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论文文献

1、气压、气温、大气密度。

这些因素影响飞机起飞和着陆时的滑跑距离,影响飞机的升限和载重以及燃料的消耗。专家指出,飞机的准确落地和高空飞行离不开场压和标准大气压,而气温对飞机的载重和起飞、降落过程的滑跑距离影响较大。随气温的升高,空气密度变小,产生的升力变小,飞机载重减小,同时起飞滑跑距离变长。

2、风。

风影响着飞机起飞和着陆的滑跑距离和时间。专家介绍说,一般飞机都是逆风起降,侧风不能过大,否则无法起降。航线飞行,顺风减少油耗,缩短飞行时间,顶风则相反。但易造成飞行事故的是风切变,它占航空事故的20%左右,这是风的不连续性造成的,具有时间短、尺度小、强度大的特点。

3、云。

机场上空高度较低的云会使飞行员看不清跑道,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降。其中,危害最大的云是对流云,飞机一旦进入,易遭到电击,使仪表失灵,油箱爆炸,或者造成强烈颠簸、结冰,使操纵失灵,发生飞行事故。

航空安全主要包括:

1、飞行安全:在航空器运行期间不发生由于飞行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航空器损坏等事故。

2、航空地面安全:围绕航空器运行而在停机坪和飞行区范围内开展生产活动的安全。防止发生航空器损坏、旅客和地面人员伤亡及各种地面设施损坏事件。同时还包括飞机维护、装卸货物及服务用品、航空器加油等活动的安全,以及军用航空器武器、弹药安全等。

3、安防安全:防止发生影响航空器正常运行和直接危及飞行安全的非法干扰活动,以及防止地面武器误射等。

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资本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在当代社会中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航空灾害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航空安全不仅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我国民航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面对加入WTO后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中国民航亟待改善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航空灾害的内涵及基本特征航空灾害是指一切危及民航正常航空运营活动、运营秩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事故或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包括航空事故灾害,如飞行事故、地面事故、严重差错等造成的有形和无形损失;环境灾害,如飞机噪音和尾气污染、有毒和放射性物品泄露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空中航行传播疫病等;自然灾害,如雷暴、沙尘暴、冰雹等自然变故造成的损失;其它灾害,如威胁民航运营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危害等等。航空事故灾害的危害性大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是最主要的预警管理对象。航空灾害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生成的突发性航空灾害往往是当事人无法预见的突发性的灾难。笔者2000年在武汉、石家庄等省会城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42.63%的居民认为最不安全的交通方式是乘坐飞机,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占居首位。实际上,空难的发生概率较小,然而空难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极高,其突发性和无可逃避性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航空灾害的发生是众多诱发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某些因素本身包含随机性和突发性,必然影响到灾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及随机性。2.成因的综合性民航的地面——空中立体生产服务体系,是一个人造的社会技术系统,主要由航空公司、空中交通服务和机场服务三大子系统组成,涉及飞行、机务、地面保障和空中服务等多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场地分散,组织协调的难度大,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中国民航总局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近5年来国内29起飞行事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占第一位的是机组操纵不当(18.8%),第二位的是机务维护工作失误、航空公司组织管理缺陷(各为12.9%),第三位的是机组违反飞行程序和规章、机组成员配合不好(各为11.8%),第四位是天气(9.4%),第五位是机组判断错误、机组不能正确使用设备(各为5.9%),其中人为因素累计高达80%以上。可见航空事故是由许多因素引发的,其中人为失误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操纵者对环境变化及飞机故障的不良应对。航空灾害的发生,通常是民航运输过程中外部环境的突变、人为失误与飞机失控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具有综合性。3.后果的双重性航空灾害的后果,一是灾害本身对人和社会造成的破坏,二是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心理影响。航空灾害的双重性表现在:伤害范围比较小,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很大。一次飞机失事死亡数百人,但造成的却是世界性的影响,引起许多人对乘坐飞机产生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笔者的抽样调查表明,关于武汉6·22空难事故的影响,被调查者中27.9%的人感到悲伤或不安,23.2%的人表示不愿坐飞机,20.0%的人表示不愿坐“运七”飞机,只有29.1%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没有受到影响。虽然只有8.8%的人表示不愿坐“武航”的飞机,但反映出航空事故对航空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是有负面影响的。总体来看,这次空难事故使大约七成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可见航空事故对社会心理的消极影响相当广泛。4.一定的可防性航空灾害的发生存在微观上的可避免性与宏观上的不可避免性。从理论上讲,随机事件有随机的规律,灾害的发生是事出有因的,那么预先控制了成因,就能预防灾害发生的结果。通过监测、识别、诊断和预控,及时纠正人为失误和机械故障,则可以防范灾害。但从宏观上分析,系统处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完善过程之中,灾害又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因此,航空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至少能使灾害的发生及损失降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所能控制的最低限度。以民航机场为例,事实表明,一些航空灾害的发生与机场管理不当是相关的。例如,由于疏于管理,没能及时发现机场跑道上有金属物件,使“协和”超音速客机起飞时轮胎受损而导致机毁人亡;由于安检不力,使歹徒可能携凶器混上飞机,导致多起劫机事件发生。如果民航机场在完善检测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化的安全预警管理,就能有效预防此类灾害的发生。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是以预警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行业管理层面的应用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安全科学、人素科学、灾害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航空灾害的可控制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先控制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手段,旨在防止和矫正航空事故和事件诱发因素的萌生与发展,预防和减少航空灾害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并保证民航运营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具体地说,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解决航空行为人的内在局限性或失误的可能性;航空环境和飞机故障异常变化的成因和过程,以及它们与人为失误之间的联系;飞机在不同因素和条件下发生事故和灾害的概率;民航安全管理在什么条件作用下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如何识别和诊断航空事故征候或灾害征兆;如何预测和控制其发展趋势;如何运用有效的预控方法等问题。实践证明,采用单项措施是难以预防航空灾害的,只有在法规、管理、技术、教育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防治和预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就是要在航空公司、机场与空中管制机构中,构建一种能对同质性航空事故具有免疫功能,并对各种航空灾害现象具有预防和矫正功能的“自组织”机制。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国际航空安全网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1两年内,全球共发生航空安全事故349起,仅我国有96起;全球空难达227起。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不仅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而且随着纽约世贸大楼的坍塌,几千人刹那间灰飞烟灭,美国民航业乃至全美经济遭受重创,对全球航空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现有的航空安全体系遭到质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自1955年以来,创造了世界民航运输企业连续安全飞行四十年的罕见记录,并被国际民航组织授予荣誉奖章。然而今年发生在韩国釜山机场附近的“4·15”空难,使这个“全国安全飞行标兵单位”在经济和声誉方面遭受了不良的影响;中国北方航空公司“5·7”大连空难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引发了此后旅客集体罢乘与失事飞机同型号客机的严重事件。如果说“9·11”恐怖事件具有从行业或企业管理层面难以预防的不可控因素,但大多数航空灾害并非是不可能预警和防范的。加强航空灾害的防范,已不仅是一家航空公司、机场或空中管制机构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国家民航业的问题,令整个世界关注的问题。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已经提出到2004年为止,要把事故率降到1995年的一半的计划。飞行安全基金会(FSF)也提出到2006年将现有事故率降低50%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在深化改革和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潜伏的灾害隐患不容忽视。根据波音公司2001年的预测报告,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客机数量将超过2209架,机队规模几乎是现在的四倍,现有机队中一半以上的飞机届时仍在服役。国内市场运输量将以9.3%的速度增长,国内航班频率迅速增加;国际市场运输量和国际航班频率也将有大幅度增长。假设事故率不变,灾害损失将放大数倍。同时,我国正在深化的民航体制改革和航空公司重组过程中,难免出现法规不够完善、监察机制不够健全的现象,可能导致基层安全责任不落实而留下安全管理漏洞。例如,我国有的地方航空公司安全基础较薄弱,安全工作忙于“亡羊补牢”,在安全管理理念、机制、模式和体系方面,在预防控制技术以及紧急救援系统等方面,仍有许多实际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事故率和灾害率,减少航空灾害损失,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1.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理论准备在民用航空领域,美国和欧洲航空业率先加强了机载环境的预警系统研究,开发了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风切变预警系统;法国加强了航空事故调查和预防的对策研究,如法国航空公司应用里森的因果模式理论建立法航飞行安全组织开展事故预防等。以波音公司为代表的各国航空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基于人素工程的人-机系统研究等等。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航空技术、航空法规、标准制订方面。我国在航空安全技术、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法规、航空安全心理学、人为差错、事故调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两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研究”课题组,在航空、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方面,提出了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模型和组织方式,包括该系统的构建思路、工作内容、运转模式与工作流程。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的管理模式和措施,提出了利用民航飞行品质监控进行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新思路,探讨了预测超限事件发生趋势的方法,为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提供对策依据。探讨了社会心理品质、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与民航机组行为失误之间的联系;对机组行为失误的心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机组管理不善对群体行为失误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机组管理的对策思路。这些研究,共同奠定了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2.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现实条件80年代,国际民航界加强了CRM的研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世界各国加强了可靠性管理。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推出了许多重大的鼓励性措施提高航空安全标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建立全球安全标准系统。如1998年,35个欧洲民航联合会参加国建立了违反安全惯例或适航规则的飞机和航空公司数据库;1999年,国际航空运输为其成员航空公司制定了运营质量标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于1989年规定在商用飞机上安装风切变预警系统(RWS);从70年代起,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航空公司着手开发应用飞行品质监控软件,以检测在飞机运行、飞机维修和发动机性能监控方面的超限事件及发展趋势。澳大利亚快达公司与飞行数据分析公司合作研发的软件最早投入商业使用。一些机场针对停机坪事故,专门成立停机坪安全委员会,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障安全的措施;加强硬件设备的配备。迄今为止,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运用预警思想加强事故防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于1995年建立了“南方可靠性控制闭环系统”,设立了数据可靠性标准,并加强了可靠性分析;1995年,我国民航开发了针对B737、B757的飞行操纵品质监控软件。1997年,民航总局要求所有运输机加装QAR设备,并对每个航班实施监控,为保证飞行安全,加快培养新飞行员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手段,有利于事前的安全管理。一些航空公司已开始重视人为因素的管理,如进行驾驶舱资源管理(CRM),开展安全分析与评估,通过了解航空运输系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现有航空安全技术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的。例如,对航空环境的监测,可与航空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服务、机场安检工作相匹配;对飞机运行状态的监测、评价及预先控制,可与可靠性管理中的统计评估体系相结合,并与先进民航飞机的机载环境预警系统(包括交通警戒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和风切变探测系统)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二次监控雷达系统配合使用;对飞机操纵人行为的监测、评价和优化,是驾驶舱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完善;对安全管理活动的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控,是航空公司、机场、空中管制安全评估工作的补充、修正和强化。总之,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系统工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安全是民用航空的生命线和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航空安全“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安全第一”方针的深化和发展,对于不断提高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防灾减灾水平,促进当前深入开展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民航体制改革,促进航空安全体系建设和民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的错误对安全的影响,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人的一切行为中都会出现差错和失误,所不同的仅仅是错误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多少。在飞行安全的分析中,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驾驶员和驾驶仪,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由驾驶员/自动驾驶仪引起飞机飞行安全的主要原因包括驾驶员过失/疏忽/策略和自动驾驶仪的故障等。对考虑驾驶员的飞行模拟中,驾驶员模型的建立应考虑驾驶员过失、疏忽、策略(目的、观测器、增益等)、驾驶员决断。其中,驾驶员决断模型主要依据在特定情形中,根据驾驶员决策过程的分立一连续决策情况为基础建立模型。同时驾驶员模型中还应对控制操纵形式进行模拟,并且模拟知觉启动(反应时间)和策略决定等级。其中,对驾驶员动态特性模型的建立主要是依据MIL-HDBK-1797中关于PIO要求中推荐的驾驶员模型。二、飞机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飞机本身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飞机故障,如机械系统故障(发动机、控制、起落架等等)、机载软件逻辑误差,其次,是飞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第三,是飞行中飞机状态的变化,如飞机结构、重量、重心和惯量的变化。在飞行安全的分析中,飞机故障和飞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导致飞机的操纵输出异常,从而影响飞机的全机气动力特性,飞行中飞机状态变化影响飞机的气动力特性和质量特性,二者均对飞机的平衡特性和动态反应特性产生影响。在正常飞行中,除了直接导致飞机飞行事故的故障问题外,大部分飞机的故障和飞机状态变化不会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成为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由于某些飞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导致的触发事故。对考虑飞机因素的飞行模拟中,主要是依据对飞机的全机气动力特性和飞机质量特性、动力系统特性以及飞行控制系统特性等的准确建模来建立飞机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应充分考虑飞机各环节的动态特性包括非线性反应、滞后反应、饱合效应以及操纵权限等。总之,对飞机的模拟应充分反应飞机在正常及故障情况下的真实操纵特性和反应特性,这是建立综合分析“人一飞机一飞行条件”对飞机飞行安全影响的关键环节。三、飞行环境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飞行环境因素对民机飞行安全的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结冰、风(包括大气紊流)、气象条件(温度、密度、气压等)、雨和雪、跑道条件(干燥、潮湿、结冰、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飞行环境主要是通过改变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或使驾驶员产生误判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在影响飞行安全的环境因素中,风(包括大气紊流)、雨、冰是影响空气动力的三个主要外界因素。风的主要表现为平均风、风切变与阵风的变化。连续随机紊流、离散紊流和风切变都是与飞机飞行品质密切有关的。对于飞机起降飞行,垂直突风对低空飞行安全影响最大,这是引起飞机颠簸的主要原因。下击暴流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低空风切变严重影响飞机起飞、进场着陆阶段飞行安全,大中型民用飞机遇到风切变,由于飞机本身重量大、惯性强,在低高度往往缺乏足够的空间、时间进行机动和改出。如果遇到风切变导致空速突然减小,而飞行员又没有能立即采取措施,飞机就要掉高度,以致发生飞行事故。连续随机紊流、离散紊流和风切变等模型主要是依据GJB 185-86中的相关要求来建立。结冰是飞机失事的最常见因素之一。由于各种型号的飞机的结冰特性各不相同,应根据该型号飞机在对应不同结冰构型的全机气动力数据模拟飞机结冰特性。在大雨的影响下,飞机的阻力系数会增加,失速迎角和最大升力系数会减小。

