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圆的没有最西边的说法,你可以问欧洲大陆的最西边城市,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等等。
实际上地球是圆的,从任何地方来看,没有严格的东西边界。理论上从世界地图来看,如果以中国为中心,世界上最西边的国家是佛得角。佛得角位于非洲最西部,是一个群岛国家,国土面积4000平方千米,人口约54万。中国于1976年与佛得角建立外交关系。
全球最没有隐私的国家是萨摩亚。
萨摩亚是一个由数个海岛组成的国家,当地属于热带气候,温度较高。当地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人们对这里也是充满了好奇,在旅游业方面自然也有所建树。其中令游客较为惊讶的是这里男女之间并没有隐私。
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房子很有特色,仅有房子的框架,房顶用来遮阳挡雨,但是却没有墙。这在外人看来十分的不理解,没有墙的房子甚至在我国只能称之为是亭子,但是在这里却是有更多的实际应用,广泛的用来居住,所以这里的隐私性很不好。
萨摩亚简介
萨摩亚原名西萨摩亚,位于太平洋南部,萨摩亚群岛西部,由乌波卢、萨瓦伊两个主岛和附近的马诺诺、阿波利马、努乌泰雷、努乌卢瓦、纳木瓦、法努瓦塔普、努乌萨菲埃、努乌洛帕等八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2934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丛林覆盖。
萨摩亚属热带雨林气候。5至10月为旱季,11至4月为雨季。年均气温28℃,年均降水量2000至3500毫米。首都阿皮亚为全国唯一的城市。全国分为11个行政区,其中乌波卢岛5个,萨瓦伊岛6个,其余小岛都划归乌波卢岛。截至2022年6月,萨摩亚人口19.7万。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萨摩亚
萨摩亚原名“西萨摩亚”,为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心,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1962年独立,1977年7月更名为“萨摩亚独立国”。它位于太平洋南部,萨摩亚群岛西部,由萨瓦伊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七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293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丛林所覆盖,属热带雨林气候。萨摩亚人口约17万4千,90%为萨摩亚人,属波利尼西亚人种,皮肤为浅棕色,体较胖,性格敦厚,语言为萨语和英语。萨摩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椰子、可可、面包果、香蕉。工业有小型轻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也是萨摩亚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能问出这种问题,想必你只是一个本科生。。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没必要讲求创新性 不全面抄袭,语句通顺,有点总结性质的即可。论文最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学养水平相吻合。 如果你对中西比较文艺理论有兴趣 本人建议你写“《文心雕龙》之隐秀论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比较研究”,先找出隐秀的内涵与特点,再将其与“间离效果”理论比较异同,即可。 参考书目: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版本;马大康《审美乌托邦--文艺美学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 如果是对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感兴趣且有一定功底,那可以选择当代的文论家如茅盾、周扬、王元化等等的文艺理论思想做一研究,或者研究某段时间的文学思潮,如《文革文学风格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寻根文学探源》等等,也可以研究解甚至还可以剑走偏锋,比如研究一些女性作家的婚恋及其创作的关联,如《丁玲文学创作特征与其婚恋关系探源》 甚至还可以直接评论文学理论著作之优缺点,比如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缺点很多。。可以仔细阅读,写一篇毕业论文《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综述》,呵呵 如果你对传统文学理论感兴趣,你可以选择写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某个小方面或某个小文论家,大文论家是没必要研究的了,没有置喙的余地了。可以试试写《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生态文艺学》、或者直接选择一个小家的文学理论研究,比如《王十朋文气理论研究》,也可以写中国文论史上一个术语的源流,比如说《意境论》、《“神与物游”刍议》、《“文如其人”臆说》 如果你对西方文艺理论有一定的涉猎,那我建议你写《萨义德流散诗学研究》,参考书目:萨义德《东方学》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或者《米兰昆德拉小说理论研究》,参考书目: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题目做不尽,关键是自己的学术眼光及找资料的能力。楼主做论文必须去中国期刊网下一批相关课题的论文来参考,综合论述、再提点自己的意见即可。 如有问题,可致信
提供个范文给你参考,希望对你有用(因篇幅的关系,其详细内容在参考资料里。)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状况的反思一、研究内容对逝去如斯的历史遗迹,需要重新定位。1、叠加--"再生"历史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研究什么?历史回收站是垃圾处理场还是知识精品廊?我们必须反思知识体系本身。历史学就其内容而言可分为原生形态的历史与次生形态的历史,这其中,治史者本身感情的注入、认同标准起了很大作用。毕竟,历史记忆是按照一种历史积淀的标准(直感记录)和当下需要的价值来选择的。金克木在《秦汉历史数学》一文中说:"历史确实是数学,虽是人所创造,但不知道人的感情爱憎和道德善恶,只按照自己的隐秘公式运行。"[1]这里说的是原滋原味的原生历史。但是,展现在我们治史者眼前的往往不是原生的,而是后生的--膨胀性历史。鲁迅在《华盖集o忽然想起》中指出: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萨义德提出了"理论旅行"假说:一种理论在其流行之中形成的潮流,可以使文化、知识得以滋润,也会变异。近代历史被摆在现代屠案、祭坛上,任人宰割,近代的人们被当代史学导演们强行套上了与之身份不符的现代文化衫。历史衍化为滑稽的历史、意念中的历史--不真实的历史,臆言--狗尾续貂,历史产生了分泌物--病料,连词语也被意识形态化了。这其中,意识架构、文化定势--解读的参照系、实用层面的效验--意识转换的关键等都起着作用,它们是史学中那"看不见的手"--上帝之手。信史难求,假史化为信史时,错误就渐渐地生出美丽。治史者成了化妆师。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内容就是经过一道道程序制作出来的。如琦善,先是宰辅大臣,接着变成奸臣,而后是卖国贼;洪仁玕,先是外国侵略者代理人,再是大英雄(气节上),后是改革家;又如缠足,先论美丑,依次论的是卫生话语、国运、祸水论。历史就是如此的叠加。历史上存在有当事人都不知道但却实实在在的内容,如赵州桥所蕴含的拱桥力学原理、天坛回音壁所蕴含的声学原理,等等。阐述这些问题时,千万要小心,一不注意就衍化、生成人为历史。传统封建思想严重的洪秀全,身上却挂满了反封建的花环。自发也同时化为自觉。治史者不是在描述历史,而是在创造历史。治史者也是人民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有"权利"创造历史,因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所以,他们可以放大缠足时的呻吟,抹去放足时的呻吟。凭心而论,鸦片战争的影响有没有被过于放大?历史本来没有谜,谜乃后人的创造。中国历史是双层的,官方层面与民间层面,二者之间的界限的模糊,演化为由个性化描述向集体狂欢的过渡,历史正是对这种集体狂欢的积淀成记忆--集体记忆。一切历史之所以都是当代史,一代人之所以有一代人的史学,是基于价值观念的差异,而思想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观念史,这使得思想史有一些代相叠加的积淀,而渐渐衍化为历史,其中一部分化为学术史,一部分溶入历史本身。对当下性影响的强调,使得今天看来大逆不道,可能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不能需要什么就在历史上找些什么,全然不顾当时人话语的语境。哥伦布想去印度,结果却发现了美洲,历史跟他开了个玩笑,历史研究又何尝不是常常如是啊!治史者之所以常常犯错误,是因为他们常常企图驾驭历史。我们需要反璞归真,重建史实,需要了解历史的底色、对比色……正如福柯在疯癫史研究中说:有必要试着追溯历史上疯癫发展历程的开端,在没有经过皴染和涂抹的历史时间中重走一趟,再度确定眼中之历史。2、盲点--尘封的历史近代中国的脚步太过匆忙,史学研究也随之浮光掠影,着意于表态的廓清层次--显性历史,从而留下了太多的空白--盲点,即历史记忆的缺失--忘却的历史、历史背后的历史。潜规则--体制外运作,潜藏在被历史遗忘的角落。感情记忆,即史学研究中的情感因素,它的丧失使得历史失掉了紧张和复杂,变成了可以由统计学替代的死知识。中国近代史的主体是什么?不是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而是中国历史自身的发展。鸦片战争像一把锋利的刀,但抽刀断水水更流,割不断有着数千年文化的中国历史。西学的影响极其有限,更多的是传统的正负面影响的交织。如张之洞,人们往往关注他的中体西用,而忽略了他的通经致用,死守底线。对复杂人物的诠释,单纯从西方影响一面来看,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如洪秀全,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他理解么?传统社会伴有相契合(暗合)的文化,历史进入近代后传统的破坏伴随而来的是外来方法,水土不服。西学内化,谈何容易。爱国是近代一个核心观念,但是,近代国人的国家观念的原生形态究竟如何?人们关注的是反缠足运动,而对妇女放足后的心理落差等却几乎无人问津。制度与观念之间有一个先后,这是差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了人的观念与现行法治的冲突。理论上的"好现象"到了实践中却使人无法叫好,法律制订者的意愿与法律实际所产生的影响总是南辕北辙。但是,人们往往只是关注良好愿望,予以理论层次的肯定,而忽视实践层面上的结果。审美观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其水下那支撑这种观念的社会交往体制和社会方式,当然更为广阔深厚。审美与健康的关联次于与经济、政治的关联,如在20世纪初西欧人以胖为美,而今则以瘦、黑为美,以凸现个人为美,即为一例。诉诸"性理名教",往往导致忽略"事实真情"与细节,及其中包含的启迪与意义。道德一旦上升到批判层面,细节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至于细节中所蕴涵的信息、教训更是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物。近代以前中国为什么没有大部头的人物传记?为什么没有影响大的女哲学家?实际中先有社会史,后有社会学,而学科的形成却是先有社会学而后有社会史,这是为什么?儿童史,贫苦文化、地主文化,更是无人问津。近代自由分积极的自由与消极的自由,内在的自由要求与外在的自由空间。但这只是荒野上开放的寂寞的自由之花,无声无息,无人喝彩。我们总是说工人+农民是天然联盟,事实上绅+商也是天然联盟。四民之首+四民之殿。士农工商被分解为士+商和农+工,近代社会被简单化了。