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框架

发布时间:

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框架

论文一般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论文装订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G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其实就是一个依葫芦画瓢,掌握套路,有创新,重复率安全的问题。

这么快速读文章?一脸茫然不知如何想下手? 一脸蒙逼,看了许多文章也无从下手,或者下手了也是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如果是这种,或许你该看看怎么写作的技巧。首先,得大量的下最新的文章看,差不多了,筛选比较感兴趣的热门关键词,然后再挑看得懂的,进行对比阅读和批评阅读。随后,博采众长,集成创新,组合顺通,一句话,搞的一眼就比人家有点新东西出来。然后就是,论证充分性问题,要多用数据说话,多用理论分析案例,宏观逻辑要问题导向。再后,是重复率问题,要注意改重技术的利用,注意三大核心技巧,切且前后顺序,即颠倒顺序,缩减/扩充/同意替换。最后,查重排班,前则注意假报告,免费查稿子的,建议残缺图片和一些内容再查☜,后者,不会,就学,找一个上一届的。

至于怎么快速阅读文找到合适的套路对象,得做到三个标准:读标准处(找目标差距、找出问题)、对比处(对比出问题、创新)、分解处(分析原因,多面对策)

至于为什么要创新,没得创新,开题阶段、答辩阶段都会被卡壳的,这是标配不要问为什么,没得这个东西,说句不好听,你这就是到处拼贴的文章,没得统合,没得创造力。

另外,面对毕业论文头都大了。所以从几篇文章里拼出一篇,大标题下分标题完全引用。都是拼过来的,算抄袭吗?心里有点慌?学生所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抄袭、剽窃行为。对于抄袭的界定标准,可以看看自己百度、或者某乎下。

另外,具体论文怎么写作,怎么架构,可以自己某乎下,比如这个是教你怎么写MBA论文的,套路多,如果规避常见问题,如果写作有新意的东西,如果短平快的搞出东西都有。我能帮助你的就这么多了,后面看自己的了哦。

(1)来自某乎的:MBA论文怎么写

(2)来百度的:MBA论文怎么写

(3)来自某浪的:MBA论文怎么写

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论文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量上的急速增长,并没有促进质上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并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资金、评价机制的功能,构建市场化发展平台,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优秀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 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政府

一、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到本世纪初,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已跻身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数量的增加、以及设施的齐备,为我国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路径的推进,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生产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主旨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生产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教育在量上“粗放型”的增长并没有带动职业教育在质上“集约型”的提高,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尤其是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就业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给“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造成重大的影响。表现为职业教育内部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职业教育内部存在高职院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社会需求职业人才认识不足,对自身发展不能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效性特点与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的矛盾;师资力量素质与职业教育需求不相称;高职院校规范化程度较低,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等问题;职业教育外部环境问题表现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的投入上远落后于普通教育,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肯定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

1.职业教育定位不准确,趋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定位偏失于实效性和应用性,致使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而简单将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归靠普通教育,寻求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定位。普通教育的严格定位应该是以基础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注重理论性的教学和实践,这导致职业教育错位并陷入尴尬境遇:相对于普通教育的优势而望尘莫及,相对于职业教育又缺乏自身特色。这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由此引发的相关性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何定位?基础性、理论性的教育应该占据教学内容的多大比例?学校管理模式如何制定和运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什么标准?以及毕业生就业定位等相关问题。

2.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前瞻性专业设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最终指向于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前瞻性,这往往也是职业教育所面临最困难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设置的专业没有把握市场的需求和教育投入产出周期长的特点,根本无力应对人才市场变化需要。为应对无法适应的市场变化,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普遍性的“大众化”教育方式替代专业化的“(职业)精英化”教育,将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定位在“适应”而不是“对口”上,但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培养失力,面临被普通教育排挤的困境成为必然。从根本而言,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都缺乏市场导向而滞后,这是导致职业教育被动落后的重要原因。

