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上可不可以写进有关数据结构的路人里,区块链儿可以写进数据结构的论文里。
去玩儿电影可以进入一些数据,相关的论文的很多人都在写这种都玩。
不好写。区块链会计论文需要掌握充足的区块链知识,拿捏论文的深度,对一般人来说难度较大。将来的区块链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是一个又一个区块组成的链条。每一个区块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们按照各自产生的时间顺序连接成链条。这个链条被保存在所有的服务器中,只要整个系统中有一台服务器可以工作,整条区块链就是安全的。会计论文本身结构相对复杂,评判标准严苛,论文必须下功夫,认真对待,有挑战性,也必然意味着一篇涵盖区块链的会计论文具有不可小觑的难度。
可以,将来的区块链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例如妈妈让我去买菜,我带着十块钱去,付给菜市场的卖家后,菜市场卖家和妈妈那里,很快,就会得到一个数据,买菜的详细信息
区块链原理要了解透彻就必须从它的诞生与发展来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从多个角度来更清晰的辨别区块链原理。区块链技术(Block Chain)是指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主要让区块(Block)通过密码学方法相关联起来,每个数据块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数据信息,并且生成数字签名以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并链接到下一个数据块形成一条主链(Chain)。 区块(Block)是区块链中的一条记录,包含并确认待处理的交易。 挖矿(Mining)指通过计算形成新的区块,是交易的支持者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硬件为网络做数学计算进行交易确认和提高安全性的过程。以比特币为例:交易支持者(矿工)在电脑上运行比特币软件不断计算软件提供的复杂的密码学问题来保证交易的进行。作为对他们服务的奖励,矿工可以得到他们所确认的交易中包含的手续费,以及新创建的比特币。 对等式网络(Peer-to-Peer Network)是指通过允许单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直接交互,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像有组织的集体一样运作的系统。以比特币为例:网络以这样一种方式构建——每个用户都在传播其他用户的交易。而且重要的是,不需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 哈希散列(Hash)是密码学里的经典技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哈西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输出。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是一个让人可以证明所有权的数学机制。 私钥(Private Key)是一个证明你有权从一个特定的钱包消费电子货币的保密数据块,是通过数字签名来实现的 。 双重消费指用户试图非法将电子货币同时支付给两个不同的收款人,是电子货币的最大风险之一。 ? 区块链的起源:一种支持比特币运行的底层技术 区块链的概念首次在2008年末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在比特币论坛中的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提出。论文中区块链技术是构建比特币数据结构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的基础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比特币的挖矿与交易。中本聪认为:第一,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处理信息的模式拥有点与点之间缺乏信任的内生弱点,商家为了提防自己的客户,会向客户索取完全不必要的信息,但仍然不能避免一定的欺诈行为;第二,中介机构的存在,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实际可行的最小交易规模;第三,数字签名本身能够解决电子货币身份问题,如果还需要第三方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消费,则系统将失去价值。基于以上三点现存的问题,中本聪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创建了比特币。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制作了比特币世界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并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 2010年5月21日,佛罗里达程序员用1万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随着这笔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 2010年7月,第一个比特币平台成立,新用户暴增,价格暴涨。 2011年2月,比特币价格首次达到1美元,此后与英镑、巴西雷亚尔、波兰兹罗提汇兑交易平台开张。 2012年,瑞波(Ripple)发布,其作为数字货币,利用区块链转移各国外汇。 2013年,比特币暴涨。美国财政部发布了虚拟货币个人管理条例,首次阐明虚拟货币释义。 201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矿机产业链日益成熟,同年,美国IT界认识到了区块链对于数字领域的跨时代创新意义。 2015年,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分类账技术Linq进行股票的记录交易与发行。区块链原理从一个个应用案例中就可以了解清晰了,关于区块链原理的应用也是越来越火热,近期,花旗集团、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士联合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全球大型金融机构,也将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的交易作业系统。在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技术也开始应用于保护知识产权、律师公证、网络游戏等有信息透明公开并永久记录需求的领域。
提要: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全球贸易融资组织发的报告均指出,区块链贸易创新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成熟,并指出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或DLT)一方面可以提高透明度,还可以简化贸易文件、流程以及数据的安全交换和监控。近日,加勒比岛国格林纳达正式委任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为常驻WTO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并授权其在任期内代表格林纳达出席世贸组织会议。Datafloq创始人Mark Van对此撰文评论,他认为这体现了WTO对数字经济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视。
以下是Mark Van Rijmenam的深撰文评:
