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爬山虎的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

爬山虎的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2.词句解析。(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三、教学建议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2.本文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另一种思路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3.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关于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理解:(1)读有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5)课后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特别要启发学生体会“弯”“拉”“紧”等有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为了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可以采取实物演示的办法,或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也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表现出爬山虎往上爬的情景。一边画,一边讲,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弄清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没触着墙的,抓住“萎了”“痕迹”来理解;触着墙的,抓住“变成灰色”“相当牢固”来理解。通过对比,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4.在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建议学生把第2自然段和后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弄清楚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5.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教师要让学生找出这些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6.本课的生字词可以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随机进行。如,可以结合揭示课题认读“虎”字,并指导书写笔顺和字形结构。在初读课文时,重点放在指导读准字音上,如,“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要求会写的字中,“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字形和结构特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7.学生熟读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还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积累语言的练习,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在学生抄写之前,可以留出时间充分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在相互交流中品味词句,提高鉴赏力。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小练笔,如,用第一人称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或是自己观察一种植物后写一写。8.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或是做个小实验,连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在开展活动之前,要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四、教学案例教学设计:重点段的教学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要求边读书,边画一幅简笔示意图。(1)学生交流。(学生出示简笔画,同时用自己的话口述;教师视学生理解和表达的情况进行评价和点拨)(2)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细丝呢?2.默读第4自然段,用笔圈点。(1)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2)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先自行阅读、准备,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最后指名在班上说。要求说话时有条理,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或配合一些动作)(3)齐读第4自然段。3.略读第5自然段。4.练习背诵第3至5自然段。五、相关链接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建国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爬山虎亦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爬山虎与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爬山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正如《爬山虎的脚》中所说的,它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除爬山虎之外,牵牛花、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绿化。看完。

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具体形状,以及怎样用脚来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碰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爬山虎的这篇论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哪个方面描写的?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页脚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具体如下:

1、参考文献需要顶格书写。开始换行的时候,第二行必须有空格,汉语必须要两个汉字空格。

2、原则上,要有15条以上的参考文献。英语放在前面,中文放在后面。英语按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中文用姓氏的音序排列。

3、一级标题要加粗,其他的标题不要加粗。

4、外文文献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学,其他都是小写。

5、如果引用超过4行以上,就需要另起一行。

6、正文和正文的小标题之间不要留空行,段落之间也不要留空行。

山大学报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2、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3、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参考文献的各种字母的含义:

A:单篇论文。

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G:资料汇编。

J:期刊文章。

M:专著、教材。

N:报纸文章。

P:专利。

R:研究报告。

S:标准。

Z:其他未说明的文件类型。

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中若是首次出版则无需再标明,若非第1版还要标明具体版次;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

论文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一般包括:书写格式、书写技巧、国家标准、文献标注、参考示例。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

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文献格式包括:

1、 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

2、常见的字体字号有两种:和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本字号小一号;

3、行距常见的有1.2倍、22磅、1.5倍 ;

4、缩进方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无缩进均有出现;

5、文参考文献中的标符号要胖角标点,粗按照英文输入的习惯,标点符号后应该加一个空格,中幅文献中的标点,可以和英文文献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标点+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标点,标点后不加空格。

参考文献标注的正确格式如下: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3、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自己参考。