据有关机构对国内外民航飞行事故、差错统计,80%以上的飞行事故差错与人为因素有关。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解决人为因素的途径。人为因素研究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从人——机——环系统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界面的协调,通过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机系统,达到防止事故差错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延长安全保障周期,就必须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作用。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减少航空安全工作的人为因素影响。一、由“破窗理论”想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试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摆放不同位置,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并将顶窗打开。结果不出一天,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的车被人偷走,前一辆摆了一周安然无恙。随后,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几小时后这辆车也不见了。于是,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提出“破窗理论”,如有人打破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纵容他们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就给人以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事故和犯罪就会滋生,增长。笔者认为,“破窗理论”不但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现象,而且也深刻地诠释了航空“安全制度”的重要性,为我们落实规章制度、防范不安全事件与减少人为因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首先,“破窗实验”证明,汽车被盗,是由于“打开车窗玻璃”和“打破车窗玻璃”的无序状态是人为带来的。同样,航空安全制度的不落实也绝非无缘无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些员工擅自地打破了“制度之窗”,致使制度落实出现“口子”和漏洞,组织上又未及时进行“堵塞”与“维修”而造成的。其次,“破窗理论”说明,有序“窗户”的被打破是渐进的,同时,航空安全制度被“破窗”,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平时不注意员工诸多小小的“破窗”之举或仅把“三到位”挂在嘴上,很少落实在行动上,不及时发现和制止个别员工“破窗”行为,对其进行教育和处理,更不会去对已被打破的“窗口”进行“维修”。长此以往,不但效仿“破窗”的员工会多起来,而且安全制度“口子”也会愈来愈大。这种制度不落实的发展过程,必然导致事故征候乃至事故的频发。“破窗理论”深刻地明示我们,减少人为因素需加强安全教育,做到以下几点:(一)教育员工不做“破窗”人。企业要把落实安全制度的教育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中去。通过教育要使大家站在行业高风险特点的高度,充分认清落实规章制度对于确保航空安全的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增强自觉性,养成按序行事,照章办事的习惯,不做“破窗”的第一人,也不效仿他人去“破窗”,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落实安全制度的浓厚氛围。(二)激励员工自觉做“补窗”人。人的思想认识,安全责任感,业务技术乃至设备状况等都可能成为直接影响制度落实的因素,稍不注意,就可能使制度出现“缺口”和漏洞,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窗”。此外,单位应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员工及时进行“补窗”,堵塞漏洞,把损失降到最小。(三)安监部门做好防范“破窗”的监管人。对于安全监察部门来讲,没有真正的监督,就没有真正的执行。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不断地监督和跟进,能够有效暴露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有效纠正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偏差。IBM的CEO郭士纳提出:“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发现哪个环节最薄弱,就制定相应的制度,反复督促检查,直至工作出现显著改进。二、由“执行力”想到的“执行力”看似简单的概念打破了企业兴衰成败的深刻根源。长期以来,民航行业从领导到职工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都具有显著的国企特点,受业务量迅猛增长的冲击,内部诸多隐患逐一显露,如何贯穿执行力已迫在眉睫。执行力概念最早提出时,对于员工,指的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企业,指的是“执行并实现既定目标战略的能力”。执行力主要具有三个核心要素: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清晰、独特、代表长远利益的企业愿景是员工自动自发、不断奋斗的精神依托,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和总结,是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空管企业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为航班和旅客创造安全价值。部分员工对“安全第一”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以为自己的工作只是为博得领导的认可,少数机关人员更是觉得安全与己无关,没有意识到为一线服务就是在为安全服务,工作导向上与“安全”和一线的实际需求相脱离,使一线失去了有效支持。我们应引导大家逐步设立“关心一线、服务一线”的大局意识,2007年在航管楼旁设立空管食堂,全面整修各室工作间、休息室,从外部环境上启动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可否认,只有企业的每一个个体的执行力提升了,才能体现出执行力的优势。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是:强化执行角色认知,增强执行意识,提高责任感。在正常的工作中,员工按照相对固定的程序履行其职责,即:值班。这时,每一位员工就是一位执行者,一位良好素质的执行者,不仅应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和相应的思想品质,而且能够有效地完成各类生产任务。由此可见,执行者能否实现执行目标、能否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责任感和能力,首要的是能否充分认识自己在岗位上扮演的角色,不会因岗位职责越清晰反而造成更多的局限性。或当遇到需要合作或部门协同的工作时,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如果把岗位看成一个责任点,角色就是一个责任面,需要对执行过程责任点以外的许多问题负有责任感。岗位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枢纽点,而角色则是将这些枢纽点串联起来的脉络。岗位职责告诉执行者做什么,而角色则告诉执行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做。这就要求规章制度有对员工的岗位角色进行具体的描述和规范,即是要求将各岗位的“角色要求”写入规章制度,对确定岗位既有“职责要求”,又有“角色要求”,全面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责任感。还有,完善执行流程,重点强化人员配置、业务运行、执行跟进三项核心流程。流程是执行的关键要素,流程通畅与否决定着执行的效能,我们在强化员工执行意识的同时,注重流程制度的建设,特别是人员配置、业务运行、执行跟进三大核心流程的改进。一点思考随着空管建设的深入发展,我们越发强烈地感受到执行力(制度程序)与执行文化(思想观念)两个概念的区别与相互作用。一方面,制度与程序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制度的执行会促进员工观念的转变,使“执行”逐渐成为习惯,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包治百病”,工作的许多方面、环节是制度作用不到的,制度上留下的“空隙”,必须用“文化”去弥补。今后的工作的方向应从它们的结合点入手,高起点、高标准地规范化管理工作与人为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分析如何在规范化工作中充分考虑到人为因素,如何将人为因素纳入规范化管理手册的方式加以确认,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再者,规范化管理工作也需充分考虑人为因素,这需要首先研究人为因素到底在安全工作中产生什么样隐患,在制定规范化管理手册时,从岗位职责的设定、工作流程的安排到设备的操作程序维护方法,从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安全检查的内容到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规章制度上正确处理、化解人——机——环各界面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从制度上弥补和制约人的弱点。最后,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与规范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规范化管理工作来抓安全生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安全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航空安全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论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

