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幼儿隔代教育论文相关文献

发布时间:

幼儿隔代教育论文相关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C.C:Age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D.Adlerblum,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p.80.

隔代 教育 是 家庭教育 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 对子 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有力补充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能力更好地胜任独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彰显其积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但是目前我国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不是十分恰当,有些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认为隔代教育是许多问题 儿童 产生的根源,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直接原因,抹杀其积极作用;但又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有利无弊,没有正确认识其缺陷。因此,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在此基础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 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 社会实践 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 方法 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 兴趣 爱好 。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总之,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隔代教育的涵义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 实际接触孙辈的时间比父辈多,算作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2004 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客观地说,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如幼儿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祖辈的引导;幼儿父母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而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保持其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隔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对幼儿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弊端。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性不强、情绪不稳定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变得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情绪稳定性差,容易大起大落,爱生气,爱发火,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幼儿意志品质薄弱、易出现不良道德品行

隔代教育的幼儿还表现出做事不能坚持,往往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往往不耐烦,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行为处事能力低,对左右为难的事情不能果断选择一种解决的办法。另外还存在不良道德品行增多等问题。

(三)隔代教育易导致亲子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两个层面的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了。

三、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 措施 以避免这些弊端。

(一)隔代抚养人必须重视幼儿的发展并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已经看到祖辈抚养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实,祖辈抚养人就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模仿榜样。他们为人做事的 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隔代抚养人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思考如何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祖辈抚养人要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强学习。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而是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

(二)隔代抚养人与幼儿父辈要及时沟通

家庭的教育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为有用。因此,父辈抚养人和祖辈抚养人要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的时候,祖辈抚养人大多话比较多,因此,父辈要耐心倾听、态度要诚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幼儿园发挥专业优势,指导隔代抚养幼儿

幼儿园应该在考虑到祖辈有足够充裕的时间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指导祖辈抚养幼儿。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祖辈的特点定期举行育儿讲坛,安排有关现代教育观念、科学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教学内容,还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以生动、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来讲解;幼儿园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育儿的资料册或者园刊发给祖辈家长学习。

有关幼儿隔代教育的论文题目

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 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4.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6. 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7.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8. 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9. 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10.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11. 某地区 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12.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3.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14. 美术教学(音乐、科学、语言、数学、游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5.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研究 16. 论幼儿园的研究性教学 17.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时间、空间、物质)及对策 18.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实践运用 19. 关于幼儿小班游戏发展的研究 20. 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二) 1. 特色幼儿园研究(园级特色、班级特色、教师特色研究) 2. 幼儿园男性教师特色塑造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名师、入门教师、跨行教师等) 4. 震后灾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 震后灾区幼儿心理抚慰教育研究 6. 灾区幼教机构环境创设研究 7. 幼儿歌谣创编研究 8. 幼儿早操研制的理论与实践 9. 幼儿舞蹈编制研究 10.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毕业学生的调查) 1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2.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13.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4. 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5.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6.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7.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8.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9.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幼儿园各年龄班阅读材料的选择情况调研 2. 幼儿园课程内容综合化情况调研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 4. 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5. 幼儿园 安全教育 实施现状研究 6.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个案研究 7.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8.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9. 幼儿园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10.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12.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 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14.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的研究 15. 幼儿园家长工作现状的调查 16. 班级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化教育的调查 17.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调查 18. 幼儿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四) 1.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2.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3.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4.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7.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8.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0.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1.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 14.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15.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16.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17. 35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1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1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0.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类论文题目 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3. 学前教育学术论文范例 4.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 5.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优势和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儿童期作为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隔代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隔代教育现状的利弊分析》

摘 要: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优势和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儿童期作为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利弊,改进方式方法,发挥优势,促使祖辈与家长良性互动,发挥隔代教育的最大功效。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 良性互动

现实社会中,很多年轻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之中,于是隔代教育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亲代的教养角色被隔代所代替。儿童正处于人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接受怎样的教育,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儿童入园,甚至一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更多孩子的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甚至是成年早期,都是跟祖父母一起度过的,祖父母成为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一、隔代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一般有两种,直接由父母抚养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家庭教育结构的改变,“421”式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庭教育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改革高速发展,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既要加倍投入到工作之中,争取事业的成功,又要兼顾家庭的幸福美满。倾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将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隔代教育大有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王极盛的研究,将隔代教育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过分关注型。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增加许多经验,增强能力。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而代之,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二是过分监督型。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做任何事都不放心。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时,祖辈会因为嫌孩子碍手碍脚或担心孩子受累等原因而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这样,无形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愿意去尝试。

