入适量的白菜叶或其它新鲜叶片,口袋上方插一根连有橡皮管的玻璃弯管,扎紧口袋,将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挤压口袋,石灰水无变化;重新装气后扎紧口袋,夹住橡皮管,放入黑暗处10~15min之后拿出,将玻璃管插入澄清石灰水,打开夹子,挤压口袋,可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叶也能呼吸,释放CO2。上述实验将白菜叶放入暗处,为避免学生产生呼吸作用只在暗处(或晚上)的片面认识,所以还要补充下面的实验。4.植物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课前用广口瓶培养黄化苗(麦苗或韭黄),用一透明塑料袋连瓶装好,并扎紧口袋和夹住袋上连的一根橡皮管,橡皮管另一端套在玻璃管上。实验前一小时把此实验装置拿到室外进行光照,实验时移入室内,将玻璃管通入澄清石灰水内,松开夹子,并挤压口袋,可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使学生明白,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条件都可进行。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并存,各自行使着生物学功能和使命,互相协同。表观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光合作用的强弱决定了植物体释放氧气的多少,但并不是说光合作用能够决定呼吸作用,二者并不存在绝对的依存关系。光合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光照,而呼吸作用主要的控制因素是温度。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直存在的,包括白天和夜晚,而白天的温度比晚上高,所以白天的呼吸作用比晚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