论文关键词:空中管制人为因素安全性

论文摘要: 的发展推动航空事业的大步跨进。空管安全是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空管人员的素质是导致航空的安全因素之一,如何掌握空管人员的状况,消除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是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 0、引言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班量的不断增加,航空事业安全的体制日益发生着变化;近年来,航空事业的事故频发,所以不得不重视航空管制的方面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简而言之,就是人为方面的原因导致航空安全事故的因素。严格意义上是指工作、机器、人、人与工作环境、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而制约人为因素包括人的本性,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极限,个人与团队的协作精神。 1、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制不严 1)空管行业的体制老化,公司缺乏竞争机制,工资不以能力定量,导致管制人员安于现状、丧失进取心、缺乏责任心。 2)航空事业因存在着高风险,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比一般行业要高出许多,空管人员付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比较高,所以如果没有相对应经济收入会导致空管人员容易产生个人情绪,这是造成不良事故的原因之一。 3)决策能力不够。当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快速的根据综合因素,对飞机做合理的指挥。比如,要准确的控制飞机的飞行时间、飞行的次序、飞行频率等,给出飞行及时的指令和相关的限制。管制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尽力锻炼这方面的综合能力。 1.2能力欠缺 1.2.1责任心不强 部分管制员对管制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尽管他们也能遵守公司的制度,按时上下班,但是不会关心与自己职责无关的事情,比如,发现了管制人员的在操作中存在失误,他们也不会去提醒,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 1.2.2业务水平低 一些管制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是;对新技术的学习不透彻,不能熟练运用,导致的后果是;在交通流量高峰期或者危及的情况下,不能对飞机准确的进行指挥;还有一种情况是对飞机潜在的'危机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遭遇不安全的事故的发生。 1.3压力过大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管制员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时刻都小心翼翼的心态。而人不是机器,长期在高负荷、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运转,必然会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和心理压力的增大。因此,管制员存在心理压力是一种客观现象,关键看怎样引导、缓解。 2、方法及对策 2.1加强管制力度 要加强管制的力度,除了从制度上要制定激励员工的政策,实行奖励机制以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外,还要求管制员的必须具备相关的能力:良好的分析决策能力,例如对进离场的飞机进行指挥时,管制员要对相对飞机的飞行高度、位置、速度、机型等进行完全、细致的了解,最终做出决策,决不允许优柔寡断;良好的沟通能力,班组成员间或者相邻的管制单位之间,只有做到了及时准确的沟通才能促进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良好的应变能力,对于飞机发动机失效、液压系统失效等突发的特殊情况,管制员必须随机应变,重新根据所面临的现状制订出相关的调配方案,分清主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短时间内恢复有序的飞行环境。 2.2提高个人素质 1)航空事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的象征,所以对于空中管制员的要求也比一般行业要高,因为管制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如果管制员的基本素质很差,没有责任心,对于飞机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排查,不积极汇报,那么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管部门可以不定期地在员工中开展思想的学习,宣传科学的观,引导所有的管制员充分认识到空管在民航事业中的基石作用,使其意识到空管直接关系到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进而能够自觉地、热情地投身到民航事业发展中,努力提高空管人员的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管制员有业务水平的提高业务水平的保证是管制员实现空中安全的关键。如果管制员缺乏过硬的操作技能,即使其思想认识多高,也无法胜任该工作。例如,当2架飞机在向一个导航台做同高度会聚飞行时,如果管制员缺乏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而采取了错误的避让措施,势必会影响飞行的安全。所以,加强管制员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规范用语,中英文表达流利。空管部门要经常组织管制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使管制员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3合理释放压力 现代人压力很重,管制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空管公司应该经常组织管制员进行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重点在于让管制员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而不论其对错,也不拘泥于形式。要让管制员能够找一个能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的渠道,从而达到减小心理压力的目的。工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多种;一是鼓励其说出来,把自己压抑在心里的苦恼宣过泄出来,和大家进行沟通,赢取其他人的理解。人如果有压力而不能说出来,就会产生郁闷、烦 躁 等不正常心态,从而会进一步造成压力增大,影响人的正常工作;二是鼓励其通过运动等方式释放出来,组织参加体育运动和各种游戏都可以缓解压力。鼓励管制员通过这些形式把压力释放出来。转移管制员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娱乐中,这种形式能够使管制员身心完全放松、释放压力,为更好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结论 综上所述,管制员由于从事的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要工作,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管制员的身心健康,保证管制员的工作、生活质量,防止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只要我们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共识,就一定能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保障我国民航事业的安全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浩然,我国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0(3) [2]孟磊,浅析管制员压力管理[J],空中交通管理,2007(3) [3]张勇,孔建国,空中交通管理安全工作简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0(2) [4]范军,浅析空中交通管制员培训[J],民航管理,2007(9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资本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在当代社会中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航空灾害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航空安全不仅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我国民航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面对加入WTO后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中国民航亟待改善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航空灾害的内涵及基本特征航空灾害是指一切危及民航正常航空运营活动、运营秩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事故或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包括航空事故灾害,如飞行事故、地面事故、严重差错等造成的有形和无形损失;环境灾害,如飞机噪音和尾气污染、有毒和放射性物品泄露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空中航行传播疫病等;自然灾害,如雷暴、沙尘暴、冰雹等自然变故造成的损失;其它灾害,如威胁民航运营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危害等等。航空事故灾害的危害性大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是最主要的预警管理对象。航空灾害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生成的突发性航空灾害往往是当事人无法预见的突发性的灾难。笔者2000年在武汉、石家庄等省会城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42.63%的居民认为最不安全的交通方式是乘坐飞机,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占居首位。实际上,空难的发生概率较小,然而空难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极高,其突发性和无可逃避性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航空灾害的发生是众多诱发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某些因素本身包含随机性和突发性,必然影响到灾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及随机性。2.成因的综合性民航的地面——空中立体生产服务体系,是一个人造的社会技术系统,主要由航空公司、空中交通服务和机场服务三大子系统组成,涉及飞行、机务、地面保障和空中服务等多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场地分散,组织协调的难度大,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中国民航总局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近5年来国内29起飞行事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占第一位的是机组操纵不当(18.8%),第二位的是机务维护工作失误、航空公司组织管理缺陷(各为12.9%),第三位的是机组违反飞行程序和规章、机组成员配合不好(各为11.8%),第四位是天气(9.4%),第五位是机组判断错误、机组不能正确使用设备(各为5.9%),其中人为因素累计高达80%以上。可见航空事故是由许多因素引发的,其中人为失误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操纵者对环境变化及飞机故障的不良应对。航空灾害的发生,通常是民航运输过程中外部环境的突变、人为失误与飞机失控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具有综合性。3.后果的双重性航空灾害的后果,一是灾害本身对人和社会造成的破坏,二是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心理影响。航空灾害的双重性表现在:伤害范围比较小,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很大。一次飞机失事死亡数百人,但造成的却是世界性的影响,引起许多人对乘坐飞机产生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笔者的抽样调查表明,关于武汉6·22空难事故的影响,被调查者中27.9%的人感到悲伤或不安,23.2%的人表示不愿坐飞机,20.0%的人表示不愿坐“运七”飞机,只有29.1%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没有受到影响。虽然只有8.8%的人表示不愿坐“武航”的飞机,但反映出航空事故对航空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是有负面影响的。总体来看,这次空难事故使大约七成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可见航空事故对社会心理的消极影响相当广泛。4.一定的可防性航空灾害的发生存在微观上的可避免性与宏观上的不可避免性。从理论上讲,随机事件有随机的规律,灾害的发生是事出有因的,那么预先控制了成因,就能预防灾害发生的结果。通过监测、识别、诊断和预控,及时纠正人为失误和机械故障,则可以防范灾害。但从宏观上分析,系统处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完善过程之中,灾害又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因此,航空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至少能使灾害的发生及损失降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所能控制的最低限度。以民航机场为例,事实表明,一些航空灾害的发生与机场管理不当是相关的。例如,由于疏于管理,没能及时发现机场跑道上有金属物件,使“协和”超音速客机起飞时轮胎受损而导致机毁人亡;由于安检不力,使歹徒可能携凶器混上飞机,导致多起劫机事件发生。如果民航机场在完善检测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化的安全预警管理,就能有效预防此类灾害的发生。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是以预警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行业管理层面的应用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安全科学、人素科学、灾害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航空灾害的可控制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先控制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手段,旨在防止和矫正航空事故和事件诱发因素的萌生与发展,预防和减少航空灾害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并保证民航运营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具体地说,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解决航空行为人的内在局限性或失误的可能性;航空环境和飞机故障异常变化的成因和过程,以及它们与人为失误之间的联系;飞机在不同因素和条件下发生事故和灾害的概率;民航安全管理在什么条件作用下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如何识别和诊断航空事故征候或灾害征兆;如何预测和控制其发展趋势;如何运用有效的预控方法等问题。实践证明,采用单项措施是难以预防航空灾害的,只有在法规、管理、技术、教育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防治和预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就是要在航空公司、机场与空中管制机构中,构建一种能对同质性航空事故具有免疫功能,并对各种航空灾害现象具有预防和矫正功能的“自组织”机制。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国际航空安全网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1两年内,全球共发生航空安全事故349起,仅我国有96起;全球空难达227起。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不仅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而且随着纽约世贸大楼的坍塌,几千人刹那间灰飞烟灭,美国民航业乃至全美经济遭受重创,对全球航空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现有的航空安全体系遭到质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自1955年以来,创造了世界民航运输企业连续安全飞行四十年的罕见记录,并被国际民航组织授予荣誉奖章。然而今年发生在韩国釜山机场附近的“4·15”空难,使这个“全国安全飞行标兵单位”在经济和声誉方面遭受了不良的影响;中国北方航空公司“5·7”大连空难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引发了此后旅客集体罢乘与失事飞机同型号客机的严重事件。如果说“9·11”恐怖事件具有从行业或企业管理层面难以预防的不可控因素,但大多数航空灾害并非是不可能预警和防范的。加强航空灾害的防范,已不仅是一家航空公司、机场或空中管制机构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国家民航业的问题,令整个世界关注的问题。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已经提出到2004年为止,要把事故率降到1995年的一半的计划。飞行安全基金会(FSF)也提出到2006年将现有事故率降低50%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在深化改革和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潜伏的灾害隐患不容忽视。根据波音公司2001年的预测报告,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客机数量将超过2209架,机队规模几乎是现在的四倍,现有机队中一半以上的飞机届时仍在服役。国内市场运输量将以9.3%的速度增长,国内航班频率迅速增加;国际市场运输量和国际航班频率也将有大幅度增长。假设事故率不变,灾害损失将放大数倍。同时,我国正在深化的民航体制改革和航空公司重组过程中,难免出现法规不够完善、监察机制不够健全的现象,可能导致基层安全责任不落实而留下安全管理漏洞。例如,我国有的地方航空公司安全基础较薄弱,安全工作忙于“亡羊补牢”,在安全管理理念、机制、模式和体系方面,在预防控制技术以及紧急救援系统等方面,仍有许多实际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事故率和灾害率,减少航空灾害损失,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1.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理论准备在民用航空领域,美国和欧洲航空业率先加强了机载环境的预警系统研究,开发了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风切变预警系统;法国加强了航空事故调查和预防的对策研究,如法国航空公司应用里森的因果模式理论建立法航飞行安全组织开展事故预防等。以波音公司为代表的各国航空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基于人素工程的人-机系统研究等等。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航空技术、航空法规、标准制订方面。我国在航空安全技术、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法规、航空安全心理学、人为差错、事故调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两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研究”课题组,在航空、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方面,提出了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模型和组织方式,包括该系统的构建思路、工作内容、运转模式与工作流程。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的管理模式和措施,提出了利用民航飞行品质监控进行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新思路,探讨了预测超限事件发生趋势的方法,为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提供对策依据。探讨了社会心理品质、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与民航机组行为失误之间的联系;对机组行为失误的心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机组管理不善对群体行为失误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机组管理的对策思路。这些研究,共同奠定了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2.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现实条件80年代,国际民航界加强了CRM的研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世界各国加强了可靠性管理。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推出了许多重大的鼓励性措施提高航空安全标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建立全球安全标准系统。如1998年,35个欧洲民航联合会参加国建立了违反安全惯例或适航规则的飞机和航空公司数据库;1999年,国际航空运输为其成员航空公司制定了运营质量标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于1989年规定在商用飞机上安装风切变预警系统(RWS);从70年代起,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航空公司着手开发应用飞行品质监控软件,以检测在飞机运行、飞机维修和发动机性能监控方面的超限事件及发展趋势。澳大利亚快达公司与飞行数据分析公司合作研发的软件最早投入商业使用。一些机场针对停机坪事故,专门成立停机坪安全委员会,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障安全的措施;加强硬件设备的配备。迄今为止,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运用预警思想加强事故防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于1995年建立了“南方可靠性控制闭环系统”,设立了数据可靠性标准,并加强了可靠性分析;1995年,我国民航开发了针对B737、B757的飞行操纵品质监控软件。1997年,民航总局要求所有运输机加装QAR设备,并对每个航班实施监控,为保证飞行安全,加快培养新飞行员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手段,有利于事前的安全管理。一些航空公司已开始重视人为因素的管理,如进行驾驶舱资源管理(CRM),开展安全分析与评估,通过了解航空运输系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现有航空安全技术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的。例如,对航空环境的监测,可与航空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服务、机场安检工作相匹配;对飞机运行状态的监测、评价及预先控制,可与可靠性管理中的统计评估体系相结合,并与先进民航飞机的机载环境预警系统(包括交通警戒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和风切变探测系统)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二次监控雷达系统配合使用;对飞机操纵人行为的监测、评价和优化,是驾驶舱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完善;对安全管理活动的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控,是航空公司、机场、空中管制安全评估工作的补充、修正和强化。总之,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系统工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安全是民用航空的生命线和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航空安全“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安全第一”方针的深化和发展,对于不断提高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防灾减灾水平,促进当前深入开展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民航体制改革,促进航空安全体系建设和民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太空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导语