现今学者注重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90年代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但对80年代则重视不足,仅有的关注也只是西南少数中法战争史研究者。从研究商人的角度不可不重视80年代。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早期维新扶持的是政商,80年代则出售国有企业。日本成功了,成功就成功在80年代。清政府错过了对民族、国家甚而自身统治都十分有利的绝佳时机,我国也因此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太多太多的盲点,太多太多的遗珠……是史学的魅力使以至此么?不是,是情感使然。历史就像墓地一样,一进入就会动情,理性在墓地永远没有立足之地,不论你是唯物主义者与否。我们需要在现实的爱、恨与超脱的心中寻找一种恬淡,追求中性认识,以深入到历史的深处、阴影、黑幕里,减少盲点。当然,尽管历史研究排斥感情的羼入,强调冷静、客观,但人又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还很丰富呢),再加以最最基本之民族、国家感情等,要做到理智,又谈何容易?正如简又文所说:我之成为太平天国之热烈同情者,正因为其是民族革命大运动。这是一把充满矛盾的双刃剑。3、下层史学--需要打捞的历史目前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生地、熟地之分,以时间断划则是,熟地: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次生熟地: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半生半熟地:中法、中日战争,生地:北洋军阀。现今治史者喜欢生地,冷淡了熟地。熟地需要精耕细作,生地则尽管需要付出开辟莘莱的艰辛,但粗放式的劳动也可能有收获。熟地研究者人数减少是正常的,一哄而上才是不正常的。近代史还有多少生荒地呢?在哪?史学界有一种说法:80年代结束后,社会思潮有一种虚无颓废的失败主义氛围,正在寻求向下突破。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史学走向中的下层取向呢?应该说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流行的是精英史学,它占据着主流史学的地位。治史者喜欢研究少数,不喜欢研究多数,喜欢研究另类,不喜欢研究同类。但问题是: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是民众还是精英?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更多的是纤细的小手,还是布满老茧的大手?精英史学的危害太深、太大了,其结果是:思想史成为智者的历史,成了思想家的历史--心智史(intellectual history),人们心中预存一个对思想历史的价值判断尺度--进化谱系,二三流的思想家大多忽略不计,如酱缸般腌制标本,思想家成为孤独的受难图像,而民间思想--思想史上的黑洞被视如粪土,民众被边缘化了,是游荡无依的孤魂野鬼,只有在反抗斗争中才身影偶闪;文化史更是精英史;英雄史观就像一不招即来、挥之不去的幽灵;幽深难测恰可对应现实研究中的浅薄与苍白的民间话语,却无人问津,散落漂流于真空之中;宏大叙事掩饰了历史多种可能性,历史仿佛光荣榜,宁缺毋滥;错置历史,时空倒错,地方性知识--普遍知识匮乏;后设的价值支配着选择,这也决定了那些是凸显的焦点,那些是含糊的背景。打捞历史……其实,不仅精英、经典需要思想史浓墨重彩地书写,很多没有思想亮色的芸芸众生,他们那似可模糊的一片灰云也值得人们深深思考,着力描绘。也就是说,思想史既应写凸显者,也应写蛰伏者,既要书变异者,又要书"绵延"者,既要关注主流文化,又要关注边缘性文化,既要重视精英文化,又要重视民间性文化。美人永远需要小丑,英雄永远需要民众,也离不开民众。贬低"低"层次民众意识,不公平。乡土社会仿佛不同生态中的物种,"普同性分类"(universal catalogue)需要修正,简单国家动员的乡土化演绎或许不足彻底解决地方性问题。民间史学可以打破朝代的断划,与民众的目光相遇,将置身于神郎与紫色的云雾之间。潮起潮落,新词常堪唱新曲;斗转星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历史旮旯里的人与事,远比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更能让我们明了历史的真义。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忽略形而下乃历史的遗憾。毕竟,历史是万民与自然合力造就,而英雄却是平民的鸦片。历史描述显然需要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轻其所当轻,重其所当重。有人认为晚清史研究得差不多了,也是建立在精英史学僵直范式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讲,研究视野的下移是深化的标志,如商会研究由沪、津、苏州而潍县、高阳、无锡等。目前史学界有一种倾向,即从帝王将相的谱牒向集体的人群复归,如平民史学、大众史学、街头文化、乡土文化,一言以蔽之,即草根文化(grass-roots culture),强调的是受众、回路。赵世瑜提倡"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杜赞奇(prasenjit duara)主张底层研究(subaltern studies),以及黄仁宇书写《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一个所谓的没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都是抛开快底层半拍的精英圈,而去关注民生,将交错盘桓的下层或"不重要时期"纳入视野。当然,史学走向下层也伴生出其它一些问题:碎化、抽象……80年代以来史学的进步是以领域的变化来推动的,其表征是新辟领域如文化史、社会史、商会史等。1981年刘大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处突破》一文,拉开了近代史研究内容外延的序幕。历史趋于精细化,对历史演变历程的非实质性把握,追求冷僻、猎奇猎艳等碎化现象叠现,史学的边际效益很差。作为对年鉴学派总体史特点的背叛的历史的碎化,易于导向历史的不可知,就像把握图画,过于着意于细节,会使人们无所适从。如果思想派系的归属--分家是将历史简单化了,那么历史该如何抽象呢?模糊史学的引出,说明历史宜粗不宜细。二、理论问题理论问题是当今史学研究中的软肋,惟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引进了西方理论,但向西方学习,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就连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李泽厚,除了留下所谓的历史本体论--发展了的历史唯物论之外,又有什么?其他冒称先锋、前卫与新潮者,更是不值一提。1、理论霸权--铁律问:史学就是史料学么?一个乏味的问题。答:史学研究不是或不仅仅是一味的史料罗列。也是一个乏味的的答案。之所以乏味,是因为不该是问题,这真是一则现代童话,无骨的苍白。一抹抛送给西下斜阳的叹息,又如废墟中的挽歌,美则美矣,但几多感慨,又有谁知?理论形构,理论导引主义、多元主义,万万不可慢忽。新的历史观念是史学突破的前提、热点,历史学如若失去其理论内生机制,它就将失却除形式之外的一切,正所谓外强中干,败絮其中。基础理论的匮乏,使人们在面对一堆资料时看不出问题,看不深问题,说不出所以然。对理论狭隘地、实用主义地利用,而不是系统全面地理解,难有好的结果。罗尔纲在1944年用考据方法将太平天国革命背景归纳为六点:人口压迫、豪富兼并、耶稣教与鸦片、灾荒、政治隳废、民族思想和会党等,但这些因素在唯物史观支配下就被淡化了,剩下的只是阶级斗争。罗尔纲后来之所以发现曾国藩攻下天京后上折诬称太平天国火烧天京,是从地主阶级欺性、贪婪性出发,而不相信曾国藩的虚报的。过去如此,现在呢?20世纪是唯物史观的世纪,对之,我们在宣扬、歌颂之余,似乎忽视了其背后的原因;在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方面,最大缺憾是将理论教条化,将历史简约化、公式化了。意识形态的潮起潮落,造就了正统主流史学的单一模式,其结果是学术界盛行三种霸权:理论霸权、学术霸权、政治霸权,这是一种反历史现象,是思想失范。毕竟,天下理论不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种。我们经常引用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推崇,来证明我们引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必然,其实,这恰恰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国外的理论多元化与大陆理论的相形之下的单一指导。史学理论不要怕杂,如似生物界,杂了才能产生新品种!海派文化之所以得以形成,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异化,也是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改良、革命,一加上"主义"二字就不对了。采用海外新理论、新方法(寒天得裘、雪中送炭式的)是不是一定会与马克思主义绝然对立?是不是一定以贬斥马克思主义为结果?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经典理论,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有没有可兼容性?从哲学意义上讲,历史学有没有无待验证的前提、观点?历史发展只有一个方向的历史哲学已经过时,又有什么是永恒神圣的铁律--终极理论?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没有公式、定律。问:我可否化约理论?一个梦中的问题。答:不行,绝对。不是一个梦中的答案。2、范式--看不见的手范式=范型=常规范畴,亦即规范(paradigm),涉及的是普适性问题。试举例:范式之一:商品经济发展导向资本主义。范式之二:中国封建社会土地高度集中。事实上是正态分布。范式之三:地租剥削引发农村矛盾激化。是工商业还是地租剥削引发农村矛盾激化?是前者。范式之四:商品经济与小农经济的不相容。范式之五:农民落后、愚昧。西奥多o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认为,农民作为经济人比起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来一点都不逊色。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概念:理性小农(the rational peasant)。范式之六:西方至上的冲击回应模式。其表现之一就是:现代化就是西化,这是现代化理论的最大弊端。西方化--一个太糟糕的趋向。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探讨了28种文明,任何一种衰落均源于内部原因。现在流行的已经不再是黑格尔的西方中心论而是斯宾格勒、汤因比的生命周期文明观。世界中心是外在的阿基米德点,处于各地区横向整合的各个节点上。范式之七:对我国早期现代化(early modernities)基础人们的认识往往是落后,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经济学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运用实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1700年,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相等。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的4倍。[2]据政治学家肯尼迪(paul kennedy)在80年代的估计,175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8.2倍,英国的17.3倍。到183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5.7倍,英国的3倍。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工业产值才刚刚赶上中国,而法国的工业产值只是中国的40%。[3]世界史学家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也认为,19世纪初期中国经济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处于中心地位。