Web 3.0 是时下 科技 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一概括性表达涵盖了多种理念与发展,将见证用户从互联网行业垄断巨头手中夺回部分权力。Web 3.0 也是 Web 1.0 和 Web 2.0 的扩展升级,在前两个阶段,互联网从上世纪 90 年代的籍籍无名逐渐发展为如今的模样,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在 Web 1.0 阶段,互联网逐渐发展为一个信息民主化的平台,而 Web 2.0 则见证了 Meta、谷歌、亚马逊等平台的诞生。这些公司为互联网建立了秩序,使信息交换变得更加简捷,却同时也累积了巨大的权力和对用户生活的控制权,催生出如今去中心化和去 科技 巨头化的趋势。
在 Web 3.0 时代,用户能够进一步掌控数据,支撑这一新阶段发展的是以区块链为核心的第三代互联网技术。Web 3.0 的去中心化架构将改变人们对信任、隐私和透明度的处理方法,并向用户提供全新的协作方式。波场等区块链技术为去中心化协作提供了保障,从而促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TO)同样强调了数字经济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世贸组织此前表示,区块链能够在全球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全球供应链更加高效。波场创始人孙宇晨阁下受任格林纳达驻世贸组织特命全权大使,借力区块链等数字 科技 推动格林纳达经济增长,此举也进一步证明了世贸组织对区块链的积极态度。
孙宇晨阁下曾创立全球一流公链波场,在数字领域拥有多年经验与知识储备。世贸组织收获此等顶尖区块链专家,实在是令人欣喜。
作为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波场网络提供高性价比、可扩展的高效基础设施。波场网络成立于 2018 年,由孙宇晨阁下创立,其诞生旨在解决比特币和以太坊面临的拓展性和普及性的挑战。自创立以来,波场去中心化平台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平台之一,拥有超过 6700 万个账户。基于区块链的波场操作系统为其生态系统中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提供高吞吐、高扩展、低门槛的平台支持。
波场生态总部位于新加坡,属于非营利实体,由孙宇晨阁下创立和领导。孙宇晨是一位美籍华裔 科技 企业家,曾就读于中国顶级学府北京大学,并于 2011 年取得 历史 学学士学位。随后他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深造,并在 2013 年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孙宇晨于 2013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 月担任 Ripple Labs 首席代表兼顾问。
孙宇晨阁下是湖畔大学的首期学员。湖畔大学是在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兼前任 CEO 马云的领导下,集合一批学者、企业家共同创办的一所大学,致力于培养和指导企业家。 孙宇晨是首期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他表示,湖畔大学的学习经历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宇晨于 2018 年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去中心化网络的诞生》。 得益于在技术领域积累的大量经验,孙宇晨成为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创立波场是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 波场于 2020 年以 1.4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点对点文件共享公司 BitTorrent,巩固了自身在去中心化生态中的领导地位。
波场生态系统的原则是数据的自由流动和去中心化,也即数据不受任何中央机构的控制。波场网络支持智能合约,这对于波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而言至关重要,并有助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 独立于大型 科技 公司和现有中介机构,能极大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因此,波场生态系统可在孙宇晨担任 WTO 特命全权大使期间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去中心化技术的应用,赋予公民更多主动权。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网络,波场不收取任何费用,即用户无需为任何交易付费。波场网络能支持最高每秒 2000 次交易,平台交易速度非同凡响。得益于如此出色的性能,平台的可扩展性极高,这也有助于波场短期内在线上媒体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在波场平台上,用户还可以打造 DApp,在波场网络生态内使用。用户可以通过打造 DApp 和 DApp 内容获取相应的 TRX 奖励。对于愿意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而言,这点无疑赋予了他们更多主动权。
孙宇晨在就任格林纳达 WTO 特命全权大使的同时,也辞去了在波场基金会的职务,真正实现了波场的去中心化。如他所言:“一个繁荣社区的创始人放弃了其对用户、资产和数据的所有权,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助于 社会 普惠发展了。若想成就伟大,我们就绝不能让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利益凌驾于他人的幸福之上。”
未来几年,区块链对人类 社会 将变得愈发重要,甚至可能颠覆 社会 组织的形式。正确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充分赋能公民与消费者,让他们完全掌控自己的数据、身份、内容与生活。这位区块链巨擘就任 WTO 特命全权大使,势必为这一组织看待和应用区块链技术打开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Mark Van Rijmenam是Datafloq的创始人,畅销书Think Bigger的作者,大数据和区块链战略家,全球十大数据影响者,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人物。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论文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第一个应用是毕特币。区块链技术使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在无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2015年,欧美的很多主流金融机构认识到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纷纷探索在金融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具有改变财政金融的潜力”,也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像复式记账法和股份制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将促进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规则的改良,构建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人类信用创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让交易双方在无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况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效率更高的价值交换技术,互联网由此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这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借势转型,将内生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互联网化。