6月28日,美国《航天评论》杂志刊文《提高太空安全与可持续性的全球太空管理措施》。文章指出,随着在轨运行卫星数量(已超过3000颗)的增加、轨道碎片的增长、“超级 星座 ”等活动的激增,以及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国家进入太空,太空安全与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从行星防御到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太空已经成为世界生存能力的核心。为了维持一个人类可以在未来多年内持续使用的太空生态系统,太空参与者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太空交通管理规则、提升太空态势感知能力,打造有序的太空环境。

根据美国《太空政策指令-3》的定义,太空交通管理规则是计划、协调和在轨同步活动,以增强太空业务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一个强大的全球太空交通管理规则系统需要能力建设、改进的太空态势感知,以及国家、国际协调与透明度。太空的全球性决定了合作与交流是建立轨道运行规则的关键,具有先进太空知识或能力的国家,协助其他国家制订信息分享程序,并通过讲习班、竞赛和会议活动提高其对太空的认识。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应在国家层面采取行动,对太空感兴趣的国家也应建立政策和法律框架。此外,各国还应保持联系并在非政府组织中寻求话语权,以便制定国际标准与准则。

一、改善太空态势感知。 太空态势感知是太空交通管理系统的基础。为使全球的太空态势感知设施能够持续跟踪太空物体和不断增加的碎片,各国应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①更好的可跟踪性: 改进的软件和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功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有助于在拥挤的环境中规避碰撞。目前主要由美国国防部管理的太空态势感知数据,可以利用商业和民用实体以及不同国家收集的数据,尤其是运营商提供的数据,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收集的数据应经过管理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并无网络安全问题。

②透明度: 透明度将促进有效地国际沟通以避免冲突等行为。应鼓励运营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分享轨道、航天器的物理特性、航天器是否可操作以及航天器可能遇到的事件等信息,与其他运营商以及处理太空态势感知数据库的机构合作,提供碰撞警报等预测信息。

③碎片控制: 控制未来碎片的增长至关重要,因为不可管理或未知物体数量的增加会使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崩溃。此外,不可操作的物体和碎片构成了轨道碰撞的大部分风险。控制碎片增长的一种方法是鼓励采取减缓措施,包括设计时尽量减少碎片释放和处理不再使用的航天器。遵守太空碎片协会的《太空碎片缓减准则》等国际准则,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以适用于新的太空活动。国际 社会 也应加强关于积极清除碎片的对话,以降低地球轨道上物体发生碰撞的风险。

二、制定国际规范和标准。 各国应合作制定最佳行业标准,最终将其纳入规章和法律。如当有碰撞警报时如何操纵卫星,当卫星无法操纵时会发生什么,未来的航天器设计应如何促进可持续性等。制定国家、国际措施与标准时,应考虑不遵守太空可持续性规范和条例应承担的责任。

三、多学科方法。在制定太空交通管理措施时,应考虑采用多学科方法。 例如,除将运营商和政府代表聚集在一起外,学术界和科学机构也应参与可持续性对话,并鼓励建立改善太空态势感知的机制。除了更强大的太空态势感知之外,国家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关于太空科学技术的能力建设,都将有助于维护有序的太空环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 科技 要闻”(ID:CDSTIC)

来源 | 美国《航天评论》杂志

图片 | 互联网

作者 | 张明月

编辑 | 施法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关键词查看: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 管理

国防创新

军事理论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先进材料

制造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作战实验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1.航天器2.太空环境3.太空人员