三是民主、温暖和理解型。有的家长会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但这样的方式确实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好发展。

二、隔代教育利弊因素

1.不利的因素

(1)过分的溺爱和保护。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孙辈的过度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呵护,所以由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2)部分祖辈观念的相对落后。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A.哈里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由父母或相当于父母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祖辈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做法对正处于习惯形成阶段的儿童的负面影响。许多爷爷奶奶,特别是农村祖辈,观念相对落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

2.有利因素

(1)祖辈比父辈在情感和时间上都占有优势。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本能地对孩子产生慈爱之心,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能够更全面地注意。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地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2)有利于幼儿学习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成功的隔代教育,会使孩子对此有所了解,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风气变得日渐浮华,成年人不免会沾染上诸如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孩子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节俭、诚信、孝顺等现代社会并不过分强调的传统美德会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孙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受益终生。

三、对于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

家庭教育专家李洪曾说,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年轻父母和祖辈们要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

1.端正对早期教育的认识

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中,既强调儿童基本素质的塑造,又强调个性和特长的培养,充分体现完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是儿童教育的核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个体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基础与可能,而不能成为儿童以后教育的绊脚石。对儿童来说,文化知识的传授只是早期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而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对此年龄段的儿童发展更为重要。

2.提高祖辈家长的育儿素质

积极协同幼儿园、社区,开办家长学校,编辑适合老年家长阅读的早教普及性读本,传授一些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介绍一些生活化的,便于家庭操作的婴儿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裴斯泰洛奇指出,儿童心理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现象,存在程度的差异。教育者要考虑儿童年龄阶段问题。早期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早期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培训,使祖辈家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3.积极打造混合型家庭教育模式

祖父辈充分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促使混合型家庭早期教育类型的形成。首先,各自定位。父母对孩子具有直接的抚养和教育责任。而老人除了尽到抚养照料的职责之外,也要做亲子之爱的润滑剂。两代人要多沟通,尽量多为孩子着想,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教育不仅关乎家庭,更关乎社会。不仅需要家庭成员内部父辈、祖辈、孙辈的协调,更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支持,为隔代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促进其长久正面地发展。为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努力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通过积极引导,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促使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隔代教育的论文

幼儿隔代教育的论文题目

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优势和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儿童期作为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隔代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隔代教育现状的利弊分析》

摘 要: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优势和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儿童期作为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利弊,改进方式方法,发挥优势,促使祖辈与家长良性互动,发挥隔代教育的最大功效。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 良性互动

现实社会中,很多年轻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之中,于是隔代教育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亲代的教养角色被隔代所代替。儿童正处于人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接受怎样的教育,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儿童入园,甚至一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更多孩子的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甚至是成年早期,都是跟祖父母一起度过的,祖父母成为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一、隔代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一般有两种,直接由父母抚养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家庭教育结构的改变,“421”式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庭教育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改革高速发展,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既要加倍投入到工作之中,争取事业的成功,又要兼顾家庭的幸福美满。倾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将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隔代教育大有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王极盛的研究,将隔代教育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过分关注型。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增加许多经验,增强能力。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而代之,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二是过分监督型。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做任何事都不放心。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时,祖辈会因为嫌孩子碍手碍脚或担心孩子受累等原因而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这样,无形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愿意去尝试。

三是民主、温暖和理解型。有的家长会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但这样的方式确实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好发展。

二、隔代教育利弊因素

1.不利的因素

(1)过分的溺爱和保护。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孙辈的过度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呵护,所以由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2)部分祖辈观念的相对落后。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A.哈里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由父母或相当于父母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祖辈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做法对正处于习惯形成阶段的儿童的负面影响。许多爷爷奶奶,特别是农村祖辈,观念相对落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

2.有利因素

(1)祖辈比父辈在情感和时间上都占有优势。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本能地对孩子产生慈爱之心,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能够更全面地注意。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地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2)有利于幼儿学习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成功的隔代教育,会使孩子对此有所了解,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风气变得日渐浮华,成年人不免会沾染上诸如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孩子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节俭、诚信、孝顺等现代社会并不过分强调的传统美德会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孙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受益终生。

