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家庭教育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目前,幼儿、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一直被许多家长学校所忽视,致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既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又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教育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入手,强调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浅要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教育 问题
一、当今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教育和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形式上强调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事业,但实质上往往将教育归之于学校和社会。在我国,绝大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主要着力在基础教育阶,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被重视。实际情况是,虽然大学生从法律意义上讲已是成年人,可是其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引导和教育。现在大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信仰不坚定,盲目攀比拜金,道德水准下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奢侈浪费等等状况,不能不说,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作为大学生的家长,一方面认为子女在高中阶段已十分辛苦,现已考上大学,没必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放弃继续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就算成人了,加上子女又远离家庭寄宿学校,认为是否继续施以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所以很多家长把注意力放在物质方面,而对子女在学校期间的情况不太关心。
2.部分家庭存在着现实的家庭教育障碍
除了因家长的认识导致对大学生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外,对于部分家庭,在现实中还存在家庭教育的障碍:
(1)有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对大学生进行。
(2)有的家长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3)有的家庭本身存在问题,如父母婚姻出现危机,有的分居甚至离婚;有些大学生的父母是吸毒人员或者是违法犯罪分子等。
(4)有的家长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子女产生抵触情绪。
(二)学校因素
1.学校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淡薄。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是实行封闭式办学、封闭式管理,很少与家庭社会联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还是很淡薄。
2.学校在家校联系工作中明显存在人手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采用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与学生家庭联系的主要也是政治辅导员。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对于与家庭联系管理育人的事情,管理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 从社会角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社会变迁快速化、知识更新爆炸化的发展态势,这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培养人才只靠学校不够,还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学校可能在专业发展,学习能力拓展等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而家庭教育可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不同的教育可以发挥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2.从学校角度:教师资源的有限需要家长参与
由于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总规模和学校平均规模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在校生数量增加迅猛,另一方面,主要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数量却显不足。某些“问题大学生”会选择家长作为求助或倾诉对象,这自然给大学生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从学生自身看:身心现状需要家庭教育
当前很多大学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有着新时代的特点。同时,他们生活独立性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不愿意吃苦,劳动精神匮乏,这种性格和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心理年龄还偏小,到了大学阶段不适应独立的生活,和家人的联系仍然很紧密,需要家庭教育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4.家庭方面:家庭新变化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构成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属于家庭一份子的大学生带来很大影响。现在,家庭生活水平在提高,闲暇时间在增多,家长有更多的精力教育孩子,且其文化程度有提高;现代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家长的时间资源没有被其他孩子分担,所以他们更有条件享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
四、增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1.学生在大学阶段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老师不可能经常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且子女往往对家长有很强依赖性,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家庭的这种特有的功能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2.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两种教育必须承担各自独有的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家庭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做好大学生家庭教育
1.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注意教学方法,为做好家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家长要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使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2. 利用各种沟通途径,积极对子女进行教育
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争取家庭教育的主动,适时进行家庭教育。
(三)学校要以人为本,创造家校交流平台,促进大学生家庭教育不断发展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加大学生管理力度。要加强学生管理队,并增加配套设施和资金,为更好地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创造条件。
2.要主动增加与家庭的互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目前家庭教育还是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学校要增加与家庭的互动,负责管理、指导、协调家校合作教育的相关事宜。
3.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构建家庭远程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家庭地域分散,而且距离又远,为了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及时,除了要充分发挥传统电话、书信、手机短信等通信工具作用外,利用各高校的网站为家庭教育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家庭教育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家庭教育论文(一)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家庭的影响也绝不能够忽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目前有些家长把目光盯在了学校教育上,完全忘记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或有些父母虽然了解家长的责任所在,但教育方法陈旧落后,没有适应当今青少年发展的客观需要,种种现象都暴露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课题。
加强代际沟通,注重感情交流
家庭中的两代人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的不同,在心理、行为、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距,人们把这种差距称为“代沟”,以表示两代人之间的不同。家庭中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可能更为明显。但是做父母者不能任由“代沟”的进一步拉大,应尽其全力努力缩小家庭代际之间的差距,加强代际沟通。首先应该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其次要经常互相沟通,避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产生。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再次,要抱着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要学会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尤其是做家长者,由于阅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更要主动地学会从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就是家长要逐渐学会采取折中和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子女,要学会在互爱的基础上,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相互迁就。至少可以部分的采纳子女意见。家庭是充满感情的地方,家长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要以情感交流为坚实的纽带,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父母要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父母应常与子女交谈,一起做游戏、共同郊游等。通过一定的家庭活动增进相互感情,同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和子女保持深厚的感情和及时的沟通,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真正状态,是实施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