4.航空器5.太空设施

太空碎片增多,威胁着太空环境安全。据美国公布的数据,目前太空有22000个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径较小的碎片则数以百万计甚至亿计。太空碎片数量庞大,增加了相互碰撞的几率,并导致产生更多的碎片,直接威胁到航天器的安全,影响到人类探索与利用太空的活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1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经过计算机模拟,现在太空轨道垃圾的数量已经处于“临界点”(tipping point),“增加了航天器失效的风险”。频谱资源紧张,国际争夺日益激烈。无线电频谱资源理论上讲是无穷的,但限于技术发展水平,人类目前所能利用的频率上限为400GHz,而且实际操作中还无法有效使用到这个频率上限,目前人造卫星所使用的频率都低于60GHz。频谱可用资源紧张引发了国际太空行为体对它的争夺,其中对低于3GHz 频率段的争夺比较激烈,对7GHz-8GHz频率段的争夺非常激烈,因为该范围的频率多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所用。轨道资源紧张,“抢轨”导致诸多安全事故。太空虽然辽阔“无边”,但并不能无限度地容纳卫星,尤其是在距离地球36000公里远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由于该轨道的唯一性,“同步卫星的‘定点’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引发了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为争取更多、更好的轨道资源,尤其是地球同步轨道资源,一些国家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大量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结果出现了“纸面卫星”(paper satellites)现象,即这些国家名义上占有了许多频率和轨道,另一个问题是卫星撞,2009年2月俄美两国的卫星发生碰撞,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太空军事化与武器化构成了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胁。太空军事化与武器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各国卫星被广泛用于军事目的,用来支持与强化本国的军事作战能力。美国为谋取太空霸权,利用现行国际太空法律及相关军控条约的漏洞,大力研发、试验和部署太空武器,并组建天军。其他国家为应对美国的太空霸权,在国际社会无法达成新的太空军控协议的情况下,也在发展太空军备。事实上,太空技术的出现正是源于一些国家在核武器方面的竞争。。

汽车安全影响因素毕业论文

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 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ESP(电子稳定程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胎压监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所用车型:奥迪、宝马、上海通用别克君越、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迈巴赫、梅塞德斯奔驰、沃尔沃等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标示会给驾驶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警告。倒车影像和后视摄像机是一体,不仅保护您的轿车,还能够避免在倒车时意外伤及儿童和动物。倒车已经从向下倾斜后视镜或发出声音警告到实时查看。新一代技术包括一个摄像机,它可以与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对您身后的一切进行广角拍摄,然后反映在车内屏幕上,从而帮助您倒车或挂接拖车。所用车型:雷克萨斯、上海通用别克君越、梅塞德斯-奔驰等芯片防盗系统财产安全也被人日益关注,一部几十万的轿车被偷盗会让车主受到很大的损失。厂家也绞尽脑汁为轿车加入更多的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别克君越不仅在点火钥匙上加入Passkey III安全防盗系统,还针对后行李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变为遥控开启无锁芯防盗模式,大大减低了被盗被撬的几率,给车主财产方面的最大保护。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雨雾天气光线不够,大灯会自动亮起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自适应大灯系统,这更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调节(在车辆转向时会转动灯光)。它们也可以是车速感应式车灯(可以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或者对环境光进行补偿。夜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基本的红外线大灯或热成像摄像机。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科技,作用都一样:在夜间或者视线不明的情况下,帮助您看清更远处的路面并且辨别接近 1000 英尺外道路上的动物、人或树木。图像在驾驶室中的显示屏上形成,使肉眼难于看清的障碍物体提前被驾驶者掌控,目前博世公司开发的夜视系统则具有以上功能,但价格很是昂贵,即使是超豪华轿车目前也基本为选配系统。相信不久将来这一更高级的系统也会被中高级轿车所选用。所用车型: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梅塞德斯-奔驰S系等相关运用车型(ASR奔驰/TCS凯迪拉克/TCR丰田/DCT宝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博世/DSC宝马/VSC丰田/VDC日产/VSA本田)、陡坡缓降系统(HDC)、自动驻车/上坡辅助系统、高位刹车灯(第三刹车灯)等这些都属于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产品。 除了以上这些在操控性方面的主动安全设施外,还有基于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雷达感应技术,可以提前预防和缓解交通事故的汽车主动安全用品。其中以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原理的碰撞预警系统为目前汽车主动安全产品中的领航者。最新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驱动防滑控制系统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四轮转向控制技术卫星导航与车距控制系统自动刹车系统LWD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NVS夜视系统FCWS前碰撞预警系统HMWS车距监控系统HUD抬头显示系统最新主动安全产品运用车型1、VOLVO-XC60 城市安全系统,自动刹车。2、奔驰公司,自动报警、自动锁定车速刹车。3、福建东南汽车工业集团----东南(三菱君阁)旗舰版已经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4、(VOLVO-S80)配套车道偏离预警;5、( BMW-X5)配套车道偏离预警和HUD抬头显示系统;6、(宝马-745)配套被动式红外夜视系统;7、 新(奔驰-E350)带车道偏离预警和主动夜视系统上市;8、 新(凌志)LS460和E350已经配套视觉和雷达结合防撞系统;9、 现代顶级豪车(雅科仕)带车道偏离预警上市;10、 (雪铁龙C4)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11、 英菲尼迪顶级版和起亚k7北京车展也展示带车道偏离警报器系统的车;12、欧洲2012年新车必须强制安装车道偏离预警(LWDS)。国际市场运用国际市场运用综述虽然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但是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才是我们对于未来车辆安全的讨论重点。因为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率,才能最好地体现车辆安全。可以预见,主动安全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不断完善被动安全系统的同时,逐渐地发展和应用主动安全系统,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结合行人保护的概念和技术的引入,完善对行人的保护是当今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通过数据总线进行系统集成,可以将汽车安全的很多方面,例如防驾驶瞌睡装置、轮胎压力监测报警装置、行人碰撞保护装置集成在一起,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未来智能行人保护系统(IPP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保持车道状态系统、夜视系统、高灵敏度雷达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汽车主动安全的水平。欧盟委员会和日本政府已颁布了新法规来保护行人和其他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相信随着技术和立法的不断完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将与被动安全技术一起发挥作用,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在汽车业群雄逐鹿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顺应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还比较滞后,但广阔的前景不言而喻。当然主动安全的意识要不断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主动安全的行列中。更希望涌现一批像南京运泰汽车自动防撞器销售有限公司这样的以(关爱生命,造福人类)为主旨致力于推广主动安全事业的单位。

顾名思义就是当车子已经发生事故的时候,那些可以减轻车内人员受伤程度的配置,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安全带和气囊数量,正情况下气囊数越多越好,比如某些豪华车连膝部气囊都有。当然车身架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安全的车架结构应该先软后硬,也就是先吸能溃缩,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坚硬如铁。