爬虫论文的参考文献

不是所有爬行动物都会受温度影响,我找到一篇论文,你可以看看。作者:青青草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这个问题,或许下面这篇文章号称是拿到了进化生物学“圣杯”的文章能解答你的一点疑惑~目前的假设理论(瞎扯)很多,靠谱的实验不多,很大局限于鳄鱼、乌龟这些家伙的生活周期都巨长(跑野外伤不起啊,生物农工的悲惨生活,我会随便乱说吗,何况这些家伙的生活周期巨长啊~)比较有名的理论是:Charnov–Bull model,这个模型认为温度性别决定(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能够最大的增加种群的适应度.但是这个理论已知没有人能够证明,甚至被称为进化生物学里面的"圣杯".在08年的时候,D. A. Warner和R. Shine在nature上发表了他们在蜥蜴Jacky dragon(外国人貌似对“龙”一点概念都没有)上的研究成果。具体是这么做的:已知该蜥蜴在23~26度、30~33度下能够发育成雌性,而在这之间的温度则发育成雄性。并且该蜥蜴的温度调控机制由一种非醛固酮芳香酶调控,使用该酶的抑制剂能很精确控制蜥蜴的性别分化。由于这种蜥蜴的生活周期一般只有4年(是够短命的啊),他们能够计算它一个生命周期的适合度。实验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诱导策略,利用抑制剂去除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他们得到的结果十分吻合Charnov–Bull model。实验证明了,TSD策略对雄性和雌性的生殖成功率有不同的影响,能够使得群体达到最大的适合度。当然了,这是在实验室里面饲养统计的,而且做的也不是鳄鱼(一般学生物的穷鬼也养不起吧~)--来补充一下结果吧,虽然木有什么人关注(灰心~~呜~~)上图,这是上面说的那篇nature的figure1,用Charnov–Bull model拟合Jacky dragon所获得的拟合图。简单的说,横坐标是卵受到的不同的诱导温度,纵坐标是适合度,黑线表示采取子代雄性的适合度,虚线表示雌性的适合度。图a可以看到按照自然的调节情况下(两边温度产生雌性,中间的温度产生雄性)再子代能获得最高的适合度;图b是如果雌性的性别决定不受温度调节,而雄性受温度调节,产生的子代的适合度;图c雄性的性别决定不受温度调节,而雌性受温度调节,产生的子代的适合度;图d是雌性和雄性受对温度调控响应相同。简单的说,横坐标是卵受到的不同的诱导温度,纵坐标是适合度,黑线表示采取子代雄性的适合度,虚线表示雌性的适合度。图a可以看到按照自然的调节情况下(两边温度产生雌性,中间的温度产生雄性)再子代能获得最高的适合度;图b是如果雌性的性别决定不受温度调节,而雄性受温度调节,产生的子代的适合度;图c雄性的性别决定不受温度调节,而雌性受温度调节,产生的子代的适合度;图d是雌性和雄性受对温度调控响应相同。接下来,他们啪啦啪啦~~做了好几年的实验...得到了一下的这张图:这张图是他们做的从05-06,06-07,已经三年间数据的统计,图表和上图的a很像我就不细说了;结果和模型拟合的数据几乎是完美匹配,证明了不同温度决定性别的策略能够使得后代的适合度最大化。这个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也十分有意思,有机会再来补充吧~这张图是他们做的从05-06,06-07,已经三年间数据的统计,图表和上图的a很像我就不细说了;结果和模型拟合的数据几乎是完美匹配,证明了不同温度决定性别的策略能够使得后代的适合度最大化。这个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也十分有意思,有机会再来补充吧~ps:鄙人不是相关领域的,论述有不当处,请大家指正啊~萌萌哒~参考文献:When is sex environmentally determined?Heredity - Abstract of article: Changes in the heterogametic mechanism of sex determination收藏•没有帮助•举报•作者保留权利收起玉山子Biochemistry/Nutriology/NYKnicks/NYRan…收录于 编辑推荐•126 人赞同谢 @袁霖 邀。 鳄鱼及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鸟类、灵长类等高等动物不同,属于TSD(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感谢@严恒斌 指正)温度依赖型。 也即由于一些环境变量(如温度)的改变,激活下游通路的不同反应,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导致表型…显示全部谢 @袁霖 邀。鳄鱼及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鸟类、灵长类等高等动物不同,属于TSD(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感谢@严恒斌 指正)温度依赖型。也即由于一些环境变量(如温度)的改变,激活下游通路的不同反应,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导致表型不同。目前关于爬行动物性别决定模式,有多种假说。请参看: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这种DNA所携带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而表型发生变化的问题,有专门的学科称为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具体发生改变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染色质水平及DNA分子水平上的甲基化、乙酰化修饰DNA的表达极大程度上受到上游顺式作用元件中调控序列,以及下游序列的甲基化修饰程度调控。而DNA分子的甲基化总体上是受到环境影响的。2.RNAi(RNA干扰作用)一些小分子双链RNA(dsRNA)对其互补序列的mRNA具有沉默作用。而这些dsRNA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内源性的。3.极端环境下的应急反应如HSF热应激因子诱导HSP热应激蛋白的表达以帮助新生肽在高温下正确折叠等。举一个例子,雌性三花猫的毛色就是由于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失活而导致的。称为剂量补偿效应,高度凝缩失活的X染色体称为巴氏小体,失活的过程称为莱昂化。X染色体上携带有猫的毛色基因,B为黑色毛色,b为橘色毛色,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中的某一条X染色体发生随机失活,所以毛的颜色是交错而随机的黑橘相间。

a href = "javascript:void(0)" onclick="javacrit:window.open('‘);window.open('‘);"