[4]范式之八:发展进化阶段划分。可不可以有一些别的什么表示?如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黑铁时代?这种划分虽可商榷,但尝试是可取的。范式之九:赋予传统以保守的特质,其反证就是天人合一。其实传统应该是动态的传统,无固化传统。传统无恒定内核,要憧憬其复兴。……范式的制约在于无形之中,它作为多种模式(包括对立模式)的共同支点,不仅导引人们去做什么,想什么,更在于不做什么,不想什么。这叫缘生性纽带(primordial ties)。范式的关键在于我们长期以来未予以正视、自然而然中渐积而成的偏见,读这种"规律性"铸就的历史容易造成某种阅读惯性和思维惰性,这样,许多习以为常的成见就渐渐隐藏于当然之中。人们不会去证伪传统范式,而只是停留在经验层次上。范式在昭彰了一部分历史的同时,也淹没、遗弃了另一部分历史。此外,范式还隐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基于长期以来男女关系的不平等,而视自然的两性分工为男尊女卑,女权主义滥觞,要想女权而不主义,何等艰难?忽视妇女固有特征,鼓吹妇女解放,消灭女性特征的妇女解放运动,并不足取。以鸦片战争为上限暗含有中方被动、落后,西方主动、先进等价值判断预设在里面,遂引起诸多不满,主宰了近代史的研究。有些名词如买办、科举(被妖魔化)等就暗含(暗示性方式)有否定价值判断。有些范式还导致史学研究中陷入矛盾性误区:现实中的改革(亦即改良)与史学研究中的鼓吹革命。近代被肯定的人物,大都主张西学,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被肯定也是因为西学,只要主张西学就一定被肯定,可以说,西学是近代激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但西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媚外,联系到现实中需要加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人们陷入深深的文化亡种的忧虑,使得历史与现实的反差突现。一方面认为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已经落伍,但又认为坚持抵抗可获得胜利;一方面清政府昧于世界大势,无力挽回颓势,而同时又肯定林则徐代表正确方向,只要坚定实施,中国就有希望。清末铁路国有问题,多认为伤害了商人利益,但铁路国有政策应予肯定,这是一个矛盾。论及一战黄金期形成的原因,多强调外在市场因素,而为贬低袁世凯政府,不提内生机制,这样,外因超越内因,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对于二次革命中上海商人对革命的抵制态度,人们评价是政治关怀如一:追求一个能够发展实业的环境和保护民生的政府,但却否定袁世凯政府的资产阶级性质。……应该承认,现今模式化评价体系渐被打破,旧的规范在动摇,发生危机,乃至崩溃,但新的规范只是处于酝酿状态。现在是产生新规范的时候,新规范的产生是史学进步的标识。史学思维为传统范式或明或暗左右着,我们现在需要怀疑乃至于打破的是毋庸质疑的东西。那么,如何突破范式?第一,史学要从习以为常处突破;第二,挑战成见;第三,外推设限,注入新思想,提供新范式。这是以毒攻毒,还是桃代李僵?3、非此即彼--二元对应模式二元对应模式亦即两橛模式,它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类似摩尼教式的世界观,乃价值判断标准上的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是简单的二分法。学界长期存在的重要二元对应模式如下:中--西、现代--传统、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进步--落后、善--恶、忠--奸、历时性--共时性等,其中单单西方--其他(the west and the rest)体系就包括西方=现代--东方=传统、西方民族--非西方部落、西方宗教--非西方迷信、西方资本主义--非西方小商品生产、西方技术--非西方手艺、西方进步--非西方的停滞等等。后文革时期学术界有一个由政治型史学--学术型史学的转型,其表征即由关注郭沫若--关注陈寅恪的过渡。之所以如此,就是基于对过去将二者对立起来,贬低陈寅恪为代表的这些非马克思主义史家的不满。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基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主要研究方法的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其总体成绩超不过主要以传统方法治学的陈寅恪、吕思勉、陈垣、钱穆等。历史学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应该是最科学的,但事实呢?关注对象的变化,就表面看这体现了进步,但实质上仍没跳出二元对应模式: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论述模式。其所建立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评价体系,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新的二元对立模式,评价标准多了,但实质一样:否定。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反马克思主义、甚至反对中国共产党的学术人或学术流派,我们是不是否定的太多了?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将之踩在脚底?他们究竟有无可取之处?现今史学工作者应该学会在唯物史观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其二,历史由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跳跃都是不成熟的表现,都是范式的僵化,是缺乏理性,掩饰着历史的苍白。对于"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的,不可用优、劣来界定。价值判断标准的非此即彼,实则亦此亦彼。就像缠足不意味着传统,放足也不意味着现代一样。所谓有此无彼的对立现象却处于共生状态,这不是悖论(paradoxs)。比如传统--现代,其实应该是在消解传统的同时又重建传统,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状态。在后传统社会(post-traditional society)的今天,传统仍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时空中延续和变异的,存活于现代,连接着过去,同时也包蕴着未来。而对立是范式。再则就是第三种可能,如偶然性与必然性问题,除了历史的偶合被理解成了历史的必然或相反两种之外,还有或然性。非此即彼的二元对应模式的因果之箭,是由系统射向部分,而不是从部分射向系统。如此的来回腾挪,头破血流,四顾茫然。三、研究者素质问题论及当前治史者的素质问题,一言以蔽之,即为滞后。1、 视野--狭隘历史是以时间为主轴的,视野的放宽、视距的拉长会给人以新的启迪。大视野、大眼光是治史者所孜孜以求、积极倡导的,小处着手是以大处着眼为前提的。正所谓:中外双钩于笔下,古今一冶于胸中。目前治史者最大的问题是受前苏联史学模式的影响,视野不开阔,边界意识、自恋情结、恋地情结(topophilia)、我群(myself-group)与他群(other-group)之分泛滥成灾,内向型(introversive)思维倾向十分明显,缺乏反思型(reflexivity)的开放理念。近代史研究者对17、18世纪历史缺乏兴趣和起码的知识积累,要知道明清时期是渐变,而近代是剧变。鸦片战争就像一条楚河汉界,横于前近代与近代之间,许多人终生未能逾越,甚而连想也不想了。圈地(enchsure),各人有自己的圈地,其实这是庸人自圈,作茧自缚,坐井观天。不懂军事学的,在研究着军事史,而懂军事学的,却又不熟悉历史。
兰波是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地域一季》是他著名的散文诗.回答者好YEYE怎么把他说成中国人了.. = =
前轮向后,后轮向前从动轮和驱动轮在行驶的时候受到的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样,从动轮受到的推力作用在轮子的轴线上,力的作用效果使轮子平动,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轮子就在地面上滑动,和地面接触的点相对于地面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所以如果地面粗糙,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而且由于力的方向不通过轴心,所以拉动轮子转动驱动轮的轴由于驱动齿轮结构,驱动时受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轮子转动,和地面接触的点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轮子就会在原地打滑,如果地面粗糙,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前的。简单的说就像人的行走,奔跑用钉子鞋一样有向后“耙地”,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向前。最好分析的时候准备地排车轱辘,玩具四驱车结合实验最好! baidu搜索的解释:自行车与汽车相类似,当后轮吃到动力--自行车是用脚蹬踏脚板,汽车是靠发动机传来的动力,使后轮向前进方向转动,它们的轮子在与地面的接触处,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方向是向后的,这样一来,地面对车轮产生了一个阻碍车轮向后滑动的而方向向前的摩察力,正因为有了这个摩察力,才使得自行车也好,汽车也好能够前进,如果你把车子的后轮填高让它离开地面,你用再大的劲去蹬踏板,后轮转得再欢,车子也不会前进半步,所以后轮受到的方向向前的摩擦力其实质是驱动车子前进的动力;那么前轮的情况如何呢?设想把前轮,用刹车制动,即不让它转,这样由于车身前进,它将跟车身一起向前滑动,于是前轮跟地面的接触点相对地面有向前滑动的趋势,这样的话,地面对前轮产生了一个阻碍车轮向前滑动的方向向后的摩擦力,也正因为前轮受到方向向后的摩擦力,所以前轮才转动了起来。再有,一旦后轮的动力切除,后轮的情况变得跟前轮的情况一样,所受的摩擦力方向马上变成了向后,对这一点也应引起注意。当被问起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前后两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时,有同学回答说两轮方向一致,且都向前,因为前后两轮转动方向一致,所以地面给它们的摩擦力都向前。此话乍说觉得有道理,可实际分析起来却并非如此。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产生于相互接触的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且阻碍物体的这种相对运动。要使车轮与地面产生相对运动,首先必须有力作用在车轮上,这个力即脚施于踏板的力。正是由于这个力作用才使后轮逆时针转动,此时后轮与地面间产生相对运动,而摩擦力就是阻碍这种运动的。因此,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那么,前轮的情况怎样呢?不难看出,前轮是受后轮驱动才有向前运动的趋势的,正因为如此,地面才给前轮向后的摩擦力,由此可见,两轮受到摩擦力方向不同, 人们将后轮称为主动轮,将前轮称为从动轮。当被问起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前后两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时,有同学回答说两轮方向一致,且都向前,因为前后两轮转动方向一致,所以地面给它们的摩擦力都向前。此话乍说觉得有道理,可实际分析起来却并非如此。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产生于相互接触的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且阻碍物体的这种相对运动。要使车轮与地面产生相对运动,首先必须有力作用在车轮上,这个力即脚施于踏板的力。正是由于这个力作用才使后轮逆时针转动,此时后轮与地面间产生相对运动,而摩擦力就是阻碍这种运动的。因此,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那么,前轮的情况怎样呢?不难看出,前轮是受后轮驱动才有向前运动的趋势的,正因为如此,地面才给前轮向后的摩擦力,由此可见,两轮受到摩擦力方向不同, 人们将后轮称为主动轮,将前轮称为从动轮。 推车时,前后轮转动都是因为受到地面给它们施加的摩擦力的作用,即前后轮都有相对地面向前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和对后轮的摩擦力都向后。 骑车时,人通过链条给后轮一个力,使后轮转动,假设地面光滑,则后轮会向前加速转动,说明后轮有相对地面向后转动的趋势,所以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向前。前轮转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假设地面光滑,前轮就不会转动,所以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向后。 (判断摩擦力方向时,可以假设接触面光滑,这时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它的运动趋势方向 。随便问一句, 你是不是谷城一中的。
