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数学小论文30字左右

发布时间:

数学小论文30字左右

1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 3有利于你记住余弦定理,它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着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 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饿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懂得数学原理了。稍懂平面几何饿读者都知道,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 勾2+股2=弦2 亦即: 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 弦=(勾2+股2)(1/2) 即: c=(a2+b2)(1/2)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X,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来源: 毕达哥拉斯树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证明。据说毕达哥拉斯证明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又称“百牛定理”。在中国,《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作为一个证明。法国和比利时称为驴桥定理,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得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数学作为小学基本课程之一,担负着学生基础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的重任。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趋势已经显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硬件设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对先进教学设施地运用逐步常态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技能欠缺,基础薄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在依赖型的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讲授的知识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和测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课堂进度,在短期内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上的创新多为形式创新,过于追求新器材多媒体教学,花哨的设计使学生一时无法抓住关键,复杂的教具让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观影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特点都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造成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失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认知主动性培养不足。多数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就容易导致前文所说的依赖型学习方式无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门学科而不是一个兴趣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方向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思维决定思路,方式决定方法,教育教学创新中思维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动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发扬探索精神,改进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环节的创新打好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操作认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用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思维,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一课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银杏树叶按教师要求对折,帮助学生认知对折后重合,从而了解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常常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他们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思考问题培养认知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科学运用认知能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始终坚持既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程特点,摒弃过于繁复和抽象的认知概念,使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符合教学需要,维护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教学厘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一厘米有多长时,我借助直尺上“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指导学生测量一个手指的宽度、衣服上纽扣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直观、具体,初步感知长度单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认知能力培养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选取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授,由生活实际展开,提炼知识点,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环状记忆,当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关事物时自然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减少机械记忆复习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时,有意从猜一猜两位粉刷匠叔叔谁刷的墙面大导入新课,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他们通过分别计算两块墙面的面积来验证课前的猜测。拓展练习时,注意设计应用性练习题:1.学校给老师新发了一张办公桌,长140厘米、宽80厘米。教师想给整个桌面铺上玻璃,要买多大玻璃板?2.班里小亮家要装修新房,客厅的长6米、宽4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用数学、学数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在实践上,都要经过学生反馈的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创新型认知方案,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喜欢那个部分不喜欢那个部分,哪一类学生适应这种方案哪一类学生不适应,在创新方案下教学目标达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既有方案进行改良,然后继续进行实践,再收集、再改良、再实践。教育上的创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小论文450字左右

国庆节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吃完午饭玩24。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我赢,爸爸说:“你有什么技巧?”我说: “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巧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给你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1.利用3×8=24、4×6=24求解.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 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游戏时,同学们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一试.需要说明的是: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A、A、A、5. 不难看出,“巧算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 爸爸说“真棒!我送你一个航模。” 看来,生活真离不开数学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二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数学小论文三 数学是什么 什么是数学?有人说:“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 这样的说法可不对。因为数学不光研究“数”,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上,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数学就是关联;也有人说,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通过深刻分析数学的起源和本质,精辟地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较确切的说法就是: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 数学。 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中小学课本里介绍的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知识,都属于纯粹数学。纯粹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例如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至于它是梯形稻田的面积,还是梯形机械零件的面积,都无关紧要,大家关心的只是蕴含在这种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着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理论都算有非常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所以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而且不仅概念是抽象的,连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例如,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数学家则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定理,非得用逻辑推理和计算不可。现在,连数学中过去被认为是比较“直观”的几何学,也在朝着抽象的方向发展。根据公理化思想,几何图形不再是必须知道的内容,它是圆的也好,方的也好,都无关紧要,甚至用桌子、椅子和啤酒杯去代替点、线、面也未尝不可,只要它们满足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具备有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就能够构成一门几何学。 体系的严谨性是数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数学思维的正确性表现在逻辑的严谨性上。早在2000多年前,数学家就从几个最基本的结论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门严密系统的理论,它像一根精美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丝丝入扣。所以,数学一直被誉为是“精确科学的典范”。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20世纪里,随着应用数学分支的大量涌现,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部门。不仅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仍在广泛地享用数学的成果,连过去很少使用数学的生物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等,也与数学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数理语言学、数学历史学等边缘学科。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巧“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小论文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和妈妈去金鸡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写着离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10公里有多少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为10米呢!“我对妈妈说。

”哦,儿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妈妈问

”100米?“我试着回答

”错了,一公里等于1000米!“妈妈说

”那为什么人们不说一公里是1000米,而以公里计算呢?“我问道

”那样太麻烦啦,如果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公里,以米计算的话那得写多少个0啊,人们为了便于记录,就以公里代替,1000米,10000米,100000米等等,只要把后面的3个0去掉,就是公里数啦!“妈妈说。

”我懂了,妈妈,1000米去了3个0就是1公里,1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公里,10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0公里!“我兴奋地告诉妈妈

”儿子,你真棒!“妈妈赞许的说道。

哈哈,原来计算公里数是有窍门的呀!