用什么地图。我前天学的。忘了。很好实现的。

科技创新导报2010 NO.18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技术创新 基于垂直搜索引擎的旅游线路评价模型的设计 陈高维1 邓天权1,2 曾云磊1 王维国3 张龙1 (1.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成都 611731; 2.常州大学 江苏常州 213164; 3.成都登巅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摘 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垂直搜索引擎技术的旅游线路评价推荐模型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垂直搜索引擎技术针对旅游行业网站抓取特定信息,提取旅游路线及相关旅游资讯信息,并辅以人工资讯录入方式,建立旅游路线、旅游资讯数据库。关键词:垂直搜索引擎 信息提取 旅游线路评价模型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6(c)-0024-02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出门旅游之前通过互联网了解一些旅游相关的资讯。但是,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人们想要获取特定的旅游资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游客的旅游资讯搜索需求,帮助游客轻松获取旅游路线信息和旅途上的各类资讯。本课题研究了基于垂直搜索引擎的旅游线路评价推荐系统,为游客提供旅游线路的搜索服务,推荐最优路线,提供旅游路线上相关旅游资讯。 2 垂直搜索引擎 垂直 搜索引擎实现的流程大致如下:spider抓取网页后,对网页中信息进行抽取,然后对上述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分类、分析比较、数据挖掘,抽取出结构化的数据储存到数据库中,最后通过中文分词建立索引提供用户搜索。其关键技术有: (1)面向主题的高效蜘蛛程序 主题蜘蛛程序[2]是垂直搜索引擎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抓取范围一般只限于特定的主题或专门的领域。主题蜘蛛的设计通常需要解决好主题相关度的预测、种子站点的选择方案、URL的搜索策略等问题。 (2)网页信息的格式化提取 信息抽取(information Exaction,IE)[3]一般定义为从一段文本中抽取指定的预先想要的信息(事件、事实),表示为结构化的、统一的形式,供信息查询、文本深层挖掘,问答系统、抽样统计等应用.目前比较比较常 [4] 用的方法有:①基于特征模式匹配的信息抽取。②基于归纳学习的信息抽取。③基于网页结构特征分析的信息抽取。④基于on-tology的Web信息抽取。前3几种信息抽取的方法虽各有其特点,但技术上主要是通过为待提取的目标建立相应的模板库,并将文档内容与模板库中的模板匹配而实现提取。模板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系统的准确度。第四种方法引入本体(Ontology)的概念较好的解决了词序、多义等问题,本体论从语义信息入手进行抽取。但是对特定领域本体构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 旅游线路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的主要功能 为了给游客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旅游资讯服务。本文在旅游信息的获取、提取、存储、展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旅游周期、旅游价格、景区类型、景区动态、交通状况、旅游安全、旅游季节、服务质量等等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因素,设计了旅游路线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满足游客搜索请求的每一个条旅游路线 图1 的推荐值。为游客推荐最符合其个性化要求的旅游线路。通过图形化技术(MAP)友好的展示旅游线路,同时提供旅途中的餐饮、住宿、交通、景点动态信息等等旅游相关信息。帮助游客在出发前决策旅行线路,并充分了解旅途中的相关信息,以便为旅行做好充分准备。3.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基于垂直搜索引擎的旅游线路推荐系统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旅游数据采集系统、决策数据生成产系统、旅游线路搜索推荐系统。 (1)数据采集系统数据的采集、格式化存储是本系统的核心之一。数据来源有两种方式:爬虫程序采集、管理端人工录入。主题爬虫在Heri-trix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定制,实现面向旅游的主题爬虫程序。由于本系统对数据的准确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一些结构化显示的数据采用模板匹配的方式进行较为准确的抽取。对于一些非结构化的网页数据,信息往往蕴含在长篇的文章中。这类信息首先采用向量模型的方法进行分类过滤,然后采用HTMLParser与正则表达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主体信息。由人工参与信息的提取与审核。 (2)决策数据生成系统 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存储。系统数据分为三个部分:路线数据、路线相关动态信息、其他旅游资讯。将路线数据以XML的格式进行存储,并建立索引,方便路线搜索。路线相关动态信息是进行路线推荐评分的重要依据。其他旅游资讯将做为路线辅助资讯在用户界面上予以显示,增加信息量,提高友好度。 (3)路线搜索评价推荐系统 系统根据用户给出的初始条件(例如:出发城市、目的城市、景区类型、旅游天数、费用预算)在路线索引中进行筛选,获取符合用户要求的旅游路线,并根据路线评价模型进行排序推荐。最后将推荐结果返回到用户的界面上,并从数据库中查询出与路线匹配的旅游资讯信息进行异步展示。