你是谷一中的/? 我刚还准备借借你的答案, 我也是谷一中的, 看来不行了。
摩擦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如抓住物体需要摩擦,皮带传动需要摩擦,铁钉固定在墙上也要靠摩擦等等。但摩擦也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麻烦。例如:机器开动时,滑动部件之间因摩擦而浪费动力,还会使机器的部件磨损,缩短寿命。我们有时希望地球上从来就没有摩擦力,但如果真的没有摩擦力,人们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我们无法行动,脚与地面没有了摩擦,人们简直寸步难行。自行车车轮与地面间光滑,怎么才能开动呢?汽车还没发动就打滑,要么就是车子开起来了就停不下来,没有阻碍它运动的力,就只能无限滑下去最后与其它车相撞造成一起又一起的交通事故。飞机无论是活塞发动机或者涡轮喷气发动机都无法启动。第二,我们无法拿起任何东西,我们能拿东西靠的就是摩擦力,摩擦力来自于物体本身的凹凸和我们手上的指纹,这下好,物体光滑,我们也没有了指纹,想拿东西却和它作用不上,只能干着急,不仅拿不起东西,拧盖子扭把手,一系列的力的作用都无法进行;生活处处困难重重。想写字却拿不起笔,笔又不能和纸产生摩擦写字,想吃饭碗筷却拿不住,筷子怎么也夹不住菜,想喝水又提不起杯子;想穿衣服却拿不起穿不上;想工作劳动,但任何工具都一次次从手上滑落……这样的话,人安会多么无助。如果没有了摩擦,那么以后我们就再也不能够欣赏美妙的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等,因为弓和弦的摩擦产生振动才发出了声音。总之,假如没有摩擦的存在,那么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很难解决。如果衣食住行、学习、生活、工作、劳动等所有方面人们都因拿不起东西这个小小的因素困扰,人们还怎么有最基本的生存,更别提发展了。有资料说,某国家已研制出所谓的“超润滑材料”,可将它用到军事上,一旦战争暴发,将这种超润滑材料洒到对方的公路上、铁路的铁轨上和飞机起飞的跑道上,使对方的战车、运兵车、火车无法运行,军用物资无法运送;飞机不能起飞,失去制空权……用以谋求战争的胜利,这种超润滑材料所起的作用还真有点战略意义呢!我们可能幻想过如果没有摩擦,干什么事情都将不会有阻力,可等我们真正到了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才感受到摩擦力的重要。摩擦力有利也有蔽,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那些有害摩擦,学会利用摩擦造福人类。
1、略述东亚音乐文化区概况。2、略述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3、略述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体裁、特色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4、略述蒙古的传统音乐体裁、特色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5、试比较日本歌舞伎、能乐与中国戏曲的异同。6、试比较日本雅乐与朝鲜半岛雅乐的异同。7、以蒙古民歌、马头琴及其音乐为例,试谈音乐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关系。8、略述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第一章 东亚音乐参考答案:1、略述东亚音乐文化区概况。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这些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接受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国的音乐美学观、传统音乐种类、体裁形式、乐器、乐曲、乐调、乐谱、音组织、旋法等音乐形态特征,也曾被它们吸收过,并施重要影响于东亚各国,形成了东亚各国所共同具有的音乐艺术特征。与此同时,东亚各国又根据自己的社会生活、文化观点对它们进行了改造、变化,因此造就了各国所特有的音乐种类、体裁形式和音乐美学观、音乐形态特征。2、略述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音乐体裁:雅乐、声明、能乐、歌舞伎、民谣与民俗艺能以及冲绳音乐。比较常使用的乐器有:琵琶、筝、尺八、三味线等。(1)琵琶乐:萨摩琵琶代表作品有《武藏野》《石堂丸》《龙口》《时雨曾我》《曲垣平九郎》;筑前琵琶代表作品4弦的《湖水渡》、《菅公》等,5弦的《衣川》、《小栗栖》等。(2)筝曲:有《六段》、《八段》、《乱》等纯器乐曲;地歌中,有《四段砧》、《冈康砧》等准器乐曲。(3)尺八乐:代表性曲目有使用于宗教礼仪中的《虚空铃慕》、《真虚灵》、《钵返》等;以艺术性为追求目标的《鹿之远音》、《鹤伏窝》、《黄昏曲》、《三谷菅垣》等。民谣曲《割干切歌》、《江差追分》等。(4)三味线音乐:三味线音乐指的是使用三味线伴奏的声乐曲。作为三味线的器乐曲,只有地歌的《四段砧》。3、略述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体裁、特色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雅乐(正乐)、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在朝鲜半岛的传统乐器中,玄琴、伽倻琴、大笒是三件最有特色的乐器。4、略述蒙古的传统音乐体裁、特色乐器及其代表性作品。蒙古的传统音乐大致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含民歌、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其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是民歌中的长调、短调、浩林呼麦以及乐器马头琴。5、试比较日本歌舞伎、能乐与中国戏曲的异同。)6、试比较日本雅乐与朝鲜半岛雅乐的异同。7、以蒙古民歌、马头琴及其音乐为例,试谈音乐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关系。(略)8、略述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东亚音乐文化区在音乐审美方面的最大特色就是追求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的音乐美。在音乐形态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的节拍和节奏;(2)五声音阶和五声性旋法;(3)渐变的音乐结构;(4)音响表现形式的单音性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 文章 ,简称之为论文。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1000字的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1000字论文范文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们越发的感觉到 人际交往 的重要性。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普遍偏弱使得人际关系成为 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 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 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我认为,人际交往时获取友谊的重要途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新的群体的构成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在工作中同样如此,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搞关系”算不上一个褒义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走后门”、“暗箱操作”等不光彩行为,但有一类人,他们的职责就是“搞关系”,这个关系“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就是员工关系经理。员工关系经理是个不太常见的头衔,只有在正规的外企、国企集团、合资企业中才能觅到他的踪影。他的工作职责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处理员工和 公司的关系,即传统意义的劳资关系,另一方面是员工内部的关系协调。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工作中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用文明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在社会集体关系网的地位的体现,用庸俗的角度说,就是兄弟多,讲义气的一定是“大哥”。
当然,结合你的实际,我个人也有一句话送给你,希望能对你起到帮助。如果你的所在单位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主线单位,那么亲属关系及世交关系,才会对你有直接性的帮助,如果是支线单位,那么你的主管领导将对你的前途起到直接作用,但前提是看你如何去做,你的综合能力如何。如果你所在单位是普通地县市的主线单位,那么除上述关系外,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果是支线单位,基本就是靠经济实力和自身能力,所谓自身能力不完全是工作能力,70%是为人处事,也就是你所说的人际关系。总之,人际关系也要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来用。
官场上有三句话说的好“再大的领导、再大的官,也要看小爷翻不翻(脸)”“小爷喜欢玩你的话,当你是个玻璃球,小爷不喜欢玩你,你就是个玻璃碴子!”“如今都讲究“双盈”和“实效”,主要看你需要不需要!”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1000字论文范文篇二:
唐朝的时候,洛阳的一座寺院里出了一件怪事。寺院的房间里有一口铜铸的磬,没人敲它,常常自己“嗡嗡”地响起来,这里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口磬和饭堂的一口大钟,它们在发声时,每秒种的振动次数—
—频率正好相同。每当小和尚敲响大钟时,大钟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也随着振动起来,当声波传到老和尚房内的磬上时,由于磬的频率跟声波频率相同,磬也跟着振动起来。发出了“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发生振动的共振现象,也叫共鸣。
你注意过吧,胡琴的下端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蒙上蛇皮的竹筒。当你兴致勃勃地拉起胡琴时,琴弦的振动通过蛇皮会引起“肚子”中空气的共鸣,使发出来的琴声不仅响亮,而且音乐丰满,悠扬动听。人们把这种“肚子”叫做共鸣箱。你瞧,扬琴、琵琶、提琴、钢琴等乐器,不都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共鸣箱吗?