重视心理健康,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比较沉重,中国家长中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大有人在,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其实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为重要,尤其是心理的健康与否是当今做家长者不可忽视的方面。父母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当表现出所谓“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们的“逆反”,防止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逆反,只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可能是孩子说了一句话,家长觉得不满意了,就大声教训,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对抗,或以反叛行为对抗……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形成了反叛。再者,有时孩子不满意父母的某些行为,但又不便说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另外,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关系。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过于专制,总是以命令的口气与子女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这类家长若是碰到个性温和的孩子,可能就会顺从父母的权威,若是遇到个性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弹。反弹的结果,便会形成所谓的逆反行为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A•马尔库沙认为,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是减少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若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认定孩子开始变坏了,而应该像以前一样的关怀他。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叛逆的行为一般会自动消失。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用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反叛。青少年在反叛的时候,言语和行为常常如急风暴雨,难以自控,但家长却一定要冷静。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对青少年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应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注意: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轻易不要对孩子的人格做出负面评判,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防卫心理,使其不甘心认错。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最好是进行引导而非教导,启发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
全面评价,善于发现优点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评价孩子以及评价孩子的行为对于进一步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作用显著。有些父母非常吝啬赞扬之词,似乎自己的话语具有神奇效果,只要一开口表扬孩子,孩子马上就会骄傲自满。因此有的家长是绝对不肯表扬孩子的,甚至在孩子显而易见的成绩面前,也十分珍惜自己的言词,最多轻描淡写的说上几句;甚至有的家长还会鸡蛋里头挑骨头,借机批评几句,美其名曰:防止孩子骄傲自大。青少年,在生活中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社会认可的愿望是很强烈的。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只有得到认可,才能进一步地激励孩子,促使其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量。在众多的认可声中,来自于父母的认可又是十分重要的。这在年龄越小的孩子身上表现的越明显。若此时家长不能给予恰当的评价,便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外有许多报道显示,有的人在其一生的奋斗中,其实就是在圆他儿时的梦———得到父母的认可。父母全面中肯的评价,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关键。因为父母的忽略和轻视,从而丧失信心走入歧途的孩子不乏其例。对于青少年的努力,做父母的,其实完全可以给予适当的“高”评价,即尽力给予正面的优良评价,尽量发现孩子们的优点。这种良好的信号及时反馈到孩子的脑海中,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力。做家长的,切不可因为过分爱惜自己的赞语,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家庭教育论文(二)
一、社区家庭教育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研究甚多,而对社区家庭教育的研究很少,对于有关社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笔者通过使用不同关键词,在不同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查询。通过研究其内容发现,国内相关文献多停留在以某市为例阐述该地区社区家庭教育现状,对社区家庭教育的定义还没有具体的研究。国外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指社会学校对父母进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即对父母开展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弱残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救助。可见,社区家庭教育是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体,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与家庭教育同音共律,但它与二者又存在很大区别。首先,社区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载体不同,家庭教育主要以家庭为载体,而社区家庭教育则以社区为依托,相比家庭教育而言,在实施广度上要宽泛得多。其次,父母在社区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定位不尽相同。《辞海》将家庭解释为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在这个共同的生活组织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一样,家庭教育本身也是相互的,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父母自身也受到教育。社区家庭教育的主体则以第三方形式展现,目前我国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部分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父母则变成了纯粹的受教育对象。广义上的社区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产生,如原始社会的燧人氏钻燧取火,教民熟食;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是社区教育,只是这种社区教育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现代社区教育则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为基本标志,其教育对象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并根据不同社会层次的不同社会需求,形成了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一般以整个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如给居民创造良好的娱乐环境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为居民创造良好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率等。当现代社会问题更多反映在家庭教育上时,社区家庭教育便从社区教育中分流出来,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独立发展。不管是社区教育,还是社区家庭教育,都无疑对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而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家庭和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社区家庭教育定义为: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系统中,社区管理者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的社区工作和社会服务对家长和未成年人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
二、社区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即教育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社区家庭教育作为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现代教育标准的新型教育,不管是在微观个体上,还是在宏观整体上,都具有多重功能。
(一)优化功能
第一,社区家庭教育是提升家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家长的教育思维。长期以来,家长总是把“自我理想”教育和对孩子的理想教育混为一体,不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灌输给孩子,还把自己在成长经历中的遗憾和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以满足自身的成就感。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分数,盲目攀比,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备感无所适从。社区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指导孩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因此,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反思自己现有的教育方式,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第二,社区家庭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除学校以外,社区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他们探索新知,休闲娱乐,健康锻炼以及社交学习等活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中完成的。当今社会青少年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多工作比较忙,很多都是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监护人不当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之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成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社区家庭教育是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必要方法。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社区家庭教育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办好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社区工作者尤其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从事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对社区工作者来说既是服务群体、服务大众的任务,又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利于塑造高职业道德、高工作能力、高知识水平的综合型社区管理人才,有利于引导社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融入,在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
(二)协调功能