这学期我学习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就是把单位1评均分成若干份,并且知道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运用,下面的便是我生活中的分数。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麦当劳。妈妈点了份全家桶,因为是星期六的原因人特别多,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大桌子。刚坐下没多久,妈妈便问我,”这有12个鸡腿,我们一共3个人,每个人应该评均吃几个?”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我学过了除法,那不就是平均分么,于是,我用12除以3,很快得出每个人应该吃4个,妈妈又问我,"那我们每个人吃了几分之几啊"?这时候,妈妈话音刚落下,我便回答了,"三分之一啊"。妈妈笑着拍怕我的头说,“恩,儿子真棒”。

这时候爸爸来了一句,说:“如果还有一个人和我们一起吃,那我们每个人能吃到几分之几啊?”我脱口而出,”1除以4等于四分之一呗“。爸爸笑着说:“儿子反应真快,真棒。”

我开心的笑了笑说:“这没什么,我还会好多,老师教了我们好多呢。“爸爸开心的拍了拍我的头。

从那次开始,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觉得数学好有意思,以后一定更要好好学数学。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兰州,到了兰州当然要吃兰州拉面啦!于是,我们点了三碗牛肉拉面,吃了起来。

我是个好奇心十足的孩子,无论什么问题都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次也不例外。我想看看兰州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就向“取餐处”走去。

我看见师傅把一团揉好的面拉长,“咣”的一声摔在案板上,重复多次。我好奇地问:“师傅,这是在干嘛呀?为什么要这样呀?”“这主要是提高面的韧性。”

然后,师傅把长长的面反复地折叠、拉长、折叠、拉长,一个面团变魔术似地变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了。

我反复琢磨,发现秘密就在于“乘2”。面团先拽成一根面,经对折后就变成了两根面,再拉长后对折就成了4根面,于是有了1×2、2×2、4×2、8×2、16×2、32×2、64×2、128×2、256×2、512×2、1025×2……

原来数学无处不在,只是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活里,书序无处不在,哪怕是在极细微的地方,只要你认真观察和思考,都能发现数学的真谛和奥秘。

就拿抛硬笔来说吧。小时候,我曾独自坐在家中,一时兴起就开始研究抛硬币。连续数十次后,我忽然发现,背面出现的次数远大于正面。这是为什么呢?我皱起眉头,将一枚硬币拿在手上反复观察,却还是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啪嗒”硬币落在了桌上,我顿时发现一个被窝忽略的地方。钱币的重量。我立刻捧起书,试图验证我的想法。果然,就像曾经,在旋转硬币游戏中,背面朝上的情况约占80%,原因正是硬币正面比背面重一点,导致硬币重心稍偏向正面。旋转的硬币容易向更重的一侧倒下。因此,硬币落下后背朝上的情况更多。也就是说,抛硬币正面或者背面朝上的概率并非都是50%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不懂就问,绝不能轻易放弃。生活处处皆数学!只有喜爱数学的人,才能感受数学,领略数学之美。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数字,就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三角、等。0、1、2、3、4、5、6、7、8、9这些数字在一场叫做世界博览会&的长期各国科学的交流会上出现频率是无法计算的,但数字只有这十个,在此不加讨论。

而世博会中的数学,更是无处不在。预计超过7000万人的参观数量,超过2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报名数量。但是,怎么得出这个数据的?也许在邀请成功的时候就已经得到统计结果,但超过&提示了我们——这个数据是估算&出来的。这是一种数学&的思想。

世博会的场馆大多宏伟壮观,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们让他们诞生在设计板上。干这件事没有数学&是大忌。需要精确计算建筑的高度,宽度,长度。这样的庞然大物能否站稳?这要用到角度等。这也是一种数学&。

世博中的数字与数学,或许现在还不能理解,但它们带着人走向光明。

说到数学,我可是有很多话想说,这是我最差的一科,我认为学习数学需要很好的思维,和沉稳的心态,学习数学我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呢。

在上学时的某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大圆柱上面放了两个依次变小的圆柱,求它们的表面积,正当我还在一个一个算它们的表面积再减相关联的部分时,我的同学已经算完了,我惊呆了,为什么他能算那么快,下课后我去找那个同学:“为什么上课那道题你能算那么快。”“因为你没用对方法,我来教你吧,你可以只算最大图形的表面积,再算小图形的侧面积,相加就可以了,很方便吧。”她笑着说,我又惊呆了,尽然还有这种妙计。

所以说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及时问,问到会为止,这样才能提高成绩,也会让我们学习数学更简单。

我再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吧,那就是上课认真听,别看这只是学生一定要完成的,真正能完成很完美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一起加油吧。

怎样才算是聪明的人的呢?嘻嘻,聪明的人是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人。古人云:“此话怎讲?”那好吧,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们事情的一五一十吧!

记得有一天,我们家要熬粥吃,因此,妈妈就让我去专门卖粉的店铺买东西。我一走进门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粉,我问老板:“阿姨,你们这里有米粉卖吗”“有有有,要多少有多少,小朋友,你要多少啊?”阿姨说道。“恩…… 阿姨,我想要1斤。”我说道。“好嘞!”阿姨笑着说道。“阿姨,多少钱啊?”“恩……2块钱”

阿姨说道。啊哟,我没有零钱,只有5块钱,我把钱给了阿姨后,等待着阿姨找回我钱,可能是顾客多的原因,阿姨就找给了我4块钱,我心想5——2=3呀!我马上把钱还给了阿姨。阿姨还夸我是个好孩子呢!

看吧,数学真的很有用呐!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杭州旅行。旅行怎么能少了水呢?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买水。

到了商店,我亮着嗓门对服务员阿姨说:”阿姨,我要买三瓶水。“爸爸指了指挂在墙上的牌子。我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牌子上写着:”装修清仓,每样物品买2送1“几个大字。我想:买2送1,2+1=3瓶,那我不是只要买2瓶就够了!我又对阿姨说:”阿姨,我只要买2瓶。“阿姨笑眯眯地给了我3瓶水,而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5角,我买两瓶水那就是:1。5元+1。5元=3元,我花3元钱可以买到3瓶水,比平时便宜了1。5元,平均下来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我给了阿姨一张5元的纸币,阿姨找我了两个一元硬币,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走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吧!