汽车的安全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汽车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家,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然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我国道路交通伤亡的人数是全世界最高的。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全球约有15%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中国。 车辆的安全性能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怎样的汽车才是安全的,怎样的驾驶习惯才是安全的呢?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对汽车安全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汽车设计对安全的作用 在前不久由丰田汽车公司主办的“汽车安全研讨会上”,一位多年致力于汽车安全研究的行业专家专家首先指出: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而被动安全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发生交通事故时,汽车的安全性能。汽车安全性的好坏关键要看设计水平。以钢板的厚薄与安全性能的关系为例,钢板薄了,汽车轻了并不代表汽车安全性能的降低,不一定不安全。汽车的碰撞强度主要是看钢板强度,而不是钢板的厚薄。汽车轻量化主要是用新材料,例如高张力钢板或高强度铝合金。高张力钢板的密度和普通钢是一样的,但强度是一般普通钢的两倍或者三倍。如果使用高张力钢板,厚度相应会削薄一点,重量会减低一点,但是只要碰撞强度设计合适的话,还是达到同等水平,所以汽车碰撞安全主要是依据于设计,而不是把一堆好材料和重的材料堆积在一起。 再以车身构造为例,在传统的观念里,一般我们会认为不会变形的汽车才是最安全的,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科学的。目前,车辆的安全设计主要集中在发生碰撞的瞬间,通过车身的前部溃缩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同时通过安全带、空气囊等缓冲装置将乘员所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值,这样的车身构造被称为车体吸撞结构,除了车体吸撞结构,安全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车厢结构进行强化,确保车内生存空间。 说到这里,我们会想起丰田车所采用的GOA车身,它就是能提供“可吸收力的车身”和“高强度车厢”双重保护的车身构造。GOA车身的设计还同时考虑到了发生碰撞时对外部行人的安全。因为汽车的安全设计不仅只是服务于汽车驾乘人员,同时也必须重视对于行人的保护。对此,丰田汽车公司结合实际事故,不断研究能更好吸收冲击力的车身构造,逐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车辆设计上,力求减轻事故发生时对行人的伤害程度。 二、主动安全设计 接下来,我们谈谈汽车的“主动安全”。主动安全就是“不易引发或不轻易引发事故”。主动安全性好的车辆,在驾车者进行行驶、转向和制动的三项基本操作时,能够最忠实地反映驾车者的操作意图,因此最大限度地支持驾车者一系列的驾驶操作,使车辆远离危险状况,是主动安全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 那么怎样判断什么样的车才是主动安全性能好的车呢?首先,驾车者能自如地驾驶车辆,是“主动安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主动安全性好的汽车应具备细致、人性化的人体工程设计,便于驾车者的操作。各种操控设备位置的人性化设计,使驾车者能准确无误且方便地操作方向盘、踏板和各种开关按钮,是确保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 其次,减轻驾车者在操作时的负荷,可以直接提高行车安全。因此,主动安全性好的汽车还应在支持驾车者的各种安全装置方面做得出色,能够从驾车者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各类仪表和显示屏,易于驾车者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也很容易阅读每个仪表和显示屏上的信息。 知道了主动安全的概念,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汽车主动安全装备。 首先是紧急制动辅助装置。有效的制动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但是调查表明,在紧急情况下能紧紧踩住制动踏板的驾车者,仅占全体驾车者的一半,很多时候为躲避事故而采取紧急制动时,并非如想象的那样能够果断地踩下制动踏板,而且,有时驾车者即使本意想紧紧踩下制动踏板,但是所用力度仍然不够。 再以一汽丰田的皇冠和锐志车型为例,它们所配备的紧急制动辅助装置能根据制动踏板踩下的速度和踏板移动距离,判断此时车辆处于紧急制动状态,因而自动对车辆施加较强的制动力。需要注意的是,脚一旦离开制动踏板,紧急制动辅助效果也随之消失,因此,在车辆完全停止前,应一直踩住制动踏板。 其次是ABS装置,在湿滑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ABS装置能够保证驾车者即使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也不会抱死,驾车者可以操作方向盘避开前方的危险,从而保持车辆的稳定,使车辆减速停车。 现在很多车上的ABS装置还又加载了EBD功能,有了这样的装置,即使在车辆满载时,或在弯道上制动时,也能保持车辆的稳定,顺利制动。 再次是VSC装置。车辆在湿滑路面上急加速时会造成车辆侧滑,VSC装置可防止急加速时车辆侧滑,使车辆顺利转向。该种装置将VSC和EPS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转动方向盘时可保证车辆安全而平稳地转向。 第四个是TRC主动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机械结构。TRC装置能防止车辆的雪地等湿滑路面上行驶时驱动轮的空转,使车辆能平稳地起步、加速,支持车辆“行驶”的基本功能。在雪地或泥泞的路面,TRC主动牵引力系统均能保证流畅的加速性能。此外,在上下陡坡、险恶的岩石路面等,四轮驱动车所独有的越野行驶路况下,TRC也能适当控制车轮的侧滑,比起配备传统的中央差速器锁止装置的车辆而言,配备TRC的车辆具有前者无法比拟的驾乘感和操纵性。 三、被动安全设计 被动安全是事故发生后对乘员进行保护的性能。在被动安全方面,安全带和空气囊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配备。 谈到座椅安全带的效果,从实践角度来看,比较早的记录是1971年,澳大利亚Victoria州开始强制安全带的使用,仅第一年,死亡率下降21%。美国安全带强制使用法规和安全带实际使用率比澳大利亚和欧洲要晚,要低。由于这个现象存在,后来统计数据就表明美国的汽车乘员为此付出了很高的死亡代价。 再从能量角度来看座椅安全带的功能。首先在碰撞过程中,乘员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转移和吸收这么大的碰撞能量,我们不希望能量再增加,而座椅安全带至少不给整个系统增加新的能量,它只是吸收能量,所以说它即使不发生保护功能,也至少不添乱。而空气囊就不然,空气囊首先要给系统注入新的能量,这是爆炸的过程,然后因为设计的非常巧妙、非常好,所以吸收处理自身的爆炸能量,再处理碰撞能量,等于平白无故给系统增加能量。这样对空气囊的设计的要求就非常高。空气囊能否真正成为“安全”气囊完全在于设计的合理化程度,而不是说空气囊越多就越安全。 因此,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空气囊是非常重要的保护装置,但它是在系好安全带前提下的安全辅助装置。在发生后面碰撞、侧面碰撞或翻滚时,驾驶席和助手席的空气囊不会展开,如果不系好安全带,仅靠空气囊无法对乘员提供足够的保护,乘员有可能被撞出车外。此外,空气囊仅能作用一次,对连续碰撞事故时所发生的二次碰撞不起作用。专家特别指出,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如果未系好安全带,紧急制动会使乘员身体向前猛冲,此时空气囊展开,反而有可能造成对乘员的极大伤害,因此车辆行驶时请务必系好安全带。 技术人员告诉我们,乘员只有正确系好安全带才能获得行车安全保障,因此必须不断开发便于乘员使用的安全带。在正常行驶时,丰田车上配置的安全带仅发挥较弱的弹簧张力,不会使乘员有过重的压迫感。特别是,配备的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可在发生碰撞时瞬间收紧,有效固定乘员身体,同时当施加在安全带上的力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将安全带放出,以缓和对胸部的压力。 既然安全带是重要的,那么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也是车辆的重要安全性能之一。如果乘员未系好安全带,安全带警告灯和蜂鸣器提醒装置就会发出警告,提醒乘员系好安全带,不然只要车辆一行驶它就响个不停,而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非常有帮助。关于此方面的专项研究结果显示,安全带提醒装置将安全带的佩戴率大约提高了40%,已挽救了很多驾驶及乘座人员的生命。 最后是车门的设计在车辆的安全性能方面同样重要,一旦发生事故后,安全的车辆必须保证乘员能顺利逃生并便于救援。现在很多车门被设计成防夹保护门,即使在碰撞后也能打开变形的车门,使乘员顺利逃生并便于救援。 四、安全的驾驶习惯 前面我们主要从汽车的配置方面谈了汽车的安全知识,除此之外,我们平时的驾驶习惯,也是影响汽车安全的重要方面。即使车辆拥有最好的安全装备,最先进的保护措施,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员也是不安全的,甚至使安全配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下面我们再给大家列举一下驾驶中的不良习惯,如果您有这些习惯可要及早克服啊!因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您的驾驶安全:1:为了能看到很远的地方,所以一直使用远光灯;2:变更车道或就要转弯时才打亮转向灯;3:左转时不注意后方来车;4:错过转弯处强行变更车道;5:前面还是红灯时就一点一点的向前移动;6:信号灯变为黄色时加速通过;7:频繁变换车道;8:在转弯处轧中央车线或外侧车线;9:与前车距离太近等。 除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外,掌握安全驾驶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异常天气情况下,良好的驾驶技巧更加重要。例如暴雨天气里,行车时最好在水面开阔且有均匀碎浪花的地方驾车通过,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涉水前后应低速慢行;要注意保持充分的行车距离,尽量不要紧急制动,转向时也别太急;雨中开车要将大灯打开,最好把防雾灯也打开,通过积水路面后,应轻踩刹车行驶,以使制动盘、片之间的水份尽快蒸发等等。再比如冰雪天气里驾车时,不论风雪大小,有雪地模式的车辆在行驶时一定要打开雪地模式,车辆起步和行驶时要缓慢加速,转弯时更应放慢速度。 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消除以往对于汽车安全的错误认识,在选车、开车的时候能够正确的认识和使用这些汽车安全装置,同时改掉一些不良的驾驶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畅享汽车带来的便利,一路驰骋,安全行天下。 汽车总体构造1.发动机: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部分组成。2.底盘:① 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② 行驶系: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并对全车起支撑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包括车架、前轴、驱动桥的壳体、车轮(转向车轮和驱动车轮)、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③ 转向系: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由带转向盘的转向器及转向传动装置组成。④ 制动设备组成:使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能可靠地停驻。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组成。3.车身: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场所。包括车前钣制件、驾驶室、车厢。4.电气设备:由电源组、发动机起动系和点火系、汽车照明和信号装置等组成。此外,在现代汽车上愈来愈多地装用各种电子设备:微处理机、中央计算机系统及人工智能装置等。