除了共鸣箱之外,人们利用共振现象来做的好事还不少呢。
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时候,不论是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荡器进行震荡,使混凝土由于振荡更紧密、结实。
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有一种共振性的消声器,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这样,声音能在共振时转变为热能,使相当一部分噪声被“吞吃”掉。
此外,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工作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共振现象也可能造成危害。例如:当军队过桥的时候,整齐的步伐能产生振动。如果它的频率接近于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共振,以致到了断裂的程度。因此,部队过桥要用便步。
在我国西北一带,山头终年积雪。每当春暖花开,山上冰雪融化,雪层会离开原来的地方滑动。往往一次偶然的大吼声,厚厚的雪层就会因为共振而崩塌下来,因此规定攀登雪山的勘察队员,登山队员不能大声说话。
我们要将共振充分运用到各个科学领域,还要防止共振现象给生活、工作、环境带来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
1000字论文范文篇三:
研究背景:中国学校 教育 普遍采取的是老师测评的 方法 ,由老师单方面给予学生评价,老师单方面的测评有着客观,公正,高效的优点,但不免存在与学生间缺少沟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参与度方面的缺点.本实验意在对比自我测评与老师测评的优缺点,进而研究学生自我测评的可取性.
研究内容:1.学生 英语口语 表现的自我测评与老师测评是否存在差异?2.如果存在差异是由什么导致的呢?3.自我测评相对于老师测评有什么优势呢?4..第二轮的学生测评会与老师的评价相接近吗?
研究方法:
1. 总体简介:通过两周的培训与十周的两轮的测评,测评由师生配合完成,评测标准包括四部分,每部分五分制.通过两轮学生自我测评与老师评价之间的的对比,以及发放的相关实验的问卷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以及测评结果的差异反映实验结果.
2. 参与者:广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包括18位女同学,10名男同学,22名英语专业的同学和6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实验研究前,他们都以及 学习英语 6-12年.
3. 具体实验过程:A,通过评估培训确保学生们懂得测评的方法及准则,b,通过举例说明及老师及时的反馈来帮助同学们及时调整评估的准则.c,老师的参与跟及时指导让同学们明白正确客观的评分.d,位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学生们在测评前都经过了测评的相关培训.e,利用卡方测试表考察两次测评的相关性
4. 辅助工具:评分标准表,问卷调查,学生反馈表数据收集:1,第一轮老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的差异达5.3分,而第二轮测评,差异缩小到1.4 2,学生自测第一轮跟第二轮的测评结果与考试的相关性分别为0.5521与0.7938
3,p值小于0.05,可以看出两次测评的结果是不同的
4,学生们对自我测评问卷调查的反馈,93%的同学认为学生们应该参与到测评中,71%的学生说他们的测评是以评分标准为基础的
研究结果:
1.学生们在第一轮测评中与老师测评的分数相差较大,而且学生们倾向于给自己打更低的分,在老师的及时反馈跟指导后,第二轮测评中的自我测评更加客观,更接近老师的评估分数.
2,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以退出学生倾向给自己分数偏低的原因有学习过程,学生们不太倾向给自己过高的分,还有中国传统的自谦的思想。
3,问卷调查的反馈可以得出学生们对自我测评的积极态度。
研究结论:1,学生们在自我测评实验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评分方法,而且在给自己同学评分的过程中看出自己应该提升的地方。
2,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应该受到自我测评方面的培训,老师也应该给予学生相当的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性格会左右其评分结果,如成绩更好的学生会给自己打相对较低的分,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会给自己打较高的分。
3,更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会产生更加可信的结果。
1000字论文范文篇四: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 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 学习方法 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
(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1.2.1)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 文化 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1000字论文范文篇五:
钓鱼岛问题
首先,让我们从各个角度谈谈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历史: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 (《坤舆全图》使用闽南语发音,称为“好鱼须”,即“钓鱼屿”)。台湾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战争前一年,慈禧太后下诏将钓鱼台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采药用地,诏书中写道:“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即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 地理: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而非日本的琉球海槽。政治: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所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但为何日文霸着钓鱼岛这块地不放?一是,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的西侧上沿。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那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屿那几座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的大陆架上,中国和日本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二是,日本近年对东海的调查投入大量资源,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钓鱼岛丰富的资源和大陆架的范围才是日本争夺钓鱼岛的真正原因。
过去几十年来,中日关系一边发展,一边不断集中爆发矛盾和冲突。每次两国关系恶化,日本或者是挑事者,或者是放纵偶发事件升级的一方。无论历史、贸易还是海洋权益,只要日本不率先发难,不火上浇油,中日关系就相安无事。历史证明,面对日本这样的邻居,光讲友好显然是不够的。过分强调中日关系重要,会使日本误判中国对国家利益的排序,误判中国社会对日本挑衅的容忍度。中日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利益体,两国过去发生过战争,今天在战略上互相防范。两国的友好只能以互利和相互尊重为前提,日本的自我纵容应明确不被允许。
中国应建立一整套反制日本挑衅的外交选项。对日本的各种对华不理智行为,中国有必要将其分类、分级,它的每一种挑衅,中国都有必要提前预设反制 措施 。通过几次快速、坚决的斗争,中国就能在日本的对华思考中植入新的认识,他们会清楚,对维系中日关系,中国没有比日本更多的义务,日本必须同时尽力。想要反制日本,中国应首先利用经济资源,特别是市场资源。中国目前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学者唐淳风估计,近10万家日本企业主要靠中国市场存活。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已超过对欧美等国,粗略估计已超过40%。中国应打通中日关系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使日本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考虑自己的实利。此外,在东亚安全、环保、日本的联合国地位等诸多问题上,中国出牌也应坚决。
1000字论文范文篇六:
一、市场形势及市场机遇的分析
今年市场形势与往年相比变化极大,历史规律全面突破,充分认清当前市场形势对于业务人员掌控和把握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看:
1、国际市场形势:
1)国际牛源总体数量较少,产品价格较高。澳洲、新西兰目前是小牛屠宰的最佳季节,产品主要供应给日韩、中东、台湾、欧洲等高价格区域;巴西、澳洲走私的下滑,基本从广西、等地登陆。或是从越南过来,商品增加4-6元/kg。拉美国家受到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牛源出栏量少,正规的商品只有日本和牛,通过缅甸、泰国,价位在400-600元/kg;而南美代理商因人民币升值较强,主要集中胸腩连体、碎肉等商品;60-80集装箱/月,后4个月产品价格会明显上升。
2)产品进口总量下降。随着国内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海关加大对走私牛肉打击力度,走私产品减量;正规 渠道 进口的南美产品总量也低于往年,产品主要是腱子、碎肉和胸腩等品项。3)下半年市场预测。牛源数量会持续减少,价格会持续升高,澳洲因为干旱导致的牛源数量减少不会短期改变,巴西牛肉价格因为美元贬值持续走高;中东、香港地区的牛肉消费量会因为价格持续走高而消费减量,产生替代性消费。随之价格较低的印度牛肉出口量将有所提升;中国已经通过了美国、加拿大的出口申请,有可能在下半年在市场中出现少量的加拿大牛肉。
2、国内市场情况:
1)2011年牛源严重短缺,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肉品价格不断上涨。按照历史规律,4-6月份牛源数量会相对充足,价格较稳定。而今年突破历史规律,自年初开始牛源价格不断上涨,牛源竞争进入白日化,价格调整时间越来越短,今年的年度牛源收购价格计划指标在今年3月份就突破牛源大战今年爆发,价格一个月调整一次,目前牛源收购价19元/kg;年末将预测突破20元/kg大关,肉牛屠宰牛源成本占总经营成本90%左右,,目前单纯通过上调肉品价格已经不能完全消化牛源价格的上涨,需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节能降耗、增强管控等各项措施来缓解生产经营压力。
2)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并全面加大监管力度。人大已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各行业、各领域的监查已成常态,涉及养殖、饲料、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检查中出现很多问题,包括一些知名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焦点,安全食品是消费者和品牌企业的首选,价格因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有所减弱,消费者对品牌首选。
3)各种材料、辅料、劳动成本的不断提升。CPI7月份同比增长6.5%,物价在不断上涨,当前的调控措施没有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加大,沿海的很多出口代加工企业纷纷倒闭,
综上,市场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是所有企业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一定充分认清形势,做好客户的解释、沟通工作,讲清楚、说明白高价的理由,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机遇。
1000字论文范文6篇相关文章:
★ 1000字论文范文6篇
★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
★ 1000字论文范文6篇(2)
★ 1000字议论文范文3篇
★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6篇(2)
★ 1000字科技论文范文
★ 1000字短篇论文范文
★ 1000字议论文范文大全
★ 中国制度优势论文1000字范文5篇
★ 初中议论文作文范文1000字3篇
何为贵?和为贵也,和为贵。大至天地万物,小至亲友近邻,远涉国际外交,近到待人接物,和,都是不可或缺的诤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以和为贵 议论文 作文 ,希望大家喜欢!