3.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职业教育评估能力的不足。首先,相对而言,职业教育所享受到的国家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远不如普通教育,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社会和投资经营者,由此导致教学设施不齐备、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众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水平。其次,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忽视教育水平和实践培养能力,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再次,在培养和评价培养能力标准和检测手段上,高职院校并没有较为合理和完整的评价检验机制,这使得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标准都不明确,对学生培养的.准确定位出现游离的状态,这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1.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都是游离于教育系统的非主流教育形式,也因此不被政府所重视,在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缓解升学压力的一种措施而进行推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这才使得职业教育正式进入教育系统而日臻成熟,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首先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上,与普通教育相比而言,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其次是政府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远不及对普通教育的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因素而最终阻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根本而言是职业教育自身存在问题的衍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存在着“职业教育是末流的教育,是高收费的教育、是双差生的教育”的误区,虽然在客观评价上有所偏失,但客观现实也不容我们忽视。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纵向维度为例:首先,职业教育的生源大都是经过普通教育筛选后“剩余”的学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划分并确立接受职业教育群体的知识水平能力构成;其次,经过两三年职业教育后的毕业生,并不能在人才市场上顺利就业,相当部分的用人单位并不给予职业教育毕业生充分的肯定,这使得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加之以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职业教育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式。从长远看来,职业教育这种“马太效应”式的弱势地位将存在恶性循环的可能。 "

三、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角色,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是“长时间形成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在市场中获得独具特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能力”。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要以其独特价值性、创新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为特征,在学校运行、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上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运行管理、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坚持办学地方性、社会性的特点,培养实效性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定位应摆脱向普通教育定位趋同,不应该是普通教育的“压缩版”,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摆脱普通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只是讲授为主、偏重学术性和理论性取向,而应以岗位需求为旨趣,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最终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

此外,建立对职业教育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加大社会对职业教育评价因素的参与。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职业教育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应充分介入劳动力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当中都应积极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因素,将其定位为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并以此作为评价职业教育水平能力的最终标准。

2.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也是造成职业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教师队伍存在高学历和低实践能力的状况很容易导致职业教育偏离最终旨趣,而在基础学科和理论上停滞不前,从而减弱学生对技术性和实用性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高职院校普通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许多国家大力倡导“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加拿大为代表的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他们都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能力标准有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制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的“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注重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应面向劳动力市场,摒除理论性强、实用性较弱的专业设置,主动将其让位于普通教育,以从事专门的职业性,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学校应从自身办学特色出发,充分考虑专业发展态势和劳动就业需要,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特长,设置一些具有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尤其应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跟随。专业课程设置上,职业教育应避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相互争夺的矛盾,准确区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向协调,寻找两者间的均衡点。

(二)发挥政府积极功能,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1.提升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撑。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来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此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规划者,而不是实施者,其主要功能是合理引导和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职业教育具体的运作模式,只有让职业教育具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教育人才。

2.调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调整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调整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做到统筹兼顾;在资金投入上,政府应对职业教育投入进行适当倾斜,调整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这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调整职业教育内部资金投入比例,坚持“抓大放小”。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存在急剧膨胀的趋势,整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良莠不齐,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发展是非良性的。以2008年我国1184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例,真正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形成自身品牌的职业院校寥寥无几,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明确的定位,从众现象在高职院校内部盛行,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在针对这些各类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上,应坚持“抓大放小”,政府只有综合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两方面的调整,职业教育才能逐步健全发展,做大做强。

3.健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监督机制,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首先,明确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应从根本上摆脱学科中心模式,走实用性、职业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并在评价、监督机制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吸收社会各个行业的执行评价标准,对职业教育进行综合评估。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合法性。在英国,职业教育主要围绕职业标准来进行,通过培训的学生能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并将证书分为五个等级,由专家在现场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直接确定;在澳大利亚,政府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包”来确定职业教育能力标准,并成立专门的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或者有企业直接根据需要来制定,已有的“培训包”以覆盖了澳大利亚超过90%的行业,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4.搭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的平台。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构建供需平台。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为职业教育的合理、合法性打下群众基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承认和宣传,将会有力地引导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尤其能够改变长期以来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思维惯性,从而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009年,部分省市招考公务员开设部分职位供高中毕业生和职业教育毕业生统一考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职业教育的肯定和宣传,也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关措施值得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国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论文

曾经国内的专家、工作人员从德国等国家考察回国后,大力倡导国内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说德国的制造业发达是因为德国拥有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使之然。之后,国内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似乎还是不那么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错误,上面说是因为德国的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导致了德国制造业的发达,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为什么?德国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为什么会存在?原因是:德国以制造业立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砥柱;制造业要长久生存,必须要不断地研发设计新产品、升级产品,途径是必须要不断地搞技术创新;要制造出新研发设计的、升级的产品,就必须不断地升级和拓展工人的技术工艺水平;那怎么不断地升级和拓展工人的技术工艺水平呢?职业技术培训就应需求而生。所以,制造业的不断创新和升级成就了德国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的成功;反过来,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业的发达,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我们国内的思维认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必然导致制造业的成功;因而单纯的为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而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这必然是无的之为。应该是制造业的不断创新、升级和发展带动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的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体系、制度的完善促进制造业的发达。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支撑