最好是自己写了、这个你参考一下吧 ABS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定义、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同时还介绍ABS系统的电子控制部分的组成和原理,轮速传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组成和原理;并能进行控制电路的分析。关键词:ABS系统 组成 原理 控制电路一、前言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ABS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和执行器三个部分组成。表1 ABS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功能 组成元件功能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检测车速,给ECU提供车速信号,用于滑移率控制方式轮速传感器检测车轮速度,给ECU提供轮速信号,各种控制方式均采用减速传感器检测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识别是否是冰雪等易滑路面,只用于四轮驱动控制系统执行器制动压力调节器接受ECU的指令,通过电磁阀的动作实现制动系统压力的增加、保持和降低液压泵受ECU控制,在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控制油路中建立控制油压;在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调节压力降低的过程中,将由轮缸流出的制动液经蓄能器泵回主缸,以防止ABS工作时制动踏板行程发生变化。ABS警告灯ABS出现故障时,由EUC控制将其点亮,向驾驶员发出报警,并由ECU控制闪烁显示故障代码ECU接受车速、轮速、减速等传感器的信号,计算出车速、轮速、滑移率和车轮的减速度、加速度,并将这些信号加以分析、判别、放大,由输出级输出控制指令,控制各种执行器工作二、电子控制系统2.1传感器的结构型式与工作原理(一) 转速传感器齿圈与轮速传感器是一组的,当齿圈转动时,轮速传感器感应交流信号,输出到ABS电脑,提供轮速信号。轮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差速器、变速器输出轴、各车轮轮轴上。轮速传感器在车轮上的安装位置轮速传感器是由传感头和齿圈等组成。(二) 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有一些ABS系统中装有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因里面主要开关触点组成,因而一般称为横向加速度开关。外形如图1所示。横向加速度低于限定值时,两触点都处于闭合状态,插头两端子通过开关内部构成回路,当汽车在高速急转弯过程中,横向加速度超过限定值时,开关中的一对触点在自身惯性力的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插头两端子之间在开关内部形成断路,此信号输入ECU后可对制动防抱死控制指令进行修正,以便有效地调节左右车轮制动轮缸的液压,使ABS更有效地工作。此装置在较高级的轿车和跑车上采用较多。图1(三) 减速度传感器目前,在一些四轮驱动的汽车上,还装有汽车减速度传感器,又称G传感器。其作用是在汽车制动时,获得汽车减速度信号。因为汽车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汽车减速度大,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汽车减速度小,因而该信号送入ECU后,可以对路面进行区别,判断路面附着系数高低情况。当判定汽车行驶在雪地、结冰路等易打滑的路面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提高制动性能。减速度传感器有光电式、水银式、差动式变压式等。A.光电式减速度传感器汽车匀速行驶时,透光板静止不动。当汽车减速度时,透光板则随着减速度的变化沿汽车的纵轴方向摆动。减速度越大,透光板摆动位置越高,由于透光板的位置不同,允许发光二极管传送到光电晶体管的光线不同,使光电晶体管形成开和关两种状态。两个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光电晶体管组合作用,可将汽车的减速度区分为四个等级,此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就能感知路面附着系数情况。B.水银式减速度传感器水银式减速度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由玻璃管和水银组成。在低附着系数路面时汽车减速度小,水银在玻璃管内基本不动,开关在玻璃管内处于接通(ON)状态。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汽车减速度大,水银在玻璃管内由于惯性作用前移,使玻璃管内的电路开关断开(OFF),如图2所示,此信号送入ECU就能感知路面附着系数情况。图2水银式汽车减速度传感器,不仅在前进方向起作用,在后退方向也能送出减速度信号。C.差动变压式减速度传感器2.2电子控制模块(电脑)的结构与工作原理ABS系统电子控制部分可分为电子控制器(ECU)、ABS控制模块、ABS计算机等,以下简称ECU。�0�1 ECU的基本结构ECU由以下几个基本电路组成:1)轮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2)运算电路。3)电磁阀控制电路。4)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电路、故障反馈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各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3至5所示图3图4图5a) 轮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安装在各车轮上的轮速传感器根据轮速输出交流信号,输入放大电路将交流信号放大成矩形波并整形后送往运算电路。 不同的ABS系统中轮速传感器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每个车轮都装轮速传感器时,需要四个传感器,输入放大电路也就要求有四个。当只在左右前轮和后轴差速器安装轮速传感器时,只需要三个传感器,输入放大电路也就成了三个。但是,要把后轮的一个信号当作左、右后轮的两个信号送往运算电路。b) 运算电路运算电路主要进行车轮线速度、初始速度、滑移率、加减速度的运算,以及电磁阀的开启控制运算和监控运算。初始速度、滑移率及加减速度运算电路把瞬间轮速加以积分,计算出初始速度,再把初始速度和瞬时线速度进行比较运算,则得出滑移率及加减速度。电磁阀开启控制运算电路根据滑移率和加减速度控制信号,对电磁阀控制电路输出减压、保压或增压的信号。c) 电磁阀控制电路接受来自运算电路的减压、保压或增压信号,控制通往电磁阀的电流。d) 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电路、故障反馈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在蓄电池供给ECU内部所有5V稳压电压的同时,上述电路监控着12V和5V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并对轮速传感器输入放大器、运算电路和电磁阀控制电路的故障信号进行监视,控制着电磁阀电动机和电磁阀。出现故障信号时,关闭电磁阀,停止ABS工作,返回常规制动状态,同时仪表板上的ABS警报灯点亮,让驾驶员知道有故障情况发生。�0�1 安全保护电路ECU的安全保护电路具有故障状态外部显示功能。系统发生故障时,首先停止ABS工作,恢复常规制动状态,使仪表板上的ABS警报灯点亮,提示整个系统处于故障状态。现在的故障显示方法一般是通过ECU内部的发光二极管(LED)的闪烁、仪表板上的ABS警报灯的闪烁、或用专用的诊断装置加以显示。切断点火开关后故障显示内部消失,重新接通点火开关时若未发现故障,则认为系统正常,ABS可进行正常控制。具有专用诊断装置的ABS系统能够记忆故障内容,并能根据专用诊断装置的指令将记忆的故障编码,进行显示或消除。1.接通电源时的初始检查接通点火开关、ECU电源接通时,将检查下列项目。(1)微处理机功能检查①使监视器产生错误信息,让微处理机识别。②检查ROM区的数据,确认未发生变化。③对RAM区进行数据输入和输出,判断工作是否正常。④检查A/D转换的输入,判断是否正常。⑤检查微处理机间的信号传递,判断是否正常。(2)电磁阀动作检查使电磁阀产生动作,判断是否正常工作。(3)故障反馈电路功能检查由微处理机来识别故障反馈电路工作是否正常。2.汽车起步时的检查汽车起步时对重要的外围电路进行检查,若检查结果正常,ABS开始工作。(1)电磁阀功能检查①让电磁阀工作,判断是否正常。②比较各电磁阀的开、关电阻,判断电磁阀是否工作正常。(2)电动机动作检查使电动机运转,判断是否正常。(3)轮速传感器及输入放大电路的信号确认。确认所有的轮速传感器信号都能输入到微处理机。3.行驶中的定时检查(1)12V(载货车为24V)、5V电压监视识别供给的12V电压和5V内部电压是否为规定电压值。监视12V电压,并考虑ABS工作过程中电压瞬间下降和电动机起动时电压瞬间下降的情况,然后加以分析识别。(2)电磁阀动作监视ABS系统工作过程中,电磁阀必定动作,ECU随时监视电磁阀的工作情况。(3)运算电路中运算结果的对比检查 ECU内部通常设有二套运算电路,同时进行运算和传输数据,利用各自的运算结果相互比较、互相监视,能够确保可靠性,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另外,各种速度信号和输入、输出信号也在运算电路中相互比较,这些结果必须相同。(4)微处理机失控检查由监视电路判断微处理机工作是否正常。(5)脉冲信号的监视微处理机时钟信号的脉冲频率不能降低。(6)ROM数字的确定计算ROM数据之和,确认程序工作正常。4.自行诊断显示如果安全保护电路检查出有异常情况,则停止ABS系统的工作,返回原有的常规制动方式(不使用ABS),且ECU呈现故障状态。这时ECU内的发光二极管、ABS警报灯或专用诊断装置发出故障信号,ECU根据这些信号显示出故障码。汽车生产厂、汽车型号或ABS系统不同时,故障码也不一样。�0�1 ECU的工作原理ECU是ABS系统的控制中心,它的本质是微型数字计算机,一般是由两个微处理器和其他必要电路组成的、不可分解修理的整体单元,电脑的基本输入信号是四个轮速传感器送来的轮速信号,输出信号是:给液压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的自诊断信号和输出给ABS故障指示灯的信号,如图所示:1.ECU的防抱死控制功能电子控制模块(电脑)有连续监测四个轮速传感器速度信号的功能。电脑连续地检测来自全部四个轮速传感器传来的脉冲电信号,并将它们处理、转换成和轮速成正比的数值,从这些数值中电脑可区别哪个车轮速度快,哪个车轮速度慢。电脑根据四个轮子的速度实施防抱死制动控制。电脑以四个轮子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作为控制基础,一旦判断出车轮将要抱死,它立刻就进入防抱死控制状态,向液压调节器输出幅值为12V的脉冲控制电压,以控制轮缸上油路的通、断。轮缸上油压的变化就调节了车轮上的制动力,使车轮不会因一直有较大的制动力而让车轮完全抱死(通与断的频率一般在3—12次/秒)。2.ECU的故障保护控制功能首先,电脑能对自身的工作进行监控。由于电脑中有两个微处理器,它们同时接受、处理相同的输入信号,用与系统中相关的状态——电脑的内部信号和产生的外部信号进行比较,看它们是否相同,从而对电脑本身进行校准。这种校准是连续的,如果不能同步,就说明电脑本身有问题,它会自动停止防抱死制动过程,而让普通制动系统照常工作。此时,修理人员必须对ABS系统(包括电脑)进行检测,以及时找出故障原因。图6是ABS系统电脑内部监控工作的简要图解。来自轮速传感器①的输入信号同时被送到电脑中的两个微处理器②和③,在它们的逻辑模块④中处理后,输出内部信号⑤(车轮速度信号)和外部信号⑥(给液压调节器的信号),然后根据这两种信号进行比较、校对。逻辑模块④产生的内部信号⑤被送到两个不同的比较器⑦和⑧中(每个处理器中有一个比较器),在那里进行比较,如果它们不相同,电脑将停止工作。微处理器②产生的外部信号⑥一路直接送到比较器⑦,另一路由液压调节器控制电路⑨经过反馈电路⑩送到比较器⑧。微处理器③产生的外部信号直接送到比较器⑦和⑧。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如果外部信号不能同步,ABS系统电脑将要关闭防抱死制动系统。图6ABS系统电脑不仅能监视自己内部的工作过程,而且还能监视ABS系统中其他部件的工作情况。