第一,协调亲子关系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驿站,亲子关系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人际关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及人格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总是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孩子只能顺从,直接导致了亲子矛盾和亲子冲突,令不少家长陷入教育困境。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正面临着巨大的时代变化。社会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如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追名逐利的行为导致子女的价值观偏颇;祖辈带孩子致使孩子骄纵无理,形成了性格缺陷等。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现状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导航帮助其矫正。社区家庭教育正是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改变以往单向、权威的家庭教育模式,将未成年人的家庭打造成一个不受世俗影响的成长乐园,使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第二,协调社区人际关系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村委会向城市社区转化,但城市化的衡量标准不应该只是关注这种简单的转化,应更多的关注转化后的社区管理和发展问题。据笔者访谈发现,从目前的社区管理模式来看,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交流极少,只有涉及到“户口”、“生育”等行政问题需要履行行政手续的时候,居民才与社区管理组织有部分接触。可见,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低,故而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也不高,这从根本上都归因于社区管理组织没有解决居民切实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普遍现象真实存在于几乎每个家庭,社区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能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这无疑是协调居民与社区管理组织关系的最佳契机,通过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中增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的互动,社区工作者能了解到居民的各种意愿,居民又能对社区管理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有更深刻理解,在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中,既完善了社区管理组织职能,又提高了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起到了互利互惠的双赢效果。第三,协调社区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优化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实现和保障社区有序、有效转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居委会在自治实践中对自己角色认知不明显,很多工作者在自我角色定位中都出现角色冲突、角色混乱甚至自我职能异化。通俗讲,当前社区该怎么管,管成什么样,用什么策略管,哪块儿具体谁来管,管理部门没有明确方向和规划。很多社区的管理模式还沉浸在“官-民”的传统模式里,扮演着“道德和制度的绝对权威者”,作为一个准行政组织,他们一味地机械接收上级行政部门的命令和指示,继而盲目执行。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需要,社区家庭教育迫切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让社区工作者能在群众呼声中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根据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原则,使每个社会工作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运用自身才能做有价值工作,这便推动了社区工作者内部职能细化与分流,优化了社区管理结构。
(三)整合功能
第一,整合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优化。一方面,社区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以一种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家庭教育有理可循。社区家庭教育方案的推动包括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和科学文化教育,对为人父母者开展育儿知识和保教能力教育,对为人祖父母者提供祖孙相处之道的经验交流,等等。这些方案的实行既可以达到提高家庭教育的预期效果,又能够促进社区家庭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社区为依托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又无形中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整合到一起,使教育成为有利于各方发展的大系统。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子女教育和成长问题占据着家庭教育重要地位。亲子沟通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亚于亲师沟通对于学校。但无论是亲子沟通还是亲师沟通,都离不开家长、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沟通与配合。社区家庭教育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家庭教育的需要,补充了学校教育不足,促使公共教育资源为社区家庭所共享,创造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第二,整合社区资源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整合与优化社区资源是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以多元视角,充分发掘社区资源功能,既为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又服务了社会本身。首先,构建社区家庭教育相关法律体系,完善有关社区家庭教育的制度法规,既能让社区家庭教育有法可依,又能让社区生活有制度可言,促进社会治安。其次,在对社区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中,也能完善相关社区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硬件设施质量,从而创造美好社区家园,为社区居民服务。再次,塑造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障家长和子女学习的基本人权,既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社会水平,又体现了人文关怀,促进了社会公平,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社区家庭教育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参与者自身,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乃至整个社会都意义重大。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分析》
摘要:可以说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奠基性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按照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从学前教育的主要作用开始谈起,分析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问题;策略
一、学前教育对社会和国家的主要作用
1、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就是一个培养儿童重要的时段、行为习惯、道德意识关键时期,而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所以从这点也可以说明,在这时期也是能够培养出有素质的重要时期,儿童时期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为其今后成长以及成年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人力资源投资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来发掘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可以有一个很强大的竞争力。教育学、心理学等在这些的相关信息中也说明了,在这阶段还是一个非常有着可塑性的,这时期的大脑反应是非常快的,也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阶段,感知能力等方面的都是一个非常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好奇心跟欲望都是非常旺盛的,在这个时期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一些科学的、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就可以让孩子在以后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在培养创新时候就直接做好了基础。
3、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相关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政府开始对学前教育有所补偿,由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与推动发展有利的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由于政府对社会的支持从而有利的减轻了对贫困家庭等有明显的改善和帮助,有很多父母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家庭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的儿童就可以进行补偿性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认识以及社会性等各发面获得更为良性的发展,从而增加其后续成功的机率,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从更大的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
4、学前教育有利于降低犯罪率
在孩子们面向社会发展时候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恰当科学的教育对促进儿童自控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责任心、自信心以及爱心等良这些对孩子的好品质发展非常有效,通过上述文章相对现阶段我国社会来说学前教育有个好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而有利的。比如儿童在成长的时候的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下来进行情感交流、发展支持以及关爱互动,这样就会很容易的表现出相反的人格,在他们成人后对社会的稳定也有这一定的影响的。
二、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虚化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中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但是近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偏离了《教育法》中的定位。现今社会有很多幼儿园都被人们推向了市场经营,这样就给学前教育带上了浓厚利益观念,因为这种市场化的结果导致了很多农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上幼儿园,而全国也只有不到50%的学前3年毛入学率。此外一些教育界的领导都认识不到学前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现今社会我们对于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严重缺乏重视感,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中都没有提及学前教育,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又少了制度和政策的保障。
2、学前教育的价值与目的被遮蔽
教育管理领域中的管理主义盛行,所强调和关注的是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但是却忽略了道德价值以及目的合理性。相对来说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和帮助的而管理过程也被简化为模式化的管理技术和程序,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也缺乏对自身行为价值的批判和反思。现阶段我国正在实行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投资,很多管理主义缺乏伦理视角的审视,不再追求道德价值。
3、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显然学前教育的好坏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却会带来一系列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推动所谓“正确”的教育理念,所谓“高质量”的学前机构应运而生,而各级政府也将大部分教育资源投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期望这些“高质量”机构可以带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的发展和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公平现在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和经费的投入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整体来说在我国的教育资源非配并没用充足而有利的给学前教育公共资金做到最低的保障,现今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资金在公共教育资金当中只占经费的0.01左右。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资经费问题一直是属于低重心分权型的制度,而我国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资金投资方面还是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和投资,所以很多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是由乡镇、农村基层所出资来辅助学前教育机构使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培养儿童的素质,而中央政府和升级财政对于学前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2)就目前状况来看幼儿园的老师专业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前段时间江苏发生的幼儿园老师拿熨斗烫伤孩子脸的事件,这就说明了,我们国家的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恶劣。