今天数学课上,黄老师让我们做了一道思维题,我一看到题目,就马上开始埋头写了起来,我心想:这次一定要做对,如果做对了,我就有机会去学校的籀园杯参赛了。我是多么的渴望去参加的,只要我努力……

我想啊想啊,分割性不行?我试了试,不行。添加辅助线行不行?可我在怎么添加,就是行不通。就当我万念俱灰的时候,心中又燃起了一线希望,可试试,还是不行。

“时间到!”黄老师说了一声,黄老师请了徐可笛上来讲解,她在那个图形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后来,听了她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中点在于那个画上去的三角形!我原先的想法全错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都没想到?”可是后来,我又很快的说服了自己。

从这次做题中,我虽然没有做出来,但我对自己说:“相信自己,没错的!这次做错了,还有下次,总有一次能行的!”

老师在教你做除法计算时,肯定强调过:0不能做除数,这个算式是没有结果的,这是为什么呢?当被除数不是0而除数是0时,比如:1÷0,2÷0,3÷0等,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1=0×(),2=0×( ),3=0×( ),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可能是一个非零的数,此时商不存在,故0作除数无意义。

当被除数是0而除数也是0时,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0=0×(),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是0,此时商不是唯一的,故0作除数无意义。

再比如“2/0”假如让0作除数,设2/0=A,那么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可以看出2=0×A,任何数与0相乘都的0,不可能得2的,此数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这样的A是不存在的,对0/0怎么办呢?同样可以设0/0=A,根据同样的道理,0=B×0,在这个式子里B可以等于1,2,3,4,5……当中的任何一个数,因此0/0等于多少还是不能确定,所以,0不能当作除数。

哦!现在我明白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了。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且奇妙有趣,它的有趣之处就在需要我们自己去钻研奥秘。

大家都知道一生硕果累累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小时侯很爱动脑筋,下课了,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师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们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当老师打开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发现许多地方都有涂改,一点也不整洁。老师开始很不满意,后来,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决方法。他的数学才能被老师发现后,就尽心培育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考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他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华罗庚一钻进数学题就好象如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就是算错了帐,多找了钱。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到在地。

华罗庚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对数学仍保持原来的痴迷,刻苦钻研,我们也该向他学习。只要对数学努力研究,就一定能够有丰富的收获。

今天晚上,我瞅着桌上的20块糖,馋的直流口水,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想吃糖啦?”“嗯。”“那我们先来玩个游戏,你赢了你就吃吧。”我想都不想,直接答应了。

妈妈把糖放到我的面前,说:“这里有20块糖,每次最少拿一颗。最多拿三颗,看谁能拿到最后一颗谁就赢。”“好啊好啊!”我好不容易把目光从糖上移开,“一言为定,我先拿!”我们两人你拿一次,我拿一次,每次都是妈妈拿到最后一块糖。

“怎么每次都是你拿到最后一块?”我特不服气的说。

这时在旁边观战的爸爸忍不住发话了:“你妈妈每次都拿到第16块糖,所以肯定能拿到第20块糖啦!你没有注意到是有规律的吗?”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每次我拿一颗,妈妈就拿3颗;我拿两颗,妈妈就拿两颗,我拿三颗妈妈反而拿一颗,我和他每次一共拿4颗,照这样算,妈妈稳稳地拿到了第四,第八,第十二,第十六,第二十!我不输才怪!

经过老爸的提醒,我终于想通了。“不公平!这样每次都是后拿的人赢!”

“这次你先拿!”我想吃糖的心依然不改。“愿赌服输,再说睡前不吃糖,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学,上床睡觉吧!”我恋恋不舍的看了糖最后一眼,睡觉了。

有一次,猎人在森林中绑架了白雪公主,刚刚醒来的白雪公主看到陌生的周围,不禁东张西望。

猎人见白雪公主不肯吃下毒苹果,便生气地说:“白雪公主,我来出一题,如果你答对了,我就放你走,如果你答错了,哼,你就得吃下这苹果,怎么样?”白雪公主点了点头。

猎人说道:“有一个人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好看成了减号,得26,你能算出正确结果吗?”

白雪公主在手上写了写,突然大声说道:“7.44,对吗?”

猎人惊呆了,便问:“你是怎么算的?”白雪公主回答道:“错误的算式是”5.1——()2.6,那么我们先算括号里的数,用5。1—2.6等于2.34,那么用2.34+5.1等于7.44,所以答案是7.44。“

猎人恍如突然知道了其中的窍门,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高兴地回答道:”我遵守我的承诺,你可以走了。“

白雪公主高兴地回家了。

今天晚上外甥来让我帮忙辅导作业,原来是写数学小论文。下午就在我们学校群里听说了这个名词“数学小论文”,就没当回事,我以为是哪位老师要交论文,问问谁有么,同行借借。

晚上一听嫂子将才知道,原来是让小学生参照报纸,自己写一个数学小论文。我就看了数学小报,然后上网搜搜关于数学小论文,原来就是让学生记录一件事,体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与生活息息相关。