一、区块链的特征与不足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在区块链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开源协议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自中心”,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区块链又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当物联网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节点时,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
(2)去信任。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采用一套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区块链实质上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所有的规则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达,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达成共识。
(3)时间戳。区块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和代码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区块的页首包含上一区块的索引信息,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链。记录完整历史的区块与可进行完整验证的链,形成了可追朔完整历史的时间戳,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并可借助区块链结构追本溯源,逐笔验证。所以,区块链生成时都加盖了时间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
(4)非对称加密。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点。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参与者都可用公钥来加密一段真实性信息,只有信息拥有者能用私钥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通过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能够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5)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可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传递时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通过这种智能合约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的交易模式,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种可编程脚本本质上是众多指令汇总的列表,实现价值交换时的针对性和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于区块链的任何价值交换活动都可通过智能编程的方式对其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软约束的成本。
(二)区块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能耗问题。传统货币银行学体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区块链构建中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毕特币的实际应用中,其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硬件的快速膨胀,在“挖矿”过程中的主要成本转移到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等。所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权益成本收益后,让其技术功效发挥至最大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存储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记录系统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笔交易信息,并且每个节点都要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数据区块,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的话,网络压力较大,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3)抗压能力问题。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系统遵循木桶理论,要兼顾所有网络节点中处理速度和网络环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推广至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其整体的抗压能力还有待验证。如果每秒产生的交易量超过系统(最弱节点)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队列进行排队,带来不良用户体验。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一)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可能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该技术也会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比如信用体系、“反洗钱”等。这是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其将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而区块链新技术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是要利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生产系统,把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
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可统称为TCP/IP模型,HTTP是应用层中最重要的应用协议。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在应用层里的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协议。它的价值与信息互联网中HTTP协议的价值是一样的。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与核心生产系统,而不仅仅停留在APP等应用层面。这是因为,在网络层次,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在数据层面,区块链这一数据库系统是崭新的,明显优于现有金融体系的数据库;在应用层面,基于区块链的登记结算、清算系统以及智能合约、物联网能大幅提升效率,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是可编程的金融。.