三、改善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
1、对学前教育事业重新定位
市场经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特征完全不同,因此上文中提到的政府与市场共同配置资源的学前教育,其产品属性决定了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定位。
2、重新审视政府及教育部门自身的定位
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明确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目标要以“可以为每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为基础。
3、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
通过上述文章中说到的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费盈利性的公共产品,学前教育是非盈利性的,所以我国政府必须要对学前教育做出一定的资金补助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少儿良好的身心发展和自资源的均衡化和合理化的承担琦学前教育的基本责任同时这也上是对实现学前教育的最基本条件。(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东莞市教育局:《整合资源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导刊》,2010(5)。
[2]姚伟、刑春娥:《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研究》,2011(1)。
[3]候莉敏:《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尴尬》,《早期教育》,2010(1)。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文化、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对子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当前,学前 儿童 家庭 教育 成为了人们关注的 热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 文化 、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 方法 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 对子 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4]张红鸽:《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教育》,2010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 经验 ,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 措施 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目前,多数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 兴趣爱好 强加给孩子。 2. 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l.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 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二是丢掉反常心。三是丢掉虚荣心。四是丢掉惧怕心。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 种植 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论文
1、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家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和学校、教师良好互动中,促进家长更好、更深入地掌握小学生在校表现,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和熟悉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能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家庭与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育的实际效果。
1.2有助于充分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
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付出教育投入,学校通过吸纳家长的资源、建议,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尊重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能激发家长对学校事物的参与热情,帮助教师更好管理和服务于学生。
1.3有助于在合作中提高家长和老师育人水平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策略
2.1共同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定期召开家长会: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家长会召开时,学校统一将校规、收费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通过广播告知家长,要建立和公布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电话沟通:教师发现学生身体、出勤、学习、思想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和家长进行联系,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或者严重结果,家长也会深切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加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也应该主动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思想动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工作。现代公共交流平台: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往往健忘。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收费、政策、作业等及时发布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
2.2形成教育共识
学校和教师系统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要以培养孩子成才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就和进步与自己具有密切的联系。
2.3积极探寻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新思路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用优秀的文化与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和熏陶,家校教育结合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新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开拓新渠道。
(1)组织家长委员会,由小学生的家长推选出部分成员作为委员,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思路,为学校中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出力献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帮助学校和班主任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挥督促、评价、配合、支持、改进的作用。
(2)编订有关家校教育结合的报纸、杂志,例如《小学生教育》、《家长和老师》、《学校与家庭教育》等,每月一期或者两期,刊登有关本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文章或者信息,内容丰富多元,囊括教育、学校、家长委员会、心理健康、文化修养、优秀学生和家长报告等,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有收益。
(3)组建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教育网站,加强网站的页面建设和实时更新,开设学校介绍、校园风采、家长讲堂、教师信箱、校长开放日、教学资源、家长留言栏、师生活动展示等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在论坛中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吸收和改进。家长通过家长讲堂和教学资源等网络内容,能够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掌握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避免放任式或者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明确如何正确、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工作。
(4)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5)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围绕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开展工作。
(6)由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分别填写家校联系卡,定期更新卡上的自我评价和辅导员评价的内容,在每个学年末由学生带给家长,并由家长书写意见后收回,再由辅导员根据家长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总之,小学教育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性作用,我们的小学教育不能单纯重视书本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做人、审美、人格、价值观、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提高。素质教育不能只依赖教师,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在社会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宏观环境下,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良好的协助和沟通,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优秀接班人。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家庭教育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目前,幼儿、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一直被许多家长学校所忽视,致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既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又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教育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入手,强调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浅要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教育 问题
一、当今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教育和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形式上强调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事业,但实质上往往将教育归之于学校和社会。在我国,绝大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主要着力在基础教育阶,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被重视。实际情况是,虽然大学生从法律意义上讲已是成年人,可是其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引导和教育。现在大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信仰不坚定,盲目攀比拜金,道德水准下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奢侈浪费等等状况,不能不说,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作为大学生的家长,一方面认为子女在高中阶段已十分辛苦,现已考上大学,没必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放弃继续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就算成人了,加上子女又远离家庭寄宿学校,认为是否继续施以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所以很多家长把注意力放在物质方面,而对子女在学校期间的情况不太关心。
