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微组装工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微组装工艺研究论文

产品的装配工艺是什么,关于装配工艺有哪些过程.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产品装配工艺流程,希望你们喜欢!

1.制定装配线工艺的基本原则及原始资料

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工作量,缩短装配线的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保证装配线的产品质量这一系列要求是制定装配线工艺的基本原则。制定装配工艺的原始资料是产品的验收技术标准,产品的生产纲领,现有生产条件。

2.装配线工艺规程的内容

分析装配线产品总装图,划分装配单元,确定各零部件的装配顺序及装配方法;确定装配线上各工序的装配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工具;选择和设计在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和专用设备;确定装配线装配时零部件的运输方法及运输工具;确定装配线装配的时间定额。

3.制定装配线工艺规程的步骤

首先分析装配线上的产品原始资料;确定装配线的装配方法组织形式;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编制装配工艺文件;制定产品检测与试验规范。

注意事项

1.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手工劳动量,满足装配周期的要求;提高装配效率。

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

4.尽量降低装配成本。装起来,并经过调试、检验使之成为合格产品的过程。

电子产品装配步骤

1. 组装特点

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组装工作是由多种基本技术构成的。如元器件的筛选与引线成形技术;线材加工处理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质量检验技术等。

(2)装配操作质量,在很多情况下,都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如焊接质量的好坏,通常以目测判断,刻度盘子、旋钮等的装配质量多以手感鉴定等。

(3)进行装配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训练和挑选,不可随便上岗。

2. 组装技术要求

(1)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按照图纸规定的要求,安装后能看清元件上的标志。若装配图上没有指明方向,则应使标记向外易于辨认,并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读出。

(2)安装元件的极性不得装错,安装前应套上相应的套管。

(3)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同一规格的元器件应尽量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4)安装顺序一般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

(5)元器件在印刷板上的分布应尽量均匀,疏密一致,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

(6)元器件的引线直径与印刷焊盘孔径应有0.2~0.4mm的合理间隙。

(7)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装处理,MOS集成电路的安装应在等电位工作台上进行,以免静电损坏器件。发热元件要与印刷板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贴面安装,较大元器件的安装应采取固定(绑扎、粘、支架固定等)措施。

6.1.2组装方法

1.功能法

功能法是将电子产品的一部分放在一个完整的结构部件内。

2.组件法

组件法是制造一些在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上都统一的部件,这时部件的功能完整性退居到次要地位。

3.功能组件法

功能组件法是兼顾功能法和组件法的特点,制造出既有功能完整性又有规范化的结构尺寸和组件。

6.1.3连接方法

电子产品组装的电气连接,主要采用印制导线连接、导线、电缆以及其它电导体等方式进行连接。

6.1.4布线及扎线

1.配线

电子产品常用的电线和电缆有裸线、电磁线、绝缘电线电缆和通信电缆四种。

选用导线主要考虑流过导线的电流,这个电流的大小,决定了导线的芯线截面积的大小。

使用不同颜色的导线便于区分电路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减少接线的错误。

2.布线原则

(1)应减小电路分布参数。

(2)避免相互干扰和寄生耦合。

(3)尽量消除地线的影响。

(4)应满足装配工艺的要求 。

3.布线方法

(1)布线处理。

(2)布线的顺序。

6.2 印制电路板的组装

6.2.1组装工艺

1.元器件引线的成形

引线成形基本要求如下图所示。图中A≥2mm;R≥2d;h:图 (a) 为0~2 mm ,图 (b) h≥2 mm ;C=np(p为印制电路板坐标网格尺寸,n为正整数)。

(a)水平安装

(a)水平安装 (b)垂直安装

2.元器件的安装方法

3.元器件安装注意事项

(1)元器件插好后,其引线的外形处理有弯头的,有切断成形等方法,要根据要求处理好,所有弯脚的弯折方向都应与铜箔走线方向相同。

(2)安装二极管时,除注意极性外,还要注意外壳封装,特别是玻璃壳体易碎,引线弯曲时易爆裂;对于大电流二极管,有的则将引线体当作散热器,故必须根据二极管规格中的要求决定引线的长度。

(3)为了区别晶体管的电极和电解电容的正负端,一般是在安装时,加带有颜色的套管区别。

(4)大功率三极管一般不宜装在印制板上。因为它发热量大,易使印制板受热变形。 组装工艺流程

1.手工方式

待装元件→引线整形→插件→调整位置→剪切引线→固定位置→焊接→检验

1.整机组装的结构形式

(1)插件结构形式。

(2)单元盒结构形式。

(3)插箱结构形式。

(4)底板结构形式。

(5)机体结构形式。

2.整机结构的装配工艺性要求

(1)结构装配工艺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机械结构装配应有可调节环节,以保证装配精度。

(3)机械结构装配中所采用的连接结构,应保证安装方便和连接可靠。

(4)机械结构装配应便于产品的调整与维修。

(5)线束的固定和安装要有利于组织生产,并使整机装配整齐美观。

(6)要合理使用紧固零件。

(7)提高产品耐冲击,振动的措施。

(8)应保证线路连接的可靠性。

(9)操用调谐机构应能精确、灵活和匀滑地工作,人工操作手感要好。

1.整机联装的内容

整机联装包括机械的和电气的两大部分工作,具体地说,总装的内容,包括将各零、部、整件(如各机电元件、印制电路板、底座、面板以及装在它们上面的元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上,组合成一个整体,再用导线(线扎)将元,部件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机器,以便进行整机调整和测试。

2.整机联装的基本原则

整机联装的目标是利用合理的安装工艺,实现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整机安装的基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件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安装的基本要求是牢固可靠,不损伤元件,避免碰坏机箱及元器件的涂复层,不破坏元器件的绝缘性能,安装件的方向,位置要正确。