三、对于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

家庭教育专家李洪曾说,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年轻父母和祖辈们要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

1.端正对早期教育的认识

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中,既强调儿童基本素质的塑造,又强调个性和特长的培养,充分体现完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是儿童教育的核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个体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基础与可能,而不能成为儿童以后教育的绊脚石。对儿童来说,文化知识的传授只是早期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而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对此年龄段的儿童发展更为重要。

2.提高祖辈家长的育儿素质

积极协同幼儿园、社区,开办家长学校,编辑适合老年家长阅读的早教普及性读本,传授一些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介绍一些生活化的,便于家庭操作的婴儿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裴斯泰洛奇指出,儿童心理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现象,存在程度的差异。教育者要考虑儿童年龄阶段问题。早期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早期教育观念、知识、方法的培训,使祖辈家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3.积极打造混合型家庭教育模式

祖父辈充分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促使混合型家庭早期教育类型的形成。首先,各自定位。父母对孩子具有直接的抚养和教育责任。而老人除了尽到抚养照料的职责之外,也要做亲子之爱的润滑剂。两代人要多沟通,尽量多为孩子着想,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教育不仅关乎家庭,更关乎社会。不仅需要家庭成员内部父辈、祖辈、孙辈的协调,更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支持,为隔代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促进其长久正面地发展。为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努力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通过积极引导,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促使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隔代教育的论文

隔代 教育 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成为近年来经济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达到问题,阐述隔代教育的利弊,从教育方式和理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 文章 ――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 儿童 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 经验 ,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方法 ,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4.1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4.2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4.3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 学习方法 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7]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 文化 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 传统文化 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对子 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虹