2.部分家庭存在着现实的家庭教育障碍
除了因家长的认识导致对大学生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外,对于部分家庭,在现实中还存在家庭教育的障碍:
(1)有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对大学生进行。
(2)有的家长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3)有的家庭本身存在问题,如父母婚姻出现危机,有的分居甚至离婚;有些大学生的父母是吸毒人员或者是违法犯罪分子等。
(4)有的家长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子女产生抵触情绪。
(二)学校因素
1.学校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淡薄。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是实行封闭式办学、封闭式管理,很少与家庭社会联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意识还是很淡薄。
2.学校在家校联系工作中明显存在人手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采用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与学生家庭联系的主要也是政治辅导员。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对于与家庭联系管理育人的事情,管理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 从社会角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社会变迁快速化、知识更新爆炸化的发展态势,这对人才质量规格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培养人才只靠学校不够,还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学校可能在专业发展,学习能力拓展等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而家庭教育可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不同的教育可以发挥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2.从学校角度:教师资源的有限需要家长参与
由于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总规模和学校平均规模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在校生数量增加迅猛,另一方面,主要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数量却显不足。某些“问题大学生”会选择家长作为求助或倾诉对象,这自然给大学生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从学生自身看:身心现状需要家庭教育
当前很多大学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有着新时代的特点。同时,他们生活独立性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不愿意吃苦,劳动精神匮乏,这种性格和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心理年龄还偏小,到了大学阶段不适应独立的生活,和家人的联系仍然很紧密,需要家庭教育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4.家庭方面:家庭新变化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构成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属于家庭一份子的大学生带来很大影响。现在,家庭生活水平在提高,闲暇时间在增多,家长有更多的精力教育孩子,且其文化程度有提高;现代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家长的时间资源没有被其他孩子分担,所以他们更有条件享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
四、增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1.学生在大学阶段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老师不可能经常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且子女往往对家长有很强依赖性,还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家庭的这种特有的功能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2.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两种教育必须承担各自独有的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家庭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做好大学生家庭教育
1.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注意教学方法,为做好家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家长要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使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
2. 利用各种沟通途径,积极对子女进行教育
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争取家庭教育的主动,适时进行家庭教育。
(三)学校要以人为本,创造家校交流平台,促进大学生家庭教育不断发展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加大学生管理力度。要加强学生管理队,并增加配套设施和资金,为更好地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创造条件。
2.要主动增加与家庭的互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目前家庭教育还是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学校要增加与家庭的互动,负责管理、指导、协调家校合作教育的相关事宜。
3.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构建家庭远程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家庭地域分散,而且距离又远,为了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及时,除了要充分发挥传统电话、书信、手机短信等通信工具作用外,利用各高校的网站为家庭教育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前,学前 儿童 家庭 教育 成为了人们关注的 热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 文化 、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 方法 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 对子 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4]张红鸽:《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教育》,2010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 经验 ,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 措施 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目前,多数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 兴趣爱好 强加给孩子。 2. 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l.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 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二是丢掉反常心。三是丢掉虚荣心。四是丢掉惧怕心。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 种植 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浅谈幼儿园对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
【摘 要】幼儿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幼儿园是孩子接受集体教育的地方,但家长的家庭亲子教育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当前家庭亲子教育有一定亮点,但仍存在教育认识具有盲目性、亲子关系应日趋多元化、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缺乏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大指导力度、改善亲子关系、优化教养方式、树立一体化教育观加以改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家庭亲子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亲子教育;存在问题;改进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幼儿园成为幼儿接受集体教育的地方,但家庭仍然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家庭亲子教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对幼儿知识的巩固、良好习惯的培养、情感的建立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家长亲子教育有一定的亮点,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幼儿家庭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年轻的幼儿家长,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现阶段家庭亲子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幼儿智力开发和知识学习,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家庭亲子教育的认识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些家长存在以训斥、责打等态度对待幼儿的不适当行为,或对幼儿包办替代等,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家庭亲子教育存在教育误区;因为幼儿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很多家庭保持着传统单一的亲子关系模式,家庭亲子教育关系有待改进;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孩子游戏,家庭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缺乏,方式单调。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所以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重心应由幼儿转向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的父母身上。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孩子,首先父母就应转变家庭亲子教育观念,提高家庭亲子教育能力,掌握有效的家庭亲子教育方法。
二、幼儿家庭亲子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亲子教育的热情高,但教育认识具有盲目性。
由于家长受高智能人才观的影响,家长较重视知识学习,家长较多或经常对幼儿进行阅读、数学等亲子教育,很多家长会为孩子寻找各类学习、兴趣班,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很高,但多数家长不具备亲子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仅停留在幼儿园教育的延伸阶段,不能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孩子主动的进行家庭亲子教育,家长缺乏必要的、科学的家教知识,缺乏对幼儿生理特征及发展规律的了解,实施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较差。
2.家庭亲子教育关系有待改进,应日趋多元化