(二)数字的货币
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纸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数字的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的货币一体化的思路,数字的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由央行主导,体现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的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
区块链技术在毕特币上的成功证明了可编程数字的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的货币,这可增加金融稳定性。数字的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的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这一技术。不过,目前区块链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太多,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推广应用。
(三)自金融
如果从服务的角度、从非货币创造角度来看,现代金融都是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的。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金融。不过,这种可能性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础之上的,无法跳出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区块链可分为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就是像毕特币这样的,认可了协议,就成为区块链的组成部分。私有区块链仍然是要获得许可的,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对每一个参与者进行审核。私有区块链非常近似于一种自金融的形态,公有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有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区块链技术普遍应用,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就完全成为可能。
三、区块链应用与金融监管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用于记录和证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满足潜在监管者和公众对于审计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仍受到现行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区块链对现行体制带来了冲击,因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国家、监管等概念。比如,以毕特币为代表的数字的货币挑战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调控权,导致货币当局对数字的货币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项新技术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将会严重滞后,导致区块链运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区块链金融技术一旦在金融业普遍展开以后,监管的去金融属性化就产生了,监管职能、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将会被重新界定。比如,证券借贷、回购和融资融券如能通过区块链交易,监管部门就可考虑利用这个公共账本的信息对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不仅高效而且可靠。从宏观金融视角看,当自金融时代产生以后,货币创造和传导机制以及信用创造格局将会变化。从微观金融视角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与商业已经难以区分,将超越分业和混业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需要从这个视角来探讨。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仍需要中心化的部门提供规范和保障支持。监管机构可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新技术,美国证监会委员Kara Stein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处于引导位置,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快速响应其潜在的弱点。比如,区块链技术希望打破特权和人为操纵,让计算机算法实现“信用自由公证”。但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监管,毕特币等数字的货币交易面临的投机和洗钱风险就很高。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得到合理运用。同时,还要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论文主要提出了一种针对共识机制PoS的多重签名算法Pixel。
所有基于PoS的区块链以及允许的区块链均具有通用结构,其中节点运行共识子协议,以就要添加到分类账的下一个区块达成共识。这样的共识协议通常要求节点检查阻止提议并通过对可接受提议进行数字签名来表达其同意。当一个节点从特定块上的其他节点看到足够多的签名时,会将其附加到其分类帐视图中。
由于共识协议通常涉及成千上万的节点,为了达成共识而共同努力,因此签名方案的效率至关重要。此外,为了使局外人能够有效地验证链的有效性,签名应紧凑以进行传输,并应快速进行验证。已发现多重签名对于此任务特别有用,因为它们使许多签名者可以在公共消息上创建紧凑而有效的可验证签名。
补充知识: 多重签名 是一种数字签名。在数字签名应用中,有时需要多个用户对同一个文件进行签名和认证。比如,一个公司发布的声明中涉及财务部、开发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需要得到这些部门签名认可,那么,就需要这些部门对这个声明文件进行签名。能够实现多个用户对同一文件进行签名的数字签名方案称作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多重签名是数字签名的升级,它让区块链相关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成为可能。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个多重签名地址可以关联n个私钥,在需要转账等操作时,只要其中的m个私钥签名就可以把资金转移了,其中m要小于等于n,也就是说m/n小于1,可以是2/3, 3/5等等,是要在建立这个多重签名地址的时候确定好的。
本文提出了Pixel签名方案,这是一种基于配对的前向安全多签名方案,可用于基于PoS的区块链,可大幅节省带宽和存储要求。为了支持总共T个时间段和一个大小为N的委员会,多重签名仅包含两个组元素,并且验证仅需要三对配对,一个乘幂和N -1个乘法。像素签名几乎与BLS多重签名一样有效,而且还满足前向安全性。此外,就像在BLS多签名中一样,任何人都可以非交互地将单个签名聚合到一个多签名中。
有益效果: 为了验证Pixel的设计,将Pixel的Rust实施的性能与以前的基于树的前向安全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展示了如何将Pixel集成到任何PoS区块链中。接下来,在Algorand区块链上评估Pixel,表明它在存储,带宽和块验证时间方面产生了显着的节省。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Pixel作为独立的原语并在区块链中使用是有效的。例如,与一组128位安全级别的N = 1500个基于树的前向安全签名(对于T = 232)相比,可以认证整个集合的单个Pixel签名要小2667倍,并且可以被验证快40倍。像素签名将1500次事务的Algorand块的大小减少了约35%,并将块验证时间减少了约38%。
对比传统BLS多重签名方案最大的区别是BLS并不具备前向安全性。
对比基于树的前向安全签名,基于树的前向安全签名可满足安全性,但是其构造的签名太大,验证速度有待提升。 本文设计减小了签名大小、降低了验证时间。
补充知识: 前向安全性 是密码学中通讯协议的安全属性,指的是长期使用的主密钥泄漏不会导致过去的会话密钥泄漏。前向安全能够保护过去进行的通讯不受密码或密钥在未来暴露的威胁。如果系统具有前向安全性,就可以保证在主密钥泄露时历史通讯的安全,即使系统遭到主动攻击也是如此。
构建基于分层身份的加密(HIBE)的前向安全签名,并增加了在同一消息上安全地聚合签名以及生成没有可信集的公共参数的能力。以实现: 1、生成与更新密钥 2、防止恶意密钥攻击的安全性 3、无效的信任设置
对于常见的后攻击有两种变体: 1、短程变体:对手试图在共识协议达成之前破坏委员会成员。解决:通过假设攻击延迟长于共识子协议的运行时间来应对短距离攻击。 2、远程变体:通过分叉选择规则解决。 前向安全签名为这两种攻击提供了一种干净的解决方案,而无需分叉选择规则或有关对手和客户的其他假设。(说明前向安全签名的优势)。
应用于许可的区块链共识协议(例如PBFT)也是许多许可链(例如Hyperledger)的核心,在这些区块链中,只有经过批准的方可以加入网络。我们的签名方案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此设置, 以实现前向保密性,减少通信带宽并生成紧凑的块证书。
传统Bellare-Miner 模型,消息空间M的前向安全签名方案FS由以下算法组成: 1、Setup pp ←Setup(T), pp为各方都同意的公共参数,Setup(T)表示在T时间段内对于固定参数的分布设置。
2、Key generation (pk,sk1) ←Kg 签名者在输入的最大时间段T上运行密钥生成算法,以为第一时间段生成公共验证密钥pk和初始秘密签名密钥sk1。
3、Key update skt+1←Upd(skt) 签名者使用密钥更新算法将时间段t的秘密密钥skt更新为下一个周期的skt + 1。该方案还可以为任何t0> t提供 “快速转发”更新算法 skt0←$ Upd0(skt,t0),该算法比重复应用Upd更有效。