3.整机联装的工艺过程

整机联装的工艺过程为:

准备→机架→面板→组件→机芯→导线连接→传动机构→总装检验→包装。 微组装技术简介

微组装技术(MPT)是组装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从工艺技术来说它仍属于“组装”范畴,但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组装相差甚远,我们前面讲述的一般工艺过程是无法实现的。这项技术是在微电子学、半导体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代最先进的组装技术。

6.4.2微组装技术层次的划分

1.多芯片组件(MCM)。

2.硅大圆片组装(WSI/HWSI)。

3.三维组装(3D)。

电子产品装配工作主要是指钳装、电气安装和装配后质量检验。生产实践证明,良好的电接触是保证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电子产品发生故障跟电气安装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例如,焊接时若出现假焊、虚焊、错焊和漏焊,将会造成接线松脱、接点短路或开路;高频装置中如果接线过长、布线不合理,将会造成高频电路工作不稳定或不正常。因此,要使装配出来的产品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务必十分注重装配质量,生产操作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做好每一道细小的生产环节。 装配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电子产品装配原则是先轻后重、先铆后装、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 、装配前的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

(1) 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是指阅读、了解产品的图纸资料和工艺文件,熟悉部件、整机的设计图纸、技术条件及工艺要求等。

(2) 生产准备工作

a. 工具、夹具和量具的准备。

b. 根据工艺文件中的明细表,备好全部材料、零部件和各种辅助用料。 2 、装配操作的基本要求

(1) 零件和部件应清洗干净,妥善保管待用。

(2) 备用的元器件、导线、电缆及其它加工件,应满足装配时的要求。例如,元器件引出线校直、弯脚等。

(3) 采用螺钉连接、铆接等机械装配的工作应按质按量完成好,防止松动。

(4) 采用锡焊方法安装电气时,应将已备好的元器件、引线及其它部件焊接在安装底板所规定的位置上,然后清除一切多余的杂物和污物,送交下道工序。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技术总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装配;

二是电气安装。

(1) 机械装配的工艺要求

a. 螺钉连接

根据安装图纸及说明选用规定的螺钉、垫圈,采用合适工具把它拧紧在指定的位置上。

b. 铆钉连接

装配图纸上一些需要连接并不再拆动的地方常采用铆钉连接。在铆接前应按图纸要求选 用铆钉,铆接时应符合铆加工的质量标准。

c. 胶接及其他

对需要胶接的部件,要选用符合胶接的粘合剂,并按粘合剂工艺要求胶接好连接件。

电气安装的工艺要求 电气安装应确保产品电气性能可靠、外形美观而且整齐、一致性好。

电气安装的工艺要求是:

a. 对电气安装所用的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整件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对部分元器件应按抽检规定进行抽检,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准许使用。否则不得用于安装使用。

b. 装配时,所有的元器件,应做到方向一致,整齐美观;标志面应朝外,以便于观察和检验。

c. 被焊件的引出线、导线的芯线与接头,在焊接前应根据整机工艺文件要求,分别采用插接、搭或绕接等方式固定。对于一般家用电器,较多使用插接方式焊接。元器件引出线、裸导线不应有切痕或钳伤。

其实随着产品性不断变化,微波器件及组件越来越复杂,特备是多芯片组件的不断发展,微组装与SMT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因此微组装工艺线已经涉及到共晶、回流、清洗(干法、湿法)、键合、倒装、点胶、印刷、贴片等等诸多工艺!

工艺与工艺装备期刊

序号 英 文 刊 名 中 文 刊 名 ISSN SCIsearch SCI CDE 1 Acta Biochmica et Biophysica Sinc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 Acta Botanica Sinica 植物学报 0577-7496 89 3 Acta Ahimica Sinica 化学学报 89 4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 US1000-9515 89 5 Acta Mathematical Sinica-New Series 数学学报(新辑,英文版) 1000-9574 89 6 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学报(英文版) 7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a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0894-9166 6789 8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中国药理学报 6789 9 Acta Physica Sinica- 0verseas Edition 物理学报(海外版) 1004-423X 6789 10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物理化学学报 1000-6818 89 11 Acta Polymerica Sinica 高分子学报 1000-3304 89 12 AIgebra Colloquium 代数集刊(英文版) 1005-3867 89 13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SZ0253-4827 89 14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0895-3988 789 15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ties-Chines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16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005-9040 6789 17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0890-5487 89 18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vices B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SZ0252-9599 789 19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1001-8417 789 20 Chinese Journalo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21 Chinese Journalo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英文版) 1001-604C 6789 22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高分子学报(英文版) 23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6789 24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US0256-307X 6789 6789 25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英文版) 1001- 6538 6 89 89 26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0253- 27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8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计算数学学报(英文版) 29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001-9014 89 30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学报 1000- 324X 89 31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nal 国际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1006-706X 89 32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3 Journal of Rare Earths 稀上学报(英文版) 1002-0721 6789 34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 341000-2413 6789 35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000-3282 6789 36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US 37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1002-185X 89 38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Physics,Astronom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天文学,英) 6789 39 中国科学- B辑(化学,英) 100609291 6789 789 40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 c辑(生命科学,英) 1006n9305 789 789 41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英) 1006-9313 789 789 42 Science in China Seried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英) 1006-9321 789 789 43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44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中国教育与社会? US1061-1932 789 45 Chinese Law and Government 法律与政府? US0009-4609 89 46 Chinese Literature 中国文学cn1005-3050 FOOO9-4617 89 47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 US0009-4625 789 48 Chinese Studies in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研究 US0023-8627 7 9 49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中国历史研究 US0009-4633 789 50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当代思潮(中文版) 1097-1467 89