小外甥写的一篇《妈妈带我去书店》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妈妈让我自己选,我要了一本最喜欢的《赛尔号》,还要了一本《爆笑宠物》。我们在那还看了很多其他的书,最后我们去结账了,《赛尔号》30元一本,《爆笑宠物26元一本,30+26=56(元)星期天妈妈帮我买书一共花了56元钱,谢谢我的妈妈。

小学数学论文2000字左右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一、课前准备 1、期初应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特别是本学期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本册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 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展开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设计等。教案要详略得当。写清主要教学环节,并注明授课日期。一般应超周备课,提前修改。 6、教学目标要有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智能发展的要求,并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知能教学渗透德育,培育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7、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打扎实。 8、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安排哪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应清楚列出;各层次教学中的重点提问和训练内容应简要列出;如何引导学生对各层次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恰当的归纳或小结,在教案中应有扼要说明。 9、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备好课内外练习。教师应首先把教材上的习题都做一遍,明确各个习题的作用,做到习题与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必要时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练习。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关键,注意符合儿童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0、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备全使用的教具、学具;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所预料,对如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案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 1、上课铃响教师应及时进入教室,组织教学,认真实施已定教学方案,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中断讲课与其他人员谈话。 2、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平等交往,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音清楚,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板书布局要能体现认知过程,并且尽量做到重点突出。 3、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概念教学要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相应地得到发展。 4、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已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看懂书上的例题、解答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5、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适当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6、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并恰当地评价他们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 7、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8、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活用好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以及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认知的心态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与方法。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10、中、高年级可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但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写好教后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划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作业分析要有书面记录。 3、要指导学生按规定格式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 4、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5、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程,或建立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样活泼。每学期数学活动课程所选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时间安排等,都应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强指导。 四、评价与测试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数学只进行教育行政规定的考试。考试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 2、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3、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应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不断改进成绩评定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各项成绩要详细统计、定期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做好成绩记载工作,并根据考试与考查所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刘丽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刘丽,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关于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牟瑛.营造充满探索的数学课堂环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2]张大明.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J].成功(教育),2010,(04).

[3]周波儿.数学教学中如何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且应用愈来愈广,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从1992年开始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迅猛发展,为高等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一、数学建模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何为数学建模?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即以现实世界为目的而做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也有人认为,数学模型就是将现实事物通过数学语言来转化为常见的数学体系。事实上,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合理假设、引进自变量、借助各种数学工具实现对现实事物的数字化转变,进而描述或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受广大高校师生青睐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又是什么呢?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参与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同时兼具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成果以一篇论文的形式上交,要求必须包含完整的建模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假设、变量的引入、建模过程、模型求解与分析、模型检验及应用。

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课程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历年来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手及其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调查、走访,并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笔者发现,相比往年的成绩,各大高校在近几年的竞赛成绩上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学校的组织和鼓励下,参赛人数逐年递增,数学建模教学每年都在不断改革,同时除了参加竞赛,还在课堂外实践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过程。然而,通过参阅文献和访谈笔录资料,笔者也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竞赛培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第一,参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思想品质方面,数学建模的参赛过程极其艰苦,需要学生具备意志力、求知欲、团队意识。我们的队员往往在此三方面表现一般。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软件处理的方法单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结构的创新思维并不能良好地展现。

第二,根据上述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团队在数学建模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亟待突破,数学建模的教师团队应当做好学生的表率,要吃苦耐劳,要通力合作。

第三,正因为上述问题,数学建模培训也出现了弊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只讲求深入而不探索广度,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的内容与建模竞赛不对接。

第四,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对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期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少数高校在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中急功近利。另外,大多数高校在数学建模教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制度和保障体系。

三、大学生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策略

大学生建模竞赛除了能为部分大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和高校获得荣誉外,更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教师层面

首先,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创新为起点。建模不是凭空而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真正在选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教师不能仅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数学博大精深,自身要不断涉猎新知识,不仅要注重数学学习的深度,更应当拓展数学学习的广度,为数学建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应当回归实践。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模型,最后都要落到解决后的结果中。因此,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建模,又要教会学生将建模的方法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校层面

首先,制定系统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包括合理的学时、学制,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能在竞赛前急抓一批学生现学现用。

其次,学校要做好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于在校期间参加比赛,获得锻炼。

最后,学校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不能一味地为了获奖而出现教师代替学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尚志.数学建模竞赛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赫孝良.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简析与论文点评[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1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2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4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2]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2.

