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生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生论文题目

地理学方面的论文选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如:从地理教学的现状问题来出发,从对地理教学上的新改革方式来研究等等,可以参考的题目如: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地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等,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文献资料:看看上面的资料也许你会找到合适的论文论点。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1927年就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商务印书馆,1983)中对大学地理教育提出警告和建议: 大学生的自学必须多样化。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地理论文的题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地理论文题目全文如下: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

1、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4、县城在乡村城市中的优势分析

5、拓展地图应用范围的探索

6、农业的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研究

7、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9、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10、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11、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

1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3、湿地的保护

14、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15、城市交通问题

1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

17、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1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研究

二、区域地理

6、* * 旅游资源的评价

7、建设 * * * * 旅游名城的研究

8、* * 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9、发掘文化宝藏,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10、* * * * 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11、郑州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

12、郑州扬沙天气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

13、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

14、西部开发中的资源合理开发问题

15、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意义

16、黄河滩区发展绿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17、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研究

18、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发

19、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北京市的发展启示

20、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21、欧盟兴起的地缘因素

22、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思

23、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意义

24、郑东新区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地理教育科学研究

1、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2、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原则

3、地理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通过中学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5、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

6、CAIG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8、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9、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0、地理教育中的美育研究

1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分类及其作用

12、启发式教学的功能及其应用要求

13、发挥地理文理兼备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14、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15、地理课堂教学的反馈

16、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

17、地理学习法研究

18、赏识教育的实践

19、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20、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道德

2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22、论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地理方法的转变

23、谈“高新技术产业”一节的教学设计

关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生论文选题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历史地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1927年就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商务印书馆,1983)中对大学地理教育提出警告和建议: 大学生的自学必须多样化。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地理论文的题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地理论文题目全文如下: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

1、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4、县城在乡村城市中的优势分析

5、拓展地图应用范围的探索

6、农业的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研究

7、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9、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10、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11、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

1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3、湿地的保护

14、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15、城市交通问题

1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

17、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1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研究

二、区域地理

6、* * 旅游资源的评价

7、建设 * * * * 旅游名城的研究

8、* * 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9、发掘文化宝藏,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10、* * * * 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11、郑州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

12、郑州扬沙天气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

13、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

14、西部开发中的资源合理开发问题

15、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意义

16、黄河滩区发展绿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17、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研究

18、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发

19、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北京市的发展启示

20、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21、欧盟兴起的地缘因素

22、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思

23、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意义

24、郑东新区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地理教育科学研究

1、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2、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原则

3、地理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通过中学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5、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

6、CAIG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8、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9、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0、地理教育中的美育研究

1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分类及其作用

12、启发式教学的功能及其应用要求

13、发挥地理文理兼备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14、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15、地理课堂教学的反馈

16、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

17、地理学习法研究

18、赏识教育的实践

19、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20、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道德

2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22、论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地理方法的转变

23、谈“高新技术产业”一节的教学设计

方文化的源头——古代中国,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偏居一方和相对封闭。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亚荒原,西面和南面环绕着大漠荒沙,高耸入云的昆仑山、阿尔泰山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是浩瀚无限的太平洋。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这种辽阔的平原大河及近乎封闭状态的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的形成,诱发封闭文明的产生。封闭的生存空间,不仅无法借助外部力量,且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古代中国人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艰苦的斗争,为了兴修水利,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建立了血脉相连的大共同体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这样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基础上的专制统治就逐渐形成了。同时,辽阔的大平原,也是的统治着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之中,因此,统一、专制、中央集权就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关于孙姓历史的研究论文题目

1、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义排行第12位,名义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

2、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文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孙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山东、京津、河北大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苏皖北部、河南东端,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8%以上,最高可达3.3%,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0.6%,居住了大约50%的孙姓人群。在陕西、山西、河北西部、宁夏大部、新疆西北、内蒙古中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苏皖南部、浙江、福建,这一区域的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2%一1.8%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0.2%,居住了大约21%的孙姓人群。

一、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孙姓的来源孙性的由来主要有三:姬姓卫国孙氏、半姓楚国孙氏和妫姓齐国孙氏。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教科书历史上的孙姓名人孙武、孙膑、孙权、孙思邈、孙中山上网孙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孙姓人口已达1848万。爷爷的讲述孙姓族谱湖北《乐安孙氏宗普》所载字辈完整,至今仍用。孙姓的由来主要有三:1、出自姬性,为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2、出自半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3、出自妫姓,春秋时,齐国大夫田书,被齐景公赐姓孙,后人出奔吴国,为山东孙氏;4、江都孙氏的姓祖是被孙氏族人收为继子而改为孙姓。还有的是复姓省字成孙性。(二)、在历史的长河中孙姓人才辈出。有春秋吴国大将孙武、战国时齐国军师孙膑、三国吴王孙权、唐朝医学家孙思邈、伟大的革命先进者孙中山……(三)孙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第十二大性。据统计,孙姓人口已达1848万。