你去这个专业较强的有关大学的网站看看 上面应该有相关文献的出处的 例如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相关期刊金属学报(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 周期:双月刊锻压技术主办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是由国家机械局北京机电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锻造和模锻、冲压、特种成形等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磨擦与润滑技术,锻压工艺参数与设备力能参数的测试技术,锻压CAD/CAM技术,机械化自动化和柔性生产控制技术等。本刊突出技术内容,注意技术和信息的结合,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以及普及与提高的结合,力争满足业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及大专院校师生的需要。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主办单位: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中原工学院 | 周期:季刊本刊主要以专题研究论文及技术报告等形式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具体内容涉及成组技术(相似工程)、先进制造技术及现代生产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网络化制造、虚拟制造、生产模式研究、相似制造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应用、企业技术改造等。中国稀土学报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稀土固体物理与固体化学;稀土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稀土地质、矿物和选矿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学术论文、研究快报及研究简报等。金属功能材料主办单位:钢铁研究总院 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系由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与钢铁研究总院合办的专业技术刊物,报道内容以永磁、金属软磁、贮氢合金和电池、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它高科技金属功能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动向为主,并刊登大量国内外相关信息及市场动态。主要栏目有综合述评,试验研究,环球信息,简讯,工艺设备,理化测试和行业动态等。新疆有色金属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队 乌鲁木齐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新疆有色金属学会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 | 周期:季刊本刊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开展国内外有色金属领域的学术交流,发挥导向作用。焊接学报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主要刊登焊接各专业学科理论研究的专题论文和反映焊接新材料、新工艺方法的专题论文。它代表了中国焊接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国内外拥有广大的读者,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被美国《工程索引(Ei)》、《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稀有金属主办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是以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开发和冶炼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由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稀有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及镍、钴等有色金属在材料研制、合金加工、选矿、冶炼、理化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同时还报道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在稀有金属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轧钢主办单位:钢铁研究总院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杂志为全冶金优秀期刊,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综合技术刊物。其全面报导中厚板,热轧和冷轧板带,型钢,线材及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本刊广告业务面向轧钢企、事业单位用各种轧机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产品,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形象广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10月,1991—1999年为季刊,2000—2003年为双月刊,2004年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以繁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报道有色金属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 技术和新方法。目前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选矿·冶金·化学化工。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来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已成为我国材料、冶金和金 属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的源期刊,已被美国《工程索引》(核心库)、 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金属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同时还被《中国学术期刊 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美国《工程材料文摘》、英国《矿冶文摘》等国内外其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近年来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持续快速地增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2002年获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 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2006年连续四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2006年获第二届、第三届、第 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已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06年本刊获得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经费资助。我们相信,有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经费资助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 经过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一定会办成以反映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学科创新为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推动自主创新和 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精品期刊。

《装备制造技术》省级期刊,正规期刊,评职没问题的主管单位:广西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单位: 广西机械工程学会ISSN: 1672-545XCN: 45-1320/TH主要栏目: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工艺与工装、管理与改革、专论与综述、经验与创新、信息与动态、电气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管理与维修、试验与研究、标准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煤炭出口装卸工艺研究论文

你吧邮箱给我我给你发,嘿嘿!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摘要: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关键词:开发技术 煤炭工艺 煤炭一、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一)井下采煤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1.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二)露天采煤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主要优缺点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过程需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资源方面,对煤赋存条件要求较严,只宜在埋藏浅,煤层厚度大的矿区采用。二、采煤方法与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研究有很大空间,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 条件,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一)开采技术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 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 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 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二)解决难题开发“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 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 顶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 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 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 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 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 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三)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 、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四)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综采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 强 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高产高效指标的差距。(五)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系统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运设备进行监控。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 —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三、主要的开采技术(一)深矿井开采技术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需要攻关研究的是: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巷道(特别是软岩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深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有关配套技术;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与装备。(二)“三下”采煤技术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下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村庄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术,适于村庄保护的开采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提出煤炭开采与煤炭城市和谐统一的开采沉陷控制、开采村庄下压煤、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三)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专家系统,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优匹配。实行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矸石基本不运出地面,生产系统要减化,同时实现中采与中掘同走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高产高效矿井,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系统的优化,减化巷道布置,优化采区及工作面参数,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岩巷掘进率,多开煤巷,减少出矸率;研究矸石在井下直接处理、作为充填材料的技术,既是减少污染的一项有利措施,又减化了生产系统,有利于高产高效集中化开采,应加紧研究。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 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

[摘要]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资源型地区是重点,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需要尽快和深入地发展循环经济。本文从意义、条件、出现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对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煤炭资源型城市; 探索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资源型地区是重点,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一、理论思考: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中央做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其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问题,工艺粗放、加工层次浅,一些原本可以再深加工利用的煤产品废弃严重,主要耗能设备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工程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远远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建国初,受“有水快流”思想的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先生产建设、后污染治理带来的后遗症较为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洗煤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等,大都没有综合利用。粗放、不能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日益严重,这既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政治的安定、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需靠循环经济来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能。 从煤炭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煤炭资源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发展非煤替代产业,解决经济发展单纯依赖煤炭的问题;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使单位产量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变扩大开采的外延式扩张为多方挖潜的内涵式扩张。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实践经验看,第一点是长远战略,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第二点则潜力巨大,有条件较快见效。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以此为重要内涵的,抓好它是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二、基础审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配套的内外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背景条件、政策导向、物质基础、技术能力的综合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1.国内外示范和样板渐获成功。国际上,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在国内,从2001年开始,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2.政策扶持、理论指导和社会共识渐趋有利。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在研究制定《国务院资源利用条例》,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近期中央多次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及下发的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是把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探索更加深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前所未有地关注,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 07-03-09 11:42: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3.充足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发展空间。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已不再单单停留在原煤开采销售层面,随着产业链条不断拉伸,洗选、焦化等日渐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下游产品应运而生,如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了矸石和煤泥,焦炭生产形成了副产品煤气和焦油等等,再生利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4.煤炭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高效选煤、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以及高流煤地面汽化等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有了新突破,煤矸石、粉煤灰、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全国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120多座,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近百条。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生物肥料、复合肥料的技术,也都有了新提高。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一些自身条件的制约,压力更大,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更多要求。 症结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央和省反复强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但一些煤炭资源城市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煤炭循环经济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理解,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对策建议: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 症结之二:科学研究不到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层次,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这方面仅靠一个或几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去攻关、去探索,恐怕效果不会好。对策建议: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应该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纳入典型培养范围,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遍地开花”。 症结之三: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项目早开工一天,就会减少一天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对策建议: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应在项目审批、规划用地、基本建设、铁路运力和上网电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也可以研究形成专项的政策规定,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症结之四: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导致自身的投入能力很弱。对策建议:国家应从循环经济项目的公益性着眼,放宽税费优惠范围,将其列入国债投资的重点,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最大限度地给予资金支持。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研究论文