在日常教育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做错事情时,多数家长能够采取比较适当的方法,讲清道理,与孩子商讨办法,指导幼儿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但仍有部分家长以训斥、责打、冷淡等态度对待幼儿的不适当行为,或对幼儿过于照顾,包办替代等。21世纪的家庭教育趋势是“亲子互动”模式,倡导“两代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多数家长能够保持“家长+朋友”的家庭亲子教育交流方式,但是依然有少数家长仍保留着“家长式”的亲子教育交流方式,幼儿期是发展敏感期,长此以往使幼儿逐渐形成依赖、缺乏主动性、适应能力差等性格特点,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妨碍了和谐亲子教育的形成,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3.家庭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缺乏,教育价值低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对事业有了更多的追求,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亲子交流机会少,孩子缺乏关注。在实践中发现只有少数家长能够经常与孩子共同游戏,多数家长只是偶尔与孩子一起玩。多数幼儿在家庭中保持着独自玩玩具、看书、看电视、玩游戏。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与孩子游戏、交谈,所以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方式、教育价值都受到严重影响,影响了幼儿语言、动作、情感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家长一方面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但在精神方面孩子显得“营养不良”。
三、幼儿家庭亲子教育改进的方法
1.提升家庭教育理论,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缺乏必要的早期教育理论指导,教育行为多半属于自发性状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为家长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家长不仅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克服溺爱、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心理。同时,幼儿园和班级教师可以分析不同类别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的需求,通过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幼教宣传栏等活动形式,组织有关专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对家长的家庭亲子教育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家长亲子教育水平,使孩子们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亲子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改善亲子教育关系
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对待幼儿,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发展。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幼儿,不给孩子太大的期待压力,否则难以形成孩子良好的自我评价,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要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教育“做人为本”的思想,把教育孩子学习做人为主要内容,教孩子学习怎样正确对人、对事、对己、以物等,在婴幼儿期,自觉发现生活中蕴涵的教育机会,及时进行教育。
3.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优化亲子教养方式
很多家长不理解亲子活动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帮助家长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加强亲子教育的指导,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亲子活动质量,如开办亲子教育研究中心、亲子俱乐部、亲子热线等,通过组织家长亲自参与亲子游戏活动,指导人员现场分析、指导、评价,使家长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拓展教育视野,使家长在参与活动中提高水平,增强素质。另外,家长也要主动吸取教育知识,懂得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和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识,才有使家长教育有的放矢。
4.树立幼儿园——家庭一体化教育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幼儿园要树立家园共育意识,转变家长工作思路,扩展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举办开放活动、家园同乐、聘请家长作幼儿园义务教师等,通过家长的亲身参与,让家长了解、观察保教人员的教育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借鉴方法。幼儿园要成立家长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根据家长需求,制定计划,聘请专家有目的地帮助家长学习幼儿教养知识。另外,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幼儿园自办幼儿教育报、利用幼儿园网站论坛、班级教师微博等多种形式,丰富家长的教育经验。家长要更多地向幼儿园学习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家园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就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论文
1、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家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和学校、教师良好互动中,促进家长更好、更深入地掌握小学生在校表现,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和熟悉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能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家庭与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育的实际效果。
1.2有助于充分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
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付出教育投入,学校通过吸纳家长的资源、建议,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尊重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能激发家长对学校事物的参与热情,帮助教师更好管理和服务于学生。
1.3有助于在合作中提高家长和老师育人水平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策略
2.1共同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定期召开家长会: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家长会召开时,学校统一将校规、收费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通过广播告知家长,要建立和公布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电话沟通:教师发现学生身体、出勤、学习、思想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和家长进行联系,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或者严重结果,家长也会深切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加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也应该主动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思想动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工作。现代公共交流平台: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往往健忘。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收费、政策、作业等及时发布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
2.2形成教育共识
学校和教师系统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要以培养孩子成才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就和进步与自己具有密切的联系。
2.3积极探寻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新思路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用优秀的文化与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和熏陶,家校教育结合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新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开拓新渠道。
(1)组织家长委员会,由小学生的家长推选出部分成员作为委员,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思路,为学校中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出力献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帮助学校和班主任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挥督促、评价、配合、支持、改进的作用。
(2)编订有关家校教育结合的报纸、杂志,例如《小学生教育》、《家长和老师》、《学校与家庭教育》等,每月一期或者两期,刊登有关本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文章或者信息,内容丰富多元,囊括教育、学校、家长委员会、心理健康、文化修养、优秀学生和家长报告等,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有收益。
(3)组建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教育网站,加强网站的页面建设和实时更新,开设学校介绍、校园风采、家长讲堂、教师信箱、校长开放日、教学资源、家长留言栏、师生活动展示等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在论坛中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吸收和改进。家长通过家长讲堂和教学资源等网络内容,能够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掌握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避免放任式或者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明确如何正确、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工作。
(4)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5)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围绕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开展工作。
(6)由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分别填写家校联系卡,定期更新卡上的自我评价和辅导员评价的内容,在每个学年末由学生带给家长,并由家长书写意见后收回,再由辅导员根据家长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总之,小学教育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性作用,我们的小学教育不能单纯重视书本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做人、审美、人格、价值观、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提高。素质教育不能只依赖教师,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在社会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宏观环境下,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良好的协助和沟通,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优秀接班人。