4、Signing σ ←Sign(skt,M),在输入当前签名密钥skt消息m∈M时,签名者使用此算法来计算签名σ。
5、Verification b ← Vf(pk,t,M,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运行验证算法来验证消息M在公共密钥pk下的时间段t内的签名M的签名,该算法返回1表示签名有效,否则返回0。
1、依靠非对称双线性组来提高效率,我们的签名位于G2×G1中而不是G2 ^2中。这样,就足以给出公共参数到G1中(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散列曲线实例化而无需信任设置),而不必生成“一致的”公共参数(hi,h0 i)=(gxi 1,gxi 2)∈G1× G2。
2、密钥生成算法,公钥pk更小,参数设置提升安全性。
除了第3节中的前向安全签名方案的算法外,密钥验证模型中的前向安全多重签名方案FMS还具有密钥生成,该密钥生成另外输出了公钥的证明π。 新增Key aggregation密钥汇总、Signature aggregation签名汇总、Aggregate verification汇总验证。满足前向安全的多重签名功能的前提下也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安全性。
1、PoS在后继损坏中得到保护 后继损坏:后验证的节点对之前的共识验证状态进行攻击破坏。 在许多用户在同一条消息上传播许多签名(例如交易块)的情况下,可以将Pixel应用于所有这些区块链中,以防止遭受后继攻击并潜在地减少带宽,存储和计算成本。
2、Pixel整合 为了对区块B进行投票,子协议的每个成员使用具有当前区块编号的Pixel签署B。当我们看到N个委员会成员在同一块B上签名的集合时,就达成了共识,其中N是某个固定阈值。最后,我们将这N个签名聚合为单个多重签名Σ,而对(B,Σ)构成所谓的 区块证书 ,并将区块B附加到区块链上。
3、注册公共密钥 希望参与共识的每个用户都需要注册一个参与签名密钥。用户首先采样Pixel密钥对并生成相应的PoP。然后,用户发出特殊交易(在她的消费密钥下签名), 注册新的参与密钥 。交易包括PoP。选择在第r轮达成协议的PoS验证者,检查(a)特殊交易的有效性和(b)PoP的有效性。如果两项检查均通过,则 使用新的参与密钥更新用户的帐户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选中,则用户将使用Pixel登录块。 即不断更换自己的参与密钥,实现前向安全性。
4、传播和聚集签名 各个委员会的签名将通过网络传播,直到在同一块B上看到N个委员会成员的签名为止。请注意,Pixel支持非交互式和增量聚合:前者意味着签名可以在广播后由任何一方聚合,而无需与原始签名者,而后者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新签名添加到多重签名中以获得新的多重签名。实际上,这意味着传播的节点可以对任意数量的委员会签名执行中间聚合并传播结果,直到形成块证书为止。或者,节点可以在将块写入磁盘之前聚合所有签名。也就是说,在收到足够的区块证明票后,节点可以将N个委员会成员的签名聚集到一个多重签名中,然后将区块和证书写入磁盘。
5、密钥更新 在区块链中使用Pixel时,时间对应于共识协议中的区块编号或子步骤。将时间与区块编号相关联时,意味着所有符合条件的委员会成员都应在每次形成新区块并更新轮回编号时更新其Pixel密钥。
在Algorand 项目上进行实验评估,与Algorand项目自带的防止后腐败攻击的解决方案BM-Ed25519以及BLS多签名解决方案做对比。
存储空间上:
节省带宽: Algorand使用基于中继的传播模型,其中用户的节点连接到中继网络(具有更多资源的节点)。如果在传播过程中没有聚合,则中继和常规节点的带宽像素节省来自较小的签名大小。每个中继可以服务数十个或数百个节点,这取决于它提供的资源。
节省验证时间
建议你去看下(金融学)吧,看下别人的论题是怎么样的吧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重要环节,但是题目却是开始论文撰写中最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几个启示 2. 提高利率能否抑制通胀 3. 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亚太经验比较分析 4.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 5.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 6. 商业银行内生性操作风险的生成机理与防范对策 7. 对货币国际化研究成果的一个综述 8. 我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回溯 9. 河南省商业银行适度规模问题探析 10. 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作用机制分析及外汇管理对策 11.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研究 12. 农村信用社支付服务问题探讨 13. REITs资金配置优化 14. 利率互换交易及其定价分析 15. 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二 1. 基金规模对基金投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 2. 对我国证券行业的管理效率研究 3. 代理保险监管新政与商业银行应对之策 4. 我国各省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5.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6. 基于pair_Copula_CVaR模型的保险投资组合优化 7. 机动车强制保险赔偿的法律争议与对策建议 8. 自行洗钱行为的刑法规制 9. 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10. 我国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1978-2009 11. 证券公司公司治理评价的实证分析 12. 附加预期泰勒规则在通胀预期管理中的应用及启示 13.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有效性研究 14. 基于岭回归的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分析 15.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7. 天津市滨海新区FDI外溢效应的经验研究 三 1. 股权结构和资讯非对称: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2. 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浅探 3. 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 4. 农户兼业对小额信贷还贷因素影响差异及次序性研究 5.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基金利益输送问题 6.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应用现状及启示 7.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作机制研究 8. 人民币境外衍生市场与境内即期市场间的资讯流动关系研究 9. 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基于金融功能理论分析 10. 资源约束、定价权缺失与对策选择 11. 信用卡转换成本研究综述 12. 地方 *** 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和中国适应性选择:文献述评 13.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14. 区域人民币风险管理的实证调查与研究 15. 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例项研究 16. 基于知识整合的金融集团业务协同创新逻辑与机制 17.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规模与政策选择 18. 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 19. 商业银行被诉案件的预防与化解机制研究 20. 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21.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22. 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再认识 23. 经济波动、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
都是比较好写的,如下:
一、国际金融问题
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
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
4、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
5、货币危机预警机制
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
7、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
8、国际金融并购及影响
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10、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
二、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5、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7、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与宏观金融调控
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9、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
10、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的选择
三、货币政策比较问题
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