车身面涂层指涂于工件最外层的涂膜,是涂层组合中唯一可见的部分,起着装饰、标志和保护底材的作用。它直接与各种气候条件(如雨、阳光、雪、寒冷、酷暑等)及有害物质(如酸、碱、盐、二氧化碳、硫化氢)接触,是阻挡这些侵蚀的第一层,配合其他涂层起到对底材的保护作用。当然,不同的汽车涂层质量因等级要求及使用环境等因素,面涂层的装饰性和保护性也会各有侧重,如轿车对装饰性要求高:装载油料、酸、碱化学物品的载货汽车,对面涂层耐油、耐酸、耐碱等化学性的要求很高,将装饰性放到第二位。因此,为适应各种需要,涂料工业也生产出各种性能的面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用于高级装饰性涂层(高级轿车车身) 属于高级装饰性涂层,涂层要求具有极优良的装饰性、耐候性和耐水性,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涂膜外观要求光滑平整,应无颗粒,光亮如镜,光泽不低于90%。 2、用于中级装饰性涂层(中级轿车) 属于优质装饰保护性涂层,要求具有优良的装饰性、耐候性和耐水性,装饰性要求仅低于高级装饰性涂层。机械强度优于高级装饰性涂层。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 3、用于一般装饰性涂层(公共汽车车身) 涂膜光泽好。硬度、冲击强度、柔韧性、耐候性和附着力都较好,保光、保色性也较好,但耐水性较差。在100℃以上烘烤可提高其耐水性和附着力。 4、用于具有一定的装饰和防护性涂层(湿热地区使用的汽车) 这类涂层有涂膜光亮。干燥较快,能打磨抛光。耐候性、耐湿性和抗老化性好。还具有一定的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的性能,有优良的耐化学性,但其附着力差,不能在60%以上高温长期使用。 5、具有特性要求的涂层 例如:耐酸涂层,聚氯酯漆、氯化橡胶漆、环氧漆等;耐热涂层。有机硅漆、丙烯酸漆(热固性)等;耐磨涂层,聚氯酯漆、酚醛漆等;耐溶剂涂层,聚氯酯漆、环氧漆等;绝缘涂层,沥青漆、醇酸漆、环氧漆等。 汽车涂料的选用,既要重视保护性,又要注意装饰性;既要注意钢铁底材的涂装,也要考虑铝、锌及塑料和木材等底材的涂装。由于各种被涂物面材质和吸附能力不同,与它们相适应的涂料也会不同;因此要根据各种涂料的性质和实际要求,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合适的涂料。 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呼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问题也非常强烈地左右着汽车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因此高固体化、水性化、粉末化,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就一直是世界涂料行业开发新产品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并且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现实,并在继续发展和完善。 水性涂料以水作为溶剂,只有少量的醇、醚做助剂,采用不同的水性树脂配制而成。水性涂料在涂装时易出弊病,使用受到限制。水的表面张力大,颜色分散性差,难以获得高装饰性、耐蚀性好的涂膜性能;水的比热容大,难挥发,要求涂装环境的温度、湿度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不能与溶剂型涂料共用烘干室。 选择面漆的基本原则是: (1)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保护性,并达到产品要求。 (2)面漆与底漆有良好的配套性。 (3)要适合施工的条件。 (4)有利于降低成本,方便施工。 (5)符合劳动保护条例,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一、面涂层分类 汽车车身面涂层的施工一般都由专人操作。面涂层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颜色效果可分为纯色漆、金属漆和珍珠漆;按成膜物质种类可分硝基漆、醇酸漆和丙烯酸漆等;按固化机理可分溶剂挥发型、氧化型和交联反应型等。 此外,面涂层的施工也可按施工工序分单工序、双工序和三工序等。而每一种分类方法互相的界线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交叉。 单工序面涂装指喷涂同一种涂料即形成完整的面涂层的喷涂。 