它可按程序向液压调节器的电路系统及电磁阀输送脉冲检查信号,在没有任何机械动作的情况下完成功能是否正常的检查。在ABS系统工作的过程中,电脑还能监视、判断轮速传感器送来的轮速信号是否正常。ABS系统出现故障,例如制动液损失、液压压力降低或车轮速度信号消失,电脑都会自动发出指令,让普通制动系统进入工作,而ABS系统停止工作。对某个车轮速度传感器损坏产生的信号输出,只要它在可接受的极限范围内,或由于较强的无线电高频干扰而使传感器发出超出极限的信号,电脑根据情况可能停止ABS系统的工作或让ABS系统继续工作。这里要强调的是,任何时候琥珀(黄)色ABS系统故障指示灯点亮不灭,就说明电脑已停止ABS系统的工作或检测到了系统的故障,驾驶员或用户一定要进行检修,如果处理不了,应及时送修理厂。2.3 ABS故障指示灯当有下列的异常现象被发现时,ABS控制电脑会使ABS故障指示灯点亮:① 泵油电动机作用的时间超过一定的时间。② 车辆已经行走超过30S,而忘记放开驻车制动。③ 未收到四轮中任何一轮的传感器信号。④ 电磁阀作用超过一定的时间或是检测到电磁阀断路。⑤ 发动机已经开始动作,或是车辆已经开动,未接收到电磁阀输出讯号。⑥ 当点火开关打开在I段时,ABS故障指示灯会点亮,如果没有异常现象,发动机起动后ABS故障指示灯就会熄灭。ABS系统有两个故障指示灯,一个是红色制动故障指示灯,另一个是琥珀色或黄色ABS故障指示灯,见图7所示。两个故障指示灯正常闪亮的情况为: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红色指示灯与琥珀色指示灯几乎同时点亮,红色指示灯亮的时间较短,琥珀色指示灯亮的时间较长一些(约3S);发动机起动后,储能器要建立系统压力,两灯会再次点亮,时间可达十几秒钟;驻车制动时,红色指示灯也应亮。如果在上述情况下灯不亮,说明故障指示灯本身或线路有故障。图7红色指示灯故障常亮,说明制动液不足或储能器中的压力不足(低于14MPa),此时普通制动系统和ABS系统均不能正常工作;琥珀色ABS故障指示灯常亮,说明电控单元发现ABS系统有故障。三、液压控制系统3.3 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此种形式的制动压力调节器在制动主缸与轮缸之间串联一电磁阀,直接控制轮缸的制动压力。这种压力调节系统的特点是制动压力油路和ABS控制压力油路相通,如图8所示。图中的储能器的功能是在减压过程中将从轮缸流经电磁阀的制动液暂时储存起来。回油液压泵也叫做再循环泵,其作用是将减压过程中从制动轮缸流进储能器的制动液泵回主缸。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详述如下。图81.常规制动状态在常规制动过程中,ABS系统不工作,电磁线圈中无电流通过,电磁阀处与“升压”位置。此时制动主缸和轮缸状态如图9所示,由制动主缸来的制动液直接进入轮缸,轮缸压力随主缸压力而增减。此时回油液压泵也不工作。图92.保压状态当转速传感器发出抱死危险信号时,电控单元向电磁线圈输入一个较小的保持电流(约为最大工作电流的1/2),电磁阀处于“保持压力”位置,如图10所示。此时主缸、轮缸和回油孔相互隔离密封,轮缸中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图103.减压状态如果在电控单元“保持压力”命令发出后,车轮仍有抱死的倾向,电控单元即向电磁线圈输入一最大工作电流,使电磁阀处于“减压”位置,此时电磁阀将轮缸与回油通道或储液室接通,轮缸中制动液经电磁阀流入储液室,轮缸压力下降,如图11所示。图114.增压状态当压力下降后车轮转速太快时,电控单元便切断通往电磁阀的电流,主缸和轮缸再次相通,主缸中的高压制动液再次进入轮缸(见图),使制动压力增加。制动时,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直到解除制动为止。3.2 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是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基本原理图。它主要由电磁阀、控制活塞、液压泵、储能器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12常规制动时,电磁线圈6中无电流流过,电磁阀7将控制活塞14的工作腔与回油管路接通,控制活塞在强力弹簧的作用下被推至最左端,活塞顶端推杆将单向阀13打开,使制动主缸2与轮缸10的制动管路接通,制动主缸的制动液直接进入轮缸,轮缸压力随主缸压力而变化。这种状态是ABS工作之前或工作之后的常规制动工况。如上图。需要减压时,电控单元9向电磁线圈6输入一大电流时,电磁阀内的柱塞8在电磁力作用下克服弹簧作用力移到右边。如图13所示,将储能器3与控制活塞14的工作腔管路接通。制动液进入控制活塞工作腔推动活塞右移,单向阀13关闭,主缸2与轮缸10之间通路被切断。同时由于控制活塞的右移,使轮缸侧容积增大,制动压力减小。图13当电控单元9向电磁线圈6输入一较小电流时,由于电磁线圈的电磁力减小,柱塞8在弹簧力作用下左移至储能器、回油管及控制活塞工作腔管路相互关闭的位置,如图14所示。此时控制活塞左侧的液压保持一定,控制活塞在液压压力和强力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保持在一定位置,而此时单向阀13仍处于关闭状态,轮缸侧的容积也不发生变化,制动压力保持一定。图14需要增压时,电控单元9切断电磁线圈6中的电流,柱塞8回到左端的初始位置,如图12所示,控制活塞工作腔与回油管路接通,控制活塞左侧控制液压解除,控制活塞左移至最左端时,单向阀被打开,轮缸压力将随主缸的压力增大而增大。3.3 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结构形式压力调节器总成(也叫ABS制动执行器、ABS液压控制总成)是在普通制动系统液压装置的基础上加装ABS制动压力调节器而成的。普通制动系统的液压装置一般包括制动助力器、双腔式制动主缸、储液室、制动轮缸和双液压管路等。ABS制动压力调节器装在制动主缸与轮缸之间,如果它与制动主缸装在一起,则称之为整体式制动压力调节器,否则就称为分离式制动压力调节器。除了普通制动系统的液压部件外,ABS制动压力调节器通常由电动泵、储能器、主控制阀、电磁控制阀和一些控制开关等组成。实质上,ABS就是通过电磁控制阀体上的控制阀,控制轮缸上的液压,使之迅速变大或变小,从而实现了防抱死制动功能。ABS制动压力调节器总成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整体式,制动主缸与液压总成装成一体的,如图15所示;分离式,制动主缸与液压总成是分别独立的总成,如图16所示;真空式,仅控制后轮,并采真空液压控制,如图17所示。图15图16图173.4 电磁阀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电磁控制阀是液压调节器的重要部件,由它完成对ABS系统各个车轮制动力的控制。ABS系统中都有一个或两个电磁阀,其中有若干对电磁控制阀,分别控制前、后轮的制动。常用的电磁阀有三位三通阀和二位二通阀等多种型式。三位三通电磁阀的内部结构图如图18所示,它主要由阀体、进油阀、卸压阀、单向阀、弹簧、无磁支撑环、电磁线圈等组成。滑动支架6的两端由无磁支撑环3导向。主弹簧13和副弹簧12相对布置,但主弹簧弹力大于副弹簧弹力。为了关闭进油阀5和打开卸压阀4,滑动支架有约0.25mm的移动过程。无磁支撑环被压进阀体中,这样可迫使磁通在线圈中穿行时必须通过支架,并经工作气隙a穿出,以保证磁路有稳定的电磁特性。单向阀8与进油阀5并行设置,其作用是当解除制动时,单向阀打开,增加一个附加的、更大的由轮缸到主缸的出油通道,这样能使轮缸的压力迅速下降,即使在主弹簧断裂或支架被卡死的情况下也能使车轮制动器松开解除制动。图18该电磁阀工作过程如下:当电磁线圈中无电流通过时,由于主弹簧力大于副弹簧力,进油阀被打开,卸压阀关闭,制动主缸与轮缸油路接通,所以轮缸压力既能在没有ABS参与的常规条件下增加,也能在ABS系统工作的条件下增加。当向电磁线圈输入1/2最大工作电流时(保持电流),电磁力使支架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将进油阀关闭。由于此时电磁力不足以克服两个弹簧的弹力,支架便保持在中间位置,卸压阀仍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三通道间相互密封,轮缸压力保持一定值。当电控单元向电磁线圈输入最大工作电流时,电磁力克服主、副两个弹簧的弹力使支架继续下移,将卸压阀打开,此时轮缸通过卸压阀与回油管相通,轮缸中制动流入回油管路,压力降低。如图19所示为一种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的内部结构。当电磁线圈3中无电流通过时,在回位弹簧7的作用下,铁心12被推至限位杆9与缓冲垫圈11相抵触的位置。此时与铁心连在一起的顶杆10没有将球阀6顶靠在阀座5上,电磁阀的进油口A与出油口B相通,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当电磁线圈中有一定的电流通过时,铁心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的作用,带动顶杆一起右移,顶杆将球顶靠在阀座上,电磁阀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的通道被封闭,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限压阀4的作用在于限制电磁阀的最高压力,以免压力过高导致电磁阀损坏。图19四、总结通过这次写论文让我了解了更多ABS系统的知识,特别是电子控制部分这一块。ABS系统就是要充分利用轮胎和地面的附着系数,使各个制动器产生尽可能大的制动力而又不会抱死,提高汽车制动能力,改善了操纵性和稳定性。在写论文时,我也查阅了许多的ABS相关的知识,它其实跟ASR(汽车防滑电子控制系统)有着同样的作用和原理,很多都是相关连的。通过查阅书籍,使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了,也给即将毕业的我增加了一部分新的知识。参考文献:[1] 杨庆彪. 汽车电控制动系统原理与维修精华.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邯郸北方学校. 怎样维修汽车ABS.ASR和SRS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鲁植雄. 汽车ABS.ASR和ESP维修图解.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4] 邹长庚.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诊断(下)——车身与底盘部分.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5] 董继明、罗灯明.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影响因子

航空学报的投稿难度属于最高等级,审核比较严格。

《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据2015年10月《航空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编委12人,编委111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学报》共出版文献8685篇、总被下载1759301次、总被引740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9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08。 [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航空学报》影响因子为1.23,载文量为5314,被引量为46587,下载量为150442。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航空学报》主要刊登航空科学领域的研究新动态、新成果。

读者对象

《航空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主要栏目

《航空学报》设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南昌航空大学学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航空发动机航空模型航空维修与工程航空知识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中国民用航空航空标准化与质量航空电子技术等等,你需要哪方面,可以再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