【论文摘要】 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知识、技能和的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促进教育的改革,优化教与学,职业教育更是需要这一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是关系到培养技能人才的战略任务,也关系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对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职业教育的概念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2、职业教育的特点

(1)职业教育的应用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大,经济和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

(2)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即其培养学生的目的偏重于目前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并熟悉其应用。

(3)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即要关注对劳动者要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新课程,将适用性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以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在国外己有近百年的,名称也几经修改。我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电化教育的名称从国外引进,至今也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开始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但随着学科、专业建设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学这个名称也越来越多地为广大专业教师所接受。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一般意义的教育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冠以“现代”二字是为了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相区别,而着重探索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的特色。

2、现代教育的特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与内容: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学生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2)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运用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展性教学,应用教育技术不仅传授知识,更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此外,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

(3)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有卫星、广播、、互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批有技术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仍然是当务之急。

1、可能性

(1)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它要求教师要把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要按照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认真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讲解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来使用教学媒体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学生逐渐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得到正确发挥。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求转变教育思想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职业教育新型教学模式。

(2)技术促进了职业教学方法的变革,提高了教学效率

传统的方法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去获取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教育技术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适应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不仅把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育技术为职业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育技术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课本知识,通过网络还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2、必要性

(1)使用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人面临的不是知识危机,而是本领和技能的危机,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陈旧,使毕业生理论有余,专业技术不足。而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这要校学生要具备在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的高度适应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变通能力大大加强。

(2)使用教育技术来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职业教育多停留在技能培训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它强调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将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推向了极限,为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服务提供了条件。

(3)使用教育技术增强职业教育的操作性

当今世界,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实践性强,强调学用结合,重视把学习成果直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实践和亲自操作的机会。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远程实时技术,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4)使用教育技术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

由于师资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传统职校教育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的学习。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有助于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为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而努力。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技能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技能教学的发展,等等。【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教育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丁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熟练的职业技能外,更应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如何完成中职学校这一培养目标,是每一个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的责任和追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加之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他们眼界较开阔、知识较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同时,中职学生往往是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对于没有进入高中学习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加之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够清晰,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而对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知和认识,造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循循善诱,通过列举历届优秀中职学生的实例、创造条件让学生适当地参与一些工作岗位的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激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热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 二、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国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每年国家都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省、区、市也都分别举办各种专业的技能大赛,并采取了各种有力的奖励措施。例如,山东省日照市从2009年起,其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已形成制度,每年举行一次,比赛的优胜者将被授予“日照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按照有关规定直接晋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得以推荐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而根据福建省高职单招的改革方案,福建省将逐步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通道,扩大中职升高职比例,调整高职单招录取政策,对于技能突出的中职毕业生在录取政策上给予照顾。广西也紧紧抓住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国家高度来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授予获奖者一定的职业鉴定等级。 可见,举办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应紧紧抓住职业技能比赛的契机,鼓励并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技能教学的发展 中职学校应建立与专业设备要求相适应的、永久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总体状况、技术含量应适应企业需要,“量”与“质”都应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为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实训基地是中职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场所,应按照职业工作任务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其具有仿真性的特点。如超市商品销售实训室,设有真实商品、收银机、会计室等,完全按照超市企业对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超市会计、出纳岗位的需要进行设计。实训基地的工位设计和环境营造则按照企业的需要设计,以“小型性一人一位一岗”的工作岗位的特点设置,实训工位与环境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四、完善技能教学机构及其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首先,应在实训基地建立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专业部门领导、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基地的总体管理工作。基地的各个实训室应建立专门性的规章制度并且予以公布以便于监督。各个岗位均应建有岗位责任制,规范基地管理与教学的行为。同时,应在基地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的成员共同组成的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基地的建设、发展、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进行指导。 其次,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的管理应坚持规范操作。应在实训过程中建立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专业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编写专业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和规范的实训教材,制定因材施教的考核办法,并与学生考证结合起来。 五、结合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科性和知识性的教育。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来说,更急迫地需要能够动手操作,能够完成优质产品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的人。而职业教育与学科性和知识性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应得到重视,这也要求每一个中职教师在自身的学识和素质上有所提高。 首先,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应掌握该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能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同时让自己和学生的技能适应当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参与到实践中去,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学习和演练,并将实践操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 摒 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的部分,运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会计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且涉及的`知识量较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一旦进人工作岗位,也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在学校掌握操作技能,并且与企业的实践操作达到零距离的接轨,在会计教学基础期应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单据,如发票、借款单、人库单、报销单等,并用实际工作中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账;在会计教学的巩固期,则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衔接起来,利用企业一个经营周期的业务进行完整的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注重每一个实际工作岗位不同的职责和操作规范要求,分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练习,同时根据会计软件的普及应用,在实训中既进行手工的账务处理,又进行会计软件的应用和处理。这样,可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管实际工作条件如何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操作。