以和为贵议论文作文一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于"安"。"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纵观古今中外,凡国泰民安者,无不安之善也。古有西汉休养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开明之治"使社会安定,然后成就"贞观盛世";唐玄宗继往开来,安置百姓,重用贤臣,安稳统治天下,成就开元时的辉煌;康乾励精图治,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社会安定和谐而成就康乾胜景,纵览历来国与家,成于安者、败于乱。春秋战国年年战乱,民不聊生,民心涣散;三国鼎立,争战不休,人民受苦,宋元之时,民族烽火不断,边疆不安,国人遭殃。此所谓:乱者,祸之源也。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古时分散离合造成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以此为镜,___与大陆分离已久,国人关注,然而___分子一意孤行,___行径有增无减,这不仅影响祖国的统一,还会波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甚至于世界的安定,中国政府站在利民利世的高度,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___问题,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安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平安定乃大势所趋。前不久,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之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社会安定发展推波助澜,祖国繁荣富强需要安定,社会安定需要统一,而统一大业的完成最佳途径是和平谈判,共创辉煌前锦! 不论是祖国的统一,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共建和谐社会方兴未艾。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营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国人倍受鼓舞;科技发展观的落实,广得民心。 古人有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中国要以"安"为发展背景,万事以和为贵,贵在安定。全心全意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全面展开,安定和谐也变得日益重要。只有安定,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在前进道路上引亢高歌。
以和为贵议论文作文二
在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很多脾气不好的人,他们总是爱生气,毕竟,气大伤身嘛!爱生气的人大多数都有什么心脏病,高血压等,他们有时会因为自己的坏脾气,而导致高血压急速上升,心脏病突发……轻者则身体虚弱,重者则导致病发身亡,还真是可怕啊!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不必生气的事情而生气,那又何必呢?我们不该气的不气,该气的也不气,这样,大家和和平平,健健康康,安安乐乐的过一辈子,不也挺好吗?又何必肝胆俱裂,鱼死网破,而要气大伤身呢?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连古人都懂,和为贵,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就不能理解呢?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我们的心始终保持着平静,只要能做到心如净水,就不会大动干戈,使至于大脑一片空白了,最后失控了。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首歌谣,它就叫《消气歌》。这首歌谣应该算得上是远近闻名了,大多数人都读过这首歌谣,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首歌谣听起来非常顺耳,做起来也一定简单,可是,这首歌谣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让我们做起来,是相当的难,谁能做到永不气呢?就算是有的人可以做到,那也不知道经过多少努力了!所以,我们可不要小瞧这首歌谣哦!
无论是在哪里,我们都要以和为贵。在单位里,我们要多忍一下,在公共汽车上,我们也要一忍,在班级上,我们更是要一忍了。在班级上,我们不要为了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就好比我向你借一块橡皮,我使完后忘记还给你了,你就应该对我说:“你上午借的橡皮忘还给我了,请你现在还给我吧,好吗?”我只要还给你不就完了吗?又何必大张旗鼓得到老师那里,跟老师说什么我偷你橡皮了,一块破橡皮,又有什么值得偷的呢?最后闹得不亦乐乎,互相仇视,只要一忍,没什么过不去的,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在班级里学一个字——和,因为和为贵!
我们要记住,和为贵……
以和为贵议论文作文三
自然界的发展不可无“和”。古语云:天地和而万物生。正是因为有“和”,日月才能够撒播光明于乾坤,大地才“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因为有“和”,山水才能演绎“青山长在,绿水长流”的传奇,才能呈现“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横”的柔美;正是因为有“和”,风雨雷电才能奏响雄伟的交响,春夏秋冬才能周而复始的循环。“和”,使自然界产生,使自然界发展,使自然界美丽以多姿,神秘而多彩!
人与人的关系不可以无“和”。无论是“和气生财”或是“家和万事兴”,都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息:“和”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润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剂。“和”,可以在我们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场既恼人难堪又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所以,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兵刃相向时,为何不试着听从“和”的召唤和教诲,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冷战静坐相对无言时,为何不让“和”来解开我们心中的乱结,诚心真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和”,是针是线,轻柔地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痕;“和”,是光是热,驱散着我们心中的阴云和寒冷。
当然,“和”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退让。求“和”,应理解为追求和睦、和平、和谐,而不是无原则地打着“和”的旗号,做着与“和”背离的事,和为贵“和”有其自身的原则和尊严。和为贵,便是当我们错误地责怪了别人时,向别人诚挚地道歉;也是当别人被我们错怪时允许他们据理力争。这也是“和”,是让“和”有更正确的立足点。
“和”,如阳光,可以溶解心中的坚冰;如春风,可以拂去心中的阴霾;如火炬,可以照亮人际的天空!“和”使人与人沟通更加有效,更加畅通。
“和”,如清泉,如明镜,善鉴万物。她不仅折射出我们心灵疆域的宽广与否,更映射出我们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
“和”,以其深刻的与博大的包容,养育了自然,化育着人类,散发出迷人的馨香,旷远而持久,神圣且宝贵!
以和为贵议论文作文四
流水与悬崖配合造就了一泻千里的壮观。
雄鹰与蓝天配合成就了鹰击长空的豪情。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配合,定将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辉煌。和为贵!