[3]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初中数学小论文500字左右

游戏中的数学一天,熙熙姐姐交给我们一个游戏:两人轮流从1—10按顺序报数,每次只能报1、2或3个数,谁先报到10,谁就赢了.大家都想将对方“打倒”,但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百分之百的胜利呢?这个问题总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使我疑惑不解.回到家,我在小篮子里挑了十个石子,准备新手操作一下.我把爸爸叫来,让爸爸和我一起做这个游戏.我找来一支笔和一本本子,将我做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规则是这样的:我和爸爸轮流拿石子,最多拿3个,最少拿1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谁就赢了.第一场我失败了.原来,爸爸先拿,爸爸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输的“很惨”;第二场我先拿,我居然赢了……我将记录反复看了几遍,终于发现,我用最大的和最小的数相加:即1+3=4,又用了石子总数除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也就是10÷4=2…2,如果有余数,就我先拿,余数是几就那几个石子,如果没有余数,让对方先拿.现在余数是2,就拿2个石子,剩下的每次拿的石子和对方拿的和是除数3,我就可以必胜了.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我又拿了28个石子和爸爸重新玩,有了上面的规律,我果然战无不胜!原来,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们正等着你去发现呢!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我在商场里学数学用数学之买家角度 作为一个买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货比三家.要买一件衣服,遇到合适的不妨先把品牌、尺码、价格记下来再到别的店做比较.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税费+厂商利润,还有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一系列附加成本,所以往往卖价要比商品价值高太多了.其实在省钱这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价格要便宜多了.在网上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一件三四百的衣服,在网上可能只卖五六十,十分实惠.就算加上运费也要便宜许多.所以,我认为现在商场中挑选自己合适的东西,把品牌、货号、以及自己合适的尺码记好,再到网上购买.当然有些东西在网上是买不到的,这是就只有货比三家挑出最实惠的再买了.可能有许多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我可以这么说,只要掌握好方法,便宜也是可以买到好东西的.同样一件商品,便宜的和贵的,您会选择哪个呢? 大家也知道网上东西便宜,但存在的风险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警惕性了!网上卖东西的商家是有信誉度的,这个信誉度直接显示在网页上以供买家参考.同时还有成交量啊,好评度阿以及买家的留言,这些都是购物网站为了防止网上行所设置的.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很透明了,多转转多看看总吃不了亏. 毕竟网上购物还是风险大,所以不妨我们再来看看商场里的活动吧,商场里的活动多,又诱人,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小陷阱呢?这时就需要运用我们的数学啦! “买一赠一了啊,满200送200!”哟,你瞧,活动来了! 1.满额送券销售活动 每过节假日,我们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200送200”的促销招牌.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而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 就说满200送200元购物券.某顾客先用490元买了一件羊绒外衣,送来了400元购物券.此时得到的四百元购物券,一般顾客心理都会产生一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较强的购买欲望,意欲花完为快(一般商家的购物券都是限期消费,在一定的时期内没有消费就过期作废).于是这位顾客又花了248元券买了一双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买了一条围巾.那么顾客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们可以算一下128+248+490=8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490/86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六折.这位先生处理还好,因为购物券只能在指定地点使用,如果买了送,送了买…….这样循环下去的话,那商家就赚大了!因为你不得不一直在这个地点消费,商家就算把你套上套了,所以经过真么一算,看来数学真的很重要! “快看报纸!快看看!有奖耶~!诶?!还有个商场打折耶~!不过哪个合算啊?”你瞧瞧!又是一个活动哟… 2.有奖销售与折扣比较 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元1名,一等奖1000元2名,二等奖100元10名,三等奖5元200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我们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 面对问题我们并不能一目了然.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厦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有几种答案. 分析:(1)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当参加人数较少,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2)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而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费者很多,那么它给顾客的优惠幅度就相应的小.因为甲商厦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14000).假设两商厦提供的优惠都是14000元,则可知乙商厦的营业额为280000元(14000÷5%=280000). “喔~~~原来如此啊!这个还得看人数呢!还牵扯到优惠金额,嗯……数学是多么重要哇!” 学数学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目的还是能把它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我们要学会学数学用数学!

小论文:《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论文 —————兴趣是快乐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带着兴趣学习数学,才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在深夜里,你会不会看着一串串数字而心生疲倦?在课堂上,你会不会听着老师的讲课而早已神游天外?在练习中,你会不会看着拦路虎而烦躁?久而久之,成绩下降了,你更加不愿学习它了。这可怎么办呢?你不如静下心来,慢慢体会数学中的乐趣,喜爱上数学。学习数学,有人觉得很简单,还有些同学则感到非常吃力,关键就在于是不是带着兴趣学。从小,祖冲之的小脑袋里就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对于天地之间的秘密非常感兴趣。有一天,祖父带祖冲之去拜访一个精通天文的官员何承天。何承天很喜欢聪明伶俐的祖冲之,就问祖冲之:“研究天文不但很辛苦,而且既不能靠它升官,也不能靠它发财,你为什么还要钻研它呢?”祖冲之挺着小胸脯说:“我不求升官司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打那以后,祖冲之经常去找何承天研究天文历法和数学,还研究各种机械造等,通过刻苦的钻研和丰富的实践,祖冲之终于成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可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而著名的居里夫妇却与中子的发现擦肩而过。1932年1月,约里奥.居里夫妇用放射性元素钋所放出的a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从铍核发出一种看不见的穿透力很强的中性射线,这种射线能量达到55兆电子伏,能将石蜡等含氢物质中的质子击出,他们认为这种中性粒子是光子。虽然很难解释光子会有这样大的能量能够把质子撞出来,他们仍认为这是发生了类似康普顿效应的某种特殊现象。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早在1920年就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他的学生查德威克一直在想办法通过实验寻找中子。查德威克从约里奥.居里夫妇所做的实验受到启发,认为这很可能就是他正在寻找的中子,他重复了同样的实验并用云雾室作为探测器,从1932年2月2日开始狂热地投入工作状态,正是由于兴趣,他每天只睡3小时觉,仅用10天就成功地证实了这种射线是名为中子的中性粒子流,并计算出中子的质量。中子的发现对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是一个转折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由此也可以这样认为兴趣帮助查德威克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奖。"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查德威克由于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因而在实验中能拨开云雾,认清现象的本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类似实验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与中子的发现这一殊荣擦身而过。明白了兴趣对激发学习潜力的神奇作用,我们就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而不是把它看做是我们的负担或者烦恼。有的同学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其实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因此我们就应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带动其它学科。小时候,我们都玩过“巧算24点”这个游戏。别看这个游戏方式简单易学,它也考验了脑子的灵活性。玩游戏也是有技巧的,比如:你可以利用3×8=24、4×6等于24、2×12=24求解,这个方法用得最多,成功率也很高。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是不是很奇妙呢?一个小小的游戏,都包含了数学知识,何况我们的生活呢!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发现更多的乐趣,让兴趣成为我们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自己写的。。供参考、、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初一数学小论文300字左右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它是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去商场买衣物时商场的促销、打折;建造大楼所需的水泥数量;物体的长、宽 、高。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事例毋庸置疑的证明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在生活中就有这样的问题。如去商场买衣物时,甲商场促销满20元打9折、满40元或高于40元低于80元打8.5折、满80元打8折,80元以上打7折。乙商场全场打8.5折。问哪家商场比较便宜?这就不只一个答案。当要花40元以下时乙商场比较便宜;40元时甲、乙一样便宜;80元或80元以上甲商场比较便宜。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除了去商场买衣物中包含了数学连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也运用到了数学。如生活中的圆可谓是最常见的图形,生活中的人们几乎无处不在应用圆。上学时,公路上一辆辆汽车奔驰而过平稳而快速。汽车为什么可以运行得luc快速,而又不会使坐在车里的人感到颠簸呢?就是因为汽车的轮子是圆的。球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最小,速度慢下来的时间最长,且速度并不容易改变。所以人们才把圆形和球体称之为最美观的平面图形和最美观的立体图形。 体系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显著特征。线之长短,宇宙之大,分子之微,温度之变,光照之速,无处不用数学。在生物学方面也要用到数学,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连过去很少使用数学的语言学、历史学等等,也与数学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数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数理语言学、数学历史学等边缘学科。 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对我们学习数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尽力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反思与反求!