【论文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量上的急速增长,并没有促进质上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并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资金、评价机制的功能,构建市场化发展平台,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优秀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 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政府

一、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到本世纪初,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已跻身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数量的增加、以及设施的齐备,为我国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路径的推进,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生产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主旨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生产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教育在量上“粗放型”的增长并没有带动职业教育在质上“集约型”的提高,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尤其是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就业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给“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造成重大的影响。表现为职业教育内部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职业教育内部存在高职院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社会需求职业人才认识不足,对自身发展不能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实效性特点与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的矛盾;师资力量素质与职业教育需求不相称;高职院校规范化程度较低,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等问题;职业教育外部环境问题表现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的投入上远落后于普通教育,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肯定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

1.职业教育定位不准确,趋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定位偏失于实效性和应用性,致使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而简单将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归靠普通教育,寻求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定位。普通教育的严格定位应该是以基础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注重理论性的教学和实践,这导致职业教育错位并陷入尴尬境遇:相对于普通教育的优势而望尘莫及,相对于职业教育又缺乏自身特色。这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由此引发的相关性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何定位?基础性、理论性的教育应该占据教学内容的多大比例?学校管理模式如何制定和运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什么标准?以及毕业生就业定位等相关问题。

2.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前瞻性专业设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最终指向于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前瞻性,这往往也是职业教育所面临最困难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设置的专业没有把握市场的需求和教育投入产出周期长的特点,根本无力应对人才市场变化需要。为应对无法适应的市场变化,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普遍性的“大众化”教育方式替代专业化的“(职业)精英化”教育,将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定位在“适应”而不是“对口”上,但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培养失力,面临被普通教育排挤的困境成为必然。从根本而言,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都缺乏市场导向而滞后,这是导致职业教育被动落后的重要原因。

3.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职业教育自身培养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职业教育评估能力的不足。首先,相对而言,职业教育所享受到的国家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远不如普通教育,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社会和投资经营者,由此导致教学设施不齐备、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众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水平。其次,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忽视教育水平和实践培养能力,严重影响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再次,在培养和评价培养能力标准和检测手段上,高职院校并没有较为合理和完整的评价检验机制,这使得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标准都不明确,对学生培养的.准确定位出现游离的状态,这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1.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都是游离于教育系统的非主流教育形式,也因此不被政府所重视,在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缓解升学压力的一种措施而进行推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这才使得职业教育正式进入教育系统而日臻成熟,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首先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上,与普通教育相比而言,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其次是政府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远不及对普通教育的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限制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因素而最终阻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根本而言是职业教育自身存在问题的衍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存在着“职业教育是末流的教育,是高收费的教育、是双差生的教育”的误区,虽然在客观评价上有所偏失,但客观现实也不容我们忽视。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纵向维度为例:首先,职业教育的生源大都是经过普通教育筛选后“剩余”的学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划分并确立接受职业教育群体的知识水平能力构成;其次,经过两三年职业教育后的毕业生,并不能在人才市场上顺利就业,相当部分的用人单位并不给予职业教育毕业生充分的肯定,这使得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加之以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职业教育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式。从长远看来,职业教育这种“马太效应”式的弱势地位将存在恶性循环的可能。 "

三、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角色,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核心竞争力是“长时间形成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在市场中获得独具特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能力”。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要以其独特价值性、创新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为特征,在学校运行、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上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1.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运行管理、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坚持办学地方性、社会性的特点,培养实效性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定位应摆脱向普通教育定位趋同,不应该是普通教育的“压缩版”,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摆脱普通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只是讲授为主、偏重学术性和理论性取向,而应以岗位需求为旨趣,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最终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