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
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
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8、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
9、银行流动性过剩及风险控制
10、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析
四、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
1、利率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3、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研究
4、试论储蓄存款的利率弹性
5、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8、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9、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
10、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
五、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1、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2、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6、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9、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六、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
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
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
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
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
6、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7、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的比较分析
8、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贷款问题
9、政策性银行外部约束机制
10、政策性银行与我国产业政策的配合
七、货币市场问题
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
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
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5、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
6、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
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
8、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
9、论大额存单市场
10、大额可转让定期价值分析
八、资本市场问题
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
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
3、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
4、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
5、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6、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
7、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8、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
9、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
1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九、银行不良资产研究
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3、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
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
5、论债转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6、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问题
7、债转股的风险与时机分析
8、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
9、债转股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
10、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
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
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3、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4、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5、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6、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理
7、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
8、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
9、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10、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十一、分业经营与全能经营
1、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银保合作
2、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的潮流
3、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
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5、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
6、分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
7、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安全性分析
8、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证合作分析
9、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的完善
10、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与监管对策
1.区块链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开辟国际竞争新赛道。区块链将成为进一步提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成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度,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加大产业扶持引导,提升本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竞争力。2.数字货币泡沫逐步冷却随着区块链技术概念的传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认识到比特币并不等同于区块链,各种空气币将逐步被淘汰,区块链技术创新将回归到更加理性的轨道。去中心化、多方协同、防算改等技术特征将受到相关行业领域的高度重视,部分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结合行业特征改造后的区块链应用将不断涌现。