1.中国古代在数的方面的贡献 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 算筹的出现年代已经不可考,但据史料推测,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一直到算盘发明推广之前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算筹的发明就是在以上这些记数方法的历史发展中逐渐产生的。它最早出现在何时,现在已经不可查考了,但至迟到春秋战国;算筹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前面说过,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那么怎样用这些小棍子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目呢? 那么为什么又要有纵式和横式两种不同的摆法呢?这就是因为十进位制的需要了。所谓十进位制,又称十进位值制,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十进制",即每满十数进一个单位,十个一进为十,十个十进为百,十个百进为千……其二是"位值制,即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这个数码本身,而且取决于它在记数中所处的位置。如同样是一个数码"2",放在个位上表示2,放在十位上就表示20,放在百位上就表示200,放在千位上就表示2000……在我国商代的文字记数系统中,就已经有了十进位值制的荫芽,到了算筹记数和运算时,就更是标准的十进位值制了。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确实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二进制思想的开创国 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了对现代计算机系统有着重要意义的二进制,不过他认为在此之前,中国的《易经》中已经提到了有关二进制的初步思想。当代的许多科学家认为易经中并不含有复杂的二进制思想,可是这本中国古籍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和二进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元始的《灵宝经》里面把阴阳定义为阳是自冬至到夏至的上升的气,阴为从夏至到冬至下降的气,这是对地球周期运动的最简练认识。阴阳是一种物质认识,后来转化为思想方式,反者道之动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表现。从而开创了对立统一的思想方式,实际上计算机的电子脉冲的思想是与之一致的,采样定律也是与之一致的。 《易经》是我国伏羲、周文王等当政者积累观天测算经验而成的关于天象气象和人变易的经典,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就是二进制三位到六位表达,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四位计算机,可以说,周文王的六十四卦在表达能力上已经高于四位计算机。 十进制的使用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我们有个成语叫"屈指可数",说明古代人数数确实是离不开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因此十进制的使用似乎应该是极其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这一进位制到现在仍留有痕迹,如一分=60秒等)另外还有采用二十进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进位制,但他们却不知道位值制。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现却并非易事。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分数和小数的最早运用 分数的应用 最初分数的出现,并非由除法而来。分数被看作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分"在汉语中有"分开""分割"之意。后来运算过程中也出现了分数,它表示两整数比。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我们小学就已完全掌握了。很简单,是不是?不过在七、八百年以前的欧洲,如果你有这种水平那么就可以说相当了不起了。那时精通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就已达到了学者水平。至于分数,对当时人来说简直难于上青天。德国有句谚语形容一个人陷入绝境,就说:"掉到分数里去了"。为什么会如此呢?这都是笨拙的记数法导致的。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就有了系统的分数运算方法,这比欧洲大约早1400年。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 从后来刘徽所作的《九章算术注》可以知道,在《九章算术》中,讲到约分、合分(分数加法)、减分(分数减法)、乘分(分数乘法)、除分(分数除法)的法则,与我们现在的分数运算法则完全相同。另外,还记载了课分(比较分数大小)、平分(求分数的平均值)等关于分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的著作。 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著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小数的最早使用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介绍,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徽数,即小数)去逼近,首先提出了关于十进小数的概念。到公元 1300年前后,元代刘瑾所著《律吕成书》中,已将106368.6312写成把小数部分降低一行写在整数部分的后边。而西方的斯台汶直到1585年才有十进小数的概念,且他的表示方法远不如中国先进,如上述的小数,他记成或106368。 九九表的使用 作为启蒙教材,我们都背过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而古代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因此称"九九表"。九九表的使用,对于完成乘法是大有帮助的。齐恒公纳贤的故事说明,到公元前7世纪时,九九歌诀已不希罕。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成绩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埃及作乘法却要用倍乘的方式呢。举个例子。如算23×13,就需要从23开始,加倍得到23×2,23×4,23×8,然后注意到13=1+4+8,于是23+23×4+23×8加起来的结果就是23×13。从比较中不难看出使用九九表的优越性了。 根据考古专家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代遗址出土的简牍上发现的汉代"九九乘法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这枚记载有"九九乘法表"的简牍是木质的,大约有22厘米长,残损比较严重。此前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简上也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诀表,并被考证为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 除了里耶秦简外,与张家界古人堤遗址发现的这枚简牍样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还曾在楼兰文书中见到过,那是写在两张残纸上的九九乘法表,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上个世纪初期发掘。 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负数的使用 人们在解方程或其它数的运算过程中,往往要碰到从较小数减去较大数的情形,另外,还遇到了增加与减小,盈余与亏损等互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人们自然地引进了负数。 负数的引进,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一个巨大贡献。