和为贵。古代赵国的将相演绎了一段以“和”为中心的佳话。“完壁归赵”,意气风发的蔺相如被赵王授予了高位。“一朝出使,三寸之舌”就位极人臣,引起了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廉大将军的不满,于是,当两位重臣的车帐相遇时,廉将军毫不犹豫的径直而过,一吐胸中郁结。蔺相国避让了,也是毫不犹豫——令人惊讶,他官高一级呀!当人问及,他吐出了“将相和,赵国兴,将相仇,赵国衰”的缘由。廉颇知道了,满脸愧红,马上袒胸负荆,上门请罪,于是有了一出“和为贵”的佳话,也有了赵国的强盛。
和为贵,古有之,今亦有之。美国洛山机这个大都会里,正上演着一场经典的nba总决赛。人们纷纷猜测——为争球队老大的科比与奥尼尔能否和好如初?他们能否重现“ok组合”的雄风?答案是肯定的,为了球队的最终胜利,两人走到了一起,肩并肩,眼里都冒着对胜利的渴望的火焰。于是,“湖人队”一扫常规赛的颓费的糟糕战绩。有了“奥胖”内线强有力的呼应,科比在外线更加锋利和为贵作文800字(3篇)作文。穿越、转身、后仰跳投,尽显“乔丹接班人”的风彩;有了“8号”外线的支持,“大鲨鱼”在内线更加游刃有余,无人能匹。“强强联合”的力量是巨大的,湖人队常规赛刚刚过线的成绩变成了现在的大比分横扭对手
奥尼尔的跑动不再是陡劳,科比的努力也有了回报,“和”成就了湖人又一个冠军之梦。
和为贵,大家都知道整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的总和,“1+1>2”的道理。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所以在祖国复兴,逐渐走向富强的道路,也一定要注重和谐。胡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要以此要求自己,提高思想水平;“君子和而不同”,与各种性格的人和谐相处为祖国复兴而奋斗不止。
以和为贵议论文作文五
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由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英国诗人库伯曾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 文化 与生态机制日渐脆弱。于是,“美丽乡村”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人发起了一场寻根之旅。上至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 口号 ,下至青年返乡潮的出现,“美丽乡村”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有人评价,青年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是青年再造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北上广”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之地。城市,意味这机遇,也意味着成功;乡村,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一位湖南扶贫青年曾惭愧地回应起自己回到农村老家后放出的狂言:“这里简直比上海落后一百年。”的确,现在的乡村景象是今非 昔比,再也不见“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之景,再也不见“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之景。但正因如此,乡村所蕴藏的无穷潜力吸引着现代青年返乡造梦,大展鸿图。“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的不仅仅是城乡和谐,更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乡村发展自己,在乡村创造价
值,实现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生。
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为(几于)道。”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有人扬言这是“中国威胁”,其实达何尝不是在现今保守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来的、具有当代意义的治世理念呢?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中国,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内在机(肌)理的对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命脉的衔接。21世纪,请看中国和谐建设之路。
以和为贵议论文高三 话题作文 相关 文章 :
1. 围绕”生命”的高中话题作文最新精选【五篇】
2. 高中学生议论文作文范文600字
3. 以自信为题的高考作文
4. 以和谐为话题800字左右的作文
5. 高考命题作文辅导
6.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的误区和必备策略
7. 包容的高中作文素材
8. 关于包容的议论文作文精选
9. 谈包容 议论文范文4篇
10. 四年级关于家风的作文:以和为贵
张照志 刘永团
一、会议概况
(一)会议背景
2010年9月12日~22日,国家305项目办公室组织的中国地学领域研究新疆及“大阿尔泰地区”的地质矿产的专家赴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乌斯季市,参加由哈中俄蒙四国共同召开的“大阿尔泰成矿省”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代表团参会代表共24人,分别由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新疆阿勒泰地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博(硕)士研究生生组成。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中亚地学领域的国际会议,多数中国专家认为本次会议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友好的学术交的同时,初步了解了哈萨克斯坦地质科研机构和工作条件,中国专家、教授与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同行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密切联系,为国家305项目研究团队开展多层次中亚国际合作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议取得了满意成功。
(二)阿勒泰地区参会情况
2010年3月,应国家305项目办邀请,张照志、张涛、刘永团、王雯婧4人向哈萨克斯坦东哈州会议组委会提交了3篇英文论文摘要。4月,组委会邀请论文提交者参加会议。4月26日,张照志专门向地委副专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刘颂东,地委委员刘斌提交了《关于参加哈萨克斯坦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请示》,27日批复同意参加。
9月13日~17日,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研究员张照志同志带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3位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附件一)。参会费用由“新疆阿勒泰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可利用性研究”项目中列支。
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研究员张照志提交了名为《新疆阿勒泰矿业特区研究》的论文、摘要及多媒体,并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名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提交了2篇论文,摘要及展板等会议材料(附件二)。此次会议为阿勒泰地区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提供了宝贵的矿业基础信息资料。向周边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宣传了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发展情况,也为完成利用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矿产资源等相关研究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取得成果
本次哈中俄蒙国际“大阿尔泰地质学术会议”是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的中亚地区地学领域学术会议,也是新疆305项目研究团队第一次组团展示中国学者研究中亚的研究成果,通过学术会议了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研究中亚的地学动态和研究成果,搭建中亚地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平台。本次研讨会收集到丰富信息和资料,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为阿勒泰地区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以及地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参加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取得预期效果。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亚洲中心大阿尔泰地区独特的稀有金属、金、多金属多样性与联系。会议地点在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的阿尔泰科技园。共设置了4个主题学术报告:①矿床及成矿规律;②区域地质及地球动力学;③方法、技术、成矿预测及找矿实例;④矿产资源、生态、经济和管理。此次会议以地学主题研讨为主,矿产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等为辅。中俄哈蒙4国专家学者发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主题发言及讨论。
阿勒泰地区代表团提交的3篇论文属于第4个主题报告内容(附件1,2,3),涉及矿业经济及组织机制学术研讨的范畴。论文收录于会议公开出版的“大阿尔泰-中亚独特的稀有金属-金-多金属成矿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取得了如下成果:
1.对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走出去”利用周边国家资源等地区关注的问题在会议上进行了研讨,达到了宣传阿勒泰地质、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利用周边国家资源等方面的目的。张照志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新疆阿勒泰矿业特区研究》(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Mining Special Area of Altay Prefecture in Xinjiang, China)的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对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发展颇感兴趣。原定为15分钟的发言,延长至半小时。从研究员的学术研讨视角,而非行政管理人员的角度,主要对阿勒泰地区资源、区位区情、生态环境等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特区建设的矿产资源基础等6大基本要素。在空间布局上提出有步骤地建设4大矿业园区的规划。最后阐述了特区建设有关组织领导等8方面的保障措施。哈方等国专家学者对阿勒泰地区矿业投资环境及政策进行了讨论与研讨。
张涛博士研究生等做了《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合作机制研究》(Study on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Altay Prefecture with Its Adjacent Regions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主题发言。刘永团硕士研究生等展出了《新疆阿勒泰利用毗邻哈萨克斯坦地区矿产资源的可行性研究》(Study on Feasibility of Utilization for Mineral Resources in Adjacent Regions of Kazakhstan by Altay of Xinjiang)展板。
2.了解大阿尔泰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地矿经济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方向,对阿勒泰地区成矿规律、找矿、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地质专家学术报告可以归纳为10个方面:①矿区阿尔泰黄铁矿-金-多金属成矿省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作用、矿床分布规律和找矿前景;②大阿尔泰地区构造建造、深部构造、变质变形、变质相石炭系-泥盆系地层对比、划分;③矿种上除了有金、铜、铅锌、铜镍、稀有金属外,关注稀土、稀散元素矿床等,还有黑色页岩(板岩)的综合利用,而且注意了在黄铁矿-金-多金属成矿带注意铁矿带的找矿;④大阿尔泰地区地震与深部构造、岩浆作用、构造动力学、年代学、同位素、稀土地球化学;⑤遥感、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探矿、综合找矿方法、预测参数、找矿标志、找矿前景,成矿预测等;⑥选矿技术方面有金砷矿石生物氧化技术、放射性方法选金的硫化物矿石;⑦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床的经济技术评价;⑧注意到采矿过程中生态监测和减少采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⑨注意到采矿选矿中造成的跨镜污染问题和对策;⑩矿业企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上述研究对阿勒泰地区从事相关研究的企业、科研院所、地质队等所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也对国土资源管理等政府机构编制相关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如第③个主题研讨关注稀土、稀散元素矿床等,哈俄两国的研究成果对阿勒泰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具有参考作用。还有,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床的经济技术评价同样对阿勒泰地区开展相关研究也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等。