双工序面涂装指喷涂两种不同的涂料才能形成完整的面涂层的喷涂,通常是先喷涂色漆,然后再喷涂罩光清漆,两种涂层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有质量保证的完整的面涂层。 三工序则更为复杂,如三工序珍珠漆通常是先喷一层打底色漆,然后喷一层珍珠漆,最后喷罩光清漆,三个涂层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面涂层。一般单工序面涂层的颜色比较单调,而三工序面漆的效果比较丰富。但工序越多,施工及修补复杂。 1、单工序面漆的施工 在汽车修补中常用的单工序面涂层主要为双组分纯色漆。 双组分纯色漆的喷涂是目前在汽车修补行业使用最为普及的一类。 喷涂前对被涂面的准备: (1)汽车车体表面要求 车身表面已完成中涂底漆的基础工作,达到平整光滑且无缺陷,表面轮廊外形线清楚准确,用P400-P500砂纸干磨后,符合涂装允许的粗糙度,不涂漆部分应小心用专用封闭纸加胶带封闭。被涂底材要用专用除油剂进行脱脂、除蜡,用黏尘布轻擦整个被涂面以清除浮尘。 (2)对喷涂环境、工具、设备的检查和准备 双组分涂料干燥较慢,易沾尘,故要求施工环境清洁,喷涂工作要在有排风设备的喷漆房内进行。固化剂异氰酸酯对水、油敏感性极强,要求空气压缩机能提供纯净而干燥的压缩空气。喷枪喷出的喷雾流要均匀,注意选用合适口径的喷枪,过大的口径会造成出漆量大,而使被涂面的漆膜产生流挂和橘皮,要用专用过滤网在喷涂前对涂料进行过滤,确保喷涂后的漆膜上无肉眼可见的颗粒。 双组分涂料一般喷2层即可达到要求的厚度。若颜色遮盖力较差,则需喷3~4层,直到全部覆盖。 在喷涂施工中,应该用中涂底漆封闭,以防止新旧漆膜间的不配套问题,并可提供良好的耐久性。并要注意确定旧漆膜的性质,保证全车旧漆膜与新喷涂料不会发生咬底、吸光,起皱等问题。若表面是局部喷涂中涂底漆的情况,应在第一层面漆喷涂前,首先对局部喷涂中涂底漆的涂面先薄喷一层,减少中途底漆与旧涂面之间的色差,为以后的喷涂操作打下基础。 第一层喷涂时以0.35~0.45MPa的喷涂压力,中等湿度薄薄地喷涂一层,检查涂面情况后以确认有无缩孔。一般被涂面如有油、蜡会导致第一层喷涂后立即出现缩孔,若底层涂面与新喷涂料不配套也会立即产生咬底、开裂等现象,这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返工。双组分涂料在施工时,发生缩孔的情况较为多见。这主要是由于涂料中的异氰酸酯对油、蜡、水的敏感性极强。若在次要部位有轻微少量缩孔,可待溶剂挥发且一部分涂面略干后,分2~3次雾喷缩孔部位,第二层喷涂时缩孔会消失。若在主要涂面或缩孔分布面积广,则应停止施工,干燥后视具体情况用砂纸打磨或刮涂腻子后重新喷涂。出现轻微缩孔时,可在底漆或面漆中加入少量抗鱼眼剂来解决,但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做好底材的表面预处理。 第一层喷涂后,若无任何不良情况,应静置片刻才喷第二层,静置时间视环境温度、涂料品种而略有长短。一般待涂面不沾尘时是喷涂第二层涂料的最佳时机,具体掌握尺度可用手指轻轻抚摸用胶带封闭部分的漆膜,若湿漆膜已不沾手即可喷涂第二层。一般第二层喷涂后喷涂工作即结束,此层喷涂要求涂面光滑、光亮,无流痕、橘皮。因此在配制涂料时,黏度应比第一层涂料略微降低,喷枪移动速度也略慢,喷涂压力可适应提高0.02~0.03MPa,使漆粒雾化得更细,以得到满意的光滑涂面。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双组分涂料用多少配多少,现配现用,已配制好的涂料要在供应商提供的使用时间内用完。 2、拉开前门喷涂后门时,前门内侧要求用专用的遮护纸加胶带封闭好,以防喷涂时产生的漆尘飞进车内,造成污染。 3、在喷涂车顶和前盖由边缘向中心移动时,注意工作服不要触及边缘已涂部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4、遮护纸应在喷涂后立即小心去除,注意手和工作服不要触及未干的涂面。若是强制干燥,应在涂面还是微湿的时候及时去除;若漆膜完全干透则胶带较难去除,一是容易留下黏结斑点,二是漆膜可能会被胶带揭起。 5、双组分涂料中的异氰酸酯漆尘对人体有害,喷涂时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并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如穿工作服、戴防毒面具等。 6、喷涂完毕后应立即清洗喷涂工具,以免胶结。 7、双组分涂料喷涂后可自干,也可低温烘烤强制干燥,一般在20℃时经16h后(隔夜)可投入使用,60℃(金属温度)时经30min烘烤,冷却后可投入使用,但彻底固化则需一周时间,具体产品严格参照供应商的要求。 二、双工序面漆的喷涂 双工序金属漆喷涂时有以下要点。 1喷涂前对被涂面的准备及对喷涂环境、工具、设备的检查和要求参照双组分纯色漆。 