隔代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答辩

幼儿园隔代教育论文篇三:《幼儿隔代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加重,年轻的父母无暇照顾子女,在这种背景下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然而隔代教育在发挥老人余热、减轻年轻人压力的同时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甚至由于孩子的教育而激化家庭矛盾。所以幼儿隔代教育问题的突出性与严峻程度,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及家庭父母应该着重关注。本文分析了隔代教育的产生原因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幼儿 隔代教育 建议 1 我国隔代教育现状 1.1 隔代教育的内涵 “隔代教育”,所指的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教育,或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由祖辈来承受,我们又称其为“祖辈教育”,这种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的父母教育而存在的。我们知道,现在社会竞争的激烈,年轻家长为了生存,迫于生计而外出打工,也有白领上班族因工作繁忙,亦或是因离婚而把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抚养责任推卸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父辈人们的身上。老人为了给年轻儿女减轻生活负担,自然而然承担起照顾孩子的生活教育的重担,成为隔代教育。 1.2 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的原因 在现在社会里,隔代教育的再度蓬勃兴起,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有多种方面促成的,一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隔代教育与社会深刻的变革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中西思想的碰撞,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的具体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自古以来的家庭伦理观念 在古代社会,宗法制一直是重要的制度,围绕宗法制而形成血缘关系,形成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思想,在这种历史教育渊源下,很多祖辈自觉主动承担起隔代教育孙辈的重担。 1.2.2 独生子女为人父母的促进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下,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可以说集宠爱于一身,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现在为人父母,在抚养子女方面缺乏经验,不得不向父母寻求帮助,所以祖辈面对这一事实,都会尽其所能帮子女照顾孙辈,成为隔代教育队伍中的一员。 1.2.3 年轻父母生活压力的需求 现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才竞争激烈,所以年轻父母不仅要面对工作压力,还要面对孩子的教育压力,种种压力使他们心力憔悴,精神不足,许多父母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选择祖辈照顾子女,让他们承担起孩子的教育重担。 1.2.4 城镇化进程推动隔代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失业人员加剧,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低,同时农村人员外出打工,使老人孩子成为留守部落的成员,所以祖辈成为孙辈生活的港湾,继而隔代教育家庭越来越多。 1.2.5 祖辈的余热和隔代教育性价优势 祖辈抚养教育幼儿经验足,时间精力充沛,很有耐心教育幼儿,祖辈老人本能地对幼儿产生关爱之心,喜欢与幼儿生活。同时隔代教育与校外辅导机构相比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为年轻父母节约了成本,是现在父母最合适、理想的选择。 2 隔代教育中的问题 2.1 过分溺爱导致幼儿自私任性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孩子相对少,所以祖辈对隔代孙辈非常迁就,溺爱,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怕子女责怪。于是老人们凡事都顺着孩子心意,把孩子放在家里最高地位,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也不及时制止,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尽量满足,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任性的性格,儿童一直习惯别人的照顾,所以就养成他们根本不会关心照顾他人的意识和概念。只要有事情不依从他们,就会大发脾气。这时,自私、任性等不好个性就逐渐浮现,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使孩子迷失方向,不利于孩子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2 过度保护导致幼儿娇气不自信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的生活全方位包办,吃喝拉撒全部代替,使孩子生活独立性相当弱,依赖性强,孩子一旦离开家长就什么也不会,隔代家长的过多保护,严重扼杀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自信心的增强、责任感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很容易使幼儿变得娇气。祖辈家长全方位的包办只是一时的,孩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他们不会跟着孩子一生、一辈子,不可能包办孩子的未来一切。所以隔代家长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幼儿以后进入社会,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2.3 旧式思想阻碍幼儿接触新事物 隔代家长与幼儿年龄跨度大,很容易产生代沟,隔代家长的思想观念相对于当今时代思想的观念存在差异。由于隔代家长和幼儿所处的时代不同,经济、政治、 文化 熏陶不同,人们面对的压力和难题也不一样,所以隔代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同时现在社会变化快,新事物不断涌现,隔代家长对新事物接受和学习能力差,不能及时教育幼儿,这样使得幼儿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少,容易扼杀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种旧式思想严重阻碍幼儿接触新事物,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幼儿适应社会的新变化,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 2.4 教育方法落后不利于幼儿学习 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脑的普及,使电脑技术知识的学习成为必要。但是隔代家长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速度慢,很难对幼儿进行教育。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按部就班,乖巧、听话、稳重、不莽撞,他们善于运用传统方法而不是科学的方式教导孩子,扼杀了孩子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不利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继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3 解决对策及建议 3.1 理智教育孩子,形成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育模式 隔代教育不能代替父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所以父母教育是无法替代的,而隔代教育只是一种补充,而不是全部。所以父母和祖辈要定好自己的任务,形成以父辈为主以祖辈为辅的教育模式。抚养教育幼儿是年轻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职责,不要把抚养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颠倒主次关系。无论多么忙,只要你重视,时间一定会挤出来的。晚上和孩子一起聊聊天,给孩子讲 故事 ,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应具备的知识,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倾听孩子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他们的故事中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3.2 避免过度保护,将祖辈经验与父辈知识相结合 不管是隔代教育还是父母教育,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是天下父母所共同期待的,所以抚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父母及隔代家长都要注意方法,学会把祖辈经验和父辈知识相结合,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现在年轻的父母,学会加强自己责任意识。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应尽可能亲自加强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与素质教养,对于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经常通过打电话、视频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情况,学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你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同时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根据他们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祖辈不应只局限于过去自身的经验,学会与时俱进,逐渐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有条件的家庭,祖辈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儿童的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一味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挫折教育有时也是必需的,从而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3.3 思想与时俱进,全方位沟通教育孩子 除了父母和祖父母,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方,也应了解隔代教育存在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加强父母、学校和社会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对于幼儿园来说,整体幼儿园作为孩子起步的重要一步,应该高度重视隔代教育,要针对性采取措施,有意识地举行这方面的活动,降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对于教师来说,应对隔代教育的孩子着重教育,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促进隔代教育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全面发展。 3.4 转变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祖辈学会与时俱进,逐渐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不断学习教育儿童的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方法,运用科学的方式教导孩子,保护孩子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合理运用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让他们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与社会接轨,促进孩子的全面、全方位的发展。 3.5 增加再就业,减轻家长负担 社会转型时期,失业人员加剧,父母抚养子女的压力极其重大,同时抚养子女的费用花销也极其多,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生长受很大的影响。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接班人和继承人,需要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增加培训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再次找到工作,为家庭、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教育环境,使得幼儿健康成长,使国家充满朝气。 3.6 深化改革,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现在许多农村父母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父母就面临是否带子女进城打工问题。父母将子女带入城市,子女又面临接受教育这一难题。所以国家应该继续深化,制定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 规章制度 和法律法规,给予他们物质保证和精神支持,这样才会提高打工人员的信心,增加动力,也能保证幼儿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降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总而言之,无论是父母教育还是隔代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当然,隔代教育在现阶段具有不可避免性,由它也必然引发很多相关问题。隔代教育也是有利的方面,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 [2] 顾天竹.农村劳动力流失背景下“隔代教育”问题的思考[J].华章,2013. [3] 特邀主持人钟禾畔特约撰稿人颜琳.“独二代”隔代教育的利弊和对策[N].杭州日报,2011. [4] 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隔代教育的论文 2. 浅谈隔代教育的相关论文 3. 浅谈隔代教育论文 4. 关于隔代教育结业论文 5.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影响》