在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算经《九章算术》的第八章"方程"中,就自由地引入了负数,如负数出现在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中,把"卖(收入钱)"作为正,则"买(付出钱)"作为负,把"余钱"作为正,则"不足钱"作为负。在关于粮谷计算的问题中,是以益实(增加粮谷)为正,损实(减少粮谷)为负等,并且该书还指出:"两算得失相反,要以正负以名之"。当时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在算筹中,相应地规定以红筹为正,黑筹为负;或将算筹直列作正,斜置作负。这样,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能用正负数明确地区别了。 在《九章算术》中,除了引进正负数的概念外,还完整地记载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实际上是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也就是书中解方程时用到的"正负术"即"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段话的前四句说的是正负数减法法则,后四句说的是正负数加法法则。它的意思是:同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得正数,零加负数得负数,当然,从现代数学观点看,古书中的文字叙述还不够严谨,但直到公元17世纪以前,这还是正负数加减运算最完整的叙述。 在国外,负数出现得很晚,直至公元1150年(比《九章算术》成书晚l千多年),印度人巴土卡洛首先提到了负数,而且在公元17世纪以前,许多数学家一直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如法国大数学家韦达,尽管在代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在解方程时却极力回避负数,并把负根统统舍去。有许多数学家由于把零看作"没有",他们不能理解比"没有"还要"少"的现象,因而认为负数是"荒谬的"。直到17世纪,笛卡儿创立了坐标系,负数获得了几何解释和实际意义,才逐渐得到了公认。 从上面可以看出,负数的引进,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贡献给世界数学的一份宝贵财富。负数概念引进后,整数集和有理数集就完整地形成了。 圆周率的计算 圆周率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之一。对它的计算,可以作为显示出一个国家古代数学发展的水平的尺度之一。而我国古代数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我国古代最初把圆周率取作3,这虽应用起来简便,但太不准确。在求准确圆周率值的征途中,首先迈出关键一步的是刘徽。他创立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无限逼近圆而求取圆周率值。用这种方法他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也有人认为他得到了更好的结果:3.141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继者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得出了正确的小数点后七位。而且他还给出了约率与密率。密率的发现是数学史上卓越的成就,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纪录,是一项空前杰作。2.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最早发明的,而是最早起源于印度。据传早在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渐渐地征服了周围的其他民族,建立起一个东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萨拉森大帝国。到后来,这个大帝国又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国家。由于两个国家的历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艺术,所以两国的都城非常繁荣昌盛,其中东都巴格达更胜一筹。这样,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于此。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并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把他随身带来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也就好似在这个时候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印度数字和计算方法简单又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并且逐渐地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印度创造的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了。到后来,人们虽然弄清了“阿拉伯数字”的来龙去脉,但有大家早已习惯了“阿拉伯数字”这个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来了。3.人类认识0早,还是认识1早。1、2、3、4……9、0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它们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把他随身带来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也就在这个时候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印度数字和计算方法简单而又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并且逐渐地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印度创造的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了。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同时被创造的。但我个人认为,人类是先认识1,因为初一的教科书上写着,负数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应该是先发明了用1,2,3...数数,然后发现有东西没有了再用0表示,再发明了负数。4.数学中的符号+ - × ÷ ∧(表示乘方)√(开方)是有理数基本运算符号。 由于研究的需要,人类创造了大量的数学符号,来代替和表示某些数学概念和规律,简化了数学研究工作,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在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符号有以下六种:一、数量符号 如,圆周率;a,x等。二、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比号(:)等。三、关系符号如“=”是“等号”,读作“等于”;“≈”或“=”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是“不等号”。读作“不等于”;“>”是“大于符号”,读作“大于”;“<”是“小干符号”,读作“小于”;“‖”是“平行符号”,读作“平行于”;“⊥”是“垂直符号”,读作“垂直于”等。四、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 ),中括号[ ],大括号{ }。五、性质符号 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六、简写符号 如三角形(△),圆(⊙),幂()等。这些符号的产生,一是来源于象形,实际上是缩小的图形。如平行符号“‖”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垂直符号“⊥”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三角形符号“△”是一个缩小了的三角形;符号“⊙”表示一个圆,中间的一点表示圆心,以免与数0及英文字母O混淆。二是来源于会意,即由图形就可以看出某种特殊的意义。