孙姓的来源和历史:孙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芈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姬姓孙氏)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2、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3、源于妫姓和姚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4、源于芈姓。蒍贾的后人。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5、源于荀姓。汉朝时为了要避汉宣帝“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荀姓也成为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6、源于赐姓。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孙河,本姓俞,年少时即随孙坚征讨沙场,孙坚视他作心腹。后又随孙策平定江东,多立战功,孙策赐姓予他为孙。7、源于姒姓。夏侯婴,与刘邦是少时朋友,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等到其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

关于历史课题研究的论文

从科研论文的格式来说,第一部分应该是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想,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和应用的方法说明等等。所谓流水账,实际上是老师叫你把研究过程构想说清楚。第二部分及其后面,就进入实质研究,假如是历史名人研究,就可以分析该名人的贡献或成就,为什么作这样的判断,理由何在,推出结论等等。你可先列好提纲,然后收集调阅文献,看多了,你就自己产生自己的判断了,把这些判断记录下来条理化,就是论文了。 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教学内容有着极大的多元性。除了教材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史料、观点。这些史料、观点,既可以是教材史料、观点的补充、扩展,也可以是有别于教材角度的另外一种阐释,还可以是教材观点的修正甚至否定。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时,如何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教师是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时,共同搜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重大改革,历史课题或专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能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究历史课题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设计创设或者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研究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历史课题,亲身实践历史研究的过程,探索历史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内化历史知识的体系。在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同时,逐渐形成一种对历史能够主动地探求,并且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的、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以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和认识。这时中学历史的课外史料则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广大空间。一、通过运用课外史料,激发学生研究历史课题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历史教材外的不少史料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比如,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是正义的防御战争,而英国则是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战争中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仍然有着许多的爱国将领和人民群众积极的抗击外来侵略;而发动战争的英国则在战争中处于一种相对的劣势,但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中国战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迪?面对着这种课题,许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里教师便可指导去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借阅图书搜集了大量的课外史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编写历史故事,编写历史小报,撰写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经过学生仔细分析查找重新组合历史史料,得到下列相关的认识: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进而导致以后在战争之中两国的胜负之分。鸦片战争前两国政治上的差异: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了封建生产方式。对外政策;中国,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英国,进一步对外殖民掠夺,蓄谋侵略中国。上述差异,导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再如有位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一篇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文章,结合自己所知道的明朝历史,产生一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中国长达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他为主几位同学组织了一个明史研究组,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在《明史--太祖本纪》中找到了史料,证明明太祖之所以要废除宰相制度正是从当时的皇权高度集中的角度出发,废除宰相权分六部使得皇帝的权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进而维护朱明王朝的统治。明史研究组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相继写出了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对其观点进行了精辟的论证。二、让学生寻找课外史料,扩大学生研究课题的知识面。在平时的课题研究中,教材中的史料作为学生对某一历史课题研究的资料,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人物、事件。这就既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史料,又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史料增加了解。这样便使学生通过多则史料前后联系,相互考证,从而让学生从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在研究课题时知识面更加广阔。例如,在教材《中国边疆新危机》中,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的问题。教材中提供了一则史料,即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读过这则史料,不少学生认为在教材之中只能从抗俄这方面来了解左宗棠。要全面了解他,则显得略有不足,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查询另两则能反映左宗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史料。如:一则为,上喻:"左宗棠既须剿办瓶颈之贼,又须赴杭州城布置,兼须进剿湖郡,用兵出所甚多,且距浙省边界渐远。所有浙江及江西交界边防,着曾国藩、左宗棠会商兼顾,严断贼匪窜越之路,断不可为其所乘,致掣全局。"另一则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德俄又各以船炮相互矜耀,日竟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踏瑕,无所不至,此时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不可。"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在此基础之上就很容易形成对左宗棠的完整的评价。再如哥伦布西航是高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内容。那么在给学生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就将有关哥伦布的生平简介、第一次西航日记的部分内容、李隆庆所著《哥伦布全传》的部分章节,印发给了同学。要求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在下一节课阅读、分析这些资料。待正式上课后,首先,用"课件"将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及哥伦布等航海家们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进行了展示。其后,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及影响,特别是对哥伦布西航的评价,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中,让各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说明,并板书于黑板之上。由于学生有了比教材更多的资料,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学生们的结论不仅涵盖了教材上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超越教材内容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说,哥伦布西航,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意义、价值不亚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有的学生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洲际大移民"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美国文化"这样的新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等。三、 合理指导学生探究史料,发散思维,增加课题的深刻性。课外史料特别是文献史料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写史料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观点,具有主观性。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史料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阅读各种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观点和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直接探究,思考分析: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做出来的,可靠性如何?通过在课后思考探究,集体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形成正确深刻的见解主张。总之,现在历史教学之中比以往更重视课外史料的应用,而这些课外史料基本上都是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运用课外史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通过指导学生参阅大量的课外史料,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全面的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性;通过探究史料,对史料的质疑问难,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研究历史的能力。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主要特点 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专业性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实践性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 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