区块链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未来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光明。区块链技术有很多优点,其中包括安全性、去中心化、可信性、透明度等。这些特点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前景,例如金融、物流、政府、医疗保健等。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例如,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银行可以实现实时跨境汇款,消除了传统银行汇款过程中的繁琐和低效。在物流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追踪物品的流通状态,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政府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记录政府的交易数据,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可信性。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会在许多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推广应用方面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例如,区块链技术目前的共识机制(例如工作量证明)存在能耗问题,导致区块链网络的运行效率较低。此外,区块链技术目前的隐私保护能力也存在不足,需要开发更好的隐私保护机制。另外,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它的治理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区块链网络中的参与者大多是匿名的,这导致了区块链治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治理机制,使区块链网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它将会在许多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同时,区块链技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它的更大发展。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任务书主要涵盖以下四个部分: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论文内容与撰写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与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如图所示
注意:第五部分内容为可选项,如果没有其他要求可以删除。
以下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样板,相信对你有用:
1.结合(具体内容结合专业研究领域。例如财务管理专业可以考虑写大智移云、区块链技术、数据驱动等等内容)研究热点话题;
2.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搜集(具体内容例如:数字经济;征信体系;风险控制;控制权;精准营销;企业价值评估;信息投放)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具体内容,与前面相关内容相类似)发展水平及趋势,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4.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确定写作的基本倾向(或者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适合于该文章(或者本课题)的写作思路、构思文章的写作框架;
5.开题报告字数不少于25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注意学位论文比例不得超过3篇。
1、论文内容(注意括号里内容为参考样例)通过对(专业领域、研究问题)状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建立适合(与文章相关的研究领域)体系研究和拟定的写作框架,开展论文的写作。借助(具体)研究工具,研究分析(相关具体内容),最后根据(具体内容)对策。论文要有准确的数据支持,论证要严密全面,内容要完整;写作中要注意论文的章节要和开题报告的框架思路基本一致。
2、撰写要求(注意括号里内容为参考样例)
(1)字体、格式规范,符合要求;
(2)引言部分学会结合(具体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补充);
(3)国内外文献部分学会从多个方面归纳总结概括;
(4)论文内容学会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5)建模构建要通过数据做支撑,思路框架简明扼要(可选部分,适合写实证研究,如果没有可以不写这个方面);
(6)参考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7)正文字数不少于10000字。
1、202X年11月2X日—202X年3月15日,根据写作要求拟定论文框架,对论文的相关资料及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数据与资料并认真撰写论文,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完成论文初稿。(例如2023届的学生,时间段建议:2022年11月25日—2023年3月15日)
2、202X年3月XX日—202X年4月20日,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论文。定稿,提交论文。(例如2023届的学生,时间段建议:2023年3月15日—2023年4月20日)
3、202X年4月XX日—202X年5月20日前,熟练掌握论文基本内容,反复练习语言表达,迎接论文答辩。(例如2023届的学生,时间段建议:2023年4月20日—2023年5月20日前)
建议使用知网批量导出:勾选相关文献,导出分析,自动生成参考文献格式。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论文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第一个应用是毕特币。区块链技术使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在无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2015年,欧美的很多主流金融机构认识到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纷纷探索在金融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具有改变财政金融的潜力”,也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像复式记账法和股份制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将促进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规则的改良,构建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人类信用创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让交易双方在无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况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效率更高的价值交换技术,互联网由此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这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借势转型,将内生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互联网化。
一、区块链的特征与不足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在区块链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开源协议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自中心”,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区块链又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当物联网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节点时,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
(2)去信任。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采用一套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区块链实质上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所有的规则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达,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达成共识。
(3)时间戳。区块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和代码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区块的页首包含上一区块的索引信息,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链。记录完整历史的区块与可进行完整验证的链,形成了可追朔完整历史的时间戳,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并可借助区块链结构追本溯源,逐笔验证。所以,区块链生成时都加盖了时间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
(4)非对称加密。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点。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参与者都可用公钥来加密一段真实性信息,只有信息拥有者能用私钥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通过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能够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5)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可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传递时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通过这种智能合约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的交易模式,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种可编程脚本本质上是众多指令汇总的列表,实现价值交换时的针对性和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于区块链的任何价值交换活动都可通过智能编程的方式对其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软约束的成本。