3.4旅游线路推荐的动态评分模型设计与验证 3.4.1旅游线路推荐的动态评分模型设计 不同的旅游线路之间的评分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旅行线路有长有短,景点也有不同等级。很多路线往往不具有可 致谢:在此感谢本文研究的资助方:登巅科技netsget文旅数字化项目组的全资支持,和电子科技大学和常州大学DIR研究中心同事们的 共同努力。 24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技术创新 比性。因为很难找到一个通用的可以量化的计算方法对差异化的旅游线路进行公平的评价。因此本系统将在路线相当的情况下对旅行线路进行评价。所谓路线相当在此理解为旅游费用相当、旅游时间相当。 游客们对旅游线路的评价多来自于游客自己的亲身体验。我们可以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来设计旅游线路动态评价模型。所谓动态,就是由该模型计算出来的推荐值应该随着影响游客体验的事情的发生而发生变化。 3.4.1.1动态评分模型设计需满足的要求 (1)对同一旅游线路在不同时期的推荐值,应该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2)能够考虑到不同路线的实际差异性,要做到灵活、通用。(3)对不同的路线进行评价应该考虑到公平性。 旅游线路推荐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我们进行仔细分析,得出影响因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决定性因子F(影响到景区旅游的可行度)如:道路故障、卫生安全(传染病)、自然灾害(山洪)、景点整修等不可预料的其它情况。(2)非决定性因子f(影响景区的完美度)如:天气因数、服务质量。 3.4.1.2动态评分模型的设计 对一条旅游路线的评价,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对路线中所有的节点进行评价,计算景点的当前推荐值。第二步,综合路线中所有景点进行评价,对路线进行综合评价。 动态评分模型是本系统的 核心部分,其结构如图1。 风景点的推荐值计算公式为: 2010 NO.1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科技创新导报 g:风景区的等级 fj:的取值范围0~1,最好状态下 Fi、 值为1,最差状态下值为0 r的值越大 推荐度越高,值越小推荐 度越低。等于0时表示此线路不可行。 线路推荐值计算方法 : 假设线路上有n个景点, ri表示第i个景点 mi表示景点间线路因子,表示路线的推荐值。 的通畅程度。M表示整条路线的通畅因子。 M (2) 则线路的推荐 R (3) r=g f i m (1) F:第i个决定性因子的状态值;j:第j个非决定性因子的当前状态值 n:决定性因子的个数; m:非决定性因子的个数; 公式(3)综合考虑了景点质量、决定性影响因子、非决定性影响因子、线路通畅因子等等因素。通过公式(3)可以计算出每个可能的路径(线路库中线路、游客自定义线路)的推荐值。给出旅游路线当前推荐排名,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的分析得出影响推荐值的景区及因子,让游客知道评分的客观依据。 3.4.2旅游线路推荐的动态评分模型的测试 旅游路线推荐公式综合考量了景点质量、决定性影响因子、非决定性影响因子等因素。我们设置了几组数据,来模拟测试一下结果。 F3卫生 F2景区交通、设: F1景点状态、 f2星期因 f1季节因素、 F4自然灾害、安全、 f3服务因素素、 计算结果为: r1={3.98、2.21、2.39} R1=2.76 r2={2.24、2.21、2.39} R2=2.28 r3={3.98、3.31、2.39} R3=2.99 r4={0、2.08、2.39} R4=0测试一个关键因素变化的影响: R1=2.76 R2=2.28 测试一个非关键因素变化的影响: R1=2.76 R3=2.99测试一个关键因素、非关键因素为0的影响: 表1测试数据1 R1=2.76 R4=0 通过模拟测试我们发现,我们发现公式(3)具有以下特性: (1)关键因子的浮动对线路推荐值的影响比较大。(2)非关键因子的变化对线路推荐值的影响相对较小。(3)当某一关键因子出现严重问题时(值为0)对线路的推荐影响是致命的,某一非关键因子出现严重问题时(值为0)不会对线路推荐值造成致命的影响。(4)由于F的可扩展性,系统比较灵活,能够较好的包容不同旅行的差异性。(5)本公式是在旅游天数、旅游费用相近(路线的可比性比较强)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评比,还是能较好的体现公平性的。 综上所述,经过试验分析说明公式(2)完全满足我们设置旅游路线推荐评分公式的3个基本条件。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基于垂直搜索引擎的旅游线路推荐系统,有两个主要特色,一是能根据旅客的初始要求搜索满足要求的旅行线路,并能根据线路推荐模型计算推荐值,将推荐度高的旅行线路展示在用户面前;二是系统可以在地图上形象的展示与每条旅行线路相关的所有常见的旅游资讯。 本系统在旅行线路推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线路将相关的旅游资讯关联起来,游客通过本系统可以十分便捷的获取想要的旅游信息。在节省信息搜索时间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信息搜索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肖冬梅.垂直搜索引擎研究[J].图书馆 学研究,2003(2):87. [2]李盛韬.主题WEB信息采集的研究与设 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88~494. [3]王春龙.基于网站语义结构的信息抽取 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贺令 亚 , 柳 佳 刚 . 基 于 Web 的 包 装器技 术的现状与 发 展 [J]. 电 脑 开 发 与 应 用 , 1003 —5850(2007)06—0027—03. 表2测试数据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5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和脚注格式