2喷涂前对金属漆要搅拌均匀。按涂料规定比例加入固化剂、稀释剂,一般把涂料黏度调整到15~17s(涂-4杯,20℃),过滤后再喷涂。使用慢干型固化剂和稀释剂要谨慎。 3金属漆一般喷涂2~3层,以全部均匀遮盖为准,每层间隔10~15min,以0.4~0.5MPa喷涂压力,中等湿度均匀喷涂。金属粒子易沉于喷枪罐底,每次加料都要注意搅拌均匀,在喷涂中也要经常晃动喷枪,以防止银粉粒子沉淀。 4最后一层喷涂可适当降低涂料黏度,略提高喷涂气压,薄而均匀地喷涂,以利于银粉粒子分布均匀和提高涂面光泽度。 5喷涂完毕后不能立即去除遮护纸、胶带,应当等烤干之后(一般为60℃时经30min烘烤,具体烤干条件参见油漆供应商的产品说明书),尚未完全冷却之前去除。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产品参照供应商的要求。 三、三工序珍珠漆喷涂 三工序珍珠漆喷涂需喷涂三种不同类型,纯底色漆、纯珍珠漆、清漆,称为三工序珍珠漆喷涂,各工序油漆调配比例参照油漆供应商资料。 1喷涂前吹尘,贴护,使用除油剂清洁喷涂区配备安全措施。 2喷涂三层纯底色漆覆盖底漆,喷枪距离20cm、气压为0.3-0.6MPa,每层喷涂间隔时间,需使用黏尘布清洁每层的漆尘。使用黏尘布时,每层纯底色漆需要干燥及避免干喷。 4确保底色漆干燥后约30min左右。然后喷涂3~4层纯珍珠漆,视车体颜色决定,喷枪距离为20cm、气压为0.3~0.6MPa,每层喷涂间隔期间,需使用黏尘布清洁每层的漆尘。使用黏尘布时,每层纯底色漆需要干煤及避免干喷。 4因经过多层纯色漆及纯珍珠漆喷涂后,漆膜厚度增加。从而溶剂挥发减慢,因此喷涂清漆的静置时间延长,确保珍珠漆干燥后约30-60min左右,而且视天气温度决定。天气冷干燥时间更长。 二、车身涂装举例 汽车车身涂装是一个完整的工艺过程。下面以实例说明车身涂装修补的工艺过程。 涂装标准施工流程:肥皂水清洗、脱脂、旧涂层剥除清理、调制填补腻子、打磨(需根据表面情况重复几次)、表面清洁及面涂层准备工作、面涂层、抛光、打蜡。 1打磨及修饰羽状边,羽状边缘的修磨应引起重视,如图1所示。这些部位的弧度、涂层损坏部位的涂层坡度是否合适,将会直接影响涂装完工后涂层的丰满、光泽、折光等,这也是涂装人员的主要操作工艺方法。 2在打磨羽状边的工作中,也要检查车身凹陷平面是否还有明显的突出点。如图2所示,或经涂装仍不能消除的缺陷,如果发现应请车身钣金修复人员整形或修复这些缺陷。 3打磨过羽状边的车身表面必须是经涂装后不能有任何缺陷的表面,打磨羽状边的范围要比车门损坏范围大得多,并且坡度用手摸不能有太明显的高低差落,如图3所示。 4车身清洁,使用除油剂彻底清除车门损坏部位的污渍,并检查及评估被涂物的损坏程度和涂层类型。刷涂有机溶剂进行脱脂、除蜡的清洗,此车门损坏部位结构简单,表面弧形平滑清洁较容易。 5清洁完毕后就可以作底涂层,底涂层的作用主要是提供附着力和防腐蚀。底层一般不具备填补车身表面缺陷的能力,车门的弧度平顺操作相对容易。 调配腻子。先将罐内的主剂调和均匀,底面黏度一致,以利于刮涂和固化。固化剂要先打开管盖将空气挤出,然后拧上管盖,用手掌在管外揉搓使固化剂均匀。调配时用刮刀把主剂拨在托板上,固化剂按主剂的1%~3%的比例加入(参照使用涂料的说明书要求调配)。刮腻子应采用硬刮具,第~层腻子的刮涂主要是填平车门凹陷的制陷,操作时不要反复的刮涂,每刮一层可以薄一些。此车门的损伤并不十分严重,如图4所示。 6刮涂第二层腻子,汽车车身车门因是平面仍用硬刮具刮涂。此层腻子仍以填平为主,该层腻子厚度应比第一层稍薄,局部刮涂时的面积应略大于第一层腻子的面积。满刮时要注意边缘腻子的平直性,与上一层腻子的接口应错开,即不要使各层腻子的接口在同一部位,以免产生缺陷,如图5所示。应顺着流线型(按汽车造型水平方向)方向,并遵循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原则,刮涂时尽可能拉长一些,以减少刮涂接口,注意腻子层的厚度与原涂面基准点平齐。由于补刮腻子层范围逐渐扩大,对邻近的补刮腻子层,视具体情况可在第二层或第三层刮涂腻子层时连成一片,以减少腻子层边缘,利于打磨, 7车门下沿有一个加强肋,在这里刮腻子要特别注意,刮具也要选择软的刮具。刮的腻子应随车门肋的弧形均匀刮涂,如图6所示。 8在车身刮伤损坏中,常有两块并不连在一起的情况,在涂装作业时。应注意在做第一道时就应同时对两块进行涂装,以后每道工序都应同时进行,如图7所示。 9打磨腻子,腻子层彻底干燥后即可打磨,具体干燥条件参见腻子使用注意事项。打磨腻子时注意只能干磨,不能水磨,因为腻子的吸水性很强,当水磨残留水分不能很好地挥发时,会导致漆膜起泡、“痱子”、剥落,金属底材锈蚀等现象。打磨腻子层主要是为了获得平整光滑的表面。打磨腻子层可采用手工或机械干磨,机械打磨适用于修补面积较大以及平整的底材,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如图8所示。