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皖西学院学报是scd吗

发布时间:

皖西学院学报是scd吗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物科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被网友誉为“最美岛上大学”。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32人,在职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 893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92人(其中正高71人),硕、博士教师69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14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249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9部,编写教材60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7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0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获专利63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1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9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星火创咖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及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2018年连续四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2017年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获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皖西学院学报是核心吗

虽然我不知道楼主在说什么,但是我觉得楼主好强大哦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政法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等14个院,46个本科专业和34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艺九大学科门类。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逾39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2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7000万元。200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3月,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省级规划建设单位,2009年9月获批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820人,教职工1038人,专任教师69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07人,其中教授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41人,其中博士4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66篇,出版专著20部,编写教材39部,译著2部,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厅级以上奖励35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3项,横向项目135项,科研经费投入近1600万元。《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与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鼓励广大学子勤学上进,学校采取多种助学、励学和奖学的行动和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奖学金)、助(困难学生补助)、贷(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的助学体系,努力为专升本、考研等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条件,并在省内外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腔热忱育桃李,万点星辉映神州。朝气蓬勃的皖西学院人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文理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有特色、服务地方有成效、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nbs 1 2

皖西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邮编为237012、联系邮箱为。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

皖西学院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合肥仅需24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杭州需3个多小时,到北京、广州需5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71人,在职教职工1065人,专任教师691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76人(其中正高65人),硕、博士教师649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2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92部,编写教材136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36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3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1项。获专利6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6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8个,其中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芬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法国、韩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黑河学院学报是scd

黑河学院学报属于scd。《黑河学院学报》月刊创刚于21年,是由黑河学院主办的的综合性学术干物。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

大学学报的作用

培育高校科研精神。

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

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

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

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皖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是属于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

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截止到2020年11月,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7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7个,校园占地1816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

图书馆纸质馆藏123.69万册,电子图书166.98万册(含年鉴、标准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

院系专业

截至2015年3月,该校设有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皖西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体育学院、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皖西学院政法学院、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教学单位

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我校参与的研究成果“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00多篇左右,其中被各大检索系统收录37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70余部,编写教材近百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59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266项。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厅级以上奖励52项。31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林业厅科技成果鉴定。共获专利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47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芬兰、美国、韩国、爱尔兰、菲律宾、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近三年,派出教师赴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美国索尔里斯大学、美国拿撒勒大学共六个访学团,40余人;派遣学生赴美国、韩国、台湾十余批,接受韩国协成大学选派学生两批。学校秉承“厚德尚能博学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皖西学院重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财务管理、制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法学

省级精品课程:原子物理学、生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抽象代数、民间文学、经济地理学、食物的营养与保健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电路分析及实验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动物科学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实践实训教育基地

安徽省“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源与照明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化学化工实验室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该校建有科技创新平台42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省级研究中心: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霍山石斛研究院、安徽省植物生物技术实训示范中心、校企共建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浩农元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

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精细化工六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改性应用技术中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一体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密成型工艺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电网装备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安市盐肤木研发工程中心、六安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六安市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研究中心、六安市油用牡丹研发工程中心、中药与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康养殖与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工程技术中心等

研究所(中心):皖西文化研究所、寿县楚文化研究中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等

皖西学院地址在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该校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入选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

皖西学院坐落在荣膺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合肥仅需24分钟,到南京、武汉需1个多小时,到长沙、济南、上海、杭州需3个多小时,到北京、广州需5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171人,在职教职工1065人,专任教师691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76人(其中正高65人),硕、博士教师649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7人。皖西学院成立后,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2011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获批为“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6年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系统收录520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92部,编写教材136部。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336项。学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3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31项。获专利66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6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38个,其中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芬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法国、韩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百年皖院苍劲深邃,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皖西学院属于二本。

皖西学院是教育部2000年批准设立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介绍:

学校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校园占地1581亩,总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7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445人,教职工1046人,专任教师806人,教授57人,客座教授39人,副高职称人员215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6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皖西学院

皖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一、教研项目1.主持合肥学院2011年度重大教改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mkjyyb04),在研。2.主持完成合肥学院200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经济学本科课程建设(编号:0640)。3.参与完成十一五国家教学研究项目“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编号:FIB070335-A11-65),排名第三。4.参与完成德国教育科学文化部(BMBF)2009年项目“中德共建具有跨文化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编号:CHW09-118)。5.参与完成合肥学院200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研究和设计(编号:0639),排名第三。二、教研论文与教材1.应用型本科专业认知实习运行模式研究——以合肥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科教文汇,2010,(6).(第一作者)2.双四维: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思想.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独撰)3.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旅游学概论》,副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三、科研项目1.主持完成合肥学院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肥市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编号:06KY008RW)。2.参与完成安徽省2007-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餐饮业研究(编号:AHSKF07-08D63),排名第二。3.参与完成安徽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肥餐饮业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编号:2006SK186),排名第三。4.2009年,参与完成肥东县龙泉山国际养生城规划。四、科研论文1.旅游资源的模糊美分析.学术界,2010,(3).(CSSCI,第一作者)2.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人文地理,2010,(2).(CSSCI,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3.旅游业与餐饮业互动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皖西学院学报,2010,26(2).(第一作者)4.安徽省餐饮业发展战略研究.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第一作者)5.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合肥市为例.皖西学院学报,2008,24(2).(第一作者)6.关于合肥市非公有制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思考——以合肥远东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独撰)7.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旅游学刊,2003,(4).(CSSCI,独撰)五、获奖1.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三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2.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人民政府,2007)3.我最喜爱的优秀旅游院校教师(安徽省旅游局,2007)4.合肥学院2006-2007学年教学质量奖5.合肥学院2008年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6.合肥学院2008年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个人奖)7.合肥学院2007年“三育人”先进个人8.合肥学院2007-2008学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9.合肥学院2009-2010学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0.合肥学院2008-201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