【摘要】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关乎孩子一生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心理素质

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遗传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的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施加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的环境,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影响作用最深。0-6岁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大于一生中的任何时期,

他们往往从父母处接受人生中的第一次交流、第一次经验,对其今后的人生观起着奠基的作用。因此,一个和谐的家庭,融洽的父母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发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父母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这就将父母教养行为的研究意义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林德根据自己的研究,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专制型、权威型、纵容放任型和拒绝否定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最为有利的。因为权威型家庭中的儿童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以下四个方面的操作可有助于建立民主权威型家庭:

1.多赞美。任何儿童,即便是最顽劣的孩子,身上都有其良好的一面,这就是闪光点。家长应该随时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利用它来恰当地赞美儿童,激起他们的热情,使儿童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推动自我前进的内部驱动力,拥有积极的态度,会使儿童更乐意地完成工作。

2.树立民主合作意识。让儿童学会跟别人交换意见。家长在做事时,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独断专行,尤其不要忽视儿童的意见,乐于接受儿童的良好建议,刺激他们的合作精神,进而发挥团体合作的力量。

3.教孩子学会移情。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想问题,认识和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要考虑并且体谅别人的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时常让儿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才好?

4.对于错误的处理技巧。孩子经常犯各种错误,家长应针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巧妙进行处理。如果当众纠正可能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伤害的话,就应该考虑私下交流,指出所犯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找出适当的方法改正错误。此点最好于赞美相结合,称赞已经做得很好的部分,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孩子。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无论孩子是男是女,父母都对自己唯一的孩子倍为钟爱,因此无论在满足儿童的需要、给予儿童一定自由、多说理而少惩罚或是对儿童发展寄予的厚望上都有较为一致的取向。基本上没有父母会选择拒绝否定型的教养方式。

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典型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和过分保护。由于独生子女物质条件好,家庭教育抓得早,具有与非独生子女显著不同的特点,其中突出的优势是:普遍具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思想开放,主动性、自主性强,社会交往也活跃,喜欢表现自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孩子的生存环境日益优越,物质条件极大丰厚,不需要与他人分享食品与玩具。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处处感受到被爱,而家长很少需要他们给予和付出。使孩子养成只懂得索取,不知道回报的不健全人格,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任性,坚韧性差、自私、不合群、胆小。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呢?

原因之一:家长的宠爱和溺爱所致。“四二一”综合症,已成为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四个老人和一对父母共同爱一根独苗,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

原因之二: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度的把握。自古以来“上学是唯一的出路”这一思想以根深蒂固在每一位家长心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促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了度,“只要学习好,别的都无所谓”,是大多数家长心里的一道误区,甚至有些家长更将这种态度挂在嘴上,传输给孩子,造成孩子错误的理解方向。

原因之三: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的现象。一些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托付给了爷爷奶奶,然而隔代教育毕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误区。一是老人的隔代情,容易导致对孙辈们的溺爱;二是老人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容易滋长孩子的坏习气;三是老人与时代滞后的思想意识,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原因之四: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一些家长深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人家打你你也打他”。长期下去致使孩子形成了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环境造成,由于家长们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所导致。“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更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应该多看些科学育儿书籍,爱在心里,严在表面,抓住幼儿关键期,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品质教育。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他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三、而家庭教育主要以母亲的教养为主。

在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往往大于别的家庭成员,孩子的天性更倾向于接近母亲,据调查显示,有母亲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更趋于平静,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

因此,母亲的榜样示范尤为重要。如果父母在家里能向儿童示范亲和社会的行为,那么他们的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将在模仿中迅速提高。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对母亲的教育方式进行了研究,把母亲教育方式划分为溺爱型、粗暴型、理性启发型三类。母亲受教育程度高低对其教养方式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高者,选择民主型方式的比例就高,反之,选择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方式的比例就高。而大多数母亲的教养方式多偏向于溺爱型,这可能是女性的天质所致。但是母亲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整体性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多种特征的综合体现,很难以某一种特定的类型加以概括。总之,母亲的教养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的成功来自于自己在幼儿园时,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而善良、美好的品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在精神愉悦、富足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更强大、更自信、更懂得关爱他人,身体也才能更舒展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燕李丹李娜宗爱东黄开宇.2岁幼儿的社会朝向反应―本质及功能.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0234