手工打磨适用于一些形状复杂的底材,如转角、折口、外形线、弧形,凹形部位等,打磨时两种方法可结合进行。 10腻子层打磨基本要使底材上微小的凹坑、砂孔全部消除,达到既平整又光滑,无缺陷、无砂孔、局部刮涂腻子边缘无接口,外表图形恢复原样,如图9所示。如果车身车门下沿肋的部位弧形较小,可用手工打磨为宜,有利于对弧形面的修正,宜使用P120~P240砂纸。打磨以车身流线型水平方向为主,要注意凸出底材的折线、外形线的平直性,一般不要垂直方向或斜方向打磨,若底材因具体情况需垂直方向打磨,最后也要以车身流线型水平方向打磨修整,以防产生垂直方向的打磨痕迹。流线型水平方向的痕迹与车体的流线型方向一致,它们的有机结合肉眼不易察觉;而垂直的痕迹恰相反,稍有砂磨痕迹即会明显地显示出来。对底材的圆弧、凹角等不宜用手刨砂磨的地方,可用拇指夹住砂纸,四指平压于底材上,然后均匀地来回做修理打磨。 11除尘/清洁/遮护,使用清洁剂清洁被涂物上的油渍和污渍,使用遮护纸。并用反向黏贴遮护被涂物上无需喷涂的部位,如图10所示。 由于施喷中涂底漆所用的空气压力低于施喷面漆的空气压力(以尽可能减少喷涂外逸),所以工件表面的遮护工序比较简单。通常使用反向遮护法,以防止产生喷涂台阶。所谓反向遮护方法是指遮护纸的敷贴时里面朝外,所以沿边界黏有一薄层漆雾。这种方法用于尽可能减小台阶,使边界不太引人注目,如图11所示。 12中间涂层的喷涂,按说明书规定比例混合漆分和固化剂,静置5-10min后喷涂,若喷涂黏度需要调节,应添加配套的稀释剂,施工黏度宜调节至18~21s(涂-4杯,20℃),应选用与喷涂环境温度相适应的快干或慢干型稀释剂,喷涂作业应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如图12所示。 13双组分涂料一般喷2层即可达到要求的厚度。若颜色遮盖力较差,则需喷3―4层,直到全部覆盖,如图13所示。 表面进行局部喷涂中涂底漆的情况,应在第一层面漆喷涂前,首先对局部喷涂中涂底漆的涂面先薄喷一层,减少中途底漆与旧涂面之间的色差,为以后的喷涂打下基础。 第一层喷涂时以0.35~0.45MPa的喷涂压力,中等湿度薄薄地喷涂一层,检查涂面情况后以确认有无缩孔或其他缺陷后才继续施工。 第一层喷涂后,若无任何不良情况,应静置片刻才喷第二层,静置时间视环境温度来定,一般待涂面不沾尘时是喷涂第二层涂料的最佳时机,具体掌握尺度可用手指轻轻抚摸用胶带封闭部分的漆膜,若湿漆膜已不沾手即可喷涂第二层,如图14所示。一般第二层喷涂后喷涂工作即结束,此层喷涂要求涂面光滑、光亮,无流痕、橘皮。因此在配制涂料时,黏度应比第一层涂料略微降低,喷枪移动速度也略慢,喷涂压力可适应提高0.02~0.03MPa,使漆粒雾化得更细,以得到满意的光滑涂面。 14中涂层的喷涂是非常仔细的操作,操作时要控制好喷枪的使用,如果没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可以先进行试喷枪。待调整好各种参数(黏度、气压等)以后。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如图15所示。 15中涂层喷涂可以采用重力式喷枪,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喷涂的各样参数,如图16所示。重力式喷枪的特性是可以使用低气压,高流量,对一些表面的小缺陷可以起到填充的覆盖作用。 16车门的下沿是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困车门的下沿有肋等不平的表面,操作时行别要注意产生流褂、发花等缺陷,如图17所示。 17涂层干燥后,中涂层还需要进行打磨,可用400号砂纸打磨。清洁除尘后就可以进行面涂层的喷涂,如图18所示。面涂层喷涂的次数可根据涂层覆盖的情况决定,直到完全覆盖为止。面涂层的喷涂是涂装作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各修理厂都非常重视,常采用专人作业的方式,如图19所示。喷涂作业中产生的问题也较多,如果对喷涂工具、操作技术参数(空气压力、涂料黏度、颜色等)没掌握准确,应试喷小样,取得技术参数后,再进行大面积涂装作业。 18车门的喷涂要控制好与原车车身的颜色,如图20所示,涂层干燥后不得产生色差。先喷试样板调整色差,确定颜色后才能在车身上进行大面积喷涂操作。 车身面涂层烘烤完冷却后。进行检查,如果需要可使用P1500~P2000砂纸,采用湿打磨,如果使用干磨,可以采用P1000~P1200号砂纸用干磨机进行;然后就可以进行抛光工序。 涂装完工后应交检验员、主修人员进一步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新修补的涂层与原来的涂层是否存色差。修补平面是否平整,无明显颗粒、流褂,涂层表面是否丰满,是否有飞漆沾在其他构件表面上等,如图21所示,没有任何缺陷后就可以交客户验收。