此外,建立对职业教育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加大社会对职业教育评价因素的参与。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职业教育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应充分介入劳动力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当中都应积极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因素,将其定位为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并以此作为评价职业教育水平能力的最终标准。

2.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也是造成职业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教师队伍存在高学历和低实践能力的状况很容易导致职业教育偏离最终旨趣,而在基础学科和理论上停滞不前,从而减弱学生对技术性和实用性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高职院校普通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许多国家大力倡导“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加拿大为代表的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他们都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能力标准有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制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的“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注重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应面向劳动力市场,摒除理论性强、实用性较弱的专业设置,主动将其让位于普通教育,以从事专门的职业性,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学校应从自身办学特色出发,充分考虑专业发展态势和劳动就业需要,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特长,设置一些具有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尤其应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跟随。专业课程设置上,职业教育应避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相互争夺的矛盾,准确区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向协调,寻找两者间的均衡点。

(二)发挥政府积极功能,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1.提升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撑。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来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此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规划者,而不是实施者,其主要功能是合理引导和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职业教育具体的运作模式,只有让职业教育具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教育人才。

2.调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调整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调整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做到统筹兼顾;在资金投入上,政府应对职业教育投入进行适当倾斜,调整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这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调整职业教育内部资金投入比例,坚持“抓大放小”。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存在急剧膨胀的趋势,整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良莠不齐,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发展是非良性的。以2008年我国1184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例,真正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形成自身品牌的职业院校寥寥无几,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明确的定位,从众现象在高职院校内部盛行,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在针对这些各类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上,应坚持“抓大放小”,政府只有综合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两方面的调整,职业教育才能逐步健全发展,做大做强。

3.健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监督机制,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首先,明确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应从根本上摆脱学科中心模式,走实用性、职业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并在评价、监督机制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吸收社会各个行业的执行评价标准,对职业教育进行综合评估。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合法性。在英国,职业教育主要围绕职业标准来进行,通过培训的学生能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并将证书分为五个等级,由专家在现场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直接确定;在澳大利亚,政府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包”来确定职业教育能力标准,并成立专门的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或者有企业直接根据需要来制定,已有的“培训包”以覆盖了澳大利亚超过90%的行业,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4.搭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的平台。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为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构建供需平台。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为职业教育的合理、合法性打下群众基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承认和宣传,将会有力地引导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尤其能够改变长期以来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思维惯性,从而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009年,部分省市招考公务员开设部分职位供高中毕业生和职业教育毕业生统一考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职业教育的肯定和宣传,也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关措施值得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教育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的框架

。。。果然也是南财的,我打算就当目录来写了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1)题目题目必须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2)前言前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3)方法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4)结果简明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5)讨论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一篇正规的教学论文的格式要求有哪些呢?论文的创作格式要求有:教育论文一般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这几个部分进行描述。

标题是文章的总题目,透过它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标题可以在文章写作之前拟出,也可以在文章写成之后确定,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是颇需斟酌的。

摘要较长的文章一般附有摘要,摘要刊登在正文之前的,称为“内容摘要”摘要不是原文的解释,而是原文的浓缩。它应该传达原文的主要信息,写作要求完整、准确和简洁,要自成一体。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的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6个为宜。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引论、导论、绪论或序论。它的作用是向读者初步介绍文章内容。短篇文章通常在本文前用简洁的语言略述总纲,较长的文章则辟有专章,加以阐述。

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正文的写作规律有:1、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正文的写作规律有:论述方式。论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科学研究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的各方面作综合的论述;另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按照研究实际,划分几个阶段,对各阶段依次进行论述。两种论述方式各有特点,前一种综合归纳性较强,能够突出文章的主要论点;后种更忠实于科研实际,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不要是实际科研过程的机械的、刻板的复述,而应是作者经过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产物。2、论述内容。文章的论述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二是实践的。理论的阐释侧重逻辑推理,实践的阐述着重过程的描述。但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理论来源于实践,需要实践的验证;实践要上升为理论,才能成为科学。科学的实践,无论是观察、调查、实验,还是查阅文献,最后都要得出科学的结论。结论结论是全篇文章的总结。作结论应注意的是,结论不是重复叙述本文中的研究成果,而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科学的结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