论文脚注的标准格式

又是写论文的季节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有必要在这里传授一些写论文的技术。今天我们来看看论文注释怎么弄。注意以下方法适合大部分毕业论文,但是有些学校的要求会略有不同,不要生搬硬套。下面一起看看论文脚注的标准格式吧!

工具/原料

word2007,如果你的word是2003或者更低版本,同样适合此经验,但是有些功能不太容易找到。

当页页下注怎么弄

1、知道你需要在哪里写注释:你的论文中用到了某一个资料中的某一个观点;你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个术语来自某个文献;某个并不太熟悉但是很重要人物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你进行注释。

2、在需要注释的位置输入一个脚注,方法是点击“引用”,然后找到插入脚注。我们选择插入脚注。

3、这时候我们的光标自动跳转到了页脚,这里就是我们插入脚注的地方。我们看到在正文和页脚都多了一个小“1”这是脚注的序号。

4、如果你觉得脚注序号的格式不对,你需要点击这个位置,展开脚注对话框。然后选择编号格式。

5、点击右边的小三角可以展开看到有很多格式可以选择,根据论文的格式要求进行选择。

6、知道了怎样添加脚注还要知道脚注的书写格式。笔者列出如下格式标准和例子:

著作类引用格式: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册),其他责任者(如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版次),引文页码。范例:[1]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07页。

期刊类:责任者:《文章题名》,《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报刊出版地)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页码或版次(任选),影印或其他方式出版的.合订本版本信息。范例:[2]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第55-82页。

外文文献:著作、著作中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注项与顺序同中文,但须用英文标点,即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题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范例:著作:[1]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1992, pp. 19-28.译著:[2]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 55, 88.

参考文献怎么弄

参考文献需要在论文的最后独立一个版面,列出引用过的文献资料。

首先在论文的末尾插入一个分页。把光标放到参考文献的前面,然后点击插入——分页。注意,有的论文并不要求分页,你注意自己学校的要求。

按照论文引用的顺序列出参考文献,注意文献的顺序一定不能错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这样参考文献与论文引用的顺序就是一致的。另外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是和脚注的书写方式一样的,我们参考上面步骤⑥的例子写。

编排参考文献的格式:每一篇文献都是一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序号开始,格式为[1][2][3]……

调整各自然段的字体,一般字体为宋体,大小为小五。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已搜索,无重复)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对论文而言)。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 “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注释格式:

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论述时,引用他人观点来佐证、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代,可以在页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2、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果引用属于转引,应标明转引文献。如:王叶:《论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法学》2000年第5期,转引自郭文祥:《劳动法修改若干问题研究》,《社科战线》2007年第4期,第45-46页。

3、引用期刊论文、报章文章的表示格式Wie: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刊物(报纸)名,期号(出刊日期),页码(版面)。如: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2页。

4、引用网络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如: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1页。

5、引用学位论文注明作者、论文名称、学校名、论文类型(硕士/博士),页码。如:王涌:《债的消灭根据考》,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第45页。

6、引用网络文章应标出作者、文章名、网址、访问时间。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网址,2007年6月9日访问。

7、引用合作作品的标示,如:韩大元、张庆福:《宪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8、引用翻译作品的标注:国民,作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刊载)机构,版次,页码。如:[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分类:

论文的注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脚注第二类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注释,参考文献的引用注释是将所有参考文献放在论文的最后,单独制作板块,在文档中引用的部分进行注释。

添加脚注时,首先打开WPS文档,将光标移动到文本中需要添加脚注的部分。正常情况下,在标点符号之前,然后单击引用插入脚注,然后添加脚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