家庭 教育 是由父母 对子 女施加的教育和影响。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有哪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予孩子的教育和教导,也包括家长日常生活的个人习性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的通过自身的语言和动作给学生进行的教导和示范。家庭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需要家庭教育这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顺利开展。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 方法 ,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一、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集体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三大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又是一个别的教育体系无法代替的部分。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存的第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亲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提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命与生存保障,因而孩子把第一个信赖呈给了父母,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了父母。幼儿社会性教育中药体现人文关怀,关键在于教育者要真正理解社会行为的内涵,即从幼儿的情意出发,将关心、同情、平等、尊重、公正、差异等人文观念纳入到教育者行为模式中,使幼儿受到人文熏陶、感染,从而养成人文关怀的胸襟。杜威说“ 儿童 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合格意义上的真理,而是刚请于同情。”这就是说,儿童本来是富有同情与关怀之心的,问题是在教育中不要把它丢弃掉。因而,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自己得体的言行来感染幼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基本的品格。 二、在幼儿教育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要做好延伸的作用 可以说,家庭教育除了对幼儿教育有做准备的作用外,还有对幼儿教育进行延伸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一下四点:①智能开发。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聪明的孩子,自然会重视对幼儿的智能开发,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语言、思维、记忆、想象、创造力、动作技能的培养与开发等等。②健康教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自然不会忽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营养饮食、环保衣物、游戏健身、规律作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等。③品德教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自然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培养,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学习品质、社交礼仪、公共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④艺术培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才艺超群的孩子,自然要重视对孩子的艺术培训,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器乐、棋艺等艺术才能的培养等等。当然要根据孩子的天资禀赋与 兴趣 爱好 来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艺术特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孩子的茁壮成长意义深远。 三、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补充作用 家庭教育有许多是孩子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东西,因而,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教育起到一定的补充的作用。那么家庭教育该如何做好补充作用呢? 1.做好对幼儿品格的培养 家庭教育是有意识的行动,但有的时候,人的本能恶性行为往往会不自觉的暴露和体现,而这往往会对孩子的三观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家庭教育在这种时候要注重将好的一面展现给幼儿,把那些不好的方面隐藏起来,例如家长之间的争吵等都不应当当着孩子的面展现出来,而这这说明了一个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在幼儿教育里往往是有所欠缺的,而家庭教育可以满足这一点。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习性,比如早起早睡、刷牙洗脸、盛饭时吃多少打多少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息,为幼儿教育做好补充,以便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 总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是没有错误的,一个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正常三观的形成。因而,在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掉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性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的教育中,做好两者的互补作用。 作者:肖玉英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穆彦青.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当代学前教育,2010(3):37-40 [2]孙太英.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J].新课程:下旬,2013(11):21-21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二:家庭教育发展策略 孩子是家庭的纽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当父母的美好愿望。然而,事与愿违,许多家庭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养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两代人之间相互埋怨,甚至家庭破裂,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由此看来,孩子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和睦幸福,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了解和实际 经验 ,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和大家探讨。 一、父母必须言行一致,让孩子从小变得诚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一定要买,而且要按时买、及时买。做不到的事千万不要答应,否则,就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你说假话、人,不听你的话。父母不仅要经常给孩子讲《狼来了》的 故事 ,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危害,从而不说谎;还要向古时候的曾子学习:曾子的妻子要去赶场,孩子吵着要跟着去,妻子为了哄孩子,就谎说回来杀猪给孩子吃,孩子一听很高兴,就不吵着要去了。妻子赶场回来,看到曾子正在杀猪,连忙制止,说杀猪是哄小孩的,你怎么认真呢?可曾子却认为不能欺哄孩子,说了就应该做到。做父母的说话算话,孩子就会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二、父母要给孩子选择品行好的伙伴,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最怕的是孤独,没有朋友。孩子间最大的惩罚是“不和你玩了”。孩子喜欢小伙伴,但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好的伙伴。让孩子远离那些缺少管教、思想品德不好、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品行不端的人交往,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能成为学识、声望仅次于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的亚圣,与他的母亲三次搬家,选择具有良好品行的邻居关系很大。 三、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太严厉,要对孩子适当宽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包容孩子,帮孩子分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给孩子改正的机会。有些父母要面子,对孩子要求苛刻,不允许孩子犯一丁点错误,轻则斥责,重则拳棒相加,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做错事怕被责骂而不敢说实话。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撒谎的不良习惯。笔者所认识的两位教师都是学校德高望重、受人尊重的老教师,两家的家庭情况很相似,都有个儿子,年龄一般大小,都由教师带在身边读书。但两位教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位教师性格比较温和,遇事冷静,不温不火,孩子犯了错闯了祸,他不是马上批评,追究责任,而是先安慰孩子,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因果,如果下次孩子改好了,就鼓励和表扬。在父亲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孩子从小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另一位教师则不同,什么事都力求完美,如果孩子犯了错,立即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孩子保证以后不再犯,若再犯错,处罚就更严厉。为了逃避父亲的责骂,孩子只好说谎,慢慢地变得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后竟然离家出走。所以,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 四、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应让其有是非观念,学会感恩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许多父母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飞,孩子的什么要求都满足,什么缺点都包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自私,不知道感恩,不会关心别人。笔者认识一家人,父母特别溺爱孩子,单位、邻里只能说他家的孩子好,不能说差,否则父母就会和人翻脸。结果,等到孩子都长大了,两个老人却被儿女从屋里赶出来,没地方去。而且他们的几个儿女因为吸毒,天天找父母要钱,两个老人天天胆颤心惊,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这就是溺爱孩子造成的恶果。另外,父母平时要多和学校、教师、邻里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表现,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总之,父母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疼爱但不溺爱孩子,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彭湖斌 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德军.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三: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①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启蒙、成长、成才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终生受益。目前,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误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行为举止、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实施家庭教育,进而促进子女健康成长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虽然中国人现在已经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途径,但由于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加之封闭式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又特别深,所以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仍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随意的阶段,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还很不普及。”