3.收集了一些的资料,了解了中俄哈蒙四国有关地质、成矿规律等方面的情况。收集了大会论文集、多媒体等大量资料。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系统收集了第30~33届国际地质大会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论文集。主要有:
(1)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北京),出版《哈萨克斯坦地质矿产》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特征,煤炭盆地、石油、铀等能源资源前景,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稀有金属矿床,地下水,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
(2)2000年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巴西),出版《哈萨克斯坦地质与矿产成因》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地质与经济,区域地质、地球动力学、成矿学,矿床地质和有机可燃矿产,水文地质学和地质生态学,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等。
(3)2004年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意大利),出版《哈萨克斯坦地球科学》、《里海及咸海地区地质》论文集。前者收录了50篇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服务和矿产资源,地质、地球动力学,矿床成因、矿床、模式、方法、技术、水文、地球安全与保护等。后者收录了来自阿塞拜疆、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地学论文,主要包括地质、地球动力学、矿物学、水文、现代地质作用、生态和地震监测等内容。
(4)2008年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挪威),出版《哈萨克斯坦地球科学》和《中亚成矿域》论文集。前者主要内容包括8个部分:区域地质、地球动力学、矿物成因、地震、特殊成矿作用、矿床、油气矿产成因、矿物原料基地、勘探技术与数学方法、地下水、生态、地质遗产等;服务和矿产资源,地质,地球动力学,矿床成因、矿床、模式、方法、技术、水文、地球安全与保护等。后者收录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地学研究论文,包括5个部分:中亚成矿的主要问题、多金属与铜、金及稀有金属、铀及其他矿种来论述中亚成矿域的主要特征。
另外,此次会议也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为今后参加类似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积累了经验。
三、认识建议
(一)几点认识
1.哈方通关环境有待改善。中方代表团在吉木乃口岸通关时,哈方海关、边检等管理人员对中方人员有意刁难。9月13日中方代表团乘汽车处从吉木乃口岸出境,哈方海关不允许过关,找汽车手续不全的问题等。经过了近9个小时滞留,最后到晚上7:30才放行。从斋桑县出发连夜驱车600多公里,14日凌晨5:00才到乌斯季宾馆。
2.双方语言交流不畅。国际学术主题发言需要英文,但哈方及俄方专家主要以俄语演讲,对中方带来诸多不便。蒙古由于会议经费困难,参会专家相对较少。论文集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其中大多数论文摘要为俄文,造成中方人员交流困难。加之哈方翻译人员几乎为非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且非常年轻。语言障碍对此次学术交流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了学术交流的有效性。
3.会议组委会高度重视研讨会。会议组委会高度重视此次学术研讨会,凸显哈方对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重视。哈方派出能源矿产部副部长兼地质矿产委员会主席、地质资源科学院院长、教育科学部科学委员会主席参与组织会议并参加会议,会议规格高。东哈州州长、乌斯季市长都参加会议,东哈州立科技大学、东哈州地质与生态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地质矿产科学院和东哈州勘探公司抽调多名专家参与会议组织,东哈州政府和乌斯季卡缅诺尔戈尔斯克市政府参与协调。会议安排在东哈州乌斯季阿尔泰科技园召开,8天前哈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同一间会议室举行会议。学术气氛和设施满足学术会议需要。往返会场与代表团住地乌斯季宾馆之间,以及代表团集体活动的交通一直都安排大巴接送,并有警车开道,方便了参会代表的开会和生活。
4.会议接待规格高,对中方代表团非常重视。一方面,这与国家305项目办公室前期所做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关。另一方面,我国对大阿尔泰地区地学研究投入大,研究人才多,成果丰富有关。会议期间,组委会专门安排了欢迎晚宴,为与会代表表演了具有哈萨克民族特色的歌舞。为了表达对中发代表团的尊重,哈方还专门安排了中国的舞蹈,令中方代表团成员感动。
从各位参会代表体会哈萨克斯坦国家目前还没有完全脱离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物价相当于中国的4~5倍,普通人民并不是很富裕。但是会议组织者,动员多家国家级矿业企业赞助会议,包括哈萨克斯坦国家矿业公司合作股份公司“Tau-Ken Samruk”,Kazzinc矿业有限公司和Kazakhsta勘探公司等多9家公司,使得会议注册费降低到30美元,使得老专家和学生代表费用也大幅度地降低。
5.论文报告稍显欠缺。就学术论文等交流成果而言,中方代表团提交的论文数量较少,学术报告只有7个,研究内容专而不宽,综合性不强,多属于纯学术文章。尤其缺乏大成矿区带的找矿评价、找矿方法、成矿预测、采矿、选矿技术等方面的文章。研究矿种局限于铜铁多金属等。但中国学者提交的论文采用的测试数据新,年代学、同位素等研究较为深入且较新,反映出中国对基础地质研究投入大。而哈、俄地学专家的报告内容虽涵盖了传统的地质勘探、矿业所有工作内容,但是数据大多是2000年左右的数据,数据相对陈旧。
6.会议代表年龄结构有所差异。中方代表团专家学者各年龄段的都有,年龄结构较合理。而哈、俄、蒙3国科研人员的年龄偏大,特别是40岁以下的专家很少。这与这些国家对地学投入较少、科研人员待遇较差有关。据了解,很少地学科研人员因无法忍受地学研究的过低待遇而流失到待遇较高的领域或行业。
7.资料收集难度较大。在参会过程中,阿勒泰代表团想收集有关东哈州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最新资料及相关数据,难度很大。我们也到了该市两家大的图书馆,准备购买有关书籍,但均没有如愿。为此次活动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二)对策建议
1.建议阿勒泰地区地勘单位、矿业企业等机构参加类似的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阿尔泰成矿带横跨阿勒泰地区,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巨大,大阿尔泰学术研讨会所研讨的内容多为基础性地学研究,同时涵盖了找矿方法、预测、经济技术评价、环境保护等内容,这些研讨主题为阿勒泰地区找矿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提升阿勒泰地区地学研究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2.建议阿勒泰地区重视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对周边国家的考察、研讨等活动,收集整理积累周边国家资源、政策、市场等方面的资料与信息。形成系统的、动态的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系统。为阿勒泰地区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提供基础支撑。
3.争取由阿勒泰地区组织召开“大阿尔泰”地学国家学术研讨会。届时,可集聚中俄哈蒙四国知名地学研究专家学者齐聚阿勒泰地区,对阿勒泰地区地质找矿、矿业经济等进行研讨。组织召开这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于阿勒泰地区并非难事。但对宣传阿勒泰、促进阿勒泰地区地质找矿实现突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4.建议阿勒泰地区以此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平台,建立良好的招商引资渠道。把阿勒泰地区需要招商引资的项目通过展板的形式公布,便于周边国家有关投资者参考。重点是为大阿尔泰地区周边国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地学科研工作的合作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四、致谢
在办理出国手续以及参会等过程中,得到了国家305项目办公室王宝林主任、王小文处长等领导的帮助。参加此次会议得到了阿勒泰地委副书记、常务副专员刘颂东,地委委员刘斌,地委委员、秘书长曾舒拉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陈祺在与哈方的联系方面给予了中方代表团大力的帮助。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对此次活动给予热情帮助。阿勒泰地委办林艳峰副主、李玉瑛科长、吴广平科长、赵江泽副科长、陈新远秘书等也给予代表团大力帮助。阿勒泰地区外办在办理出国手续方面给予了代表团的大力支持。中方代表团在经停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期间,县委、政府,吉木乃口岸,海关,边防等单位非常重视,为代表团提供了食宿、通关、协调等方面的便利。同时,也得到了阿勒泰地区第六批援疆干部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附件
附件1会议议程及人员名单(略)
附件2东哈萨克斯坦州及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简介
一、东哈萨克斯坦州
东哈萨克斯坦州(简称东哈州),是哈萨克斯坦的14个州之一,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面积28.33万平方公里,辖15区、10市。东哈州北与俄联邦的阿尔泰边疆区接壤,西北与哈萨克斯坦的巴甫洛达尔州相邻,西与卡拉干达州相邻,南与阿拉木图州相连,东和东南与中国交界,该州面积列哈萨克斯坦地委,人口则为第二。人口密度小于5.8人/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的巨大差异使得东哈州一些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2008年约163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和俄罗斯占90%以上。
东哈州的自然景观丰富,有荒漠、原始森林、永久冰川和高山。地貌大部分为高山丘陵,期间有盆地和河谷分布。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是额尔齐斯河、乌尔巴河等,还有许多高山河流及高山湖泊,但是西部和西南部地区河流较少,流入阿拉湖和巴尔喀什湖盆地的河流在夏季时常变浅和干涸,此外,哈萨克斯坦的大型湖泊也多位于东哈州,如阿拉湖(面积2650平方公里,水深45米)、萨琴克科尔湖(736平方公里)、马尔卡科尔湖(455平方公里,水深27米)及斋桑湖,后者继而沿着额尔齐斯河河床形成了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水库-布赫塔尔马水库,水面总面积达5500平方公里。此外,东哈州还有舒里宾和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两个大型水库,额尔齐斯河是世界大型河流之一,它发源于们股阿尔泰山脉的西部支脉,总长4300公里,其中1700公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鄂毕河,流经东哈州的几乎整个河段都能通航,东哈州的另一优势是有利的地理位置,许多过境铁路线和航空线通过这里,将中亚与西伯利亚地区连接起来,自古以来塞米巴拉金斯克市就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之间的交通枢纽。
东哈州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20~-16℃,7月份平均气温20~23℃,但在东北部的山区最低气温可达-55℃。东哈州西部地区冬天常见暴风雪,夏天常起沙尘暴,全州的降水也极不平衡,年均降水量300~500毫米。
东哈州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占有重要位置。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储量大,多金属的共生矿多。东哈州是哈萨克斯坦少有的资源富集区,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储备了全国51.5%的黄金矿、65.6%的钽、铌矿、47.9%的铜矿、47%的锌矿、27%的铅矿、37%的铁矿、27%的钼矿。有金属矿120个,非金属矿308个,年产有色金属70万吨。东哈州尤其是东北部的阿尔泰地区是重要的金属成矿区。森林面积349.9万平方公里,木材总蓄量为1.7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建立有马尔卡科尔湖自然保护区、西阿尔泰斯克保护区等。
矿业方面。从苏维埃政权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东哈州就成为前苏联高度发达的工业区之一,采矿冶金联合体仍是东哈州的经济基础,哈萨克斯坦出产的所有镁、和镁合金、锌、镉、钛、精炼银,97%的黄金、86%的铅,40%的铜精矿及许多稀有和稀土金属都产自东哈州的有色冶金企业,该行业产值占全州产值的一半以上。铍及其制品加工在世界上也享受盛誉。
二、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
东哈州州府,1999年人口31万人。1720年作为乌斯季卡缅纳亚要塞而兴建,1868年起称市。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鲁德内阿尔泰山麓、乌尔巴河与额尔齐斯河的汇合处。机场可起降国际航班。距首都阿斯塔纳1038公里。该市是哈萨克斯坦有色冶金中心,有大型铅锌和其他稀有金属炼制厂。食品工业也比较发达。是哈萨克斯坦重要工业中心之一。这里有哈萨克斯坦大学、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
在考察活动中发现,乌斯季卡缅诺尔戈尔斯克市没有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市场,但是城市建筑物整洁,花团锦簇,植被繁茂,喷泉雕塑应有尽有,宽阔的额尔齐斯河河水清澈,微微翻波浪,除了语言障碍,一切都显得清爽宜人,参会的中国代表都感觉,这是个宜居的中等城市。这是一个既有遵循传统怀旧,又有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承载着中亚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宜居城市。城市管理也很有特色。
附件3英文论文(3篇)(见论文著作篇)
附件4部分会议及活动照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