(二)区块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能耗问题。传统货币银行学体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区块链构建中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毕特币的实际应用中,其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硬件的快速膨胀,在“挖矿”过程中的主要成本转移到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等。所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权益成本收益后,让其技术功效发挥至最大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存储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记录系统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笔交易信息,并且每个节点都要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数据区块,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的话,网络压力较大,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3)抗压能力问题。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系统遵循木桶理论,要兼顾所有网络节点中处理速度和网络环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推广至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其整体的抗压能力还有待验证。如果每秒产生的交易量超过系统(最弱节点)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队列进行排队,带来不良用户体验。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一)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可能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该技术也会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比如信用体系、“反洗钱”等。这是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其将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而区块链新技术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是要利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生产系统,把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
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可统称为TCP/IP模型,HTTP是应用层中最重要的应用协议。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在应用层里的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协议。它的价值与信息互联网中HTTP协议的价值是一样的。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与核心生产系统,而不仅仅停留在APP等应用层面。这是因为,在网络层次,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在数据层面,区块链这一数据库系统是崭新的,明显优于现有金融体系的数据库;在应用层面,基于区块链的登记结算、清算系统以及智能合约、物联网能大幅提升效率,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是可编程的金融。.
(二)数字的货币
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纸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数字的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的货币一体化的思路,数字的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由央行主导,体现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的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
区块链技术在毕特币上的成功证明了可编程数字的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的货币,这可增加金融稳定性。数字的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的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这一技术。不过,目前区块链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太多,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推广应用。
(三)自金融
如果从服务的角度、从非货币创造角度来看,现代金融都是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的。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金融。不过,这种可能性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础之上的,无法跳出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区块链可分为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就是像毕特币这样的,认可了协议,就成为区块链的组成部分。私有区块链仍然是要获得许可的,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对每一个参与者进行审核。私有区块链非常近似于一种自金融的形态,公有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有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区块链技术普遍应用,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就完全成为可能。
三、区块链应用与金融监管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用于记录和证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满足潜在监管者和公众对于审计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仍受到现行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区块链对现行体制带来了冲击,因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国家、监管等概念。比如,以毕特币为代表的数字的货币挑战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调控权,导致货币当局对数字的货币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项新技术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将会严重滞后,导致区块链运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区块链金融技术一旦在金融业普遍展开以后,监管的去金融属性化就产生了,监管职能、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将会被重新界定。比如,证券借贷、回购和融资融券如能通过区块链交易,监管部门就可考虑利用这个公共账本的信息对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不仅高效而且可靠。从宏观金融视角看,当自金融时代产生以后,货币创造和传导机制以及信用创造格局将会变化。从微观金融视角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与商业已经难以区分,将超越分业和混业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需要从这个视角来探讨。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仍需要中心化的部门提供规范和保障支持。监管机构可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新技术,美国证监会委员Kara Stein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处于引导位置,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快速响应其潜在的弱点。比如,区块链技术希望打破特权和人为操纵,让计算机算法实现“信用自由公证”。但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监管,毕特币等数字的货币交易面临的投机和洗钱风险就很高。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得到合理运用。同时,还要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