如用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列在一起,表示等号;加一条斜线“≠”,表示不等号;用符号“>”表示大于(左侧大,右边小),“<”表示小于(左侧小,右边大),意思不难理解;用括号“( )”、“[ ]”、“{}”把若干个量结合在一起,也是不言而喻的。三是来源于文字的缩写。如我们以后将要学到的平方根号“”中的“√”,是从拉丁字母Radix(根值)的第一个字母r演变而来。相似符号“∽”是把拉丁字母S横过来写,而S是Sindlar(相似)的第一个字母。还有大量的符号是人们经过规定沿用下来的。当然这些符号并不是一开始就都是这种形状,而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这里就不多讲了。数学符号的产生,为数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提高了计算效率。古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数学符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只有用语言文字叙述,几乎象做一篇短文,难怪有人把它称为“文章数学”。这种表达形式很不方便,严重阻碍了数学科学的发展。当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数学符号表达后,人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进行推理和计算,因而能更迅速地得到问题的解答或发现新的规律。其次,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初等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而其中主要的内容今天能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完,这里数学符号是起一定作用的。例如,我们的祖先开始只有1、2少数几个数字的概念,而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就能掌握几十个这样的数。分析原因,除了古今生活条件不同,人们的见识差别极大以外,今天已有一套完整的记数符号,人们容易掌握。第三、推动了深入的研究。我们研究数学概念和规律,不仅需要简明、确切地表达它们,而对它们内部复杂的关系,需要深人地加以探讨,没有数学符号的帮助,进行这样的研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数学符号的应用,是多快好省地研究数学科学的重要途径。我国宋朝著名科学家沈括曾经说过,数学方法应该“见繁即变,见简即用”。数学符号正是适应这种变“繁”为“简”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数学符号不仅随着数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而且也随着数学的发展不断完善。比如,古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记数符号,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印度——阿拉伯数码记数方法显示出更多的优点,因而其他的数码符号逐渐淘汰,国际上都采用了这种记数方法。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或: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奇妙的“黄金数”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0.618…而0.618…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0.618…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0.618…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0.618…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0.618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美妙的轴对称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许多艺术品也成轴对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桥。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品了(应该算艺术品吧),就拿金华的桥来说:通济桥、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磐桥。个个都呈轴对称。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更明显了,古代宫殿,基本上都呈轴对称。再说个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这可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了。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将轴对称用在艺术上,能使艺术品看上去更优美。 轴对称还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耳的轴对称,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眼的对称,可以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 数学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上面只是两个极普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根本举不完。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能给人带来更多地发现。 个街头的扑克。有人和我提起来。正好我也接。索性在这里发出来大家研究一下。 他描述的局是这样的:用三种颜色的棋子,棋子共分三个颜色,红绿蓝。红的有6个,绿的有+L袋子里。让大家摸。一次只可以摸12出来。可以一次性的摸出来,也可以一个一个的摸出来。格外列了个表格。分别列着各种可能性。147568.336.345等等。上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各种颜色的排列:列。随便那个颜色的棋子。有一种颜色是3个有一种颜色:+种颜色是5。个颜色是几个,只要颜色的数量吻合了。就构成了345: 除了摸到345组合。其他的组合好像都给于一定的奖励。具体怎么奖励的,那个小子没说明白。袋里有三种棋子红绿蓝。数量分别是6/7/8。你每把可以抓出12个棋子,而就是说一种颜色3,一种颜色4个另外一种颜色5。你都可以赢钱。摸到了345要罚款10。根据他说的好像是这个样子的。 正好我有个哥们也是玩这个的,但是玩法稍微有点变化。 但是我有个朋友他玩的是这样的一个街头摸棋子的局。道理和这个小子说的这个局的道理是一样的,局是这样的:用8白的旗子.还有8个黑的的棋子.放在一个口袋里.然后画一个表格。让大家来摸。凡是来摸的人都要交10元手续费。一次只可以摸出来5棋子。 如果摸出来的5全是白色的就给100。4全是白色的就给5元。摸到3个是白色的就5元。摸出其他的,就算白摸。 我曾经和他聊过。这样的局是坚决不需要出千的。直接就把你玩死了。不出千也能赢钱?是啊,这个不知道那个天才的倒霉蛋的数学家发明出来的好像。就是几率的问题。 这个局的几率是如何计算的呢?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 出5白色的概率是:8/166/145/134/12于~~A 156/145/138/12于~~B 出3白色的概率是:8/166/148/137/12于~~C 具体等于多少,因为手里没有计算机,那个有的话给个答案。对比一下答案。我用字母来代替。方便下边的解答。 如果按照摸1000次来计算的话.给大家一个公式,自己再计算一下: A乘100再加B乘50加C乘5~~=D 然后D再乘C~~~E E就是大家摸1000这个设局的人需要支付出来给大家的摸到了的奖金的钱 而他实际收入是10元乘1000。1万元:算看是不是暴利啊? 这样解说大家能明白吧? 而这个朋友说的那个是三个颜色的局。要是用概率计算的话,应该更复杂。怎么计算我就不会了,那个有心人闲着无聊可以自己算一下,我个人以为。但是局虽然不一样。道理都是通的。不用出千就可以赢死你的。所以以后在街头上遇到这样的局还是离远点好,否则这个东西会搞光你口袋里的钱的。 有句话咋说来着:存在就是有存在的道理。所以你不要被你的想当然的想法所左右。街头任何都不要去沾,拿那啥话说叫:没有金刚钻。不敢去揽瓷器活?是这个话吧?所以凡是敢把局摆到大街上的公众面前,都是你拿不走钱的。这个世界有傻子。但是绝对不是这些设局的人。那会是谁呢?你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