[2]戴冬兰.独生子女现状带来的思考.幼儿学习网.2013年01月

[3]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3期3-6

[4]王韵.家庭环境对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山西太原030006

[5]刘美丹刘晓艳.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007年第6期

[6]焦丽梅.论家庭教育中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9月第21卷第9期

[7]张建端时俊新刘国艳石淑华.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现况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第22卷

作者简介:

寇静,女,现工作于陕西中医学院,实验技术员。

隔代教育论文文献

隔代 教育 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成为近年来经济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达到问题,阐述隔代教育的利弊,从教育方式和理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 文章 ――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 儿童 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 经验 ,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方法 ,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4.1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4.2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4.3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 学习方法 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7]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 文化 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 传统文化 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对子 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虹

幼儿园隔代教育论文篇三:《幼儿隔代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加重,年轻的父母无暇照顾子女,在这种背景下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然而隔代教育在发挥老人余热、减轻年轻人压力的同时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甚至由于孩子的教育而激化家庭矛盾。所以幼儿隔代教育问题的突出性与严峻程度,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及家庭父母应该着重关注。本文分析了隔代教育的产生原因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幼儿 隔代教育 建议 1 我国隔代教育现状 1.1 隔代教育的内涵 “隔代教育”,所指的是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教育,或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由祖辈来承受,我们又称其为“祖辈教育”,这种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的父母教育而存在的。我们知道,现在社会竞争的激烈,年轻家长为了生存,迫于生计而外出打工,也有白领上班族因工作繁忙,亦或是因离婚而把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抚养责任推卸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父辈人们的身上。老人为了给年轻儿女减轻生活负担,自然而然承担起照顾孩子的生活教育的重担,成为隔代教育。 1.2 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的原因 在现在社会里,隔代教育的再度蓬勃兴起,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有多种方面促成的,一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隔代教育与社会深刻的变革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中西思想的碰撞,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再度兴起的具体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自古以来的家庭伦理观念 在古代社会,宗法制一直是重要的制度,围绕宗法制而形成血缘关系,形成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思想,在这种历史教育渊源下,很多祖辈自觉主动承担起隔代教育孙辈的重担。 1.2.2 独生子女为人父母的促进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下,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可以说集宠爱于一身,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现在为人父母,在抚养子女方面缺乏经验,不得不向父母寻求帮助,所以祖辈面对这一事实,都会尽其所能帮子女照顾孙辈,成为隔代教育队伍中的一员。 1.2.3 年轻父母生活压力的需求 现在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才竞争激烈,所以年轻父母不仅要面对工作压力,还要面对孩子的教育压力,种种压力使他们心力憔悴,精神不足,许多父母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选择祖辈照顾子女,让他们承担起孩子的教育重担。 1.2.4 城镇化进程推动隔代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失业人员加剧,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低,同时农村人员外出打工,使老人孩子成为留守部落的成员,所以祖辈成为孙辈生活的港湾,继而隔代教育家庭越来越多。 1.2.5 祖辈的余热和隔代教育性价优势 祖辈抚养教育幼儿经验足,时间精力充沛,很有耐心教育幼儿,祖辈老人本能地对幼儿产生关爱之心,喜欢与幼儿生活。同时隔代教育与校外辅导机构相比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为年轻父母节约了成本,是现在父母最合适、理想的选择。 2 隔代教育中的问题 2.1 过分溺爱导致幼儿自私任性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孩子相对少,所以祖辈对隔代孙辈非常迁就,溺爱,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怕子女责怪。于是老人们凡事都顺着孩子心意,把孩子放在家里最高地位,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也不及时制止,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尽量满足,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任性的性格,儿童一直习惯别人的照顾,所以就养成他们根本不会关心照顾他人的意识和概念。只要有事情不依从他们,就会大发脾气。这时,自私、任性等不好个性就逐渐浮现,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使孩子迷失方向,不利于孩子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2 过度保护导致幼儿娇气不自信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的生活全方位包办,吃喝拉撒全部代替,使孩子生活独立性相当弱,依赖性强,孩子一旦离开家长就什么也不会,隔代家长的过多保护,严重扼杀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自信心的增强、责任感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很容易使幼儿变得娇气。祖辈家长全方位的包办只是一时的,孩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他们不会跟着孩子一生、一辈子,不可能包办孩子的未来一切。所以隔代家长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幼儿以后进入社会,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2.3 旧式思想阻碍幼儿接触新事物 隔代家长与幼儿年龄跨度大,很容易产生代沟,隔代家长的思想观念相对于当今时代思想的观念存在差异。