论文容易,给点动力

汽车涂层是涂层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应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汽车涂层从只具有单一功能的单层涂层发展成为了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层涂层。而汽车涂层的力学性能决定着涂层的表面性能(如抗划伤能力、服役寿命等等),影响着整车质量的优劣。因此,对汽车涂层力学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汽车涂层研究现状,开展了以下工作: 1.对汽车油漆材料进行常温拉伸试验,得到了五种不同的汽车油漆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等主要力学参数。并得到了相应本构模型的相关参数,为分析汽车涂层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参考数据; 2.对面漆和中涂漆进行纳米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面漆和中涂漆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α-Al2O3纳米颗粒后,发现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添加纳米颗粒的同时加入偶联剂会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增强; 3.利用划痕实验方法评价两种不同的汽车涂层的抗划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闪光系汽车涂层抗划伤能力优于本色系汽车涂层。同时,在法向加载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加载速度越快,涂层越容易破坏; 4.利用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本色系汽车涂层进行划痕实验的数值模拟。

近年来,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在轿车钣金修复和整形过程中运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基础涂装工艺方面却还显得有些滞后。特别是在防锈措施上方法不是很多,许多只依赖于刷涂防锈漆。这样往往导致在焊接处及修复结合面等部位过早锈蚀,从而降低汽车局部车身的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 事实上,基础涂装工艺被广泛地运用到车身钣金修理的全过程中。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汽车钣金修理的经验,基础涂装工艺在车身钣金件维修与更换中的具体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黑色金属板材的基础涂装 黑色金属板材很容易因接触到空气或沾染有害物质等因素,逐渐发生氧化锈蚀并导致出现黄色锈斑,损坏原有的涂装层。特别是在钣金作业过程中经过锤击、焊接等工艺加工后的部位,更可能使原有的涂装保护层遭到损坏,加速腐蚀,即使喷涂漆膜,漆膜也会很快地与基础涂层一起脱落。此时,必须重新进行彻底的涂装处理。 用钢丝刷或铁砂纸对黑色金属板材表面作打磨清洁。有条件的可使用目前已被广泛运用的清洁工具——尼龙研磨盘对金属表面作彻底打磨清洁。对车身进行解体、修复时(特别是事故车),应在钣材的折边、搭接处喷涂专门用于除锈、除漆、去除金属焊接前后氧化溶渣及污垢的喷涂液,或用具有良好防锈能力的防锈底漆代替。 二、钣金件结合面的基础涂装 修复后的汽车车身,如果不进行防锈蚀处理,往往一两年内钣金件结合面夹缝里就会因各种杂质、水汽的存在而氧化锈蚀,影响焊接点的强度,所以应及时喷涂焊接锌剂。 焊接锌剂(富锌涂料)是一种专门用于钣金件结合面防氧化锈蚀的新材料,有喷和涂两种剂型。它导电性好,耐高温,有电化学阴极保护作用,能在钣金件的焊接结合面之间形成一层防锈保护层,提高焊点周围部位不被锈蚀的能力,保护焊点,保证修复后的车身强度不逊于原车身。 三、整形焊接处的基础涂装 焊缝、焊点和修复过的钢板表面虽然经过打磨及清洁,仍有着无数肉眼看不到的微创及不规则的小凹凸,其中夹杂着无数的氧化物、杂质、水汽等。普通的腻子或防锈漆虽然具备防锈功能,但它只能防止外表锈蚀的侵入,起到暂时的封闭作用。只要受到潮湿及其他恶劣环境的影响,会很快显现出缺陷。如采用环氧底漆就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环氧底漆适用于涂抹在作过焊接、打磨、加热急冷收缩等作业后的面板或搭接结合面的缝口处,是一种很好的止锈剂。一般是在做好修复件边缘漆膜的羽状边(即漆膜的坡口),清理好表面之后再涂环氧底漆,可保证在经过了各种处理之后的面板在很长时间内不生锈,即使是原来有锈,也会阻止生锈范围的扩展。 四、接缝处的基础涂装 没有经过专门的钣金密封处理而直接涂装的金属板材,在焊接或搭接的结合面外的缝口处会因各种杂物,如油类、冷却液、污水等的侵蚀和高低不平路面的振动而变形开裂,接口的防锈密封防线被突破,功能失去。在板材的接逢等部位施涂专门的钣金密封胶是不可省去的工艺。 钣金密封胶是一种无腐蚀性的聚氨脂PU结构胶,可以填缝、覆盖、粘接和密封,有时也可以代替焊接,不损坏漆皮。其粘接力极强,固化后强度高,结实可靠,能增强单块构件和薄壳车身的强度,能保持焊接或搭接接缝处尤其是轮拱内外、底盘、后备厢内、座舱内底板及发动机舱等部位的防侵蚀功能。 五、厢式断面构件腔内的基础涂装 在车身大修时会发现,厢式断面构件腔内原厂钣金件以前因事故整形修复过的地方,锈迹斑斑,钢板变薄、穿透,这正是忽视了内部防锈以至于锈迹外渗并不断扩大造成的。而这些厢式横断面构件往往是整体式车身的主要载荷构件,它们对于汽车的防撞性和耐用性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厢式断面或袋状构件腔内一定要做好防锈处理。 车身内部防锈保护蜡是空腔防护的好助手,它渗透性极佳,很容易渗入所有的角落和连接处,具有抗湿气及排水性,能防止车身喷不到漆的空腔生锈烂穿,防止车身板材焊接处内部生锈。另外,在对这些板材内表面涂装处理时,也可使用特制的喷杆和喷嘴做涂装处理。确保最终的维修质量。 六、车身基础涂装的其他作用 1.骨架与蒙皮结合处的防震处理 发动机盖、行李厢盖分解后,在合拢前必须在蒙皮与内衬间加注车身密封胶。这样可使合拢后的蒙皮紧贴内衬,否则蒙皮会出现松动,在开启或关闭发动机盖或行李厢盖时会有异响声,在行驶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共振声。 2.车身底板的隔热、防潮、防噪音处理 在车身底板的上表面,必须对钣金构件及焊接部位的金属表面作打磨处理并喷涂防锈底漆,待干燥后粘贴原厂同型号车身隔音衬或隔音垫,吸收车辆运动时的震动及产生的噪声。 对于车身底板的下表面(车身外的一面),应先将暴露及修复后的金属表面作彻底打磨清洁处理,将周围即将脱落的原厂涂料彻底清除,喷涂1~2层防锈底漆,待干燥后,在结合面及缝隙处加注MSP车体密封胶或同类产品,再喷涂防锈防撞底漆。经过这样处理的车身底板,能增强防腐蚀性能,降低石击噪声对车厢内的影响。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汽车制造、修理技术的日益更新,基础涂装工艺已经引起了汽车制造商和维修服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种类繁多、规格齐全和功能良好的涂装材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促进汽车使用寿命的延长

汽车后桥装配工艺的研究论文

学校的学生?建议去你们学校图书馆搜索一下维普论文库,或是你们自己学校的本硕论文库,或是万方硕博论文库什么的,找借鉴很容易的,这些东西各个高校校园网内都会有,外网就需要付费查看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