②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目前,大部分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仍然陈旧。许多父母总是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全部给予自己的子女,认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对子女的“爱”,而忽视了子女真正的想法和想要的东西。这种思想来源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同时也受到当今社会不正当的竞争理念的影响,因此,当今社会不自觉的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即父母总是不计成本的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给孩子穿最贵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买最好的玩具,上最优的早教、幼儿园,参加最好的培训班等等。在孩子成长中总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深怕孩子摔倒,父母总是想当然的照顾、保护孩子,对他们抱有很大希望,期待他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 毕业 后,都能具备超强的能力,成就美满的未来。但事实上却总是事与愿违。家长操碎了心,往往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变得越来越叛逆、逃课、早恋、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追求个性自由等等。从整体的家庭教育视角来看,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因为父母总是为子女安排好了一切,而忽视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交友等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视培养子女自强、自重、独立思考等优秀的品格,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会有所突破。 1.2在教育方式上的误区 “调查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学习行为、各项能力等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生成就的重要因素。”③一是过分保护子女,近年来,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与要求当作对孩子的爱,忽视了父母自己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对孩子的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等德行品格教育的职责;二是对子女过分干涉,很多家长总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行寄托给孩子,没有考虑到孩子自己的需求与想法。虽然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子女有自由来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和理想目标;三是鼓励孩子的报复行为,鼓励和赞赏孩子的报复性行为,极易使孩子忽视自身的错误,进而形成自私、崇尚武力等的不良品质。 1.3在教育内容上的误区 在这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加急切,再加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规划不够科学,家长只是凭借自己的意愿或者经验来给孩子制定计划,并没有遵循孩子的实际情况;甚至有的家长一厢情愿的进行攀比和跟风,看到别人的孩子在学什么,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制孩子学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结果造成孩子的特长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学好父母安排的课程。进而使孩子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在教育环境上的误区 有些家庭因为教育者自身素质比较低,家庭收入水平不高,生活环境比较差等原因,在家庭内部总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与纠纷,家庭内部人员关系不和睦,争吵不断,忽视孩子的感受与意见,这样的生活环境,必然影响到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家庭 文化 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忙于在外奔波,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就可以了,不重视孩子心理方面的需要,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上的观察和体贴,更不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围的营造。可想而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与完善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2家庭教育误区的原因分析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2.1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什把孩子的成长生动地比喻为一棵树的生长:心里就像树根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非常重要;看不见的部分关系着一棵树的高大强壮,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他指出,树根的成长期是五年到十五年,十五年后才是树干与树叶的成长,一个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成长期也是在人生的头十五年。”④由此可见,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及其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成员间关系和睦民主、互助互爱、相互理解与尊重,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待人待物的习惯,进而具备谦虚礼让、自强独立等优秀的品质。目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惯,一些家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矛盾冲突也层出不穷。 2.2教育者自身水平的影响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对子女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的健康发展,都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家长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严格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如果父母待人宽厚、真诚,性格积极乐观、勇于奋斗等,他们的这些性格、品质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感染到子女,让孩子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品格;相反,如果家长自身素质比较低,总是不顾场合的发牢骚、埋怨不公,对家庭成员中的其他人言行粗俗、自私自利等,不能树立很好的形象,就会在孩子成长中无形地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孩子的身上也会折射出他们的影子。 2.3对受教育者的认知具有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渐渐拉大,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还习惯用陈旧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认为受教育者只是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个体。因而,家长要不断学习与沟通,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地了解孩子身上的优点及特长,根据孩子的爱好与特长来规划孩子的未来,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下去。现在的孩子与父母当年享有的物质条件、所处的学校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别,积极主动了解现代孩子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圈,可以促进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从而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生活、学习方式。 3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对策 “现在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对待世界的态度看法,都是在父母平时点滴交流沟通中形成的。”⑤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3.1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 人的思想经验总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生存的环境。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健康,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更能让孩子不自觉地学会尊老爱幼、谦虚宽容等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构建,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家庭环境,不仅要重视孩子理论课的学习,还要多方面的培养孩子的气质、兴趣和能力。加强家长自身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理解与交流,充分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尊重感与成就感。同时,家长也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充和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用全新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进而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3.2善于用赏识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不断革新旧的教育观念,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善于赏识孩子。在教育中并不只是在孩子犯错误时要矫正孩子的错误,同时要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特点,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培养孩子的这些优秀品质和爱好。“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是有心理学理论依据的。家长对孩子的评论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评论与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后,要善于发现并开口表扬孩子的行为。 3.3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在理解的前提下,相互交流观点,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同时抓住时机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行让子女遵循家长“设计”的道路,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相处,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另外,教导孩子时,说话要有“含金量”,使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你的观点与建议,而不是在孩子耳旁唠唠叨叨地不停的讲,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也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使他在今后成长中遇到困难后仍能够坚强面对。 3.4注意观察、学会判断孩子的心理变化 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变化,判断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异常心理通常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心理等三个方面。在情绪上主要体现为易怒、恐惧、焦虑等;在行为上往往有行为异常、注意力难以集中、离群独居等;心理上容易患自闭、抑郁等疾病。父母发现孩子在这三方面的异常时,要及早采取 措施 和行动,积极开导和合理引导。严重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孩子及早走出心理上的困境。成就其健康、快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