由于隔代家长和幼儿所处的时代不同,经济、政治、 文化 熏陶不同,人们面对的压力和难题也不一样,所以隔代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同时现在社会变化快,新事物不断涌现,隔代家长对新事物接受和学习能力差,不能及时教育幼儿,这样使得幼儿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少,容易扼杀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种旧式思想严重阻碍幼儿接触新事物,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幼儿适应社会的新变化,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 2.4 教育方法落后不利于幼儿学习 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脑的普及,使电脑技术知识的学习成为必要。但是隔代家长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速度慢,很难对幼儿进行教育。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按部就班,乖巧、听话、稳重、不莽撞,他们善于运用传统方法而不是科学的方式教导孩子,扼杀了孩子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不利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继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3 解决对策及建议 3.1 理智教育孩子,形成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育模式 隔代教育不能代替父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所以父母教育是无法替代的,而隔代教育只是一种补充,而不是全部。所以父母和祖辈要定好自己的任务,形成以父辈为主以祖辈为辅的教育模式。抚养教育幼儿是年轻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职责,不要把抚养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颠倒主次关系。无论多么忙,只要你重视,时间一定会挤出来的。晚上和孩子一起聊聊天,给孩子讲 故事 ,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应具备的知识,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倾听孩子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他们的故事中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3.2 避免过度保护,将祖辈经验与父辈知识相结合 不管是隔代教育还是父母教育,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是天下父母所共同期待的,所以抚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父母及隔代家长都要注意方法,学会把祖辈经验和父辈知识相结合,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现在年轻的父母,学会加强自己责任意识。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应尽可能亲自加强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与素质教养,对于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经常通过打电话、视频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情况,学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你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同时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根据他们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祖辈不应只局限于过去自身的经验,学会与时俱进,逐渐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有条件的家庭,祖辈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儿童的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一味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挫折教育有时也是必需的,从而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效果。 3.3 思想与时俱进,全方位沟通教育孩子 除了父母和祖父母,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方,也应了解隔代教育存在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加强父母、学校和社会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对于幼儿园来说,整体幼儿园作为孩子起步的重要一步,应该高度重视隔代教育,要针对性采取措施,有意识地举行这方面的活动,降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对于教师来说,应对隔代教育的孩子着重教育,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促进隔代教育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全面发展。 3.4 转变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祖辈学会与时俱进,逐渐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不断学习教育儿童的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方法,运用科学的方式教导孩子,保护孩子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合理运用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让他们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与社会接轨,促进孩子的全面、全方位的发展。 3.5 增加再就业,减轻家长负担 社会转型时期,失业人员加剧,父母抚养子女的压力极其重大,同时抚养子女的费用花销也极其多,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生长受很大的影响。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接班人和继承人,需要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增加培训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再次找到工作,为家庭、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教育环境,使得幼儿健康成长,使国家充满朝气。 3.6 深化改革,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现在许多农村父母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父母就面临是否带子女进城打工问题。父母将子女带入城市,子女又面临接受教育这一难题。所以国家应该继续深化,制定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 规章制度 和法律法规,给予他们物质保证和精神支持,这样才会提高打工人员的信心,增加动力,也能保证幼儿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降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总而言之,无论是父母教育还是隔代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当然,隔代教育在现阶段具有不可避免性,由它也必然引发很多相关问题。隔代教育也是有利的方面,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 [2] 顾天竹.农村劳动力流失背景下“隔代教育”问题的思考[J].华章,2013. [3] 特邀主持人钟禾畔特约撰稿人颜琳.“独二代”隔代教育的利弊和对策[N].杭州日报,2011. [4] 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隔代教育的论文 2. 浅谈隔代教育的相关论文 3. 浅谈隔代教育论文 4. 关于隔代教育结业论文 5.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